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的诗意赏析

时间:2019-05-15 15:4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赠汪伦》的诗意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赠汪伦》的诗意赏析》。

第一篇:《赠汪伦》的诗意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

诗人: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古诗赏析

【注释】

1、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第二篇:《赠汪伦》的诗歌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汪伦》的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简介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翻译/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鉴赏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地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地水深与汪伦对自己地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地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地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地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地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地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地。

第三篇:赠汪伦教学设计与赏析

设计: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小学(614000)刘琼芳

评析:四川省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614500)张志昭

内容:人教科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是唐诗中的“极品”,流传广,影响深。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诗中,“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这是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是非常动人而真挚的送别!

【赏析:对读文本正确而合理的解读,是充分利用文本的前提,只有入得深,才能出得自如。刘老师对文本把握很到位:“《赠汪伦》是千古传诵的送别诗中的“极品”,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诗中,“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这是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是非常动人而真挚的送别!”】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赏析:目标简约明晰,可见,可测。】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情。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1、小朋友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时候啊,会吟诗的人被叫做“秀才”,“秀才”很了不起哦,人们都会尊重他们。你们中间有秀才吗?今天,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是今天的秀才。

怎么考呢?做游戏!

2、(课件一)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这行诗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牧童骑黄牛,()。

(),早有蜻蜓立上头。

谁知盘中餐,()。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举头望明月,()。

【赏析:以“秀才”与诗的关系入手,调动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连接起旧知与新知的关系,把孩子带到了祖国文化的强大气场中,这样的学习无疑会是高效的。特别是足后一句的安排,体现了教者的匠心独运,很自然的引入今天的主题】

二、知诗人

1、读完最后这句诗,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哪一位诗人来?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位伟大的诗人的名字,把他的名字刻在我们的心中。(板书:李白)

2、认识李白吗?他是谁呀?你能介绍一下李白吗?

【赏析:板书名字这个细节往往被忽略,结果造成很多孩子知道是李白写的,却不会写这个名字——如写成季白!刘老师的设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处处体现了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理念。】

三、晓背景。

1、除了李白,今天我们还有认识另一个人——齐读他的名字(板书:汪伦),怎么才能记住这个“汪”字?你能用这个字说出哪些词来?

认识汪伦吗?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2、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俩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谁能讲讲这两人之间的故事?(利用好拓展阅读)

3、汪伦敬佩李白,想请他来自己的家里住一段时间,可两人又不熟悉,那时侯,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怎么办呢?

对呀,写封信呀!

4、猜一猜:汪伦在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出示:“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1)你知道汪伦的这封信是什么意思吗?汪伦向李白介绍了家乡哪两个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你是汪伦,你会带李白去做些什么?

(十里桃花——赏花;万家酒店——喝酒。饮酒赏花,人生乐事。)

(2)后来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5、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啊。李白要走了,汪伦赶来送行,李白好感动啊,一首诗就脱口而出了。

【赏析:古诗不易被理解,原因主要在于他离我们的生活较远,背景的切入,能很好的拉近我们与古诗描绘的情境的距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解诗题。

1、齐读诗题:你能用“赠”字组哪些词?“赠”什么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注意:想好你最想问的问题,再举手提问,一个同学只有一次机会。

3、通过预习,你明白了谁送谁?谁别谁?谁把什么送给了谁?怎么送?怎么别?

4、李白赠送汪伦的诗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赏析:学习如果缺少学生的参与,那样的学习是不会有效的地。学生质疑,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对学习就更有兴趣。一个高明的老师,就是要善于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五、懂诗意。

1、自由读诗三遍,读准生字的字音。

2、处理生字:舟(zhou)龙舟、小舟——小船乘舟——坐小船

欲(yu)欲望——想、要

踏(ta)踏步(动作)——轻轻地,有节奏地

潭(tan)深潭、水潭——桃花潭

3、把生字放入课文中再读,你能读出停顿来吗?动笔标出节奏来。

4、“李白乘舟将欲行”

(1)闭眼想像: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在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桃红柳绿,村边的渡口前,诗人李白已经站上船头即将离去,眼前又浮现起了和好朋友汪伦在一起的情景来。

(2)猜一猜:李白会回忆起哪些情景来?(两人一起饮酒,一起游玩,一起下棋,一起登山,一起赏花,一起吟诗,一起垂钓,一起赏月,一起在乡间小道上谈天说地……)

5、“忽闻岸上踏歌声” 惊喜

(1)船儿就要远行了,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李白舍不得离去呀,他站在船头望着、望着……

(2)猜一猜:李白在望什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是啊,好朋友都站上船头了,汪伦才迟迟赶来。李白本是你汪伦请来作客的呀,可为什么李白走时汪伦你没有按时来送别呢?什么原因使他这么迟才来送行啊?诗中没有写,老师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查到。

猜一猜: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可能汪伦今天有急事不能来;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可能为李白准备礼物去了;可能为李白买酒去了……)

李白望到了吗?(惊喜地、吃惊地)

(3)讲句意:忽闻——忽然听到。闻——

踏歌声——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出节拍。

试一试:踏着节拍唱《找呀找》

(4)现在,你就是汪伦,你来送别老朋友李白,你会一边走一边唱些什么呢?你能编几句歌词,踏着节拍唱一唱吗?

他们都舍不得离去!李白跳下船来,飞快地向汪伦奔过去,紧紧握住汪伦的手,他把自己激动的心情,把自己的千言万语融成了一句话——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说句意。

(2)“千尺”有多深?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在这里是何意?

桃花潭水深——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3)你能加上这些词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出示:即使……也……哪怕……也……

虽然……也……就算……也……)

(4)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这是一首赞美朋友之间友谊的歌——让我们唱好这首“歌”吧!——齐读全诗。

【赏析:读要体现层次性: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细读,读出诗意;赏读,读出韵味。多层次读下来,孩子、诗歌就融汇在了一起,分不清是在诗里还是诗外。】

六、背诗文。

1、后来,人们就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赞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除了李白,还有许多诗人留下了很感人的送别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课件)李白的船越走越远了,汪伦还站在岸边久久不原离去。

猜一猜:汪伦抱着拳,会对李白说什么?(朋友,一路顺风!朋友,明年再相会;朋友,别忘了我哟……)

李白挥着手,也久久不愿放下,他会对汪伦说什么?(朋友,谢谢你的热情招待!朋友,快回吧,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

3、是的,这段友情,李白不会忘,汪伦也不会忘。很多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品味他们的友情呢!齐读全诗!

【赏析:从诗里来,再从诗里去,孩子徜徉在诗的国度,学的不仅是一首诗,学的更是一种送别诗的文化;享受的不仅是一首诗,享受的更是一种送别情谊的感染。】

七、写生字

对象:舟、音、何

方法:先自学生字,认真地看看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请学生上台写,一人一个。——教师逐个点评书写时注意什么更美观。——学生书写。

今天下午,刘老师和许多听课的老师们就要离开马边了,能把《赠汪伦》这首诗送给我们吗?——齐背诗歌——下课!

【赏析:写字的指导,要注重高效,刘老师的设计能很好的解决低效的问题:看清位置,展示成果,点评促写,更进一步。】

板书:赠 汪 伦

李白

友谊之歌

汪伦

第四篇:《赠汪伦》说课稿

《赠汪伦》教学设计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传诵。入选教科书的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节奏感强,学生学习起来朗朗上口,更是易于背诵。而且,经典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一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首古诗。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这首诗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写待发之际,诗人忽然听到岸边传来踏歌声,一个“忽”字,写出了李白心中的惊喜;后两句是抒情,诗人以水深喻情深,在诗人看来,桃花潭虽碧水幽深,却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二 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三 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诗词的教学要求“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通过有感情的吟诵古诗,了解字的平仄规律,初步掌握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入短韵长。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想、悟、诵、唱等来达成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了解字的平仄规律,初步掌握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四 教学准备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收集李白的资料备交流,预习古诗.五 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教学过程归纳为“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感诗情、诵诗歌”来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及其重要。不管是教师的积极引导,还是多媒体课件对情景的再现,我都不断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古诗教学读是基础、悟是关键,以诗为本,重在悟情。由于本诗语言含蓄、凝练,而又极富情感,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方法,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情促读,最终领会诗意,融入诗境。五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人的世界,谁可以给大家背一背?如《江南》、《敕勒歌》、《静夜思》„„我们已经学过李白的《静夜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赠汪伦

强调“赠”的读音应是平舌。

2、“赠”、“汪伦”为何意?

赠送、送给;汪伦是李白在桃花潭结识得一位村民,性格非常豪爽。一起读一遍课题吧。

3、李白之所以要送给汪伦这首诗,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道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那么,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送给汪伦呢?关于这首诗还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得故事呢!

(三)吟诵诗文、激发想象 吟诵平台:

1、出示古诗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有问题的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也可以待会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同学都读得很认真,有没有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3)指导学生互评读书情况。(4)初听吟诵,揭示朗诵是从西方传入,在我们中国不到百年的历史,百年之前,识字者皆会吟诵,不会朗诵。初听传统吟诵、基础吟咏、诵读示例„„

2、掌握窍门、学习吟诵

(1)初步掌握吟诵规律“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分别学习诗歌中的平声字、仄声、入声、韵字,并且进行练习

(2)明诗意,体会诗人感情,进行吟诵。走进古诗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带着感情去吟唱。

3、再听吟唱,跟唱学习。

(四)拓展延伸 汇报吟唱

1、同学们,还是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找生分别上台展示吟诵。

2、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一份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配乐齐吟诵古诗《赠汪伦》)

(五)小结

吟诵是跨越千年的歌声,它将帮助我们跨越千年与古人对话,让我们将中国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下课!七、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这节课,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用最简洁、明确的词句概括体现诗句内容的词语,使学生一目了然,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篇:《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设计

密山市太平乡中心学校 董宾宾

一、教材分析:

古诗《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时,结识了汪伦并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前来送行,不但没有伤感的情绪,反而是欢欢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李白把汪伦看作最好的朋友,写下了此诗,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友情。《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3.感知友情的重要性,让学会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难点:

感受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赠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学生齐背,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首赠别诗——《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

谁来介绍下李白。学生介绍,教师总结。

(二)解诗题

师:再看课题,这首诗是送给谁的? 生: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 生:汪伦是安徽泾县人。

教师补充: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他很想和李白交朋友,可是自己又是一个无名小卒,怎么才能见到李白呢?当时天下所有听说过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有两大爱好。同学们有知道的吗?

生:喝酒和游历。

师:李白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啊!”他还喜欢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每到一处就会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师:那么汪伦是怎么邀请到李白的呢?

(教师讲故事)汪伦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信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泾县,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微笑着解释说:“十里桃花是指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指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被汪伦的幽默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陪他一起饮酒、谈诗。他们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汪伦的好客,泾县的珍珠糯米饭和桃花潭底的水酿造出来的酒令李白流连不已。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之间总是会有离别的时候,李白最终还是得走啊!离别之际,李白即兴作了一首诗赠给汪伦。请把这首诗诵读一遍。

师: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遍?学生自评,互评。

师:谁愿意到讲台上把诗朗诵给大家听?有没有人比他朗诵得更好?还有人要挑战吗?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题目你们会解释吗?

师:(指着课题)“赠”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赠”字?

生:两个人感情深厚。

生:特别是两人分别、离别的时候。师:能不能换成“送”字。

引导:“送”可以是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拿给别人,而且还含有“送行”的意思,如果换成《送汪伦》就成了是把汪伦送走了,所以不能换。这首诗啊,其实就像是离别赠言,李白在离别之时把这首诗赠送给汪伦,作为留念。

师:结合书上的注释,谁来说说看自己对诗的意思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试试解释诗意。

(三)懂诗意、体诗情 师:诗基本意思读懂了,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的前两行,你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分享吗?学贵有疑,你想提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感受当时的情景)

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以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假如你是汪伦,为什么李白都要走了你才来送行啊?在学习小组里面说说自己的观点。(讨论)

师:你说说看,请记住你现在就是汪伦。

生:我是要给李白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给李白一个惊喜。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我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给李白送行。

师:你是用什么方式来给李白送行的?

生:踏歌相送。(板书:踏歌声)

师:“踏歌”,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踏歌,就是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边走边唱。

师:我们现在无法看到当时汪伦他们跳的是一种怎样的舞蹈,也无法听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当时当地最隆重的踏歌舞。既然是“隆重”的,那么踏歌舞肯定是很多人在欢天喜地的时候,在良辰佳节的时候,在迎送宾客的时候跳的舞、唱的歌。据说,现在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类似踏歌的舞蹈。李白“将欲行”之前,还没有看到“踏歌”,就在他“将欲行”的一刹那,岸上突然响起了“踏歌声”,这是李白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当地的民众居然会用如此隆重的仪式为李白送行,李白此时真是万分激动啊!请你设身处地为李白想想,这个时候,假如你是李白,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我对汪伦一拱手说:“汪兄啊,你们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回报呢?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拿笔来。”于是,我挥毫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

师:这首诗是面对当时的情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

学生有感情朗诵。

师:对这首诗的后两行,你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分享吗?

学生提问,如(千尺深有多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呢?)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3米。如果一层楼高4米的话,比83层楼还高。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对!这里是夸张的手法。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是什么意思?

生:比不过、不如等。

师:这里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是啊,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师:李白和汪伦的情谊到底有多深呢,谁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或成语来形容?

生:情深似海、深情厚谊等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汪伦不是一个人来送李白,而是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李白的激动带着李白和汪伦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一起摇头晃脑地地吟诵这首诗。同学们,假如你是汪伦,读了李白赠给你的诗,你会怎么做?

生回答,如(我会绞尽脑汁写一首诗出来还赠李白。)师:你让汪伦也成大诗人了。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我一定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有李白这个好朋友,伤心是因为我们即将分别。师:此次离别,恐怕不会再有见面的时候,不像现在,有电话、手机、电子邮件、QQ聊天可以互通信息。

生:我有了李白这个好友,死而无憾了。

师:人生难得一知己,汪伦觉得足矣!

生:我一定会好好收藏这首诗,给我的子孙看。

师:汪伦会把这首诗当作“传家宝”留予子孙后代,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读到这首诗,感谢汪伦。

师:同学们,让我们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客观地分析一下,李白短短几天的桃花潭之行,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他饱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品尝了当地的美酒,这些给李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李白即兴写下了留传千古的《赠汪伦》。耳闻目睹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如:踏歌舞。李白感受到了汪伦以及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

师:可以说是不虚此行啊!李白得到了与汪伦的深厚友谊,让我们为这深厚的友谊而鼓掌!

师:同学们,当李白乘坐的船渐行渐远的时候,忽然身后传来了汪伦和乡亲们吟诵《赠汪伦》的声音。此时此刻,李白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他啊?是他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再次怀揣着当时李白的激动心情而读这首诗。

(四)拓展

师:同学们,《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这节课即将结束,作为一种文化的积累,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呢》?老师找到一些送别诗请同学们欣赏。PPT播放《赋得古原草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学生齐读。

(五)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并讲给家长或好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汪伦

将欲行

踏歌声

水深

情更深

下载《赠汪伦》的诗意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赠汪伦》的诗意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赠汪伦教案

    《赠汪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赠、汪、伦、舟、欲、踏、潭”7个生字,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诗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

    赠汪伦教案

    我上课的内容是《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

    赠汪伦教案

    《赠汪伦》教学设计 执教:云甸镇中心小学 周红英 学习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汪伦》。 3、 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

    赠汪伦教案

    《赠汪伦》教学设计 宜宾市忠孝街小学余元勇 设计思路: 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将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

    《赠汪伦》2

    附件1: 象 阳 镇 第 三 小 学 2011学年度 第1学期 精 品 教 案 教师___叶慧_______ 学科___语文_______ 时间___2011/10/26__ 《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这首诗是唐诗......

    《赠汪伦》读后感

    《赠汪伦》读后感 李白是一名非常着名的诗人,人们都把他叫作诗仙。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一喝酒,就诗兴大发,可以写出一首首好诗。 一天,李白来到汪伦的家乡—安徽泾县。因......

    《赠汪伦》读后感

    《赠汪伦》读后感 李白是一名非常着名的诗人,人们都把他叫作诗仙。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一喝酒,就诗兴大发,可以写出一首首好诗。 一天,李白来到汪伦的家乡—安徽泾县。因......

    赠汪伦教案

    赠汪伦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