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

时间:2019-05-15 15: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

第一篇: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

不同于数学、英语、科学,语文有它独特的魅力,一个标点、一个汉字的转变,往往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精选了趣味语文小故事,供大家阅读!

趣味语文小故事一

“万”字万画

我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一个财主,为儿子聘请了一位私塾先生。儿子学会了“一、二、三”尚未学“四”,就以为什么都会了。财主听儿子说什么都会了,就把先生辞了。

一天,有人请财主的儿子写个请帖。他儿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了半天也没写完。财主很是纳闷,便推门进屋去,只见儿子正一笔一笔地画扛扛。财主问儿子:“你这是干什么?”儿子没好气地说:“这人什么不好姓,偏姓万,从早晨到现在我才完成了五百多画。”

同学们也许不屑于听这么一个老掉牙的笑话,而我也只是想借此抛砖引玉,以引出老师的一番宏论。谁都知道,“万”字不会是一万画,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因为一个方块绝对容纳不下这么多的笔画。但是最多笔画的汉字是哪一个?同一笔画或构字部件在汉字中是否有数量限制呢?

趣味语文小故事二

“鸟”与“乌”

人生识字糊涂始!邻居小弟弟刚开始识字,当认识“鸟”的时候,他好奇地问爸爸:“鸟”字那一点(丶)是不是表示眼睛?爸爸说是,并告诉他汉字中有一些笔画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如“雨”字的点,表示雨点;“闩”字的横,表示插栓;“山”字的竖,表示拔地而起的山峰……

后来,他看到一个“乌”字。他很自信地对大家说:这个“乌”肯定是一只盲鸟!邻居小弟弟的话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

爸爸告诉他:“乌”与“鸟”都是象形字,“乌”也是鸟名,即乌鸦。有一个成语叫“爱屋及乌”,“乌”也就是乌鸦。乌鸦头黑,所以看不清眼睛。由此,“乌”还引申出了另一个义项:黑。

小弟弟若有所悟地连连点头。

趣味语文小故事三

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读法: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你读出来了吗?用好标点真的很重要!

趣味语文小故事四

灯谜联难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畅游。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时发出一阵阵酣畅的笑声。

文武大臣众星捧月般地陪着乾隆帝来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上写: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满朝文武看了这副灯谜对联,立刻收敛了笑容,皱起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既爱对句又喜猜谜的乾隆帝,这时也没了辙。君臣一起,搜肠刮肚,绞尽了脑汁,但猜来猜去,还是不知所云。最后,只得让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

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趣味语文小故事五

“犬子”与“太子”

明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到一个酒店去吃满月酒,我高兴地期待着。走到房间里,只见书桌上放着一张请柬。请柬上有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喜得犬子暨弥月之喜……

“犬子”什么意思?我好奇地问爸爸。

爸爸告诉我:“‘犬子’是古代沿用下来的一种谦称。在古代,百姓之子曰‘犬子’。”

“犬子”,太有意思了!“犬”字上面的那一点放下来不就成了“太子”?“太子”,皇帝之子啊!

“犬”与“太”笔画完全相同,只是“丶”的位置不同,而分别由它们构成的“太子”与“犬子”却有着天壤之别,真是奇妙!

“你知道为什么‘太子’的‘丶’在下,而‘犬子’的‘丶’在上吗?”爸爸问。

我摇头。

爸爸风趣地解释道:“我想,皇帝儿女多,所以不以子为贵,即便是太子也只牵在膝下;百姓却不同,他们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故以子为贵,因而把他扛在肩上。”接着他又补充道,“我这只是妄说凑趣而已,千万别当真!”

趣味语文小故事六

“桃李”的由来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

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来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尔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

趣味语文小故事七

“吴钱”与“吞钱”

昨晚,爸爸书一副对联贴到我的书房里,说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釜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的意思很好,我很喜欢,不过其中“吞吴”两个字更让我产生了兴趣。你看,“吞”与“吴”构字的偏旁都相同,只是位置对调了一下,真有意思。

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爸爸时,爸爸主动提出要给我讲个故事。

他说古代有个叫吴钱的人,被派往河南郏县当县令。这个吴钱没啥文化,官是捐来的。他不认识“郏”字,但又觉得面熟,“郏”不就是“陕”吗?他认为“够”字可写成“夠”,“郏”也就可以写成“陕”,那么郏县就是陕县了。于是他带领随员直奔陕县。到达之后,见无人迎接,他便勃然大怒。陕县县令听说来了新县令,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连连赔不是。他接过吴钱手中的公文,阅后不禁哑然失笑,继而反唇相讥道:“郏县若是陕县,那部员不就成了陪员?杏眼不就成了呆眼?吴钱也就是吞钱!”

这个故事不仅好笑,它还告诉我们:汉语中的有些字虽构字部件相同,但位置不同,因而音义相去甚远,如果不注意区分就会闹出笑话。

趣味语文小故事八

吾唯知足

去年,爸爸去日本做了一年访问学者,回家后便给我滔滔不绝地讲述日本的美丽风光和底蕴深厚的日本文化。富士山的风光令人神往,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吾唯知足”体现的日本文化精神。

爸爸说他常去“京都酒家”吃饭,每一次去都有饱口福以外的收获。他说,酒店墙上挂着的镜框里镶着的“吾唯知足”四个字,便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便给我作了细致的解释——

这四个字通含一个“口”字,所表达的意思与我国古代箴言“知足常乐”基本上是相同的。这四个字的妙处还在其拼排上,吾口在下,唯口在左,知口在右,足口在上。京都酒店墙上挂的就是以一个大口居中,其它四个偏旁共用一“口”环排而成的圆形字圈:

这个图案酷似我国古代那种外圆内方的钱币!面对金钱,“吾唯知足”!这既是主人的自勉,也是与客人的共勉。多么绝妙的创作!

我还不是很明白个中禅理,但我从中领悟到了汉字的神奇!

第二篇:趣味语文小故事

趣味语文小故事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3错评咏花诗 1.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2.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苏东坡就走了。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第三篇:趣味语文小故事(最新)

趣味语文小故事

1、马克·吐温的妙答 【每周一乐】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各位姐妹,从马克·吐温的回答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受到语言真的是一门艺术!今天是我们的“周末”,借用马克·吐温的“妙答”供大家一乐,祝大家明天睡个好觉!

2、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3、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4、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5、“一字千金”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一字千金”的成语。

6、“座右铭”的由来

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7、“孺子牛”的由来

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他幼儿的宠爱。鲁迅《自嘲》诗里:“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用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了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8、“打牙祭”一词的由来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记住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绺,放在神龛面前,点上冥币、蜡烛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将这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9、“三只手”一词小考

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词。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龙克利奥怀疑仆人偷了他家一坛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来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却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从此,小偷的代名词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10、“桃李”的由来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来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象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尔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

第四篇:趣味语文小故事

趣味语文小故事

1、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2、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3、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4、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5、“一字千金”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一字千金”的成语。

6、“座右铭”的由来

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7、“孺子牛”的由来

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他幼儿的宠爱。鲁迅《自嘲》诗里:“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用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了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8、“打牙祭”一词的由来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记住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绺,放在神龛面前,点上冥币、蜡烛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将这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9、“三只手”一词小考

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词。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龙克利奥怀疑仆人偷了他家一坛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来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却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从此,小偷的代名词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10、“桃李”的由来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来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象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尔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

第五篇:关于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

导语: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与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趣味语文小故事。欢迎阅读!

趣味语文故事一

“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与主办其事的国家。

趣味语文故事二

“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趣味语文故事三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与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与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趣味语文故事四

对联天子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葛恩沉思片刻,便以诘问句对出上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朱元璋听后,暗自高兴。

朱元璋率军于集庆大胜元军后,在驿站小憩,见到有一名7岁儿童居住其间,乃是代父服役,便问童子:“你会不会对句?”童子答道:“会。”朱元璋便出上联曰:“7岁儿童当马驿”,儿童上下打量朱元璋一番,心想,此人不凡,随口以“万年天子坐龙庭”相对。朱元璋大喜,下令免其劳役。

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姑苏城时。为了鼓舞士气,便以拆字法出了下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军师刘伯温随即以同样方法对出上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联意是说,您的“吞吴”意图,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朱元璋闻之大喜道:“军师知我也。”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传旨曰: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上街察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便上前询问。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并无人会写字,一时又未请到秀才来写,正在为此事犯愁哩。弄清原委后,朱元璋自荐说:“我来替你写一副吧!”他根据户主的职业特点,展纸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视察完返回时,发现这家仍未把他亲自撰写的春联贴到门上,不禁大怒。户主连呼:“皇上走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千古难得的御赐墨宝,已经把它悬挂在中堂,正在焚香祝圣呢!”朱元璋听罢,转怒为喜、命侍从赐户主白银30两,以彰其一片忠心。一日,朱元璋在四子朱棣与孙子朱允的陪同下,观看赛马。他见骏马飞驰,四蹄生风,偶得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一子一孙分别对出下联。朱允抢先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太祖听后,认为对句太软弱,无气势,不悦。又让儿子对,朱棣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太祖欣喜,频频点头称赞。

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访,途中遇到担藕叫卖的农夫,便触景生情,口占五言上联曰:“一弯西子臂”,并让农夫对下联。农夫看看藕孔,应声对出下联:

“七窍比干心”。农夫对得如此快速、工整,大出朱元璋所料,他非常高兴,即封其为“祭酒”(官职名)。

某日,朱元璋又微服来到一茶馆,与一正在品茶的读书人攀谈起来。他得知书生祖籍在重庆,便以地名出上联曰:“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书生知道这是嵌地名上联。便应声对出下联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听后十分赞赏。

还有一次,朱元璋微服来到一个小镇的酒店饮酒。他见店面狭小,又没有可口的下酒菜。便口占下联曰:“小酒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店主随口对出上联曰:“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听后大喜,欲赐其官职,店主人婉言谢绝。

朱元璋与丞相刘伯温对弈时,兴致所至,偶得下联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并让刘伯温对上联。刘略加思索,对“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朱元璋听后,感到君臣二人以对抒发胸臆,倍觉畅快。

趣味语文故事五

朱元璋为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卢熊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改的,谁还敢怎么的,也就没事了。可是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就是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

朱元璋一见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的确是写错了,他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对全国地理州名县名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应该知道兖州不是衮州,这衮字的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

但是,想要皇帝认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受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与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了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

趣味语文故事六

苏轼妙语拒友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其诗词歌赋,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也曾官至三品,任过礼部尚书、翰林、皇帝侍读等要职,但更多的是作迁客骚人,一生被放逐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庙堂”的时间。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身后更是千年传颂不衰。1057年,22岁的苏轼与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十年,就没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苏辙与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呆了很长时间没有如愿,便满怀希望转到苏轼这边来。他说:“我很想在翰林学士院谋个职,请你帮忙说几句话。”苏轼未置可否,却讲起了故事:“过去,有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去盗墓。

棺材里坐着个赤条条的人,他对盗墓者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哪!临死的时候,我嘱咐儿子实行裸葬。所以,没有钱周济你呀!盗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气掘开另一座坟,里面的人打扮像国君。死者自我介绍:我是汉文帝。驾崩之前,我留下遗诏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财宝陪葬。这里连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盗墓者见旁边还有紧紧相连的两座坟,便掘开了左边的那座。死者皮包骨头,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说:我是伯夷,你没有听说吗?我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你想想看,饿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吗?盗墓的还想挖右边那座坟,伯夷好心相劝:那是我的哥哥叔齐。我这个做弟弟的瘦成这个样子,他还能像个人吗?”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朋友会意,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趣味语文故事七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下载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趣味故事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

    语文趣味故事

    语文趣味故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

    语文趣味故事

    语文趣味故事 1 漏 网 之 鱼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练习簿,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回答:“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2 李白近视......

    化学趣味小故事

    1.碘与指纹破案 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1.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

    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一:数学趣味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故事一: 动物城对称图形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

    趣味心理小故事

    趣味心理小故事 [日期:2012-04-18]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字体:大 中 小] 1.心态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