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时间:2019-05-15 15: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数学教学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第一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每一个故事的表演者是老师和学生,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我的数学教学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1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得到充分的培养。但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老师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巧妙地驾驭课堂。记得有一次我讲轴对称图形时,事先布置学生课下剪一些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各种三角形、梯形等。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剪、折、拼弄清楚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当大部分学生通过折、剪已验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我也予以肯定。突然有个学生猛的站起来说:“老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腿!(也就是对称轴!)”话音刚落,哗——全班学生都笑的前伏后仰,有的甚至喊:“呆子你又做梦呢?”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又出什么洋相!同时从教近十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孩子畅所欲言!于是,我纠正了该学生说话的错误,让该生亲自上讲台演示。唉,不错!他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确实有两条腿!(对称轴。)这时,学生都疑惑了,急于想知道原因。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该生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大家的有什么不同。大家情趣盎然,通过仔细观察,测量,讨论得出:他剪的平行的四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平行的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借机告诉大家:他剪的图形是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以后你们会学到的!一般地说,平行四边形是指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它不是轴对称图形。我即刻表扬了这个学生的求异精神,并要求同学们以后不要再嘲笑他,而要向他学习。顷刻间,孩子们掌声雷鸣,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如果学生的求异出了错,也不要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以后更能各抒已见;更能体会到成功和创造的欢乐,继续发挥创新的潜能!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2“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运用感官总动员,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我在教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时,让学生伸出大拇指说千米,伸出食指时说米,伸出中指时说分米,伸出无名指时说厘米,伸出小指时说毫米。而且还依次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就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在以后的日子里如学习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体积单位,只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后,就能够“联想”到长度单位的手法和长度单位进率以及单位之间的互化,这样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学学生认方位时,让学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里同时说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里同时说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里同时说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东嘴里同时说出右东……用手势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个方向,学生们学的就既轻松又愉快。在教学中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来认识方位。在教位置与方向时,我也要求学生用手势来表示任意方向,如东偏北30度600米处……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的数学知识扎实,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并自觉地运用感官总动员。这时,我都会及时进行鼓励。一位学生说:“上了胡老师的数学课,很有趣味性,我越来越喜欢做数学题了。”我听了,觉得他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已经爱上数学课了,心里非常高兴,为我的创新教学而高兴。

每一个故事的表演者是我的学生和我,其中我的学生是主演,导演有时是我,但更多时候是“真理”与“创新”。学生和我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我领悟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3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讲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学生们居然在课上提出了好几种计算方法,方法如下(1)“24-8”把8分成4和4和;(2)“24-8”用竖式;(3)用竖式,24的2上面还标有退位的点,并且这个点是学生在写完之后,又跑到讲台上重新加上的;(4)“24-8”,把24分成了10和14;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看的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等着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挖掘了,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少说,不要污染孩子的思想,可以的时候,只在一旁打气、看表演、鼓掌就可以了,有难度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暗示也就足够了。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

小组合作应该是生本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低年级的孩子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教师。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4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初一学生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下面结合本人很短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初一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

一、上好第一节课,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心理上真正认为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

由于初一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先是负数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数域的建立;然后又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以字母代表数,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方法更为灵活。所以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问题,形成“立体思维”意识,拓宽思维的广度。基于上述原因,初一数学入门阶段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学习上的依赖性向主动性和独立性转变;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如果学生能适应这一转变,取得学习的主动权,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引入“相反数”这个概念,向学生列举两个小动物从某地反向行走5米,要求学生用正、负数表示,接着启发学生用加法计算,取数中绝对值,将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将结果对比,让学生通过自由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看法,我在课堂中只要适时的调控,疑点自会越辩越明,最后归纳总结发现“相反数”的特点。

三、因势利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初中的数学,此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显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预习知识,提出章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其围绕目标预习教学内容,弄清例题,并完成简单的一些题目,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书中注明;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手动、眼动、脑动,重点记录的内容要板书在黑板上提示学生,书上的内容要让学生注明;然后指导学生作业,作业中,哪些须独立完成,哪些可讨论完成,哪些是在老师提示下讨论完成,应分不同层次要求学生,同时对评改的作业要督促学生及时修改;最后,指导学生复习,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整式加减过程中,做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小练习,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将知识转化成一个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不要轻易下结论。

四、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他们想获得这些知识,好奇又心强,但同时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很要面子,所以经常表现出一种胆怯的心理,害怕自己提问的不恰当挨老师的批评,也怕被同学取笑。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例如:对于情绪紧张而叙述不清楚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说清意思,对于提问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要批评或讽刺,挖苦,要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就可以大胆的提问。

在教学中要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能都按照课本按部就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正确提问,在提问中受益,在提问中得到知识。

五、教学内容适当,精炼多讲

在目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下良倾向: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教学时间。这种做法使得知识发生过程遭到压缩,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教师的灌输所替代,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知识的阶段复习受到削减,结果是基础不实,通过对学生平常的发现,我发觉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毅志力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这一组题目,由易到难,礼貌,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以能者多做为原则,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讨的状态之中,学生接受和输出的信息大大增加,达到了个层次互补提高的目的。对于部分稍差的学生,我采取逐题完成的方法,不要求他们作业的数量,但是要求他们在有理数的计算中做一题就掌握一种题目的类型。开始阶段也应多一些对作业的讲评,使学生在讲评中获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误原因,消除疑难问题。总之,进度要适当,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总之,要使初一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后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初中学好数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讲我的教学故事(一)

2006-7-30 11:37:47 By:zhumiaoying

我讲我的教学故事(一)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动手做

(四)”。“动手做”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有利于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基础及本课时教学目标,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

二、动手操作:用两块板拼图—→用三块板拼图—→用一副七巧板拼图—→看着样品合作拼“守株待兔”图;

三、开放总结。

我是这样引入教学的:依次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火箭、兔子、公鸡、房子等图形,让学生猜猜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地猜,兴趣被激发出来。

我问:“这些漂亮的图形,你们可知道用什么拼出来的?”

学生异口同声答:“七巧板”。

这时我出示七巧板,说:“这就是七巧板,关于七巧板,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1:“七巧板中有5块三角形、1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

学生2:“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有二千多年了,后来传到日本,日本人很喜欢玩,后来又传到很多国家。”

学生3:“美国,新加坡的小朋友也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爱玩。”

„„

按备课时的设计,学生能说出七巧板中有几块三角形,几块正方形,几块平行四边形就行了,我接着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没想到学生知道得这么多,对七巧板这么熟悉,我惊奇地问学生:“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学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

学生2:“我上网查资料时看到的。”

学生3:“我表弟、表妹从外国回来时也玩,所以我知道。”

„„

我又问:“以前玩过七巧板的同学请举手。”几乎全班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回想我七岁一年级时,连七巧板是啥样都没见过,什么也不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一年级仅仅七岁的小朋友,已经懂得上网查资料,懂得根据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事情猜想了,真是了不得!看起来下面的教学不能按原先的设想进行了。

我说:“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小脑袋瓜,利用七巧板拼摆漂亮的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不会摆的小朋友看着课本P 的图形来摆。”

学生们兴奋极了,随心所欲地利用七巧板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小组里互相观赏作品时,不断听到他们发出的一声声欢呼,我也受到了感染,仿佛回到青年时代,忍不住加入了拼摆的行列,欢乐着孩子们的欢乐,兴奋着孩子们的兴奋。

接着我出示课前拼好的“守株待兔”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名讲这个故事后,提出要求:“下面同学们就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这个故事。”

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拼起来。拼着拼着,有的学生发现问题了:“老师,一副七巧板不够拼。”我说:“不够拼怎么办?你们自己解决。”有的学生提出:“把几副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响应。刚才学生们是独立操作,各自展示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主动地在小组里进行合作了,这种合作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老师强加的。

接下来的场面更加热闹了,学生们拼完了“守株待兔”图,又拼出很多图形。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幅幅拼图出自一九七岁孩子之手,学生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图,由单独的一幅一幅图形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组合图形,真是应有尽有,令我大开眼界,这一幅幅拼图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涌动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有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学生的潜能必定会迸发出来。

分包子中的数学思维

昨天,我在五年级的数学测试卷上看到这样一道题:甲、乙、丙三个同学合买一斤包子,甲没有带钱,乙拿出了6两的钱,丙拿出了4两的钱。第二天,甲拿2元钱来还他们,请问:应该还给乙、丙各多少钱?

这是一道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但对于没有学过数学奥林匹克的一般学生来说,这是一道难题,而且并不容易理解。怎么讲解才能让学生浅显易懂呢?我想了好久,觉得还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比较好理解。于是,在讲题前,我这样问学生:昨天,老师和好朋友一起去饭店吃饭,一共花了150元钱,我们都争着自己掏钱,同学们,你们说,我们怎样掏钱才合理?“实行AA制”“三人平分,每人掏50元。”

接着,我又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试题上:“同学们,甲拿了2元钱来还乙丙,那说明每个同学都应该拿多少钱?”“2元!”大多数学生都喊到。“那一斤包子一共几元钱?一两包子多少钱?”“一斤包子6元,一两包子0.6元”“好,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乙丙原来各拿出了多少钱?甲应该各还给他们多少钱呢?”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

“0.6×6=3.6(元)

0.6×4=2.4(元)

3.6-2=1.6(元)

2.4-2=0.4(元)

答:应该还给乙1.6元,还给丙0.4元.通过这道题的讲解过程,我觉得数学,还是结合实际讲解比较浅显易懂。]

教学札记

------------------

2005-11-24 17:06:32 深圳市梅山中学

叶林

阅读1422次

“不务正业”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教好数学是我的本分。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有时候我有这样的疑问:我是不是在不务正业?

我在辅导学生做调查报告《亲历肯德基》、《梅林一村用水量知多少》和实验报告《读懂“影子”》的时候,大量的工作是在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写报告,而纯数学的工作,如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所占的时间却很少。我这个数学老师不得不今天请某位语文老师把文字关,明天请教科学老师核实所涉及的一些学科知识。

在一次参加新课改学术研究报告会上,一位专家谈到: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他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一个整体,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深入,才划分了这众多的学科,希望老师们要打破学科本位思想,不要象以前,数学老师看到学生写错别字,认为这是语文老师的事。有些文学作品涉及一些自然学科知识,语文老师也避而不谈,认为是别的自然科学老师的事。

听了专家的一席话,我豁然开朗,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不瞒您说,在指导学生做《读懂“影子”》时,对着书本我能够分清楚东西南北,但站在城市的街道,我就找不到北了。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妈妈经常说我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在教学中一旦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就避而不谈,无疑是使自已的教学之路越走越窄。学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共同携手,我们的教学说话就会越来越充实。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当然,如果其他学科的老师向我“请教”有关数学问题,我会很乐意做一个“好为人师”者。

谁让孩子们害怕丢脸

李阳,大家认识吧?那个教国人学英语的“第一人”,甚至跑到春节联欢会上像个小丑似的唱着、吼着教全国人民学英语。他说过这么一段话:

I enjoy losing face!(我热爱丢脸!)没有丢脸就很难受,一丢脸就很兴奋,因为丢脸使我进步。别人越笑话我越激动,我要告诉大家,重要的不是现在丢不丢脸,要看将来丢不丢脸,害羞是什么呢,害羞就是为了生命中匆匆过客的态度而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说过:我喜欢与别人交谈,交谈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模式,让孩子们学会合作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孩子们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会学习,教师也可据此捕捉教学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因为教学是为孩子们服务的。

然而,这些孩子究竟是怎么了,在课堂上发言的总是寥寥无几,有些孩子成绩很好,但就是不喜欢发言。我经常跟孩子们说:老师的教学是为你们服务的,老师看不到你们的反应,还如何进行下面的教学?

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的拘谨、沉闷,同在课间的活泼甚至是放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XX,请你回答„„”。

忸忸捏捏地站起来,低低地:“老师,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这孩子在课外,常拿一些问题来问,跟我的私交也挺好,在课堂上却羞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似乎只有得到老师的确认才敢说出来。

有些同学在信中写道:“叶老师,我很想发言,可有几次看到有些同学发言没发好,您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好像在说:连这都回答不了,真是无药可救,我就不敢发言了。”

“老师,我每次回答错了问题,同学就哄堂大笑,弄得我很没面子,下课后,XX还骂我笨。”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发言,但当学生的发言与我们期望的不一致时,我们没有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帮助,从而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当发言的同学答错,同伴之间就嘲笑,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及时制止,无疑会损伤孩子们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学生,为了防止在课堂上被别人嘲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举手发言。我们老师怎么办?

对待答错的同学,你可以告诉他:

“你虽然答错了,但你给大家提了个醒,谢谢你的回答。”

“虽然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但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思路。”

“幸亏你今天发了言,否则错在哪、为什么错,你可能总也搞不明白。”

一句话,要让孩子感到他虽然答错了,但同样是有价值的。

有时在讲评试卷时,我还专门请没有做对的同学谈谈自己错在哪、当时是怎么想的。当他们回答后,我总要说一句:“谢谢你,下次大家就知道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了”。

现在,在班级里,同学们都达成共识:犯错是我的权利,这是我学习的一种方式。犯不着为了所谓的“脸面”而失去学习的机会。

教育心得:在《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学者问在日本求学的中国孩子:“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同样,我要告诉那些爱面子的孩子们,回答问题出现错误不丢脸,不懂装懂才危险!为了所谓的“脸面”你们已经付出了很多代价,失去了许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同学们,不要再犹豫了,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吧,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吧,大胆暴露自己的“无知”吧!为了生命中匆匆过客的态度而影响了自己的一生,真不值得!

“完美”课中的缺陷

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好坏,是评估学校能否上“等级”的重要依据。为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学校掀起了听课热潮——“名师”上示范课,“骨干”上研究课,“新人”上提高课。老师们听完课还得评课,并且不能走过场,要互相挑“毛病”。这样做,我举双手赞成。评课本身就是一项学术交流活动,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果大家碍于面子,表扬与自我表扬,“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此心里舒服了,但是问题被掩盖了,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沙漠中的驼鸟,不敢正视错误。

我的课也经常被人听,自己的课上得怎样,心里还是有数的。每次有人听完我的课后,我还是喜欢听听别人的意见,喜欢别人给我挑“毛病”。并不是我过份谦虚,我以为别人给你提意见是尊重你,是在给你传经送宝。我最怕别人用一句话打发你:嗯,你的课上得不错。

由已推人,当我听完别人的课后,也会帮着他挑挑“毛病”。其实,我提出的意见不一定是别人的毛病,它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可能会这样做„„

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名师”,课备得非常细致,课件制作很精美,教学层次分明,所设计的练习对学生掌握有关概念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每次听Y老师的课都有“不虚此听”之感。当然,我和Y老师的教学习惯和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因此对Y老师的课也提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例如节奏太快,感觉学生可能来不及细细品味,建议适当删减一些内容,以从容解决学生回答问题时暴露的问题,等等。下面,我就Y老师“示范课”上出现的一个场景谈谈我的看法。

Y老师出示问题:

5角硬币的总钱数+1元硬币的总钱数=5元

设5角硬币有x个,1元硬币有y个。

请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

甲生举手,Y老师请甲生回答。

甲生:0.5/x+1/y=5

Y老师一惊,可能以为学生口误,笑着:再说一遍!

甲生充满自信地,大声重复了一遍:0.5/x+1/y=5

(此时,已有其他同学迫不急待地举手了)

Y老师有些失望,用手势示意甲生坐下,转而提问乙生:你来说。

乙生:0.5x+y=5

Y老师面对全体同学:对吗?

全体同学:对了。

Y老师继续上课。我观察到,此时,甲生正摸着后脑勺作沉思状,我怀疑这孩子可能要在刚才的问题上迷惑一阵子了。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无非两种情况:对或错。

那天,Y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得非常丰富,全部制作好了课件。不巧的是,电脑几次出现故障,因此时间很紧。面对如此简单的问题,Y老师可能认为没必要为甲生解释,否则下面的教学任务可能完成不了,示范课就要上砸了。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孩子们学习的一大难点,很多同学对题意不甚理解就胡乱列式,所以让孩子们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再用方程表示出来,或解释所列方程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设想一下,这样试一试如何:

甲生回答:0.5/x+1/x=5

学生回答错误,总会有他的“道理“,老师不要感到不可思议,否则不可能从容应对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这些小插曲。

师可略作思考状,接着问:你能解释一下0.5/x和1/y分别表示什么吗?

引导甲生关注“x枚5角硬币的总钱数”和“y枚1元硬币的总钱数”该如何表达。如果甲生仍不明白,不妨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如:2枚5角硬币的总钱数、3枚5角硬币的总钱数„„如何计算?

像这样的问题,与其今后去强调,不如在平时发现问题当场引导,让孩子们养成自查的好习惯。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一来,时间不就更不够了吗?我以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是硬指标,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内容当减则减,课件设计要有弹性,不要过分依赖课件,重点内容最好给予板书。

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这不是“缺陷”,我认为恰好是一个机会——教师处理得当可为我们的课增色不少。缺陷代表着真实,不管多“完美”的课都会有许多缺陷。客观地说,Y老师这节课很“完美”,如果解决了学生甲的“疑难”问题,则更加“完美”。

第三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运用感官总动员,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在故事中,我领悟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

第四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教学数学已有十多年了,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慢慢适应了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有教学上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感受。

首先,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努力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方式。

第二、第一次接触数学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犹如开什么会议似的,现在,幸运的赶上了生本这个时髦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法的学习,现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我就更加谨慎,不说大话,指望我的教法和培养方法能指引学生终生的学习,但愿我的点滴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一点点的鞭策。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新理念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讲一道几何难题时,在我说完证明过程后,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另外的解法。”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因为这位学生平时数学是弱项的.她大胆的走到黑板前说出了自己的证明思路。同学们也好像恍然大悟.我什么话也没说,冲她伸出了大拇指,并投去赞赏的眼神。

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看的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等着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挖掘了。我们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鼓励都是评价,它像一缕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在我的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哪种评价,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构建个体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特质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成长!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小组合作应该是新理念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在组织活动男女生进行比赛时,我问女生表现好还是男生表现好,居然他们各不争抢,反说对方表现好,我想作为学生,这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比如,成人接受知识的特点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去内化理解后支配我们的行动,而学生则是在行动、体验后才真正晓得、理解知识的内涵。那么面对一群教育的实体,我们应该顺应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有效教学。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是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第五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2006年于西北师大毕业,以特设教师岗位来到清水县任教,最初的5年在一个乡镇中学任教数学,如何将数学这一门课程上好,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成为我在闲暇之余的一个思考方向和探索的目标,后来到县一中任教,从初中到高中又是一次挑战,前前后后数学教学快十年了,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慢慢适应了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有教学上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感受。

首先,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

其次,第一次接触数学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犹如开什么会议似的,现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改进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我现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我就更加谨慎,不说大话,指望我的教法和培养方法能指引学生终生的学习,但愿我的点滴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一点点的鞭策。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新理念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讲一道几何难题时,在我说完证明过程后,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另外的解法。”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因为这位学生平时数学是弱项的.她大胆的走到黑板前说出了自己的证明思路。同学们也好像恍然大悟.我什么话也没说,冲她伸出了大拇指,并投去赞赏的眼神。

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看的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等着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挖掘了。我们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鼓励都是评价,它像一缕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在我的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哪种评价,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构建个体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特质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成长!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小组合作应该是新理念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在组织活动男女生进行比赛时,我问女生表现好还是男生表现好,居然他们各不争抢,反说对方表现好,我想作为学生,这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比如,成人接受知识的特点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去内化理解后支配我们的行动,而学生则是在行动、体验后才真正晓得、理解知识的内涵。那么面对一群教育的实体,我们应该顺应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有效教学。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是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下载我的数学教学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数学教学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16个春秋了。回首这近16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学故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只有几年,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基本已经适应了高中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教学上有多少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感受。首......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自从教育部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我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新的教材,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广泛听取他们对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有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巧妙预设,开拓思维 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在预设中把握生成,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向 庆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毕业一年后才考上的青年教师,我一直以为教师工作很轻轻松,可是来了以后,一个月都还没适应下来这种忙碌的工作,作为新教师我必须锻炼,成功是靠无数的苦......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细致地预设,在预设中把握生成,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