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芳草地课改随笔
望着窗外与我做伴的遥远的星空,我想起了小时侯,我就非常喜欢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喜欢她们那亲切的话语,那可亲的笑容。打那起,我就梦想着,长大了,我也能成为深受小朋友门喜欢的老师。如今,我也如愿以偿地留在小学教育这块芳草地上,新课程改革在这块芳草地上也可谓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也有幸加入了课程改革的行列当中。记得,当我第一次手捧北师大版新课程实验数学教材时,眼前的一切令我陶醉,动感的画面,鲜活的情境,这就是我守望的圣地——新教材。
可刚刚踏上课改工作岗位时,一切又是那么陌生,但孩子们那“老—师—好!”的一声稚嫩而又悦耳的童音在耳边响起,而又感觉那样的熟悉。“小朋友们好!”就这样,我微笑着走到了孩子们中间,从那些可爱和信任的目光中,我读懂了孩子们的心声:“老师,我们要学很多知识!”面对着孩子们,面对着新课程,我心中又有些异样,新课程应该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乐趣,高兴地走出课堂,高兴地去寻找知识,运用知识。
每天清晨,孩子们和我迎着美丽的朝霞走进校园,在新的环境下,在新教材的指引下,孩子们的各方面都的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一天一天地在成长。在课改路上,有时即使再累,再迷惘,心情再不好,烦恼再多,也会随孩子们的成长烟消云散的。
于是,我的周围成天都是有一年级这些孩子们的吵闹声,可我觉得那是令人舒心和甜美的旋律,我会用眼睛给孩子们以鼓励和暗示,教他们做一个好学生,我会用童话和歌声去开启他们幼小心灵的窗户。与新课程在一起,与孩子们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美好而充实的日子匆匆流逝着。在参加课改的一个多学期来,我逐渐摸索出教育孩子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充满爱心的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求知,更是一种心灵的感化,灵魂的净化,师爱是一架成长的阶梯,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信心就是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新课程要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特别一些特殊的孩子;耐心就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耐心教育。
俗话说:“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我时时刻刻对自己说:“我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秀的。”也从不以个人的好恶和心情,特别是孩子的能力的高低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相反对于后进生,我更加关心照顾,耐心教育,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使他们亲身感觉到老师不仅不偏心,并且特别关爱他们。
新课程要求不仅要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必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此,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一些细小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一次专门的教学活动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必须通过老师始终如一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使孩子们从小学会做一个文明人。
日出日落,岁月总在你漫不经心的呼吸间悄然溜走。在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这几个月中,这套数学教材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与惊奇,在课改中,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敢想、敢问、敢干,挑战权威。新课程改革步履匆匆,与孩子们相处了将近一个年头,便有了心灵的默契,我也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我愿自己永远保持这份心境,在新课程的指引下,用心灵的清泉细心浇灌青春的小苗,我愿守着清贫遥望明天,我愿让新课程牵着我的手,我牵着孩子们的手迈向明天,相信:新课程改革必会放出熠熠光彩!
第二篇:课改随笔
课改随笔
这段时间,我们学校一直在进行课改,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样教课了,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逐步融入到我的课堂中,渐渐掌握了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再去进行新课,觉得事半功倍。现在每一单元,我都留出一节课预习,称做预习课,通过预习课,我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导学案逐步完成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然后上课时间让学生讲解加分,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人得到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原来怎么都不愿意背书的学生现在争抢着背,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都积极了起来,现在我认为我们的课堂也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课改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改革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复杂,只要我们摒弃以前的急功近利式的教学习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用不断刷新的教学方法,一切所谓的艰辛都是快乐的源泉,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每天的工作都会充满激情!
第三篇:课改教学随笔
课改教学随笔
自从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以后,我认真聆听了与数学课堂有关的课,深深体会到: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数学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周一在讲完课后,我有一点体会想与其他同行共享, “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数学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比如:我在讲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这节课时,首先温故互查,引出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再让学生看书.讨论得出完全平方式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并且我还觉得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数学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留下数学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课改发言稿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语文课改心得
许建云
“如果你对天空向往,渴望一双翅膀,(我将)放手让你飞翔„„”这是以前听过的一首歌《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觉得很符合我的课改体会所以用它做题目。
一、请放手你的爱,相信学生拥有战胜黑暗的勇气。
高二语文选修有一本是《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共八课,每一课大概二十面左右,对于这样的超长课文,刚开始我被吓怕了,耐着性子读了一遍,二遍„„终于在黑漆漆的二十面中摸索出一些门道。对于学生我没有把自己的胆怯强加给他们,而是选择相信他们,鼓励他们,放手让他们去读。每篇文章给一个早读,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开始时觉得不放心还唠叨两句,可是说完之后立刻就觉得太多余了,于是把安静的课堂留给他们。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就是让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作为老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信心,相信他们拥有战胜黑暗的勇气。
二、请放手你的爱,给学生插上一双翅膀助他们飞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电脑提供给我大量的资料,我可能就会因为知识的有限而对课文内容挖掘不够,同样学生也一样,提供给他们所需的素材,会对他们的合作探究提供很大帮助。渴望天空,我将给你插上翅膀助你飞翔。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把精选之后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之后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请放手你的爱,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如果今天例会我是一个听众,我就不会把学校发的短信看上好几遍,认真记好是四点半,还是五点开会,也不会这么用心地准备。同样学生也是如此,这节课他要上台讲课,他会比平时认真十倍,有的还有备课本。在讲《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这一课时,有一个同学从五个方面讲了沈从文的性格,其条理的清晰,颇有说服力的分析让我赞赏;接着她又深入谈了这样的性格决定了沈从文学习生活: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也让沈从文从课堂走进了原始、神奇而又富于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又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其中深刻的思维,严密的逻辑让我惊叹;最后这个学生又讲到了沈从文的理想——用“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讲到这个水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和全班同学把热烈掌声送给她。我想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一种能力,从这个同学身上更是让他们学到了一种态度,对听众的负责,对知识的谨严。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立足点,而课堂是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场所。如果把学生每天学习的课堂当作一个小小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充分展示自我,就会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老师做个导演其实并不轻松,需要精选资料提供给学生,充分备课应对学生的提问,还需要敏捷的思维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但是这个累很值得,也很欣慰。
我们放手对学生的爱,其实放手的是信任,尊重和理解,当学生感受到这份真诚的关爱,积极地期待和希望时,他们就会对老师信赖和爱戴。我们的付出才真正的有回报。
第五篇:爱之声随笔
我和天底下的母亲并没什么两样。
在儿子斯凯勒出世时,我就开始期待着他学会说话的那天。丈夫和我想象着他第一次甜蜜地叫我们“妈妈”或“爸爸”。每一句对儿子的大声呼喊或低声细语都是在向他灌输说话的概念。
由于斯凯勒出生时就有一些健康问题,所以我的宝贝发出的喧闹声对我来说更加珍贵。起初,健康问题使得他的发育迟缓,在安全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我期望他学会说话,但他一直没有说过话。
在3岁时,斯凯勒被诊断为自闭症,自出生以来,发育上的不足注定影响了他的社交和情感的健康发展。斯凯勒不能说话,或者他不愿意说话。我可能根本就不会听到他讲出任何话语。某天,在一间商店里,我听到一个小孩叫“妈妈”,我就感到好奇,我儿子的叫声是不是也会像这个声音。我想知道,当儿子大声叫我时,我会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但如果不是因为自闭症有其它症状特征(斯凯勒不喜欢有任何情感接触),我会学着接受他不能说话的事实。他不喜欢被抱着,更喜欢躺在床上或坐在他的玩具车上。他常常看都不看我,有时候,他甚至把我当成透明的。
有一次,我带他去看医生,和我们交谈的一位专科医生正好跟我体形、年纪和发色都差不多。在我们离开时,斯凯勒竟然走向她身边——他分辨不出我和那位医生的不同。在斯凯勒3岁时,他去爱荷华州参加了残障儿童的“勇敢者露营”活动,但他回来之后甚至不认得我了。这种痛苦几乎是无法承受的。我自己的儿子竟然不认识他的母亲。
我藏起内心的痛苦,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斯凯勒。我们为他在当地的教育幼儿园报了名,园内的教师和语言病理学家努力地帮助斯凯勒与他周围的世界建立联系。他们教斯凯勒用图片、电脑发音机和手语来表达自己。这些设备使我了解到了些许斯凯勒的世界,即使他不认识我是谁。那位语言病理学家坚称,“他总有一天会学会说话的”,但在我的心里,我已经放弃了希望。
有一个梦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梦中,斯凯勒知道了我是他母亲。即使我从来没有听到他叫过我,“妈妈”,我希望他能认出我是他母亲。
在斯凯勒4岁的那个夏天,他开始对事物有了认知。一种积郁已久的认知感在他的思想中开始流露出来,在我们的努力和鼓励之下,他对事物的认知稳定地发展。当他刚开始讲话时,我几乎听不出是什么意思,经常与上下文不沾边,声音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出的。然后,慢慢地,他能够指着一个物件,说出一个单词。然后,他用两个单词组合成一个词组,自然而然地发声。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他说出的有意义的单词也越来越多,他还使用语言来说明图片和询问问题。我们看得出来他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他开始用眼睛望向我的眼睛,寻求认知。
“你,妈妈”?有一天他说道。
“是呀,斯凯勒,我是妈妈”。
然后,他问他的老师和护理人员:“你,妈妈”?
“不,斯凯勒,不是妈妈”。
“你,我的妈妈?”他又对我说。
“是的,斯凯勒,我是你妈妈”。
终于,在他眼中闪现出了对这个词的理解:“你,我的妈妈。”
“是的,斯凯勒,我是你的妈妈”。
如果从那时起,斯凯勒只会说这几个词,对我来说也已经足够了:我的儿子知道我是他的母亲。
但斯凯勒没有停止对认知的探索。
一天晚上,我靠在斯凯勒房间的床头板上,双手环抱着他,他舒服地蜷缩在我两腿间。我们的身体互相依偎着,温暖而舒适,我为他朗读一本他最喜爱的书——母子间特有的温情一幕,但由于斯凯勒的自闭症,我从来没有认为那种场景是理所当然的。
我的朗读被斯凯勒打断了,他向后斜过头来,看着我的眼睛。
“怎么了,斯凯勒”?
这时,传来了一句天使之声,是我儿子发出的声音:“我爱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