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一、引入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我们来读读吧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习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三、初步复述课文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在脑中放电影:太阳渐渐下山了,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正在……夜幕降临了,师徒俩……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觉月亮已移到了当空,李时珍……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四、作业(前两条课堂完成,第3条课后完成)
1、选字填空:[详 祥]
端()吉()慈()安()()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 夜幕降临 隐隐约约 皎洁 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习)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括号中楷体字是对课文内容的阅读思考: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B、饥餐 / 渴饮,晓行 / 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 “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焦急 笑 值得 端详 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三、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教学资源
一、《说勤奋》课堂实录(颜教师教学语言的风趣与智慧让课堂轻松、多彩。
片断赏析:看似随意拉家常式的交谈暗示议论文的一般写作特点,润物细无声:
师:作者这句话(指“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说一百遍呢?
生:(迟疑)我相信了。(学生笑)
师:你怎么这么没有立场?(问另一个学生)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我说一千遍,看你相信不相信。(学生笑)
生:还是不相信。
师:那叫我怎样你才相信?
生:举一些事例来说明。
师:喔,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作者举例了吗?
生:举了。
师:举了谁的例子?
生:司马光和童第周。
师:怎么不举颜老师的例子的?(学生笑)
生:因为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很勤奋……
师:(打断学生的话)你意思就是说颜老师不勤奋了?(学生笑)
生:不是的,因为他们成功了……
师:你意思又是说颜老师不成功了?(学生笑)
生:(有点不好意思,一时答不上来)
生:因为你没名气。(学生笑)
师:这话说得让老师寒碜,我这辈子非得弄出个名气来,让他来写我。(学生笑)
生:因为别人不知道你。
师:到这儿,我们又学到了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轻声读课文)
需要指出,颜老师的实录也有不足,设计太过精巧,课堂不具有开放性,学生从头至尾始终亦步亦趋地围绕着老师设问而学习,没有一个整块属于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
二、《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以通俗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李时珍曲折传奇的人生经历,介绍了《本草纲目》的编写过程、影响价值。是课文学习的很好补充。教师学生均值一读。
三、《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的几种药草介绍(含图片,可下载制作课件):
金银花
鸡肠草:
鹅肠草
四、几个科学家的故事:
张衡和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五、维生素C的发现史
六、《“维生素C大联盟”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引导学生探索维生素C的成分,存在于哪些食物中,维生素C的发现及作用。设计中提供了详细的背景资料,可备查阅。
模块备课教学思考
多少年来,我们老师备课总习惯把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作为研究的对象,《说勤奋》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勤奋有多重要;《李时珍夜宿古寺》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习李时珍为理想不怕吃苦,严谨做研究的作风;《维生素C的故事》是让学生了解维生素C被发现的过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目的就是了解这样的科技,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应该说,从局部来讲,这样的想法并不错,但这种备课因为没有将视野放宽,将课文纳入单元系统、纳入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组织中,教学目标就显得狭隘,教学过程也异常琐碎。学生也才会有学语文少上节把课并无大碍的想法。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立足于单元整体,将视线向两头延伸,以模块运转的取向鸟瞰一篇篇课文时,就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在整合中找到位置。不是吗?这一单元四篇课文虽然文体相异,所写事情也涉及中外古今,但他们的之间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从不同的侧面启发学生如何“走向成功”。《说勤奋》告诉学生走向成功,要付出汗水和心血,别无他途。《李时珍夜宿古寺》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往深层次引领: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吃得这样的苦,为《本草》倾注如此大的心血?是心灵深处那高尚的追求!《维生素C的故事》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学生成功往往就是长期关注、强烈期待下,在某件事情促发下的瞬时灵感。你看,线索清了,方向感有了,教学因为模块的整体推进简洁高效;因为注重课文的内在关联(再加上单元文化主题活动课)重点突出。课文对于学生不再是零散的,而是整体的交响轰鸣——课文学习真正驶入了学生精神世界,改善着学生的精神生活。
我们举例来说,《说勤奋》第一段有句含义深刻的话:“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当然要让学生理解,课后有这样的要求。但怎么理解是大有讲究的。曾经听课,课文读完,老师上来就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理解含义。学生说了又说,可就是不到点子上,教师启发了又启发,但学生还是不得要领,十几分钟过去,老师急了,不得不自己尴尬地将理解和盘托出。这是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理解而理解,这是生硬的,痛苦的,也是不具有意义的。也有老师聪明,知道将这句话放在课文系统中,用司马光、童第周的经历来理解,这种形象支撑的理解学生自然能接受,这是对的。可惜的是,不少老师到此便认为这句话的学习结束了,这是就课文教课文。站在单元模块整体看,勤奋只是走向成功的一个方面,是表面看得见的行为,这种不懈努力的行为背后靠的是理想、信念的支撑。所以在设计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我们首先诵背回望这句话,引入对又一个历史伟人李时珍的关注。在教学师徒对话时,再一次审视这句话,补充这句话,完整地表达关于“走向成功”的理解:“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更是他们用理想与信念培育出来的。”在咀嚼李时珍“端详”“嚼”药草的细节后让学生又一次诵背这句话,让课堂显得一唱三叹,意味悠长。我想,“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新的教学体系”,这就是模块备课的意义。
第二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赴太原培训学习汇报课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固隆中心小学 王海芳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课文重点,体会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学习重难点】
感受李时珍外出访药的各种“苦”,体会李时珍认真严谨工作的精神,感受他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直板课题,齐读课题。
2、齐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时珍的作品《本草纲目》。(课件出示《本草纲目》的资料)
2、李时珍为什么要花将近30年的时间修订《本草纲目》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大声朗读)
重点句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思考:
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他是个怎样的人?(1)自己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用心读一读,也可在 赴太原培训学习汇报课
感受深刻的地方简单写体会。
(2)个人有了答案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深入感受不怕吃苦。
(一)预设一:“行”得苦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嗯,长年累月地奔波……”)
1、你对哪个词体会最深?
长年——有多少年 累月——这次在外奔波了多少个月?
2、他们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他们走遍安徽、河南、湖北,其实还有江苏、江西。
3、不这样奔波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想象填空:他们长年累月地奔波,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走的都是(虎狼出没)的山林。
这样长年累月地奔波在我们眼里是多么辛苦啊,但是这一行几万里在李时珍看来又是多么值得啊!一起读:嗯,长年……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这份辛苦?
(二)预设二:“住”得苦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1)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用文中的语言就是——这是座破败的古寺(2)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到处是灰尘、” “厚厚的蜘蛛网” “断垣残壁上长满青苔”是怎样的墙壁?
(3)古寺为什么会如此破败呢?
①这里很久没有人住过了,这是座被荒凉的古寺,请你读“只见里 赴太原培训学习汇报课
面……”
②这里很久没有人路过了,这是座被废弃的古寺,请你读“只见里面……”
(4)寺外
寺内破旧不堪,那么寺外呢?(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①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读出感受
③是的,如果我们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你敢在这里住吗?这里的条件艰苦吗?
④.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但是来到这样破败的古寺中,李时珍却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时珍不怕艰苦。(不怕苦)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修订《本草》这件事。
他们师徒二人受的苦何止是住破寺啊!住在破庙里,确实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却想:……(引读)
(三)预设三:“吃”得苦
(1)继续读课文,你还读出他们吃了哪些苦?(出示第五自然段)(2)(课文哪句话写了饥餐渴饮呢)出示“……一边啃干粮,一边喝水” 赴太原培训学习汇报课
(3)平时你吃什么东西要啃?——鸡腿、肉骨头、羊腿、甘蔗 让人听了垂涎欲滴。“干粮”啃过吗?为什么也要用啃的?——是啊因为很硬。
(4)同学们也许干粮你没啃过,泉水喝得也不多,但是如果一顿饭只有一碗生硬的米饭和一杯白开水,你吃得进吗?
(5)是啊,这难啃的干粮实在难以下咽,(文中有一个词是形容他们吃与喝的情况的,你知道吗?)李时珍长年累月,在外奔波过着的就是饥餐渴饮,饥不择食的日子。
(四)预设四:工作苦
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五)预设五:想像体会各种苦。
同学们,除了文中讲到的辛苦,李时珍还会经历哪些辛苦呢?(衣物苦)长途跋涉,要被厚重的的书籍,无法带更多的衣物,脏了没法及时更换,天气冷了无法御寒。
(六)想象填空: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精神。
1、这天他们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客店,师徒二人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
2、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
3、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就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
4、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母亲、妻子和 赴太原培训学习汇报课
儿女,他想:
(七)“笑”中感悟“以苦为乐”。
这么多的辛苦,李时珍却不叫苦,还笑问:“庞宪,觉得苦吗?” 从以上的“笑”,你读出了什么?——不怕吃苦,以苦为乐
(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他们师徒的对话,同学们读李时珍的话,感受李时珍以苦为乐的精神,老师读庞宪的话。)
古人说,50岁是知天命的年龄了,要知道在古代50岁的人多数已经儿孙满堂,在家里享清福了。而李时珍却坚持在外奔波研究药材。
1、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读李时珍的这段话?
2、你觉得万民会得到哪些福?
(补充资料)据史料记载,李时珍曾经到过太医院,曾经做过御医,但是他并不愿只过着锦衣玉食、庸碌无为的生活,他行万里路、尝遍百草为的就是百姓没有疾病缠身、没有瘟疫困扰,为了老百姓过上健康、安生的日子,李时珍(板书)他不怕吃苦。
让我们再读一读他的肺腑之言。(课件:嗯,长年累月……)
3、同学们,可能你们会不明白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怎么就能让万民得福呢?(可能同学们还不知道,在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之前,以往的本草书中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不少用药经验已不切实际,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毒性药品,竟被认为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想一想,病人如果按照这些错误的药方服药,可能会——?(指名说)李时珍经过实地考察,修改了原书中的多处错误,不正是让万民得福了吗?
四、感悟李时珍的严谨认真 赴太原培训学习汇报课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8 —13小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引导交流: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说说你的体会。
重点体会: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1)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和“鹅肠草”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是药三分毒,品尝草药可能有生命危险。李时珍喝曼佗罗的汤,几乎失去了知觉;尝试大豆能解毒,几乎断送了性命。作为一代名医,他知不知道危险?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呢?
(2)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李时珍常常冒着生命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你们认为他这样做值得吗?
(3)那,李时珍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的呢?
是的,他曾经对他的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多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同学们,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4)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真读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3、引读:同学们,这时候夜已经深了,李时珍还在记呀记,我们仿佛听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让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象——(语速渐缓),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夜深了,荒凉的破庙里,灯光微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专心 赴太原培训学习汇报课
地记着药材。他似乎忘记了拄着拐杖蹒跚地登山,忘记了渴了喝泉水、饿了啃干粮,忘记了掉下悬崖险些被摔得粉身碎骨,忘记了品尝毒草时失去了知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修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五、课堂练笔。
1、同学们,当我们手捧着这本倾注李时珍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时,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要说。请你们拿出笔来写一写。
2、学生练笔。班级交流。
六、总结全文。
1、我们一起来看看世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吧!(指名读)
(1)世界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如此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2)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称李时珍是“医中之圣”。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修订《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名言,一起读!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李时珍 为民造福
严谨认真
第三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商洛城关希望小学
孙秀珍
***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需要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复习能够回忆课文的相关内容;(2)能理解相关词语理解课文。(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口语能力,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5)能准确地朗读相关拓展阅读材料,搜集认识几种中药材。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品质。(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通过表达对人物的认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学习李时珍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2)班的学生。这个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个班学生思维较活跃,有很浓的阅读兴趣,表达愿望比较强烈;
(2)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体现中心的能力培养;
(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自学、小组交流、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情感朗读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设计特色: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围绕 李时珍所说的话进行言语和思维训练。以课文中李时珍的语言为线索,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写作方法,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资源选择与设计
(1)本节课是在学生电教室实施的。
(2)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3)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2、大家回忆一下,在李时珍投宿古寺这一夜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看来,李时珍夜宿古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出示幻灯片1)记得师徒俩说的这样一番话吗?谁来读读(幻灯片2)
4、生读
二、品读课文
(一)过度:他们到底吃了哪些苦呢?孩子们,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通过第1自然段,体会他们走的路很多,时间很长。(2)住的地方条件差(第四自然段)
3、指导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灯片)理解住这样的古寺的原因。
4、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专心扑在修订《本草纲目》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齐读)
5、理解李时珍的品质:一心为民
(二)过度:他还吃了那些苦?
1、指导学生读5-7自然段。
2、提醒抓住师徒俩的说话表情、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3、指导分角色读对话。
4、相机出示幻灯片齐读体会他们为万民得福,甘愿吃苦以苦为乐的品质。
5、理解“长年累月”并进行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穿草鞋,身背药蒌,翻山越岭,直到现在,已在外奔波了15年了。
(三)过度:李时珍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8-13 自然段,相信你们对苦会有更多的认识。
1、汇报,提醒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体会。
2、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扯下、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工作严谨的李时珍描写的生动传神。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心中只有天下百姓。
3、同学们,这一切的担心和研究揣摩,全在纸上,(出示幻灯片)读
4、同学们,12小结的省略号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指导体会)
5、(出示最后一段的幻灯片)读,区分“似”指导读,体会工作时间长。
6、学习写作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如果说我们以前感知的苦是生活上的苦,现在,感受到的是修订《本草纲目》的辛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2、(出示幻灯片)再读李时珍的那段话,品味他的不易与精神。
3、正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万民的幸福,万民的健康,所以李时珍认为他吃的苦是值得的。
4、是他的这种精神完成了这本书,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夜宿荒凉古寺
一心为民
冒险品尝草药
心系万民
月下记载药材
万民得福
第四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铜山中心小学 李慧
[课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简解]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讲述了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不顾自己年岁大,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亲自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巩固本课10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巧妙铺垫。1.猜字谜,引入课文学习2.出示作者,学生介绍
3、出示词语
4、指名读词语、齐读。5.示范写“宿”字
6、能否用上上面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紧扣“苦”字,品读感悟。
1、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李时珍是一个成功者,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板书:《本草纲目》)这本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还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这本书是李时珍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他为了完成这部著作(板书:修订),花了近30年时间,当他最终编订完稿时,已经从生气勃勃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可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李时珍总是说——(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个别读)
【设计意图】:从著作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同学们,李时珍为修订《本草》,只是吃一点苦吗?(个别说)
3、你从哪儿看出他吃了很多苦呢?请你自由读课文的1-7小节,找一找,画一画。
【设计意图】:抓住“苦”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预设一:行之苦
①交流后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师:什么叫“饥餐渴饮”?(个别说)
师:饿了就吃渴了就喝,不苦呀?(引导: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教给词语:餐风露宿)这样真苦!
师:什么叫“晓行夜宿”?(个说)
师:早上出发晚上住下,也不苦呀?(引导:早上什么时候出发,晚上呢?教给词语:披星戴月)这样真苦!
师:谁来把这艰苦的生活读出来!(个读词语,个读第一节)师:察访的生活是苦的,然而李时珍怕不怕?(板书:不怕)因为他相信——(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齐读)②师:这一自然段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吃了很多苦?苦在哪? 生交流: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师:李时珍查访药材,仅仅是走了这三个省吗?他先后历经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行程有一万多里!而且药材多数长在哪?山路好走吗?李时珍走的路不仅远,而且——?(个答:险)
师:可见,李时珍一路上是吃了不少?(苦)然而他怕不怕?怕就不会继续走下去!
③这一自然段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吃了很多苦?苦在哪? 生答:“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师:难道只几个月就走完了吗?修订《本草》用了多少年?几个月只是个开始!
师:多少个春夏秋冬啊!在白雪纷纷的严冬,他们——(齐说: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他们——(齐说)在日出日落的每一天,他们——(齐说)
师:在漫长的,李时珍要吃多少苦啊!然而他怕不怕?怕就不会一年一年走下去!
师:因为他心中一直想着——(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齐读)
师:可见,李时珍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卡片出示:()的李时珍)(指名说)
师:谁来朗读第一节文字,表现李时珍的这种精神?(指名读、齐读)预设二:住之苦
①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的苦?)
②生交流后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古寺中有什么?(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都破损了。)小结:有的是破败!
师:那这古寺中没有什么?(交流:没有人,没有灯火,没有屋顶„„)师小结:古寺中没有人烟,没有灯火,没有温暖,有的是灰尘,有的是青苔,有的是厚厚的蜘蛛网!谁来把这破败的凄凉读给大家听?(个别读)师: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度课文2、3自然段。找找原因。(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师:再想想家里,有热饭热菜,有暖暖的被窝,有亲人的欢笑,能比吗?(出示: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个别读)师:然而李时珍面对这样的古寺,却对庞宪说——(出示:我们就在这儿过一夜吧。)(齐读)
师:他怎样地对庞宪说?(指名交流、朗读)
师:李时珍的语气是平淡的,坦然的,坚定的,因为他相信——(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齐读)
李时珍真是一个——?(指黑板引读)预设三:食之苦。
①师: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的苦?
②生交流后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啃的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需用力咬?(预设:可能是带的干粮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
师: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饿了就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
师:喝的是山里的泉水,吃的是硬硬的干粮,这是第一次吗?(个说)师:无数次,他们都是喝泉水,啃干粮过来的,这样的日子怎么样?可真——(苦)!
师:可李时珍一边吃一边还在——(出示:笑)师:他怎么还笑得出来?(交流)
师小结:这是乐观的笑,这是怀着美好心愿的笑,这笑就是在表明他的决心——(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齐读)师:让我们一起读5-7节,感受这“苦”中的“乐”。师:这哪是吃点苦呀,分明是千辛万苦,而李时珍却说得这样轻松,李时珍真是一个——?(指黑板引读)
师: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换来自己的幸福吗?(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
师:你还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的李时珍)(随机板书:一心为民)
小结: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饥餐渴饮,——;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住——喝——啃——;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说——;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还伴着皎洁的月光,在用砖垒成的桌子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三、学生总结,写感悟
1.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教师补充。2.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并做展示。附: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行
修订《本草纲目》 住 不怕吃苦 吃
一心为民
第五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治呃逆。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