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着扁担的乡间裁缝散文

时间:2019-05-15 16:3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挑着扁担的乡间裁缝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挑着扁担的乡间裁缝散文》。

第一篇:挑着扁担的乡间裁缝散文

小时候,缺衣少食,长长的一年并不经常添做衣裳。只是在过年的时候请上裁缝师傅上门,为一家人添做几件像样的衣服,那可是非常开心的事了。我的外公就是一个乡村的裁缝,我外公姓温,乡邻们都叫他温师,因为外公在我十多岁时因高血压去世了,我猜测可能是祖传的手艺。一般这时候外公就用扁担挑着缝纫机(一头放机头,一头放机箱、熨斗)去给人做衣服,一个裁缝师傅要至少带一个学徒,我大舅是家里子女中唯一的男孩,子承父业就做了学徒。

主家到了那天都是热情款待,准备的吃食都是招待贵客的标准,因为外公家人口多,我母亲兄妹6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可是闹过饥荒的年代,这时候母亲就会带一个妹妹去主家蹭饭吃,而且一次只带一个,隔天再换一个,怕一次去多了主家有想法,就这件事我妈在我耳边念叨了许多年。

那个年代能做的起衣服的人不多,因为做衣服用的布匹就是拿钱也买不到,需要布票才能在供销社买到。裁缝一来,先是安装好缝纫机,接着取来家里的一块干净门板,用两张长条凳支好,那就是他们的工作台了,工作台上摆放着剪刀、布尺,还有那种古老的熨斗(烧木炭的那种),周围是一些零碎的布料。先要给大人孩子量身体,捏着一块画粉做好各种标记。接着剪刀再娴熟地“咔嚓咔嚓”裁剪布料,缝纫机也“嗒嗒嗒”开始工作了。裁缝用的尺子与众不同,叫做三元尺,每尺长三十五厘米,比市尺略长。其实,三元尺本是轩辕尺的讹传。根据《周易·系辞》里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裁缝就奉轩辕黄帝为祖师爷,把尺子叫轩辕尺。

外公做事很认真,他做的衣服非常合身合体,所以他是周围村里的常客。那时候,做新衣的款式很简单,都是千篇一律的,男人中山装,女人开领外套,而孩子们的上衣是带“表袋”的。所谓表袋,就是胸前有一个口袋,上面加了一个小盖,那时还时兴皮筋裤——因为孩子们打小都是穿皮筋做裤头的开裆裤。

外公在一个村里从东家忙到西家,往往要忙上一个大冬天。等他忙完活计,年的脚步也就慢慢近了,他们收拾停当,依旧挑着那副裁缝的家当,一路轻松地回家过年去了。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新年到了,大人孩子也穿上了新衣,个个精神抖擞,孩子们漾开了如花的笑靥。

外公因了手艺的关系,虽然家里人口众多,日子依然过的有滋有味,我小时候最爱去外公家,因为外公家每次吃饭都有很多菜,而我又是长孙,即使是外孙,也沾了他重男轻女的光,每次见我他都是眉开眼笑,七八岁了他还常常把我驼在肩上走亲戚。

我的父亲也是外公的学徒,在他学裁缝的时候,估计没少挨打骂,据说都是用铁尺打手板,但他居然找上师傅的女儿,胆子很大。在我的印象中,我家里常年放着一套缝纫机及熨斗等辅助设备,这台“蝴蝶”牌的缝纫机是父亲结婚时外公给母亲的嫁妆。可能是学艺不精,也可能是年岁不够,请父亲做衣服的人不多,在我稍稍长大后我记得找他做寿衣的最多。我母亲也会做衣服,特别是我们兄妹的衣服以及亲戚的衣服,我常常在半夜醒来还能听见缝纫机的“嗒嗒”声。当然,裁缝对他们来说只是副业,主业还是耕种家里的几亩农田。

小时候我们兄妹最爱玩的玩具就是那台缝纫机了,等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就找一些布头缝制小娃娃。直到现在我依然能较熟练的操作缝纫机,每次到我住的小区对面的缝纫店给裤腿绞扁时,就想起我的外公和那个年代的故事,以及那些永不消逝的童年。

第二篇:乡间小路的经典散文

乡村的路有千万条,条条牵动着我的乡愁。而我最熟悉最钟情最难以忘记的,就是从我家通往场院、通往柿树林、通往苹果园、通往田野的那条乡间小路。这条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脚印,也留下了我的青春梦想。小路弯弯,乡愁满满。

我从记事起,就记得推着一个三个轱辘的学步车在这条小路上嘻嘻哈哈撒着欢跑,其实我那时早就会走了,好奇心驱使着,我和小伙伴总爱闹着玩似的推着学步车在这条乡间小路上跑,路旁边就是几米深的陡崖坡,这让看着我的祖母总是担心,常常迈着“三寸金莲”在后面撵,十次有九次撵不上,撵不上就气喘吁吁地在后面大声吆喝,听到一声紧似一声的吆喝,我这才调转学步车头,小跑着回来,儿时走这条路的时候,总是走不多远。现在想来,这条小路就是我从小的蹒跚学步路,路上印记着我的蹦跳,留下了我的欢笑。路旁有坡,留下了祖母的担心,父母的呵护。这条小路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大人孩子的脚印,铺满了数不清的亲情。

随之慢慢长大,我沿着这条路慢慢延伸,小路分岔了,一路向西,走向我家的柿子树、杏树,在杏树、柿子树下玩耍、乘凉、捡杏、拾柿子、看蚂蚁搬家、追撵“臭大姐”,听“吱吱”蝉鸣,观翩然蝶舞……小路吸引着我辨识了自家的树木,遍尝了水果,充盈着童年生活,感受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和甜蜜。

那时的小路一如一条飘带,不知不觉间牵着我和小伙伴走向了场院,宽敞的、平平的两个大场院自然成了我和小伙伴理想的玩耍天地,在这里嬉闹着、奔跑着、追逐着、叫喊着……无拘无束,任意放纵自己。那时候的其他娱乐节目虽说很少,可不像现在这样拘谨、封闭,自娱自乐的游戏可真多,偌大的两个场院里就成了游乐场,男孩子们滚过碌碡来就可在这里碰钟,“铃、铃”的响声荡漾在场院里,一个个铅钱飞舞在场院里;有的从家里带上楗、楗棍,用楗棍击打起的楗在场院里飞舞,小伙伴们一边观赏着在空中飞舞的楗,一边欢呼;有的从家里带上皮球来场院里玩,在那个年代属新鲜物,没有规则,胡打胡有理,一会儿用手拍,一会儿用脚踢,一只皮球带来了许多人的欢乐。那时的女孩子们也不闲着,结伴沿着小路蹦跳着来到场院里,跳房、踢毽子、后折腰……男男女女的小伙伴把个场院舞动的花枝招展,灵动自然,这都是因为这条小路来的。

沿着这条小路再往里走,走到一个小坡的旁边,就是一片苹果园和一片柿树林,苹果园里有上百棵国光苹果,柿树林里有数十棵柿子树,都是大集体时代的产物。鲜艳的国光苹果、熟透了的红柿子曾勾起了许多人的味蕾,每每到了苹果园、柿树林的时候,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那时的苹果、柿子可真诱人啊!正因为苹果的贵重,村子里派了两个严厉的老头看管着,白天来回溜达着,晚上在小屋里静听着,在苹果院内还赫然立着一块牌子:内有地枪,这两个严厉的老头把苹果树和柿子树看管得真是无可挑剔。我有时沿着这条小路到柿子树下粘知了、听鸟叫,碰巧也能拾到红柿子,嘴里咀嚼着甜甜的红柿子,两眼观望着一片片的柿树林,心里在想着:村子里竟有这么多、这么粗的柿子树,分到个人该多好啊!没过多少年,改革开放了,两个老头两手拍拍屁股回家了,柿子树、苹果树确实像我说的分了,只不过分到几户人家承包了。又过了几年,柿子树、苹果树都不见了,多好的柿子树啊!

我还沿着这条弯弯的乡间小路,走向辽阔的田野,走向高高的山岗,剜野菜、打猪草、割柴草、挖山药、逮蚂蚱、撵野兔、烧山雀、掏老鼠窝、爬树、游泳、打水漂、望大雁……这条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和小伙伴们去时轻装追逐的身影,不时荡漾着欢乐的笑声;也留下了我们背负柴草、身挎菜篮满载而归的身影和气喘吁吁声。有时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就会听到天空中传来“咯咯”的大雁叫声,仿佛在与我热情对话,抬头望去,只见成群的大雁一会儿“一”字排开,一会儿成“人”字形,翩然飞去。因为在前面领飞的大雁都是很有力量的,若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头雁扇动翅膀带动气流,就会使后面的大雁飞起来轻松。兴致来了的时候,我见天空中的大雁飞不齐的时候,也会对着大雁喊上几句“大雁大雁飞得齐,回去见你老大姨。”有时听到喊声,大雁碰巧就飞齐了,我看着齐飞的大雁心里就乐了。

在这条乡间小路上,我看到男女老少忙碌的身影,我看到他们迎着朝阳从这条小路上走向田野,我还看到他们背着夕阳从这条小路上荷锄而归;在这条乡间小路上,我听到暮归的老牛“哞哞”的叫声,悠长的牛歌在小路、村庄荡漾;在这条乡间小路上,我还看到了大集体时代的景象,从生产队里分得了粮食,小车推的,两人抬的,肩挑的,肩扛的……男女老少急匆匆地走在这条小路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有了这条乡间小路,带动了父老乡亲致富。“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后,村民们一齐动手,把这条乡间小路加宽了,平整了,又在路旁的承包地里栽上了红富士苹果树,三五年后,苹果树见果了,丰收了,这里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红艳艳的果园,挂满枝头的苹果露出了红红的笑脸。一辆辆拖拉机、三轮车沿着这条乡间小路,开到了一片片果园的地头边,一箱箱、一筐筐红红的苹果装满了车,一个个果农心里乐,笑意写在脸上,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就因有了这条乡间小路,他们才能在路旁的田地里种植苹果,把一车车化肥、鸡粪拉到果园里,再把丰收的苹果运送到苹果收购站、点,远销省内外,这条小路功莫大焉!

前些年,我仍沿着这条乡间小路走向田野、走向果园,我在帮着家人采摘着累累果实,分享着丰收的甘甜。每每走在这充满希望的乡间小路上的时候,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荡漾。我在想,这条乡间小路,曾伴我成长、欢乐,让我度过了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现如今的这条小路,又在承载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路上奋勇前进!

乡间小路不直不宽,窄窄弯弯,却让我想了半天。因为,它是承载着一代代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路,这是藏匿在我心中的唯一一条乡间小路。

第三篇:春天去乡间优美散文

春天来了,一年中畅游大自然的最佳季节到了。

离开乡下老家,久居闹市,难得去一趟乡下,一切都使人感到新鲜。春日的某一天早晨,我们一家三口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阡陌农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与青青麦苗相映,一派田园春光。路边的野花怒放,树上的鸟儿啼鸣,切切的、脆脆的、悠悠的,紧—声、慢—声、长—声、短一声,声声幽幽,好一幅诗情画意的花鸟图景。我们走走说说、谈谈笑笑,不知不觉地来到一块芳草地,便席地而坐。眼前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田野上不时地掠过野鸡和结伴飞翔的小鸟。金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几只蜜蜂围着嗡嗡叫,在辛勤地采蜜。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扑鼻,一家人尽情地享受春天赐予的乐趣,我们仿佛来到了陶渊明吟唱的“世外桃源”。此时此刻,平时的烦躁愁情变得无影无踪,世间的功名利禄,皆丢之九霄云外,身心得以宽松而感到格外舒畅。

下午,我们又去河畔钓鱼。乡下的池塘水质清清,没有一点被污染,河中的小鱼在水面上不时地追逐嬉戏,岸边青柳和红艳艳的桃花在河水中倒映,春燕穿梭其间。不到半日工夫,钓上的鱼,小鱼多,大鱼几乎没有,拎回家一称还足有1.5公斤,老母亲见了乐开了怀。晚饭,我们全家品尝着钓来的鲜鱼,再各人斟上一杯绍兴加饭酒,大家吃得比在星级饭店里还有滋有味。

一家人徒步于乡间,涉田野,临河畔,少一份红尘,多一份淡泊。让身心松驰,放飞自我;让喧嚣远去,饱览春色,让家庭生活充满欢乐。朋友,不妨去乡间追寻春天的踪影吧!

第四篇:乡间乐师的优美散文

阳光明媚的春日,我带了朋友去老家参加表弟的婚礼。走在弯曲的小径上,我们偶尔会遇到三三两两的几个人,他们或背着袋子,或提着长木箱子,脸上乐呵呵的,嘴里还哼着曲儿。朋友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我笑了笑,告诉他:“这些都是乡间的乐师。四五月份事多,他们准是忙着赶场子呢!”

说到乡间乐师,可以说,他们是活跃乡村的灵魂。在老家,除了鸡鸣狗吠,平日里总是安安静静的,整个村子像是熟睡了一般,庭院不出声,偶尔有那么几声鸟叫。可一旦静谧的上空,忽然一阵丝竹齐作,或悲凉,或优雅,或凄怨,或婉约,并不复杂的几个音符,往往就能成为乡里人最值得回忆的事。在乡间的山路上、田园间、庭院外,一年到头,总能看到乡间乐师们神闲气定的身影。也许初次见面,你不能将他们从人群中辨认出来,但只要留心一下他们的行头,你就会豁然开朗。热情的乡里人一见到乡间乐师,总是习惯上去问候。而此刻,乡间乐师们也会很认真地告诉你某某家要婚嫁了,或者,某某家人没了。

通常,乡间乐师总会有个比较固定的音乐组合。平时每一次出行,总是有五六个人一道,分别侍弄着唢呐、胡琴、小锣、小鼓、横笛等乐器。领班常常会根据乐师们生活劳作的忙碌情况灵活安排,使组合自然而默契,严谨又协作。

在老家,朴实的乡里人办喜事,总缺不了请乡间乐师来捧捧场,渲染一下气氛。乐师们的丝竹鼓乐是乡里人最好的信儿。只要鼓点一响,唢呐一吹,板胡一拉,乡邻们不用打听就知道谁家办喜事了。于是,上门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一块肉,几条鱼,礼轻而情意重。闺女出嫁了,一路颠簸,新郎家在几道山后,早就请来乡间乐师们调节气氛了。这原本是喜事,可乐师们却非要扯出几句凉悠悠悲戚戚的女儿调来,常常搞得新娘子越发恋家,阵阵的哭啼声高高低低就沿着蜿蜒的山道跌落到草丛中去了,不知尘封了女人家多少毕生的秘密。如果此刻,你正好途经听到这样的曲调,你千万不要为她难过。因为这悲不是悲,是喜极而泣,是热泪!乡间乐师们就是如此的懂人心事哈。

除了喜事,乡间乐师们也常常接白事。死人的事儿,自然不宜喜庆。白幌飘飘,印着金箔银箔的冥纸,一路散落,亲人们呼天抢地的悲泣,寸寸揪人心。可在悲戚戚的氛围中,乡间乐师们却常常要奏出满心欢喜的调子来。乐队中唯一的女声随即高亢扬起,如戏台上演出的正剧一般,与亲人们的哭泣声对唱应和。这一唱一和,似乎是在述说死者生平的事迹,袅袅余音在乡村的上空久久不散。

一场婚事或葬礼结束了,乡间乐师们吃罢主人家备的酒饭,便会收拾好自己的行头礼包准备回去。这时候,无论主人家是否富裕还是贫穷,都会很自觉地将礼钱奉上,或多或少,聊表谢意。乡间乐师们也从不会斤斤计较,哪怕是只给一刀猪肉,他们也会千恩万谢,在他们的目送下安然远去。

可以说,朴实的乡间乐师应该称得上乡村最富有艺术气质的人群了。常常空闲的时候,他们还会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排练新拿到手的曲谱。曲谱一般都是手抄的,乡间乐师们从不看蝌蚪状的五线谱,全凭自己耳闻心记。有时候,一曲新谱,几句老调,半盘花生米,和着一碗自家酿制的陈年米酒,这算得上是乡间乐师们最好的享受了。

第五篇:情感散文:乡间泥土亲

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灵魂。绿色的田园,葱郁的林木,肥沃的土地,袅袅的炊烟,总会让我生出一份别样的亲切。乡间的山,乡间的水,乡间的人,乡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在我眼前都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亲切。

岁月轮转,社会巨变。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茅草房已完全不见踪影代替它的是小楼幢幢和花砖红瓦,昔日农闲时走家串户闲聊的村民,如今骑着摩托车、开着小车忙着进城打工、经商。一切都在快速变化,惟独不变的是田园的风情,是那绿意盎然的激情,孕育着生命的勃动。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都是在乡间度过的,即便是读了大学,学校所在地也是在距离城市很遥远的偏僻的乡村,参加工作后,我依然生活在泥土厚重的乡村,至今没有离开过。

恬静的清晨,被清脆的鸟鸣声划过,阳光、雨露和清风,带来了乡间特有的奏鸣曲,圈了一夜的鸡鸭鹅终于摆脱了黑夜的束缚,扑棱着翅膀飞快的向田野、池塘奔去,有的鹅还不时的伸长脖子“嘎嘎”地大声高歌。袅袅炊烟带着它特有的灵性从村庄的房顶屋脊冒出来,时而笔直如柱,时而飘飘渺渺,散乱在人家的房前屋后,散乱在林间树梢。散乱的炊烟犹如画布上的泼墨,淡淡然然如纱,轻轻悄悄似雾。于是家家锅碗瓢盆响,户户厨室飘清香,稀粥、薄饼、小菜、大酱、大葱,带着农家特有泥土的味道,香了口胃,醉了心田。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踩着黑色的大地,身体涌动着大地的脉搏,任清风自然而然流淌过脸庞和身体,清爽干净,像是不染世俗凡尘。一阵微风吹来,泥土芬芳扑面而至。田野上、小沟旁叫不出名的野花正悄然开放,开的灿烂多姿。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时而在路边翩跹起舞,时而在花间忽隐忽现,悠然的沐浴着初夏的曙光。蒿草到处都是,一丛一丛,绛红的、银灰的、褐黄的,散发着一种苦而辛辣的气味,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在微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一排挺拔的槐树,正摇摆着它那弯曲的枝干,一串串白色的槐花在阳光的的照耀下,被微风吹落下满地的花瓣,犹如仙女散花一般仙境。

四周满眼的绿,绿的青翠欲滴。山林下,一垌垌翠绿色的田野,一片片墨绿的果园,包围着一幢幢错落有致的花墙红瓦的农庄。那浓淡浑然的绿,顿时令我心境开朗,心旷神怡了。那浓浓的是母亲的绿,绿得深沉而真挚;那苍苍的是父亲的绿,绿得坦荡而质朴;那幽幽的是乡间少妇的绿,绿得浪漫而纯正;那浅浅的是农家女儿的绿,绿得天真而明丽。这温润的绿色正悄无声息地浸透了我的肌肤,渗入了我的血液,直入心脾了。我甚而疑心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已经变成了一株绿禾或是一片绿叶,在绿色的微风细雨中惬意地摇曳着。我贪婪地呼吸这甜丝丝的乡间气息,尽情地体味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鸟语花香、群草芬芳、五谷泛绿、夏情甚殷。

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渗透到我的心田,掬一把黝黑的泥土,把它放入家中的花盆中,那花,茂然!这就是乡土浓郁的气息,是乡土自然的力量。

抬头仰望被风吹过的地方,不管是田野阡陌,还是乡间街巷,幸福的影子到处可见。简单,真实,又不缺乏温暖!

住久了都市的楼房,厌倦了车水马龙快节奏,疲惫了霓虹灯的五光十色,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每逢节假日,来到农家小住几日,品尝一下农家菜,体味一下农家屋,感受一下农家情,天空是那么的纯净、乡音是那么的亲切,乡亲是那么的纯朴。庄稼是多么地茁壮。。。那是多么惬意悠然的心灵婉畅。

寂静的夜晚,枕着蛙声入眠,疲惫紧张的身心顿然间得以释然。完全释放了自己所有的工作生活压力和重负,心中充满着平静和祥和。此刻,我一个人静静的做着简单而温馨的梦:绿色的田园,葱郁的林木,肥沃的土地,袅袅的炊烟------这是属于我的世外桃源。

下载挑着扁担的乡间裁缝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挑着扁担的乡间裁缝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优美散文

    一场罕见的雷雨过后,乡间的小路变得异常松软,轻轻用脚一踩,地下就留下泥泞的印痕。早晨,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爽空气,心里觉得凉飕飕的,如同一阵凉风吹过般舒服,感觉像活神仙般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