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王冕》优质课的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冕”字的上半部分是个帽子头,而不是“日”,要写得扁一些,里面的一横不要靠左右的笔画,请同学们书空两遍,感受感受
师:了解王冕这个人吗?
生:我读过王冕的《墨梅》,他是一个大诗人
生:王冕擅长画荷花,画梅花
生:王冕品行高洁
师:说得好!这篇课文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反映读书人、知识界的讽刺小说,王冕就是这部名著中第一个出场的正面人物让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1.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闷得慌2.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指名读)
师:“载”字读zǎi的时候,有两种意思,一是记录的意思,二是年的意思,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出示:①【记录】记载、载入史册;②【年】三年五载、千载难逢)
师:同学们,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重要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整体把握,揣摩表达顺序
师:细细阅读课文的同学会发现,其实这篇课文是由几个数字串起来的,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了这几个数字:7、10、13、14、17、18
生:我发现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王冕的年龄来写的,写了他的成长过程
师:看,用王冕的年龄来做线索,故事的情节发展就特别的清晰,特别的自然,读起来也特别的舒服将王冕从7岁到17、18岁这十年间成长的故事,用一篇文章写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生:重要的事情详细写,这叫详略得当
师:重点写了几件事?
生:重点写了“放牛”和“画荷花”这两件事
师:一定是这两件事对王冕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用心去品悟
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师:请阅读直接描写王冕的语句,将带给你强烈感受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所画的语句,选择一处,在旁边写写自己的心里话待会一起来交流交流
●聚焦人物语言(所说)
生:我关注的是第二小节中王冕对母亲所说的那句话我觉得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听到母亲的一番话后,便说自己在学堂闷得慌,其实他很爱读书
生:我觉得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那么小,就懂得为母亲着想
生:我也觉得,他是很爱读书的,你听他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但他却要答应母亲去放牛
师:你们透过王冕的话语,读懂了王冕的心(出示王冕的话)同学们,将结尾的“呢”字去掉,可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不能去掉,有了这个“呢”,让母亲感觉他是发自内心的师:王冕讲的是假话,儿子怎么能对母亲讲假话呢?
生:这是善意的谎言,这是对母亲的爱
生:不能去掉,有了这个“呢”字,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王冕为母亲着想,隐藏着自己的难受
师:好一个爱,好一个隐藏!读书就要这样,关注一词一句,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
●聚焦“舍不得”(所做)
师:读一读第四小节,你又见到了怎样的王冕?
生:我从“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读懂了王冕十分爱母亲,十分孝顺
生:我从“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这句话读懂了王冕的好学,勤奋刻苦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话,作者在描写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的语句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用了两个“舍不得”,一个是舍不得吃,一个是舍不得花
师:透过这两个“舍不得”,我们来问问王冕:腌鱼腊肉,你是不喜欢吃吗?
生:我非常喜欢吃
师:既然喜欢吃却舍不得吃,那你舍得的是什么?
生:我舍得给母亲吃,母亲为了我那么辛苦,我要孝敬她
师:好一个孝顺懂事的王冕!点心钱,你也舍不得花,难道你放牛一点都不饿吗?你要知道,你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呀
生:我也饿但是一想到读书,我就咽咽口水,忍下去了
师:真是个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孩子放牛,孝敬母亲,刻苦读书,这就是王冕的快乐生活
●聚焦心理刻画(所想)
师:作者为了展现王冕的人物形象,从他的所说、所做进行细致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冕对母亲的孝顺和对读书的喜爱作者还着重刻画了王冕的所想读一读这两处心理刻画,你又见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生:善于思考
生:不怕困难
生:敢于尝试
生:这是王冕在给自己打气,给自己鼓劲,一个渴求上进、敢于尝试的少年王冕清晰地走到我们的面前再读一读,感受感受,体会体会
触摸内核,体悟表达精妙
师:课文的第五小节对景色的描写,作者花了不少笔墨,老师给这段景色描写配上音乐,大家美美地读一读(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书)
师:自由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吧
生:太美了,要是真能见到这样的美景,我肯定会陶醉的生:这仿佛就是世外桃源呀!谁到了这里,都会舍不得离开的师:这样的美景,我们或许也曾见过,但是未必能像作者这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再读一读,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词句圈画下来(学生边读边圈画)
师:围绕你所圈画的语句谈一谈吧
生:我觉得“镶”“透”这两个动词用得好,感觉很有动感,就像真的似的生:我觉得“黑、白、青、紫”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使用得好,这就像一幅图画一样,五彩缤纷,惟妙惟肖
师:你这是在用美的眼睛欣赏着美,我佩服
师: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师:是的,这段美景能清晰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因为作者关注到了色彩的绚丽、动态的活力和方位的转换呀读着这样的文字,感觉自己也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了再读一读,争取背出来
(学生练习背诵,抽查)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荷花呢?
生:因为这是王冕亲眼见到的师:亲眼见到的景物一定不止这些,为什么要重点写这段美景呢?
生:因为王冕是见到这段美景之后才决定去画荷花的,写这段美景,就是为了写后面的“学画荷花”这件事,所以需要重点写
生:这是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
师:你们懂得还真不少同学们读一读作者在这段景色描写之前的那句话,也就是第五小节的第一句话,或许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因为王冕读了许多书,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遇到这样的美景,他才会入迷,才会去思考,产生画荷花的想法
师:同学们,这叫灵感,王冕的灵感正是见到这幅美景才产生的,也正是画画才改变了王冕的人生命运多读书,多积累,你就会产生很多的灵感,拥有很多的机会,你的人生就会丰富多彩相信随着你们的年龄增长,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思考】
1.以“体认语言”为轴心
吕叔湘先生曾经一再呼吁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课标”对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是明确而又集中的,核心在于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按照常理,作为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之中介的教学内容也应当是明确而又集中的,但是实际上,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却极其模糊、异常繁杂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解决教学内容问题是当务之急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文本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一个概念吗?文本承载和表现的内容,属于文本内容本身范畴,而非“教学内容”的全部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用语文学科的独特视角加以观照、甄别、滤选、重组言语实践教学的触角应该指向“语用”的层面,更多地去关注“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只有教“语言”,才是最符合语文本体特质的全课教学,将教学内容聚焦于“透过王冕的所说、所做、所想,去感受文章如何组织材料刻画人物形象”“透过景色描写,体悟其独特的表达秘妙”,坚定不移地以“语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即教语言、学语言、用语言)铺展教学画面,将教学推向纵深之处,从而引导学生亲历探寻言语秘妙的快乐之旅
2.以“体悟意蕴”为旨趣
任何言语作品所表达的对象都不可能自动地进入言语作品,它之所以能够进入言语作品完全是由于言语主体说或写的缘故,而言语主体所说所写的也不可能是表述对象自身,而只能是言语主体对它的感知、认识言语主体只要一开口说、一下笔写,他就已经观念地介入了表述对象,尽管他主观上是何等真诚、何等努力地试图客观地加以表述,也仍然不能不受到他感知、认识水平的支配,不能不受到他情感、态度的左右抓住了言语形式这个语文教学内容的“纲”,就有可能将语感教学、语言知识教学和思想情感教育熔于一炉语言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它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更重要的它也是一套价值系统和文化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在语言这个和谐的整体中,不仅有其“语面”,而且还有“语里”,“语里”积淀着深幽的文化意蕴,是需要我们透过“语面”去细细探寻和开掘的触摸两个“舍不得”,不但厘清了一种外在的矛盾冲突,更亲历了内在的挂念母亲、勤奋好学的独特体验;品析一个不起眼的语气词“呢”,“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催生的是一种发现,是对言语创造的精神意蕴的惊喜发现
3.以“体察形式”为取向
言语实践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以“体察形式”为取向,引导学生透过“语表”深入至“语里”,准确、深刻、丰富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精神意蕴,再回望“语表”,品赏其对于表现“语里”的独特价值感性的触摸与理性的品析交融,引领学生得言、得意、得法,从而走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窠臼
言语形式是言语作品外部的呈现,表现为有形的线性结构,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知觉,属于物质的范畴;而言语内容则是一个言语作品内部的方面,是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本身无形无色无臭无声,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之中王尚文先生认为,所谓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必然基于确切地把握具体独特的言语形式,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根据情境和需要,尽可能完美地组织言语形式的能力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虽然不可分割地统一于言语作品之中,但学习者却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所教学的是教材的言语内容,而语文学科则主要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秘密”,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是看不见的每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言语表现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即使表现与他人相似的内容,使用的是同样的文体,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便是“言语形式”的独特魅力,文本的价值在于此,阅读教学的价值更在于此因此,语文教学旨在利用他人成熟而又独特的言语作品和言语经验,指导学生的言语行为,使他们的言语表达从幼稚走向成熟
教学中,以一串数字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揣摩文本的整体表达顺序;顺水推舟,感受详略得当之表达手法;品赏景色描写,体悟借景蓄势、以景写人的精妙表达……凡此种种,皆是设法将学生的阅读视角牵引到关注文本独特的表达形式上来。
第二篇: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课堂实录
班级:连云港市灌云县白蚬中心小学五(4)班 执教: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小学 刘传英
【教学过程】
一、简介《儒林外史》,导入新课
师: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敬梓他的经典名著《儒林外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虽然这么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个杰出的人,大家知道赞扬的是谁吗?
生:王冕。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4课,齐读课题。生:少年王冕。
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王冕是个怎么的人呢?快速浏览课文。生: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人。
师:大家同意吗?请大家翻开书的137页写在第5题的后面,跟老师一起写。
(快速浏览,不仅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脉,也为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感悟,品词析句
(一)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勤奋好学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边读课文,一边去思考,去感受少年王冕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读书要求,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1.默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呢?2.用圈画、批注的方式在书上留下思考的痕迹。
师:注意圈画,懂要求的举手,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批注吗? 生:就是记下
师:批注就是在你读书的时候,在字里行间或边角处简单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师:如果你画好了一两处我们就可以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关注到了,请说一说。交流时要告诉大家看哪一节。
生:请大家看第二节,母亲说:“孩子呀,„„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我体会到母亲舍不得孩子,放弃读书却又无可奈何。(生把“供”读成了gòng)(出示相关PPT)师:你说的真好,你能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读懂了母亲的内心。“供”应该读第一声,请同学们把拼音写上。
师:刚才这位同学关注的什么描写?(语言)她关注的是母亲的话,还有吗?
生:看第二节王冕说的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出示相关PPT)我从“这样”、“贴补些家用”、“带几本书去读”体会到即使王冕没法去上学,但是他还是非常喜欢去读书。师:这里有句话“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请大家看课后的第四题。母亲让王冕去放牛,是不是王冕不想在学堂里上学啊?(不是)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真的不想再去上学了。大家交流一下。
(对于课后的习题,老师并没有等全文讲完了再解决,当学生交流此处时老师就立即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蕴涵在文字中的真情厚爱,很明确地将课后作业题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讲解中,这样的设计突出重点,使得课堂指导连贯而到位。)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王冕觉得母亲用血汗钱来供自己去上学,心里很愧疚,他不想母亲再为自己担心。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还有谁来说说? 生:我读到了王冕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不浪费母亲的血汗钱。
师:嗯,王冕专门这样说是为了安慰母亲,非常好!这段语言描写非常的感人,我们来分角色练读一下。分角色朗读
师:他们读的怎么样?声音很响亮“闷得慌”的“闷”应该读第四声,表示心烦,不舒畅。如果空气不流通就读第一声。同学们觉得读的还能再提升,我们一起来练练。男同学读王冕的话,女同学读母亲的话,老师读旁白。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你还关注了哪些语句呢?还从哪儿能感受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心呢?
生:请同学们看第四节,“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王冕就坐在柳树下看阴书。”我体会到王冕很孝敬母亲,舍不得吃。点心钱也舍不得花,留到书贩子那买书,从中可以看出王冕很爱读书。
师:腌鱼腊肉对王冕来说,平常有没有见过?对王冕来说就是山珍海味,同学们想一想,王冕心里想不想吃?假如你就是王冕,你心里到底想不想吃? 生:我不想吃,我心里想的是留给母亲。生:我也不想吃。
师:看来大家都是非常懂事的孩子。通过你的朗读读出王冕的懂事和孝顺。还有大家刚才说的“抽空来到村学堂”看出王冕非常爱读书。
(阅读教学既要得言,又要得法。让学生把目光聚焦“批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也教给了他们阅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尤其是角色转换方式的巧妙运用,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切体会王冕的孝心和勤奋。)
(二)感受雨后美景,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师:大家想想,每天早上给的点心钱王冕都舍不得花,他的肚子饿不饿啊?(饿)饿,可是他还坚持读书,就像这样每天放牛读书,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学到不少道理。有一天王冕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不禁着了迷。这是一幅怎么的景象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要求,谁来读读?
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描写雨后美景的语句圈画下来,读一读,体会美在哪里。师:读懂要求了吗?开始读课文!
师:很多同学已经画出来了,我们来画一画,读一读。
生:(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晶莹透亮。”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非常好!谁再来说说你从哪一句或哪个字感受到雨后美景美在哪里?
生: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从这句话我感受到荷花的美。
师:她从这一句看出了荷花的美,还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吗?你觉得还有哪儿比较美?
生: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我感觉到下过雨的天空特别美丽。
师:我发现了他找的这句“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写出了这幅图的色彩美。“镶”是什么意思?(镶嵌)如果改成这样:天空中有黑云和白云,你觉得怎么样?就没有怎么美了,黑云边上镶着白云,这两种色彩搭配的很美。我们一起来读读色彩的美。生齐读。
师:这个“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透”?
生:因为黑云挡住了白云,阳光比较厉害,所以就直接穿透了。师:你关注的真好,还有哪些同学也感觉到哪儿的景色很美,或者你想读那句给大家听。生: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我发现下过雨的树林特别青翠。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也能感受到树林的青翠,能听出来她对这的景色非常喜欢。大家看红色的字,你就会发现这儿的色彩非常的美。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也可以用上颜色的词语。我们再来看看,刚才那位也说过了“镶”用的特别巧妙。你看看蓝色字体的字,发现了什么? 生:表示地方。
师:作者在描写雨后景色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从上到下
师: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也要按照顺序来描写,如果我们看到哪就写哪,好不好?这么美得景色,如果能背下来就更棒了。我们来练练,能背一句是一句,看谁背的最多。学生练背。
师:谁敢大胆展示一下?背上一句都非常厉害,谁愿意来?
师:给她掌声,老师没想到她能背那么多。同学们背的这么认真,奖励大家看一下画面。看着画面再读,会读的更好!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的真厉害,给她掌声!如果老师让你学着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段,你敢吗?试一试,好不好?仔细观察课本135页的插图,也可以发挥你的想象来写写。同学们先来看看(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知道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了?等等问题的提出,紧扣关键词句,带着学生游走于文字之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阅读理解文章,赏析文章,体会着文字的优美,同时也掌握了写作方法。)师:上面有什么? 生:柳枝、蝉、蜻蜓 师:湖里有什么? 生:水牛
师: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呢? 生:荷花 师:我们也可以用上表示色彩的词语。牛是什么颜色?荷花呢?同学们能不能写出动静结合的景色呢?拿出老师发的那张纸,写下来。你能写几句写几句。师:你也可以运用文中的词语。学生练写。
师:好,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王冕坐在柳树下看书,水牛在波光粼粼的河里游着。露水晶莹透亮,柳枝来回摆动,像是在跳舞。
师:写得非常好,有动有静。并且还把刚刚学的词语“晶莹透亮”变成自己的东西。
生:一阵大雨过后,柳枝好像被水洗过一般,更加翠绿。河面被水牛搅的起了皱纹,河上有数枝荷花,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花苞上雨水点点,在上空飞着的蜻蜓在那里一动不动了,好像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师:你写得太美了,掌声在哪里?
生:树枝在水面展示绿茵茵的头发,水牛在湖里游来游去。小草的头探出来了,像是和我们招手,荷花的上空有蜻蜓,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写的多好,还引用了古诗。同学们真是会学习啊!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们所看到的画面,学生入情入境,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由观察再次走进文本,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在这块教学中还渗透着写法指导,如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用颜色及优美的词语体现景色的美,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师:从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的钱买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儒林外史》中说王冕画的荷花就像从外面采的贴在纸上的。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第五自然段要写景色吗? 生:这儿的景色真美,吸引了王冕,让王冕感觉很美,要把它画下来。师:你是学习的高手,真棒!
三、拓展延伸,升华 师:同学们,王冕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鄙视权贵,潜心诗画,后人称王冕为儒林之楷模,学者之榜样。
老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王冕的荷花、墨梅、印图片。
师:其实梅花就是王冕品行高洁的象征,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同学们,我们课后继续搜集王冕的诗画。今天,我们认识了少年王冕,懂得了他勤奋好学、孝敬母亲。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那他成人以后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
(重视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与积累。使学生对王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多。)
四、作业
师: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儒林外史》,继续了解有趣的古人古事。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更多的收获。《儒林外史》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范进中举》,范进一心想考取功名,结果到五十多岁终于考中了一次,当他接到喜报之后发生了一件事,你想知道吗?
五、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第三篇: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缭绕”、“青翠欲滴”、“争先恐后”三个词语的意思。
3.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4.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王冕的资料。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2.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景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醒“冕”字的书写(4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告诉老师“冕”字上面你写的什么? 生1:写的“日”。生2:我写的“曰”。
生3:读mào(评价:你真了不起,知道它的读音。)
师:告诉你们,它既不是“日”,也不是“曰”。(指“冕”)两横和框不相连,读mào,以后书写要注意。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自己预习了这篇课文,课前各小组又进行了交流,哪个小组先迎接老师的挑战?
1.出示词语:耽误
贴补
隔壁
早出晚归
青翠欲滴
争先恐后
供他读书
挣的钱
闷得慌
闷热
不禁
载着)
生1:读词(评价:你很了不起,多音字都读对了。)生2:读词(评价:你读词的时候注意了词与词之间的停顿)2.回顾课文内容
师: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四件,7岁时候的事,10岁时候的事,14岁时候的事,18岁时候的事。
师:重点讲了哪几件? 生:放牛和画荷花。
小结:同学们真厉害,词语读得准确,了解了课文内容,都是自学的。为自己取得的这些预习成果鼓鼓掌。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2、3、4自然段,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13分)师:这节课我们再读王冕,相信你对王冕会有更深刻地了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小节,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1.回顾怎样写批注(在所划句子的旁边写下读书的感受或体会)2.生读书,标画重点语句。师个别指导。3.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标画的语句,相互补充一下。如果你画的不全,觉得别人画的语句有道理,不妨借鉴同学的画下来。4.集体交流,老师相机评价,点拨阅读的方法。
师:我们交流,哪个同学先来读你画的句子和写的批注。
生:第二自然段,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我感受到王冕善解人意。其实王冕也很想读书,他知道家境贫寒,所以这样说。
师:读出了王冕善解人意。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生:感受到王冕安慰母亲,很懂事。
师:王冕说闷得慌,是真话吗?母亲说了什么,从母亲的话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母亲说:“孩子呀,„„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读出母亲很无奈,愧疚。
师:那个词更能体现出母亲的无奈?
生:实在、只好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我读出了母亲难过、伤心。
师:怎样读好母子之间的对话?
出示读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体会着人物当时的心情。5.学生分角色练读。6.指名读
生1读(评价:抓住了关键词语,想读的更好吗?听听别的同学读的)
生2读(评价:他们两个把自己当成了文中人物)师:像他们这样在读一下。生1读(评价:这一遍好多了)师:我们接者交流
生:第四自然段,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我体会到王冕很孝敬母亲,舍不得吃。
师:腌鱼腊肉对于王冕来说是山珍海味,可他一次也舍不得吃,可见他的孝敬。
生:每天给的点心钱,„„王冕就坐在柳树下看阴书。体会到王冕勤奋好学。
师:同学们这就是王冕,这就是十岁的王冕,这就是和你们一样大的一个孩子。通过你的朗读来赞美一下他吧。怎样读好?想一下刚才第二自然段读书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语。师:除了抓住关键词语,还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带着敬佩的情感读。
生练读
指名读(相机评价)
(二)学习5、6自然段,感受王冕刻苦学画,终有所成(18分)
师: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一天,他在放牛时看到了一幅奇妙的图画。
1.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指名读)
师:怎样读好这美景?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读书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语;融入自己的感情;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生练读 3.指名读
生1读
师:读的不是很美。想听听其他同学的读吗? 生2读 先给他介绍方法,再读。生1读
师:有进步。还想读的更好吗? 生3读
师:像他这样再读一遍。生1读 师:把掌声送给这位用心读书的同学。你想对指导你读书的同学说点什么吗?
生1:谢谢你们。
师:我想这雨后的美景一定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这些语言文字生动、形象,色彩美,景物错落有致,如果背下来,今后你写景物的作文就不会发愁了。4.生背诵。5.师引导背。
师:王冕看得入了迷,他为世上没有画工把这美景画下来感到可惜,所以立志学画。起初画得不好,„„(学生接读,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见过荷花吗?(出示荷花图片)读出荷花的逼真。生读(评价:荷花栩栩如生)
师:想象一下,三个月王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提示:白天,王冕„„ 晚上,回到家,王冕„„ 天刚刚亮,王冕草草起了床„„ 夜很深了,万家灯火都熄灭了,王冕„„)
这难道不正说明了王冕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吗?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冕学画终有所成。
生齐读:“乡里人见他画得好,„„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小结
从这小节中我们又读出了一个孝敬母亲的王冕?
(三)拓展延伸,升华(2分)
老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王冕的荷花、墨梅、印图片。师:正因为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像墨梅一样淡泊名利,所以《中国历史名人传》称王冕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四、总结全文(2分)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不知道经过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可以从内容方面说,也可以从读书方法说。
生: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生:我以后要向王冕学习。
生:我知道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读景物的语句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掌握这些读书方法,今后你就会读书了。
五、作业:
1. 背熟第5自然段。
2. 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了解小说中的王冕其人。
六、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放牛 画荷花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第四篇: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文章的主人公王冕是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人。学生通过预习,对王冕的这种美德和精神能够体会出来,但怎样从文章内容中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读好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缭绕”、“青翠欲滴”、“争先恐后”三个词语的意思。
3.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4.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王冕的资料。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景物描写的语句。【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醒“冕”字的书写(4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告诉老师“冕”字上面你写的什么?
生1:写的“日”。生2:我写的“曰”。
生3:读mào(评价:你真了不起,知道它的读音。)
师:告诉你们,它既不是“日”,也不是“曰”。(指“冕”)两横和框不相连,读mào,以后书写要注意。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自己预习了这篇课文,课前各小组又进行了交流,哪个小组先迎接老师的挑战? 1. 出示词语:耽误
贴补
隔壁
早出晚归
青翠欲滴
争先恐后
供他读书
挣的钱
闷得慌
闷热
不禁
载着)
生1:读词(评价:你很了不起,多音字都读对了。)生2:读词(评价:你读词的时候注意了词与词之间的停顿)2.回顾课文内容
师: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四件,7岁时候的事,10岁时候的事,14岁时候的事,18岁时候的事。
师:重点讲了哪几件? 生:放牛和画荷花。
小结
同学们真厉害,词语读得准确,了解了课文内容,都是自学的。为自己取得的这些预习成果鼓鼓掌。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2、3、4自然段,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13分)
师:这节课我们再读王冕,相信你对王冕会有更深刻地了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小节,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1. 回顾怎样写批注(在所划句子的旁边写下读书的感受或体会)2.生读书,标画重点语句。师个别指导。3.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师:小组内交流一下标画的语句,相互补充一下。如果你画的不全,觉得别人画的语句有道理,不妨借鉴同学的画下来。4.集体交流,老师相机评价,点拨阅读的方法。
师:我们交流,哪个同学先来读你画的句子和写的批注。
生:第二自然段,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我感受到王冕善解人意。其实王冕也很想读书,他知道家境贫寒,所以这样说。
师:读出了王冕善解人意。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生:感受到王冕安慰母亲,很懂事。
师:王冕说闷得慌,是真话吗?母亲说了什么,从母亲的话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母亲说:“孩子呀,„„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读出母亲很无奈,愧疚。
师:那个词更能体现出母亲的无奈?
生:实在、只好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我读出了母亲难过、伤心。
师:怎样读好母子之间的对话?
出示读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体会着人物当时的心情。5.学生分角色练读。6.指名读 生1读(评价:抓住了关键词语,想读的更好吗?听听别的同学读的)
生2读(评价:他们两个把自己当成了文中人物)师:像他们这样在读一下。生1读(评价:这一遍好多了)师:我们接者交流
生:第四自然段,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我体会到王冕很孝敬母亲,舍不得吃。
师:腌鱼腊肉对于王冕来说是山珍海味,可他一次也舍不得吃,可见他的孝敬。
生:每天给的点心钱,„„王冕就坐在柳树下看阴书。体会到王冕勤奋好学。
师:同学们这就是王冕,这就是十岁的王冕,这就是和你们一样大的一个孩子。通过你的朗读来赞美一下他吧。怎样读好?想一下刚才第二自然段读书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语。
师:除了抓住关键词语,还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带着敬佩的情感读。
生练读
指名读(相机评价)
(二)学习5、6自然段,感受王冕刻苦学画,终有所成(18分)师: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一天,他在放牛时看到了一幅奇妙的图画。
1.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指名读)
师:怎样读好这美景?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读书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语;融入自己的感情;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生练读 3.指名读
生1读
师:读的不是很美。想听听其他同学的读吗? 生2读 先给他介绍方法,再读。生1读
师:有进步。还想读的更好吗? 生3读
师:像他这样再读一遍。生1读
师:把掌声送给这位用心读书的同学。你想对指导你读书的同学说点什么吗?
生1:谢谢你们。
师:我想这雨后的美景一定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这些语言文字生动、形象,色彩美,景物错落有致,如果背下来,今后你写景物的作文就不会发愁了。4.生背诵。5.师引导背。
师:王冕看得入了迷,他为世上没有画工把这美景画下来感到可惜,所以立志学画。起初画得不好,„„(学生接读,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见过荷花吗?(出示荷花图片)读出荷花的逼真。生读(评价:荷花栩栩如生)
师:想象一下,三个月王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提示:白天,王冕„„ 晚上,回到家,王冕„„ 天刚刚亮,王冕草草起了床„„ 夜很深了,万家灯火都熄灭了,王冕„„)
这难道不正说明了王冕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吗?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冕学画终有所成。
生齐读:“乡里人见他画得好,„„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小结
从这小节中我们又读出了一个孝敬母亲的王冕?
(三)拓展延伸,升华(2分)
老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王冕的荷花、墨梅、印图片。
师:正因为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像墨梅一样淡泊名利,所以《中国历史名人传》称王冕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四、总结全文(2分)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不知道经过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可以从内容方面说,也可以从读书方法说。生: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生:我以后要向王冕学习。
生:我知道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读景物的语句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掌握这些读书方法,今后你就会读书了。
五、作业:
1. 背熟第5自然段。
2. 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了解小说中的王冕其人。
六、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放牛 画荷花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第五篇:《少年王冕》精彩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 — 《少年王冕》,“冕” 的上半部分是 “冒” 字头,“ㄇ”,最初是表示扎在头上的头巾,里面的第一横是表示发髻,第二横表示发髻下面的眉毛,发髻和眉毛是不能和头巾连在一起的,所以这两横既不能靠左也不能靠右。请大家齐声读课题。(生读)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些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师: 这儿,有两个字要提醒大家注意。(映示幻灯)“载”是一个多音字,你能根据它的不同意思,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吗?出示: 载zǎi ①年; ②把事情记录下来。载zài ①用运输工具装; ②充满(道路); ③表示两个动作交替或同时进行,相当于 “一边„„一边„„” 载笑载言 载入史册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怨声载道 三年五载
师: 那么,文中的 “载着” 的 “载” 读什么音?(生齐答zài)汉语中,一字多音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有时,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辨别读音,明白了吗? “隔壁” 的 “隔” 的右半部读lì,表示古代的一种炊具,相当于瓦罐。瓦罐值钱吗? 生: 不值钱。
师: 当年的瓦罐如果放在今天,就非常值钱了,那可是文物啊!(板书: ¥)这个符号认识吗?
生: 人民币的符号。
师: 是的,“鬲” 在当时是不值钱,所以看清楚了,这里面只有一横,不能写成人民币的符号。下面请大家在书后第3题旁边的空白处,临写一个 “隔” 字。师: 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来读书,谁想读?(生试读)
师: 读书就该这样,要老老实实地把课文读通读顺。像这位同学,还能读出一些感情来,就更好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比较长,而且要求背诵,谁愿意读?(生读的过程中,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
师: 你读得也很好,只可惜把一个多音字的音给读错了。其他的同学听出来了吗? 生: 他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师: 嗯,听得很仔细。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 “闷mèn得慌”,这儿有 “闷 mēn 热”,能告诉我们怎么区别这两个字音?
生: 我觉得吧,天气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念“mēn”,而心里觉得烦躁,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念 “mèn”。
师: 很好,这就是根据字的意思来区分它的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生读)
师: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批注,相信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请大家选择一处自己认为最得意的批注谈一谈,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一个标点,当然也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生: 我觉得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比如 “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还有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师: 你关注的是王冕的为人,说得有理有据。(板书:孝顺)
生: 我想补充,王冕还很勤奋刻苦,他舍不得花秦家给的点心钱,积攒下来到书贩子那儿买书看; 放牛的时候,还坐在柳树阴下看书呢!师: 确实,王冕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板书: 勤奋)
生: 我觉得王冕还非常懂事。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母亲让他放弃学业,给人家放牛,他却说: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他这是为了安慰母亲,好让母亲放心。
生: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写王冕放牛,第二件写王冕学画。师: 你关注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的概括能力很强。那么,课文的哪些段落分别记叙了两件事情?
生: 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主要写了王冕放牛,第5~6自然段写王冕学画。
师: 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而然就分为了四段,请拿出笔,用双竖线做上标记。生: 我发现这篇文章是按照王冕的年龄顺序写的。
师: 很好,你关注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 文章从王冕七岁开始写起,然后写到十岁,再写到“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也就是十三四岁,最后写到十七八岁。
师: 你有一双 “火眼金睛”。这条年龄线索隐藏在文中,留心了才能捕捉到。其余的同学发现了吗?请你们拿出笔,圈画出这些表明年龄的语句。
师: 同学们,课题是 “少年王冕”,于是作者写了王冕七岁一直到十七八岁,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作者详写了王冕几岁的事情,略写了几岁的事情,哪几岁没有写? 生: 作者详写了王冕十岁时放牛以及十三四岁时学画的事情,略写了七岁丧父和十七八岁成才的事情,而八九岁、十五六岁没有写。
师: 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样安排写作顺序和详略,有哪些好处呢?
生: 按照年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而且与 “少年王冕” 这个题目相吻合。更重要的是,如果每个年龄段都去写的话,会给人留下 “记流水账” 的感觉,分不清重点了。
生: 我想补充的是,这样写能够突出重点,更能让我们看出王冕是一个懂事孝顺,勤奋好学的人。
师: 是啊,用典型的 “放牛” “学画” 这样的事例来表现人,塑造人,能使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生: 这样写有详有略,使得重点突出了。师: 体会得真不错,不但有详有略,更重要的还有舍弃,这样就使得事例集中而突出,能够更好地为塑造人物而服务。同学们不用老师教,就已经读懂了许多,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请提出来。生: 我不知道 “黄梅时节” 是什么意思?
师: “黄梅时节” 指的是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的梅雨季节。在这段时间里,正是梅子发黄成熟的时候,所以称之为 “黄梅时节”,又称为“黄梅天”。生: 我想问的是,王冕学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为什么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 是啊,王冕是自学成才,没有名师指点,他的进步为什么这么快呢?文章没有明写,谁来猜猜看。
生: 我来猜。王冕读书勤奋刻苦,学画也一定如此,所以在这三个月中,他花了很多的心思,才有这么大的进步,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生: 我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 这说明王冕已经立下了雄心壮志,俗话说 “有志者事竟成”,是志向使他有了无穷的动力,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取得如此进步。
师: 言之有理。我还有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王冕说的这句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课后习题 4 围绕这一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 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这样说,是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 我的看法是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师: 究竟是想,还是不想,这就是我的疑问。(板书: 想?不想?)不管你持何种见解,都得以理服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文中找寻依据,把你的发现及时圈画下来,在空白处进行批注,准备交流。
生: 我觉得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我从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看出来。如果不想读书了,又何必在放牛的时候带着书去读呢?
师: 是啊,想着在放牛的时候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足以看出王冕是个好学的孩子; 这么好学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同学们发现没有,文中也有不少细节是反映王冕的勤奋好学的,找找看„„这样一个抓住任何机会,一有空闲就读书的好孩子,怎么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
生: 我来补充。母亲怕耽误王冕,但家庭贫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跟王冕提出放牛的想法。王冕说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这是为了安慰母亲,并不是他真正的本意。师: 理由充分。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故意说自己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是要让母亲放心。这是一个多么懂事、孝敬母亲的孩子啊。(指向板书)现在这 “想” 的后面的问号,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能)如果你是王冕,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呢?(生读)
师: 下面,请持 “不想” 意见的同学发言。其余的同学如果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可以的话,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 我觉得王冕这么懂事、孝顺,他看到自己的母亲这么辛苦,想减轻母亲的负担,所以,有可能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生: 我想补充,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是因为他可以在放牛的时候读书,这样就能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母亲的负担,又读了书。
师: 综合两位同学的意见,可不可以这样说 — —王冕想读书,但由于家境原因,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而是想在放牛的时候读书。(生点头)
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吗?(同意)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有这样的语句,“眼看三个年头过去”,我想问,这是怎样的三个年头? 生: 是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生: 是父亲去世的三个年头。
生: 是母亲做针线活供王冕读书的三个年头。
师: 这是父亲去世、母亲做针线活、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王冕生活的那个时代是 “男耕女织” 的农业社会(板书: 男耕女织)。缺少 “男耕”,仅凭 “女织” 做些针线活来赚钱维持生活,还要供王冕读书,家庭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也难怪母亲会这样说 — —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番话时的心情了吗?(生读)
师: 这是一位无奈、难受、愧疚的母亲。文章还有一处描写母亲的细节,请大家找出来。(幻灯映示)自己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 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我从 “理理衣服” “含着眼泪” 体会到的。我们平时遇到什么事要出门的时候,妈妈总会亲切地帮我们 “理理衣服” ; “含着眼泪” 说明母亲心疼王冕,毕竟他才十岁啊!
师: 你关注到了两个细节,并且能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这种阅读的办法真好。老师想问
大家,为什么母亲 “含” 着眼泪,而不是 “流” 着眼泪呢?
生: 我认为母亲不想让王冕看见自己流泪,怕王冕伤心难过,所以强忍着不使眼泪流出来。
师: 一字之差是小,但情意差别就大了。用 “含” 更能体现出慈母的情怀。阅读的时候,我们只有细细揣摩,才能咀嚼出词语的滋味来。就在母亲说的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语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仔细看,用心想,看看是哪一个?
生: 我觉得是 “小心”。母亲担心儿子做事不认真,会受到秦家人的责罚。
生: 我觉得是 “早出晚归”,因为秦家人对王冕很好,但提了一个要求,“做事要勤快些”。所以母亲要王冕 “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地做事。这样,秦家人不但不会责罚他,而且会加倍地对王冕好。
师: 是啊,“晚归” 比 “早归” 更加能够体现出母亲的慈爱,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就在于此。如果不去留意,不去揣摩,我们还能品出这般滋味吗?
师: 一个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三个细节的描写中(点击 “理理衣服” “含” “晚归”),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子女无比疼爱的慈母形象。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母亲是绝对不会让年仅十岁的小王冕辍学放牛的。同学们,在这三年中,如果你是王冕,你可能会看到、听到些什么?
生: 我可能会看见,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了,皱纹越来越深了。
生: 我可能会看见,母亲在油灯下熬夜做针线活的身影,不时还捶着自己的腰。
师: 如果你是王冕,目睹此情此景,听到母亲此时要你放牛的要求,你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吗?你能一心只读书吗?你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上课吗?你会怎样想?
生: 我会想,母亲的担子太重了,我这么大了,该为家里出点力了,放牛的时候也可以读书嘛。生: 我会想,我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读书了,我要去放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好让母亲减轻些压力。
师: 是啊,现在也只有放牛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才能为母亲分忧,所以你毫不犹豫、故作轻松地说 — —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 现在这 “不想” 后面的问号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能)如果说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那么善意的谎言折射出王冕的好学与体贴; 如果说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那么焦灼的心情包蕴着王冕的懂事与孝顺。想也好,不想也罢,这都是王冕孝心的真实写照!师: 王冕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之所以产生学画的念头,得益于一次雨后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练读,争取读出感情来。(生读指名读)师: 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争取通过朗读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谁愿意?其余的同学闭上眼睛注意听,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生读)
师: 读得真好!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生: 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用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比如 “黑” “白” “通红” “绿” 等。
师: 这样一来,画面上的色彩就丰富艳丽了。
生: 我发现作者是按照 “空中 — —山上 — —山下” 这样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师: 是啊,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画面上的景物就有了层次,错落有致。生: 我还发现作者用了 “镶” “透” “照” 这些动词,写出了动感。
师: 动静结合,画面就生动了。同学们,这么美的风景,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再试着背一背。(生读背)
师: 同学们,学到这,我又有一个疑问了。文题是 “少年王冕”,在这儿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呢?请你小声地再去读一读这段文字,结合王冕的生 活经历,及王冕这个人想一想,这样的描写还有别的作用吗? 生:(冷场)
师: 上学期我们学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这篇文章,那散发香气,能够拒虫的樟树,象征着一身正气宋庆龄。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阴云” “ 大雨” 象征着什么?
生: 象征着王冕以前那段艰苦的生活。
师: 那么,雨后那美丽的景色又预示着什么呢?
生: 我想,可能是预示着王冕那段苦难的生活要过去了,从下文也可见他的生活出现了变化。
师: 那么,荷花又喻指谁呢?
生: 我想指的是王冕。荷花散发清香,就像王冕那纯洁的品质。
师: 答得不错。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我们一起来看这么一段话,相信你的理解会更深刻。(幻灯映示 《爱莲说》 节选)
生: 我知道了,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王冕就是人中的君子了。
师: 同学们,借景写人,即景抒情,这就是吴敬梓这位大家的匠心所在。今后我们在阅读写人、记事这一类文章的时候,对于写景的段落也得好好体会和玩味,这样才能读出 别人读不出的内容。
师: 同学们,《少年王冕》 选自 《儒林外史》,这部书写了近200个人物,却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中真正的君子,他就是王冕。王冕是真君子,不仅因为他孝顺、勤奋,他还被人们誉为 “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 《儒林外史》 的第一回,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