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初心】延安革命圣地学习体会(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6:2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船初心】延安革命圣地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船初心】延安革命圣地学习体会》。

第一篇:【红船初心】延安革命圣地学习体会

【红船初心】延安革命圣地学习体会

作者:第六期中青班 丛培良

2018年6月11日至15日,陕西省第六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陕西社会主义学院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赴延安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学习和体验。我们参观了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和杨家岭革命旧址;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革命时期留下的物品、讲解员讲述的感人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眼前浮现出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还在总书记青年时期插队的地方梁家河受到习总书记“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和奋斗精神”的洗礼;让大家体会到习总书记知情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在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南泥湾,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学员,进一步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不断夺取党和人民事业新胜利的传家宝”这句话的分量。

“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宝塔迎朝阳,红旗满山川”,这是刘秉义唱过的有关延安的老歌,小时候听到这首歌后对延安有一种无名的向往。上学后,在课本里又学到了关于延安的描述,如《杨家岭的早晨》中毛主席的心声:“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我们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杨家岭给青苗浇水、施肥、除草....,青苗在主席的精心耕种下茁壮成长,革命的火种也在主席的浇灌下日益壮大。“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我们在《回延安》课文中学到的延安和宝塔山的印象。“花篮的花儿香,....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我们小时候在广播里听到关于南泥湾的印象。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乐观、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当我们观看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地方的一幕幕实景,并且在解说员对革命前辈事迹的翔实而生动的讲解下,我们才充分体会到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厚重和丰富。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安排的课堂教学,把我们带入了对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回顾。系统学习这段历史,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血沸腾、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对延安的认知也由一知半解变为清晰准确。回顾党中央在延安和陕北革命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有小到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由弱变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十三年。首先,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延安成为党领导革命的心脏,一直到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离开陕北进入华北;其次,延安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党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审时度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另外,延安也是新民主主义的试验田,党中央全面推进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延安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和延安精神的形成期。

通过学习和感悟,主要有以下感受:

(1)延安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延安精神是我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的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她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在艰苦创业阶段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也是坚定我们实现“中国梦”政治信仰的精神动力。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我们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像延安时期那样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坚定的政治理念,提高政治鉴别的正确性,保持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坚持不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从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2)立足工作岗位,弘扬延安精神,增强责任担当。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临的困难重重,不仅要面对敌对势力的围剿和镇压,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还要在革命事业和个人家庭事情进行抉择。但是,为着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思想,坚定信念、不计个人得失,在重重困难的条件下,毅然投身于国家民族复兴和劳苦人民的解放事业中。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的奋斗,每一代人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立足现实,立足自己的岗位,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担当。我是长安大学的一名教师,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长安大学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我们的现实离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我们要继承延安“自理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追求崇高理想转化为立足现实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有力行动。

延安一周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延安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革命事业成功来之不易。相信,这些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肺腑的,也是受益终生的。

▲ 第六期中青班 丛培良

第二篇: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体会

炎炎夏日,阳光灿烂,我带着无限憧憬和向往的心情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之旅活动。七月九日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巍巍宝塔山,延河绵绵的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部。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在延安,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观看了众多的文物,倾听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到达延安的第一站,我们首先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从容屹立在杨家岭山脚下的中央大礼堂苍松环抱,依山耸立,那穹窿式的房顶犹如历史的天空,它是中央机关同志自己动手于1942年建成的,仰望着党的七大主席台正中挂着的毛泽东、朱德画像及六面红旗,我们感慨万千,不由得对革命家艰苦创业的精神产生深深地敬佩。在杨家岭,我们聆听了讲解员一一讲述,仿复有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忽然那战火纷飞的情景时常在眼前重现、有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对那段革命的历史又有了

更深一层的理解,对延安精神也多了一分深切的体会。随后,我们又分别参观了杨家岭和枣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住过的窑洞,油灯、桌案、书札、床铺、纺车一一犹在,虽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正是在这里,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其匮乏的地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带领着人民的军队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坚守在中国革命的最前沿,相互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国内外的敌人和反动势力展开的一次次殊死较量和搏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激情岁月的英雄赞歌。

而后我们走进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的毛主席塑像前我们全体党员重新进行了入党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并集体照下了永久的纪念照,每个人的内心都被深深感染、触动和震撼。随后,我们聆听了讲解员饱含深情的娓娓解说,那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仿佛又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给我们再现了当年延安的生产、生活、战争、文体情况,看到当时保卫人员用过的步枪、干粮袋、背包等,还有当时为了打破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的经济封锁,我党为了生产自救开展生产运动时用的棉花纺车、农具等,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我伫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追溯着历史的足迹,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和革命先辈们当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革命和生产的高昂革命斗志。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面对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呈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和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我久久肃立,思绪万千,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明白了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历史的凝结,又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中国化,不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光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固有品质;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在延安艰苦卓绝的条件孕育、形成、发展的,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今天,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依然焕发出新的光辉。现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党员,我们虽然远离了战火的硝烟,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同样任重而道远,一刻不敢懈怠。通过延安学习和参观,使我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党性,磨炼了意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将继承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和高昂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为东风通信在汉艰苦创业保持良性发展奉献力量。

第三篇:革命圣地延安 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计科1101班的李顺子,今天我要讲的是“革命圣地延安”。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我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展示陕西文化的机会,那么,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了解在那个特定时期,在陕西这块并非沃土的大地上,如何走出了一支让国民党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在大家眼里,可能觉得延安是在近代才出名的,其实不然,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在大家的印象里,陕北应该就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坡,一个晒得黝黑的汉子蹲在阳光照耀下的墙角下(陕西十八怪,有凳子不坐硬要蹲着),手里拿着一个海碗,看起来十分拉风,可惜了,里面装的可一点都不拉风。可就是这么个地方,为什么我党要选择它作为燎原之地呢?显然这是偶然,但我也庆幸,他们去了延安。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我深刻地认识到黄土高坡虽然没有江南的山明水秀,但它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一种如红高粱一样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坚毅,所以它养活了在国民党层层封锁下的星星之火的中国共产党。所谓延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上生长的,与民族优良传统品德有着渊源关系,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历来就有不怕艰难险阻,顽强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了解了起因,我们再来看看那时的延安,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可是没有吃的,这个敌人供应不了啊,所以我们英明睿智的毛主席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小米加步枪,最终战胜了小日本鬼子,战胜了国民党。所以大家现在对于钓鱼岛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当年我们小米加步枪都打赢了,现在的中国,那是怎一个日新月异了得啊。图中的纺车现在在我老家都还有,我们老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床上,哦,我们叫炕,铺的都是它纺出来的老土布,吸水性好还不起褶皱,对于咱们当中的某些懒人特别适用。还有窑洞,真的是冬暖夏凉,大家要去的话,我可以带你们去验证一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延安终于脱去了落后贫穷的帽子,大步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这个,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在延安期间,我党中央办公所在地总共换了三次,杨家岭,王家坪,枣园。杨家岭,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之后在中央大礼堂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七大”选举毛泽东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位,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光辉著作。

杨家岭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

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及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等在窑洞前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行婚礼聚餐。

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武装在延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休养生息,可以说,延安十年,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把还比较分散的各部分力量集中起来,狠狠地打在了敌人的心脏上,生长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我们或许无法体会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昂,但是,我们至少对他们存着一份感激之情,这就是我今天的展示,谢谢观看!

第四篇:游革命圣地延安有感

游革命圣地延安有感

2010年5月11日,我们医院党支委,团支委一行24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感受延安精神。短短一天的时间,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早就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想探寻先辈的足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这次来到延安感受伟人留下的延安精神,使我心灵得到了深深地震撼。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延安,它本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些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让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起来的。窑洞外面的院子里有棵树,树下有个石凳,还有架纺线的纺车。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设都

是一样的。以致蒋介石到延安时感到十分震惊,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他的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政府军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也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不利方面,而且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负荷。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成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最终用血肉之躯,驱动了中国工农革命的隆隆战车。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枣园依旧在,杨家岭犹存。我们只能从故居旧址中遥想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情景。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第五篇:参观延安革命圣地感想

参观延安革命圣地之后感

2010年11月8日,在集团公司的亲切关怀下,在李X副书记携黄X副部长的亲自率领下,24个所属企业共29名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专职副主席一行飞抵西安进行为期七天的红色之旅。在以西安为中心辐射的10余个景点的参观考察中,我被祖先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窑洞、革命遗址、华山那宏大的规模和磅礴的气势以及第一代领导人开创的革命摇篮征服了。特别是延安的革命精神,从开始到结束我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鼓舞着,心情始终处于振奋与崇拜的状态。

革命圣地延安,这座北国边塞之城,是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黄土地,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经典。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仰视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而延安又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在杨家岭,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我们在这里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心灵上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

枣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现在这里又修建了新的建筑,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环境幽美,身处其中,就像漫步在山城园林。如今的枣园已经被建设的比较现代化,为当地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参观中我们见到了惜日的纺车,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有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大生产运动的口号。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运动改变了当时解放区的面貌,克服了根据地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军民的生活,为将来积累了经验。

巍巍宝塔山,是延安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战争中由于敌机多次轰炸,要将宝塔炸掉,是毛主席的坚持,才将保塔保留了下来。如能在夜晚看到装饰了的宝塔将是更加辉煌壮丽,灿烂无比。我们虽然不能近距离观赏,大家也能在远处摄影留念,让宝塔永在身边。

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这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 3

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延安的了解,更对儿时唱的那首《回延安》倍感深情。站在宝塔山下、延水河边几次都想放声高唱,释放出多年的情怀和崇敬之情。在这里,感悟到了一种延安精神,它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我们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精髓。

无数革命青年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却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这种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样,延安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心浮躁,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泛滥。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宗旨,勇于拼搏,开拓创新,朝着又快又好,做大、做强、做实的目标迈进!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

延安精神放光芒

延安精神,对今天的人们说来,似乎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故事。那故事写在延安黄土高原的折皱里,写在历史的交响乐中,写在了千百万贫苦老百姓的心坎上。黄金有价,延安精神无价。因为它是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用一个个壮举、一回回老百姓普遍认同的行动和事实谱写的壮歌!这曲壮歌,惊天地,泣鬼神;这曲壮歌,得人心,壮行色;这曲壮歌,惊世界,奏凯旋!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她,唱出了一次次“风景这边独好”!她,使蒋介石、国民党黯然失色;她,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信步走出阴霾,走出黑暗,走出日寇、美帝国主义的荼毒、围剿和封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有太多曲折、太多艰辛、太多磨难、太多坎坷……然而,有了延安精神,我们就走得稳健,活得踏实,苦中有乐,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所向披靡,永远高唱“大风歌”。有了延安精神,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有了延安精神,不仅可以创造奇迹,亦能够铸就新的辉煌!因为我们身后有亿万人民的支持、滋养,我们思想和精神的茶饭里有泥土的芬芳。遥想当年,延安的土窑洞、煤油灯;小米饭、南瓜汤;土棉布、来福枪……那么艰苦的条件,那么

简陋的行装,人民的军队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入枪林,冒弹雨,抛头颅,洒热血,突破国民党八百万精锐部队的围追堵截,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什么高原古城--延安,被西方人士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麦加),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北京、上海、广洲、武汉等等大城市的知识精英、青年学子,甘冒生命危险奔赴延安,用他(她)们的话说:“打断骨头还有筋,扒了皮肉还有心……爬也要爬到延安城!”为什么白求恩、柯棣华、斯诺、斯沫特来……等等外国友人,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诸多党的领袖人物的英雄气魄和人格魅力所诚服呢?我想这本不是什么高深的数学命题,更不是歌德巴赫猜想,并不难解析。用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的话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那前提不言自明,因为共产党得人心!因为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没有脱离人民群众的“洋气”,更多表现的是颇具亲合力、亲民爱民为民的泥土气息。他们身上臃肿的土布棉衣、带布丁的服装、坦诚的笑容、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拉家常,席地而坐;在窑洞里、炕头上,走访普通百姓,吁寒问暖,倾听他们的心声,当机立断,解民忧,办实事。那不是做秀,不是扎势,不是形式主义的虚玄,而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真实流露和生动写照。这本色辉映着延安精神,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丰富着延安精神的内容。诚然,不论你如何宣传,别样标榜,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人

民群众并非愚民,而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是真正的评判者和仲裁者。他们认定了“共产党,为人民”的政治本色,是在与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化、剥削压榨人民,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等少数人谋利益的比较中认识和取舍的。于是指名道姓痛斥蒋介石:“你是中国的委员长,看上去你就不是个好皇上!”据说,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仍然对其垮台之速,恍若梦昧,百思不得其解,好一段时间打不起精神,黯然伤神。呜呼!蒋介石拟或心有所悟,但想到了岂非做得到。国民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从出发点、立足点以及其归宿,都是由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本性决定的。它与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领袖人物的初衷、胸襟、气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无私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一再被历史和现实证实并被继续证实的一条铁的历史定律!难道不是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悲剧,已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沉痛的一页!前车之鉴,岂可漠视。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延安人民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宝贵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纵是新中国业已建国55周年,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八十余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已经崛起,中国共产党仍然作

为执政党带领亿万人民再创辉煌、奔小康。昔日的革命党已转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而且从几百名党员发展成为6800余万党员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但是延安精神没有过时,延安精神所揭示的本质内涵没有变化,延安精神必将永放光芒。当然啦,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赋予新的内涵。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以及孔繁森、郑培民、等等。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已经通过他们的光辉实践,为延安精神增光添彩,丰富和光大了延安精神,因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情赞许。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党员中,延安精神这一共产党人的当行本色或者说这一具有巨大凝聚力的政治底色暗淡了,甚至隐遁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他们的行径,已在涣散着党心,离弃着民心,消蚀着党的领导权威,动摇着党的执政地位,损毁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回顾我党的光辉历程,学习对照延安精神,对此我们的确不可作等闲看待。

人心向背,关乎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中央未雨绸缪,号召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也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这既是对全党的召示,亦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警策。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取决

于每个党员自律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因为党的先进性是由共产党员先进性构成的。让我们铭心刻骨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让我们牢记人民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人心向背并非一劳永逸,要得民心,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光大延安精神,永远不要丢掉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不仅要有承诺、有宣言,更要见行动,持之一恒,永不褪色!(完)

终于来到了这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延安。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风光,也明白她还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怀揣着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的冲动。今天,当我踏上延安的土地,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 1935 年到 1948 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 13 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仰视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参观延安的革命旧址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还是“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

从儿时起,看着父亲那张塔下的老照片,延安一直就是我心目中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而今,我为有机会到这块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亲身感受一下延安精神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走进延安,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延安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也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这充满新希望、新挑战的人生征途上,能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伟大的延安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多么惬意的描述啊。

我们要发扬抗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革命精神 , 以“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工作态度,为创九州的百亿目标而努力工作,为建九州百年基业而奋斗到底。

下载【红船初心】延安革命圣地学习体会(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船初心】延安革命圣地学习体会(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革命圣地——延安有感

    圣地不仅可以朝拜 我没有深入了解过任何宗教的信徒,不知道他们如何看待他们的圣地。我也没有去过别的圣地,只去过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很多人去延安朝拜,都是希望把延安精......

    革命圣地延安培训心得体会

    革命圣地延安培训心得体会凌伟明根据中心党委的组织安排,我们一行31人于2018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参观学习。此行目的旨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区人......

    赴革命圣地延安观后感三

    革命圣地延安观后感 开往皇帝陵的路上,触目所及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片片,干涸贫瘠,每座大山都种植了松柏树和其他的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葱葱,......

    革命圣地延安之行——社会实践论文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学生姓名:樊航 学生学号:201197014008 学生系别:体育系 学生年级:2011级 学生班级:体育教育一班 踏寻革命足迹,传承延安精神 摘要: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延安学习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学习感想5月中旬,在 ***的组织下,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赴延安学习考察,走进革命的圣地,重温延安精神,在感受老区人民淳朴风情和崇高风范的同时,见证了我党发展壮大的历......

    延安学习体会

    延安学习体会 陈智宏 有幸参加在延安的学习培训,这是一次形式新颖,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的学习,使我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体验,激发了学党史、学理论,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增强党性修养的......

    红船精神学习体会

    红船精神学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切实增强不辱使命的信心,以永无止境的追求、善谋新篇的担当,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要大力......

    红船精神学习体会

    红船精神学习体会 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重温党的历史,总书记在瞻仰红船时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