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素养与自我发展-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素养与自我发展
2014年2月20日,我市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冰天雪地也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全区班主任集中到区教育局三楼大会议室,聆听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博士迟希新教授的《新时期班主任素养与自主发展》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迟希新老师,他是北京教育学院的院长研修学院的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的领域为学校道德教育、青少年发展心理。他今天讲的是《新时期班主任素养与自我发展》,是关于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讲了四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讲新时期班主任素质讨论的背景与作用。第二方面:新时期班主任素质的内涵与特征。第三方面:新时期班主任知识类型与能力结构。第四方面:成就高速值班主任的实践路径。迟希新博士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听迟希新教授做报告的时候,感觉迟教授言谈举止间关注的都是教育。从工作的方方面面,到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出迟教授的教育智慧散发的光芒。他那种对教育的执著的热情,让我尤其感动。
他以《雾都孤儿》中霍金把小奥利弗改造成一个小偷的过程为例,让我们深思“教”、“教唆”、“教育”的区别,以此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施教的过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班主任的言谈举止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关怀者和人格上的塑造者。而这个成长的过程,当然离不开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其中迟教授出示的海姆·吉诺特的一段话“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他还讲到一个班主任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不同的班主任营造了不同的班级心理氛围,也创设了不同的学生发展的成长状态。从长远看,不同风格,不同教育艺术的教师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从当下实际的影响看,一个班主任更决定着学生在他们童年驻留时间最长的教室里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还有一个例子是西安一小学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实行绿领巾制度,社会反应强烈,网上讨论不止。那么,这个学校的校长、班主任错了吗?班主任、校长的本意是想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原理比较科学,使用“代币制”心理原理,他们创造性使用了“代币制”原理,那么,哪里出了问题?绿领巾带的时间长短有问题。因为红领巾有很强的政治性。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细节和教育能力有关系。老师讲的理论一定是要能够掰开揉碎放到我们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去的。我们讲课的时候要有一种解码的能力。
迟教授举了个案例:投影出示了各个高中备考高考时的雷人标语,这些标语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学生们珍惜时间抓紧复习,但表达方式让人感到窒息。这时迟教授应邀到高中督促学生们学习。迟教授并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做了一个实验:在空杯里放石子、沙子、水。这三样东西调换顺序放了几次,通过几次实验后,提问:猜一猜迟老师想说什么事?这时孩子们顿悟到做事一定要有顺序。然后迟教授又用一张纸代表距离高考所有时间,先撕掉睡觉时间,再撕掉吃饭时间,依次撕下去,最后可利用的时间只剩一窄条,学生看罢之后,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时间的宝贵。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班主任就得做一个会学习的班主任,做一个反思的班主任,做一个健康快乐的班主任。迟教授提倡SAB式学习。S代表蜘蛛,抽丝,只要自己的东西,排斥外面的。A代表蚂蚁,见什么搬什么,没有规则。B代表蜜蜂,把花粉转化成蜂蜜,善于采集、加工,变为自己的东西。Study:seach(搜集);try(尝试);use(使用);do(行动中去做);yourself(形成自己的东西)。一定像蜜蜂一样,把外在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向蜜蜂一样学习,搜索——努力尝试——次使用——不断改进——变成自己的东西。做一个反思的班主任,反思自古以来都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理念。
迟教授还举了很多生动的小例子,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他每次出门讲学都有给自己的小女儿带回礼物。可他来我们抚顺的这一天居然下了大雪,而我们这有什么可以带给他的女儿呢?说实在的,本来心里很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但是听后居然觉得很受用,时间真的太仓促,迟教授一个劲的看表,以至于他有很多好的案例只是蜻蜓点水的带过了,很可惜。
真心希望这样有实际作用的讲座能多开展一些,能经常开展,能让迟教授更详细具体的讲解,使我们能与时俱进,做最优秀的班主任。
第二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自我发展-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自我发展
文/蔡文静
管理是一种科学,更是艺术。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管理工作应该怎么做呢?这个年代流行一个词,叫做专业发展。教育是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有意思的论述,真的是这样,它不是某一方面的技术,而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没有十全十美的老师,也没有理想的教育,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总还会有提高的余地。【又是真话,如果十全十美,那教育就成万能的,世间就能发明永动机了】
有些孩子的缺点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教育是不断思考,在有限的空间里我们能做什么?最终确定一个人走向哪里的是自己,教育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仅仅是推动,而不是决定力量】
一、班级管理(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文化建设:主要有班会、活动,目的是积极氛围的营造)
1、常规管理:主要是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接着从制度建设走向文化建设。文化是什么?文化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对三年级的孩子有些高,但不是不可以渗透的】有初一的学生说,为什么我们喜欢的都是老师反对的?这其中反映的就是价值对立。
(1)班级是什么?我们的班级既像组织也像群体。班级是特殊的社会初级群体。【比较准确的论述】班级与组织有类似之处:有组织结构;班级和群体也有相似之处:以情感互动和心理认同来维系。组织以制度约束为主要特征,群体主要靠心理约束,喜欢就认同,认可就听从,否则就不听。班级既有制度约束,但是又有情感互动和心理认同。严格的老师倾向把班级当成组织来管理,民主的老师倾向把班级当成群体来培养。前者一般都是性恶论者,相信只要我不在,学生就会捣乱;后者相信学生能自己管好自己。【我倾向于后者,但前者预测的情况又常常会出现,使得你不得不往性恶论想和做。】
(2)班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如何做?A有些规则是由老师制定的,有些是由学生制定的,但后者不能完全达到目标。如果一切目标都由孩子来定,要老师干什么?合理的做法是双方协商,但初中阶段,老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赋予参与权、建设权,但最后还需要老师集中、统领、拔高。我们尊重孩子,但是绝不意味着迁就孩子。孩子要长大,要靠我们的教化使得他不断的长大。我们往往重社会教化,轻个人成长。你能要求孩子把刚买的新玩具给来做客的同事的孩子玩吗?如果是你买了一个新的钻戒,你舍得给别人吗?【经典啊,真的是这样】很多家长说:“你能不能给我争点气?”这话对吗?B怎样理解民主管理?(订规则与执行规则)不建议学生轮换班干部,【旗帜鲜明,有胆识,也有道理】有些孩子不敢管,是性格问题;有些孩子管不好,是能力问题。班长综合素质好,劳动委员勤恳、踏实,学习委员就要学习好。学生干部靠的是非权利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选完了要培训,比如班委怎么把小队长组织起来,而不是事事亲为。能力的锻炼不一定当干部,能力是通过承担事情锻炼起来的。我们国家提倡民主管理,为什么不全国人民每人轮流当一天总理?劳动委员,每次都是自己在干值日,缺少的是管理的能力。【太经典了,也是我该学习的段落。】
(3)班规的具体内容(约束还是激励,宜少而精)
A空洞还是具体,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教育语言,大话空话比较多。教育中充满了正确的废话,老师、家长天天说“好好学习,认真学习”,但孩子们还是不明白怎么才算“认真”;“要端正你的学习态度”,这是正确的废话;“不要光忙着挣钱,要多管管你的孩子”,这也是。(经典)有个班主任就把班规制定得非常具体、详细:怎么放拖把?迟到了怎么办?……这样就非常好。【学,没商量】
B表述语气肯定还是否定班级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因为规则多是限制的。否定之后还要有肯定,先说“不许”,再说要看什么。一段时间强化一个习惯,一段时间之后再调整。【矫枉过正】
C尽可能引导学生将规则内化为发展的要求。教育的境界:1服从2认同3信奉。认同的过程很重要。【对的】
2、文化建设
(1)共同心理氛围的形成A教师要目标引领(“三有”班集体)a有用。学习首先要对高考有用,这就意味着你可能会觉得很枯燥。但是学习不只是为高考,它是人生的关卡,但不是人生的终点。b有乐趣。学习苦,但要苦并快乐着,我们努力让大家三年的日子过的既辛苦又有乐趣。c有品位。从高中和初中有何不同谈起,这是青年和少年的不同。我们开始有公民权、成人意识,高中意味着长大了,长大意味着冷静了、理性了、负责任了。青年追求的应该是一种有思想的、有品位的生活。【这就厉害了,有说服力了】
B环境建设某班的口号是:“一个都不能少”,它显示的信息是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的被重视。环境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在显现。教室的后墙可以写给老师:勿生气,保持冷静;前面的墙写给学生:集中注意力。我们和学生的情绪是班级的软环境。保持教育者的冷静,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经常环境里宣扬的是什么,环境里体现的是什么?
(2)使每一个成员产生归属感有归属感才有责任,让每个学生觉得“这是我的班”,这样才能参与进去。(3)班会怎么开,我们需要思考。我一直相信一句话:目的决定形式。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护蛋行动。但是因为学生是二年级,一上午就都碎了。【看来笔者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欢迎到我们学校看看:)】我们的活动要视孩子的年龄特点而定,否则达不到预定的效果。良好的积极氛围的营造。
(4)活动促进
二、班级的功能
1、懂的满足,会的满足通常我们认为学好的孩子得到了满足,对于排名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孩子从学习中得到了什么很重要。孩子的成绩可能有高有低,但是他们需要满足的心是一样的。任何孩子都想学好。好孩子在学校是容易被认可的,而学习好仍是主要标准。但人和人是不能比的,【现实社会又时时刻刻在比啊】千万别说“×××都能做到,为什么你做不到?”。
2、变好的满足:变好的满足指的是,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好孩子的愿望。在生活中不要跟孩子说:你诚心吧?你故意吧?你看到这种结果满意了吧?你诚心想气死我是不是?例:孩子募捐的书包忘了拿,回来之后很伤心…。今天我们许老师说我们班募捐情况最差,其中还有人没有捐。这根本不是忘不忘的事情。有些话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说,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毁掉孩子的动机。孩子因为这件事惹你生气了,你会想起一大串的事情……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动机,不要把孩子想得、说得那么坏。他做错了,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做,可以是没学会。每个孩子从心理上都想做好孩子。孩子往往是勇往直前的。而且通常为了掩盖一个小的错误而去犯更大的错误。我们要肯定孩子向善的愿望,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3、被认可的满足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好,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淘。学习好、聪明乖巧、有想法、有思想…。教育就是要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好。例:一个女人怀孕了,走在街上看到了好多孕妇…。这是因为以前没有留意过这种事情。【真实,有趣,有生活】咱们老说三好,但是其实学习好、纪律好是第一位的。老师们第一年接班,要争取跟每个孩子有一次非正式的谈话,不要有了问题才去谈话。孩子有的时候是很理智的,不是光想着玩。
4、快乐的满足
A当一个孩子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时,我们不要使用物质刺激。例:老头智慧的对付扔石头的孩子。
B态度决定行为,反过来,行为也会影响态度。例:美国心理学家做的例子:一组写警察好,给50元;另一组写警察好之后,什么都不给;结果发现什么都不给的一组改变了对警察的态度。
C养成教育就是用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来改变孩子的态度。
5、有用的满足奖励和激励的区别:道德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有用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不见的所有的孩子、所有的需要都要得到满足,但是我们需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发展的氛围。
三、班主任要给自己定位。班主任是什么?
1、首先是领导。领导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行为。领导与一般人的区别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说什么才能让家长信服?千万不要说这是我第一次带班,不要谦虚,否则家长不会信服你。领导要搭班子、选人才,建立制度。领导要有灵活度。领导不一定会干活,但是一定要知道会干活的是谁。
2、班主任还是管理者。管理与领导不同。领导是想事的,管理是做事的;领导是选事儿的,管理是把事儿做好。民主和专制各有优缺点。最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建章立制;然后是人本管理,考虑到个人需要;最后是文化管理,发展出良好的氛围。开始严一点好,后面才有松的余地。严不是态度严,而是规定几条底线。(班级管理)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错误可以原谅,哪些错误很严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混合了爱和尊重的感情才是好的师生关系。
3、专业技术工作者。班级工作不是苦活,累活。
4、学生精神发展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进好学校不如遇上好老师。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他。做一个你希望你的孩子能遇上的老师。有些教育者是比较浪漫的,是适宜的、理想化的,但教育是用大爱做小事。除了有热情,还要冷静,用智慧去思考。教师的尊严来自哪里?以前是社会,现在是个人能力。
四、关于家长
1、对家长的了解有多少?(自身成长经历对其教育理念有至关重要作用)【真的是这样的】对于家庭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少。我们最需要理解的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家长的素质和能力很重要。家长教育孩子有两个趋势:有些家长用自己的经验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是用自己经验的反面来教育孩子。最难统一的就是思想。我们当老师当久了,往往认为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不要干涉那些我们管不了的事,比如不让家长忙着工作,忙着挣钱。
2、对家长的分类(合作者,粉丝,分歧者)合作者:属于传统的信服老师的。老师可能因为无心犯错误,忠心耿耿的合作者越来越少了,出现的分歧者越来越多了。粉丝:有些家长跟老师很密切,这样会干扰你的教育活动。偶像跟粉丝要保持距离。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不要把自己的休息时间贡献给工作。【我应该注意的】分歧者:分歧更多的是因为理念,是深层的对教育的看法不一样。这类家长通常蕴藏着一些资源,当然有些家长给我们帮不了任何忙,甚至还会给我们添麻烦。有些家长我们可以跟他交流教育思想,有些家长需要给他提供具体的建议。
五、关于学生
1、严格之格——标准(谁的标准?是否统一要求?)“格”是标准问题,很多与孩子发生冲突都是标准问题。要先确定:标准你事先解释过吗?说清了吗?标准是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思想的人通常是领导。比如说开会。开会是一种文化,我们会觉得开会没必要,但是领导觉得开会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可是他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开这个会。标准一定要清晰,要符合孩子的能力特点。
2、严格之严——态度或方式(严格是否等同于严厉?)严格与严厉的区别:严是在应该做的事情上不放松标准,但不是在态度上严厉。往往发脾气越大的老师,他的要求越低。惩戒的心理较量就是谁欠谁的问题,老师就要让孩子永远欠着你的情,而不是让他觉得你欠他的。老师不能老发脾气,否则孩子就木了。当然也不能不发脾气。老师跟孩子不能真生气,只能假生气,你生气的目的是给孩子震撼力,而不是气死你自己。【这是大实话】老师不要只批不评。【这很重要】
六、有启发的话:
1、高接纳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基本之道。
2、今天的教育从来不缺少理念,缺少的只是用心的实践。
3、想用一种办法解法教育所有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好的教育就是用五十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不好的教育就是用一个老得不行的方法去解决五十个问题。
4、在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后进,怎样把后进的不好的东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让他成为主导的力量,才是班级工作的重点。
5、贴吧文化如果不构成道德层面的,让学生发发牢骚甚至是泄愤应该是可以的。压抑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这种胆识与胸怀】
6、教育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与自身的发展,来自于教育智慧所取得的成功。教育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与自身的能力。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案例与体会
班主任工作案例与体会
岗集中心校 陶新春
记得05年接的那个四(3)班,这个班的孩子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差、父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所受的启蒙教育比较少、学习和生活习惯差、好几个留守儿童。班上有63人,调皮的男孩子也特别多,刚刚和他们谈完话,要求他们认真听课,结果下一分钟又有人和同桌讲得兴高采烈。课间操时,走在后面的男孩子追追打打,一路小跑。每节课上课前,如果我不站在教室,孩子们压根就不知道要休息好准备上课。还有,那几个特别爱说话的孩子,怎么才能让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闭上嘴巴呢?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让我头痛。孩子们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无法保证他们很好的学习效果。
曾经,在我的心灵深处,有着这样一个理想的班级:在这个集体里,孩子们善良纯洁、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班干部能干认真,孩子们学习努力、没有什么不良习惯,无论到哪里,他们的优秀总能让人刮目相看。然而,现实叫我的心都快凉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请教了老前辈,给我支了一招,多鼓励:鼓励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开小差”旁边的学生、寻找调皮孩子的亮点。这个办法对班上大多数学生起了作用,但是对刘某某和陆某某却没有用。跟他们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根本不听别人说的话。冷不丁就大喊大叫,无论是上课还是休息时间;要不然就无事生非,找人打架。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束手无策。
我特别羡慕魏书生手下那严格有序的班级管理,特别羡慕他作为班主任的那份潇洒自由。在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用了一节班会课一起制定了班规,我当时的目的是希望这一系列班规、班纪能深入每个孩子的内心,变其为自主行为。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对照这些规定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班风,同时也是班干部开展工作的凭证。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大都能自觉遵守,自我约束。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渐渐忘了,只有班干部还当回事,这样无形的加大了班干部工作的压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能帮助学生既形成良好的习惯,又不给他们太大的压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这一直让我矛盾着。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08年他们毕业了,不长也不短,历经这从懵懂无知却满怀希望充满激情到一路经历无数尝试后的磕磕碰碰,再到今天不断地怀疑否定自己,心中满是彷徨与愧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因为尽管我努力过,但现在,理想却仍然只是美好的理想。工作十余年,我还是和以前一样,为学生的调皮捣蛋伤神,为学生触犯一条条校规而做出惩罚,为学生不认真、做错事而批评,为科任老师、大队部反映的学生问题而生气,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问题,为妥善解决而绞尽脑汁思考着。也许,现在这一刻,我刚为圆满解决一个问题而缓了一口气,可说不定,在同时,班级新的矛盾又在酝酿中了。班主任工作,很多时候我感觉就是和全班几十个孩子共荣辱。就我而言,未有过因为成功而松了一口气的感受,也许是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本身就是复杂的人吧。或许,这些问题根本没有统一的、彻底的良方,但在我班主任工作的路上我还会不断地用心实践探索下去。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工作案例----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学生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依据前辈成功的教育经验,以及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我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中学生性格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烈士公园扫墓,开展“学革命烈士,当红色后代”的活动,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访问先进模范人物,使他们开阔眼界,愉快身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4)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案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班主任工作案例
韩颖(原创)松松在班上是一个特别的孩子,身体不好,曾做过心脏手术。从小因病住院时候较多,父母心疼溺爱,导致他性格孤僻、怪异,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对于松松,我经常既心疼又无奈。由于他身体的特殊性,每天我关注他的时候很多。他话语不多,每次一出口不是向我报告别的同学如何欺负他,就是在骂碰到他的同学。班上很多同学都向我反映松松如何打架、骂人,而同学们又因他的身体原因不敢与他发生太多争执,真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啊。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找他谈话,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但我发觉每次他都不能主动承认错误,总是在狡辩自己的理由。有时候即使口头上承认错了,但过后还是不能改,甚至加大犯错的频率。于是我开始找他的家长谈话,反映孩子在校表现,但效果仍然不好。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生而影响整个班集体。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关爱松松的行为和他的内心。那之后我开始观察他,发现他每次课上想玩东西时候会偷偷先看看我,每次想写不完作业时候也总是先看看我的反映。我立刻意识到,这个孩子特别在意老师态度,在意是不是在关注着他。
在一次班里同学都去上体育课而他因身体不舒服不能去的时候,我将他叫到了我身边,和他细心的谈了一次话。谈话的主题就是老师并不讨厌他,而且发觉他很聪明反而很喜欢他。看他孩子脸上露出的一丝微笑我立刻感到,终于找到打开这把锁的钥匙了。在那以后,我上课经常提问他,即使答错了也表扬他的勇敢。有时他和同学打架了也不再批评他,而是关心的问他是不是受伤了没有。慢慢的,我感觉这孩子脸上竟然会露出笑容,和同学打架次数少了。有一次社团活动成果展示时候,他竟然主动要求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这让我感到了由衷的欣喜。
对于松松同学的成功教育源于我对他付出的爱,给于他的这种特别孩子的特别关爱。此刻,我深深理解了“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