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春节手抄报
春节的到来寓意着农历新年的开始,所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这一天人们都会去给家里的长辈拜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迎新年的带来,这个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欢乐。下面是关于我的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的春节手抄报
倒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是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的来历有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一个怪兽,叫“年”,每到除夕就伤害人命。有一年除夕,有人在家门口贴了大红纸,屋里烛火通明,还有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成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贴福字、贴窗花、贴门神。我家也不例外,今年是狗年,我家贴上了小狗模样的窗花,美丽极了!
春节,是吃丰盛的年夜饭,是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团聚在一起,享受美味大餐。
春节,是丰收的好日子——收红包!长辈们给我的压岁钱可多了!我都交给了妈妈,存进了银行,以后我会有巨大的财富。
春节,是走亲访友去拜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小朋友们一起放鞭炮!我的胆子可大了,摔炮大家都会玩,我还敢点小烟花和小鞭炮,不过我在农村拜年的时候放的不多,毕竟要保护环境!
春节,是庙会里红艳艳的灯笼、糖葫芦、糖人、打年糕、耍杂技……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充满年味!
春节,是我在商场里抓公仔娃娃,给妈妈抓到了一个她最喜欢的小狗公仔,送给她作为狗年礼物,看着妈妈欣喜的笑脸,我很满足。
春节,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爸爸妈妈不用上班,一直陪着我到处玩乐,真希望每天都在过年啊!
第二篇:我的春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2019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啦,相信大家都在期待着它的到来。每年的春节人们都会全家团圆,人们吃饺子,还有各种丰富的饭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下面是关于我的春节手抄报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的春节手抄报
快乐的春节作文
每年的春节,都是一些相同的“步骤”: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而今年,因为空气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爸爸提议不去放鞭炮了。“哎…今年又少了一个好玩的‘项目’…不过,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放鞭炮又算得了什么?我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做饭啊!”
“佳佳,能不能帮妈妈切一下菜?我要包饺子了!”“好!我马上就来!”我一边小跑着一边想: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大鱼大肉的,多没意思!我要是亲自加上一道菜,那岂不更好了,而且还不油腻!”
说着,我帮妈妈切完菜之后,走到冰箱前,打开门,望着里面的各种各样的食材,转了转眼珠,啊!我知道该用些什么了!我从冰箱里拿出了许多的水果:红心火龙果、芒果、草莓、蓝莓、猕猴桃和丰水梨。
我找来一个白底金雕花的陶瓷盆,分别将红心火龙果、芒果、猕猴桃和丰水梨切成小块,分别撒在盆的最底部。再把洗净的草莓切成片,在盆的最外端铺上一层。然后把蓝莓均匀地撒在各种果块的上方。最后,在最上端撒上一些酸奶。这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啦!
我捧着碗走出厨房,突然发现餐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佳肴,琳琅满目。而我的——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我正站在餐桌前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妈妈向我迎面走来,笑眯眯的说:“佳佳这是做的什么啊?你可从来都是给我打下手的啊,今天怎么自己还做了一道菜?不过……看上去倒是不错,这道菜叫什么?”我想了想,说:“嗯…那就叫‘五彩水果沙拉’吧。”妈妈笑了笑,说:“这个名字倒是不错,放到桌子上去吧!”
我开心的笑了笑,跑去看电视了。这个假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而且我还自己做了一道菜!这不仅仅是初中后的第一个新年,还是我最开心的一次!
春节古诗
《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除夜》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已酉新正》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第三篇:我的春节手抄报图片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春节啦,相信大家的身边已经开始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集市变得比平时更加的热闹,各种新年大红装饰更是让人感受到春节的欢乐氛围,下面是关于我的春节手抄报图片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的春节手抄报图片
春节趣事
我们期盼的春节来到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当我睡得正香时,我被外面的鞭炮声吵醒了。这时我听到妈妈喊我:“辰辰,起床啦!今天的早餐里可是有惊喜的哦!”我本来还想多睡一会呢,但想到要得到惊喜,只好迷迷糊糊的下床。刷牙洗脸,来到了厨房,我看见妈妈正在往元宵里放小红豆。我说:“不能放钱吗?”“本来是应该放钱的,可是钱太脏了所以就用红豆代替钱,所以吃到红豆,说明这一年就会顺利。”
“开饭咯!”妈妈说:“这盘元宵有两个里面才有红豆,看看你们谁能吃的到。”于是,我就看哪个像包着的,我就吃那个。结果,吃了大半天都没有。
“有了!有了!”姐姐叫道。接着她从嘴里吐出两颗红豆(忘了告诉你,一个元宵里有两个红豆,而且红豆是生的所以要吐出来)。我看着盘子里元宵一点一点的被消灭。我一下子把剩下的元宵都吃了,但是却没看到红豆的影子。妈妈说:“还有一盘在厨房里呢!”我把另一盘端来,刚吃了一个就发现惊喜。于是我高兴的跳起来,盼着在新的一年里能顺顺利利的考出好成绩!
春节诗句
1、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5、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6、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8、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0、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1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5、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8、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20、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21、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2、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3、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24、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5、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6、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7、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28、元良传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漫岗秋叶《元旦快乐》
29、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30、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第四篇:我的春节手抄报文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春节人们都会从遥远的地方赶回家,就为了一家人团聚,所以在我们的心中,春节就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下面是关于我的春节手抄报文字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的春节手抄报
春节习俗故事
“春节”的起源 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我喜欢的春节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要数春节了,因为春节可以放鞭炮、拿红包……喜事多多,快乐连连。
每年的春节,大街小巷都异常热闹。家家户户的大门都贴上了红春联,挂起了红灯笼,远方的亲人朋友都回到家里吃一年只有一次的团圆饭。大人们都在饭桌上聊天,小孩子们都到别处去玩,放鞭炮,玩游戏。当然我们还会去别人家拜年,说一些吉利话,大人们就会给我们红包,一天下来,拿到的红包把口袋塞得满满的,口袋都快沉下去了。拿着一天的收获回到家,心情自然是满满的快乐和满足。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袭击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都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么样,年都会进来,抢吃东西,伤害人畜。每到除夕夜,大家都收拾好东西,纷纷到城里过年,过完年再回来。有一年的除夕夜,这里来了一位仙翁,他走过来对大家说:“年兽害怕红色和响声。”听了仙翁的话,人们都去买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人们又把鞭炮点了火。鞭炮声响了,把年给吓走了。直到现在,人们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放鞭炮、贴春联,还穿着红红的新衣服,这些都是为了赶走年兽。
过年的时候我最喜欢放鞭炮,可鞭炮让我又爱又恨。我喜欢鞭炮,是因为我喜欢把鞭炮点着火,扔进小河里,看小河里打起水花,像喷泉一样的好看。可是,我又讨厌鞭炮,因为有一些调皮的小孩子总会在你走路的时候,故意扔一个鞭炮过来,一声巨响,把你心脏病都要吓出来了!
春节真是一个让人开心让人怀念的节日,它能让家人团聚,让世界欢笑,我喜欢过春节!
第五篇:二年级手抄报:春节
二年级手抄报:春节
春节,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因此,春节的手抄报如何办?
关于春节的诗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X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的意义 人们说,有海水 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睦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今天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春节的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二年级手抄报: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