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他朝空中看去杂文随笔
他朝空中看去。
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大片大片犹如棉花糖一般的云朵,奇形怪状。
而他用小学生作文般的简洁话语朝电话那头的人描述着。
只不过今天湛蓝与纯白之间多了颗黑色的墨点。从伫立在车水马龙行驶的宽敞大道中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上,滚落下来。
像是上帝不小心的意外之笔,并附带刺目鲜红的流动液体,从墨点身上渗透出来。伴随着喧嚣城市一瞬间难得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得以附加一不留神就从嗓子眼里窜出来的尖叫声。
围观的人群似山峦般层层叠叠起来,而人们心照不宣的沉默与有些阴郁的氛围就如同山峦中缱绻的云雾一般飘渺,看不清具体形态,被风一吹就散。
他站在原地噤了声,任由电话里传出担心的询问。周围人怜悯的眼神时不时扫在他身上,令他不得不在意地皱起了眉头。
深蓝的裤脚被深红所浸透,珍贵的土地资源此刻却由周围人贴心的分出了大半个圆给他,和脚边墨点放大后看清的人形。
“没事。”他终于重新开了口,向电话里的人安慰道。
短短两个字,连自己都没注意到有些嘶哑着带着颤音。
一改之前无所谓的口吻,他开始用繁沉的语句讲述刚刚短短几分钟内发生的境遇。当然是在他抽身在众人注目下故作平静地离去后。
故意往人少的小路走,来到了从未来过的地方。他靠在行路边上被温暖阳光烘烤温热的墙壁,就着街头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儿,静下心来专心陪电话那头的人聊天。
目睹柔和嫩橘色中微微参杂带着些许神秘感的粉紫色的霞光,一点一滴不露声色地将亮着的蓝色天空侵蚀干净。
云朵幸运的残存,依旧自得其乐地晃悠悠飘荡,很是自在。
他握着早已挂断的手机,用心感受上帝赐予的美丽画作,原路返回。
而他,上帝笔下的令一滴墨点。
在某天,或是留到最后被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或是在中途就被一不小心甩落出去,谁知道呢?
第二篇:朝闻道杂文随笔
彩文是一位小学老师,她信奉教之道。“教”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观其形,“教”从“学”派生。“教”的妙处,在于用“爱”把课堂元素——教师、学生、课本、生活编织成网,构建指向“人”的学习文化。
那年接手三年级,校长指着学生名单告诉彩文:“这个孩子,不算数。”
“不算数?”她惊异地望着校长。校长点点头,又摇摇头……
彩文开始家访。听孩子母亲说,孩子出生时难产,听力丧失70%,母亲怕他长大娶不上媳妇,所以没敢送去特教读书。但又怕影响老师的成绩,便主动要求学校让孩子随班就读,不算数。
回到学校,她去找校长。“让这个孩子算数吧!”校长惊诧:“为什么?”“孩子太可怜,我想帮帮他……”她的眼里噙满泪花。校长使劲点头:“我相信你!试试吧!”
彩文观察了一周,发现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也听不清老师讲课的内容。
彩文又一次家访,和孩子的母亲促膝长谈:“我们一起来帮助孩子吧!您,为我着想,我必须为您的儿子着想!”
家长拉着她的手不放,哽咽着说:“老师,您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妈妈每天坚持这样做:先问孩子,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再问孩子,自己高兴的事是什么?然后,娘俩一起开始背书。
彩文呢,把孩子的课桌“挎”在讲桌旁。为了不伤孩子自尊,她请他当助理班主任。孩子每天像个小尾巴,满脸灿烂,问题一个连着一个。
每天上课,彩文在孩子耳边讲。孩子用残存的听力,对着她的口型,用眼睛和她交流。讲课时,她张大嘴巴,放慢语速,尽量让孩子能对上她的口型。放学后,她和孩子一起背课文,同时引导他仿写。如此,读写结合,每天10分钟。一个月下来,三年级典型的段式全部训练结束。期末考试,78分,孩子创造了奇迹!
家长会那天,妈妈吻着孩子得的第一张奖状,含着泪,笑了……
孩子后来发展很好,自己开了一家诊所,他说,他要治病救人。彩文把老校长送给她的一句话送给了学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诗人里尔克这样描述:“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豁然贯通的时刻。”
彩文老师这样描述: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课堂。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体验美与善的感受,自由的心灵全神贯注于当下所产生的念想,默契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引领学生成为照亮自己的光,找到自己的心灵导师。
她任特教校长的经历是她爱的宝藏。
开始,每次走进学校,她双腿发颤。听到精神分裂孩子的尖叫,她毛骨悚然。看到自闭症孩子午饭时大便,几天吃不下饭。盲孩子拉二胡,她落泪;聋哑孩子背古诗,她落泪;为智障孩子一勺勺喂饭,她落泪。她买来串珠,和孩子们一起编小白兔、幸运球、爱心结。她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能量。
彩文开始以名师身份送课下乡,每到一处,场上场下共情。一年,11场。
第一次送课,是去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那是2013年冬至。课,是在学校食堂上的,寒冬腊月,没有暖气。长焦液晶投影摆在桌子上,屏幕的字迹模糊不清。她指导学生阅读群文,用对比阅读、批判阅读策略,制作阅读海报,生成概念导图,课堂对话丰富顺畅。课后,讲座“心灵妙境:呵护生命成长”。第二天晨起,收到教师Q语:“冬至,雪花用词刺激编织,编织成童话讲给你听/冬至,雪花用心灵妙境编织,编织成智慧课堂给你看/冬至,阳光、美丽、善良,一起邮寄/勇气,破执。”收到孩子心语:“孙老师,我们用书为您铺就幽深古远的小路,等你再来!”
天下一致,万事万物唯附自然。
2014年5月,唐山市政府建立“名师工作室”。
彩文着手全国“家长学校”课题研究,聚焦城乡统筹重构县域校本课程。她以“共读”作为抓手,成立由关工委、督导室、教育科、装备办、退休老校长和全县28个项目校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组织校长、教师、家长分层叙事。70多岁的老股长,60多岁的老局长,从讲故事开始,大家一起学一起做。家教“40条策略”,共同体研修“四循环法则”,破解了区域推进家校共同体,是行政组织还是科学引领的难题,在知行层面释放了体制力量支撑家长学校的种子力量。
2014年8月,国培网带着60万嫁妆落户玉田,扎根田野,“云”资源服务推送到乡村老师的电脑桌面。彩文组织22名核心成员先期试水:以虚拟“社区”在国培网上搭建个人工作室。每位核心成员引领3-10名教师,大家同住一个“家”,把滋养心灵的叙事、共情分享的音频、混合学习的微课视频,定时上传文库。在办公室,在家中、在路上,随时随地,用PC、ipad、手机,通过QQ、微信、邮箱传递心语,在空间、博客、网站、论坛播撒共同体学习文化。
8-11月,组建“书林会”,和杭州外国语学院哲学教授杨小洪老师一起,在河北省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平台,引领68000名教师共读《教学勇气》。置身网络学习空间,每天梳理叙事200篇,成文2万字,推送简报26期,结集文稿52万字。
2015年,建立全国教师读书社区,组织省内外20名专家,引领河北省43万教师读书叙事。
朝闻道,静观明暗、悲喜、宠辱、成败,清醒觉知,本真心性破冰,重获自身认同与完整。
第三篇:朝歌杂文随笔
四方朝觐,八方讴歌。
那是天子的都城。
天命所授,永享其昌。
彼时朝歌盛世繁华,并未预见日后的大厦倾颓。
她名妲己,其实连史书也不能准确道出她的出身,说清她的生平。
甚至,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个倾国的女子,倾了成汤的百年江山,万世基业,也是众说纷纭。
这个答案,只有千百年的时光见证,却没有办法回答。
纣王,纣王
叫的多了,人们便渐渐忘记了,他曾经的的名字,如他人一样,何等威武。
——帝辛
他是天生的王者,南征北战,无一败绩。
他建起王城,恢弘大气,是他心中的国都。
他为他的都城取名——朝歌。
他的人生,本该同这座华丽的王城一样。
四方朝觐,八方讴歌。
可是,她的到来,成了转折。
《晋语》有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他握住她的手那一刻,屹立数百年的殷商王朝,变得风雨飘摇。
他对她的喜欢,连史书工笔都愿下笔着墨。
虽然史书嘲笑纣王对女人言听计从,但却不知自己记下的,不只是他的昏庸,还有他穿过千年时光,仍让人心疼的深情。
也许他的爱,的确是荒唐而决绝,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子,诸侯敬仰的大王。
他走下王座,走到她身旁。
妲己也许是明白的,明白殷商的摇摇欲坠,明白要背负也许千古的骂名,甚至明白,自己日后的下场。
但那个男人珍而重之的目光,让她寸断柔肠。
何况他英武不凡,就像英雄无双。
世人都说啊,英雄难过美人关。
其实又有哪个美人不希望,自己能够遇上一个盖世英雄?
也许他的后来的确昏庸,高高的摘星楼是他的罪。
可是,又有哪个女子,能够拒绝那一句
“寡人建这座楼,将来为你摘星星”?
可惜他是君王,帝辛可以浪漫,可是商王不能倾尽天下之力博美人开怀。
所以,周王举旗,诸侯倒戈。
成汤的江山,在周兵破开朝歌的一瞬,轰然倒塌。
鹿台火光冲天,他不肯把自己的尸首留给周王。
那是他对自己最后的保全。
他以身殉国,去的却并非全无遗憾。
妲己,孤王的妲己啊。。
史书是胜利者的赞歌。
于是,他成了纣王,她变成妖妃。
周王不遗余力地诋毁,后世不辨真伪地传扬。
其实于他们又有何干呢?
他们潇潇洒洒,轰轰烈烈地活过一回,爱过一次。
任它史书工笔,任它后世评说,都再不能惊扰朝歌里的亡魂。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
第四篇:他与她杂文随笔
最初,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过客
从他的粉丝榜上高居不下的小粉
在他一如既往的点赞,评论,转发中的芸芸众生
若不是她一直如此,若不是那每周不变的排名
或许,在他的脑海中都留不下一点印象
毕竟,喜欢他的,每天追逐他的可不止她一个
但是,他在意了,留心了,被她的字里行间的诗意吸引
后来偷偷关注了
一点一点的翻阅,在那个偶然间无事可做的下午
稍稍有那么点动心了
她是什么样子的?
她似乎有些内向,是个很注重隐私的人呐,他推想
后来,他开始追逐她
点赞,到后来的评论转发
从不错过关于自己的每一条
他的粉丝说,这是个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人呐
他想,似乎,这样也不错
她还是关注他,评论他,她发的不在是关于他的全部,诗意中没了吸引他的淡雅,评论变得单一,枯燥
她开始美美的自拍,她的转发评论渐渐增加
再后来,那些全部里不再有他
她有了自己的粉丝团,她开始分享生活的每分每秒
美美的,外向的,聊的来的,不再喜欢他的那个她啊,当别人问起她时,他总会这么说
不是她
再后来,她成了他人生中,最惆怅的过客
从他的身边跌落
不在追随
提起他时,她的唇角总会勾起一抹笑
他啊
第五篇:他的她,她的他杂文随笔
「时钟指向了一点。」
黑夜如墨水混入了明胶般幽深而粘稠。他坐在床上,似乎看到来自卧室的一点光。他知道,那是她习惯性地夜起,去喝水。
洗手间传来“哗哗”的水声,然后是扯动毛巾而使衣架撞在一起的声响。“哐当、哐当……”风从窗口灌入,造成轻微而细小的声响。
灯光又暗下去。他的目光移开,睫毛低垂,看到自己手上设计精巧复杂的手镯。
“诶,我们去买对情侣手镯呗~”记忆里的她,这样拉着他的手,兴奋地跑去古城边的小摊。人很多,他怕她被淹没在人海中,紧紧地攥着她的手,不敢松开。
选好后,他付了钱,两人都欢欢喜喜地戴上。毕竟是女孩,戴手饰总比男生熟练得多。直到她戴好后好几秒,他还是在笨笨地摆弄着手中的小玩意儿。她看着他低头认真摆弄的样子,笑得明媚灿烂,“咯咯”的笑声穿过嘈杂的声音穿进他的耳朵。他出其不意地将女孩搂紧怀里,对着右耳轻轻说,“小坏蛋,笑谁呢?”
“当然笑你嘛。”她没被牵着的左手扯着男生的白T恤,卷起来又舒展开。
“你这个样子,我真的好喜欢。”他又说道。然后看着女孩的耳朵渐渐被染上粉红色。
“讨厌。”
「时钟指向了三点。」
他靠在小巷里,点燃一支烟。留意着过往的人群。
女孩喝醉了酒,醉醺醺地走出酒吧,摇摇摆摆地走在街上。
街道上车水马龙,凡是女孩所到之处,喇叭声响成一片。依然跌跌撞撞地行走的她,险些撞上疾驰的摩托车。
一只有力的手将她拽了回来,她感觉自己快向后倒下了,最后却倒在人的身上。
他身上熟悉的沐浴露香席卷着她的嗅觉,让她感觉无比安心,却又在一丝清醒之间产生了酸楚。她用力地推开男生,劲头却因为醉酒而变得很小。
“你不爱我了。”
“别说傻话。”
“你就是不爱我了。我看见你今天和那个人走在一起。”
“傻瓜。”看她实在快站不稳了,他弯腰用手环住她的腰,再用另一只手卡在她膝盖后的位置,将她横抱起来。“别人只是过客,只有你是唯一。”
「时钟指向了六点。」
熹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迫不及待地钻进房间。这个繁华的城市经过一夜的休息,再次热闹起来。每一处都在苏醒,喧闹得忘我而疯狂。
太阳已经升起。
她在那个下雪的夜晚,第一次见到他。她喜欢郁闷时喝酒,酒量却小得可怜。他那时还是酒吧里的调酒师,陪着这位不自量力的客户,度过了很多个失恋的夜晚。
过了半个月,她在他的安慰下终于决定摆脱失恋的困境。最后一次,喝得不省人事地跑到电话亭,发现自己没带零钱,然后回去把他拉出来,伸手要他的硬币。
电话没接通。她说她要留言,然后哭着说了好多。奇怪的是,她说的只有小部分关于失恋,很大一部分在倾诉他对她半个月来的安慰。
最后的最后,她说:“你什么时候能再看看我?我好喜欢你可我觉得你温暖而遥远让我无法触及,可能是我配不上你……如果你听到这一段话,或许以后我们不会再见了。”
他听不下去如此令人心疼的话,于是拿过话筒对着它一通斥责。
“你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女孩。”最后的最后,他说。
他正好换班,想送女孩回家,却被对方拒绝。
他回到家,看着座机上闪烁的灯光。然后提起话筒。
接着,他的脸色愈发苍白,呼吸渐渐急促。
语音的最后,是他自己那一句——
“你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女孩。”
所幸的是,他还是追到了她。在校园里。即使不同系,距离却也不算太遥远。至少在所有的大学情侣里,他们是比较幸运的那一对。
他说,他相信世上的缘分。有些人无比熟悉可不适合在一起,有些人却能在见面的那一刻就爱上。
她说,她相信曲折过后必有彩虹。若没有前面那一段感情,或许她一辈子都不会遇见自己的Mr.Right。
最好的爱情,不是你爱我多长久、每天重复着承诺爱得多深刻,而是遇见他或她,就像是遇见了另一个自己,有那个人在安心,没有会想念,不必用机械的情话巩固爱情,因为爱情本身已经足够坚硬。
嗯啊,天亮了。他翻了个身,看着被阳光染亮的天想到。
然后揉了揉眼睛,下床准备他们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