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科技改革的途径选择论文5篇

时间:2019-05-15 15:3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农业科技改革的途径选择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农业科技改革的途径选择论文》。

第一篇:促进农业科技改革的途径选择论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耕地减少、农业用水紧缺问题会更加突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当长过程,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刚性约束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增强,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已难以为继。特别是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农产品消费增加的趋势将长期存在,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压力也将长期存在。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少。为此,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

1围绕突破生态环境压力瓶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公布的资料显示,全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2010年完成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污染排放已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农村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国的43%,总氮量占全国的57%,总磷量占全国的67%,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和许多江河湖泊、水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在广大农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固体废物垃圾愈积愈多,侵占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固体废物以及渗出液会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土壤生态平衡,降低土壤活力,如果进入河流湖泊、渗入地下,会损害水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实践证明,现代农业的发展,依靠持续消耗水土资源已没有余地,再依靠持续增加化肥、农药使用更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技术,同步推进农业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强化实施三大根本性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是源头,应用是目的,制度是保障,人才是关键。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突出强化实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科技人才培养三大战略。

2.1强化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改革步伐

顺畅的农业科技体制和农村推广管理机制,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因此,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体制环境,不断创新科技进步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储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科技成果。①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优先突出种业发展。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种业竞争力决定了农业竞争力。农业国际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种业的竞争。只有增强种业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以高产、优质、多抗、专用为导向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农业新品种,才能在发展上赢得主动,跻身于世界农业强国之列。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立地”,就是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只有这样,才能将农业发展的主动权和产业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②深化乡镇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机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沿阵地和“神经末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依靠力量。要按照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要求,加快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定位,细化公益性职能并落实到每个工作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身上,确保各种农技职能有效履行,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快三权归县的改革步伐,将县乡两级农村推广机构的人事、劳资、财产权全部收到县里,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发挥县乡农村推广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做到服务在乡、管理在县,抓纲带目、纲举目张。彻底改变过去乡镇管人不管事、县局管事不管人的交叉局面。③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GDP、政府科技投入、政府的财政收入挂钩联动的长效机制。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强度高于全社会科技投入强度,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确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公共财政在农业科技投入中承担主要责任,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要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财政投入要突出保基础、保基本、保基层,农技推广支出重点向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倾斜,保障其既能“养兵”、又能“打仗”[2]。

2.2实施服务体系构建战略,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

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机制。同时,积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形成一主多元、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使所有农业科技力量都围绕产业需求协同工作,使各类农业技术成果都能从实验室到田间顺利传导,形成需求与科研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要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在政府优惠政策引导下,科技人员要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情感、带着成果下乡创业,既可以解决农村一线科技人员“短板”问题,又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多方共赢。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等,组织发动广大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深入生产第一线,手把手、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地开展科技服务,及时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难题,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依托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培育试验示范基地,展示科技集成、熟化成果,让农民看得真真切切,学的明明白白。科技示范户则成为农民看得见、问的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2.3实施人才队伍打造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后劲

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是关系农业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围绕科研、推广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统筹开展工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培养急需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体系为保障,紧紧抓住培养和使用两个关键环节。①抓好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凝聚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建立有利于中青年专家快速成长的使用、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以科研优秀人才为核心的优秀创新团队。②抓好农村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深造,强化基层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重点培训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能手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使基层农技推广“后继有人”,充满活力,打造一支农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正规军”。③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农业职业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推广机构与涉农企业,紧扣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多类型、多层次、多领域、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服务人员、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体。在这方面,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瑞士、德国等国家,他们的农民叫“农业工人”,是经过培训的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才。

3搭建三大承接平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在农业农村的推广应用,不是孤立的,需要搭建承接的平台,服务的载体,匹配的基础,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才能有效地克服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应对农民增收与保障供给的双重挑战。

3.1营造规模经营平台,夯实科技成果推广基础

这些年,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不断深入,各地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规模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兼容性较强的道路。农业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承接、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载体。要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必须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推广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一是通过利用股份合作制,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通过合作组织引领规模经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将从事同类农产品的农民联合起来,形成“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联合体。三是通过社会化服务催生规模经营,在为农户提供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防灾防害、技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中,实现成方连片的规模经营。四是通过龙头企业提升规模经营,企业利用反租倒包、租赁转让、土地入股等形式,建立起生产基地。

3.2组建农民合作平台,适应科技转化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诞生出来的新生事物。从实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创新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抓手,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广规模化外延扩张、集约化内涵挖掘、一体化纵向延伸、社会化服务驱动、科技化产能提升、市场化品牌经营、企业化兼并重组、竞合化共享共创等八种发展模式,营造出富有生机活力的经营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粘结剂”的作用,把分散的农户抱成团,零碎的地块连成片,有限的资金打成捆,不同的技能拼成盘,形成远看一大片,近看有界限的生产基地。合作社已成为“农技下乡、农民进城”的重要载体,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摇篮,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生力军。凭借着合作社的平台,就能逐步实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起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农民合作社正走在路上,还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强化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同时,专业合作社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联合同类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民联合总社,扩大经营规模,拓展服务领域,搭建更加广阔的承接平台[3]。

3.3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为顺应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必须利用科技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建立全国性、区域型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三大应用系统:即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从而加快农业统计调查和预警分析。通过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及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农户和企业获得更加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要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同时,要教会农民怎样用信息、怎样学科技,这是农业信息化得以进展的核心问题。要发展面向农业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供应链管理,带动上下游农户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化的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支持系统,重点改善农田智能灌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与动植物病虫害远程诊断、农情监测、农产品质量监管、电子商务、农业电子政务等领域的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实现腾飞式的发展。

第二篇:明年一号文件还谈三农 农业科技改革是焦点

国庆节过后,起草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小组就集中封闭,目前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已经基本确定,仍将关注三农领域,“农业科技改革”或是其中“重头戏”。

较为具体的内容是,2012年,中央将围绕确保包括粮食在内的主要农产品(000061)供给稳定增长的目标,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最终目的仍然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知情人士表示,“农业科技改革”将主要集中在深化省市级以上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县级以下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而国家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将主要集中在现代种业、种植与养殖、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机装备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多个领域。

中信证券(600030):种植业始终是农业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重点领域可能是种植业。

中金公司:未来种业政策的持续推进与落实将为行业提供绵延不断的发展动力。从利润率角度来看,国内种子的销售价格依然相对偏低,未来提升空间明显;从销量看,龙头企业品种储备丰富,新品种总体表现优异,未来推广潜力很大,为企业销量持续增长提供了保证。彭锦芳整理

第三篇:企业境外融资途径选择

企业境外融资途径选择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入世的临近,投融资包括境外融资的决策和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企业境外融资也是企业能否成功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手段。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从传统产业向知识经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企业要立足市场,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广泛的融资渠道。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及资本市场,为企业境外融资提供了可能性。就目前而言,企业境外融资通行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企业国际股票融资。包活发行B股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海外直接发行股票并上市;H股;红筹股;利用存托凭证发行股票并上市;寻求变通形式发行股票并上市等。企业境外股票融资具有以下特点:1.企业可以获得永久可用而不必偿还的外币资本;2.在国际上发行股票并上市,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3.企业面临信息披露的压力。4.企业将面临投资者的压力;5.企业面临兼并收购的竞争压力;6.只限于效益极好的企业。(二)在其它国家发行国际债券。

(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包括以下六种形式: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外资企业4外商投资股份公司5.向外商转让经营权6外资金融机构(四)国际银行贷款。

(五)贸易融资。目前,比较流行的贸易融资方式主要责保付代理,出口信贷,票据发行等。(六)BOT方式。在我国称为“特许权融资方式”。股市创业板: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资金紧缺是当前制约中国高新技术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最终形成竞争力的首要因素。许多科技含量高、极富市场潜力的中国企业在新创期或高速成长阶段,面临着极大的资金需求,而我国现有的融资体制又限制了这些企业的筹资能力。国际上知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在上市费和年费及业绩要求上,也让新兴的中小型企业望尘莫及。因此,去海外创业板上市融资,引进高风险或策略性的风险投资基金,成为众多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们的现实选择。据一项对国内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表明,60%的高新技术企业把到香港创业板上市筹资作为企业的第一选择。

中国企业赴境外二板市场筹资的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审批、发行准备、上市安排等。现以香港创业板为例:

一、申报审批的程序

中国证监会要求的重点或必备文件是: 1.公司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公司沿革及业务概况、股本结构、筹资用途、及经营风险分析、业务发展目标、筹资成本分析等2审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编制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调整的会计报表出具3公司审批机关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转为境外募集公司的批复4.由保荐人对公司发行上市可行性出具的分析意见及承销意向报告5.法律意见书,由境内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就公司及其主要发起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以及在最近二年内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出具6.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公司赴境外上市的文件等7.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的确认文件和国有股权管理的批复(如有)8.招股说明书*公司在向境外证券监管机关或交易所提出发行上市初步申请3个月前,保荐人代表公司向证监会报送有关文件: 1.经全体筹委会成员签字、公司或主要发起人单位盖章的申请报告和申请简表2.保荐人报告3.公司设立批准文件等同时报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证监会就有关申请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以及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规定会商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

证监会同意正式受理其申请的公司,须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有关文件: 1.法律意见书2.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盈利预测报告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的确认文件和国有股权管理的批复(如有)4.招股说明书等证监会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批复。

二.发行步骤 发行上市规划: 1.决定发行上市计划2.委任上市保荐人、财务顾问及法律、会计中介机构3.订出构架规则4.针对发行上市前两年营运记录做审慎调查,包括采购、生产、行销、品管及财务管理5.拟定未来两年发展计划、包括产品、专利权、机器设备、人员及行销计划引进投资者或风险性准备: 1.上市保荐人或委任的财务顾问制作投资咨询备忘录2.寻找策略投资者或风险性基金3.与投资者洽谈入股事宜4.策略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申请发行上市: 1.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审批2.准备招股书3.向交易所提交文件,包括: A,如上市文件搞有会计师报告,则须提呈有关该会计师报告的任何调整声明的预期定稿B正式通告的预期定稿C.认购申请表格的预期定稿D.上市文件提及的会议通告E.在可行情况下,发行人股东大会授权配发正在申请上市的证券的决方案(如有)的经认证副本F.发行人已通过根据《公司条例》须予登记的决议案副本G.批准配发该等证券、提出上市申请,及作出使该等证券获准参与中央结算系统的一切所需安排,及批准并授权刊发上市文件的决议案的经认证副本H.临时所有权文件的预期定稿1.确实所有权证书或其他所有权文件的预期定稿J.如上市文件须载有董事会就具备足够流动资金而作出声明,则须提呈由保荐人或发行人的财务顾问或核数师发出的函件的预期定稿K.如上市文件载有溢利预测,则须提呈申报会计师及保荐人的报告的预期定稿及溢利预测备忘录连同主要假设、会计政策及该预测的运算的预期定稿L.提出豁免《创业板上市规则》》任何规定的申请M.会计师报告中所述各年的报告及帐目N.经每名董事、监事签署的正式承诺及认受书O.发行人注册证书及任何易名注册证书或同等文件的经认证副本P.发行人开业证明文件(如有)的经认证副本Q.填安联交所不时规定的格式的核对清单R.倘联交所作出要求,则不论在提呈上市申请时或往后任何时间,向联交所提呈以联交所不时规定的书面意见以辅助上市申请消发起人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为有限公司或商号,则须提呈一份有关能控制该公司利润或资产或对于该公司的利润或资产拥有权益的人士的身份法定声明;倘新申请人有任何公司股东5%以上已发行股本,该公司每位股东的正式获授权职员须作出声明,详列其注册办事处、董事、股东及业务。

第四篇:论文 农业

论文 农业.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1.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403.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220.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7.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3.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5.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613.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3.0%,21-30岁占11.9%,31-40岁占25.4%,41-50岁占27.4%,51岁以上占32.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51.6%,初中占34.4%,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51.6%。农业技术人员9.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399.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16.2%;21-30岁占41.4%;31-40岁占26.3%;41-50岁占11.5%;50岁以上占4.7%。文盲占1.0%;小学文化程度占20.5%;初中文化程度占66.1%;高中文化程度占10.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3.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362.18万户,占85.6%。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2.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2.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2.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2.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2.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2.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

第五篇:农业论文

浅议宝丰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张二科

羊角天麻的脂肪族成分研究 ………………………………………程忠泉 杨丹等

可追溯体系与食品安全——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高思安 浅析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 ………………………………………魏艳丽 蒋会利

三亚市耕地资源现状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袁伟方 欧海等 DTOPSIS 法在大豆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李振江

如何把握农村金融发展的战略机遇 ………………………………………段红宇

安徽沿淮地区农业避洪减灾对策研究——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加工 ………………………………………何永晴 郁家成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促进德宏桥头堡建设 ………………………………………侯跃

安庆市现代农业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朱义龙

安徽省粮食补偿机制的实施与绩效评价 ………………………………………管叔琪 孙自铎

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的几点思考 ………………………………………王华银

宣城市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研究 ………………………………………陈世跃

桐城市兴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黄雄壮 向平阜阳市发展现代农业制约因素及对策 ………………………………………李庭奇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思考 ………………………………………丁金海

安徽现代农业应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做文章 ………………………………………陶学军 郑之宽

下载促进农业科技改革的途径选择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农业科技改革的途径选择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途径与手段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向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 讲......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乡年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根据办字号《年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为明年春收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教师专业化途径论文

    浅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光凭加班加点,大干苦干,流血流汗,学生们身心疲惫,厌学成风;教师们身心承受巨大压力,深感困惑,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学校管理者也遇到了......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途径2

    10月13日,市委召开第105次常委会议王保存在讲话中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树立商丘良好形象、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型与途径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型与途径 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前途和未来,新疆地理位置及气侯条件决定了新疆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而随着人......

    论文选择参考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浅谈价格策略中移动的价格策略研究论单一品牌与多品牌战略整合营销理论与实践浅议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企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