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

第一篇:读《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

读《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

张初炼

按:前几天读了一篇王路写的《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于里面的“页边距”,写了下面这些文字。文章里的页边距指的是说话的场合、说话的人物。举个例子,同一句话,在马云嘴里说出来,可能就是大道理,从我嘴里说出来就是普通的一句话。

小时候,每当7点新闻联播结束后,就会有一群大人围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坐一旁认真听,热血沸腾的,隐约觉得自己也是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大人物。那个时候,我对听到的内容从没去质疑过。我深信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帝国主义都是腐朽的,外国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国政府时刻都准备着颠覆中国红色政权。

在那时的我眼里,页边距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它是个国家机构、国家喉舌。从那里出来的消息不可能是错误的。

初一开始学校就有英语课。教材里的课文都有对应的录音磁带。课堂上老师总会播放录音磁带。为了学好英语,单靠课堂上听录音是不够的,必须自己买磁带然后课外多听。镇上的大街里总会有卖盗版录音磁带的摊子,很便宜。我从不在摊子上买,而是托我在龙岩的表姐帮忙从新华书店里买正版的录音磁带,一点都不便宜。

在那时的我眼里,页边距就是新华书店。那里的磁带都是正版的,录音都是高质量的,听正版录音才能学好英语。

初中有个数学老师,徒手画的圆就和用圆规画的几乎一样,讲解数学题也是深入浅出非常容易理解。他讲解题目时,会有同学突然举手提出异议,我的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总是:“什么嘛,老师怎么可能会错”.在那时的我眼里,页边距就是牛逼的老师。牛逼的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

相信页边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追随,而且通常都是对的;坏处也很明显,你永远也不会有独立的思考。假如页边距是错误的,你也只能傻傻地跟着错而不自知。以前的我,一直在盲目地跟随。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高中的物理老师,嘴边经常挂着一句话:我也是人,我也会错的,你们要小心点;大学那会,有个关系特别好的舍友,时不时向我吐槽辅导员所作所为的势力和市侩(我一直以为她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学生的好)。好多年以前英文维基百科还是可以访问的,有一天我花了一个下午看了6-4-事-件的那个条目,惊奇地发现,以前新闻里、报纸上、教材上说的都是不全面的;大学以后发现好多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去美国留学再也不回来了;法LG在香港是合法的。

第二篇:读窗边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随感

廖小清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这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说过的一段话。

《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主人公是个调皮捣蛋又充满童趣的小女孩,她的身上有每个人的缩影,可爱、单纯、善良、爱玩耍。然而她却因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的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那位“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第一次见小豆豆,就微笑着听她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巴学园”的午餐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是校长为了不让大家挑食,蔬菜鱼类都得吃;“巴学园”的教学方法是,每天孩子们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自修,下午大家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会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边弹音乐边跳韵律操„„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塑造了一群群善良、优秀的孩子们。

通常,大人们要是看到了小豆豆在做的事,会说“在干什么蠢事呢”或是“太危险了,快停下”。而小林宗作却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诸如此类,让老师和小豆豆自己大吃苦头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是,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校长先生绝对不会把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请到学校里来。正像小豆豆第一次来巴学园的时候,校长先生听她说了四个小时的话那样。发生问题的时候,校长先生总是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们说的是借口,先生也会认真地听下去。当的确是“那个孩子做错了”,而且,“那个孩子自己知道错了”的时候,先生就会说:“请为这件事道歉。”

小豆豆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她对大家都很友好,特别是当有的朋友因身体上有缺陷,被别的学校的孩子欺负的时候,即便外校的学生一拥而上,小豆豆也要拼命地保护朋友,哪怕自己被弄哭;遇到受伤的小动物,就不顾一切的照顾他们。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和善良在小豆豆转学前的学校里都被忽视了。那些老师都几乎没有发现越是小孩,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4)班廖小清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49人,总分3796,平均分77.47分。90分以上人数19人,80-90分11人,优秀人数30人,优秀率61.2%。60-80分12人,及格人数42人,及格率85.7%。不及格人数7人,不及格率14.3%。低分段人数集中在几个低龄学生身上,审题不认真仔细、基础部牢固成为本次考试失分的最大原因。下面具体对此次月考卷做一个分析:

这张试卷共设计了九大题,其中三、四、五、九大题失分比较轻,而六、八大题就失分比较严重,体如下:

一、书法展示台。

这一题主要有10个词语,其中“午后,全家、打扫”三词,学生往往很粗心,“午、家”字,最容易写错,以后在布置作业时加强对每课生字的把握。

二、比一比再组祠

组词训练贯穿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们大都知道怎么组词,但我班上也有

一、两个学生还不懂组的词必须写在括号。另外有将近十个学生“放、收、合”容易组错词或写错字。在书写方面以后要加强难写字的训练。一年级主要是识字、写字和组词语,所以这个是教学任务的重点。

三是:说说做做,我帮爸爸——()我帮妈妈——()我帮老师——()我为大家——()这个题目原来训练过一模一样,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做的不丢分少丢分。

第四题是词语连线相对简单,但仍有10多个学生没有拿到满分,甚至成绩90多分的也“彩旗奔跑、小鸡飘扬”的答案,可见学生平时读的量还是少了,还没有培养出语感。今后加强朗读上训练仍是重点。

第五题写出下列带偏旁的字,分别有单人旁、草字头、绞丝旁、言字旁,因为课堂都强化了这方面的训练,所以这一题是这张试卷得分率最高的一题。

第六大题,连词成句,情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析:80分以上的都能做对;60到79分的有一半人能全对,一半人只能对两句;不及格的学生几乎全错。我班上这一题我觉得做好的是都加了标点符号,看来平时提醒还是有效果的,今后我会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尤其是严抓那些不及格的学生。

第七题课文内容填空。《春晓》、《村居》两首古诗,我平时对他们严格要求背诵默写,实在默不到的就抄写,所以这一题大部分都能拿满分,错的最多是“柳”易少写一撇。今后应继续加强背诵,锻炼学生的记忆力。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顺笔画。

阅读题,平时不怎么练习,学生对这类题,可能比较陌生,不知该如何入手,其实只要会阅读课文,问题都是在课文中包含着,只要认真、仔细,阅读题基本不会丢分。我班上阅读题满分的不到15个,可见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我班学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得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准备每周布置至少三篇阅读任务,阅读的对象就是《语文新阅读》。本次月考总共有九大题,上面已经对这些题做了仔细的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我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把问题一一解决,争取在以后的测试中能拿个好成绩,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对我起着激励的作用,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第三篇:读《敬告青年》有感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读《敬告青年》后对当代青年所为与不所为的思考

内容摘要: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月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主要宣扬新思想、新潮流,是反封建和宣扬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敬告青年》一文,就是陈独秀为《新青年》撰写的创刊词。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芜湖编辑《安徽白话报》,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1915年9月“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陈独秀担任主编。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底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前后,以批判孔子学说和封建制度著名当世。五四运动以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总书记。

关键词:青年 责任 辨别能力 与时俱进 博学 科学

倘你是一个上进的青年,你读完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后而丝毫感受不到陈独秀涕泣陈词寄予青年的厚望,那你是在撒谎,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人的。《敬告青年》是一篇激励青年的文章,每次读完它,我似乎都能感受得到一股暖流迅速传遍我的全身,也是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激励的力量。

今日我们站在风平浪静的海岸,看着历史的漩涡在翻滚与奔腾,多少仁人志士在为救国救民抗争与呐喊,虽然他们的阵地或舞台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汇成了一股永不停息的奔腾的热血,为中国之生存带来生机与活力。陈独秀注定是历史长河中一盏明亮的导航灯,他挥其利笔,凝其所见所识,集其所思所悟,为中国之革命凿开道道门槛。

《敬告青年》这篇文章表达了当时其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在文章中他对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青年提出了六点建议: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简单而又精辟的六句话,在当时不知唤醒了多少青年投身革命事业。今日,我们重读这篇文章,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陈独秀当时发至肺腑对青年的召唤,但更多的是它引起了我们对自己的思考,可谓《敬告青年》这篇文章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仍然丝毫不减。读完它我们仍然受益匪浅。

价值 责任 自信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什么是自觉者,什么有是奋斗者呢?我认为陈独秀告诉我们自觉者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要实现的怎样的人生价值,能感受到自己应有的责任,是自信的;奋斗者为其拥有更多知识与才能奋斗,不与不良之事物接触,不为其所染。作为

一个青年我们应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应

该充满自信,持有自控力,能抵御各种诱惑与干扰,拒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于

千里之外。

价值:寒窗十几载,我们面对生活各种挑战时都应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的,这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而该心态的来源正是基于对自己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期望与信心。正如陈独秀所云“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

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今天,我们目睹着许多青年做出轻生之举

或是止步不前,迷失在空虚与碌碌无为之中。我们能否扪心自问一下:“难道我们就在如此美好的时期去迷茫与彷徨吗?”这正如一只蜜蜂去采蜜却昏迷在百花

丛中呀,细细一想这是多么的可笑与荒唐!青年应该明确自己要实现的价值,怎

样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而不是抱怨社会,抱怨自己,一遇到不能顺自己的心

事就做出偏激的行为或是干脆放任自己。

责任:谈及责任,我们应该首先意识到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负责。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种种困扰时能否顺利走出这些困境,把握正确的前进方

向,这些就与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息息相关了。倘因恋爱而荒废学业,这就是典

型的对自己不负责了,难道我们还能指望这种人对他人负起责任吗?青年的责任

应该在于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沉迷嬉戏玩乐中,而不是天天寻求

各种物质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应该清楚浪费时间的本钱是昂贵的,我们

甚至连其利息也偿还不起。

自信:一个优秀的青年任何时候都不会对自己自暴自弃,更不会妄自菲薄。

我们应该“自视不可悲也!”温家宝总理也曾说:“自信最重要!”青年们自信

了,才能让未来有希望,这种自信表现出来了,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预兆。借古

人之言:“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石。”可以说自信有时表现出的是一个人一种淡

然、豁达的境界,特别是在如今纷杂变幻的世界中。

辨别能力 不可人云亦云

“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青年们要有自己的思想,能用自己所学知识明辨是非,分辨其真伪,而不是人云亦云。面对每一件

事,我们应该存有自己的思想不论其错与否,都能勇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就

是陈独秀所讲的“贵族道德”---独立心而勇敢者。总是听从他人的,遵循他人

思想是很容易碰壁的,也不可能进步。久而久之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易被其表观

现象所迷惑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于是我们自然就模糊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处处

受阻。因此,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明智的人,做一个明是非,知善恶的人。

善变 与时俱进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

耳。”的确,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世界更是纷繁多变的。我们能

否适应环境,能否与时俱进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新东方总

裁俞敏洪说:“做事如山,做人如水。”水有它的纯净、透明、轻灵、柔软、随③②①

和,而山,则有它的俊朗、沉稳、扎实、倔强和坚韧,人生在世,的确是需要有

这样的境界和情怀。这里便蕴含了善变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却又固步自封的人

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也许一点小小的挫折便可能毁坏其一生。我们可不能像

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为套子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清朝之“闭关锁国”的教训也是发人深省的,这让人痛惜的历史确实给了我们很深的警示。这也让我们更加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内涵与哲理。希望当代青年能做一个善变、与时俱进者。

博学上进 海纳学识

“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何谓世界知识呢?

我认为用今天的话说不能只埋头课本,还要知晓时政及世界的变化。就是要拓宽

视野,放眼世界。倘真能做到此,那可真是博学呀!世界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青

年要这样做,达到博学上进,海纳学识。这也是爱国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青年们

对担当祖国重任应有的准备。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应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明白

时下祖国所面临的困境。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正在崛起,而且步伐不减,青年

们就应该表现出其应有的形象,引梁启超在其文《少年中国说》所言:“故今日

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想青年更应做到梁公之文所言,青年们不应满足些许知识,要每天都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为祖国之富强而努力

拼搏。

相信科学 注重科学

源于中国之传统,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如今犹存。很多人存有一些腐朽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更可怕的是他们用其来蛊惑人心,毁害他人而谋取私利。陈独

秀之言“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

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

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

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

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

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

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但是“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

治之,厥为科学。”作为青年我们仅仅说“要相信科学,远离迷信”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汲取掌握科学知识,推广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时刻注重科学的发展,这是一个有为青年应有的内在品质。

《敬告青年》中还有许多句子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也许仅仅写一篇读后

感无法完全承载我们读其后的感受和我所受到的激励鼓舞。作为青年,我们只有

付诸行动才能真正不愧对前人的“呐喊”。今日,我们虽不像陈独秀当时处于国

家危难之时,但我们仍应该有危机意识,要知道“居安思危”也是青年成熟的一

种表现啊。陈独秀笔下的青年可谓是一个进步的,有血有肉的青年。这样的一个

青年,不管他生活在什么年代,他都是朝气蓬勃的,它不仅进步了自己,同时也

影响着他身边的人和事使其似乎拥有着同样的进步的生机,焕发出希望的活力。

读完此文,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要

了然于心。朋友,努力吧!加油吧!

2011.6.20

① 摘自《温家宝见网民谈应对危机:措施初见效 信心最重要》2009.2

② 摘自《名人名言》 梁元帝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③ 摘自《俞敏洪的人生哲学》郭玉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4

参考文献:

1.《敬告青年》 陈独秀1915.9

2.《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1900

3.《装在套子里的人》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98

4.《中外关系史论丛》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2

5.《陈独秀传》 朱文华 红旗出版所 2009.5

第四篇:读《敬告青年》有感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读《敬告青年》后对当代青年所为与不所为的思考

内容摘要: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月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主要宣扬新思想、新潮流,是反封建和宣扬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敬告青年》一文,就是陈独秀为《新青年》撰写的创刊词。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芜湖编辑《安徽白话报》,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1915年9月“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陈独秀担任主编。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底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前后,以批判孔子学说和封建制度著名当世。五四运动以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总书记。

关键词:青年 责任 辨别能力 与时俱进 博学 科学

倘你是一个上进的青年,你读完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后而丝毫感受不到陈独秀涕泣陈词寄予青年的厚望,那你是在撒谎,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人的。《敬告青年》是一篇激励青年的文章,每次读完它,我似乎都能感受得到一股暖流迅速传遍我的全身,也是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激励的力量。

今日我们站在风平浪静的海岸,看着历史的漩涡在翻滚与奔腾,多少仁人志士在为救国救民抗争与呐喊,虽然他们的阵地或舞台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汇成了一股永不停息的奔腾的热血,为中国之生存带来生机与活力。陈独秀注定是历史长河中一盏明亮的导航灯,他挥其利笔,凝其所见所识,集其所思所悟,为中国之革命凿开道道门槛。

《敬告青年》这篇文章表达了当时其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在文章中他对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青年提出了六点建议: 1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简单而又精辟的六句话,在当时不知唤醒了多少青年投身革命事业。今日,我们重读这篇文章,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陈独秀当时发至肺腑对青年的召唤,但更多的是它引起了我们对自己的思考,可谓《敬告青年》这篇文章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仍然丝毫不减。读完它我们仍然受益匪浅。

价值 责任 自信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什么是自觉者,什么有是奋斗者呢?我认为陈独秀告诉我们自觉者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要实现的怎样的人生价值,能感受到自己应有的责任,是自信的;奋斗者为其拥有更多知识与才能奋斗,不与不良之事物接触,不为其所染。作为一个青年我们应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应该充满自信,持有自控力,能抵御各种诱惑与干扰,拒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于千里之外。

价值:寒窗十几载,我们面对生活各种挑战时都应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的,这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而该心态的来源正是基于对自己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期望与信心。正如陈独秀所云“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今天,我们目睹着许多青年做出轻生之举或是止步不前,迷失在空虚与碌碌无为之中。我们能否扪心自问一下:“难道我们就在如此美好的时期去迷茫与彷徨吗?”这正如一只蜜蜂去采蜜却昏迷在百花丛中呀,细细一想这是多么的可笑与荒唐!青年应该明确自己要实现的价值,怎样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而不是抱怨社会,抱怨自己,一遇到不能顺自己的心事就做出偏激的行为或是干脆放任自己。

责任:谈及责任,我们应该首先意识到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前途与命运负责。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种种困扰时能否顺利走出这些困境,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些就与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息息相关了。倘因恋爱而荒废学业,这就是典型的对自己不负责了,难道我们还能指望这种人对他人负起责任吗?青年的责任应该在于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沉迷嬉戏玩乐中,而不是天天寻求各种物质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应该清楚浪费时间的本钱是昂贵的,我们甚至连其利息也偿还不起。

自信:一个优秀的青年任何时候都不会对自己自暴自弃,更不会妄自菲薄。我们应该“自视不可悲也!”温家宝总理也曾说:“自信最重要!”青年们自信了,才能让未来有希望,这种自信表现出来了,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预兆。借古人之言:“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石。”可以说自信有时表现出的是一个人一种淡然、豁达的境界,特别是在如今纷杂变幻的世界中。

辨别能力 不可人云亦云

“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青年们要有自己的思想,能用自己所学知识明辨是非,分辨其真伪,而不是人云亦云。面对每一件事,我们应该存有自己的思想不论其错与否,都能勇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陈独秀所讲的“贵族道德”---独立心而勇敢者。总是听从他人的,遵循他人思想是很容易碰壁的,也不可能进步。久而久之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易被其表观现象所迷惑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于是我们自然就模糊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处处受阻。因此,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明智的人,做一个明是非,知善恶的人。

善变 与时俱进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的确,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世界更是纷繁多变的。我们能否适应环境,能否与时俱进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做事如山,做人如水。”水有它的纯净、透明、轻灵、柔软、随

③②

①和,而山,则有它的俊朗、沉稳、扎实、倔强和坚韧,人生在世,的确是需要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怀。这里便蕴含了善变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却又固步自封的人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也许一点小小的挫折便可能毁坏其一生。我们可不能像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为套子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清朝之“闭关锁国”的教训也是发人深省的,这让人痛惜的历史确实给了我们很深的警示。这也让我们更加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内涵与哲理。希望当代青年能做一个善变、与时俱进者。

博学上进 海纳学识

“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何谓世界知识呢?我认为用今天的话说不能只埋头课本,还要知晓时政及世界的变化。就是要拓宽视野,放眼世界。倘真能做到此,那可真是博学呀!世界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青年要这样做,达到博学上进,海纳学识。这也是爱国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青年们对担当祖国重任应有的准备。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应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明白时下祖国所面临的困境。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正在崛起,而且步伐不减,青年们就应该表现出其应有的形象,引梁启超在其文《少年中国说》所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想青年更应做到梁公之文所言,青年们不应满足些许知识,要每天都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为祖国之富强而努力拼搏。

相信科学 注重科学

源于中国之传统,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如今犹存。很多人存有一些腐朽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更可怕的是他们用其来蛊惑人心,毁害他人而谋取私利。陈独秀之言“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但是“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为科学。”作为青年我们仅仅说“要相信科学,远离迷信”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汲取掌握科学知识,推广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时刻注重科学的发展,这是一个有为青年应有的内在品质。

《敬告青年》中还有许多句子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也许仅仅写一篇读后感无法完全承载我们读其后的感受和我所受到的激励鼓舞。作为青年,我们只有付诸行动才能真正不愧对前人的“呐喊”。今日,我们虽不像陈独秀当时处于国家危难之时,但我们仍应该有危机意识,要知道“居安思危”也是青年成熟的一种表现啊。陈独秀笔下的青年可谓是一个进步的,有血有肉的青年。这样的一个青年,不管他生活在什么年代,他都是朝气蓬勃的,它不仅进步了自己,同时也影响着他身边的人和事使其似乎拥有着同样的进步的生机,焕发出希望的活力。读完此文,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要了然于心。朋友,努力吧!加油吧!

2011.6.20

① 摘自《温家宝见网民谈应对危机:措施初见效 信心最重要》2009.2 ② 摘自《名人名言》 梁元帝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③ 摘自《俞敏洪的人生哲学》郭玉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4 参考文献:

1.《敬告青年》 陈独秀1915.9 2.《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1900 3.《装在套子里的人》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98 4.《中外关系史论丛》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2 5.《陈独秀传》 朱文华 红旗出版所 2009.5

第五篇:读《青年近卫军》有感

品读红色金典

————读《青年近卫军》有感

《青年近卫军》是一部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描写了1942年7月德寇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之后又描写了州委书记普罗庆柯和区委书记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最后他们为祖国英勇牺牲了!

《青年近卫军》有许多的人物,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谢尔盖·邱列宁这个角色,我喜欢他的英勇无畏,我也喜欢他的沉着冷静。记得有一次,他们那个城市敌人入侵了,敌人要他们住伤者的,限令他们半个钟头内把伤员全部撤离,可是医院的院长哪里会同意,直接上去拼了。可还没走到敌人跟前,就被敌人用枪打死了。谢尔盖·邱列宁也急忙帮别人转移伤员。

最后,伤员全部转移完了。谢尔盖·邱列宁在旁边停了停,观察了一下,发现医院的窗口正好对着他们学校的窗口,于是,他思考了一下,准备今天晚上行动。

谢尔盖·邱列宁拿着炸药小心翼翼地走上台阶,他走到了二楼,打开窗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医院的窗口扔了一颗手榴弹,之间医院里面火光冲天,敌人们急忙从医院里逃了出来。

最后,谢尔盖·邱列宁的计划成功了!

读到这里,我不禁佩服起谢尔盖·邱列宁来,他的足智多谋让我十分佩服!

Read the Red Golden

----Read the garrison for youth impressions

The youth of the garrison was a heroic epic of patriotism.Depicts 1942 years 7 months des bandits press scene of crass when Norton city and local residents to retreat, afte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tate Secretary of the Committe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uluoqing and Secretary Ko liujikefu “youth garrison” series of struggle against the enemy, finally they heroic sacrifices for the motherland!

《 Garrison for youth have a lot of people, but my favorite is Sergey · Qiu Liening this role, I like his bravery, I also like his calm.Remember that once they had that city the enemy's invasion, enemy to their injured ordering them for half an hour in the evacuation of all wounded, but the Hospital where the President will agree, go directly to spell.Had not gone up to the enemy, was killed by enemy guns.Sergey · Qiu Liening also rushed to help people transfer the wounded.Finally, all the wounded transferred out.Sergey · Qiu Liening stop at a stop next to, observe, found the hospital window exactly on their school window, so he thought for a moment, preparing action tonight.Sergey · Qiu Liening carrying explosive carefully up the steps, he goes to the second floor, open the Windows, with lightning speed potential threw a grenade towards the hospital window, inside the hospital between flames towering, enemies quickly escaped from the hospital.Finally, Sergey · Qiu Liening's plan succeeded!

Read this, I can't help but admire Sergey · Qiu Liening, I admire his ingenuity to get!

下载读《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另类青年和页边距问题》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是否已经忘了童年的味道呢? 是否还记得小时侯因为走神或上课说小话而被老师罚站?是不是还记得一脸倔强的自己因为乱吃药而被家长责怪呢?这些都是童年......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在女儿二年级暑假的时候,有幸和女儿一起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优秀著作。这次“大手拉小手”活动,又把这本书找出来,温故而知新,依然觉得这是一部......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几本书,其中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小豆豆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在网上看到为老师推荐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听着名字像是一本很活泼,很可爱、有趣的书,就买下来空闲的时候看看。 这是一位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著。......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影响。 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记载了小豆豆曾经上过的两个学校,第一个学校就是......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教育 , 一个 爱 的世 界——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姓名:何梓莹班级:13小语学号:2013724154 日期:2014年10月8日 教育,一个爱的世界 ——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淡淡的秋香气息里,捧着一本《窗边的小豆豆》,感受着来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一段真实的上学时光,让我品味到了秋收时节,落叶夹杂着泥土的芳香。 《窗边的......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今年暑假,有幸读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掩卷沉思,感受颇深。 小豆豆在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