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孩子学会感恩,让他在人格素养上战胜别人美文
没有感恩心理的孩子,成人后通常会在人格素养上败下阵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做人时,一定要教会孩子感恩。
当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什么都以孩子为中心,事事都替孩子操办时,孩子不仅很容易养成依赖性,而且还会变得冷酷无情,没有孝心,视父母的辛苦为必然。
一天,桐桐从幼儿园里回来,一进屋就说:“爸爸,你真该感谢我是你的女儿啊。”我抱起桐桐,亲了她一下,说:“爸爸很感谢桐桐,给我们一家人带来快乐,让爸爸妈妈感到幸福。不过,你今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今天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小女孩,非要妈妈抱着她。可她妈妈已经很累了,她却一点儿都不心疼她妈妈。”桐桐说。
妻子在旁边解释道:“那个女孩看起来比桐桐大得多了,她妈抱着她,累得气喘吁吁的,就把她放下来了。那个小孩就尖声叫喊,还用脚踢她妈妈的腿,咬她妈妈的手,还说:‘你是妈妈就应该抱孩子。’桐桐看得眼泪都出来了,对我说:‘那个姐姐不懂事,那个妈妈好可怜。’”
“我们桐桐长大了,真懂事,能体谅父母了。”我连连夸赞女儿。
“那当然了,你想啊,你们从那么小把我养这么大,一天一天喂饭、喂水的,还陪我玩,我该感谢你们,怎么能为难你们呢?”
我和妻子听着桐桐说出这么一大通感人肺腑的话,激动不已,我们几乎同时说:“桐桐真是我们的好孩子。”
感恩是连接父母和孩子的一种很美好的感情。具有感恩心理的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不会给父母出难题,而愿意好好与父母沟通。
有一个叫“竹叶青青”的网友曾经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为了教育女儿,我特意辞掉了工作,专心在家里陪孩子。可如今孩子8岁了,事事都要我操心。我要求她独立做事,她反而说我做父母不管孩子,不够格,没有资格教育她。这真让我伤心。”
很多同病相怜的妈妈,也纷纷留言。有的说,家长处处都以孩子为先,可孩子大了却一点也不考虑父母的需求,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别人有的,自己就要,根本就不顾家里的经济条件,更不看父母的境遇怎样。
有的说,现在的孩子一点感恩心都没有,认为自己得到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是父母无能,也就没有资格教育孩子。
有一位与我长期交流的博友,叫“将军二世”,他在下面回了“竹叶青青”等网友一条:“我的孩子,我从来不特殊对待他,把他当皇帝供着。孩子的意识都是父母灌输的,如果父母从小就事事以孩子为主,那么他就认为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一位叫“龙飞凤舞”的网友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得教育他要感恩。当他无法做某事,父母帮助他做的时候,要让他说谢谢,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事情,父母暂时帮助他,等到他稍大点,就要让他自己去做。”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对待孩子的态度。因为孩子的思想意识由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决定。
没有感恩心理的孩子,会有很多坏毛病,撒谎、欺骗父母,令父母寒心,而教育他们改正也需要很大的功夫。让孩子学会感恩,才能让父母的教育一劳永逸。
感恩心理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淡定的生活哲理,它能使一个人总是正向看待一切事物,并能冷静地处理事情。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不但能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素养,更重要的是,还会融洽两代人的关系,让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第二篇:微软鲍尔默:性格让他在顶峰上屹立不倒
微软鲍尔默:性格让他在顶峰上屹立不倒
“We don't give up!Don't give up!Don't give up!”(我们决不放弃!决不放弃!)在采访快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微软公司的CEO史蒂夫·鲍尔默用手拍着沙发的扶手,亮出了他招牌式的大嗓门。在几乎所有关于鲍尔默或者微软的传记上都可以读到,在激动的时候,他习惯把重点强调三遍。
让他如此激动的问题非常简单,我只是装作毫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微软目前丰厚的利润,是否让微软失去了破釜沉舟的勇气,以至于一些新的业务迟迟不能迅速达到Windows和Office那样的地位,例如他们的互联网业务、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等?
实际上,对于我所有对于微软的疑问,鲍尔默的回答几乎都是:“No!” 作为全球关注的公司的CEO,媒体上形容鲍尔默的词汇很多——“经验丰富的”、“极具竞争力的”、“勤奋的”、“无情的”、“恶霸”、“高声先生”或者“对蠢人不耐心的”等等。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永远对微软的未来充满信心的鲍尔默。
1980年6月,还在斯坦福大学读MBA的鲍尔默接受没毕业的哈佛校友比尔·盖茨的邀请,加入了当时人不满30,年收入刚过1000万美元的微软。看看他的简历,发现似乎他来到微软,就是为了迎接挑战:
·1984年,主管Windows开发,当时这项工作已经落后进度很多,并且步履维艰;
·1987年,对抗强大的IBM推出的OS/2操作系统; ·1994年,推广Windows NT,进军企业级市场;
·2000年,在微软面临反垄断诉讼的时候,比尔·盖茨辞去了微软公司CEO一职,鲍尔默临危受命,对于这次权力的移交,《时代》杂志的一幅漫画描述得非常到位——在漫画中,盖茨交给鲍尔默的不是指挥棒而是一根点燃了的导火索。据国外媒体报道,上任CEO仅一年,鲍尔默的体重减掉了52磅。
回顾起那些日子,鲍尔默说:“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我们第一次用Windows和IBM的OS/2竞争,虽然我们当时干得不错,但的确也紧张得够呛。还有一次就是互联网泡沫的时期,因为那时很多人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魔法,这种泡沫造成的短视对我们关注长期的管理方式冲击很大。”
现在,鲍尔默又面临新的挑战了。
11月21日,Google的股价以509.65美元的新高收盘;而微软的股票只收盘于29.92美元,而且从2002年年初微软股价跌破30美元以后,微软的股票已经在20~30美元的区间上徘徊了4年多。
而与此对应的是,微软的业绩依然骄人。过去3年盈利的年增长率达到33%,2006年净收益达到123亿美元,净收益率达到31%!2007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和营业收入又同比增长11%!面对这样的业绩,我们还能要求一家公司做到什么呢?
但是对华尔街来说,微软的商业模式已经没有悬念,在他们眼里,微软已经被视为一家稳步发展的传统公司。而像Google这样的新锐,却让投资者对它的未来充满想象。
在过去的20年里,软件行业已经经历了3次革命和创新——PC、图形界面和互联网。微软赢得了前两个巨大的蛋糕,现在,很多人都在冷眼旁观微软这个巨人如何面对互联网的挑战。
“我们必须聚焦在5件事情上,这样才能保证微软的长期成功。第一件事情就是创新,创新必须融入我们的血液中。第二个就是人,尤其是软件工程师,这是创新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三是耐心,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学会做长久打算非常重要,我们不可能总是在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很多事情都需要耐心和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精力和创造力。第四,不要害怕变革,相反,你必须学会拥抱变革、领导变革。最后一点,我把它称为„多核心‟,我们在很多领域——桌面、服务器和互联网,都拥有自己的竞争力,这些竞争力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市场、销售和运营能力,这也是我们和IBM、Google、Oracle都不一样的地方。”鲍尔默在采访中强调了微软转型的5个关键因素,但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信念和勇气,或许是确保成功的第6个因素。
在2006年7月,微软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产品线,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控绩效。目前微软共有3大块业务、7条产品线——平台和服务业务(主要包括Windows 客户端等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和工具及MSN等在线服务业务)、商业应用(如Office等信息工作者产品、CRM等商务解决方案)、数字娱乐(包括移动和嵌入设备以及Xbox、IPTV等家庭娱乐设备),产品总数已经超过40种。需要注意的是,上一次的调整仅仅发生在2005年9月。
2007财年,对微软来说是个大年。在这一年里,微软将发布两个最重要的产品——Windows Vista和Office 2007,在11月13日微软还在美国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针对iPod的产品——Zune,产品已经发往3万多个经销点。
目前市场对微软在2007年最重磅的产品——Windows Vista的反应,已远不如11年前Windows 95那般疯狂,对此鲍尔默也有感觉:“我们当然也感觉到了压力,毕竟年代不同了。现在PC虽然还是大多数人处理信息的中心,但是11年前像什么网站、手机、游戏机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可都还没有出现呢!”
新品上市的压力只是一部分,鲍尔默更要面对“软件服务化”趋势对商业模式的改变:“下一个Windows版本再也不需要等待5年了!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应该把客户操作系统和互联网服务业务分开,或许采取集中设计、分别交付的形式会比较好。”但是鲍尔默依然对Vista充满信心,我在采访中把Windows Vista的重要性和A380对于空中客车公司的意义相提并论,他还能轻松地开个玩笑:“我们的产品才不像空中客车呢!他们交货之前可没有那么多用户做过Beta测试。”
对于我的很多质疑,鲍尔默除了回答以外,干脆“非常鲍尔默”地向我发出了挑战:“我非常欢迎你继续关注,我也非常乐意去证明你的质疑是错的,这就是我的工作!以我们现在的规模,除非我们用事实证明,没有人相信我们可以持续地在新业务上取得成功。所以,如果我们在娱乐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可以聊一聊,如果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再聊上一聊。”
鲍尔默的自信不是没有理由的,此前微软在企业级市场和游戏机市场的表现已经让人开始刮目相看。到2006财年,微软的企业级软件已经能够贡献11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已经成为在客户端业务(以桌面操作系统为主,销售收入130亿美元)、信息工作者业务(以Office软件为主,2006年销售收入117亿美元)之外微软第三个百亿美元的业务。“17年前我们没有服务器软件业务,所以很多年前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时,很多媒体都在说„你们永远都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回顾起微软在企业级市场的历程,鲍尔默现在还是有些激动。
而微软的Xbox的发展历程则更让人侧目,当2001年Xbox推出后反应平平,但在4年后推出的Xbox 360足足领先了竞争对手索尼的PS3一年。在2005年圣诞节,Xbox 360热卖脱销,目前全球销量已达600万台。
中国也是微软极其重要的一块战略要地,在对待微软中国的发展问题上,鲍尔默也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这已经是他半年内第二次访华了。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清楚地记得,今年5月,鲍尔默访问北京,由于感冒引发了高烧,但他坚持不取消任何一次活动,从拜见政府官员、客户,到会见媒体、出席员工大会,其间,没有一个人发现他正发着高烧。陈永正说:“这就是鲍尔默精神。微软能够在风云变幻的IT市场上,面对各种挑战,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与史蒂夫的这种性格有着直接关系。”
鲍尔默曾经对一个传记作家说过:“要经营微软,真的需要我每天24小时启用8个大脑。”他拥有难以置信的记忆力。据说鲍尔默能说出1000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和职务,熟知公司3000名经理的表现,有时甚至会更正交给他审批的文件上拼错的名字。
更令人吃惊的是鲍尔默的决策速度。据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回忆,“我们回总部汇报工作的时候,他的身后是一排副总裁,无论多大的事情,他听完汇报后立刻就做出决定,转身就指定一个副总裁去落实。在微软,鲍尔默的命令就是军令如山。”
鲍尔默曾以拒绝出售公司股票而出名。在微软股票高企的时候,一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曾问他为什么不抛售部分股票,他说:“事情的真相是我热爱这家公司。” 这就是鲍尔默,从他嘴里说出的任何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都变得真实可信,具有无比的感染力。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信念,使得鲍尔默的财富猛增,在最新的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鲍尔默以136亿美元的资产排名24位。
1998年的微软全球销售大会上,鲍尔默冲上舞台,振臂高呼3声“我爱微软!”,引来全场掌声如雷。鲍尔默的演讲极富激情,他喜欢在舞台上走来走去,用力挥动攥紧的拳头,响亮的大嗓门让全会场的人激动不已,忘情地鼓掌欢呼。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华尔街买卖人气指数的话,鲍尔默一天就能冲上1万点。
微软中国区公关总监陈然峰2004年第一次参加这个大会,被气氛感染得落泪。第二年去参加,依然如此。陈然峰观察到旁边的国外同事,发现很多人也是群情激昂、眼圈红红。鲍尔默说话时总是如此全力投入,以至于1991年在日本演讲的时候声带破裂,不得不动手术才恢复发音能力。
我一直在猜测,这个掌管着全球最大公司之一的CEO,除了拥有一个复杂、锐利的头脑外,是否还有一颗如阿甘一般执著却又单纯的心,所以才会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全力投入、又坚信不疑?
鲍尔默非常看重家庭和朋友。鲍尔默喜欢慢跑,在慢跑的时候会想想“一些眼前的挑战,它们可能来自业务,也可能来自我的三个儿子。”他每天早晨亲自送儿子上学,在微软总部,员工们还经常可以看到鲍尔默和他的儿子在公司的体育馆里打篮球。为了能有多一些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家庭,鲍尔默对自己执行了严格的时间管理,把自己的作息表都做成电子表格以便监控和统计。他的房子位于华盛顿湖西岸,面积虽然大但只是普通中产阶级承受的价格。据国外的媒体报道,几年前他的房子还没有DSL服务,他不得不使用拨号上网。
一本关于鲍尔默的传记里写道:一个人拥有足以让一个小国富甲一方的财富,为什么还会20年如一日、每天早晨8点准时踏入办公室、像入不敷出的人一样玩命工作?鲍尔默的回答是:“如果我每天都在家里闲坐着,我会给我的孩子树立哪一种榜样呢?”
几年前,一个当年的哈佛球迷去世了,他是一名蓝领工人,并不富裕,但在他去世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一直住在疗养院,受到很好的照顾。对这位旧日伙伴在困境中予以无私帮助的,正是昔日哈佛橄榄球队的经理鲍尔默。
在我的采访结束后,鲍尔默立刻赶去参加另一个与广州市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每一个嘉宾的致词结束后,坐在主位的鲍尔默都是一脸专注、两只大手大开大合、用力地鼓着掌,响亮的掌声我在10多米外都清晰可闻。这是典型的鲍尔默作风,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是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哪怕是鼓掌这样的小事也毫不例外。而他参加的签约仪式,其中一项就是与广州有线电视在IPTV方面的合作,这是我在采访中曾质疑过他的业务。
他其实已经在证明给我看了,正如他所言,这就是他的工作。一个字概括:继承了责任感
责任感,对家人,对朋友,对事业。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从家人那继承了什么?” 他说,“责任感。”
鲍尔默的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俄罗斯犹太裔人。他的父亲,福莱德·鲍尔默二战后从瑞士来到美国,曾经是战犯法庭审判长的翻译官,后来在通用汽车公司作簿记,最后到福特汽车公司从会计做起。一个朋友把他介绍给比朵金,酷爱读书的秘书。两人1951年结婚。1956年3月28日史蒂夫降生。
他记得他的犹太裔外祖父,沙皇部队的退役兵,在底特律靠卖汽车旧零件为生,时常从街上废弃的旧汽车里拆下旧零件卖。外祖父每个月给鲍尔默6美元的犒赏,可是他把外祖父给他每月的“津贴”偷偷塞给他母亲——这可能就是鲍尔默在微软对人才传奇慷慨对自己传奇节俭的起源。
儿童时代,鲍尔默总是竭尽全力讨父母欢心。他倍受母亲的宠爱,父亲的严格教管。父亲没有上过大学。他记得从他八岁起,他的父亲就一再告诉他今后必须上哈佛。父亲一生就遗憾没有上过大学,把希望托付给他。鲍尔默后来回忆说,“父亲总是说 „放弃的人出生以前就放弃了。如果你要成功,就不能放弃。‟” 父亲有着不留情面的工作原则,让小史蒂夫和他的妹妹照单全收。
鲍尔默不是生来就胆大,在儿童时代,他总是害羞。直到他上学以后,和新同学新环境熟悉后,他才有了自信。尤其是在底特律私立学校,他成了橄榄球后卫队员,他穿着黄色夹克,精力旺盛。他同队的朋友史蒂夫·珀拉克回忆说,“史蒂夫从不言输。他总是不停地进攻进攻。”这位高中同学,他的把兄弟,和他共同考进哈佛,两人每年都共同度假,几十年了,这个每年的假期也没有改变。他在高中同时是一个篮球队的经理人。教练回忆说,鲍尔默是他当时见过的最好的经理人,球队需要用的球和毛巾总是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他从那时起就是团队精神的典范,因此,整个队伍的状态一直都非常好。
从小就是个读书和运动多面手的他,高中时就在学术和体育上显示了惊人的天赋:他在SAT(相当于美国的高考)考了满分,高中老师评价他说,“这小子对学习充满好奇,对赢得比赛非比寻常的执着。”
高中时,他母亲带他参加全国数学大赛,他进入前十名,摇身成了数学奇才,拿到哈佛数学系奖学金,这个大奖帮助他实现了他父亲的梦想——哈佛。
鲍尔默1973年进入哈佛。20年后,鲍尔默回到底特律私人学校,在开学典礼上他送给新生的忠告是,“打开你的思路,放远你的视线。”他说,“因为永远有想不到的机会你没有想到,你没有看到,可是这个机会会给你带来一生惊喜的突变。”
据私人学校橄榄队教练和微积分老师杰瑞汉森说,鲍尔默的父母出色地给鲍尔默灌输了道德、原则和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1997年他的母亲去世。就在比尔·盖茨的母亲麦可斯威尔去世三年后。他和盖茨共同捐给哈佛2千5百万美元,建立电脑科学和电子工程大楼,大楼的名字用的就是这两位母亲的名字。“麦可斯威尔朵金大楼”。
鲍尔默在剪彩仪式上这样激动地回忆她的母亲,“我的母亲总是支持我所作的一切。无论是进私立学校,参加数学和体育比赛,还是我的事业。她是伟大的合作伙伴和知己。是她教会了我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生最幸运的
“你一生最幸运的是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说,“和一代天骄盖茨成为神交。”
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里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他就是后来微软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他和盖茨住在宿舍楼的两极,他们一见如故,当时盖茨18岁,也是哈佛二年级的学生。这两位数学疯子是在学校电影院里观看《雨中情》和《橙色钟表机械》两部电影时相遇的。看完电影后他俩曾合唱剧中歌曲。
是对数学、科学、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神交。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他们在一起,整夜激昂地争论拿破仑,一个声音试图压倒另一个声音,整个宿舍像雷电一样亢奋。
他和盖茨一样精力充沛,可以几天几夜熬夜不眠。盖茨常通宵达旦玩桥牌,两人会在早餐时碰面,一起讨论应用数学, 比赛数学游戏。鲍尔默至今还后悔在宏观经济学的期末考试中,盖茨99分,鲍尔默97分,以两分之差输给盖茨,而这门课程两个人竟然谁也没有上过一堂课。
他俩一起选修研究生的数学和经济学, 是班上仅有的两名本科学生,但很少去上课。比尔·盖茨回忆说:“我们的进度落后太多,所以一到„考试期‟只得整夜开夜车,设法搞懂课堂上到底上了些什么玩意儿……我们就这么用功再用功,那真是史蒂夫和我之所以成为密友的主要原因。”盖茨和鲍尔默大多数时候都逃课, 期末才玩命突击,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得尽可能高的分数,这就是他们的游戏。惊讶的是麦可史班斯教授,他说,盖茨和鲍尔默几乎不来上课,可是门门课都拿A!
盖茨回忆哈佛时他和鲍尔默的默契游戏,“史蒂夫主修数学,和我同住在一个宿舍里。我们彼此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奢好——花最少的时间读书来获取最高的成绩。我把这种拖延当成游戏。事实上当我新结交的朋友史蒂夫也加入这个游戏,我尝到了遇知音沾沾自喜的滋味。史蒂夫精力无穷,是天生的交际家,课外活动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他是足球队的经理,红色哈佛报的广告经理,文学杂志的社长,又是哈佛兄弟会的骨干。我每天故作轻松,故意翘课反而拿最高分,就会感觉很酷。我把课余时间用在桥牌上。我在桥牌上赢了不少创业资金。投资最少的时间得到最高回馈成为一种游戏。他和我一样,平时没有时间读书,直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有一回我们同时选修一门相当高深的研究所课程——代号为2010的经济学。我和史蒂夫整个学期都在忙别的事,期末的前一个礼拜,我们像疯子一样猛K,结果两个人都得了A。”
虽然两人都想将上课时间降到最少, 但与盖茨的梦想曲不同,鲍尔默则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社会活动。在哈佛,鲍尔默开始了他的领导生涯——橄榄球队经理,学生报纸《红色哈佛报》和文学杂志“教练”,男性学生“狐狸俱乐部”的骨干,鲍尔默曾劝说盖茨加盟。他拉盖茨参加狐狸俱乐部,那是男人的俱乐部,在那里大家穿着半正式礼服、抽雪茄烟、饮酒过量后站在椅子上讲故事、打撞球。盖茨则属于那种不善交际的学生, 不喜欢抛头露面。鲍尔默是个很有个性魅力的人,他和盖茨腼腆拘谨、沉静稳重、不善交际的内向型刚好相反,他是个外向型的人,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煽情的语调表达自己,并有极强的社交能力。两人个性不同, 但投缘到像齿轮一样丝丝入扣,性格互补,有着惊人的默契。他们都对数字敏感,学识渊博,精力充沛,认准了目标就会勇往直前,他们无时不在一起交流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这为他们以后的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奠定了基础。用盖茨的话说,两人是“高频段交流”, 彼此能接受对方的全部信息。亲兄弟还不能这样默契。两人就像两台联机的终端一样相接。这就是为什么两人在业界决斗场上可以天衣无缝地联手出击。1975年,盖茨在学校里坐不住了,他办理退学手续去搞微软,于是鼓动鲍尔默也辍学去帮他。可盖茨万万没想到,鲍尔默回绝盖茨的理由竟然是,自己好不容易才当上哈佛橄榄球队的“掌门人”,不想就这样轻易放弃。拿到数学和经济学的双学位后,鲍尔默继续想当“教练”——这次不是带球队,而是带公司。
鲍尔默以优异成绩考入斯坦福商学院,但他决定推迟去报到。他去当时设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奎克市的微软总部拜访盖茨,然后去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任职,担任产品助理经理。
他先在宝洁公司做市场营销,从小甜点到电脑屏幕,什么都卖,并在那里认识了现在GE(通用电气)的CEO伊梅尔特。
盖茨急需一个远见卓识的管理天才
1979年春,他前往斯坦福读商业的“教练课程”——MBA。
1980年,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比尔·盖茨找到在商场上雄心勃勃但还是纸上谈兵的鲍尔默,引诱鲍尔默加入还在孵卵期的微软。盖茨有着和平常人不一样的豆蔻年华,1975年他与童年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他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微软成立五年了,还是个“卵子“,需要一个有非凡经营大脑的“精子”。微软陷入了非比寻常的困境,公司里都是技术天才,没有管理天才。盖茨急需一个远见卓识的管理天才。盖茨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慧眼识英雄,把最好的人网在自己的身边。盖茨对鲍尔默发自内心的欣赏,欣赏鲍尔默惊人的亲和力,煽动力,凝聚力,沉稳和一流的领导能力,内心善良,待人和蔼,在任何场合不卑不亢,从不咄咄逼人,但是天生具备和恪守领导者准则。他的浑身蕴藏着能量,一旦爆发会像岩浆一样震憾世界。他的身上聚集了不可替代的硬件和软件。盖茨可以断定,鲍尔默是天生的领导英雄。
如果鲍尔默支着斯坦福的大架子不出山,微软这个卵子就只是细胞。盖茨说,不是要成为拿破仑吗,这就是拿破仑时代。拿破仑需要剑——踏破尸体征服世界,而今我们只用横空出世的科学就能征服整个世界。
鲍尔默意识到,这是开天辟地群雄并起的时代,这是一场机会稍纵即逝的资讯革命时代。晚一步就错过一个时代。在整个世界还在沉睡时,占领世界就要像睡狮一样提前醒来。只有领先群伦才能领先一个世纪。他的信条和盖茨的信条惊人的相似,这个信条以后就是微软的信条:科学是领先者的天下,而不是追随者。
可是他不懂编程序,提出自己只行使管理职能,绝对不编程。盖茨抓住他。他需要的就是鲍尔默这样的超级大管家。就这样,24岁的鲍尔默放弃了斯坦福的学业,飞到深陷危难的盖茨身边。他与盖茨的会师才真正为他的未来世界第一教练的位置盖上大印。1980年,即比尔·盖茨创建微软的第六个年头,盖茨聘请小自己一岁的鲍尔默担任总裁个人助理,也就是他自己的助理。在盖茨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和7%股份的合同聘用了鲍尔默。当时微软才16名员工。鲍尔默是第17位员工。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一位非技术的受聘者。从此,鲍尔默就开始了他在微软至今已长达23年的激动人心的创业生涯。
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鲍尔默有句口号,“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他回忆起他在微软的蜜月期。他负责管理,招募新员工, 但上来就和盖茨争得面红耳赤。因为他想立即招募更多的人,精打细算的盖茨则声称,这会使他破产。盖茨有一个规矩:公司不能负债经营,银行必须有足够维持公司一年的钱。两人各不相让, 最后还是盖茨让了步。
盖茨这样回忆当年与鲍尔默的首次针锋相对,“我和史蒂夫很少发生争论,但他到微软的第三个星期,我们就展开了第一轮交锋。当时微软雇佣了30名员工,史蒂夫却坚持再雇50个。我说,不可能。我们许多早期的客户都难逃破产的命运,我当时也怕遭到同样的不测。我认为微软必须短小精干。但是史蒂夫丝毫不肯让步,所以我妥协了。” 盖茨雇用鲍尔默之后,他们的友谊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和磨合。鲍尔默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主要是因他在微软帝国扩展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铁肩担道义
在DOS之前,微软本不知名,而在Windows之后,微软统治了我们的桌面。80 年代中后期,微软Windows项目迟迟无法完成,成了一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而IBM的OS/2声望日上,被认为是DOS的本年继承者。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欲以此与IBM的OS/2决一雌雄,但这个项目却迟迟无法完成。这时鲍尔默挺身而出,承担起开发的责任,全力监督,终于在1985年成功地把Windows3.0推向市场。这使鲍尔默声望大增,深受爱戴。
让鲍尔默在微软中声望日隆的是他那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公司的管理、销售、市场、产品和服务。
传言1985年春,微软没能在最后期限前研制出视窗软件时,盖茨曾气愤地说,如果视窗软件不能在年底前上柜台销售,他就要鲍尔默走人。尽管谁都认为盖茨只是一时气话,并不是真的要放弃鲍尔默。结果鲍尔默也不负盖茨所望,当年11月,视窗软件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登台亮相。
鲍尔默回忆说,那时我负责研制视窗操作系统。当时Windows 1.0失败了,Windows 2.0也不成功,直到推出了Windows 3.0,微软才大获全胜。这使人想起那则关于驴的笑话。一头饥渴难耐的驴在沙漠中穿行。它问主人:“还要多远才能喝到水呢?”主人回答:“耐心点,伙计,耐心点”过一会儿它又问:“还要走多远才能喝到水呢?”主人回答:“耐心点,伙计,耐心点。”再过一会儿它又问:“还要走多远才能喝到水呢?”主人回答:“耐心点,伙计,耐心点。”听故事的人不耐烦了,就问:“这有完没完呢?”回答当然是:“耐心点,伙计,耐心点。”
他说,“我喜欢跟别人说,所有的产品和所有的企业都将经历三个阶段:
一、愿景阶段。愿景阶段充满了兴奋和活力,一切都显得前途光明。在那个阶段,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之处一无所知。
二、耐心阶段。接着就进入了耐心阶段,很苦。你不得不把产品中不适合的部分砍掉。你不得不对市场作出反应。如果你认为你的产品将很快赢得大规模的消费者,那你就麻烦了——因为事情很有可能不这么发展。经历了所有这些调试之后,你不能失去耐心。
三、行动阶段。最后,你终于进入了行动阶段。微软的哲学是,点子和想象都很重要,但是真正使公司有所区别的还是实施情况。这时候,你可以大规模生产,跟踪产品价格,看怎样能赚取更多收入。”
比尔·盖茨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超人的远见,鲍尔默与其说是远见不如说是实效的管理、敏锐的洞察、惊人的嗅觉。他闻到哪种气味,就知道结果怎么样,很敏感、敏捷、敏锐。盖茨可以指出一行代码里有什么错误,而鲍尔默可以指出某个软件是否具有市场潜力。
鲍尔默不是做软件的,对软件的了解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他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整个业务的敏感程度。鲍尔默对软件商业上的敏感度令人折服,他对业务的敏感度非常强,一个产品他看一下就能预测到结果是什么,无论从管理还是从商业方面,他都是超强的,也很独特。
鲍尔默从麻省理工大学招募来进行早期Windows产品开发的工程师说:“鲍尔默的智力与盖茨相比是明显不同的另一种类型。只要给他一项生意,不管他做过还是没有做过,他都可以用简单的计算估计出这种生意的利润有多少,什么地方挣钱,什么地方亏本,而且他的估计误差不会超过5%。” 鲍尔默介绍起微软的三剑客之一,保罗艾伦。盖茨在1975年与童年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西雅图中学生艾伦在玩电脑编程时结识盖茨。
盖茨是改写历史的人
盖茨讲起他和保罗的萌芽期。“保罗对硬件比我懂得多。1972年夏天,保罗19岁,我16岁。我们一个暑假设计初级程序,赚了五千美金。保罗给我看《电子》杂志,一家年轻的公司英特尔(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晶片。这种简单的晶片包含了整个电脑的大脑部分。保罗和我意识到电脑将迅速改善。保罗和我思索应设计什么程序让8008执行。我们发现8008可以用来处理交通数据,当时听起来就像用数据作诗。我为交通数据所写的程序,大多数都是在上学的公车上完成的。保罗当时在读大学。我们制作的原型机让我们在鸡还没有下蛋前就开始数蛋,梦想着全国各地到处都用我们的机器。但是我们一台也没有卖出去。我们有点失望,可是谁也夺不走我们的信心。1973年,我17岁,在哈佛读书时,保罗在波士顿Honeywell担任电脑程序设计师。他常开车到校园来。1974年春天,《电子》杂志公开了英特尔新的8080晶片,功能比8008好上十倍。突然间,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电脑心脏。很显然,当一个小晶片的功能更强大,笨重机器的末日就丧钟敲响了。电脑制造商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不起眼的晶片,可以和电脑划上等号。甚至连英特尔的科学家都没有看到8080的潜力。但是,我和保罗看到的是一种完美的电脑,看到个人电脑的未来。保罗和我认为,大多数的硬件由IBM制造,我们先发制人的优势是设计出创新的软件。在大学里,人人怀抱着最疯狂的梦想。年轻时代,就是梦想时代,玫瑰色时代。我在哈佛度过了18岁。这一年我不断思考如何开始我的软件天下。我和保罗的一个方案是写信给各大电脑公司,毛遂自荐用BASIC为他们撰写新英特尔晶片的程式。但一摞信石沉大海。我们当时都有点失落。我和保罗在哈佛广场的杂志摊翻阅,保罗买了本1975年1月号《大众电子》杂志。这本杂志带给我们的信息使我们又尝到了憧憬的甜蜜。8800,是星球大战的一个目的地。只要4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套自己组装。让我们紧张的是,8800就是用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作机器的大脑。上帝,有人就要抢在我们的前面了,人们将开始为这些晶片写程式了。我怎么能忍受落后于时代。我必须冲上第一班班车,这种参与是千载难逢的机会。1975年我和保罗合组公司,我们的第一个专案计划就是为小型电脑撰写BASIC程式。1975年的冬天我们就是在宿舍的书桌前或地板上,有时连饭也不吃,也不见人。我们睡得很少,根本不记得时间和日子。五个星期后,我们的BASIC程式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微电脑软件公司也诞生了,我们将它取名为微软。
创业意味着牺牲。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万年才有一次。1975年春天,保罗辞职。7月,我也果断办理休学离开哈佛,当时我只有19岁。”
为盖茨在世界IT业吞并群雄的第二个搭档,是有微软帝国军师美称的首席技术官约森·梅尔沃德。
1986年,DOS面临英特尔新芯片的兼容问题。盖茨发现DSR软件和该软件公司的博士梅尔沃德,对解决DOS兼容问题以及开发前沿新技术,都是一个很理想的高级人才,于是以150万美元把梅尔沃德兄弟连人带公司一起并购到微软。梅尔沃德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超前,如微软电视电脑融合、视频压缩、RISC芯片研究、集成Scripting语言、在线服务,以及商业谈判都出自于梅尔沃德这位微软技术总设计师的大手笔。微软缺乏原创性核心技术,如Windows系列产品,是模仿苹果公司麦金托什(Macintosh)的。
为了改变微软一流营销二流技术三流发明这一瘸脚形象,盖茨与梅尔沃德9年前就着手从计算机基础研究抓起,建立微软基础研究中心。其中,梅尔沃德施展吸盘大法,为盖茨到处搜罗到了不少各类技术精英。如Word之父Charles Simony、图形领域天才Alvy Ray Smioth、激光打印机发明人Gary StarK Weaher、小型机之父Gordon Bell等。这批技术精英为微软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立下了汗马功劳。1997年《时代》首次推出高科技精英排行榜时,盖茨、鲍尔默、梅尔沃德三人并列上榜。9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有微软研究院的优秀技术结晶。如今年相继推出的OfficeXP、平板电脑等。
微软与英特尔联盟的Wintel,更是经典的搭档佳话。微软主流产品光盘,成本不过是十多元,但可以卖出2000~5000元的天价。Wintel就是美国经济意义上的“美金生产流水线”。但如果老是停留在Windows98、NT水平上,电脑芯片也满足于在赛扬、P3等档次上,其高附加值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按照“每十八个月芯片运算速度翻一番”的摩尔定律进行商业运作,Wintel才能保持上游环节85%左右的利润空间,并拉动全球软硬件供应商、服务商等下游厂商的技术进步。
微软的发家始于80年代初期与IBM共同倡导的PC革命,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微软在进入90年代后日益显现出它在“PC时代”中支配一切、不可动摇的地位:其象征是那扇五颜六色的“窗”已经成为办公室操作系统中的惟一标准。
在这个时期,任何一家个人电脑生产厂商在预装微软的软件时都必须向其交纳一笔不菲的金额以获得使用许可,微软由此获得了如此丰厚的利润,比尔·盖茨本人也因此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的首富。
比尔·盖茨,微软的大脑。
鲍尔默用激动而钦佩的口吻说,盖茨是改写历史的人。如果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盖茨的天才从小就浮出水面。
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在西雅图。14岁起家,19岁创业,他的故事广为人知。天才的诞生是瞬间的,但天才的影响是久远的。
这位从小就爱摇动木马的“左撇子神童——比尔·盖茨,具有着过人的天赋。他4岁玩太空船玩具,就爱把太空船拆成碎片,然后按照他自己的思路重新组装。这种创新而又心血来潮的玩具游戏成了他一生首创性的游戏规则,就是让玩具有很多玩法,而不是按照原本的游戏规则。他的创造性儿童游戏,是他一生创造力的起源。有人说,他永远活在儿童游戏时代。可恰好是他的儿童游戏精神踏平了世界。他曾梦想过成为用铁蹄征服世界的拿破仑,但最终却用手指震动了整个地球!
正面与负面的回馈决定了胜败
正面与负面的回馈决定了胜败。你无法依赖传统的智慧。因为它们只有在传统的市场中才有意义。负面循环的公司销声匿迹。正面循环的公司群英聚集一堂,更能创造出令人兴奋的气氛。正面循环持续,下一次的成功也变得更加容易,只要你不掉以轻心。”
盖茨感慨地回忆起最初的岁月,“当时我事必躬亲,掌管工资单、计算税利、草拟合同、指示如何销售我们的产品。我们这个小公司中的每个人都是开发人员,我也做了不少开发工作。事实上,我们都编写了大量的代码。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起床、编程、也许看个电影、吃比萨饼、再编程、在我们的椅子上睡觉。
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爱好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随着我们的客户逐渐成熟,我们更加注重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不仅仅是高质量的代码。创造软件开始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我经常把一个好的软件比喻成一件艺术品。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我们的产品从始至终需要科学。为了使现在的软件做到完美,你需要具有各种特殊技能的人才。当然,你需要好的程序员,但你还需要许多人测试和支持程序员开发的软件。你需要产品规划人员、文档编写人员、实用性专家,以及使他们协同工作的聪明的经理。你需要能够回答客户问题的技术人员以及能够帮助客户更快上手的咨询专家。所有这些只有大公司才能提供。每个软件公司都必须解决这些人员问题。
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必须学习这些问题。开始,我预约了一些不编写程序的临时工。我们是一家由优秀的程序员组成的软件公司,我们应当集中精力。我想我们没必要采取传统的办法来管理我们的程序员,因为他们工作的质量是源代码。你要通过浏览代码管理他们。
但我随即意识到我们需要不懂得技术的智囊人物,就像史蒂夫·鲍尔默,与我们的开发人员共同工作使我们的软件成为成功的产品。事实上,把鲍尔默引入微软是我做出的最重要抉择之一。
这些日子中,我雇佣了许多精明人士,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编写程序。他们与客户交谈,了解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明天的趋势,并且把这些内容通报给开发人员。他们把软件本地化成各种语言。他们设计用户界面,客户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我们的软件。他们与企业接触确定我们的软件可以满足它们的需要。他们帮助企业IT经理部署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并且帮助爷爷向孙子发送第一封电子邮件。他们也研究出先进的技术以保证我们的企业在今后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当微软开始腾飞时,我们还是认为我们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公司。尽管我们梦想“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桌子上都拥有计算机”,我们无法完全预知人们到底需要多少软件。当我驱车进入我们的园区或者参加公司会议时,有时情不自禁地为公司所取得的发展感到骄傲。
尽管我们从一间装满程序员的房子发展成为了拥有50000多名员工的公司,微软精神与1975年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仍旧努力工作、订比萨饼、喝可乐、彼此之间开玩笑。不论是否编写代码,每个人都对技术充满热情并且集中精力为我们的客户开发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中洋溢的精神和积极性促使我每天努力地工作。”
管理时代的领导人至少需要有八个大脑
如果说比尔·盖茨是战略家,鲍尔默就是行动家。
鲍尔默摸着自己光亮的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头,自豪地说,“经营微软,真的需要我每天24小时启用8个大脑。”
八个大脑,这是他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他说,“我们处在新工业时代。这是经济大变革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仅是高科技创新时代,更是管理时代。管理时代的领导人至少需要有八个大脑。首先,战略;也就是使命。
二、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也就是公司宪法;
三、用人之道;
四、吸盘大法;
五、“铁蓖”,市场营销最集中的管理手段;
六、覆盖全球;
七、新突破;
八、新使命。
鲍尔默说,一个企业的失败,大多有几个原因:
1.目光短浅 2.独断专行 3.缺乏诚信 4.忽视激励 5.盲目多元 6.疑虑下属
7.疏于选人
鲍尔默从微软的雏形起,就把历史失败教训当作一面镜子,用来借鉴。鲍尔默第一个大脑——战略
战略意味目光远大。微软的使命就是覆盖世界。
管理战略,不是瞎子摸象,泥菩萨过河。管理,是需要有管理精神的。他的管理精神只有四个字:
“互信、互利、平等、独立。”
“一个庞大的企业,就是要有使命宣言。
第一,„文化篇‟,规划出企业文化建设、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个人能力的发挥; 第二,„管理篇‟,不同层面提示企业中最重要的市场、销售和财务等几个领域的管理原则;
第三,„战略篇‟,规划出商业发展战略、市场销售战略、行业顾问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等企业发展蓝图。”
简单+勤奋
“简单+勤奋”。这一直是他实践的原则。他把这个原则反复向员工传达。所有的业务模式变得简单,所有的市场也变得简单。一个优秀的企业不需要革命就可以革命,靠什么?一是靠简单,一是靠勤奋。我们的业务模式会变得更加简单,我们的管理也要变得更简单,我们的员工会更加敬业,会更加勤奋。
微软的经理必须知道每件事情,工作的个个环节。他们很少有说空话的余地。如果一个经理人每次说出来的都只是一些理论,不能赋予一些新的价值,他在微软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因此在微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重要。我们没有高高在上这类的管理层级,具体事不做、只做纯管理的经理在微软几乎没有。
员工对经理的期望又绝不只是管事,而且要管人,要非常关心人,帮助员工成长。这样就对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一个合格的技术经理的同时 ,又需要是一个出色的人事经理,所以在微软当经理并不容易。
“你当时对微软胸有成竹吗?”
他说,“从来没有怀疑过。一个没有信心的企业或者有疑问的企业还没有开始就注定失败。当然仅仅有信心是不够的,如果你建立一个世界第一流的企业,你至少要在七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1.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游戏规则。2.很高的知识密集度。
3.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4.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5.开放的经济环境。
6.建立与工业界密切结合的研究性大学。7.专业化配套的商业基础设施等。”
我问,“都说你是一个力挽狂澜的神话,你是怎样创造这个神话的?”
他说,“盖茨才是神话,盖茨的革命性的远见是天生的,而好的领导人是可以修炼出来的。我有我的修炼规则,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1.不能没有创新能力 这个行业节奏快,变化快,企业要发展,特别需要不断地创新。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2.要有“事公”精神
“事公”精神,就是应有的责任感。责任感,就是给神话提供土壤和条件。3.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和盖茨的合作中,我从来没有忘记我的位置。在管理理念和风格上互补,形成合力,否则很难立足。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在和他的老板(投资者)的相处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4.要善于与人沟通
职业经理人和投资者对行业的认识难免产生差异,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善于与投资者进行沟通,达成共识。投资者追求的是效益,职业经理人不能太理想化;从目前情况看,值得提醒的是,投资者也应该有耐心。
5.别不习惯妥协
人事关系眼下正悄悄地发生变化,CEO与董事会的关系以前是契约关系,董事会在上,CEO在下,而现在是盟约关系,双方是平等的。
我历来就是啦啦队长,管理着一群天才
“你认为征服世界,比战略更重要的是什么?” 他说,“人治。”
他说,“我历来就是啦啦队长,管理着一群天才。” 人治——对于鲍尔默来说,就是用人之道。
领导一群天才的人,必须是天才中的天才。鲍尔默回忆起比尔·盖茨的话:“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为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是的,盖茨如果没有几十人的铁杆搭档,公司将是一具干枯的木乃伊。”
鲍尔默第三个大脑——用人之道
“你亲自指挥了微软公司二十年,世人总是在探求微软成功的秘诀,在你看来,微软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鲍尔默回答,“优秀的理念,远见,耐心,还有人才。” “你选择员工的条件是什么?”
他说,“我选择员工的条件只有四个:勤奋、数学逻辑能力强,高智商和高情商。” 他进一步解释,“我的用人之道,就是吸收智囊。„雇佣最有才华的人,雇佣比自己优秀的人' 一向是我的宗旨。除了聪明、有创新能力,是否有团队精神也是十分看重的品质。你的天才决定你能做什么。你的动力决定你能做多少。你的态度决定你能做多好。一个人一辈子有很多角色,但大部分是在做配角。做人难的是甘做配角,做好配角。这就是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富有创造性的复合,一种多元的复合,它包括知识的复合,能力的复合,智商和情商的复合……首先在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群中落户,形成团队精神,一个最高效、管理最完善、最理想的技术机构。”
微软招募员工时秉承四条原则,即:雄心、智商、专业技术知识和商业判断能力,这在创始人盖茨身上都得到了最集中和最充分的体现。而这四条原则中,智商最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微软集中了一大批“天才”的原因。
鲍尔默最满意的是拥有一支豪华的团队,一套既能吸引一流科学家也能培养一流科学家的机制。盖茨说,我知道外面的世界至少就有一个对通讯革命满怀憧憬和信心的年轻人,将会创立一个震惊世界的新公司。数以千计具有创意的新公司将应运而生,以把握即将到来的历史转变。
鲍尔默笑着,我的使命就是吸引这些人才,留住这些人才,让这些人才不被埋没。为了不埋没这些人才,我设立了一个信箱,任何自认为有新概念新发明的人都可以随时给我发信,这是我每周的功课,阅读他们的来信。只要我认为那是了不起的创意,我就会三顾茅庐,把他们请到微软来。来了微软,就是我的智囊。
管理好一群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需要的是情商最高的人。恰好鲍尔默就是情商最高的人。在群龙无首的智商面前,情商的力量超越智商。
给你一个空间,一个天地
鲍尔默认为,微软给人很大的磨炼是,它给你一个空间,一个天地。领导一定得有个空间才可以施展潜能。每个人需要微软给划一个圈子,但圈子内的东西我不希望你管,我觉得这是培养领导最好的一个方式。他会过段时间来看你做得怎么样,他的部门主管、副总等,他都是用划圈的方式进行管理,划完圈子你来做,他是通过监督的机制来看你。所以,他给每个人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发挥。
首先应该发挥已有人才的品牌效应。其次,吸引人才;再者还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培养人才,使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各自所蕴含的潜质。众所周知,做研究、搞项目、写文章不仅需要IQ,还需要EQ(情商)。
正是这种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微软的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很好的激发,发展势头一年比一年好。
人们在剖析微软成功的原因时,屡屡提到它在战略方面的过人之处。不过,在微软看来,人是第一位的。
尽管许多华尔街分析家和微软的投资者都把鲍尔默自身的素质看作经营这家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的重要因素,但鲍尔默本人则认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吸收这些人才。他自豪地说,“这是一家由众多杰出人物管理的公司。我最大的功劳莫过于物色这些杰出人物,而且是成批的杰出人物。他们比大多数公司的总裁要来得精明。他们非常杰出,这些一流的人物在这里成长起来,他们在微软如鱼得水。”
鲍尔默的主要工作就是激发鼓舞他们的工作动机。“有想法的人就是英雄。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发掘出一些很棒的想法,扩张它们,并且以光速将它们扩展到企业的每个角落。”
鲍尔默的企业管理风格给企业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高压政策和独裁垄断的管理风格最终将导致人心涣散。鲍尔默推行公司经营政策时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但却不是独裁者。
微软的行销经理们都特别在乎鲍尔默的评价,有时甚至会错觉工作的目的就是能得到鲍尔默的嘉许,先不谈这是对还是错,企业首脑能够有如此直接、实际的感召力实在伟大。
公司早期的智囊之
一、1988年从IBM加入微软的麦克梅普尔斯这样描述他刚到微软时所见的一些问题:
鲍尔默执政人力资源部后,存在于早期微软项目组之间各自为政、保守封闭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公司鼓励天赋颇高的独立编程人员共享资源,通过不断的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和交流而力求进步,从而创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鲍尔默对知识型工人的管理可以归结为以员工的自我激励为基础、以对结果的考核为主、以对过程的协商和提供服务为辅。
用一个字概况他的管理风格,就是——激情
“我是天生激情派。我认为,激情对开辟企业是一种非常需要的素质,不仅仅是 „我自己有激情,我的管理是让我周围的人都有激情‟。激情不是瞬间的一个状态,而是一种文化。”
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激情管理,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他的激情管理的一个秘诀,“每个员工都是我的客户。我们管理层为员工提供一流的服务,员工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这就是我们整体的管理理念所在。”
鲍尔默是一个导向型人物,他可以使一些讨厌计算机的人集中精力去编程序代码。只要鲍尔默走进哪个部门,就像燃烧的火球一样使全场升温,这种激动像吃了兴奋药,全体拼命超时为公司工作,使整个公司的工作都变得专业化。
无可否认,鲍尔默有惊人的个人魅力,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具有鼓舞普通员工无怨无悔从早干到深夜的能力。他的煽动性的存在对微软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鲍尔默在微软最初的运作过程中起到了无人能取代的作用。
鲍尔默对微软的贡献和影响是无人能匹敌的。如果说盖茨是微软的技术领袖,那鲍尔默无疑就是精神领袖;盖茨是大脑,那他就是心脏。他对工作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了员工。他依然是当初那个在哈佛大学的足球场上鼓舞士气的啦啦队队长,他有能力让全场的人热血沸腾,能让微软的员工在开拓市场时更加团结,更加投入。
虽然他不精通软件技术,但却能拿出在大学当足球啦啦队长的鼓动本事率领大家开拓市场。鲍尔默对计算机没有任何热情,也不具备盖茨所具有的基础技术知识,而且只学过一年的管理,谁也不会认为他是管理系统软件部门的最佳人选,但是这位当年哈佛大学的足球队队长,却有一股非凡的拼劲,勇于接受挑战。他的口号就是啦啦队的精神,“认准目标,勇往直前。”
鲍尔默说过,“好的教练要懂得控制比赛的节奏和进程,还要懂得如何激发队员的斗志——你要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他们。”他用激情去激发别人的忠诚、尊敬,甚至有点畏惧。
1994年的一天,微软公司召开大会,员工们听见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嗓门重复着一个字:“市场!市场!市场!!原因只有一条,如果你占有市场分额,你实际上就使对手们(说到此,这家伙同时用手扼住自己的咽喉,作挣扎状)只剩下吸入维持生存的氧气的能力。而我们需维持的就是让对手们奄奄一息。” 微软没有人有鲍尔默激情澎湃的煽动能力。他的演讲总像沸腾的岩浆。
曾经在微软做过6年的产品推销经理说:“鲍尔默富于感染力,充满激情。除非你是死人,不然每次与他共同开会,你不可能不被他感染。”
如果是外人看到这个硕大脑袋的人手舞足蹈,他的眼睛和光头同时放射光芒, 大声高喊声情并茂,一定以为微软请了演讲家。实际上,这只是微软的普通会议, 演讲者就是鲍尔默。微软人显然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但每一个到会者仍然热血沸腾。
鲍尔默就是微软的啦啦队队长。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言,还是平时的会谈, 或者给员工讲话,总要时不时把一只攥紧的拳头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击打,并总以一种高昂的语调(如连声高喊 Windows!Windows!Windows!!)爆破出来,很像是司令员前赴战场的动员令。1991年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叫得太猛太响亮,以致于喊坏了嗓子,不得不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
鲍尔默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易于激动”。激动的时候,鲍尔默习惯于把任何东西都强调三遍。
“Windows,Windows,Windows”——这是20世纪80年代微软公司用来激励员工推广操作系统时所用的战斗口号。因而“Windows, Windows, Windows”成了鲍尔默的口头禅。后来鲍尔默更换了其战斗口号,那就是“Net,Net,Net”。最近在微软一次关于Net计划的会议上,被汗水浸透全身的鲍尔默更是以传教士的热情向开发 人员高唱Net赞歌,其提到的Net不少于20次。这次会议进行了网络直播。
现在鲍尔默在推广微软的Net互联网服务(Web services)技术时也用了一句新的口号:在一段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剪辑里,鲍尔默用他迷人的嗓音在微软大会讲台上充满激情地反复呼喊“开发者”多达14次以上,对此他在最近一次谈话里用少有的低调说到:“我对他们发表演讲,我被他们所激动。”
他的沉思稳重和多才博学都让激情给燃到了沸点。
鲍尔默的热情和执著使他成为微软内部的啦啦队长和鼓舞者。这一点在微软WindowsNT的开发过程中表露无遗。
鲍尔默是谈心高手
鲍尔默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话线,供员工同他联络,而且他也真的亲自接听这些电话。公司员工有什么烦恼,都愿意和他交流,这个免费的800电话,被员工亲切地称为“谈心800”。
鲍尔默是谈心高手,他能说出1000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和职务,熟知公司3000名经理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授奖。鲍尔默还善于采取非正式方法与员工沟通。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沟通,并把谈心这种最原始而又最直接、最亲和的沟通方式科学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当前,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应对各种竞争。而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同样面临着强大的市场竞争,职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每天都有可能加入失业大军,职场内外的焦虑和浮躁意识正在给在职者和求职者造成健康损害,每年都有多少人因职业压力而自杀。在这些交流过程中,鲍尔默与员工进行一些情感交流,谈谈心,了解员工的一些想法。
鲍尔默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但他并不因此而忽视员工。鲍尔默在工作上异常严厉,但在生活上却很关心他的员工,他呼吁公司的年轻人不能因为工作而透支自己的健康,又亲自下令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级主管制定切实可行的康乐保健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他似乎认识每一个微软的员工,能专注地倾听别人的意见,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微软员工家里有事情,像交电费、水费、交通罚款单等,没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公司代缴。员工有一些困难,需要公司时,公司会马上出来。
鲍尔默就是如此的激情,单凭借这一点他就在业界出了名。微软先前的雇员以及一些长期观察家都称,初见鲍尔默,你很可能认为他只是一个狂热煽情啦啦队长罢了,你绝对不会认为他拥有天才般商业才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这就是鲍尔默,业界充满激情的演讲者的代名词,与他相比大多数公司总裁的演讲往往显得平淡无奇。但是, 鲍尔默绝不仅是一个狂热的啦啦队长,他的商业天赋和市场直觉更加卓然出众。
鲍尔默为盖茨撑着一片天。从16个员工,壮大到6万,他成功地领导着微软公司,形成一套鲍尔默特色的管理方法。
第三篇:《在成长之路上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串词
《在成长路上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串词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我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还有感恩之情。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雨雪,就没有五谷丰登;
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就没有我们知识的增长;
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安宁。
因此,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是非常重要的。
面给大家出一个题为“你知不知道!”的调查,你们所回答的对象可以是你的父母,或其他明天生活在一起的,像父母那样照顾你的亲人。
他们早上(下划线是哪个)点上班,晚上。。。点下班
他们的生日。。。
他们的健康状况。。。
他们每月的工资。。。为你花费。。。。元钱
他们最大的烦恼。。。。
他们最喜欢的东西。。。
他们对你的希望。。。
接下来,有请我们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几个角色,表演一个短剧(表演结束后,请几位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下面让几位同学模仿老师平时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动作,其他同学来猜猜看他们分别是谁。
下面进行一个游戏(底下要打不。。)
有请高嘉晨,胡泽琨等人带来朗诵《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最后,大家一起来欣赏手语歌曲《感恩的心》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恩一切应该感恩的,铭记一切应该铭记的,在人的一生中是何等的重要!
也只有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将这种感激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初二(4)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第四篇:《在成长之路上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串词
《在成长路上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串词
建: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我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还有感恩之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雨雪,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就没有我们知识的增长;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安宁。
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有“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在西方,有个“感恩节”,因为很多人相信上帝,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赐,一颗感恩的心使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和色彩,从而创造出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因此,感恩节那天,人们都要举行各种欢庆活动,以感谢上帝赐予丰收之“恩”,正所谓“信仰使岁月处处动人,感恩的心点滴满怀,荣耀终归何处,只因它从何处而来。因此,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父母
建:母爱是只小小的船,悠悠地划行在平静的水面。母亲摇着爱的小船,把希望挂在帆上,把沉重装进船舱,把思念藏入船底,把笑容露在脸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挥动着双桨,在那条流淌着希望和快乐的河面上,不倦地解绳,离岸,守望,返航,重复着无尽的付出与盼望。
鲍;水中清晰的倒影映出了母亲的疲惫和劳累,回家路上那串深浅不一的脚印,标记着母爱的坚毅和刚强。母亲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在人生的长河里,艰难地打捞着快乐,打捞着希望,也为自己酿造着迷茫、孤寂与悲凉——风雨无阻,冒雪迎霜,无怨无悔,暗自惆怅,却不惧山崩地裂,直至两鬓如霜。母亲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在竞技场上苦斗的孩儿,悄悄地送去浓缩着母爱的春天气息,让他在身体和大脑疲惫的时候,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真实,使那颗鲜活跳动的心儿,没有尘染,不会寂寞,永不疲倦。
(活动
一、活动
二、活动三)
感恩老师
鲍: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很多很多人„„但我最感恩的人还是老师。当我们怀着害怕的心第一次跨进校门时,您阳光般的笑容给我以安慰。您将我那颗恐惧的心带到了学校,带进了丰富多彩校园,也带进了学习的殿堂。
建:当我们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您意味深长的教诲给我做人的道理。您将我那颗幼小的心,无知的心带到了正确的道理中,带进了我日后要正确面对错误的信念中,也带进从错误走向正确的生活中。当我们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您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给我以
勇气与希望。您将我那颗受伤、气馁的心带到了“自信”的“天空”中,带进了坚强的“海洋”里,也带进了以后成功的大门。
鲍: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时,您善意的提醒给我以谦虚。您将我那颗骄傲、浮躁的心带到了严格的“高山”上,带进了上进的“流水”中,也带进了自强不息的世界里。当我„„您在教室里走了一圈,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同学。最后您停在了我的面前。我的心在刹那间猛跳起来,许久,没有我期待的话语,我抬起头,迎接我的是一个眼神。您静静的看着我,眉头平展着,眼睫毛时不时眨动着,但您的目光不动。昔日严肃的面庞,挂着一种温和的笑容。那是这样的一种眼神啊,有关爱,有温馨,有期望,有激励,那么明亮,那么闪烁,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勇气!
建:老师!您可曾还记得,每一次考试成绩成功的背后,总是有着您付出的辛勤汗水与辛酸回忆。是您,不惜用自己那原本白皙的双手,为同学们在黑板上勾勒出一个又一个锦绣前程,让无情的粉笔末沾满双鬓,却依就向我们的美好明天报以希望与笑颜;是您,不惜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在这寂静的夜晚里,趁着屋里那几丝微弱的灯光,不辞辛苦的批改着我们的作业;是您,不惜舍去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听着儿女们尖酸的指责,只为费尽心思的多出几道我们容易出错的题,好在学习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看见我们的成功时,喜悦,认可的笑容总会绽放在你那憔悴的脸上,看在我们的退步时,痛心,难过得泪水也悄悄随脸颊滑落„„岁月的痕迹,在您的脸上是那样的清晰可见。为了我们的学业,您付出得似乎已太多太多,无以用言语来表达。只希望从您手中放飞的那些雏鹰们,能够越飞越高,翱翔在祖国希望的蓝天上。
(活动
一、活动二)
鲍:亲爱的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月光下,我总看到您疲惫的影子;台灯下,我总看到您疲惫的双眼;上课时,我总看到您活跃的身影.您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为人处事,教会我们要以热情对待每件事。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的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老师,谢谢您。亲爱的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每当我们成功,您和我们一样喜悦;每当我们失败,您努力地安慰我们,使我们得到勇气与希望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歌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深深的祝福!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建:下面进行一个游戏
歌曲
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看课件)
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恩一切应该感恩的,铭记一切应该铭记的,在人的一生中是何等的重要!
鲍:也只有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将这种感激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第五篇: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而是成为你自己——孙郁在人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而是成为你自己 ——孙郁在人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同学们:
今天,我和许多老师一样,在分享着你们生命里最神圣的时光。每一个在人大生活、学习的同学,都把青春的音符留在岁月的深处,它将在另一段时空里回响着,成为新的历史的足音,那些在校园里看起来微小的存在,或许成为未来可以无限放大的热能,历史将因你们的存在而变得意味深长。
我们正在面临着过去所未历的生活。你们会发现,今天的社会与书本里的世界相去甚远。不仅有文化生态的失调,也面临自然生态的失调。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失调的文化需要人去调适。要调适,就要有智慧,大学是孕育智慧的摇篮,你们在此获沐浴过、吸纳过这些智慧。但这只是应对世界很少的一部分。重要的在于面对对象世界的时候,也应把自己对象化,以远世的态度对待自己和社会。流行的思维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人的一生不仅要读书,还要读人,读书、读人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国文化,人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要么是主奴文化里的萎缩的人,要么是自恋语境里的无趣的人。今天的中国,已经向四面打开窗口,旧的渐渐消失,新的尚未建立,许多人迷失在喧闹的街口。大学的文化是远世的,不是求同,而是求异,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而是成为你自己。只有对流行色保持警惕的、带有睿智的人才能够真正调适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
人民大学有自己特别的历史。那些影响了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校友,无一不是在另一种语境里保持清醒的觉态的。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张志新、王小波等一大批思想者,他们是改变我们国人精神秩序的人。当无数人迷失在红尘中的时候,他们点起了精神洞穴里的烛光,以生命之躯照亮了我们的世界。文学院的前辈教员孙犁在战争岁月写下许多动人的作品。革命成功后,和他一起进城的人,陆续走向高位,但孙犁却在众人狂欢的时刻,退出热闹之所,面壁独思,苦读深读各类经典,创造出奇异的文本,成了那个时代最清醒的智者。这些先辈的特点在于,他们在无路的地方走出了新路,使我们看到了存在的另一种可能。这是人民大学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最弥足珍贵的部分。他们的奇迹都不是在校园里创造的,但却是母校精神逻辑的伸展,血脉如此之深,回音如此之长,有志向的同学,都可以在他们那里感悟到存在的要义。
在今天,影响我们进步的因素无所不在,名校的学生往往会陶醉在自己的出身和历史里,这会阻碍未来的发展。而诸种利益的诱惑可能中止我们前行的脚步。中国人过于热闹,因为热闹,就失去了独思,失去了纯粹的文化静观。无论在校园还是社会,能否有一个“在而不属于”的境界,是大难之事,但却是一件根本的大事。在闹中取静,以清洁的精神面对存在,方有自身的价值。九十多年前,鲁迅就说,我们当下的要义,“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
发展”。但鲁迅又说,“我之所谓生存,不是苟活,我之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我之所谓发展,不是放纵”。这是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训,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此话依然是有着温度的箴言。
同学们,未来的路,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的本质就在自己的选择和行走之中。无论将来遇到什么风雨,我们都祝福着你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信任着你们。希望是附丽在有智有趣的人们劳作之中的。相信在未来的校史里,会发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博物馆的橱窗里,将刻下你们动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