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服务队事迹材料
有种情怀叫“奉献”
——丰城市大学生村官服务队事迹材料
丰城市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现有队员96名,分法律援助、医疗卫生、农业科技、义务支教4个支队。自组建以来,该市大学生村官服务队扎根基层,以村为家,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在仟陌大地奏响了一曲嘹亮的青春赞歌。
一个理念,贯穿服务始终
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理念,设置法律援助、医疗卫生、农业科技、义务支教四项内容,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一是开展“法律援助”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学法、讲法、用法”法律宣传汇演,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市委基层办,积极参与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和“维护权益服务民众”法律宣传活动,进店面、进小区、进商场,向居民发放禁毒知识宣传资料450份、禁毒知识宣传手扇450把,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二是开展“农技推广”活动。邀请市农业局专家到产业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示范户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政策讲解调研”活动,为群众赠送科技图书2600余册,当场解答群众疑问396个,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1600余人次,推广和嫁接产业项目106个,搭建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科技桥”。三是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义务支教—常怀感恩之心”、“关爱留守儿童,共享健康成长”活动、“爱心义卖、情系鲁甸”等系列活动。大学生村官服务队主动走进乡村小学和留守儿童家中,拿起粉笔,拾起教鞭,为乡村学生上一堂课、讲一则故事、做一个游戏,先后为留守儿童发放作业本、铅笔、文具盒、水壶和背书袋等学习生活用品2160多份,比赛奖品和其他小礼物660余份。四是开展“安全救护”活动。分两期在丰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志愿者应急救助知识”培训班,通过讲解的生动真实案例、热烈的互动问答、逼真的模拟演示、手把手的操作指导、模拟地震的亲身体验……,不仅加强了群众对应急救护、防震减灾重要性的意识,更增长了自救互救技能知识,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能力。
一个爱心,情系弱势群体
为加大对聋哑、失明儿童,或是智力存在缺陷的孩子的帮教力度,丰城市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组织120名大学生村官走进丰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冬日暖阳”志愿关爱行动,在特教学校设立“丰城市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定点关爱帮扶基地”,成立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针对特教学校存在的入学率不高、生源不足和就业难等问题,()大学生村官服务队通过召开座谈、实地调研,对各地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同时,通过就业局、网站等渠道掌握用工需求,根据特教学校提供的毕业生资料,将有需要的毕业生推荐给市工业园等本地企业,解决了32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新招学生15名。
2015年,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又组织策划了以“敲开心灵之窗,让爱永驻心间”为主题的“走进特教?关爱儿童?共度六一”活动,组织20余名大学生村官,携手团市委、市消防大队走进特教学校,开展了以“汇聚爱心·传递真情·共享一片蓝天”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开展“心心相印”、抢圈圈、短跑接力和抢凳子等一系列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呵护陪伴和爱的情感关怀,也带动了更多的人来关注特教学校、关心关爱特殊儿童,培树了一批关爱特教儿童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巷镇黄文亮、梅林镇吴云鲲被评为2014-2015年度宜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定点关爱帮扶特殊教育学校”项目被评为2014-2015年度宜春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一本杂志,倾吐成长心声
丰城市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坚守初衷,服务弱势群体、服务他人,并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搭建交流、学习和提升的平台,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出智出力,坚持编著刊物《守望乡村》。
通过队员的自愿报名、他人推荐和才艺考核等程序,成立由总编、副总编等成员组成的杂志编辑部讨论组,从杂志的版块设计,到杂志的编辑选定、约稿、资料搜集整理和出版,每个环节,该服务队都严格把关,认真对待杂志的每一次修改和校对,将每次有变动的电子版转成PDF格式,并上传至讨论组,共同讨论、整理意见……经过共同的努力,《守望乡村》第四、五、六、七期如期出版,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丰城村官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在《守望乡村》第七期出版后的第一次全体成员讨论学习会上,队员纷纷表示:作为丰城市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的一员、作为一名在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将继续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一个朝气蓬勃、无私奉献、村官志愿者团队。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队
王范乡:6名大学生村官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送服务
9月10日,王范乡下马村的村委会里一片热闹,有不少群众来咨询农村养老保险的事项,还有一些群众来咨询低保、大病救助的相关政策,有的人在耐心的解答着群众的疑问,有的人在认真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走进一看,原来这是王范乡的群众路线志愿者服务队在下乡哩。
为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乡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变化,王范乡的6名大学生村干部和乡民政低保员、养老保险负责人组成了群众路线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各村开展志愿者服务队下乡活动。由于养老保险主要面对的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村里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他们中有很多人腿脚不方便,如果遇到钱打不上等问题,还得骑个车子跑上10多里地去乡政府咨询,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我们在乡政府里面经常碰见这样的人群,有时候就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却还得麻烦他们大老远的跑上一趟。正好借着群众路线这股春风,我们成立了王范乡群众路线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工作之余,每周两次到村里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的时候是到村委会为村民们解决一些养老保险和低保、大病救助方面的问题,有的时候是到村里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打扫卫生、清洗床单被褥、洗洗头发、剪剪指甲。
通过几次活动的开展,王范乡的老百姓认识了我们这支队伍,群众路线志愿者服务队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张董村的一位腿部有残疾的低保户何大爷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得说:“多亏了这个志愿者服务队,解决了我的大麻烦,让我少跑了好几里路,在家门口就把政策了解得清清楚楚,群众路线要是能一直这样开展下去,我们老百姓可就享福啦!”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个人事迹
马乔乔个人事迹材料
宽敞整洁的乡间大路,阡陌纵横的田间小路,整齐的厂房,气派的新农村示范点.....鸟语花香、和谐稳定,这就是运河镇运西村崭新的面貌,这就是大学生村官、运西村党总支副书记马乔乔展翅飞翔的地方,这就是实现人均收入增长、村民富裕的实战基地。
老百姓的“小书记”
马乔乔,女,中共党员,2009年7月由省市选派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在运河镇运西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大熔炉,只要你肯吃苦,多磨练,想干事,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那么你就会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就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说,“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困难,姐弟三个读书,看着父母吃辛受苦,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弟弟妹妹好好读书以后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如今看到那么多同像父母一样吃苦耐劳,生活窘迫,用体力活挣得的微薄工资,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好村官,让这么多父母过上好日子。”
刚入村的时候,群众用怀疑的眼神让她觉得有些疏远。她意识到,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要赢得村民信任,就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走进村民的生活、走到村民的心里。于是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向领导请教问题,与党员谈心得,与村民拉家常,广泛接触村民,深入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在2个月的时间里,她走访了村里的45位党员,和156户人家,和他们建立深厚感情,了解村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用热情和真心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小书记”。
撒播致富种子的“蚕姑娘”
运西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为了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路,看到村里部分村民种植桑树,于是她想起小时候在黄圩外婆家,村子上都在种桑养蚕,后来她翻阅书籍,利用网络,实地考察,向书记递交了一份项目计划书。书记看后十分赞成且得到其他村组干部的一致认可,并同意把旧村部提供给她。
她去山东养蚕基地考察,学习种桑养蚕技术,自己带头示范养殖蚕,给蚕布置好新家后,首批进了蚕蛹15张。在她细心的照顾下,每张蚕的纯收入达到了600元,第一批效益的可观让她看到了前景,想带着群众一起干,于是她又请教县农业技术人员和翻阅大量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养殖技术和市场前景分析资料制成课件,组织群众统一观看,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首批就有20户人家愿意一起养蚕,村委会又提供旧的校舍。随后她又扩大了种植桑树面积,增加了蚕蛹数量,同时成立了合作社,以“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农民看到的是实惠、是效益,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参与到种桑养蚕中来,成立了“蚕妈妈”妇女联合协会,她也成为别人嘴中的那个阳光热情肯干的“蚕姑娘”。孩子的“小马姐姐”
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女孩,特别喜爱小孩。在她的走访中,发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尤为多,也有的是单亲甚至是孤儿,面对这么多孩子,她夜夜深思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办?家庭作业谁来辅导?遇到不懂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让她不能入眠。她决定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辅导,可是一个村子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有些微薄。她想到在运河中学教书的同学杨玲,可是自愿辅导没有任何待遇会同意吗?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拿起电话打给她,没想到得到了同学的大力支持,同是运河人,同为单身,有同理想的她们一起担任了这个村孩子的老师。
她向村借用村部,下午下班俩人就结伴到这个村部,等待放学回来的孩子,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教会他们思考的思路,解决他们的不懂题目,教育他们学习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孩子性格孤僻、内向、心理障碍,但是她们耐心的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回到一个阳光无忧的童真时代。在她们的爱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成绩显著提高。每次结束后家人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都还想再多学一会,他们都喜欢这两位老师,亲切的叫“小马姐姐、杨老师,我们还不想走再想学一会”。看到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对学习的热情,成绩的提高,看到家长们期望孩子成才的眼神,对她们感谢的目光,她们心中无比的喜悦和温暖,同时也有些压力,还有更多这样的儿童,该怎么办。
村官的“领头羊”
她不仅是村里的带头人,还是村官的领头人。09年担任村官信息员,做好村官的信息统计工作。同时担任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信息员,她认真对待自己信息员的工作,向市县党建网推荐村官优秀日记,并且自己做好示范,被推荐50多篇优秀日记发表在党建网上,同时,配合组织部完成《青春的脚印》---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出版期间的选稿、定稿工作。
去年她被选为盐城市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副会长,她倍感压力,这样的职务就要担任这样的责任出来。村官队伍的不停壮大,她对自己说要领好头,带好头,把这群村官队伍真正的组织起来,去有理想,有目标,真干事,实干事,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来,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自己的职能。围绕各个村官所在的村优势,做好村官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同时她又动员所有村官成为村里儿童的“五点半爱心老师”,将这份爱心普及下去,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儿童感受到温暖。她说,要让这个村官群体组织有力,充满朝气,成为一个干事创业、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实实在在的群体,一个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为农村做出贡献的群体!
第四篇: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
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历时数月后终于落下了帷幕,由德昌县茨达乡跃进村村官饶辅成和张成共同申报的《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项目,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并喜获10万元的创业扶持金。
近日,从成都拿到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选手饶辅成回到了家乡德昌,手捧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证书和10万元创业扶持金,饶辅成很谦虚地说,他和他的团队很幸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虽与自己团队的勤奋和努力密不可分,但他最主要的“功臣”还是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共青团德昌县委,“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支持、帮助和鼓励,当然,我也感谢在这一过程中默默支持我的父亲。”
试种中草药取得初步成功
2008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饶辅成通过招考,成为德昌县茨达乡跃进村的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当上村主任助理。由于大学时学的是制药专业,在做村官的这几年时间里,只要有空,饶辅成经常上网查找中草药种植的相关知识。
饶辅成说,他想让老百姓在农村多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毕竟村民们除了在地里种植庄稼和蚕桑、烤烟而外,要想挣到更多的钱,只能远走他乡出门打工。”
2011年的3月,饶辅成和麻栗乡点马村的村官朋友吴文军各筹一万元,选择桔梗、半夏、白术、麦冬和板蓝根等中草药在全县范围内试种中草药,打开创业路。
“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有一个西昌的人,在看到《四川日报》和《凉山日报》上刊登的我种植中草药的新闻报道后,还专门打电话与我进行了联系。”饶辅成说:“德昌的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中草药,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现在,饶辅成种植的桔梗、半夏、白术、麦冬和板蓝根等中草药试种已经扩大到了德昌全县的宽裕乡、德州镇、麻栗乡以及热河乡等乡镇,共种植了13处,面积达20余亩。以桔梗这一种草药来说,除去成本和各项支出,饶辅成今年试种的桔梗,一亩地的纯收入至少能达到8000元。
“大家都鼓励我去报名”
“我在茨达乡跃进村边当村官,一边带领村民们试种中草药,目的是想为自己找到一条创业的道路,施展和实现一下自己的创业梦想。”年轻的饶辅成说,每年春节前夕,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历尽千辛万苦赶回家,大年还没有过完,村民们又一步一回头的抛妻别子踏上了出门打工的路,“家里的大人出门打工后,留守孩子们的教育就又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要是能带领村民们不出门在家里就能致富该多好啊。”
就是抱着这种简单的想法,饶辅成在一步步的实现着自己的青春梦想。2011年10月一天,一个电话打破了饶辅成心中的这份宁静,年轻的心里随即泛起了阵阵涟漪。
“是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给我打来的电话。”饶辅成说,他们鼓励我去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团省委决定联合举办“励志青春·创造未来”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
能代表德昌去参加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饶辅成的心里充满了期待、渴望和梦想。但饶辅成说:“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创业大赛,我觉得那些选手个个都非常优秀,准备的项目也非常好,可我自己各方面的实力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饶辅成虽跃跃欲试,但他担心自己的实力不行,这样不仅自己会感觉很惭愧,更会辜负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的一番好意。
“去吧,有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你就放开手脚去试一下,不管成功与否,只要自己去尝试和努力了就不会给自己人生留下任何的遗憾。”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父亲也这样鼓励饶辅成。
正是在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以及自己父亲的鼓励下,饶辅成与同村村官2011年10月正式在网上报名参加了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认真填写了各种表格,并与张成一道着手准备各项资料。
顺利通过创业大赛的复赛
“此次2011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全省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团委,各高校团委共网上报名的共有500多个项目。”饶辅成说:“我和张成很幸运,合作的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经过专家评审后,成为晋级复赛50强选手之一。
2011年12月12日上午,2011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复赛项目答辩在温江芙蓉古城置信培训学校举行。饶辅成和张成合作的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作为复赛的50强选手之一,按项目类别分成6组参与项目答辩。
在比赛中,评委会根据项目的商业模式的可实施性,选手就项目的市场可操作性、团队执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对项目进行了陈述,专家评委围绕项目的创新性、市场潜力、市场竞争力对选手进行了提问,同时,专家评委还重点考察了选手的分析能力、市场的洞察力,语言表述逻辑性、条理性及其他综合创业素质和能力。
饶辅成说,复赛的过程很不容易也很艰难,“这一过程,整整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现场答辩和综合评议,我和张成合作的让农民致富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项目最终顺利晋级20强,进入了商业实战环节。”
项目荣获创业大赛一等奖
经过海选初审、项目答辩、商业实战、复赛淘汰,历时数月的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电视总决赛。
2012年1月12日,由团省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主办的“励志青春 创造未来”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电视总决赛在四川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一路过关斩将从5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五名参赛者终于站到了最后的舞台上。
能站在电视总决赛的舞台上,五名参赛选手都是当之无愧的百里挑一。对决的五个项目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都各有各的取胜优势,不到最后很难说谁能笑到最后。
在最后进行总决赛的五个项目中,饶辅成和他的合作团队参赛的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是一个带领农民致富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项目。决赛当天晚上,开赛后的第一轮就显得特别残酷,要求每个选手只有一分钟的陈述时间,评委们就将决定选手和选手们参赛项目的命运。
一分钟的陈述结束后,饶辅成和张成的参赛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与另外两个参赛项目直接晋级下一轮,留下了两名选手在台上进行最后的PK,竞争最后的晋级名额。
“当时,我们的项目虽然在第一轮就晋级了,但看着另外两名选手在台上进行最后的PK,其实我的心里已经觉得胜负并不重要了。”饶辅成说:“这一路走来,我们的项目在比赛中都得到了专家的指点和获得了投资者的关注,这才是我们参赛的初衷。”
最终,经过评委公正和慎重的评选,饶辅成和张成的参赛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荣获一等奖,获得了10万元创业扶持金。
“项目能获得一等奖和10万元创业扶持金,首先得感谢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以及我的家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我始终充满信心。”荣获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后,饶辅成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感谢”!谈及下一步的打算,饶辅成充满期待地说:“希望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能成为我梦想起飞的舞台。”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个人事迹
免费
分享
创新
大学生村官个人事迹
两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本”,娟秀的字迹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记录着全村500多户村民的详尽信息和一条条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其实村里都是小事,但是好村官就是要把村里的小事做好,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去想、去做,工作才能做好。”正是这第一手的资料,为政府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村级公共事业的有的放矢提供了依据,**也用3年的时间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了一名合格的“乡下人”„„
“丫头,你是不是脑壳儿进水了?”2010年,23岁的**从**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如家人所愿进入医院工作,而是带着“风华正茂”和“满腹经纶”下乡当了“村官”。这让当年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来的爷爷奶奶都以为她头脑“发热”犯糊涂。但铁了心的孙女却有着自己的坚持。
乡间小道上常能看到她瘦弱的身影
那年夏天,她只身到**镇**村走马上任。没有方便的公共交通,听不见熟悉的语言,更分不清稻子和麦子„„陌生的环境一时让她有点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村里不少人认为她是来“镀**”的,待不了多久,也做不成什么事情。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生、新的挑战,**再次面临选择,是像一些村官那样在镇政府跟班打杂还是真正沉到农村干几件实事。几经思考,她下定决心要用时间和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称职的“村官”,是可以和村民打成一片、为大家办成事的“村里人”,而不是把“村官”当成通往公务员的“跳板”。
**明白只有依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才有可能融入村民当中。“当初,最大的困难就是听不懂方言,和村民交流可闹了不少笑话,但这并没影响我对农村工作的热爱。”为了快速完成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刚上任的**借助镇里开展的“百村万户大走访”活动这一平台,坚持每天走家串户与百姓亲密接触,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听取他们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并仔细记录在本子上。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她用一声声“伯伯”、阿姨”,一个个甜甜的微笑,一句句嘘寒问暖,很快就化解了彼此的距离。有时,白天工作忙脱不开身,她就晚上进村走访,村民们经常月上枝头还能在乡间小道上看到她瘦弱的身影„„
她成了村民口中的“贴心人”
去年一个酷热的夏天,**村松元自然村的过村沟渠老旧不堪、破坏路基问题
免费
分享
创新
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当地20多名村民聚集在现场准备集体上访,正在走访的**见到这一幕后,凭借着一股责任和担当,只身把村民们拦在了村口,她说:我作为村里的村官,本应为大家排忧解难,我恳请大家相信我,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为你们来解决这个难题。”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她积极向村委会和镇政府反映,找到了分管副镇长和水利站站长,并陪着他们到现场实地勘察。
“乡亲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大家。”在她的努力下,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通过这件事,村民们很快把她当自己人,每次见到她都会主动拉住她,或是家长里短,或是说说困难,寻求她的意见和帮助。她用自己的行动在老百姓和政府之间了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成为了村民口中的“贴心人”。
“以前家里有困难只能自己扛,现在有了‘小**’主动上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问我们的意见,听我们的心声,真好!”**村七十多岁的留守老人对这位“村官”竖起了大拇指。
她思考的最多的是怎样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
除了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难题,**调研思考的最多的,是怎样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如何改善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告诉记者,身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的她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学有所用。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的火爆,中药材的价格节节攀升,她希望可以引进中药材种植为当地农户拓宽经济收益渠道。
说干就干,2011年春天,她在**村承包40亩地,先后投资了10万多元,开始大规模种植中医药材草红花。当时就有村民找到我,想跟着我一起干,但创业是有风险的,安全起见,我说让我先试着种种看,等有成效了你们再跟着种也不迟。”起初小苗长到10公分高,郁郁葱葱,可把**乐坏了,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功的情景。可是没多久,长势良好的小苗出现了大面积的枯黄,短短数天,40亩的田里只存活不到20%小苗。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她不小打击,随后她又买来荆芥种植,结果刚出苗又夭折了。痛定思痛,她请来农业专家查找死苗的原因,通过土壤检测后,终于找到了死苗的根结:原来是该地的土壤农药残留超标。“土壤是中草药种植的基础,也就是说这样的土质种不活任何药材”。整整一年,她亏了20多万。但让她庆幸的是:当时没让村民跟着她一起种草药„„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创业失败并没有让她轻易放弃,她瞄上了收益更高的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开发和技术推广。作为“科技特派员”,她开始联系当地的两家
免费
分享
创新
农庄,在新世纪有机农庄中种植黄秋葵和黄蜀葵,一个吃果一个吃花;在华都生态农场种植薄荷、鱼腥草,一个泡茶烧汤一个凉拌,结果广受好评。目前,华都生态农场已经将药食两用中药材种植与开发列为课题。**说,如果以后有机会她还是会选择“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真正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对比自己此时正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的同学,**也曾想过退缩,但仔细想想,自己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他们的工作我能做得来,但我的工作他们可不一定能坚持得下来。”她说,“将来也许会有更多机会和平台去施展我的抱负,但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忘记**村和这里的村民,因为我已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梦想放飞在这片田野上„„”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gr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