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征文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征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征文
一个国家的美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比如环境卫生。只有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国家才堪称最美,只有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使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与众不同。
环境与人类是共存的,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或许你会想,想在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在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征文
鳞次栉比的商贸大楼,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线,休闲舒适的商业街……。好看、好吃、好玩,真是一个美丽中国!”睡梦中的我流着口水,“啊,天为什么开始变黑,花草开始枯萎,河水开始干涸,鸟虫开始灭绝,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味道,我呼吸变得……”我从噩梦之中惊醒,我不要!不要!我梦中的美丽中国不该如此!“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未来中国多么美好!这才是我的绿色中国梦,更是全中国人的梦想。
《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一书让我惊叹,我们的中国是如此美丽,经济也越来越发达,就像我的家乡新桥,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名不见传的小镇,发展成开放时尚、文明雅致、均衡协调的花园城镇。但是正如书中所说“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地球母亲受伤了,中国的伤情也正在加重:水资源污染、食物链被破坏、生态环境遭破坏,大气受污染、土地荒漠化,生产、生活垃圾污染……而美丽的新桥也抹上了一层灰色,原本那条贯穿整个新桥的“母亲河”蔡港河早已不再清澈,往日的鱼虾已不见了踪影,越来越混浊的河水让人不忍目睹,我不禁痛心,不禁惊呼:保护地球,爱护自然,这是我们人类唯一和正确的选择。
社会在呼吁,人类已觉醒,国家在行动。徐秀娟、杨善洲、姚明、王君婧等这样一批批最美的绿色卫士给我带来了榜样的力量。作为一名小学生虽能力有限,但是我很想像他们一样,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学会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不用一次性碗筷,节约水电……滴水成川,积土成山,只要人人肩负责任,捍卫地球,相信总有那么一天,天空会变得蔚蓝,河水会变得清澈,森林会变得茂密,空气会变得清新,美丽中国一定会更加美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多么美好的中国梦,我愿做一名最美的绿色使者,实现最美的绿色中国梦。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征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在会场内外引起了热议,成为一个舆论焦点。
人们还记得,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于现实的严峻挑战,人民的强烈期盼。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突破50%,曾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力推移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记忆。然而,当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于东方大地的时候,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而从近年来PM2.5监测在社会关注下出台,到PX项目在一些地方引起的民意波动,更可以发现,人们的环境焦虑、生态期盼也随着经济指数的攀升而日益凸显。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征文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纳入总体布局,这一新论断引发了干部群众的广泛热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达到新的水平。
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5年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再次论述生态文明,而且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新境界,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超越法、英、德、日,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西方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等问题,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已集中体现出来,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速度加快。我们的国土上,有的河流不再清澈,看不到鱼翔浅底的美景,看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丽,也闻不到鸟语花香。资源的制约和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迫使我们必须走上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实现生态文明,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凝聚共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具备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其次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明确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即“转、调、节、保、建”五个层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气候适应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建设绿色中国。
同时,要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促进对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社会资源资源利用率非常高,因此,必须节约使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生态危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3、激励护航,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制度的护航。“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十八大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制度保障。
这就要求首先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切实建立并推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其次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的升华;永续发展是一个庄严的承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用字字铿锵的郑重宣示,用“美丽中国”的诗化语言温暖着亿万人民的心,也燃起了未来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第二篇: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考考试内容与要求】:地球的叹息、中华民族的选择: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面临的危机。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热点关注】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过去成就)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主席李克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4、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7、中国首个以“能源”为主题的流动科普展览——“和谐能源之旅”全国科普巡展广州站启动仪式11月3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1月27日期间,主办方将围绕“能源生态文明”建设,举办跨行业能源论坛、儿童“能源小卫士”到高校“能源大使”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每一位公民应对能源挑战行动力。活动将为广东民众展现宏观能源生态体系,倡导低碳智慧生活。活动鼓励民众关注能源安全与挑战、环境保护等议题,号召珍惜能源、善用能源。8、201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水,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1月26日发布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纲要指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9、6月25日,我国首部以“优质生活”为主题的区域合作规划——《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在粤港澳三地同步对外发布。粤港澳正式启动共建优质生活圈。主体内容是:提出区域发展愿景,明确要将大珠三角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宜居城市群区域。10、2013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5日上午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关联考点】
1、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教材连接】
1、地球的三声叹息的原因。P导引7
2、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针对的策略。P导引7
3、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P导引7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必要性。P导引7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良好方式。P导引7
6、可以顺手做到的环保小事。P导引7-8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p教材七上113
8、地球村的烦恼(资源稀缺,环境恶化)P导引43
9、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P导引44
10、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共同呵护地球家园)P导引44
1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及中华民族共同目标。P导引44
1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P导引44
13、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导引44
14、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1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7、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计划生育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8、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试题示例】
综合探究题: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有哪些?
答: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乡做起。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十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3)建设美丽家乡,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案提示: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科学发展、低碳生活等展开即可。
(4)自然环境美丽了,如何让家乡的内涵也美呢?
答案提示: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明和谐风气、民主法治、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展开即可。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典型例题】
1、分析说明题:《岩松看日本——感受日本环保》:日本这个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变得千疮百孔的岛国,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从战后复兴到成为经济强国的奇迹。然而,这个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获得的,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八大环境公害,有一半都发生在日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公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到今天循环型社会的确立,日本的环境变迁引人深思,日本经验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镜头一:自觉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镜头二: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尽量循环利用。
——摘自2007年十堰中考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相关列举:你所知道的曾经发生在日本的环境公害事件。
如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日本的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的骨痛病事件。
(2)简要说明:目前校园中垃圾分类收集状况如何?为什么?
我认为目前校园中垃圾分类收集状况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师生尚未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保的意识,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缺乏认识,垃圾分类收集的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畅谈启示:日本的环境变迁和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全民共同参与推动环保;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③三是在全社会提倡并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与生
活方式;④环保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2、【聚焦热点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产方式、消费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材料二:今年5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城”(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联创动员大会。通过创建,让十堰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丽,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摘自2008年十堰中考题B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生态文明”是基于我国哪些国情提出的? 提示: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回答。
⑵为使十堰的“天更蓝、水更清”,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围绕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回答(既可以就一个方面回答三点,也可以每一方面一点。既可以回答有关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度,也可以是当地政府的具体措施、做法。
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3分)
提示:没有生态文明,我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只有将生态文明放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发展才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3、【活动探究】材料: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看了上述材料,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决定开展系列活动,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
——2009年十堰中考题
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撰写标语:为这次活动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提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创建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十堰大发展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成就列举:列举2008年以来,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三点)
提示:取得抗击特大冰雪灾害的胜利;取得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等。
(3)社会观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哪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三点)提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仍在扩大;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矿难在一些地方频频发生;违法犯罪现象依然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如果学生列举的现象从同一角度作答应酌情扣分)
(4)各抒己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国经济社会怎样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示:①既要重视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生态环境;②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③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材料一:我市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下称“创卫”).“创卫”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里说道,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摘自2011年十堰中考题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我市“创卫”有哪些优势?
提示:经济优势、科技优势、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等。(2)请你完成“幸福十堰”公式吧: 2011+“创卫”+
=“幸福十堰”
(3)从两个不同角度设计你心目中“幸福十堰”的蓝图。
提示:①全面小康目标要求;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③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4)你打算如何以实际行动获取幸福? 提示:①立足本职。②热心公益。③奉献集体。④报效祖国。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如以实际行动为创卫做贡献)。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C)A、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B、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A)A.潮汐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工业三废 【模拟演练】
※
1、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责任,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1)、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主动为环保做贡献。(4)、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环保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5)、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积极同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6)、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积极参加各种环保公益活动。
2、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几条合理化建议。(1)、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努力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2)、严格依法办事,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3)、植树造林、培植草皮,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加强绿化美化工作。(4)、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搞好区域环境卫生。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落实哪些环保行动?(顺手可做的环保小事)
4、材料一: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塑料袋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了,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它在某次评选活动中却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否则,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
(1)你认为,塑料袋为什么会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提示:人们随意丢弃塑料袋,浪费了资源,严重污染、破坏了环境。
(2)据报道,在“限塑令”正式实施之日,有些商场为了招揽生意,仍然在免费向消
费者提供塑料袋。请你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场的这一行为。
提示:商场的这一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要加强环境保护,公民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场为了招揽生意,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行为,违反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销售者,要在销售过程中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事,坚决不做法律所禁止做的事。
(3)为了使国务院的“限塑令”得到有效实施,请你提出两点以上好建议。提示:有关媒体要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力度,使“限塑令”深入人心;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监督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倡人们拎菜篮、用布袋购物等。
※
5、今年元月份,我国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及中东部地区,雾霾笼罩,大气污染严重。这一问题已引起公众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①请谈谈国家将PM2.5列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必要性。
答:有利于增强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防治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所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更好的引导公众健康生活、出行;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②雾霾天气有哪些危害?
答: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出现呼吸道感染,影响身体健康;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③国家应怎样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减少PM2.5及雾霾天气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空气质量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环境,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环保知识,使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的自觉行为。
④雾霾天气出现后,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疾病的发生?
答:外出戴口罩;少开窗;饮食清淡多喝水;做好个人卫生;多种绿植等。
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
环境:《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沙治沙法》 人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资源:《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水法》 防灾减灾:《防洪法》《气象法》《防震减灾法》。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之三(2):
第三篇: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2011099
5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其要义在于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也就是在报告中首提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建设理念。美丽中国体现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这便是美丽中国的含义所在。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科学的可持续的物质文明建设。
去年十一月,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其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且今年三月三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想也成为政协委员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问题摆在我们的眼前,生态环境不如人意,每个人都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美丽的好国度。而我们面临的却是土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顺应着这些问题许许多多的解决方法也应运而生,许多政协委员为此献计献策比如进行反思,这些年来我们只顾着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也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更美好,国家更加富强,但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转变观念,我们选择了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后,潜移默化的引导了一种追求物质增长、物质享受的观念,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把观念放在节约、环保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理论上改变,政策上扶持。还有一些比如依靠科技、同步推广、普及知识学习借鉴等等。有了社会各界的相互传播与支持才能使美丽中国的构想在中国更好的实践,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推动科学发展。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美丽中国应该还有更深层的含义,美丽中国,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就是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做到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的精神面貌,做到彬彬有礼,遵纪守法,谈吐文雅,举止庄重,形象优美;这才是完美的美丽中国的构思。“美丽中国”一词虽然出现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即生态文明部分,但是如果把对“美丽中国”的理解仅限于自然环境,那就太局限了。历史地看,这是中国经济从“快”到“好”、从“好”到“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发展转变的重要宣示。可以说,“美丽中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公平、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等作为基本内容,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是构成该国家或地区绿色发展的公平表征,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概念是新的,其理念却并不完全陌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顺延。
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从概念变迁中,明显感觉到,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但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清晰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单纯的生态保护、环境改善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会影响着发展思路的转变。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情况看,一方面经济社会有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代价是什么?就是一些人在追求个人财富的过程中,特别在追求暴富的过程中,抛弃了真善美,使尽了假恶丑,造成了假冒伪劣泛滥、环境质量变差,付出了沉重的经济、环境、社会与人文代价。
这种片面追求个人或局部利益最大化,漠视社会代价的做法,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发展的严重不协调。而所谓环境问题、道德问题、腐败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价值观问题等等,虽然表现千差万别,但追根寻源都与假恶丑有关,都是真善美的沦丧所致。因此,未来经济发展从求快求好,向求美转变,是对质的要求,是一次历史性飞跃。
经济建设上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
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这些都是“美”的协调增长。
同时,生态建设上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体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价值重估,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环境与社会代价,进而寻找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禀赋相适宜的新路径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建设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文化建设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一方面要传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最后,政治建设就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由此来看,“美丽中国”不只与生态文明有关,它是一个语言形象、内涵丰富的发展新目标。其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整个过程。这种五位一体的做法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其中蕴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机会将是难以估量的。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就生态文明建设孤立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整体观、系统观的方法论,以四个文明的协同创新,全方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靠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与觉悟,而美丽中国建设为我们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必将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
第四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2011级动物科学一班***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不由自主地爱着她,深沉地爱着她。这里有南方江浙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也有世纪屋脊青藏高原神圣纯洁;这里有东北肥沃的黑土地种满金黄的稻谷;也有呼伦贝尔牧歌悠扬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数量的不同文化交织出一幅美丽的多元的华夏锦图。在这个和平富饶的国度,我们可以勇敢筑梦,追梦,圆梦,因为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我们坚信所有梦想都会实现,我们坚信我们国家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回顾历史,中国五千年文化灿烂夺目。展望现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焕然一新。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但工业化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前不久北京的雾霾天气让不少人深受其害,空气质量极差,很多人笑称北京是“京尘(城)”,“公雾源”。这是PM2.5在作祟,PM2.5是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许多研究已证实该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一切归根到底都是我们太不爱惜自己的环境了,为了发展城市,提高GDP,全国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修高速,盖高楼,不少领导都卯足了劲投入资金,就是为了在自己任期内做出一点成绩来,上行下效,发展成了第一要义,生态环境被抛到了一边,这就使得大自然的平衡受到破坏,使得它反过来用PM2.5回击我们。
有人曾经说过:“人类,就是地球的慢性癌症。”人口膨胀,垃圾成堆,温室效应,战争频发,疾病肆虐。历史上不少大灾难都是人类不爱惜环境的后果。其实我很高兴这次北京发生雾霾天气,因为这是一堂极好的教育课,这节课可以让那些心存侥幸,觉得反正怎样破坏环境也是子孙受难的人遭到现世报,让他们醒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鼠目寸光,不见大局。生态文明,为的就是持续发展。如果你物尽其用的拼命榨干生态环境,即使你达到了一个巅峰,大自然也会翻云覆雨地对你实施惩罚,这样一来一切繁华的意义又何在呢?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老祖宗的这句古训告诉我们,任何好与坏都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我们必须要把生态文明当成我们发展的第一准则,朝惕夕乾,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慷慨的大自然母亲任意践踏。才可以获得长足的生存繁衍机会和丰富的物质精神建设啊。
第五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近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党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话题。
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地位的提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愈发重视,以及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的更加深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基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也说明了我们对持续发展的规律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认识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与关注不由引发我的思考: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党和国家要将生态文明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与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似乎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生态文明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它提倡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人们开始渴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出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对这种要求的积极回应,它倡导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保护好地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突飞猛进。然而,当中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的困扰。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
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贫穷与落后,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的时候,人们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否并不是衡量生活质量优劣的全部,并不能说人们就过上了好日子,就说人民幸福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放心的食品也是幸福生活的必备要素。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纵观整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进程中都不同程度的遭遇到了环境问题。1930年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大量牲畜死亡。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因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致使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幅上升。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53—1956年的水俣病事件,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并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竟高达38%。
如今的中国已超越英、法、德、日,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已集中体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一些重点水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些现象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处于恶化趋势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其造成的损失及负面影响还在扩大。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需要我们共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或许有人会讲,生态文明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把生态文明提升到如此之高度,势必会影响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这种说法看似正确,实则不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足和生态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经济建设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即使一时搞上去最终也要付出相当沉重的环境代价。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要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而是要超越和扬弃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全面提升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这样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气候适应型社会,这将会涉及到社会的各阶层、各方面、各行业。我们首先要使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次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完善相关立法。最后,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珍惜、人人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环境保护上做起。环境保护取得的任何成效,都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积极贡献。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这提醒我们,全面的环境保护和全民族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决非轻而易举。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以及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十年间,我国提高了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环境准入门槛,颁布了清洁生产标准,建立了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进了PM2.5等新国标的监测„„这些成效让我们看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希望。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仍然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国家,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中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同时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可谓是任重道远。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先决条件。改善环境,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让民众得到一个清新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