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
本文为《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第十三则,原文无标题。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注释:
1.俱:一起
2.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
3.疑:迟疑;犹豫不决。
4.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5.贼:敌人
6.拯:救助。
7.本所以疑:原本感到为难的。
8.依附:跟从。
9.宁:难道。
10.辄:就
11.难之:对此事感到为难。
12.弃:抛弃。
13.尚:还
14.欲:想要
15.遂:于是就
16以:通“已”
第二篇: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注释
1.俱:一起
2.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
3.疑:迟疑;犹豫不决。
4.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5.贼:敌人
6.拯:救助。
7.本所以疑:原本感到为难的。
8.依附:跟从。
9.宁:难道。
10.辄:就
11.难之:对此事感到为难。
12.弃:抛弃。
13.尚:还
14.欲:想要
15.遂:于是就
16以:通“已”
第三篇:《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
《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古朗月行》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 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 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古朗月行》注释
⑴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⑺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⑻天人:天上人间。
⑼阴 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 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⑽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⑾凄怆:伤心之意。
《古朗月行》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 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第四篇:《宋书·王懿传》原文及翻译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书·王懿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宋书·王懿传》原文: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州刺史。
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睿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唯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
《宋书·王懿传》译文: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县人。(他)说自己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孙。其祖父王宏,在石季龙时为官;父亲王苗,在苻坚时为官,都官至州刺史。
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苻坚战败时,年仅17岁的王懿与其兄王睿一同发起义兵,与慕容垂作战。前秦军队很快溃败,王懿身负重伤,败逃后与家人失去联系。路经大泽,被困住,无法离开,趴在树林里。有一个穿青衣的小男孩,年龄大约七八岁,骑着牛经过这里,看见仲德吃惊地问:“你吃饭了没有?”仲德说自己很饿,小孩走了,一会儿又回来了,拿来饭给仲德吃。(仲德)吃完想要走,但下了一场暴雨,不知道通向渡口的路在哪里。有一只白狼走到他面前,仰天长叫,叫完衔住仲德的衣服,接着就渡河,仲德随之而过,与兄长王睿相会合。渡河之后到了滑台,又被翟辽留下,让他做将帅。几年后,仲德想南归,于是离开翟辽奔往泰山。翟辽追兵紧急追赶,夜间行路,忽然看见前方有极亮的火炬为他引路,趁着亮光奔走了百十里路,才得以逃脱。
仲德到姑孰投奔桓玄门下。赶上桓玄篡夺政权,仲德拜见辅国将军张畅,谈到国家大事。仲德说:“现在起事,恐怕不足以成就大事。”元德果敢刚毅有计谋,宋武帝很是了解他,把准备推翻桓玄的事告诉了他,派他袭击桓玄。仲德听了他的想法,对元德说:“桓玄考虑事情不长远,喜欢夜间出营,现在俘获他只需一个人的力量就够了。”事情败露后,元德被桓玄杀了,仲德逃跑了。正值义军攻克建邺,仲德抱着元德的儿子方回等武帝。武帝在马上抱着方回,和仲德相对而恸哭。武帝追赠元德为给事中,封为安复县侯,让仲德做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朝中大臣纷纷附和,唯有仲德提出异议:“现在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有归乡之心,所以应当以建邺为都城。”武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元嘉年间,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了,三军都非常高兴,而仲德面带忧色,说:“众人都不熟悉北方人情善于诡诈,必定会陷入敌人圈套。”各路军队进驻灵昌,魏军在委粟渡口渡河,虎牢、洛阳都失守了。彦之听说二城都陷落了,想烧掉船只逃跑。仲德说:“现在贼兵离我们还有千里之远,滑台还有强壮的军队。如果这时丢弃船只,士卒必会失散。”于是,回军从济南历城步行进发,然后焚掉船只扔了武器,回到彭城。仲德受到牵连被免官。不久和檀道济去营救滑台的守军,直到粮草用尽才回去。自此又丢掉了河南。
元嘉九年,仲德又做了徐州刺史。仲德多次到徐州为官,他的威德在彭城很出名。他建立佛寺,塑成白狼、童子的像供在塔中,这也是由于在河北所遇到的白狼、童子的缘故。封号为镇北大将军。他死后,谥号桓侯。人们也在他庙里立了白狼、童子的像,每逢祭祀时,也一定祭祀白狼、童子。
第五篇:《宋史·王沿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史·王沿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宋史·王沿传》原文:
王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少治《春秋》。中进士第,上书:“契丹以戈矛为耒耜,以剽虏为商贾;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今河北为天下根本。请择壮者配军。罢诸坰牧,以其地为屯田。募民复十二渠。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为河北转运使。洺州通判王轸言:“漳河岸高水下,未易疏导;又其流浊,不可溉田。”沿即上书驳之,帝虽嘉之而不即行。时枢密副使晏殊以笏击从者折齿,开封府陈尧咨日嗜酒惰事,沿皆弹奏之。天圣五年,安抚关陕,减诸县秋税十二三。又体量河朔饥民,所至不俟诏,发官廪济之。后改尚书工部员外郎。奏罢二牧监,以地赋民。导水下诸渠,溉田数万顷。时朝廷将减卒戍,就食内地,诏与知州等议。沿即奏减卒数万,知枢密院李谘以为不可。沿上疏曰:“兵机当在廊庙之上,岂可取责小人哉?”谘恶其言,奏罢之,降知滑州。建学校,行乡饮酒礼。沿好建明时事,而其论多龃龉。初兴河北水利,沿导诸渠溉民田,论者以为无益。已而邢州民有争渠水至杀人者,人方知沿所建为利。时元昊数寇河东,建议徙丰州,不报,已而州果陷。元昊入寇,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捍,沿令怀敏率兵据瓦亭待之。怀敏进兵镇戎。沿以书戒勿入,但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怀敏不听,果为所败。强贼乘胜犯渭州,沿率州人乘城,多张旗帜为疑兵,贼遂引去。坐怀敏败,未几,徙知成德军,卒。
(节选自《宋史·王沿传》,有删改)
《宋史·王沿传》译文:
王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他少年时研究《春秋》。进士及第后,他上书建言:“契丹以戈矛为耒耜,以抢掠为行商;然而我方营垒不坚固,士兵不训练,只是按照法度依靠两国间的盟约,难道这是久安之策吗?当今河北是天下根本。请挑选强壮的马配送军队。废除垌牧,用其地屯田。招募百姓修复十二渠。用十二渠的水来灌溉,可以使数州瘠薄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这样,百姓会比以前富裕十倍,而官府的钱粮也会有余。依靠这些来抵御敌人,还有什么办不到呢?”王沿担任河北转运使。洺州通判王轸上奏:“漳河岸高水低,不易疏导;又因为漳水浑浊,不能用来灌溉田地。”王沿马上上书批驳王轸的言论,皇帝虽然赞许他的意见却没有马上实施。当时枢密副使晏殊用笏板将侍从官牙齿打落,开封府陈尧咨每天饮酒延误公事,王沿都向朝廷弹奏。天圣五年,王沿安抚关陕地区,减掉各县秋税十分之二、三。王沿又巡察河朔饥民,所到之处不等朝廷诏令,打开官仓救济饥民。
后来,王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他奏请朝廷撤销两处牧监,把土地交给百姓。疏导水入各渠,灌溉田地数万顷。当时朝廷准备减少戍边军队,将军队调入内地吃粮,诏令知州等商议。王沿马上奏请减裁数万士卒,知枢密院李谘认为不行。王沿上疏说:“军国大事应由朝廷决策,怎么能由小人负责呢?”李谘厌恶此语,奏请免去王沿的官职,降任滑州知州。王沿在任时,兴建学校,举行乡饮酒礼。王沿喜欢对时事提出建议,但意见多与当时世人不合。起初在河北兴修水利时,王沿导引河水灌溉民田,评论者认为这没有益处。事后,邢州百姓甚至有因争抢渠水而杀人的,人们才知道王沿兴修水利有好处。当时元昊多次侵入河东,王沿建议迁走丰州,朝廷没有回答,不久丰州果然陷落。元昊入侵,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城抵御,王沿命令葛怀敏率兵占据瓦亭迎击。葛怀敏进兵镇戎。王沿写信告诫他(葛怀敏)不要入城,要靠城扎寨,派出弱兵引诱贼兵,贼兵到,派出伏兵出击便可获得成功。葛怀敏不听,果然被贼兵击败。强贼们乘胜进犯渭州,王沿率城中百姓登城防守,广布旗帜作为疑兵,贼兵于是撤退。受葛怀敏兵败的牵连,没多久,王沿调任成德军知军,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