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德育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德育
班级德育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润物无声的渗透;德育是一种感染,一种唤醒,更是一种责任,它的对象是纤柔多感又包容万象的心灵。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确立了“让德育走进孩子心灵,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德育理念,以“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引领全体教师对“班级德育评估体制”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学校对班级德育评估的体系。使班级德育评估更完善、更透明、更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班级德育活力,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
一、制定德育目标,明确评估指标。
目标是工作的导向,是前进的方向。要使班级德育评估,得到真正落实,一方面,学校要创造德育环境和条件。让学校有一种德育氛围,有一个整体目标;另一方面,使德育目标明确,每一阶段要完成什么任务,使所评估的各项指标清楚。从开学到放假,每一项指标师生都一目了然,有可操作性。因此,在评估实施之初,我校分管德育的校长,组织了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评估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依据目标,落实评估指标,制定学校评估方案,掌握了评估方案的操作程序,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确定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分块展开对评估资料的收集,为开展评估工作做前期准备。我们将评估资料收集任务分成三块:一块由任课教师负责;一块由班主任负责;一块由该年级组组长负责。为了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有效性,在收集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收集方法。对于活动开展情况方面的资料,我们尽可能地以学校、教师、班主任的记载为依据;对于班级德育环境的资料,我们主要以翻阅各种检查记录、班级日志记载、班风建设为主;对于德育效果方面的数据资料,我们主要以问卷、座谈、政教处的简报、献爱心捐款的参与率等方面获得;对于德育渗透,全面发展方面的数据,我们主要通过学校各项活动的参与、学科合格率比例、市、学区活动获奖率等方面获得。资料准备是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对各方面工作均有详细记载,努力提高评估的可信度。
二、落实静态评估,促进动态转化。
在班级德育评估工作中,有的评估指标是班级常规性的、专项的,能直接量化打分的。如班级德育环境这项,我们可以到班级查看《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各种制度、班风是否上墙。也可以看课桌椅是否摆放整齐,班班通电脑及小书柜是否擦拭干净,室内外清洁状况是否良好,还可以看班级黑板报是否符合要求,班级日志和班级考勤的记载等。对这个项目的评估,我们尽可能横向比较,可直接量化打分。有的评估指标,虽然不便马上直接量化,但是通过系列活动综合后,可逐步量化评估。如班纪、班风,我们就设计了《课堂纪律评分表》、《做操纪律记载表》、《大型活动纪律评分记载》等,最后期末再综合评定,做到将动态不易把握的评估转化为静态量化评估过程。
三、采取定量分析,力求客观评估。
学生品德评估涉及的因素多,复杂程度较高,按严格的、精确的定量分析进行是有一定困难的。尽管如此,对班级德育评估,我们仍然尽可能将虚的、动态的、定性的评估逐步变化为实的、静态的、定量的评估,这样就有可操作性。因此,学校在设计班级德育评估指标量化表时,我们采用的是定量分析,达到客观评估班级德育工作目的。如对班级德育工作综合评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学校参考各班等级情况予以价值判断,把对班级评的等级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中并占相当的权重,确保德育“首位”的落实。为期末评优秀班集体做了很好的铺垫。我校期末评优秀班集体,只有评估标准和分数,没有名额和比例限制,是依据本学期学校要求完成的具体指标综合评估、打分在九十分以上的,就可以评为优秀班集体。近二个学期,我校六个班集体,每次都被评为了学校优秀集体。班主任和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各班的德育管理更加深入细致了。
四、抓好德育评估,建设良好班风。
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成,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靠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靠班级有效的德育管理。因为,学校众多的德育活动,包括德育的渗透活动,都是通过班集体,这个渠道来有效实施的。所以,班级德育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重大。而对班级的德育评估,不仅让班主任对这些具体的德育指标,有责任,高效完成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到这些德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贴近自己的生活。如“安全从我做起”的安全教育、“怎样消除烦恼”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诚信教育、“尊重他人”的礼仪教育、“重阳节为福利院的老人捐款”的献爱心教育等。这些活动学生愿意参加,喜欢参加,优化了德育质量,极大的促进了学校德育活动的顺利完成。班主任也不再认为这些集体活动是什么难事了,调动了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
五、做好评估总结,优化班级管理。
对评估结果的总结是对工作的定量分析,是对结果的检验。通过总结可以了解评估的功效,通过总结可以知道评估的效果。我们在实施中通过班级“参与、落实、完成、检查”等,达到班级德育工作的最优化。通过学校“记载、反馈、交流、总结”达到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高效率。我们明显地感到,通过评估,也促使班主任加强了班级管理,由以前过多注重抓学生的学习,发展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以前注重关注少数学生,发展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总之,我们在创建班级德育评估体系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了些许的收获,但在评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与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今后,我们将在省、市德育“五项专题”研究课题组的领导下,对《小学德育工作考评估策略》进行研究。在工作中,我们将抓实德育环节,不断完善德育评估体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第二篇:班级德育
班级德育工作目标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争创文明学校,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目标。
一、政治态度
1、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2、积极参加升旗仪式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
3、热爱集体,做集体的主人。
4、每两周换一次黑板报。
二、思想品德
1、积极上进,自尊自强;
2、爱增分明,是非观念清;
3、勤劳节俭,爱护公物;
4、尊重师长,服务集体;
5、文明礼貌,不给别人起绰号;
6、团结互爱,互帮互助。
三、纪律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课间不追打,不大声喧哗;
3、无打架、吸烟、盗窃等现象;
4、学校不准骑自行车;
5、自习不起哄,不乱跑。
四、卫生
1、教室、清洁区天天打扫;
2、不在墙壁、黑板、玻璃上乱写乱画;
3、不乱扔果皮纸屑。
五、安全
1、思想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2、及时关窗锁门;
3、无不安全事故发生,发生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六、两操
1、上操,做操队形整齐,仪表端正,精神状态好;
2、无矿操现象;
3、体育锻炼,全面参加。
三年级宣
第三篇:班级德育
班级德育
首先老师要转变两个观念,一是把教室作为上课、教书的地方,转变为幸福地生活、学习、工作、成长的地方,即是把教室打造为幸福 的家园。二是从纯教学型老师(教书匠)转变为半研究型老师,学会研究。
其次班主任要学会科学的管理方法,要掌握精细化管理的五个表:班务分工表,公约表(班规变为公约)、德育评分表、奖励表和资源利用表。把班主任从日常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其工作量。还要学会特殊学生的科学分类及管理方法。
三是构建班级的主题文化。跟校园文化一个道理,班级的文化要围绕一个主题来构建,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环境文化(净化、美化、绿化)和活动文化(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社会组织的活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卫生、整齐、舒适的教室,生动、活泼、有序的班级活动。
比如珠海市香洲十五小学王秀菊老师的”小三国“班级主题文化。精神文化方面有:1.班名:《小三国》。2.班徽。3.班训:团结、勤学、进取、智慧。4.班歌《三国英雄》。5.班级口号: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请来三国。6.班主任寄语:读三国故事成三国英雄。环境文化方面:把学生描绘的三国人物、故事、服饰等张贴在墙上。活动文化方面:组织学生讲三国故事、演三国戏剧、学三国歌曲、析三国任务等。再如珠海市金湾区三灶中学陈万松老师”绿点“主题班级文化。精神文化方面:1.班名:《绿点》。2.班徽。含义是绿色、环保、文明、生命,由点而发、孕育生命、长成参天大树。3.班训:勤学多思,多才多艺。4.班歌:《校园的早晨》。5.班级口号:环保文明、务实求真。6.班主任寄语:从绿色小苗到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人才。环境文化方面:课桌有摆放盆景,徐昂风铃等。活动文化方面:以环境教育为特色,开展系列教育、体育、艺术和学科教育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健康、爱护环境、文明言行、高尚品德和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四篇:寄宿制小学生活德育实践探索
寄宿制小学生活德育实践探索
眉县营头镇明德小学:罗麦林
我校以“生态化成长,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目标,以“真情活动,陶冶情操,真诚服务,奠基生命”为途径,构建生态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本真,顺应儿童生命发展规律,开展了“教育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未来”的系列生活德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教育规范行为
学校把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作为突破口,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从最基本的方面抓起,从日常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就餐、就寝、床铺整理、生活用品的摆放等生活细节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一是教育人文化,学校把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促成浓郁的人文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校园的一墙一壁,一草一木以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办学理念赫然入目,“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生活小课堂,人格大考场”,“礼貌伴我行,天天好心情”,充满人文关怀的标语,催人向上的温馨提示,处处折射出文明的气息,时时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教师用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塑造学生的灵魂,影响学生的行为。二是行进队列化,学生由公寓到教室,由教室到餐厅,坚持队列化,无乱跑,拥挤现象。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学校利用早操,体育课重点进行队列训练,班与班开展竞赛
评比活动,巩固训练成果,做到持之以恒。三是行为细节化,学校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着眼于细节养成,床铺整理,生活用具摆放,就寝、就餐,进出门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规范有序,培养学生从小讲究文明礼貌,仪表端庄,卫生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是评价多元化,学校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以新的教育理念,把评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价促养成,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品德情操,行为规范,综合素质等通过红领巾岗,值周员,生活管理教师,值周领导实施多层次,多元化,人性化,赏析化评价,坚持每周评“文明宿舍”,“文明餐桌”重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
二、行为养成习惯
以前,学生在家的衣食住行均由父母包揽,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为了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生活,学校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开学后一个月内,重点进行床铺整理和生活用具摆放训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坚持分层训练,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原则,对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基本操作程序,通过生活老师手把手的教,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指导,使他们逐步做到动作熟练,符合标准。在宿舍开展结对子,大帮小的互助活动,睡在上铺的高年级学生每人帮助一名下铺的小朋友。期中进行一次小学生床铺整理,用品摆放能力表演比赛,激发生活自理的积极性。在中高年级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强化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力求使他熟练,慎重,规范。
学校对学生生活自理情况实行单项考核,每周检查,评比,及时公布,每学期分两次评选,表彰“生活能手”“自理标兵”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巩固、提高。
学校重视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指导学生坚持早上洗刷,晚上用热水洗脚,每天定时打扫宿舍、厕所、楼道卫生,先清扫,后拖地,做到床下无垃圾,床上无杂物,地面干净,宿舍无异味,厕所无臭味。坚持做好值日轮值工作,从宿舍到餐厅,从楼道到卫生间,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监督,养成了习惯,形成了制度。
三、习惯形成品质
餐桌上最能检验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餐桌虽小,却是人生的大课堂。以开始学校就把文明就餐,诚实节约教育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学生进入餐厅,按照不同窗口,在生活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饭菜,自觉排队购买,不拥挤,不插队,然后再固定座位上就餐,秩序井然,无高声喧哗,互相打闹想象。就餐时不抛洒饭菜,餐后自觉整理餐厅已成为习惯。学生不慎将饭菜洒在桌面,能自觉清理,吃鸡蛋后将蛋皮自觉放入垃圾桶。用餐后,由餐厅值日生将桌面,坐凳擦干净,清扫地面杂物,然后用拖把拖净地面,始终保持干净,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开展经常性的诚实节俭,艰苦风斗教育,宣传英勇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向地震灾后小朋友捐款,在餐厅张挂警示性标语,教育学生时代变了生活好了,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爱护粮食,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品质不能变,学生就餐时,认真听取生活老师的指导意见,根据本人情况,细心选择,科学搭配,合理膳食,吃多少,买多少,不乱买,不多买,不剩饭菜,不乱抛撒,就餐后,不向餐厅外带食品。通过生动的教育和餐厅的整理劳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感悟一粟一粒来之不易,增进了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诚实节约的优良品质。
四、品质决定未来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后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建设国家。培养学生品学兼优,具有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既是教育出发点,又是教育落脚点。学校通过教师的真诚服务指导,管理中的严格训练,生活实践中的不断强化,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化了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德育实践
爱在重阳,感恩天下化学教研组:倪慧英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脉相承,积淀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包含着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教育缺失与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使得传统节日日渐失落,在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对我国传统节日逐步淡化、对外国洋节日(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日感兴趣的趋势,对我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知之甚少。在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今天, 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良好社会氛围的渲染,让这些散发着悠久的历史韵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情趣的传统文化节日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实践润物无声的无痕德育,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未成年人的中华民族情结,仍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感恩情怀,使敬老爱老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由爱老、爱家推及到爱国家、爱社会,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宣扬与坚守优秀的中华 传统文化与节日,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2、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充分展现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和主体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刻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主题
以 “爱在重阳”“孝从我做起” “感恩在我心”“念亲恩”等为主题的系列感恩活动。
四、活动准备:
1、布置校内活动场地,营造尊敬老人的浓烈氛围。
2、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的各种资料图片;广播、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等音响设备。
3、每位学生收集自己或他人孝敬父母、长辈,互敬互爱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及自备的各种材料和用具
4、活动时间为重阳节来临之际至结束后共一周时间。
五、活动组织
第一阶段:调查访问、宣传发动--------(感知)
1、随机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和关注现状。通过升旗仪式、周会向学生发起重阳节感恩倡议: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让学生郑重承诺:在学校要做一名尊师守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做一名 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子女;在社会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2、通过周一的专题教育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全体师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重阳节的典故、风俗习惯、感恩的故事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章、诗词等,要求学生通过书籍,上网学习古人和现代人敬老爱老的典型事迹。利用校刊校报把有关重阳节专题内容印发至全体师生,供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外阅读,并进行集体
交流谈体会、论感受,使学生对重阳节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树立感恩意识。
3、加强校园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在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搜集资料、更新板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升国旗仪式等文化阵地,大力宣传重阳节典故、传统习俗和诗歌诗词等,在校园醒目位置喷绘大型版画“中国传统节日记”, 创建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板,设置祝福墙、祝福树等。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充分感受重阳节的感恩氛围,让师生全方位接受节日文化的熏染。
4、设置重阳溯源组、重阳调查组、重阳习俗组、重阳美食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等活动小组,组织重阳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举办中华经典诗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吟诵有关重阳节的诗词和历代尊老爱老的经典诗篇;举办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故事;开展“孝歌我会唱”活动: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目自选;学生可在星期一
第一节课前五分钟齐唱周末所学歌曲。
第二阶段:调查访问、探讨交流。---------筹划
1、开展主题活动: 话说重阳。围绕重阳节的典故、民间习俗、庆祝形式、重阳节诗词佳句等开展。目的是了解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山、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领悟重阳节的节日内涵。
2、在学生中开展“我身边老人的生存状况” “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等社会调查活动,关爱老年人生活、关注老人生活的今昔变化,体会祖国60多年来发展成就。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既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又要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满足情况。调查之后,书写翔实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和研究,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3、小小真心话:说一句向长辈问候或祝福的话语。统一印制发放“孝亲承诺卡”,让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如有在远方的老人长辈,请拨一个温馨的电话或发送一条温馨的短信或遥寄一张温馨的电子贺卡,让你们的贴心问候成为老人长辈们绽开的笑脸。学生制作“爱心折纸”“感恩卡”,在“感恩卡”上记录自己的感恩格言或写下要感谢的人和事物或谈谈感恩前后的感受,把“感恩卡”贴于祝福墙。
4、听长辈讲那过去的事情。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和青壮年,体会他们几十年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为后辈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辛酸,让学生们珍惜美好的今天,更加尊敬和孝顺长辈。
第三阶段:身体力行、实践体验。-------体验以实际行动为身边的老人长辈做一件暖心的小事
活动内容
(一)“感恩”在我心,做到五个一
1、一是为家里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孝心事,如泡茶洗脚、盛饭洗碗、叠被洗菜、倒垃圾、送水、叠衣服、叠被子、捶背揉腿、文艺表演等,体验长辈们的辛劳,争当“贴心小主人”。
2、二是了解老人的心愿,每位同学与老人聊一次天,听听老人聊聊过去的故事;打一次电话,送去一个节日问候;陪身边的爷爷奶吃上一顿节日饭,献上一支歌;带爷爷奶奶走出家门,为他们拍一张照片;
3、三是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老人或长辈,把浓浓的情结融入精美的贺卡,呈上最真挚的祝福与爱,力求把感恩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4、四是利用课余时间找合作伙伴,排练几个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节目,召开一次 “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5、五是写一则“感恩”日记或习作,记录重阳节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要感谢的人和物。“
(二)组织走访慰问退休老校长、老教师活动,并举行退休教师座谈会
1.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访慰问周边地区退休的老教师,帮助老教师打扫卫生、修剪指甲、清洗衣物、陪老人下棋、读报、赠送节日小礼物等。
2.由学校组织,在重阳节这天走访慰问三位离退休的老校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
(三)到敬老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由学生会、团委发动,组织会员、优秀团员代表等,在重阳节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开展一次敬老爱老的活动,做一回“临时子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人送去一份温暖和爱心。如清扫敬老院宿舍以及庭院、制作寿星卡、送重阳糕、水果、点心、礼物、表演文艺节目(一个独唱、两个故事、三个朗诵)、与老人下棋、打牌、陪老人聊天散步、摄像或拍照、爱心调查问卷、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等等
第四阶段:回顾总结,交流评比、爱心承诺------感悟
活动结束后,收集整理各班孝心感恩活动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活动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组织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评议,评选“十佳敬老爱老班集体”和“十佳敬老爱老标兵”。写一则“感恩”日记(附家长的一句话和签名),记录重阳节活动,如一次敬老活动(如聊天、劳动、伺候、礼物等)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要感谢的人和物。评出当月“爱之星”、礼仪之星等,表彰“敬老之星”。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中做、做中悟,可以有效引领学生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使他们的灵魂到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荡涤,也必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现光彩!
此外,我们在今后还要继续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它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及其蕴涵的意义,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切实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成为理想坚定、道德高尚、文化优秀、继往开来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