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骨时光》读后感2篇
千年并不等于磨灭
——《甲骨时光》读后感
初一1班 金若熙
文字,自古以来便是人们表达内心所想、互相沟通的媒介。它经历了千万年的演变,依旧年轻。弯弯曲曲的线条承载着人们从鸿蒙间感悟到的语言。
甲骨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浮在骨片龟甲,竹简,宣纸之上。
在商朝时期,甲骨文诞生。它的意义神圣而独立,它是贞人用来与先人魂灵沟通的工具。贞人虔诚刻下的文字,预示着国家的命运轨迹,成为商王主持朝政的依据,这也是“周易”的前身。
或许,在当时,平民是没有所谓“权利”来学习和使用这种被奉为“命运密码”的文字,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投入他们所有的热情和疯狂来观看贞人的祭祀。
那已经不是文字了,是整个商朝的精神图腾,只有“窥得天机”的贞人才能触及和沾染。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主角杨鸣条受傅斯年委托,到北京参加瑞典王储的欢迎会。此时的中国,还没有能力去发掘和保护安阳的殷墟中埋藏的珍贵甲骨。只能依靠外国列强的帮助。可就是这些人,他们烧毁了圆明园,现在又以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光明正大地把我国的文化瑰宝运送到他们的博物馆,做镇馆之宝。
杨鸣条答应了傅斯年的委托,到安阳调查,为将来自主发掘做准备。
那时的安阳,不断有农民从田里挖出破碎的甲骨,为了在战火纷飞中养家糊口,许多人开始贩卖这些珍贵的文物。很快,各方就在安阳织成了一张大网,各国势力在其中浑水摸鱼,不断有国宝被偷运出境。可惜的是,当时,国家也无能为力。更有甚者,把这些文物当作药材以低价贱卖,丝毫不知这些古物的价值和潜藏的文化。
至于杨鸣条和蓝保光母子对甲骨文的熟悉感,就是代表着我国文化在后世的血脉中留下的深刻影响。这种熟悉,是烙在血脉深处、梦境深处,无法磨灭,也无法遗忘。
甲骨上的文字,是由不同的贞人刻上去的。刀法不同,感情不同,意义也不同。它蕴含着古人对上苍的敬畏和崇拜,更蕴含着先人对天象的理解和智慧。他们对日月星辰的规律、各种星象的认知程度,甚至比今人更为深刻。
书中的加拿大牧师明义士,散尽家财购买甲骨,在纷乱的时代,不理睬日本人青木的蛊惑,保护着这些甲骨,直到物归原主之时。他的人物形象,便是在贪婪的人性、巨大利益和地位的上升中保持原则和本心的、极少数的一种人。忽略悬殊的实力差距,忽略国籍,忽略上司的刁难,忽略人性的灰暗,坚守着,那一缕微弱的萤火。
而反观青木,虽然他与明义士一样,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敬畏和赞叹,也想过自己和盗宝贼一样的行径会对这些稀世珍宝带来怎样不可逆的损失。嘴上说着世界人民共同财物,但是利欲熏心,还是将这些古物带离了它们从被制造出来就从未离去的土地。不惜利用他人,不惜伤害无辜的人,不惜泯灭了那仅存的原则,堕落为那“不入流的盗宝贼”.贯穿故事的贞人大犬,在书中无疑是个带有悲剧色彩的角色。他为了商王做了无数占卜,窥得天机,却也要懂得在政局中明哲保身。为了国家,他摒弃了七情六欲,为了肩上扛着的责任和国家大义,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甚至在被断一臂之后,他依旧在痛苦之中陪伴在商王身边。最后商朝倾覆,他也是死在那甲骨中间,履行着他作为贞人的最后义务。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注定发生,世间万物冥冥之中似乎都有注定,循着那 “天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故事的最后,大犬的尸骨披着黑衣独自走远,消失在地平线,它是要依靠着残留的执念完成前世它许下的诺言吗?还是要继续走入杨鸣条在它的指引下还未完成的小说《贞人大犬》里?
不得而知,或许只有他在临终时紧紧抓着的甲骨片还证明着他的存在。
那些骨片,和那时代一样古老,它们静静地躺在故土的博物馆里,吟唱着那次祭祀唱诗班吟诵的颂词,谁又听得见呢?
那个王朝早已远去,那次为文化而燃起的无形硝烟也已停歇,唯有纸上的弯曲线条依旧存在。
现在,它们早已走入大多数人笔尖,代表着人们的心之所想。
现在,也只有那些骨片经历过那段时光了——
那段,甲骨时光。
不变的永远是变化
——《甲骨时光》读后感
初一2班任昶睿
《甲骨时光》是我读过的最有震撼力的书,不是吗?
我还未开始读时,已经对书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对甲骨和甲骨文都一无所知,它们出现在哪个时期,哪个朝代都不知道。因为无知,所以好奇。这就是我和这本书相遇的起因。
每个时代,都是舞台,而舞台上的演员,永远在变化。《甲骨时光》中的舞台,一个让我穿越到起源于一九二八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另一个越过的跨度更大——商王帝辛在位的第二十五个夏天——也就是书中他开始牙痛的时候。作者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舞台,分别打造出了两批截然不同的演员。
一九二八年中国的杨鸣条,梅冰枝,蓝保光母子,外国的明义士,怀特主教,以及日本的青木雄泽,都出于对甲骨的兴趣而来到河南安阳进行研究。作者写其考古挖掘的同时,又穿插了一些商朝时期贞人大犬、宛丘巫女和商王帝辛的故事,既写出了河南安阳甲骨的来源,又为整本小说增加了神秘色彩。这些商朝的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亲眼见过似的,笔调又不失幽默,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引起共鸣。
《甲骨时光》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变化在于一幅作者不断提到的三折画。它被怀特主教偷偷运回加拿大后,由巴黎卢浮宫的一个专家小组重新复原到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内,成为镇馆之宝。而现在多伦多布罗街的博物馆内,解说员会介绍,这三幅伟大的作品是怀特主教在战乱时的中国从一个即将倒塌的山中寺庙里抢救出来的。小说最后用戏谑的笔调写到:“对于这些话,你只要相信一半就可以了”.的确,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没有人真正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
之所以说《甲骨时光》是我读过最具震撼力的小说,不仅是因为它在时空上大加作祟,也是因为它通过故事角色的表达同时写出了作者自己对甲骨的所思所想。而且它虽然属于虚构小说,文风却近于纪实,而我作为一位经验较浅的读者,在读完后记之前,居然以为它所讲述的故事全都为事实。
这也是我读过的唯一没有主角的小说,换一种说法,就是主角太多,人物关系较为复杂。其实,当我读过第三遍后——古人也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去死死记住每个人在小说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因为随着甲骨的历史,故事,每个人物都会因为甲骨而有所联系,有所改变。例如杨鸣条与蓝保光亦师亦友的情谊,大犬从最初的忠诚到最后的颓废。甲骨的变化,带来了所有人的变化。可以这么说:如果非得讲出这部小说的核心角色,那么非甲骨莫属。
如果说到这部小说的文艺色彩,那么我个人觉得略有欠缺,当然也可能是我理解不了如此严谨的文风。虽然商朝部分的描绘为整部小说增色不少,但相比之下主要的部分更为平板严肃一些。自然,这只是我作为读者一个主观的想法。从客观考虑,严谨的文风可能也与考古这门学问,或作者本身的喜好有关。
这本书我仍旧一次次,一遍遍地读着,每读一次,每思考一次,每有一个独立的见解,我都觉得,似乎我在挖掘甲骨片。那些思想,那些问题,本就是深深地埋藏在灵魂深处,我只不过花了脑细胞和时间去把它们挖出来。这一切,犹如博尔赫斯所认为的——“一本书本来就是已经存在的,作者只是花了力气把它找出来”.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无限知。《甲骨时光》总是让我读不过瘾,因为它不仅让我看到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对于中国古文化的重视,而且也同样让我感受到知识海洋的广阔无边,多层多元。
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甲骨时光》更是揭示了时代与时代之间的轮回递接。它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世界永远在变化。无论天文地理,无论历史未来,变化,是它们不变的宗旨,如同神秘的甲骨,不断地为我们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合上书本时,已是深夜。窗外,深蓝色的夜空点缀着一颗颗忽明忽暗的星子,淡薄的云烟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移向远处。是啊,这世上的一切,不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升华吗?
但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永远是变化。
第二篇:小小甲骨彰显河南文化
小小甲骨彰显河南文化
焦作市第一中学 高一1班骆美伊
辅导老师卢娜
(本文获得河南省文化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五千年前,轩辕黄帝统一中原,划野分疆。从此,黄土地上诞生了悠远的文明„„五千年前,史官仓颉收集汉字,编排整理。从此,龟背上镌刻下了亘古的传奇„„一个是中华文化的始祖,一个是中华文字的始祖。他们同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为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所敬仰。他们同是出生于河南,并在这片土地的养育下立下丰功伟绩。他们是河南的骄傲,是河南的自豪。
巍巍中华起源发祥于河南
河南是一片因历尽沧桑而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土地,河南有着亘古绵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
南召云阳镇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年代与北京猿人相近。在古老的传说中,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而事实上,据古书记载,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便是诞生在今天河南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因此河南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
而最令世人瞩目的,即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甲骨文。
甲骨四堂 发掘殷墟古遗产
1899年,甲骨文在安阳小屯惊艳出世,一时间得到了整个世界的高度关注,许许多多的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纷至沓来。其中便有著名的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和王国维,他们锲而不舍地发掘甲骨文,并且潜心研究,成为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并称为“甲骨四堂”。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的卜辞,为最早的书迹。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已形成系统的汉字。这种字都是用刀刻在龟
甲或兽骨上的。据统计,迄今殷墟已出土甲骨卜辞约15万多片,记有单字4500个左右,其中约有1500个已为学术界识读。甲骨被大量出土和认知使我们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因此说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的珍贵资料。甲骨文的发现,大大推动了人们对中国历史和古文化的研究,安阳殷墟已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正是因为甲骨文的存在,人们确定了商朝历史曾经的真实存在,鼓舞我国的史学家对夏商周三代进行不懈研究;正是因为甲骨文的存在,推动了人们对古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增加了古代各种文献的可信度;正是因为甲骨文的存在,推动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
古老王朝透过甲骨来重现
文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写照,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是这个民族的生活文化的纪实。每一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也一定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只有拥有久远而古老的历史的民族,才会有成熟的文字。而拥有源远的文字文化的民族,必定是饱经了风雨的磨砺和岁月的洗礼的伟大民族!
殷墟甲骨文作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很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人阐释了古老文字的魅力。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甲骨文字形图画性较强,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总觉得,我们老祖先创造的文字体现出了超越国界的文化,因为它形象生动地为我们解释了某些概念和生活的常理,这是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超越的。如:(水)、(网)、(山)、(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甲骨文都是象形字,但它足以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十余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
同时,甲骨文字打开了观察 3000 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商代占卜风之盛。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它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甲骨文对于商代社会天文、历法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确,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出土的甲骨文可以得知,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而对于中国的古老历法来说,甲骨文中仍然有
据可查,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刻着六十干支纪年、月、日,被认为是当时查对日期使用的。这一发现为研究商代历法提供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足以证明商文明是世界几个主要早期文明之一。可以说,殷墟文化代表了中国商王朝的文化乃至整个青铜时代的璀璨文化!
独具魅力的甲骨文字
甲骨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作为历史的载体,作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在世人惊叹的目光中熠熠生辉,同时也对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探索导航。
甲骨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向世界诉说,诉说自己背负的文化;向世界诉说,诉说这片土地上传奇的历史和源远的文化。世人对洹水河畔的殷商文明也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了解。
时间永不停息地流驶,它伴随一个又一个王朝走向鼎盛,也伴随一个又一个王朝走向覆灭„„它带走了曾经的战争的血腥,也带走了曾经的和平的文明,它带走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然而,它却无法带走中华传奇的历史,无法带走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智慧的华夏子孙将所有的荏苒时光以文字的形式镌刻在甲骨上,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甲骨文,是中国历史的载体,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是河南文化的体现!
河南因为拥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而传奇,因为拥有文字之起源“甲骨文”而神秘,因为拥有5000年的悠久文化而美丽!
河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他屹立于中国中部,向世界讲述着自己的古老文化,同时也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河南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河南文化,不愧为中华的一枝奇葩!
评语: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而发源于中原大地的甲骨文就是汉字的起源。对于大多数高一的学生来说,甲骨文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是对甲骨文的了解可能就知之甚少了。从这篇小论文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凭借着自己对甲骨文化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不断地了解甲骨文。因此在创作时她没有选择河南文化这个大的主题,而是从甲骨文这一具体的典型的文化探究中来感知河南文化的魅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她能够抓住甲骨文形象性较强的特点去解读中国汉字的起源、内涵及特点,而后又进一步探讨了甲骨文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影响和自己身为河南
人对这一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关注。她用小标题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全文的结构与思路,从河南文化这个大的背景中引出了汉字的起源——甲骨文,层层递进,意义深广。同时,从她的文字中,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的热爱,这种情感贯穿了全文,我看到了一个中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索精神。当然对文化的探究是无休止的,这位同学对汉字文化的了解还存有很大的空间,我相信凭借她对历史文化的不断探索,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她会获得更多的惊喜。(焦作一中语文组卢娜)
第三篇:时光—童年读后感
假期读童年
读了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的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主要写了高尔基童年时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我”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我”……从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人物: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这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阿辽沙无论在哪,他都不仅负担着一个孩童难以胜任的劳动,而且受尽屈辱,切身体会到底层劳苦大众的非人般的奴隶生活,同时也发现了劳动人民具备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此时,书籍打开了他的眼界,为他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促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对他的成长起着重大作
用
人物分析:
小茨冈: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就不择手段,这是导致他悲惨的下场的原因.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由于舅舅的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温暖了阿辽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把阿辽沙从黑暗中引向光明.她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外祖父:他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他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的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
第四篇:《时光收藏人》读后感
《时光收藏人》读后感
《时光收藏人》读后感1
花有重开日,草有再绿时,时光却如江河一般,奔腾不息,一去不回,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珍惜时间,不去荒废每一分、每一秒。这一概念我就是从《时光收藏人》中得到的。
古往今来,有许多珍惜时间的典范,鲁迅就是其中一位代表。鲁迅小时候家境不太好,但老天爷似乎是有意想考验鲁迅,安排了一出戏:鲁迅父亲得了重病,需要花很多钱治疗。为了凑足钱,鲁迅只能去典当铺,典当一些物品,可他还要上学。有一次,鲁迅因此迟到,当时寿镜吾是鲁迅的'老师,他可是出了名的严师,鲁迅一来就是一顿“猛打”。惩罚让鲁迅铭记于心,于是他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这其实不仅仅是在桌上刻了个“早”字这么简单,还是鲁迅在心中重重地刻下了一个理念:“时时早,事事早,争做东风第一枝”。从此,鲁迅从未迟到过。老天爷的这出戏,鲁迅可谓“完美通过”,老天爷感动了,最终鲁迅成了一位大作家。
但是,只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个精神,就想成为和鲁迅一样的作家,那你就是“疤痢眼儿做梦娶西施——想得美”了。鲁迅说过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珍惜时间是对的,但不是去珍惜时间去玩、去打游戏。晋代的孙康亦是一个好典范。
孙康小时候家庭贫苦,没钱买灯,晚上不能看书,但他有勤奋好学的精神,能感到晚上让时间白白跑掉是很可惜的。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雪花可以映出雪光来,他不顾寒冷,立即穿好衣服开始看书,手脚冻僵了,就跑一跑。此后,只要是下雪天,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最后,当了一个大官。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林清玄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要珍惜时间,许多名人都写了许许多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挥下了许多笔墨,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时光收藏人》读后感2
时光一去不复返,而随着时光逝去的有人,有事,也有物。
书店里那么多书摆在那里,而我一眼就看中了那本书——《时光收藏人》。天空中,长颈鹿弯着脖子,叼住一个小朋友,而它脖子上还骑着许多动物还有人,画面如此美好。
这本书有很多故事组成,而第一个故事《一本书书店》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主人公回乡下探亲,上山采蘑菇,在深山中看见了一家书店,店名叫“一本书书店”。店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走进书店。店里有好多书,但是书名都叫“最后的***”,内容都是描写的最后的.什么动物或者植物。一位老爷爷向“我”解释了这些书名和店名的原因。而当“我”走出这家书店,再回头寻找这家书店时,一切都在“我”眼前消失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爷爷给我说过的他小时候上山砍柴的故事。每次他上山砍柴时,总能捡到草丛中的野鸡蛋,看到灌木丛中小动物们的身影。那时候我常常幻想着自己与林中的小动物们能有一次有趣的邂逅。可当妈妈带着我爬了龙池山、十八弯等等宜兴大大小小的山后,却连一只小松鼠都没看到过。石阶上不知是谁扔下的纸片和空水瓶似乎在告诉我为什么,而那些矗立在山间的树木,在风中低低地呜咽,仿佛也在向我诉说着什么。
我在电视上曾经看到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个时钟每个点都是一种动物,而当分针每指到一种动物,它就消失了。这则广告形象地反映出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之快,和人类的自私自利以及愚蠢。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懂得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其实《时光收藏人》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美好的故事在里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时光的长河里奋力前进,都在憧憬着前方美丽的希望。可有时只要你稍稍回过头,便会发现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东西。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记得那些美丽的时光,收藏在心里,保护好这些美好。
《时光收藏人》读后感3
寒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名叫《时光收藏人》的书,这本书是位名叫汤素兰的作家写的。书中讲述了许多生动有趣、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我带着好奇和疑问决定一探究竟。
书中包含了《一本书书店》、《时光收藏人》、《桥姥爷》等一些小故事。神秘莫测的“一本书书店”的店主、个性十足的“时光收藏人”、温暖治愈的小魔术师珊诺……每个人物都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桥姥爷》这则小故事写到:因为那座桥立在村前已经很长时间,经历了很多的风雨而不倒。时间一长村民就把桥的精气神凝聚起来,并在每个人的心里变化成一个人或是神——桥姥爷。村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拥有桥姥爷的体魄,家里都够风调雨顺,都会去拜桥姥爷,希望桥姥爷能保佑他们,老百姓能过上舒心的日子。在每个村民心中都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孩子平安。大人希望和自己喜欢的人永不分离。怀着这种信仰,人们快乐坚强的`生活着。
说到书店,大概可以用书的海洋来形容,可你看到过《一本书书店》吗?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奇怪呢?其实这个书店并不是真的只有一本书,而是每一本书都记录了某一种植物,或是某一种动物,或是某一种习俗,这些植物、动物和习俗有的都快要消失了,所以每一本又都写着《最后的……》。很多年以后,当以后的人们要了解这些文化时只能到书里去寻找,那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要从小做起,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现在或不久的将来一些物种即将灭绝。
《时光收藏人》这本书虽然都是虚构的童话故事,但是我们能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友情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世界。
《时光收藏人》读后感4
花样的文字,佳酿般的文章,寒假期间,我品味了国家一级作家汤素兰的新作——《时光收藏人》。
这是一部有助于孩子心灵成长的故事童话集。它以作家的亲身经历及其充满地域特色的故乡小镇为原型,讲述了14个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小精灵和大人、孩子间发生的关于友谊、爱、生命和世界的故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彩云幼儿园”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老奶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彩云奶奶,她可不是普通的奶奶,是天上的`神仙,她为了让棚户区的孩子们能够上学,给孩子们在广场上建了一所整洁漂亮的幼儿园——彩云幼儿园。她虽然不是老师,但对孩子们的爱是无私的,如春雨,如甘霖。文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如果我把幼儿园拆掉了,这二十个孩子到哪里上幼儿园呢?”读到这里,我心里暖融融的。
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暑假里教我写作的赵老师。那一天,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作,突然手臂微微发麻,赵老师得知后,赶忙询问我的情况,还不忘为我按摩,老师小心翼翼地按捏着我的手臂,赵老师的手指在我的手臂上井然有序的按摩,不紧不慢,好象在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圆舞曲,顿时,我感受到老师掌心的温热,在她不停地按摩下,发麻的手臂也渐渐放松,我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老师似春蚕,如蜡烛”这话一点也不错,老师总是把自己的爱默默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故事中的白云老师让我想到了三四年级的班主任——沈老师。她年轻、漂亮、有活力。在学习时,她是我们的良师;在活动时,她是我们的好友。在辅导学生时,她总是一丝不苟,能耐心地讲解每一道难题,直到学生理解为止。老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品味经典之作,我多了一份清纯,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对老师的敬重,少了一份孩童的顽劣。是书让我健康成长,我感谢《时光收藏人》这位良师益友。
《时光收藏人》读后感5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童话作家汤素兰所写的童话故事——《时光收藏人》,更明白了时间的珍贵。
刚看到题目,我就十分疑惑:咦,时光怎么可以收藏呢?时光收藏人又是怎样的人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哦,原来如此:不是真的收藏时光,而是把一些可以作为见证时光的证物收藏起来,而时光收藏人就是替别人收藏这些东西的人。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来小区里收垃圾、破烂的老爷爷给了“我”一片玫瑰花瓣,最终挽救了爸爸妈妈濒临破灭的婚姻。老爷爷告诉“我”,他是一个普通的'时光收藏员,从而也激发了“我”对这个职业的喜爱。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说:“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确实,时光一去不复返。有的人明白时光的宝贵,努力学习知识;有的人为了不虚度光阴,认真工作,建功立业。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总觉得自己的记忆力比别人的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背书。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后,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了,纷纷跑出门玩耍。只有司马光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反复地朗读,背诵,直到能合上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了才肯罢休。
“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小学生正值学习的大好时光,一定要和时光老人交好朋友,合理利用,勤奋学习,莫负青春好年华!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第五篇:《时光收藏人》读后感
“一个人的美好时光最好可以自己收藏。但如果你把它们丢失了,遗忘了,也没有关系,我会帮你把它们找回来。”这是汤素兰著的《时光收藏人》中的一句话,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同时,这句话也是整本书的引导。
本书依靠“我”发现了山中一本书店,并知道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记忆,由此展开的故事情节。朱自清也说时光“像针尖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长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较喜欢作者的一句是“一个人的时光有些是美好的,有些是痛苦的。痛苦的时光特别难熬,美好的时光却容易逝去……我真正的职业是‘时光收藏人’,我收藏美好的旧时光”。
这些故事就是我生命的痕迹,是我对过往时光的收藏。我把它们剪贴成册,愿与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因为我喜欢做梦,尤其喜欢做白日梦。当我把白日梦写下来,就变成了童话。”这是汤素兰老师写童话的理由,她虽已成年,但却仍然保存着幼时的天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古代哲人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确实,时光一去不复返。有的人明白时光的宝贵,努力学习知识;有的人为了不虚度光阴,拼命工作、建功立业。我也常想,在这飞逝的时光里,我又能留下一点儿什么痕迹来作为证明呢?
时光飞逝,但却永存,即使丢失,也将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