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前随笔
从前道路很远,书信很慢;从前门前只有人来人往,没有车来车往;从前满目青山绿水,如今放眼垃圾成堆;从前的你身强力壮,不知疲倦,今天的你白雪满头,老态龙钟……
回首往事,总会令人唏嘘不已。其实,从前早就消失在风中;消失在雨中;消失在眼前。那些前尘往事变成一个个“印章”,在适当的时候在你大脑适当的位置轻轻地一按,那“印章”的图案就印封在脑海中,这些图案或清晰,或模糊。
人们在某个生命的时段,都喜欢回忆往事,回忆从前。这种回忆就是打开印封在脑海中的图案,模糊的、清晰的都会如幻似真的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扼腕、让你怀念、让你后悔甚至让你痛心疾首。不管如何,那些都只是如烟的往事,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过去,再也回不去的从前了。
时光总是单向的,它只顾往前走,从不回头。人的情感使得他们在遇到一些人、事和景物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回望来时的路,回忆路上的经历和风光,这无可厚非。记得有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要忘记过去是很难的事情,适当的时候缅怀过去,也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要活在当下,过好当下,做好当下。
第二篇:从前.以后杂文随笔
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给我发来了一个视频。视频里有一个小小的女孩子扎着两个冲天小辫,手里抱着一个布娃娃边拍着:宝宝乖,宝宝乖……朋友在下面附了一句:我觉得这孩子很像你小的时候所以就……
我看着看着笑了起来回朋友一条信息:“时光过了这么久,感谢你还记得我曾经的样子!如果年华不从指尖流逝,如果烟火不在身旁缭绕,我们是否还是那时候的样子?”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在岁月的轻骑下我们已然老去。我们在往昔的时光里寻找那些刻入记忆里的暖。
我记得朋友小时候常常辫着两个麻花辫,背着小书包挽着裤腿在稻田里捉黄鳝,最后弄的满身满脸的青泥。谁又知道那个淘气的女子如今带了一身诗意呢?如今的我们于小时候都是后来了!
小时候我们坐在月光下想着自己长大后的样子。我说:我要背好多好多诗,留很长的头发,穿好看的长裙子。
朋友说:等我长大了要去好多地方,我要坐火车,坐飞机……
小时候的我们很想预言自己的后来而后来的我们在当下总想起以前。
如今当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我是极喜欢把自己的目光停在那些小小的人儿身上。我让自己想象那个走路异常小心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那个急匆匆走路摔了一跤又爬起继续跑的小家伙长大后还会不会在跌倒后起身继续跑?
生命是如此奇怪的物事,在茫茫世间总有一些遇见让自己浮想联翩并牵起一些从前奔涌而至。我们都与从前与现在纠扯不清,于是把希望给了明天,给了以后。其实如今的我们往往在频频回顾从前时叹息!
我们常想起以前,是因为突然觉得那时岁月静好。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哀愁,我们可以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我们可以点一把野火看四野的风吹起的浓烟;我们可以打捞一瓶子萤火;我们可以漫无边际地说以后要怎样怎样……如今我们很少设想以后了,即使你不情不愿岁月也在推着你往以后走!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读到了周梦蝶?慢慢地喜欢品尝孤独的况味。有时候我们读不懂自己,便花了些心思去读别人然后在迷惘中一手握着尘世的烟火,一手攥着诗书淡看流年,释然悲喜……
朋友嫁到了外地,想家厉害的时候就把电视放到陕西台。有时候她给我发语音信息用陕西方言,我们傻傻地说了好多陕西方言。说到最后朋友说便哭,她想起周梦蝶的一句诗:“多年后有只红鹤翩跹来访人琴俱亡的故里。”
她如今真的像小时候说的那样坐火车、飞机离开了故乡却总想着从前。从前和以后贯穿了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容纳了岁月里多少情怀?只是我们的岁月到了如今想起从前的时候多些,却不再浪费时间设想以后。
这几年我们偶尔问候,偶尔谈起从前。我们都是握着烟火过日子的女子,有着的那点诗意在闲暇时刻来袭,在那些葱茏的美好里:故乡、母亲、河流、田地……都在其中。
如今我走过大街也会透过人家的玻璃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中妇女人提着新买的蔬菜走过人流,眉眼间有着倦色。这是一个被人间烟火烘烤成枯草色的女子,哪里还有诗情?
这时候我会叹息:你老了呢!你被年华一点点地掠夺去了年轻的容颜;你倦了?无法专心地去翻阅一卷诗书?相比于从前,后来的自己老了的何止是容颜?
与其知道从前是蓦然回首时的怅然,后来是需用双脚跨去的明天。今天的我且告诉以后的自己:愿你,一手烟火,一手诗意淡看流年!愿你,想要的都能拥有;你得不到的都能释然!
第三篇:十八岁的从前杂文随笔(定稿)
他的从前是什么样的?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他也不知道我是谁,在阳光下的相对无言。我与他只是陌生人。
阴沉沉的天空,浮冲冲的人烟。这不是在闹市而是真的在闹市。鸡叫,鸟鸣,鹅呱只是少些鬼哭狼嚎。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只是没有魑魅魍魉。阴暗的天气也掩盖不住这一窝子生气。
切肉台的刀声不时喳喳作响,老板熟练地拿肉,切沫,装袋,收钱,找钱。汗从头顶直降到颔部,晕黄了脖间的白毛巾。生意一单接一单,没有停歇。我也在拥挤的买肉群中,透过人群中缝隙,我望见了他。
他穿的衣服极为宽大,老旧,显得他身体矮小,他围着一件红格子的围裙,同样老旧。他的腰部异常弯曲,下颚简直要栽入肚间,这显得他与众不。他站在猪肉店的石柱后,手里拿着一本几乎四碎五散的书籍,要不是有胶纸粘住,可能这书真的就四碎五散了吧。他极有兴致地翻看这本书。外面的吵杂并未能为他所动。我们的见面就在这里,从这里开始。
也许他是一个勤俭节约,身残志坚的励志青年吧。此刻的他像一朵孤傲于雪山之巅的梅花,任世间繁华三千,他如如不动,仿佛世间只他一人,眼中满是星光。他又像是如此孤独。
突然老板吆喝了一声,从阴暗的内阁里走来一个体态臃肿的女人,顷刻间立在他身前,一把抢过书,“嘶”的一声,我一下明白了为什么那本书几乎四碎五散,但这回书真的四碎五散了。我的身体止住了,极为震惊。
他双眼并没有眼泪,但影射出无尽的绝望,他试图捡起地上的枝碎。而那个胖女人一把拽着他往外面走,扯开嘹亮的声喉“你,十八岁!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知道的!没看见生意火热吗?看什么书!”他也许已习惯了吧,习惯了这样的言语。以致心已冷,不再愿反驳或回应。他此刻像木鸡一样杵着,胖女人用胳膊肘狠狠地推着他,他才缓过神,迈开双腿。当时他在想什么呢?无奈,黯然,孤独或者渴望?亦或他在寻找希望?
他极不娴熟地扯下塑料袋,很快一只血淋淋的猪蹄映入他的眼帘,他望见那鲜眼的颜色,几乎昏厥,瞬间他松开双手,猪蹄落地,满地尘埃沾满那肥肉,血淋湿一地。接下袭来的声响盖过了原先的吵杂,来自顾客的抱怨,老板的愤怒,旁人的暗笑。他的心是否此刻也滴着血,已血肉模糊。胖女人伸出五指,一掌打在他已原本肿青的脸。他的双眼也并未有泪水。他突然间冲进暗室,逃离人群像黑夜里迷路的孩子,跌跌撞撞不知道身处何方,只想逃离,寻找光明。
可谁能给他光明,我们能做到很多 而真的能做到很少,少到可怜。
在黑夜里他的双眼是否仍干涸,还是已泪流满面?
后来,我得知他不是老板家的人。是老板前不久外出见他在流浪挺可怜才收养他的。而老板娘却一直不满老板这个突兀的“儿子”。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再次见到他,他站在柳树下,望着江上的小舟发呆,他是否在想家?风从远处吹来,他的从前是什么样的?
我无从知道,知道后我也无能为力。
第四篇:复习从前的杂文随笔
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在我脑里游荡着,在这第三天教学的上午游荡着,我不知道它要游到哪里去,结束又在哪里?我无从得知,因为我不是圣人,但是,我记住了孔子的话,去努力完成我的教学工作。温故教于人,教我懂得的微薄的智慧,这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从老师,长辈或者是外人学来的,话的力量之强大,不是我一个人能明说的。我不求它能在我的生命中起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只求它在我的生活中有精神支柱的作用!
这个复习“从前”为主题,并不是我突发奇想的,而昨天晚上,因为队里的原因,我要到学校门口进行巡逻。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一对夫妇,为什么说是偶然的呢?因为这是初一年级的家长,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群众,很朴素但是很伟大,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儿而奔波劳累,用心盼望着自己的孩儿成才,如果没有成才,他们还是盼望着在学校里,有所收获,而不想自己的孩儿在这几天里一无所获!
这位父亲说:“九年义务教育,我怕以后出来,不知道做什么了,我这一辈没读过什么书,希望在这一辈能读一点点书,书很重要,如果不读到什么,那就没办法了!”
我当时的心又冷又热;冷,是我对这位父亲,他对自己的孩儿期盼如此之高,而他却在班里的表现,让这位父亲如此寒心,不过,他跟我们说先回家时,我也感觉到,他父亲和母亲还是对他的孩儿有很高的期望,这是我觉得高兴的,他也很高兴,觉得把他的孩儿交到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的身上,他们相信我们的队伍,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儿教好一点点的信心!
但是热,是怎么回事呢?对,责任。责任能让我热血沸腾,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每个人都有一份力量支持着自己生活,但是我这几天是以教学,而且要有意义的教学,为我们在这个地方生活的动力和支柱!
我并没有想未来有多么辉煌,但是现在能把自己微薄的知识收笼一下,然后授于每个学生,就足够了。
第五篇:我的村庄,从前慢杂文随笔
01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02我的家乡也是这样的村庄,清晨睁开眼就能看到窗外浓郁的大树,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十几只欢脱的鸟儿在树梢上叽叽喳喳,爸爸总是带我们学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夏天的桑葚是我们最美味的零食,三三两两的几个小伙伴三两下就熟练的上了树,稍用力摇晃着树枝,熟了的桑葚就同冰雹般往下掉,其他几个小女生在树下脱了身上的校服放在地上摊开,等紫黑色的桑葚掉进这个“陷阱”。大人们经常为衣服上的桑葚汁苦恼,于是说很多桑葚上爬了蚂蚁,一定不能吃多了,我们依然不相信,还是喜欢去村西头采桑葚。到了收货的季节,农忙的田野总是一派生机,每隔几亩地就有几户人家,父母插秧,孩子在田埂抓着青蛙;爸爸打着洞眼,妈妈撒着种子,孩子浇着水。傍晚时分一群人会围坐在桑树下纳凉,老人说着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小孩丢着沙包,偶尔跑回来从大人那里抓几把刚剥完的花生米塞进嘴里。星光布满了天空,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摆着竹塌,好不热闹的一天就要随着缓缓的风潜入夜了。那个时候我以为我的世界会一直这样运转,直到时光推着我们彼此渐行渐远,它在我的眼里变得模糊,我在它的眼里变得陌生。
03后来我和家乡的相处从每分每秒到了一年的七乘以二十四个小时。村西头的桑树被砍了,曾经坐在树下的老人也都去了另一片“天地”,他们曾说着的故事消逝到了风里,而那首童谣住在了心里:远望骊山坡对坡,哪有山水不落河,哪有郎儿不想姐,哪有姐儿不想哥。那一块纳凉的空地建起了高楼,村边的泥土路早已成了柏油大道,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轿车,星空下不再有竹塌。大人们走向了城市,开始了一年的漂泊生活,人们叫自己打工仔,过完十五他们就坐着火车奔向四方。家里留守的老人、小孩也只能过着简单的柴米油盐的生活,他们不喜欢唱童谣,也没有桑葚可以采,他们习惯宅在家里,看着电视里的外面的世界。秋收的时节,田地里再不见农忙,空了的地已经长满了杂草,稀疏的几个农忙的老人,趴着蔬菜,抖着夕阳的余晖,盯着黄土沉默。那个时候,得空了回村庄,已不是当年模样,以往的村庄,而今的空庄,晚上的星空依旧明亮,我抬着头,努力想唱出那些童谣。
04这些天看起了路遥笔下的故事,《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着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让我无比亲切而熟悉,继而由熟悉转向了一种莫名的陌生。心底深处里有着最深的爱恋与依恋,时光是个画师,它会改变人们的样子,也会改变人们生活的样子。当这幅画不再是最初模样,不抵触,无感怀,因为这也是它成长的一部分。从前我的村庄很慢,打的井水是甜的,采的枣子是新鲜的,走的路是有泥土气息的,老人哼着童谣,孩子跳着皮筋。我的村庄,我的念想,我的远方,我的梦想,曾经可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