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林徽因这样的女子》读后感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子》读后感
经管系教师马彩华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子》从个性、优雅、睿智、情感、梦想、人际交往、谈吐和享受平淡八个方面,对林徽因的生活、情感、性格等进行剖析,讲解为何林徽因会成为一个受人追捧的万人迷,也为当今读者做像林徽因那样的女人指明了一条道路,其中有一些片段和观点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其一,尽情挥洒最靓丽的个性魅力。个性是一个女人最鲜亮的标签,是区分一个女人与另一个女人的美丽标尺。每一个女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种个性都有优点和缺点。女人独特的个性,强过附庸风雅的时尚。一个女人只要活着,就要挥洒出自我的个性,发挥出自己个性的优势。比如热情、温柔、率真、坦诚等个性,能够体现出女人所特有的魅力,让其变得与众不同,既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又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其二,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有什么事情,要柔声细气地说出来。不开心或生气时,要先学会深呼吸,远离自己所在的环境,将坏情绪在转身的瞬间转化出去,不要用高声叫喊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一个女人要变得温柔似水,就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要记得,无论遇到多少悲伤或痛苦的事情,都不要将痛苦悲伤表现出来,而是要学会坚强地隐藏,让自己的脸上永远充满温柔、亲切的笑容。
其三,多一些率真,多一些阳光。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艳冠群芳,其实,漂亮的容貌就像鲜花一样,虽然艳丽芬芳,却总有凋谢的那一刻。一个女人要想拥有恒久的魅力,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个性,丰富内在气质与个性魅力,这样才能永远光彩照人。在生活中,总听到有人抱怨自己长得不漂亮,与其如此,不如设法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不管世事如何变幻,都能让个性的魅力在岁月长河中大放异彩。
其四,坦诚,是女人最强大的个性武器。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个性,能让人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个性就是坦诚。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最迷人的个性;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最让人迷恋的品德。坦诚是什么?坦诚是指真实不欺、诚实无妄。坦诚待人是指坦率、真诚地与他人互相交往。一个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有坦诚的个性。
坦诚是指敞开心扉,以真诚的态度去沟通。坦诚可以说是与他人沟通的桥梁,心地坦诚的人,如一面清洁如新的镜子,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坦诚的女人,行事坦荡,凡事都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相同或不同的问题,能明了事实的真相。
读完了书,我稍加总结,大抵形成了这样几句话,我们对于身边的人,往往都是始于颜值,忠于才华,而最终陷于人品的,所以希望我们女性朋友们都能修炼自己的内功,提升自身的素养,做一个林徽因这样的女子。
第二篇:传奇女子林徽因--读《林徽因传》
传奇女子林徽因
——读张清平《林徽因传》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潘秋萍
初见到《林徽因传》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那幅林徽因的头像所吸引,平顺的头发梳到耳后,瓜子脸,脸庞笑靥如花,特别是那双眼睛,闪闪发亮。
毋庸置疑,林徽因是20世纪最杰出的中国女性之一,在《林徽因传》中,作者张清平用富有诗意的文笔讲述了林徽因的传奇人生。于是,我得以沉醉在这浪漫动情的文字中,穿越时空与这位奇女子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跟随张清平的脚步,我走进了她的世界。这样一个“旷世美丽”而“才华绝代”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诗意的浪漫与艺术的激情。在林徽因的一生中,拥有过建筑师,设计者,诗人,艺术家等多种身份,其中令林徽因倾其一生去追求的便是“建筑师”。这是她的理想,她的事业,为了让世人领略到中国古建筑的精致与美丽,更好地保护筑师中国古建筑,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长年在河北、山西等地的偏远地区考察古建筑,一路上,颠簸泥泞,风尘仆仆,尽管条件艰苦,可每次发现一处古建筑时,林徽因都会喜悦兴奋。这些考察结果在逃亡西南时成为林徽因精神生活的全部,她小心翼翼地整理保存这些珍贵资料,并与梁思成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即使为生计而奔波忙碌,饱受病痛的折磨也未曾停止。病榻上的林徽因面容憔悴,眼窝深陷,但她的眼中散发出熠熠的光辉,她用这样虔诚真挚的心来对待建筑事业,不离不弃,而正是这样的不懈追求,照亮了林徽因的一生。
北归后,林徽因担任了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图案的设计,对景泰蓝的工艺制作进行了改革完善,每天的日子紧张而忙碌,林徽因对自己的工作挑剔严苛,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设计方案一改再改。然而,当林徽因与梁思成竭力呼吁保护北京古城区时,却遭到了反对,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最杰出的古建筑在烽火连天的日子里得以保存下来,却在和平年代被毁弃,眼看着这些古建筑被一一拆除,林徽因声泪俱下,心痛难当。林徽因正是如此孜孜不倦的投身到自己的事业中,饱含热情,而这位杰出的设计师一生中为自己建造的唯一一座房子,是在流亡时所盖得一间住宅,“土坯的墙壁,青灰色的瓦片”,简单却又温馨。伴随林徽因的除了建筑之外,还有文学,朋友和家人。林徽因笔下的诗作充满了奇异的想象,轻盈婉约;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风格迥异,个性鲜明,她的文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蕴含着对艺术的热情,表现了对精神交流的渴望。林徽因所居住的北京布胡同经常是与朋友聚会的场所,每到周六下午,他们便会在这里喝下午茶,一起畅谈中外古今,沟通心灵。他们谈艺术,谈理想,谈文学,无所不包。在交谈中,林徽因思维活跃,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也会与朋友展开激烈的辩论。林徽因在“生命的夏季”里散发出了无限的爱与热情,她尽情地享受生活,醉心在诗意中,她的才情是多方面的,不仅因为她美丽的外表,更来源于她心灵的纯净,她热爱艺术,热爱美,正是这种精神素养,伴随了林徽因的生命,赢得了朋友与学生的尊敬,“让人忍不住亲近”,同时也赢得了梁思成,徐志摩,与金岳霖的青睐。正如张清平书中所写的那样,“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富有激情”:“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摘自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这便是林徽因,一个拥有“细腻敏感的心灵”与“高傲纯正的天性“的传奇女性。1955年4月,林徽因与世长辞,在这乍暖还凉的四月,她的生命被历史定格,同时被后人铭记的还有她那浸满美丽的人生。
2011.7
第三篇:《林徽因》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天《林徽因》,虽然对她有了更新更准确地认识,但我认为今天收获最大的还是加深了对徐志摩的了解!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是一个对世事功利看得很轻的人,除了对最纯真的追求他在无杂心。无论是他的诗文还是他的处世态度,虽然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却真诚地让我感动!
他与林徽因的故事是美丽的,又是酸涩的,他让林徽因感受到了初恋,并付出了最真的心!虽然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但对于一切,他还是全不在乎的,竟然可以继续着维持与梁家的友谊!一如既往的表达着对林徽因的爱意!他,梁思成,这群中国现代最具智慧的人向我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虽然不知道和陆小漫结婚后王庚对他的态度,但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相信这群在国学熏陶成长起来后又接受西方最先进思想的男人们不会永远的嫉恨,至少不会向凌叔华那样一生的嫉恨,只为了自己的私心,让原本可以让后人了解更多他与林徽因在剑桥交往时的心生永远消逝,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让他被更多的后人误会着!或许这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因为他在生前都不曾在意别人的批判与讥讽,更何况是他死后呢?唯一的遗憾与悲伤只能让现在喜欢徐志摩的后人承担了!
不想做太多的评论了,因为气愤地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了!
满脑的胀痛,满心的凄凉!
他从不算计别人的心让他把宝贵的“康桥日记”交给了一个它明知是小心眼的人,于是一本可以记述他一段最美好回忆的文字彻底消逝了!
他和林徽因在英国的日子一定是很美好的吧!而当林徽因随父亲回国后他的心也一定是伤痛到几点了吧!否则不会再面对已经和梁思成交往的林徽因时有一次出动心弦,在即将的分别中泪流满面!
他爱的执著,爱的疯狂,爱得让人感动!
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写下那么多美丽诗篇的原因吧!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可以不顾世人甚至是家人和恩师的反对离婚娶了有夫之妇的陆小漫,可以拚命赚钱养着老婆而不舍得买件外衣!这是他对爱最真挚的表达,这是他对纯真最完美的追求!要知道,在上海的陆小漫过的是一种多么奢侈的追求,而他却拼命的节衣缩食,或者说没有陆小漫,34绝对不会使她人生的终点!
突然发现自己的性格和她有几分相似,如果没有她,我绝对不可能读起诗来,就象没有林徽因、没有陆小漫他也不可能写下那么多真挚的直达心灵的诗篇!因为真正的爱过,所以字字真心!因为真正的爱,所以不求一丝的回报,毅然的付出,义无反顾的付出!
虽然我不曾真正付出过爱,但也可以理解他的所为!毕竟我也曾经爱过一个女孩,理解那种为了她可以付出一切的感受!
又想到了那本书,那本讲述林徽因的书,那本我读了一天的书,只因为徐志摩的退场而让我兴趣全无。或许对林徽因的兴趣不是缘于他和丈夫取得的成就,而只是好奇他和徐志摩的那份美丽而短暂的爱!
当看到寂寞的林徽因同徐志摩初识时便来了兴致,而当看到林徽因的家人全力反对时心中有几分揪心,或许林徽因真的爱国徐志摩,只是受家教的约束而不敢面对,而当他回国后又遇到了梁思成时或许已经对那份爱有些淡忘了,更何况那只是16岁的萌动,又怎能当真呢!
当徐志摩回来后,已经有了心上人的林徽因当然无法背叛从幼时便接受的家教,与世俗作斗争,他没有这种勇气,或许是因为她爱得并不深吧!因为很难相信十六岁的女孩会理解爱!于是徐志摩在摆脱了相思的痛苦之后又面对一个更让人绝望的事实,他已有了未婚夫,但即使这样,他还是毫不吝惜着自己的爱,依旧真心地对他,在分别的那一刻,在相信是永别的那一刻,他哭了,哭得让我心痛,哭得让我心碎!因为他知道他曾经的挚爱彻底的和别人走了!
尽管还可以书信联系,尽管她归来后经常在一起聚会,但那份爱注定在这次分别之后被判为死刑!尽管她还在执著着,追求着!但他不傻,他知道结果是什么!
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只为了那一丝光明与希望!就象林徽因在悼念徐志摩的文章中写得那样,他傻得可爱!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走进果林徽因的心中!
或许这就是命吧,为了让徐志摩创作更多的诗,为了让梁思成创造更多伟大的建筑,上天让林徽因担起了这个重任,因为她有更重大的使命,让梁思成走入建筑这一神圣殿堂,让他们夫妻携手创造中国建筑新神话!
如果没有林徽因,就不会有雄伟的任命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更不会有新中国那伟大的国徽了!
她改变了女人只能成为贤内助的传统,成为了一位建筑巨匠的引路人!
她是伟大的,是中国现当代最伟大的女性,她启迪了无数人,成就了无数人!感谢她为我们的付出,为当代人的指引!
第四篇:这样一个才女子
这样一个才女子—读席慕容
时间流逝,缓缓沉淀指间的文字;诗语浅吟,轻轻抚平躁动的人心。浮生若梦,年华似水,半生芳华,却可细细沉淀。
从《一棵开花的树》接触到这个灵慧雅致的女子,席慕蓉。后来知道她是学画的,是了,文如画,画如人。她的诗文沉淀着人之情感,物之情语。你永远可以在她所描绘的世界中寻到那些值得珍惜的消散在风里雨里的美好事物的痕迹,你也可以重新体验生活中你错过的那一个个细节,那一份份心情。很多人说,席慕蓉的世界很小,她更多的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然而在物欲充斥的现代社会,席慕蓉却在她的小世界创造了一片净土沉淀人性最光辉的真善美,洗涤了那个年代,影响了这个年代。
她沉淀一份静美,而绽放青春的灵动、美好与无悔。似《无怨的青春》总是以那样轻快的笔触诉说那样美好的故事。清音在你心间缓缓流淌:似漫步在起伏的草原,清风吹动你的衣裙,拂起你的发梢,羊群在你身边嬉闹。那不知名的蓝色小花向你低诉:以感恩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吧,以至于在蓦然回首的刹那,让青春无怨如山岗上静静悬挂的满月,让记忆青春的记事本永远弥漫栀子花香。
她沉淀一份安宁,拾回生命的希望、本真与祥和。似《自白》“我无法停止我笔尖的思绪/像无法停止的春天的雨/虽然会下得满街泥泞/却也洗干净了茉莉的花心”是啊,当思绪蔓延时,与其压抑掩埋,不如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以此,你可以在任何一处阴凉的树荫下凝神静听,也可以在光与影交织的水边静静俯首,感受灵魂碰触的颤动。席慕蓉总是这样的潇洒浪漫,她一如既往地传递生命的细致光亮,抚慰灵魂早已斑驳的沧桑。把诚挚的关爱表达,把自然的纯粹释放,把平静的幸福延长。
传统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席慕蓉的诗,可亲近,可感受,可寄托,可回味。
席慕蓉这个女子啊,她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坎坷跌宕的变故,却以她行云流水的文字征服了那个时代,以她浪漫狂想的心境征服了我。更可贵的是,她能坚守住一方心灵净土:在山野里奔跑写生,工工整整手抄诗稿,一丝不苟装订活页,严格挑选画画工具,慎重装裱每一幅画,以而“身喧乱市中,色静书画里”。
赖川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席慕蓉的人生是完美的的修行。半生芳华尽沉淀,微笑拈花而不语。席慕蓉,你可听到,千年前并蒂青莲开满的荷塘边,琴声转起?
第五篇:《这样做老师》读后感(1310)
品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吉大师院附小李平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一本好书,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就是一本好书,值得每位教师品味与分享,它荟萃了中外优秀教师的真情和智慧,如创造了中国教育神话的语文教师魏书生,他用20个课时教完了200个课时的内容,而且教出的学生个个成绩优秀;还有深受教育界称道的乡村小学教师桂贤娣,具有传奇色彩的语文特级教师俞玉萍。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有几点体会与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要把希望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开学第一天,一般的教师不外乎是点名、搞卫生、发新书、强调纪律等例行工作。然而书中的俞玉萍老师却与众不同,她考虑的是怎样让大家尽快认识,怎样营造良好氛围,怎样鼓舞学生士气?开学的第一天,她根据每个学生的名字,分别制作卡片,写出不同的寄语,让孩子们体味到有诗意的生活,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带给孩子们无比的惊喜、友爱和自信,寄予美好的期盼和憧憬,把希望之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
第二、要用真爱感动每一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桂贤娣就是一位有爱、懂爱、会爱的好老师,从教30年,她创立了“因生给爱十法”,因材施教,用真爱感动每一位学生。我们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学会“情感教学”和“情感育人”,注重倾听、理解,懂得欣赏、赞美,善于引导和鼓励,1多与学生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真爱之树,使之深深留在学生记忆里,成为一股助其成长的强大动力。
第三、要用细节影响学生习惯养成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人生。一个注重细节、做好细节的教师也许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大师,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任何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习惯养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细节做起。当看到垃圾纸屑时,要主动捡起丢到垃圾筒里;当看到学生追赶打闹、大喊大叫时,要提醒他们慢步轻声;当看到学生破坏环境、损坏公物时,要及时制止。如果我们细节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那么学生的好习惯就会自然养成。
第四、要创新教法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近两年,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在实践中,我把班上学生分成9个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激励孩子们:“相信自己,管住自己,我的学习我做主,我是最棒的!”,课堂中由孩子们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分组展示,老师鼓励有不同意见和想法的孩子大胆与同学们分享,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老师起到的是引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每周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评出展示明星、质疑明星、高效明星、优秀团队,并分发流动小红旗和小礼品。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少讲,学生多说多动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孩子们用更短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进步,我欣慰地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成功的喜悦,我慢慢领悟到,原来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