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班主任工作案例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
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案例简述
韩某家庭条件较好。开始给了我一个见面礼——毫不忌讳的玩弄他的手机,被我批评后只是放进口袋并未表现悔过的样子。
某下午,自习课,突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响起,是他又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其实从和班里同学的谈心交流时我早就了解到他的手机是从不离身的,他也有很多的过去学校的朋友,他们从早到晚总是用手机聊天交流。我感觉他如果能改掉依赖手机的习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应该能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因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恳切地长谈鼓励他,试着让他走出虚拟的世界。一开始,他还算配合下决心试着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这一天他又把手机带到学校,仅仅坚持了两天!我与其家长交谈时发现,他用极其粗暴的,激动的语言在顶撞他的母亲。在以后和他家人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从小只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以发脾气,闹情绪为发泄和争取的途径,而每次也总是以他的胜利为终结。于是,在一次又一次过激行为中他尝到了甜头,而脾气却越来越激烈暴躁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学生都不是一天就长成这样的。所以我认为要使像其他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有改变,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90后的学生出生在计算机虚拟技术日新月异的90年代,长在知识大爆炸的21 世纪。他们面对电脑电视机的时间甚至比面对父母的时间还要长。我要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少年。
对于他这种脾气倔强的学生,我认为不能指望强行把他的脾气扭过来,扭是扭不过来的。我们有时候应该不动声色,有时明知学生这样下去会碰壁,也不加阻拦,而是默默关注。等到学生吃到苦头之后,暗中加以帮助或点拨。
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多作鼓励,激励他内心的善良本质,让他拥有一颗博爱心。当他做了好事时,应及时加以表扬奖励。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关注。总希望自己成为焦点,他们不管自身能力如何总想在班级管理中出谋划策表现自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态,我时常会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他们去负责班级中的一些事情。在我的想法中,放手让学生去处理一些事情,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有利于改善90后学生普遍的存在的遇事冷漠、过分自我、追求个性的问题当然学生处干青春涌动期,难免会产生错误。对学生所犯的过错要帮助其分清错误的性质,防止学生累教累犯做到谆谆诱导,对有些学生把教育说服当耳边风,要让他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在校纪校规的允许下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通知学生的家长配合好老师工作。
90后的独生子女们,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信,他们创新、他们敢于表现。他们骄傲、它们叛逆,他们个性张扬。如何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且永不过时的课题。
第二篇: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
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李强,男,13。家庭条件较好。新生注册我还未知道他的名字他就开始给了我一个见面礼——毫不忌讳的玩弄他的手机,被我批评后只是放进口袋并未表现悔过的样子;开学第一天升旗他就在我前一天千交代万叮嘱不要迟到的情况下公然迟到并一摇三摆想进入队伍,我非常生气,狠狠地吼他,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不反驳。
一天下午,自习课,突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响起,是他又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其实从和班里同学的谈心交流时我早就了解到李强的手机是从不离身的,他也有很多的过去学校的朋友,他们从早到晚总是用手机聊天交流。我感觉他如果能改掉依赖手机的习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应该能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因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恳切地长谈鼓励他,试着让他走出虚拟的世界。一开始,他还算配合下决心试着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这一天他又把手机带到学校,仅仅坚持了两天!我与其家长交谈时发现,他用极其粗暴的,激动的语言在顶撞他的母亲。在以后和他家人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从小只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以发脾气,闹情绪为发泄和争取的途径,而每次也总是以他的胜利为终结。于是,在一次又一次过激行为中他尝到了甜头,而脾气却越来越激烈暴躁了。
某天,在数学课上,李强又一次因为上课玩手机做小动作被数学老师批评;英语课被英语老师批评;任何科任老师都对他的表现不满意xx家离校较远,某晚其母打来电话得知他放学居然未回家,并且不在亲戚家。其母很是焦急,在我连着打了很多本班学生家电话询问后,才鼻清脸肿回到家,说是在路上摔跤了并不怕疼坚持回家。次日,我对他进行了表扬,谁知几天后才知道他是被别人打伤的,我对他再次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指责他不应只顾自己不顾家人的感受,但他仍然是一脸的无所谓。并要求我不要插手这件事情,由他自己解决,我与他母亲联系后用了最好的方式解决了这件事情。
李强可以算是班上学习困难户,他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因此他总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他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在对他的教育中我发现他有着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出他的个性张扬。但同时我也察觉他的有些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有偏差,他会认为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是为难他,他会觉得对他进行适当的惩戒和教育是学校不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等等。通过与他谈心走近他,慢慢地我了解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家庭收入提高。家长对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去会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而渐渐地也养成了他们任性好胜的个性,少了几许宽容心同情心,多了几许霸气,好胜心。家中众星捧月式的过分溺爱使他养成了娇纵自私且受挫折能力弱的个性。通过交谈我发现他很喜欢表现自己,对老师安排他做的事,能够尽心完成,发现同学有违规行为有时他也能告诉老师,因势利导综合他的特点适当给他安排体育委员的工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班里要往高处贴条幅,当时我并未叫他(其实是在我的心里从未指望过他),可是他却主动留下来对我说:“老师,要我帮忙吗?”我毫不犹豫地同意并在心里感动莫名,他也确实卖力地去做并且做得很好。我真的感觉在教育工作上,要花点深功夫,即要不失亲和力又必须严格!如果只用简单的说教很难去改变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学生都不是一天就长成这样的。所以我认为要使像李强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有改变,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随着国家日新月异发展,信息量的敞开使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求知变得十分容易和广泛,学生的知识面与时俱进地扩展。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追求自我个性张扬,但相对缺乏团队精神。学生中很大一部份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老师反对他们做的事,他
们越要做到底,为了追求绝对的与众不同甚至有同学尝试打耳钉,吸烟。
90后的学生出生在计算机虚拟技术日新月异的90年代,长在知识大爆炸的21 世纪。他们面对电脑电视机的时间甚至比面对父母的时间还要长。我要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少年。对于李强这种脾气倔强的学生,我认为不能指望强行把他的脾气扭过来,扭是扭不过来的。我们有时候应该不动声色,有时明知学生这样下去会碰壁,也不加阻拦,而是默默关注。等到学生吃到苦头之后,暗中加以帮助或点拨。
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多作鼓励,激励他内心的善良本质,让他拥有一颗博爱心。当他做了好事时,应及时加以表扬奖励。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关注。总希望自己成为焦点,他们不管自身能力如何总想在班级管理中出谋划策表现自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态,我时常会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他们去负责班级中的一些事情。在我的想法中,放手让学生去处理一些事情,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有利于改善90后学生普遍的存在的遇事冷漠、过分自我、追求个性的问题。就像李强吧,他善于表现,爱出风头,体育方面有特长,于是我就让他负责我们班的体育活动,从队形、队列安排,到动作学习,整体规范等,让他在组织中体会要做好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通过这些活动,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了一些可喜的转变。他变得做事更有恒心和责任心了,他的自控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变成了爱护班级荣誉的人,虽然还有好多的缺点,但是他脾气顺了,班里评学雷锋积极分子时出乎意料的班委一致同意推荐他。
当然学生处干青春涌动期,难免会产生错误。对学生所犯的过错要帮助其分清错误的性质,防止学生累教累犯做到谆谆诱导,对有些学生把教育说服当耳边风,要让他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在校纪校规的允许下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通知学生的家长配合好老师工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老师的中心作用,和家长通力协作,来提高对学生教育的效果。90后的独生子女们,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信,他们创新、他们敢于表现。他们骄傲、它们叛逆,他们个性张扬。如何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且永不过时的课题。当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时,由于我外出学习不在学校,回来后我看到了李强写的周记:里面有一句非常让我感动:“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啊!„„老师,星期一又能见到您了,我非常高兴!”还知道用尊称了。
这是他写给实习老师改的,我看后非常动容,有一个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改变另一个人,但如果你乐于按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去接受他,你就给了他一种改变他自己的力量。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今天的教学中有遗憾吗?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了吗?我遗忘了那个学生了吗?当时学校正在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部影片让我非常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于是我常常找差生谈话,抽时间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进步了,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也更快乐了。我真切的感受到教师责任的重大。
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第三篇:师爱,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
师爱,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90后的独生子女们,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信,他们创新、他们敢于表现。他们骄傲、它们叛逆,他们个性张扬。如何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且永不过时的课题。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多作鼓励,激励他内心的善良本质,让他拥有一颗博爱心。当他做了好事时,应及时加以表扬奖励。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关注。总希望自己成为焦点,他们不管自身能力如何总想在班级管理中出谋划策表现自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态,我时常会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他们去负责班级中的一些事情。在我的想法中,放手让学生去处理一些事情,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有利于改善90后学生普遍的存在的遇事冷漠、过分自我、追求个性的问题。就像xx吧,他善于表现,爱出风头,体育方面有特长,于是我就让他负责我们班的体育活动,从队形、队列安排,到动作学习,整体规范等,让他在组织中体会要做好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通过这些活动,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了一些可喜的转变。他变得做事更有恒心和责任心了,他的自控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变成了爱护班级荣誉的人,虽然还有好多的缺点,但是他脾气顺了,班里评学雷锋积极分子时出乎意料的班委一致同意推荐他。
当然学生处干青春涌动期,难免会产生错误。对学生所犯的过错要帮助其分清错误的性质,防止学生累教累犯做到谆谆诱导,对有些学生把教育说服当耳边风,要让他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在校纪校规的允许下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通知学生的家长配合好老师工作。
第四篇:爱,班主任永恒的主题-班主任工作艺术
爱,班主任永恒的主题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确,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根置在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个基础,将变得苍白无力。
班主任工作用“千辛万苦”一词来形容它,毫不过分。班主任要具备“婆婆嘴,丫鬟腿”,教师的威严,慈母的心肠。要干好班主任这一行。首先需要爱这一行;而爱这行的落脚点,就落在学生身上。试想: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如何去谈教育艺术呢?又如何进行教育呢?可以这样说: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爱”字。要怎样才能做到爱学生呢?
回顾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有以下几点感悟: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班主任工作也是特殊的,面对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却“不懂事”的孩子,需要我们这些作为班主任的教师给予学生一颗关爱的心,“爱”自然就成了班主任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理解。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用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爱是理解的别名词,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记得那是发生在去年准备出外参观前的一件事。当时我在统计前往全国德育基地杨凌的人数,同学们纷纷举起了高高的手臂,唯独李研低着头一声不响。“你怎么了?”依我对孩子的了解,他又是遇到了难题。“我不去,我家没钱。”说着,眼泪已在眼眶打着转转。“哇,这点钱还交不起!”“穷死了!”……嘲笑、讽刺的叫声是那么刺耳。我一言不发,只是站在讲台上注视着全体同学,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室慢慢安静了下来,只有一片沉寂。
“李研,家有困难,我们大家帮助你!”班长张咪打破了沉寂,并把一元钱放进了李研的手里。这时我快步走下讲台,把十元钱也放进了李研的手里。这是无形的指挥,你五角,我一块,雪花般飘落在了李研的桌子上,文艺委员马莉打头唱起了《爱的奉献》,每个人的眼里都含着泪花,大家享爱着大家庭的温暖,沐浴在爱的怀抱里,我成了孩子们共同的妈妈。
二、爱是宽容。
用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那是一种博爱。宽容,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它能使教师具备教育所赋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表现在他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让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他每天把自信投射给孩子,让学生日日滋长着自信;他每天把尊重传递给童年,使得学生天天有尊严地成长;他每天把激励和赏识存入孩子的心田,让学生时时体验着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在这种魅力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有知识的新人,而更是富有人格力量的新人。这种新人不仅能够用宽容来回报宽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宽容中形成自信的品质,使得他们能够客观而自信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总能在自信中充满期待,看到希望,总能在自信中鼓励、接纳着自己的所长,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调皮任性,无论是在什么场合,想唱就唱,想叫就叫,尤其是在课堂上,经常会有他的怪叫来伴奏,同学们都把他看成是另类。记得那天午餐时间,他来得很晚,一进门,李老师就热情地说:“赶快吃饭。”“不吃!”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边喊边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摆摆手示意李老师别说什么,因为像这样的场景已有几次了。很快学生们离开了教室,只有他趴在桌子上,我走过去轻声问道:“怎么了?”他使劲挪动了一下身子显得很不耐烦,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双手捧起他的脸,“有啥事给老师说。”“沙包丢了,都丢了几个了!”他委屈的哭了。“没事没事,多大的事呀,我一会儿给你找,咱先吃饭!”毕竟是个孩子,估计他也饿了,又乖乖地跟我去吃饭了。后来我建议家长带他去西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个孩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感到欣慰,也为自己给学生的一份宽容倍感骄傲。
三、爱是鼓励。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正如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一样,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在赏识中他们的生活会变得积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多是依据他人的评价而来,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因此,后进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
我班的李小晴也是这样,每次考试他总是最后一名,书写也非常糟糕,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此,他不知道自己的长处,不知道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于是我和班干部商量我们召开一次“闪闪的星星”中队主题会,在中队主题会上,大家争相发言,指出他的优点,如爱劳动、科技做作好、爱帮助人、不撒谎……他听了大家的发言非常激动。
课后,他对同桌说:“我没想到,我还会有这么多优点!”在中队会的最后,我趁热打铁,鼓励他在发扬原来优点的基础上,再创造新的优点,并对他交往方面提出新希望。这样,通过帮助他挖掘自身的优点,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积极性高涨,为赢得集体的承认,他在交往方面更加主动,更加自信,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幅度提高。
刘小晴的成功例子让我更多的关注其他的后进生,我常常和他们接触,长时间的接触让我发现他们身上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有许多闪光点。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或是手工或是科技等等,一旦发现他们的长处,我就充分肯定,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决不吝惜“好话”,甚至“小题大做”,一次我发现一个孩子在上课进教室时竟然弯腰检起了脚边的一张废纸时,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大肆表扬该生,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该生非常激动,从此我们常常看到他帮助班级做好事。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真爱无痕,真水无香,就让我们用爱的艺术,为孩子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吧!
总之,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爱能使教育走向成功!
第五篇: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基石
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听慈红霞讲座有感
6月19日,聆听了慈红霞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慈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召下,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慨良多。佩服慈老师出口成章的好文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却让人的内心受到震撼;羡慕慈老师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母子情,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直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
师爱,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慈老师的教育历程中仿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爱,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爱,让她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信,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带着讲座的激情,结合自己近半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两点体会:
一、微笑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师生到底该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天天板着脸的教师就是学生最满意的老师?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微笑。
微笑是魅力,是能力,也是魄力。微笑,是风度,是力度,也是气度。微笑着带班,整个班都会微笑!微笑是教师的招牌,微笑是爱学生,爱教育最基本的表现。
凭借着微笑,我们师生有了平等,有了宽容,有了仁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我喜欢微笑着看学生的慢慢成长,即使学生做错了我严厉批评后,也会微笑告诉她们怎么做才是最好。微笑,幻化出了神奇:育,因它而美丽;教,因它而快意。微笑着欣赏,彼此看到的全是风景。我们的眼中从此不再会有“坏的学生”,他们心中的老班也变得潇洒、英明。微笑着倾听,成就了最好的沟通。少了武断,没了隔阂,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清澈、透明。
二、柔能克刚,遇事缓处理
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步,遇事要三思而后行,怎样才能入情、入理、入耳、入心。一次午自习,发现班中一个男生在玩手机,之前已经强调N遍,不能把手机带到学校!不但带来了,还在自习课上偷玩。当时我非常生气,二话不说,就把手机没收了。转身之际,发现学生一直盯着我手中的手机,欲言又止,我灵机一动,把手机关了,拿出电池,说:“电池归你,手机归我,接着看书吧”。下课后,这位学生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要知道,以前他违反纪律的时候,总是和我据理力争,从来没有主动认错的时候,今天是破天荒头一遭。事后一想,如果当时没有把电池给他,让他保留了自己的小秘密;如果当时大声对他进行呵斥,也许就不会出现前面的这一幕。其实,学生的情感世界是非常单纯的,要想走进他的内心,就要以心换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话到嘴边留三分,处理问题时冷处理比大声呵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学生,要理解尊重,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遇事情,要严爱相济,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方法;观工作,德智并育,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