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搭石》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2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开课《搭石》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开课《搭石》教学反思》。

第一篇:公开课《搭石》教学反思

说实话,刚开始选择讲《搭石》这课时,是觉得文章篇幅较小,容易讲,但随着深入的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及校领导的指导,才越发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淌着作者刘章家乡淳朴的民风、美好的民情。

没有对比便没有感悟,本文是作者刘章在1977年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见到人们抢着挤公交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的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刘章小时候便和大人们一起走搭石,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后来他从1962年当上村干部,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因此他说“我写《搭石》,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当我了解到这些,再去给学生讲课时,我便知道应更多地让学生体会到乡亲们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敬老这种高尚的品质,高尚的品质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我们才把“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了美”作为文章的主线。但孩子们会把美理解的很片面,更他们知道看得见的风景的美而忽略看不见的心灵美。其实在我看来,让学生学完本文真正从内心体会到心灵的美,高尚的品德也会让人心旷神怡,心情愉悦,我想这便达到了目的。至于他们能否把心灵美化作自身的行动,岂是一节课能做到的呢?而是我们作为教师应把这种感悟铭记于心,并在平时自身的言行及德育工作中加以体现,去感染影响孩子们。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文章分为几个小部分,如“人们摆搭石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调整搭石的句子”“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俩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及“老人与年轻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其实我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总结提高孩子概括能力,因为平时考试中也会有类似的题,而且也可以让他们学着在平时写作者中能过围绕一方面内容多写几句,因为他们有时的作文就是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条理。我觉得这样做没错,但我的确不该把每一方面的句子加一个“关爱美”“谦让美”等这样简单的标题,我忽略了散文的一个特点“形散神不散”。比如“谴责”一词,只表现关爱的美吗?如果有人谴责:“此处不摆搭石,你让上了年纪的人怎么走,让孩子们怎么上学?”这不也体现尊老爱幼吗?由于本次讲课是借班上课,孩子们比较认生,不敢大胆提出自身的想法,我自身也没有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因此大部分学生只是认真的坐在那里去听老师讲课,听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然后随声附和。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而我只是引导着,甚至成为旁听者、服务者,这样的课会不会对孩子们更有益呢?但这又是我常态课的一个苦恼,往往讲不完课,自身还很难把握。我的常态课要比这节课热闹得多,我并不是说热闹的课一定高效,但让他们做一个“乖孩子”“听话的孩子”,似乎会抹杀他们自己动脑的能力。

这就是我这次讲完课的感受,作为工作不满两年的教师,我的思想还不成熟,很多时候处于迷茫状态,幸运的是身边有许多经验丰富并善于、乐于为我指导的领导和同事们,这是我多么宝贵的财富,相信我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二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

一、1、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么搭石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

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

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

生1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读:紧跟上去

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个人都亲自走一走搭石,亲身体验一番,这一次教师引读,学生跟读,配合得特别默契,特别有序。

教师小结: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配合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这就叫做:协调有序

(此环节设计意图:搭石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搭石,更没有亲自走过搭石,在上一环节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理解一行人怎样走搭石,为什么这样走,但感受不够深刻,理解不够深入。此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接读训练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切身体会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感受搭石中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得美。)

②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课文情境:协调有序的动作发出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给我们带来节奏的韵律美,再来想想这条路是在清澈的河上,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中又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③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展开想象,然后相互交流。

④指导朗读:声音踏踏韵律美,人影绰绰姿态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这美丽的画面。

教师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为别人着想的心灵美。(此环节约用12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切实体会到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更体会到人们为他们着想的心灵美。同时,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渗透了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方法。)

3.想象画面,把“话”变“画”,感受乡亲们之间的美好情感

(1)引导学生看第4自然段,这里讲了几个情境。先来看看第一个情景,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同学们看,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双方都在第一块搭石前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呀?

3)学生都会回答:他们都想把路让出来让对方先走。

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想象:他们都在招手示意,他们在说什么呢?

假如你是这位小姑娘你会对对面的叔叔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这位叔叔你会对对面的小姑娘说些什么?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进入情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理解人物为什么这样做,感受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多么温暖的画面呀,那第二个情景又带给我们什么呢?指名读?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教师抓住“伏下”这个动作,引导学生思考: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为什么不是“弯着身子”呢?

(5)动作比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现在老师呀,请一位同学上来,做做伏下身子准备背老人的动作,我来做弯着身子的动作,大家来比较比较看看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这样方便老人上来,年轻人心中装的都是老人。

(此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动作比较,引导学生准确体会“伏下身子”与“弯着身子”的区别,理解年轻人为什么要“伏下”身子,感受年轻人能够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心中装着老人的情感,同时感受作者动作描写的准确、生动)

(6)抓住两组关联词语,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它们的作用:这里只举了两个例子,却用上了这样的词语表达,自己读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呀?

(出示课件,两组关联词语变颜色)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感受到:这里只举了两个例子,在作者的家乡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有人遇到困难,就会有人来帮助他。

教师小结:看来这样的事,举不胜举,到处都是呀!(此环节约用4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一段用了两组关联词语,初步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从而感受这里只举了两个例子,在作者的家乡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时再次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句式练习,感悟搭石的美

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在这里还会发生哪些事呢?选择一个句式写一写,注意语句要通顺。

(课件出示此练习)

1.学生用心思考,想好后,选择一个句式写一写。

2.指名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评价点:表达是否清楚,用词是否准确,想象画面是否合理有创意等)

(此环节设计意图:结合本文的特点,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合理拓展延伸,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我”的家乡和谐之美。同时,引导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此环节约用5分钟)

三、用心感悟,加强理解

(一)抓住两个“联结”,用心感悟,升华感情

1.引导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联结”,有什么不同?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此刻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第一个“联结”说的是搭石是联结两岸的路,是看得见的美,第二个“联结”说的是它是联结乡亲们情感的纽带,是看不见得美(板书: 一种情)

(此环节设计意图: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梳理刚才的学习所得,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

(二)起名练习,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给这一排排搭石起个名字。

2.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这一个个名字蕴含着我们对搭石的理解,对搭石的感情。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时间我们也来到作者的家乡,走在这一排排搭石上,去欣赏那看得见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去感受那看不见的一段段美好的感情。

(此环节约用2分钟)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对课文、对搭石,有了深入的理解,通过起名练习,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转化成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学生对搭石的理解,对搭石的美好的感情。)

板书设计:

第三篇:《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汛期

谴责

懒惰

间隔

俗语

平衡

伏身

联结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强调“衡”字的书写 2)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3)出示:给间隔、谴责找近义词

间隔:距离(旁边板演)谴责:责备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交流: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挽裤

收工要——生:脱鞋挽裤

赶集要——生: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便、辛苦)天气变凉了呢?(难受)

过渡:所以在作者眼中,不起眼、灰溜溜的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感受)。其实,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三、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寻找“美”

小组合作学习:默读2、3自然段,潜入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这两个段落有哪些美?说给组员听 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生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关心别人的人才会有这种举动。(板书善良 关心)

2、“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绰:A.〔~号〕外号,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水中倒映出的人影,非常柔美。)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分组扮演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紧走搭石慢走桥”

现在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这样配合适当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联系上下文,情境理解词语。

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在我们看来多么普通的生活场景,刘章爷爷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美呢?(仔细观察、生动描写)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这看得见的画面“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小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中还有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寻找。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并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教案部分

一、设计理念

本设计本着使阅读者披文入情,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三、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四、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指名回答)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1)指名读(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教学生字“绾”:卷起来的意思。通过读体会搭石的麻烦、不便等。(3)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4)回读体会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圈划)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一行人“走”石图。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读通句子,正音。

“行”变红,多音字正音。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指名读正确(2)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生可字面上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就有一些句子说这词的意思)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生合作读,先指一组读,再全班合作读)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3)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象一下。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美美地读,读进画里去,让人身临其境。(指名读)(4)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引读。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5)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2、面对面“让”石图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谦让的美)男生齐读

3、背老人“过”石图

那么“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读。(1)指名读。正音:伏。(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3)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伏”:分析字形,理解字意。请学生上台做动作。创设情境: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问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问另一个学生: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可能回答:尊敬老人)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生谈)

师: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5)齐读第3、4自然段

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生说)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六)、总结。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七)、小练笔

第四篇:《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

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

2、检查反馈 出示词语:

汛期

谴责

懒惰

间隔

俗语

平衡

伏身

联结

平稳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强调“衡”字的书写,通过朗读,和平时的学习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1、)汇报: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语句。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脱鞋挽裤

收工要:脱鞋挽裤

赶集要: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脱鞋挽裤

弯腰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麻烦、不便、辛苦

天气变凉了呢?脱鞋挽裤光脚伸在水里,那会是什么感觉呢? 过渡:所以在作者眼中,不起眼、灰溜溜的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吧!

三、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寻找“美”

1、默读2自然段,潜入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美? 交流语句: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关心别人的人才会有这种举动。(板书善良 关心)

(2)、出示语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3、默读第3自然段,继续寻找美的语句,交流感受美。(1)、出示语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分组扮演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紧走搭石慢走桥”

现在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这样配合适当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联系上下文,情境理解词语。

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指导朗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这看得见的画面“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小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中还有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寻找。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并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第五篇:《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

绰 2)课件出示词语:

间隔

平衡

伏身

联结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3)看图理解词语意思,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两个词语,理解词语意思。4)出示:间隔、谴责近义词

间隔:距离

谴责:责备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分组交流讨论: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脱鞋挽裤

收工要:脱鞋挽裤

赶集要: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脱鞋挽裤

2)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便、辛苦)天气变凉了呢?(难受)

过渡: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三、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寻找“美”

小组合作学习:默读2、3自然段,潜入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这两个段落有哪些美?说给组员听 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小结:只有这种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关心别人的人才会有这种举动。(板书善良 关心)

2、“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想象画面,借助工具书理解: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在我们看来多么普通的生活场景,刘章爷爷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美呢?(仔细观察、生动描写)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四、小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并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下载公开课《搭石》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开课《搭石》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1 在小学的学习中,语文文章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一些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20x......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1 今天讲21课《搭石》,刘章的作品,是他有感于在城市中生活,看到人们挤公交车的粗鲁和狼狈,不由得怀念家乡的搭石,怀念家乡的小溪,怀念乡亲们互帮互助的恬静生活,......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 我执教>这一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了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发现美的目的......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1 《搭石》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15篇 搭石教学反思 1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啊!所以一读课文,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再次捧......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林霭瑜 《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1 《搭石》这一课,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搭石教学反思。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