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本站推荐]
《2001太空漫游》 读后感
王涵璐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科幻小说中比较难懂的一本了,你完全弄不懂它在讲什么,想告诉你什么。是单单对2001的猜想?还是告诉人类未知的东西太多了?还是让我们更努力的创新,好真正的去遥远的地方看看?我不知道。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猿人遇上黑石,启发智力并进化为人类的过程;第二部分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黑石,鲍曼等人出发前往地球,他和不受控制,谋杀了鲍曼队员的计算机哈尔9000对决;第三部分是鲍曼独自在宇宙里漂泊,再度与黑石重逢,他穿越伊亚佩图斯的星之门,最后变成宇宙的主宰,星童。
这本书和之前看的《安德的游戏》有很大的不同。《安德的游戏》是以安德为中心,讲述了他的成长故事,而那里面的科学知识主要还是为了使这个故事更加帧数,图书衬托安德,所以比较好懂。而《2001太空漫游》不是为了用这些知识,而是自然而然的要让这个故事继续下去。它仅仅是一个故事,一段“未来历史”,这和《三体》很相似。
第二点,它的画面感极强,使你仿佛身临其境。没有太多的感动,不会眼含热泪,但会让你听到自己如鼓一般的心跳。看着那些黑白分明的文字,我脑中却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开始是一片漆黑,然后有一个暗红的,熊熊燃烧的太阳出现了,但你却丝毫感不到它的热量。当红色几乎将你的视线占满时,身后拉着高高的火焰,火焰如同白光的追随者,狂热追逐着空中的幽灵……你的心神似乎被吸到了书中,好像你找到了鲍曼,面对着这恢宏,大气磅礴有充满神秘的一幕,既惊奇又有对未知的恐慌……读完这一段,我感到头晕目眩,久久不能回神,却也酣畅淋漓。
用一句话总结,它更像科技和魔法的结合。就像最后鲍曼被改造成星童,科技真的能够做到是一个人的时光回溯到婴儿时代,不让他的身体任何一部分失去作用,甚至让他成为银河系的主宰,念头一动就能让一个达到星球的东西毁灭?我觉得这更像魔法,它已经超出了我对科技的理解范围。
我知道,这本书,这个故事肯定没有结束。鲍曼的队员真的死了吗?还是像他一样有了奇遇?外星人生物到底是什么?强大如斯的他们创造了鲍曼一个星童的目的是什么?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这本书更像一个前传,一个人物介绍。未来,必定有更宽阔的世界等待着他们去挑战。我十分迫切的想要看下一本。
当然,作者笔下的东西现在我们仍未能实现,人类还是只登过月球。但我坚信,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自由地遨游在星级深处。
第二篇:2001漫游太空影评
《2001太空漫游》观后感
《2001太空漫游》是大师斯坦利·库伯里克的经典影片之一。虽然写的是2001年的故事,却是在1968年拍摄的,那时人类还没有登上月球。所以说,里面太空旅行的景象全是凭导演的想象加科学的推测拍出来的。该片两个半小时,演绎了人类的一个轮回。导演是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天才,不但对电影的声光掌握得出神入化,而且倾注在影片中的深刻思考也非常有力量。
本片由四段组成。影片的开始第一段是蛮荒时代人类的起源,人类具有的各种本性一一的被展现。动物的驯养,群居的习性,资源的争夺,领袖的产生,以及避险,然后随着雄壮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想起,一个古猿面对着兽骨沉思,一个伟大的变革正在酝酿,随着乐章的结束,达到了高潮,人类发现了工具。然后显然的,拥有工具的群体占了极大优势,优胜劣汰也就此展现。之后大石碑第一次出现,黝黑高大的大石碑透漏着无边的神秘,留下了一个悬念。第二段人类进入了现代,随着蓝色多瑙河的响起,各种宇航器在太空中翩翩起舞,那种轻盈的姿态和现代的造型让人感到了现代的气息。而进入到飞船中后,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仔细的设计,包括各种设备,这是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第三段为了证实那个伟大的科学发现,一个人类派来的博士去考察月球。此时我们看到大石碑第二次出现了,人类还是那么的好奇,他们对这块石碑发现后的行为和远古人类一模一样。悬念依然没有揭开。而贯穿在整个剧情中的,是涉及到宇宙生活和工作的一切细节,而且没有一处违反科学常识。第四段涉及到的是人类初登木星的计划。有一个有情感的高智能机器人控制着飞船飞向木星,这个机器人不但有高智力,还有情感,非常的自负。而且这个机器人听从总部的指挥。宇宙飞船的一切都在飞船的掌控之下,飞船后来居然犯错了,但由于自负坚持己见飞船为了到达目的地,居然试图谋害飞船上的所有人类,但最后人类还是掌握了飞船。当博士醒来时,看见自己正和宇宙飞船在路易十六的寝室中。超越时间与空间,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消失于白光之中后,飘浮在太空上的绿色地球,由一胎儿看守着,此胎儿正是博士的朋友转世而成的,正继续等待着自己出生的日子。这部内容以不远的未来为背景,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人类将面对不可思议之事。
导演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机器人多么智能,终归还在人类的掌控之下,而且
将一切交给机器是不可靠的,要靠人类自己。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终于飞到了木星,那里发现了大石碑。在着陆的过程中历尽各种太空景象,星云,爆炸,时光隧道,各种光线,让人目不暇接,通过这些光影让我们完全的体验到了宇宙的神秘。而木星上是否具有生物的秘密也将揭开。非常莫名的,飞船落在一个装饰成中世纪风格的房间里,一切就像地球,主人公迅速衰老,最后临近死亡,大石碑在此出现,一个婴儿出现了。她悬在太空中俯视着地球。
本片的两大亮点,一是对声音的应用,导演使用了各种声音,包括古典的和现代的和突出静寂的呼吸音,突出神秘的声音等等。二是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一是人工智能的问题,一是宇宙和人关系的问题。大石碑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大石碑是掌握整个宇宙的象征物,它的来源是木星,因为地球和月球上的大石碑都指向木星,它掌控着人类的整个轮回,远古到现代,出生到死亡。这真是科幻电影的最高境界,导演向我们展现的东西是不能用文字表达的,唯有声音和图画。而恰恰他能用这些声音和图画异常准确的表达他的思想。
现在是2010年了,新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人类社会的科技程度虽然未能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先进,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却历经创伤,气候变化,物种消亡,十几秒的地震可以让人类数十年的努力钻营瓦解崩溃,这十年来频频发生的环境灾害,迫使我们又一次追问那些对我们来说永恒的奥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要到哪里去。
而《2001漫游太空》的意义,绝对不止于科学幻想,实际上无论这部电影中的科技含量,音画技术,艺术想象力达到了怎样令人惊异的高度,它所表达的主题也仍属于那个奥秘。
《2001漫游太空》已经是电影在这个主题上所能达到最高的程度了,在意识上,它是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的完美结合,而它的表现法又是非常电影化的,声音和画面是它主要的元素,对话只具有辅助性的作用。举例来说,一部为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另一部为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前者用在人猿和黑色方碑初次接触时,昂扬的音乐暗示文明曙光的来临,后者用在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游的场景,华丽、流畅的圆舞曲和翱翔在太空的飞船,却给我们一种失重,飘渺,神秘,孤独的感觉,暗示人类文明已达到一种极致,而极致也意味着结束,所以两部音乐,一部意味着开始,一部意味着结束。
实际上,有关人类命运的主题最后总要上升到宗教的层面。我们知道尼采是反对基督教的。“上帝死了”的口号,似乎喻示整个现代文明的反宗教本质,但就像尼采本人出身于基督教家庭一样,现代世界亦脱胎于基督教的古代世界,所以我们可以说,反宗教的原因正是太在意宗教。在电影中,给生命以智慧曙光的是一块神秘的黑色石碑,而影片最后那个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结合的神秘房间里,黑色石碑再次出现,喻示人类文明的结束,智慧生命重新变成了一个蜷缩在发光球里的婴儿,飞向一个星球。看来这个黑色石碑似乎预设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那么这块石碑是不是就意味着基督教里的上帝呢,我们不能肯定,这部电影所透出的意识,是徘徊在宗教、科学、艺术、哲学之间的,虽然第四段“木星及浩瀚的宇宙”中,宇航员被黑色石碑在一瞬间带到宇宙形成之初的画面,里面明显有《圣经》中“创世纪”的影子,但有几个镜头看上去受到了宇宙形成论之一的“大爆炸”学说的影响,当然这也并非是矛盾的,按我的理解,黑色石碑并非象征上帝本身,而更像是一道门,黑色暗喻着未知,也就是说,大门的外面可能是未知的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空间,彼世界才是此世界所有奥秘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上帝。
《2001漫游太空》对于人类文明本身的探讨也是一针见血的,影片开始时人猿只是普通的哺乳动物,和类似猪一样的远古动物一起觅食,亦和它们一起作为大型食肉动物的美餐,到后来由于生存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人猿结成一个个小型的群落,但又因为领地和饮水资源的争夺,群体之间发生争斗,直到黑色石碑的出现,促使某个群落中的一个人猿拥有了智慧,意识到工具的存在,而工具的重要性首先就体现在与其他群落的争斗中。从动物到人,从单个到群体,这复杂而漫长的进化,其中几个关键性的瞬间只化为几组简洁的镜头而已,然而意义清清楚楚,影片第一段的最后一个镜头,掌握了工具的人猿猛地把手中的兽骨抛向空中,画面切至第二段第一个镜头,在太空中游弋的一个大型飞船,其形状活像人猿手中的兽骨,从兽骨到飞船,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即它们都是工具。
影片第二段,第三段所发生的事件,虽然场景都在宇宙飞船之内,但其所指的意义却是我们现代文明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第二段中的博士在飞往月球的飞船上与自己的女儿通过可视电话聊天,他问女儿最想要的生日礼物,而小女
孩脱口而出的就是“电话”,又如第三段中宇航员躺在太空舱内观看父母发来的为他庆祝生日一段录像电话。这两段亲人之间相互“沟通”的镜头,实际暗含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而科技的发展,其背后的动力是金钱,所以两个场景里都出现了钱的提示:前者可视电话通话后屏幕上弹出的话费,后者父母提到的薪水与账单。
博士到达月球后所召开的那个空话连篇的会议,包括后来这些科学家接触黑色石碑的场景,我们从中都能看出人在积累了过多的知识和成见之后那种自满,骄傲,官僚作风,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现代人是怎样被媒体影响的,影片中科学家接触黑色石碑的第一个集体举动,是在石碑前站成一排,然后新闻记者为他们合影留念。
影片第三段里面具有高度智慧的电脑HAL,莫名其妙进化出了人的情感,产生了取代人类,独立分家的愿望,由此产生了悲剧,HAL谋杀了几名宇航员,而剩下一个宇航员则关掉了HAL的电源,这台电脑报废了。这里似乎在说:人让工具完成一切,最后连智慧,情感也几乎被工具取代。这个前景是非常可怕的,当然从某种层面来说,人类是不是上帝的工具,这我们不敢妄言,但电影中所透出的疑问却是很明显的。
《2001漫游太空》不是一部讲故事的电影,它所要表达的主题过于宏大和抽象,因此只能用一种断片式的视听手段来表达,这种手段是电影的,同时也是史诗的,所以库布里克就用他的电影史诗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异的世界,这世界里面有他对于人类命运最为诚挚的思考和担忧,亦有他对智慧生命来去的最为奇妙绚烂的猜想。
可以说《2001漫游太空》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第三篇:《漫游宇宙空间》读后感
1漫游宇宙空间读后感
自古以来,人类对茫茫的宇宙就充满遐想。《漫游宇宙空间》这本书展现了各种宇宙观从幼稚到成熟,从神话到科学的过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银河隔断牛郎和织女等。这些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宇宙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和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宇是无限的空间,宙是无限的时间,茫茫宇宙曾引起古人无限的遐想,从而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探索,终于揭开了所谓“天地”之谜,宇宙正被人们逐步认识。
宇宙是广阔无限的。其中,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里众多星系中的一个。夏季的夜空,星光灿烂。由数千亿个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组成的银河系,在我们看来是那样得辽阔无比,而在茫茫宇宙中却显得又是“沧海一粟”啊!那么,人呢?这个自以为最伟大的物种在这浩渺深邃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这渺小的人类的确有伟大的力量,他们能凭着智慧和能力,制造出许多大型超级望远镜,看到离我们上百万光年的星系。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知能力也是无限的。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天地者,乃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把大地比作万物栖息的旅舍,把时间比作匆匆来往的过客,他引出了时间的概念,并把时间与空间相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宇宙。将一个个体的人放在宇宙中,真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人的生命与其相比,何其短暂啊!
合上书,闭上双眼,仿佛置身于烟繁浩渺的宇宙中。我不禁开始了对宇宙的思考。渺小的人的生,本身就是一个偶然;渺小的人的死,终将成为必然。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该如何丈量?生与死的意义何在?宇宙给了我答案。坦然的面对生与死,真实而充实的利用生死之间的时间,生命的长度能与宇宙相比。宇宙不灭,精神的价值不消。
宇宙是一首永恒的诗篇,它的主题是神秘的无限。孔子曾望着滔滔东去的江水,感慨万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宇宙,自然的永恒和无限,映衬出人生的短暂和有限,激励人们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执着追求。初唐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地长久。他俯仰古今,不禁感到悲从中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礼赞天地之无穷,感慨人生之短促,体会宇宙精神的悲凉慷慨之情。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浮”。唐代诗人李贺就使劲让自己站到天上去,俯仰人间今古。有人曾计算,10的9次方米,月亮从我们的身边擦肩而过,而站在10的10次方米外,地球已经变成一片黑暗中的一个小颗粒。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地球也只是一粒可以忽略不计的尘埃,那么你在哪里?如果一切都是上帝操弄的话,在上帝眼中,人和蚂蚁又有什么不同呢?都一样渺小!骤然不知今夕何夕,日常生活为之烦恼的事情是多么卑微琐碎。
《漫游宇宙空间》这本书展示了真正的宇宙。而我,处于宇宙之中的一粒微茫,对其只有敬畏!
2漫游宇宙空间读后感
我要告诉大家一件神奇的事情,是我在这本书上看到的。世界上第一长河是尼罗河,它全长6670公里,在尼罗河西岸,耸立着三座宏伟的金字塔,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用230多万块石头砌成的,更神奇的是每块石头都有2.5吨重。到现在人们还不能准确地指导远古的人们是如何建造这些金字塔的,地球是不是很神秘呢?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火山的知识,也是我从书上看到的。历史上最出名的四座活火山分别是维苏威火山、坦波拉火山、喀拉卡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活火山是位于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昌纳罗亚火山和基拉韦厄火山,它们就像耸立在太平洋上的两座巨塔。世界上最美丽的火山是日本的富士山。书上还介绍了好多好多的火山,我就不一一为大家讲述啦。由此便可以看出地球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这本书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许多笑话、谜语、名言,让我在轻松娱乐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每当我学习不耐烦时,只要想起书上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便仿佛看到了古人的孜孜不倦,我这时也仿佛有了继续学习下去的力量。“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每当老师家长批评我时,我总会想起这句话,我知道他们全都是为我好,关心我才会这样对我,所以我也会虚心接受。平常我有了烦恼,只要看了书上的笑话、名人名言,心情便会好很多,这本书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宇宙间的奥秘,还学到了许多道理。宇宙中有许多星星比太阳要大得多、亮得多,但是我却看不到,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大不够亮,而是因为我目光短浅啊。我暗下决心,以后要努力多读这类有趣的科普书,开扩眼界,增长见识。“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终有一天我要插上知识的翅膀翱翔于太空!
3漫游宇宙空间读后感
自古以来,人类对茫茫的宇宙就充满了遐想。各种各样的宇宙观从幼稚到成熟,从神话到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古时候,人们缺乏宇宙的科学知识,对大地是一个球体没有认识,他们习惯地把自己居住的地表称为地,相对于地表的空间称为天。有人把天地形成的原因解释为:混沌初开的时候,轻气上升成为天,浊气下降成为地。并认为天是圆的如斗笠,地是方的如棋盘,这就是古代有名的天圆地方说。唐代大诗人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把天地比作万物栖身的旅舍,把时间比作匆匆来往的过客,他引出了时间的概念,并把时间和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宇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茫茫宇宙曾引起古人无限的遐想,从而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银河隔断牛郎和织女等。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探索,终于揭开了所谓“天地”之谜,宇宙正被人们逐步认识。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其中,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里众多星系中的一个,而银河系本身是由大约1000亿个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组成的,其形状有如运动员投掷的铁饼,中间厚而四周薄,这说明群星密布在银河系的中央,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银河,就像一个铁饼的投影。
4漫游宇宙空间读后感
一切关乎物质的东西,都是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物质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但一个纯粹的,丰富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人类,这一在宇宙变化中衍生进化出的生物,就成为了思维的载体。一个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意识形态的世界,会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苍白。况且,那样的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宇宙的运动,造就了地球,充足的阳光,给予了一切生命开始的养料。生物从海洋匍匐向了陆路,在不断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出于赤道附近的森林古猿最终被选择。它们是人类的祖先。迫于生存,它们开始用后肢走路,前肢来拿起树枝或者石块来抵御敌害。四肢的分开运用,长时间的进化,慢慢的变化成了手和脚。于是,这样子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生物。脱离了宇宙的人类,脱离了宇宙的生命,都是一种空谈。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
人类,既然能够在宇宙中存在,在地球上生存,就应该来研究宇宙的发展历程,关注其由来和走向。这样,加之利用我们智慧的高科技产物,主观的扭转宇宙的变迁,来更好的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的深入,拓展的更远。这样一个永恒发展的宇宙,正在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掀起它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怀着这种憧憬,一如既往的探索吧。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活动设计:太空漫游(科学领域)
科学活动 太空漫游
活动目标
1、能对已有的经验想象加工创编出故事。
2、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听过《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亮船》等神话故事,听过有关飞碟和外星人的科幻故事。
2、了解有关月球、火星等星球及航天器的知识。
过程建议:
1、观看有关太空图片,向幼儿介绍地球以外有很多不同的星球,例如:月球、太阳等。
2、讨论:有哪些太空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功能?你想发明什么交通工具?
3、假想太空旅行,将太空旅行编成有趣的故事
4、将创编的故事表演出来。
延伸提示:
1、收集各种科幻故事,相互交流。
2、绘画:太空漫游。
资料库:
嫦娥奔月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晒得滚烫滚烫,水被晒干了,庄稼被晒枯了,眼看人们就要被晒死了。这时有一个猎人叫后羿,力大无穷,而且箭射得很准。他见这么多的太阳这么凶狠,就跑上高山,弯弓搭箭,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把人们救活了。天上的神仙为了奖赏后羿,送给他一瓶酒。后羿把酒带回家了,他的妻子嫦娥不知道是什么,喝了一口。刚喝下,就感到自己的身子飘飘地,然后飞了起来,飞呀,飞呀,一直飞到月亮上去了。她在月亮上找到了一座漂亮的宫殿,就住在里面了,可是月亮上除了她,再也没有其他的人,就感到越来越冷清,越来越寂寞,很想再回来。可她却找不到回来的办法。
吴刚伐桂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吴刚,他找了一个师傅学习做神仙。可是他没有听师傅的话,用学来的本领害了人,师傅一生气,一口气把它吹到月亮上去了。吴刚在月亮上感到非常寂寞,就请师傅放他回来,师傅说,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只要你能把月亮上的桂花树砍倒了,我就放你回来。吴刚在月亮上真的找到了一棵桂花树,一看,树有五六百丈高,他抡起斧头使劲地砍,可是斧头刚一拔起来,桂花树上被砍的口子又合拢,他怎么也砍不断这棵树。但是,为了能够回到人间,吴刚还是不停地砍着。
第五篇:《太空飞鱼》读后感
暑假里我到图书馆里借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太空飞鱼》的书,教会了我要爱护动物更要爱护地球。
这本书的内容是:人类某一国家的一次深海核实验失败导致发生了海底地震往日辉煌无比的鱼堡城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在四夫的努力下,鱼堡城的鱼儿们终于登上了盼望已久的另一个遥远的星球——紫星。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两个尤为重要的道理。
一个道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胜利。书中的四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第一次登上紫星,就损失了几条鱼儿的性命。他看到惶惶不可终日的鱼儿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鱼儿们登上紫星。终于,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鱼儿们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盼望已久的紫星。而我们呢?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我经常遇到不会写的难题,就放在一边,等爸爸回来教我。但是我以后一定会像四夫看齐的。只要坚持,就会胜利。只要记住这句话,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要告诉我们,在地球上,不只我们人类一种动物,还有着其他的小动物。他们和我们人类一起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上演了生命之舞。人类果真是最危险也是最后的动物吗?在人类的世界里,不断上演着相互倾轧、争吵、战争、过度开发等画面,从来没有上演过和平。而在动物的世界里,每一个物种都快乐地生活着。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是一只鸟,一条鱼;在天空中翱翔,在小溪里嬉戏······没有烦恼,只有快乐。可是,我是人类,但我向往着和平因为残酷的战争,会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呀!所以,我讨厌战争、厌恶战争。战争不仅伤害了人类自己,还伤害了无辜的小动物们。难道战争才是人类的本能吗?如果是的,那么这一本将能决定人类是地球上最后的舞者。当配角们渐渐退场,人类这个主角也开始觉得孤独、寂寞、悲伤与悔恨。
为了不使人类孤独、寂寞、悲伤与悔恨,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关心其它小动物吧!保护动物,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