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时间:2019-05-15 15: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第一篇: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都是谷雨数学这个学科的,大家想不想看一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

1、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2、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3、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4、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5、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可以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后来星星说:“那我们怎么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6、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昨天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7、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库默尔屈就为一个中学教师时,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运算却忘了七和九的乘积!他犹豫很久讲不下去时,有学生说答案是61,他依着写下了。

怎知另一声音说他应该写69。库默尔当然晓得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至于是61、69或其他数目,他不能决定了。于是他开始分析,高声说61是质数,不会是一个乘积,65是5的倍数,67也是质数69看来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

8、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9、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第二篇: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的故事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第三篇: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1.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2.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 “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3.”0”、”1”之争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4.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5.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6.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7.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8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10.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11.智斗猪八戒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来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仅与他们合影留念,还拉他们到家里作客。

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师徒们觉得过意不去,一有机会就帮助他们收割庄稼,耕田耙地。开始几天猪八戒还挺卖力气,可过不了几天,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又犯了。他觉得这样干活太辛苦了,师傅多舒服,只管坐着讲经念佛就什么都有了。其实师傅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凭着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领,师傅恐怕连西天都去不了,更别说取经了。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徒弟,也能有一番作为,到那时,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于是八戒就开始张落起这件事来,没几天就召收了9个徒弟,他给他们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说,现在八戒应该潜心修炼,专心教导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恶习不改,经常带着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着他们曾经为大家做的好事,谁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里告状。就这样,八戒们更是有恃无恐,大开吃戒,一顿要吃掉五、六百个馒头,老百姓被他们吃得快揭不开锅了。

邻村有个叫灵芝的姑娘,她聪明伶俐,为人善良,经常用自己的智慧巧斗恶人。她听了这件事后,决定惩治一下八戒们。她来到郭家村,开了一个饭铺,八戒们闻讯赶来,灵芝姑娘假装惊喜地说:“悟能师傅,你能到我的饭铺,真是太荣幸了。以后你们就到我这儿来吃饭,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说:“这儿有张圆桌,专门为你们准备的,你们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们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费提供你们饭菜。但在此之前,你们每吃一顿饭,都必须为村里的一户村民做一件好事,你们看怎么样?”八戒们一听这诱人的建议,兴奋得不得了,连声说好。于是他们每次都按约定的条件来吃饭,并记下入座次序。这样过了几年,新的次序仍然层出不穷,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请教。悟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呆子,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过来,还想去沾便宜,你们是永远也吃不到这顿免费饭菜的。”“难道我们吃二、三十年,还吃不到吗?”悟空说:“那我就给你算算这笔帐吧。我们先从简单的数算起。假设是三个人吃饭,我们先给他们编上1、2、3的序号,排列的次序就有6种,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个人吃钣,第一个人坐着不动,其他三个人的座位就要变换六次,当四个人都轮流作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种。按就样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个人去吃饭,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种„„10个人去吃钣就会有3628800种不同的排列次序。因为每天要吃3顿钣,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数:1209600天,也就是将近3320年。你们想想,你们能吃到这顿免费钣菜吗?”

经悟空这么一算,八戒顿时明白了灵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万分。从此以后,八戒经常带着徙弟们帮村民们干活。他们又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喜欢。

12.二、陈景润

陈景润不爱走公园,也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起来。

13.数学大师佩雷尔曼

最近,俄罗斯著名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一时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因为他破解了数学界“七大千年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更是因为在2006年8月举行的西班牙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联盟宣布将菲尔兹奖授予佩雷尔曼及其他三位数学家的时候,佩雷尔曼却消失了,他拒绝领奖。在菲尔兹奖70年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拒绝领奖。

有人说,佩雷尔曼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位莫测高深的隐士,视金钱、名誉和地位如粪土,数学才是他的全部。

他有感情生活吗?他偷偷地堕入了情网,可是天才数学家都不敢走近他喜欢的女人。

爱情是不会打折出售的因为破解“庞加莱猜想”而一举成名的彼得格勒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在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只和同事们有来往,实际上是足不出户。但是有个地方他是非去不可,那就是离家不远的超市。本来去超市采办食品的任务完全可以由他的妈妈承担,但他还是要非亲自去不可。

据邻居们说,佩雷尔曼之所以老上超市,是因为他看中了里面一个叫安东尼娜•奥尔洛娃的女售货员。他像怕火一样怕女人,无论如何也不敢向她示爱,因此每次都是去看上一眼后马上转身回家。

可安东尼娜呢。据她说,她倒是真想毫不犹豫地同他发展进一步的关系,因为知道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她老早就发现他常上超市来。那些姑娘一听说他的事迹之后,每次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可原先大家都是提防他,因为他穿的是一身黑,长头发长指甲„„他总是在正常人都在上班的同一个时间准时来到超市。可安东尼娜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绝不是什么盲流,从他那简陋的服装里面透出一种智慧和魅力。

据商品大厅的检查员奥尔加和塔季扬娜说,多年来佩雷尔曼来超市就买一个大黑面包,一些通心粉和窗体底端酸牛奶,很少换样。他甚至都不到水果部去,看来那些外国窗体底端苹果和橙子他根本买不起。总之,他就买那些不算贵,又能做出简单饭食的东西,从不买酒,也不买过多的食品。

为躲避女记者采访,躲进卫生间

两年前,刚一得知数学家破解了一个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百万美元的“世纪难题”之后,就决定对他进行报道。为了找到佩雷尔曼,该报记者去向这位彼得堡天才的同事们打听。

照着这些同事的指引,年轻的女记者找到了音乐厅,因为听说佩雷尔曼会来这里听歌手比赛。那天彼得堡音乐厅的小礼堂人山人海,幕间休息时,听众都涌到了休息室。女记者在听众中间走来走去,终于看到了她苦苦寻找的目标。这个人个子不高,瘦骨嶙峋的,身上的衣服很旧,脚上登的也是一双旧旅游鞋,只有点儿像发布在网上、如今各家报纸争相转载的那张照片。佩雷尔曼一声不响地待在一个角落里,在想自己的心事。

女记者径直向天才走去。对方注意地瞥了她一眼,佩雷尔曼一听说姑娘是找他的,马上慌了神儿,继而脸上掠过一丝恐惧。女记者打过招呼之后,随即摆开了采访的架势,我们的数学天才却连连表示不想说话,最后几乎是小跑着溜进了卫生间。女记者只好在休息室里等候。幕间休息结束了,可伟大的数学家就再没出现过。他显然是被颇有几分姿色的女记者吓坏了,悄悄地出了大门,连音乐会也没听完便溜回了家。14.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

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他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

有一次,哥德巴赫研究一个数论问题时,他写出:

3+3=6,3+5=8,3+7=10,5+7=12,3+11=14,3+13=16,5+13=18,3+17=20,5+17=22,„„

看着这些等式,哥德巴赫忽然发现:等式左边都是两个质数的和,右边都是偶数。于是他猜想:任意两个奇质数的和是偶数,这当然是对的,但可惜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命题。

对—般的人,事情也许就到此为止了。但哥德巴赫不同,他特别善于联想,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他运用逆向思维,把等式逆过来写:

6=3+3,8=3+5,10=3+7,12=5+7,14=3+11,16=3+13,18=5=13,20=3+17,22=5+17,„„

这说明什么?哥德巴赫自问,然后自答:从左向右看,就是6~22这些偶数,每一个数都能“分拆”成两个奇质数之和。在一般情况下也对吗?他又动手继续试验:

24=5+19,26=3+23,28=5+23,30=7+23,32=3+29,34=3+31,36=5+31,38=7+31,„„

一直试到100,都是对的,而且有的数还不止一种分拆形式,如

24=5+19=7+17=11+13,26=3+23=7+19=13+13

34=3+31=5+29=11+23=17+17

100=3+97=11+89=17+83

=29+71=41+59=47+53.这么多实例都说明偶数可以(至少可用一种方法)分拆成两个奇质数之和。在一般情况下对吗?他想说:对!于是他企图找到一个证明,几经努力,但没有成功;他又想找到一个反例,说明它不对,冥思苦索,也没有成功。

于是,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提笔给欧拉写了一封信,叙述了他的猜想:

(1)每一个偶数是两个质数之和;

(2)每一个奇数或者是一个质数,或者是三个质数之和。

(注意,由于哥德巴赫把“1”也当成质数,所以他认为2=1+1,4=1+3也符合要求,欧拉在复信中纠正了他的说法。)

同年6月30日,欧拉复信说,“任何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无疑,它是完全正确的定理。”

欧拉是数论大家,这个连他也证明不了的命题,可见其难度之大,自然引起了各国数学家的注意。

人们称这个猜想为哥德巴赫猜想,并比喻说,如果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二百多年来,为了摘取这颗耀眼的明珠,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付出了巨大的艰苦劳动。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创造了一种新的“筛法”,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和,而这两个数又分别可以表示为不超过9个质因数的乘积。我们不妨把这 个命题简称为“9+9”。

这是一个转折点。沿着布朗开创的路子,932年数学家证明了“6+6”。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这是按布朗方式得到的最好成果。

布朗方式的缺点是两个数都不能确定为质数,于是数学家们又想出了一条新路,即证明“1+C”。1962年,我国数学家潘承洞和另一位苏联数学家,各自独立地证明了“1+5”,使问题推进了一大步。

1966年至1973年,陈景润经过多年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研究,终于证明了“1+2”:对于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一定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质数的乘积的和。即

偶数=质数+质数×质数。

你看,陈景润的这个结果,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解决只有一步之遥了!人们称赞“陈氏定理”是“辉煌的定理”,是运用“筛法”的“光辉顶点”。

15.欧 拉

欧拉(L.Euler,1707.4.15-1783.9.18)是瑞士数学家。生于瑞士的巴塞尔(Basel),卒于彼得堡。父亲保罗·欧拉是位牧师,喜欢数学,所以欧拉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但父亲却执意让他攻读神学,以便将来接他的班。幸运的是,欧拉并没有走父亲为他安排的路。父亲曾在巴塞尔大学上过学,与当时著名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8.6-1748.1.1)及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12.27-1705.8.16)有几分情谊。由于这种关系,欧拉结识了约翰的两个儿子:擅长数学的尼古拉(Nicolaus Bernoulli,1695-1726)及丹尼尔(Daniel Bernoulli,1700.2.9-1782.3.17)兄弟二人,(这二人后来都成为数学家)。他俩经常给小欧拉讲生动的数学故事和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些都使欧拉受益匪浅。1720年,由约翰保举,才13岁的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学生,而且约翰精心培育着聪明伶俐的欧拉。当约翰发现课堂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欧拉的求知欲望时,就决定每周六下午单独给他辅导、答题和授课。约翰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他的严格训练下,欧拉终于成长起来。他17岁的时候,成为巴塞尔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年轻的硕士,并成为约翰的助手。在约翰的指导下,欧拉从一开始就选择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研究的道路。1726年,19岁的欧拉由于撰写了《论桅杆配置的船舶问题》而荣获巴黎科学院的资金。这标志着欧拉的羽毛已丰满,从此可以展翅飞翔。

欧拉的成长与他这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当然,欧拉的成才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他能背诵前一百个质数的前十次幂,能背诵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史诗,能背诵全部的数学公式。直至晚年,他还能复述年轻时的笔记的全部内容。高等数学的计算他可以用心算来完成。

尽管他的天赋很高,但如果没有约翰的教育,结果也很难想象。由于约翰·伯努利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对数学发展状况的深刻的了解,能给欧拉以重要的指点,使欧拉一开始就学习那些虽然难学却十分必要的书,少走了不少弯路。这段历史对欧拉的影响极大,以至于欧拉成为大科学家之后仍不忘记育新人,这主要体现在编写教科书和直接培养有才化的数学工作者,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大数学家的拉格朗日。16.韩信点兵

韩信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大将,曾经统率过千军万马,他对手下士兵的数目了如指掌。他统计士兵数目有个独特的方法,后人称为“韩信点兵”。他的 方法是这样的,部队集合齐后,他让士兵1、2、3--1、2、3、4、5--1、2、3、4、5、6、7地报三次数,然后把每次的余数再报告给他,他便知道部队的实际人数和缺席人数。他的这种计算方法历史上还称为“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外国人则叫“中国剩余定理”。有人用一首诗概括了这个问题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意思就是,第一次余数乘以70,第二次余数乘以21,第三次余数乘以15,把这三次运算的结果加起来,再除以105,所得的除不尽的余数便是所求之数(即总数)。例如,如果3个3个地报数余1,5个5个地报数余2,7个7个地报数余3,则总数为52。算式如下:

1×70+2×21+3×15=157

157÷105=1„„52

下边给同学们出一道题,请用“韩信点兵法”算一算

第四篇: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一:数学趣味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故事一: 动物城对称图形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故事二 : 张三的生死可能性 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故事三: 比大小 10以内大小的比较

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 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故事四:: 猴王给小猴子分桃 商不变性质

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跟小猴说:我给8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行吗?小猴子听后连忙摇头,嫌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猴王缓了口气说:好吧!我给80个桃,平均分给4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高抬贵手多给点行吗?猴王立即拍着胸脯,慷慨地说:我给你们800个桃,平均分给400只小猴,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呢?为什么? 故事五: :王爷分饼 分数的基本性质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快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开腔了: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最多呢?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1、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2.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3.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4.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5.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采蘑菇的故事

清晨,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走进森林采蘑菇。九时的时候,他们准备往回走。走出森林之前,各人数了数篮子里的蘑菇,四个人加起来总共有72只。但甲采的蘑菇有一半能吃。在往回走的路上,甲把有毒的蘑菇全都丢了;乙的篮子底坏了,漏下两只,被丙拾起来放在篮子里。这时,他们三个人的蘑菇数正好相等。而丁呢,他在出森林的路上又采了一些,使篮子里的蘑菇增加了一倍。到走出森林后,他们坐下来,又每人各自数了数篮子里的蘑菇。这次,大家的数目都相等。你算算看,他们准备往回走出森林时,各人篮子里有多少蘑菇?走出森林后,又有多少蘑菇?聪明的你知道吗 数学趣味题及答案 1.一只兔有多重 一只猴子重 6 千克,两只猫的重量和一只猴子的重量一样,两只猫的重 量又相当 3 只兔子的重量,一只兔子重几千克? 2.一个作业本多少钱

李兰在商店里买了一个作业本、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小红问她:“这 个本多少钱?”李兰说:“这支铅笔 2 角钱,一块橡皮的钱可以买 2 支铅笔,橡皮比本子便宜 1 角 3 分钱。”你能说出这个作业本多少钱吗? 3.得数是多少

小月在做加法时,把个位数2当作9,把十位数4当作7,结果所得的和是 92,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呢? 4.电话号码

小宁要给爸爸打电话。他问妈妈:“爸爸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妈妈却 说:“前两个数一样,它们的和是 12。后四个数里,后面一个数总是前一个 数的 2 倍。你猜猜,爸爸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小宁很快猜出来了,你知道是多少吗? 5.父与子各有多少岁 父亲 32 岁的时候,小亮 6 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小亮的 2 倍时,父亲多少 岁?小亮多少岁? 6.需要几分钟

一个炉子要用 10 分钟烧开一壶水。现在用 5 个同样的炉子,用同样的壶,同时各烧开一壶水,一共需要几分钟? 7.一份礼物 熊猫盼盼过生日,山羊大叔送来一筐水果。筐里有 16 个苹果,桃子差 4 个就是苹果的 3 倍。你知道筐里有多少个桃子吗?

8、渡河

一个渔夫带着猫,狗和一筐鱼渡河,船太小了,每次只能运一样东西,没有渔夫看着,猫要吃鱼,狗要咬猫,可渔夫又要划船,你说该怎么渡河? 9.十个苹果怎样摆

妈妈买了 10 个苹果,她给小光出了一道题。这道题是:把10个苹果分 别放在桌面的四边上,使每边都有 3 个苹果,怎样摆? 10.几棵树

有一块三角形的地,每边长都是 10 米。如果在各边上都相隔 2 米种一棵树(顶点也种),共种多少棵?答案:1题,两只猫的重量和一只猴子的重量一样,两只猫的重量就是6千克,两只猫的重量又相当3只兔子的重量,也就是说3 只兔子的重量是6千克,6÷3=2 所以一只兔子重2 千克

2题,一块橡皮的钱可以买2支铅笔,2×2=4一块橡皮是4角,橡皮比本子便宜1 角 3分钱,4角+1角3分=5 角 3 分钱。

3题,把个位数2当作9,把十位数 4当作7,结果所得的和是 92,也就是79加一个数是93,另一个加数就是14,正确的加数是42,42+14=56 4题,前两个数一样,之和是 12,12÷2=6,说明前两个数都是 6。后四 个数的后面一个数总是前一个的 2 倍,第一个数字是 1;1×2=2,第二个数 字是 2;2×2=4,第三个数字是 4;4×2=8,第四个数字是 8。所以爸爸的 电话号码是 661248。5题,父亲比小亮大32—6=26(岁)26×2=52(岁),爸爸52岁时小亮26岁,爸爸是小亮年龄的两倍。

6题,一共需要10分钟。7题.16×3-4=44(个)8题

1、人带猫过河,留下狗、鱼(人、猫——狗、鱼)

2、然后人带鱼过河,到对岸后再带猫回来。(鱼——人、狗、猫)

3、然后人带狗过河,留下猫(鱼、狗——猫)

4、最后人把猫带过河,这样3个动物就都过去了 9题如图所示10题 如图所示

6+5+4=1510米篇二:数学趣味小故事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篇三: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家谈恋爱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爱的圆圈

一对青年男女坐在沙滩上。男青年在地上划个圆圈说道:我对你的爱,就像这圆圈一样,永远没有终点。

女青年也用手指在地上划个圆,然后说:我对你的爱,永远没有起点。------------------------抽象

我的朋友的一个朋友一次在餐馆里喝多了几杯。营业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钟头了。服务员来提醒可以走人了。当时,那位大侠说了一句很震动人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你别惹我,不然我一拳把你打得很抽象。------------------------消防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

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 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数学家的幽默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

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 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测谎器

爸爸有一个测谎器,他问儿子:你今天数学成绩如何呢?

儿子答道:90分。测谎器响了。

儿子又改说:70分。测谎器还是响了。

爸爸很生气地叫道:我以前都是90分以上。这时,测谎器没有响却翻倒了。------------------------关心

教授是个和善而幽默的老头,班上有个高大强壮的体育生。每次上课当教授的声音响起时,体育生开始睡觉,直至下课准时醒来。

有一天体育生迟到了,教授亲切地对他说:jack,以后请不要迟到,这会影响你正常睡眠的。------------------------数数

儿子今年三岁,已懂得从一数到十,也知道五比一大;我也随时找机会教他,问他小狗小猫哪个大。

有一次,我左手拿一块巧克力,右手拿两块巧克力,问他: 哪一边比较多?。儿子不回答,我耐心地继续追问,儿子突然放声大哭,说: 两边都很少啊!------------------------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说。

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求职记趣

陈立言去应征一份工作。经理问他道:「你要求多少工资一年?」

「以我的工作能力,应值年薪一万八千元。」陈立言道。经理注视了他一会才说:「值年薪一万八千元?你计算清楚没有?一年只有365天,你每天睡觉花了八小时,则一年共花去122天。365天减去121天。再者,你每天除山作外有八小时是休息及娱乐的,即一年共有122天。那麽,243天减去121天了,只余下121天了。但是,一共有52个星期,星期天不用上班,因此121天减去52天便剩下69天。同时,逢星期六下午是放假的,则一年一共26天,所以69天减去26天余下43天。再减公司给予的两星期年假只剩下29天。别忘了每天有一小时午餐时间即一年是15天。用29减15余下14天。再除去新历年、旧历年、中秋节、复活节、感恩节以及圣诞节等等公众假期共10天,这就是说,一年只工作4天。你认为值一万八千元吗?」------------------------教授说....有一天某教授突然停止授课,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 如果坐在中间谈天的同学,能像坐在后面玩牌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那么在前面睡觉的同学就不会受到干扰了.------------------------查票

老教授搭乘火车旅行,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老教授急得满头大汗,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

老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碑文的奥秘

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数学家刁藩都,人们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纪的人,其年龄和生平史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他的墓碑上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诉人们,他终年是84岁。

刁藩都的墓碑是这样的:

刁藩都长眠于此,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奥秘,它会告诉你刁藩都的寿命。诸神赐予他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12,他长出了胡须,其后刁藩都结了婚,不过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1/7,再过5年,他获得了头生子,然而他的爱子竟然早逝,只活了刁藩都寿命的一半,丧子以后,他在数学研究中寻求慰藉,又度过了4年,终于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问答

老师:我给同学们出两个问题,谁只要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不要求他回答第二个问题了。现在我问第一个问题:谁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

小丽:我知道,我有99999根头发。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丽:老师,这是第二个问题了,你不能要求我回答了。------------------------悖论问题

我正与同学讨论一悖论问题:村里唯一的理发师每月一定要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问理发师的头谁理?真难!若是理发师自己理发,就是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若是理发师自己不理发,就是不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好深奥啊!讨论半天毫无结果。

后排同学钱某插过来一句话:这还不简单,理发师秃头呗!------------------------多少次

第五篇: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家陈景润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开心一笑

武则天是大数学家

历史教师:“你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吗?”学生:“武则天是数学家。五过则添,就是发明四舍五入的那位大数学家。”

持之以恒

小虫今天又问爸爸要钱,因为他已经连续几天这样了,他爸爸很恼火,怒道:“为什么天天要钱?”慑于爸爸的威严,小虫喏喏地说:“在上月我们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持之以恒的事。

最佳答案

数学老师:“一座楼房的楼梯共分五段,每段有20级台阶,若要登上顶楼,一共要跨多少台阶?”一学生:“当然是所有的台阶!”

验算

一中考,所有题目都是选择题,所以甲生就带了一个骰子去,乙生坐在他旁边,以下是考试情形:甲生丢骰子甲:3.1.1.3.4.2.4.2.1,然后甲生就写完了,开始睡觉不久甲生起来了,又开始丢骰子。

乙:你在干嘛?甲:验算啊!

减法

数学课上,教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例如,你家里有十个苹果,被你吃了四个,结果是多少呢?” 这个学生沮丧地说道:“结果是挨了十下屁股!”

五百只鸭子

一位男教师对两个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人的声音,犹如一千只鸭子的叫声。”一会儿,教师的妻子来看望他。其中一个女学生赶来报告。“老师,门外有五百只鸭子来看您。”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

一个学生接著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摄氏度的水加在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下载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小故事100字5篇

    华罗庚的故事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家谈恋爱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

    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三

    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三: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三篇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日期:2008-03-14] 来源:丹址小学 作者:陶永福 [字体:大 中 小]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

    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 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