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

时间:2019-05-15 16: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

第一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

泰州市二附中初二 黄杨阳

当命运一次次的戏弄,当现实一点点的铺开,爱、恐惧、愧疚、赎罪慢慢交织,在你的面前织出一张硕大无比的网。是否,你还愿意义无反顾地去追。

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他们本身亲密无间的好友,却因为一场风筝比赛,将他们的友谊送上了支离破碎的道路。阿米尔逼走了哈桑,随即他也跟随父亲逃往了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一心想着赎罪,他后悔当年的背叛,还是踏上了久违的故土,愿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的努力。可他不曾料到,原来他二十多年来都生活在一个惊天谎言之中。

原来他自幼敬重的父亲,那个告诉他“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的父亲,他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盗窃犯,还将真相同时一并掩埋。

对于阿米尔来说,那个为他高喊“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男孩,是无比重要的。哈桑明知阿米尔看见了一切,明知他背叛了他,他还是再次救了他,也是最后一次。那一刻,阿米尔爱上了哈桑,爱他胜过爱任何人,这大概就是真正友谊了。

拉辛汉在与阿米尔通话的最后,意味深长的说了句“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也明白,有些没赎完的罪也该做个了结了。

处于战乱时期的阿富汗危机四伏,阿米尔犹豫了,胆怯懦弱一步步将他笼罩。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值不值得,扔下恩爱的妻子,拿出自己的生命去做最后的一搏。幸好他没有放弃,没有甘愿背负罪恶去过完一生,他要救回哈桑在这世上唯一的骨肉。

生活就是这么可笑,处处充满了巧合。阿米尔发现,如今伤害索拉博的人,便是当初伤害哈桑的阿塞夫。仇恨的交织让阿米尔不再畏惧,他不顾一切的救出索拉博,甚至甘愿用自己的性命做赌注。

在生死关头,上帝的天平还是偏向了阿米尔,他和索拉博创造机会逃了出去。尽管伤痕累累,但阿米尔绝不后悔。事后阿米尔夫妇收养了索拉博,但索拉博却不能敞开心扉,还曾一度有自残的行为。

故事到最后,索拉博笑了,只是一个笑,却足以说明一切。阿米尔的爱最终还是完成了救赎,心中的负罪感终于可以放下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人这一生,不代表不能犯错,但不能犯错后还试图捏造假象,蒙混过关,那只会是错上加错。最终纸包不住火,真相总会被揭露,与其等着仇恨步步加深,为何不努力用爱去救赎呢?

风筝意味着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大概只有追到了,我们才是一个健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会完整。

为了人生中的某处风景,勇敢的去追吧。

第二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苦难 救赎 希望

——关于《追风筝的人》的思考

第一次看到《追风筝的人》是在亚马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它曾经连续十几个月位于排行榜第一的宝座,伴随而来的还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世界主流媒体对于本书的一致好评。但在当时我对畅销小说的认识是像是西德尼希尔顿所做的《假如明天来临》这种类型的通俗小说,重情节而轻反思。而当我真正读完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这本《追风筝的人》时,已完全改变了以前的认识,被作者笔下所流露出的悲悯所感动,似乎此刻我就是哈桑,是一位受尽苦难的阿富汗人。

一篇短短两千字的文章是难以概括这部伟大的小说的,甚至无法就其某一部分进行评述因为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有令人潸然泪下的忠贞友谊,有背叛,有死亡,更有救赎,而始终穿插其中的是几十年来发生在阿富汗人身上的无尽苦难….《追风筝的人》从大的结构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在阿富汗的童年时光,逃离阿富汗及之后在美国的生活和最后的重返阿富汗,而作者行文的一条主线是小说主人公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友谊及阿米尔的内疚与自责。主人公的悲剧的种子恐怕从其父辈就已经买下,儿时的玩伴自己的仆人其实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因为种族与习俗的偏见一个成为了少爷而一个只能充当仆人。但作为父亲却对两个儿子都报有炙热的爱,这使阿米尔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他渴望证明自己。而这机会恰好在追风筝比赛的那天到来,可阿米尔也同样在这天犯下了错误在自己心中种下了自责与后悔,为了自己他牺牲了哈桑,那个曾经说过:“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因为懦弱因为自私更因为普什图族对于哈扎拉族的统治。罪恶的种子已然种下主人公最终逼走哈桑。这令他失去了勇气,失去了追逐心中那条风筝的勇气。

而阿米尔的阿富汗生活因苏联军队的入侵戛然而止,对于这场战争作者并未触及其战事的惨烈而是通过主人公的逃难经历来映衬出大时代下阿富汗所遭受的创伤及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苦难。而几十年来阿富汗的痛苦之源很大一部分也正是来源于这次入侵,从此阿富汗便陷入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沦为人间地狱。而通过描述逃难路上所目击的种种悲剧,作者表达出了对于侵略行为的极大痛恨。在这场可怕的逃难之路中作者以悲悯的人文关怀仔细叙述了陷入这场战争中每个普通平民的痛苦与那种普通人对于生存的渴望。

对于主人公来到美国之后的生活作者的切入点更多的在于普通阿富汗移民在美国的生存方式,和阿富汗人的民族性格与习俗。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民族传统与性格造就了今日的阿富汗,包括其苦难与荣誉,失落与自豪。对于这样的民族性格作者更像是一位中立的诉说者,没有偏袒更没有诋毁,有的只是对于阿富汗千百年来形成的习俗的静静的诉说,使人们了解到真正的阿富汗及其独有的生活方式。其次作者寄托的是希望,对于阿富汗被理解,被接纳,能重新站上国际舞台的希望,对阿富汗移民在美国被接纳的希望。为此作者不惜笔墨着重描写了阿富汗社区的市场,阿富汗传统的求婚仪式。能做到平静的诉说正是由于作者对于自己祖国深深的爱,他在尽自己的义务使在阿富汗发生的一切被了解,使阿富汗人民的苦难被重视,使阿富汗的文化不至消亡。

小说最后的重返阿富汗是一场救赎之旅,不仅是为了救出已成孤儿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更是祈求自己的灵魂救赎,来弥补自己几十年前所犯的错误。当索拉博为了救出阿米尔而拿出弹弓瞄向曾经伤害过自己,同样伤害过自己父亲的阿塞夫时最终的救赎来到了。阿米尔完成了自己本该在几十年前做到的事情与阿塞夫完成了搏斗,而本该哈桑做出的反抗最终由他的儿子完成。阿塞夫与阿米尔及其哈桑一家之间所发生的悲剧反映了存在于阿富汗社会已久的种族问题,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与被奴役民族之间的矛盾。而种族歧视与种族屠杀在塔利班执政之后加剧。事实上阿富汗真正的悲剧在于种族之间的奴役与仇视,类似主人公所遭遇的事情曾不止一次的发生在阿富汗的土地上。今后还将继续上演,因为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信仰仍然顽强地存在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对于古老的阿富汗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作者无力改变,对于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悲欢离合作者则尽其全力展示给我们,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帮助阿富汗可能是作者书写这篇小说的最大动力。在小说最后对于迟迟无法融入美国社会的索拉博阿米尔始终报以希望。因为在他看来只要肯追,勇于直面自己就一定会有希望,这是他对于自己的期许。同时这也是小说作者对于阿富汗未来的寄望。在他看来只要阿富汗人敢于直面自己,那么阿富汗的未来就是光明的。

因为小说的缘故最近在看新闻时多少留意了关于阿富汗的新闻,最近阿富汗和平的进行了联军撤退后的首次大选,这个饱受战乱肆虐的国家终于露出了一丝和平的曙光,愿在这片古老而美丽土地上坚强生存的人们重新找回自己的幸福。这是我的希望可能也是作者想让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的希望。愿阿富汗有个明媚的未来。

第三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朝阳失去了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涤了的天空好苦涩。仰天而坐,心中的苦闷都被叠加在了一起――她的不理解,让我很心痛。一封绝交信紧紧地握在手心里,心在流泪,浸湿了友之干涸。现在,友情在我眼里变得好淡然。

偶然在网上看到《追风筝的人》,原本以为是关于爱情的小说呢,细细读了之后才发现,它讲述的是友情之间的纯粹故事。乌云压头而至,我坐在幽暗处,闭着眼,带着淡淡的伤怀,回忆起文章的内容:多么单纯的孩提时光,哈桑与阿米尔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很真切。

处处受到本地人的欺负,异样的目光,加之战火的侵袭,让原本亲和的世界失去了本应快乐的儿时天地。大人的情感愁楚给了他们,在坏小孩面前,阿米尔产生了畏惧,然而,善良可爱的哈桑却时时都在保护着阿米尔,不让阿米尔受到任何伤害,他做这些,并不是因为阿米尔是他主人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友之约。然而,哈桑被打,被欺骗,被误解都因阿米尔的心境过于懦弱所制。最后,哈桑选择了离开,阿米尔的内心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十几年后,阿米尔用行动弥补了多年前的过错,挽回了自己儿时的懦弱之行。”文章里的风筝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哈桑在给阿米尔捡风筝时受到欺辱,而阿米尔却看之不理。事后,他们都在无声的躲避什么?”

哈桑幼小的心里面并没责备阿米尔的意思,他选择了默默承受。时间与地域的推移并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情变质。细细想我与她之间的友情呢?是不是随时间的消逝而变了质?

漆黑的夜空下,月光倾斜,我倚窗望影凝思:“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试着用心的去感受他们的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自己的朋友,如果你进一步去感受他的心境,你就会发现,你与他的心境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因为这一点,它才时不时的会触动你的情感线,让彼此的心境都明白彼此的意思。哈桑就是明白了阿米尔的心境才离开的。但我们要明白,不真挚的友谊好似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我和她,感情是真挚的吗?借着月光,我打开自己的日记本,翻开那一页。

阿米尔因为儿时的不勇敢,在哈桑受欺负时抛弃了他,之后又故意让他爸爸误解他。单纯的哈桑就像单纯的我们,误解了友谊的真谛。我和她之间也是如此吗?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包括被黑暗笼罩的月之友。拿起我与她共同拥有的笔,依光写下:“真正的友情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时间长了,这种友情也会如咖啡一样浓厚了。就像阿米尔与哈桑,他们的友情就是源于心底的最深处的结果。”好想告诉你,其实我的默默关心是。。

时间在我的记忆力划过了十八个秋季。身影匆匆地穿梭在自己的人生小路上,我用心寻找着属于我的那份友情。今夜,我发现,我与她之间的误解解开了。

培根说:”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过多的关心,不会打破友谊的。因为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夜幕中,我把她装进树影里。一直以来,我都以真心对待她,即使偶尔的相遇对视,让彼此陌生了,这种陌生也是最真挚的。从写一张纸条给她:“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价钱可讲的。你需要朋友的时候我会不请自来,你有难的时候我也会奋不顾身。”

朋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朋友是茶,品位一世的清香,朋友是笔,写出一生一世

第四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第一次读阿富汗作家写的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男孩的故事。作者是卡勒德•胡赛。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

一开始看到书名觉得很是疑惑,风筝,为什么要追呢?哈桑因为帮阿米尔追风筝而受到凌辱,而阿米尔看到了整个事发过程,但是为了赢得父亲的喜爱,还是没有站出来。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充满了内疚。当他已经成家立业,从美国回到阿富汗打算赎罪的时候,却发现哈桑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孩子还在。全书,最后,阿米尔放起风筝,然后追风筝。看完之后,我顿悟。主人公之后二三十年来追的,不是风筝,而是内心的愧疚。他需要的是把良心追回来。

曾经,阿米尔和哈桑是多么的情同手足,哈桑为了阿米尔,什么都愿意去做,甚至愿意为了阿米尔牺牲自己。但是,年幼的阿米尔还不懂这些,他需要的,是父爱。正如年少的我们,都渴望自己得到父母亲的宠爱一样。最后他得到了父亲的赞扬,却因此而背叛了一直爱着自己的哈桑,失去了这段珍贵的友谊。

生命的价值在阿米尔的赎罪之途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悍匪的激烈较量中,他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在开导哈桑之子的同时,他也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谁都会犯错,谁都会曾经伤害过谁。而反过来对自己也有惩罚。因为什么东西都抵不过良心。所以,当你伤害了别人的时候,你的良心一定过意不去。这也正是为什么阿米尔这二三十年来一直背着这么一个沉重心事的原因。当他为了他的良心赎罪的时候,当他愿意勇敢地追一次风筝的时候,我觉得,即使曾经千般错万般错,最起码,心灵解脱了。

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第五篇: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一部被很多人说关于背叛与救赎的小说

追风筝的人?风筝需要追吗?为什么要追风筝?抱着这样的疑惑偶然之中买下了这本书,书的封面是一只风筝的影子,在层层晕染的霞光中显得些许孤独寂寞……高三的一个凌晨翻开这本书,开头没多久便是高潮:可怜的哈桑为捍卫风筝,捍卫友情,在破旧的巷子里被强暴。这一情节让我揪心落泪,而后的哈桑一系列悲惨的遭遇更是让人心疼又愤恨,简单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故事中始终隐隐存在的那巨大的悲伤,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这在我看来这只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对于阿米尔具有无上的重要性,因为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追风筝也相当重要,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当仆人哈桑为保护追到的风筝,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耀而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阿米尔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便开始侮辱他,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故事还在继续,阿里和哈桑一起离开了,接着俄国占领阿富汗,阿米尔和爸爸也被迫离开了故土,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有了安定的生活。

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他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得知了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但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他生命中不可逃避的救赎,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懦弱的人们,总是容易缺乏勇气去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正直,去保护自己关心的人,有时候是面对暴力,有时候是面对死亡,有时候是面对羞辱,有时候,仅仅是面对自己。人性中更为恶的一面是,往往是受伤的那个人可以选择原谅,但更难的却是背叛或是犯错的人无法真正放下。而那些无法放下和原谅自己曾经背叛、犯错的人,往往选择的不是救赎,而是滑下更恶的边缘。而那些少数选择救赎的人们,却也总要被错误反反复复折磨了那么久之后,才知道去救赎,才知道当初应该更加勇敢一点,更加执著一点。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与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下载《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风筝、关于友谊的故事,它还关乎亲情、人生、内心和救赎。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知道有《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在一个枯燥炎热的夏日午后。偶然间翻杂志看到了一篇关于它的书评。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上面还附载了好几家全球知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哭了,笑了,愤怒了,反省了,最终敬佩了。书中讲诉了两个阿富汗孩子的故事,其中交织着我们整个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主题:爱,友情,恐惧,愧疚,赎罪。书中一句话,令......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1 我总是糊里糊涂地想,自己怎么总能成为幸福的人,一次又一次在感情相连的书中获得满足。我也讨厌阿米尔的不够勇敢,但是那不是缺点,生活本就要顺其自然,你......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看了《追风筝的人》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个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一个深入思考的开始。不得不承 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一直以来对阿富汗这个神秘而又多灾多难,饱经战火的国家充满了向往。当我从报纸上的书评上看到《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时候,便迫不及待的买来一睹为快。小......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过了霜降,天色黑的早了,也更凉了,有了深秋的感觉,尽管树叶仍在枝头摇动,但那是走向末路的垂死挣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万物都开始为冬天的到来准备着,收敛着,为了冬天的安逸,更为了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昨天,终于顺利的把《追风筝的人》看完,这本书,我曾经看了四遍,前面三遍,总是在匆匆开头后放下了,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车上也舍不得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