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粒优质稻子美文摘抄
那年中考,我以0。5分之差惜败重点高中,顿觉得天地变色,前途渺茫。而镇里普通高中五个班两百人左右,近年的成绩非常糟糕,一本达线的只有百分之二。
我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在回家的路上,正遇见父亲挑着稻子从田埂走上大路,浑身泥泞。他见到我,停了一下,稻捆犹自上下摆动,他拿起扁担前的毛巾,擦了一把流到眼角的汗水,没有说话。感觉他在看我,然后叹了一声,说:“回去再说吧!”他挑着稻子径自走了。
我没有时间悲伤,也没有理由。这是双抢,抢种抢收,我拿上扁担就去稻田了。母亲显然也听父亲说了,他们都保持着沉默。只是在我以自虐的方式干活时,母亲心疼地说:“伢子,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完的,慢慢来。”
这是一片阳光充沛雨水充足的肥田,今年大丰收了。桂花叔一手拿着扁担,一手夹着香烟路过时,嘴里啧啧称叹:“大伯伯,不是说你买错稻种了吗?怎么收成这么好!”父亲一边捆稻子,一边应道:“是我家稻种自己努力的呢!”桂花叔笑了:“大伯伯说聊斋呢!”
父亲买错稻种的事全村都知道。他被骗了,花高价买的寻常稻种,栽下去长势慢,发现时已经迟了。父亲决定把它插在最好的田里,给予最好的照料。他挑农家肥,烧草木灰撒进去,这些先天不足的禾苗,似乎感觉到了父亲憋的那口气,在长时间的萎靡不振后,开始疯长,绿得都暗了,根根尖尖的叶子,沾着露水,盈盈亮眼,硬朗了,渐渐竟然鼓胀了,抽穗了,竟然比优质稻种收获更多。
父亲有点得意。他环顾稻田,说道:“所有的优质稻,起先都是瘪稻子!”
这句话台风一般席卷了我的心灵。是的,没有生来就优质的稻子,一粒优质稻,要经历许多年的培育,要走过很漫长的历程。最初的稻子,都如路边的狗尾草,营养不良,叶子焦枯,稻粒干瘪。当它发现了水田,并接受阳光、雨水的励志后,一代代的,把“优质稻”的愿望基因传递着,终于成了穗长粒大颗饱满的优质稻!
我的心里阳光汹涌。这些感恩的稻子,它们不负父亲的辛劳,勃发出所有的生命能量,焕发出夺目的精神异彩,力压优质稻,成为父亲的骄傲。而我,并非先天不足,更寄托着父母巨大而无声的希望,我有什么理由拒绝成长,不敢面对稻子的不屈与倔强?
如果不想做一粒瘪稻子被风扬弃,就要努力成为一粒优质稻,在风的劲吹下,铿锵落地。不放弃,不言败,最大可能地利用周围环境,做最好的自己。“我一定要力争做一粒优质稻”,这句话脱口而出了,父亲愣了一下,旋即笑了,他挑起稻捆,扁担一路轻歌,父亲的歌声是对丰收的礼赞,也是对我的自信的肯定。
第二篇:做命运的上帝的美文摘抄
从13岁开始,瓦洛佳喜欢读小说,尤其是描写英雄的。作品中赤胆忠心、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同。他白天与朋友谈论的、夜里梦到的都是英雄,那种刺激是他难以抵挡的诱惑。于是,他决定成年后要去克格勃当间谍。
“尽管全世界所有人对间谍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要报效祖国和人民,就得去做间谍,用自己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自己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瓦洛佳这样要求自己。
从281中学毕业,瓦洛佳准备报考列宁格勒大学,为将来到克格勃做间谍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父母不同意他的想法,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希望儿子报考专科学校,以后当工程师。尤其是瓦洛佳的教练拉赫林,也强烈建议他上列宁格勒五金制造厂技校,根本没有必要冒着风险考大学。
因此,瓦洛佳既要努力学习备考,同时又要承受来自两个方面的沉重压力:在家里,是父亲斩钉截铁的命令、母亲无可奈何的哀求;到训练场上,是拉赫林苦口婆心的劝说。
无论父母与教练如何费尽心机,瓦洛佳都顽固地跟他们僵持着,不愿意作出丝毫让步,总是坚持自己的决定。三个最亲近的人只得威胁他,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得马上去参军。
不过瓦洛佳果断地回答他们,参军没有什么可怕的,去参军虽然离自己的目标稍远,但是不影响他的最终计划。
在瓦洛佳出生前,他的两个哥哥不幸夭折,因而他是父母的宝贝。父亲深深地爱着瓦洛佳,母亲对瓦洛佳更是舐犊情深,处处围着他转,除儿子外她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追求。
唯一剩下来的儿子瓦洛佳,已经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他们基本就是为他活着,实在不忍心让他上战场,如果他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们的精神支柱就会倒塌。可惜,他们绞尽脑汁,也找不到使瓦洛佳改变理想的办法。
冷漠无情地僵持几个月,最后瓦洛佳不但坚持住自己的意见,而且克服各种其他程序上的障碍,果断报考列宁格勒大学。这所大学白1724年创建以来,已经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瓦洛佳报考的那年,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报考人数和录取学生的平均比例是20:1,其中最热门的国际法专业比例高达40:1。经过残酷的筛选淘汰,瓦洛佳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雀屏中选,进入列宁格勒大学的国际法专业,开始他的大学生涯。
在全球的大学中,列宁格勒大学的校同文化生活最丰富。每当夜晚来临,几乎所有的系就开始组织各种晚会。志向远大的瓦洛佳从来不参加这些活动,他经常悄悄抛开其他同学,独自躲在宿舍或者教室里看书。
自从活动改在宿舍里举行,瓦洛佳就到罔书馆学习。有时同学们左寻右找,最终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找到他,要他去参加活动,可是看着他非常专注的神情,又没有哪个同学轻易打扰他。
瓦洛佳23岁时,以优秀的成绩从列宁格勒大学顺利毕业。让瓦洛佳更加喜悦的是,他刚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神秘的克格勃就向他打开大门,接收他去那里做间谍,他终于如愿以偿。
瓦洛佳是乳名,他的全名叫做弗拉基米尔·普京。青少年时代追求梦想的经历,让普京形成坚强的性格。铸就坚定的意志,后来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用卓著的政绩和强硬、霸气、坚韧、冷静、正直的个人魅力,赢得俄罗斯人民的爱戴及尊重。
如果当初普京没有坚定不移的立场,没有把理想积极付诸行动,那么他后来最多是工程师,不会成为间谍和总统。可见,命运不能依赖别人,而要凭借自己去把握,只有做命运的上帝,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第三篇:做自己的知己美文摘抄
知己,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最亲密、最了解、最赏识自己、最值得珍惜的朋友。但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得到知己作为一种幸事。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鲁迅曾书赠瞿秋白一幅立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冰心在给巴金的信中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得不到知己作为一种憾事。于是不少人感叹:“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作家三毛,对知己有独到的见解。她说,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一个也没有,那么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自己,也是一个朋友。她的话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即做自己的知己。
人们常常注重在外界寻找知己,却常常忽略甚至完全忘记应该做自己的知己。其实,能不能找到知己,并不全由自己说了算;能不能做自己的知己,则全由自己说了算。比较而言,人生十分要紧的事情,不是立足于他助,而是立足于自助;不是找自己的知己,而是做自己的知己。
做自己的知己,在这方面,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值得借鉴。
比如曾子的“吾日三省我身”,就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方法之一。他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即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传授的学问有没有复习?”
比如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的“每日十三条生活准则”,就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办法之一。其具体内容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寡言——除对别人或自己有益的话之外,不多说话,避免对人说空话。
3、秩序——用过的东西归还原处,做事情井然有序。
4、果断——该做的事,坚决执行;决定履行的,务必完成。
5、节约——不乱花钱,切戒浪费。
6、勤奋——不浪费时间,经常从事有意义的事情。
7、诚实——不欺诈,心地坦白,言行一致。
8、公正——不侵害别人,不因自己的失职而使人遭受损失。
9、中庸——避免极端,责人从宽。
10、整洁——身体、衣服以及居住的地方,保持整洁。
11、沉着——遇事不慌乱。
12、贞洁——端正言行,不损害自己的或别人的声誉。
13、谦虚——学习先哲的谦逊精神。他每天临睡前,总要对照“每日的十三条生活准则”逐条检查自己的思想与言行。
再比如陶行知的“每日四问”,也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方法之一。其具体内容是: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自己的知己,不是自私、自恋、自闭,不是拒绝他人为朋友、为知己,而是由衷地接纳自己、爱惜自己、欣赏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立足于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只有先做好自己的知己,才能做好他人的知己,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真正的知己。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得到知己,也不会孤独、不会空虚。反之,如果不做好自己的知己,即使朋友遍天下,那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第四篇:做人就像做馒头美文摘抄
香港大学82岁的宿管阿姨袁苏妹,2009年9月22日被学校授予“荣誉院士”的那一刻,真的是感动了许多人。接下来,内地许多大学也在跟着做,宿管、保安等也有了在主席台露脸的机会。虽然有点邯郸学步,但不能否认这事儿的积极意义,至少给我们复习了劳动最光荣这个基本概念,尽管这只是顺带的。在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个做了30年面点的王师傅登上讲台,短短几分钟的发言,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馒头大叔”说,我姓王,三横一竖的王,先进的先,光荣的荣。我在学校每一个食堂都干过,却连一个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你们中一定有很多人都吃过我做的面点,但你们也不会认识我。的确,很多学生都喜欢吃这位“馒头大叔”做的馒头包子,但直到毕业,才见到王师傅的真容。
王师傅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做的面点真好吃,其诀窍是他把做面点当成了一项“事业”来做。比如做豆沙,不少食堂都是去市场买现成的,可王师傅从泡红豆开始。蒸熟、粉碎、调配原料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他自己亲手去做。1斤红豆、1斤糖、1斤油做出来的豆沙陷,比起肉馅的成本还高,但他常年如日丝毫不打折扣。他每天都得做三袋面粉的面点,常常供不应求,偶有剩余,第二天再卖时他也要亲自尝过才放心。
“我的原则是: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好,不管领导在不在,都是一样。做人,就要像做馒头一样,干干净净、实实在在!”王师傅说。
王师傅“红”了以后,记者前去采访,他说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参加过两次高考,可惜没考上,之后就出来工作了。现在每天在学校里给大学生做面点,看着大学生们都喜欢吃,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工作也很有意义。他说自己有三个孩子,都在淮安老家。小儿子今年上高二了,他特别希望这个孩子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如果能考上南信大,那就更好了!”
说实话,我是用不以为然的态度看完这篇报道的,当然不是因为王师傅,而是希望大学可以想出一点新奇的招,不要总吃别人嚼过的馍。可是看完报道后,我却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对的,因为王师傅不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值得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好好体会一番。
王先荣的事迹也许一点也不典型。他参加两次高考,失败后没有消沉,或许也容不得他消沉,就出来打工了。工作也不是什么好工作,在食堂做面点而已。一般而言,这活儿在别人眼中不是一件十分有出息的活儿,可是王先荣一做就是30年,而且做出来的面点大受欢迎。技术当然重要,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那份执著、敬业的精神。一项工作一做30年,而且干得兢兢业业,能做到的人恐怕不多。他做人做得踏实,处事恪守诚信,保证食材以及食品安全,注重食品口味……这跟最近因做油条而荣获“中国好人”的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师傅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个世界无疑更需要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然而这种人确实不多,到处都是急功近利的人,为了结果可以省略许多过程,看到的只有“成功”,而不屑于此前的一切努力。
我亲戚中有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四年了。刚毕业那会儿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费了不少劲办了一个物流公司,当年就开始盈利,现在每年也有三四十万的净收入。我以为他会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但上个月他突然迷上了传销,交了10万元入门费以后,到处拉人入伙。前几天遇见他,我与他争论起来,我大谈传销的害处,他却憧憬着当“经理”发财致富,出人头地。我说得口干舌燥,他却云里雾里跟我说某座桥为什么有三个桥墩、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并放言传销才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我认为他头脑已经处于混乱状态,他却说自己现在是从未有过的清醒,并且还为自己没有早先加入而后悔不已。
如果他在毕业时也听听王先荣师傅的发言,能悟到其中深意并脚踏实地去做事的话,我想,他至少不会相信传销能发财,而是相信,万事都需靠自己的道理。
其实,做人做像做馒头一样,踏踏实实地去做,虽不能成就惊天伟业,但至少,我们会活得充实而快乐,满足而祥和。
第五篇:为自己而做美文摘抄
人活于世,不外乎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就要做事,不做事,做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做事,是为了做人,如果为了让自己变成妖魔鬼怪,那些事就成了邪恶、丑陋的载体。周国平先生说:“做事只是灵魂的修炼和完善手段,真正目的是做人。”诚如斯言,要想一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就要做好人、做好事。而这好人、好事为谁而做?香港女作家亦舒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生活中,我们往往都会说为爱我们的人而做或为我们爱的人而做。反正是为别人而做。好像一提到自己。一下子就没了风格、境界和精神含量了。不可否认,无论做什么,世上很多人都是为别人而做,别人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支柱一旦倒了,他们就会随着轰然倒地。台湾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在她看来,“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反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存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自己而做就是为别人而做,为自然而做,为世界而做。也就是说,为自己而做,就是跟自己、别人、自然、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也是考验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贾*凹在散文集《天气》中写道:“我见过一些画家,只画两种画,一是商品画,一是参加美展的画,商品画很草率,不停地重复,而参加美展的又是特大的画幅,去迎合政治和潮流。”这样的画家,为名利而画而做,为迎合别人而画而做。世人很多都是这样,在生活、工作、追求中,那个自我渐行渐远……但并不是说,为自己而做就不能关注别人,相反,不但要关注别人,还要帮助别人,甚至必要时还要发扬风格,成人之美。
《世说新语》记载:一天,东汉著名学者郑玄有事外出,偶然与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旅店里。事先他们两个人并不相识。服子慎在旅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释《春秋传》的一些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发现他的见解与自己有很多相同之处。郑玄走近车子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给《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听您刚才的谈话,多数看法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已经完成的注释全部送给您。”《服氏注》就这样问世了。有人说,郑玄为别人而做。错!他是为自己而做——牺牲了自我,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由小我到大我的完美过渡。也就是说,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能使自己的境界得以升级。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去成全,这要区别对待,不该做的、不能做的就不要去成全。1930年,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辞不掉,就在序中不讲情面地写道:从总体上来看,这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失败的作品……茅盾没有去迎合、奉承,而是实事求是地做了一个真实的评价。其实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真实的人和事,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或者其他原因而表里不
一、言不由衷甚至违背做人的原则、越过起码的底线。这样的人,绝不是为了自己而做,而是地地道道地为别人而做——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慢慢失去自我,而自我是根,根没了,再繁茂的枝叶注定会枯萎。
安妮宝贝说: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这样的人是富有的。这种富有,不是有价的财富,而是无价的灵魂的高贵。而这样的高贵,只属于那些为自己而做的人们。可见,为自己而做,就是对自己灵魂的修炼和完善,只有把自己变成“太阳”了,才能散发出更多的光与热,去温暖自己、别人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