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七年级十六班张译文家长)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如同教育孩子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读后让人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了。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的一生负责(摘自原书)。
一、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因为是高龄产妇,再加上双方父母年事已高,所以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抚养。从孩子出生到回到家的第一夜开始,她就一个人睡自己的婴儿床(至今孩子都习惯一人一屋一张床,根本就没出现其他家长说的分床难的问题)。眨眼到了三岁上幼儿园的年龄,那时就开始培养她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晚刷牙、洗脸、洗脚、自己洗澡、洗头,因为太小了,开始洗头时洗发水刺激眼睛痛苦的哇哇直哭。但一次、二次、三次,经过自己的摸索和父母的提醒,慢慢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老练了。通过这件事,我们让孩子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不胆怯、方法正确、坚持下去,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教育赢在细节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有时是需要给孩子灌输一种正确的理念并让它根植孩子的大脑中”(摘自原书)。幼儿园生活不只有游戏的快乐,还有启蒙知识的汲取。为打好将来上学基础,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她先完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各项小任务。孩子一开始也是坐不住,找各种理由起来活动,但当看到父母越来越严厉的态度后,慢慢的可以静下心来完成当天的各项学习任务。做完功课后的时光是她觉得最开心快乐的时候。久而久之,这种贵在坚持的小细节,到今天都能始终如一。
三、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庄严的内在秩序。艺术是大自然埋进每个生命中的宝藏。学艺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让她活得更高雅”(摘自原书)。如果不能摘取艺术成功宝杖上的璀璨明珠,纯粹地玩,也不是件坏事,因为快乐就是最大价值的收获。
文文从六岁开始,相继学习了拉丁舞、民族舞、绘画、写字、古筝。每一种艺术的接触,都给她每个年龄段带去了不同的快乐。随着年龄和自我意识的增长,最后她选择了古筝来陪伴她的业余生活。说实话,在这些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出现过从开始的好奇好玩到厌烦排斥到最后的理性选择和受益的喜悦,这个过程中就如同破茧成蝶。在她学艺的道路上,作为父母我们更多的是多理解、不逼迫。无论孩子选择什么,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的快乐和幸福。()记得升入初中后,临近考试的某天晚上,突然从孩子的房间传来了悠扬委婉的琴声,我当时并没有立刻推门而入质问她快考试了怎么还有时间和心情去弹琴,只是静静的欣赏着。第二天闲暇时,我试探性的问了问,没想到孩子很严肃的告诉我:“妈妈当初你的话太对了,能有一个爱好陪伴自己,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一段功课紧、作业多,考试压力大,昨天弹了会儿琴,立马觉得心里舒服多了,烦恼和压力一下释然了,感谢妈妈当初对我的的信任和理解,给了我选择自己喜欢的权利”.四、有些知识不全在课堂和书本上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年的暑假都会安排孩子参加少儿夏令营,让她自己选择想去的地方,目的是让孩子把读书的领悟和亲身实践有效的相结合,在实践体验中提高自我的见识,再回到书本上升华,使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潜质。这几年孩子相继去了北京、大连、上海、山西、东北,不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视野,更使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增长了知识,对课文中学过的知识更加深了理解和领悟。每次的快乐之旅,都让孩子受益匪浅。通过集体生活,更让孩子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意外应急事件、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这些收获是书本上抽象知识不能替代的。
最简单的路径,抵达最丰富的可能(摘自原书)。教育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将来成为名人名家,我只希望她将来做个自食其力、身心健康、与人为善、不危害国家的人。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天才、更不是学霸,但我可以自豪的告诉所有的人,我的孩子是个心地纯良、身心健康、阳光灿烂的孩子,她能自律、知道努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将来成不了一颗大树,那就努力成为一颗茁壮成长的小草,如果不能像牡丹一样盛开,能成为如米一样努力开放的苔花也行。
第二篇:《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两天,整个朋友圈都被被这首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刷屏了,整个中国好像都被它感动了。其实,莫说这首20字的小诗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连袁枚这个人大多数人也是不知道的。这首小诗之所以能火起来,是因为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了它。小梁用最朴实无华的天籁之音,既唤醒了这首小诗,也唤醒了我们心中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我们?难道是这区区20个字和山里可爱的孩子们吗?还是梁老师山区支教的精神?当然,他们都很打动我们,但在我看来,这首诗最打动我们的,其实是中华文化中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梁老师、小梁以及袁枚的《苔》,他们都在传递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之所以这么感动,就是因为我们自己,骨子里都有这种精神,我们都曾努力或在努力开放。而《苔》这首诗、梁老师传承给小梁及山里的小梁们,他们传递的也是这一中华精神!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候,农村很穷,平时基本吃不上肉,一年下来还经常吃杂面馒头,馒头里能偷偷夹点白糖,就是上好的美味了。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会割点肉。
夏天和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可以到河里抓点鱼、到树林子里抓知了、到田里捉母蝈蝈或逮青蛙,这些都是可以解馋改善生活的时节。遇到下雨天,阴凉处的腐木上会长点蘑菇或木耳,也是可以当肉吃的。
那时候,家里都孩子多,父母在忙农时基本顾不到孩子,更不可能像现在孩子那样享受那么多关爱及丰富的物质生活。偶尔,有什么事没搞对的事,还会挨上父母的一顿“破鞋炖肉”或“皮带炖皮”。然而,就在那样的环境下,该成长也还是成长了。
记得大约三四岁的时候,自己和很多孩子不太一样,喜欢往距家不远的小学跑。说是小学,实则就是几间土坯房字,里边连课桌都没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两个村二三十个孩子,都是从家里搬小板凳,趴在大约20公分宽的长条木板上学习。黑板也很简陋,就是在土坯墙上抹了点水泥、刷了点黑漆。教室的门非常破旧,窗户就是几根木棍,连块挡风的塑料布都没有。我当时跑到学校玩,就是趴在那个土坯房的窗户下听老师讲课。记得有一次老师教了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师领读几遍,让孩子在里边读她出来透气,占豪在外边已经会背了,这让那位年轻的女老师好惊奇了一阵逢人便说。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后来还真的当了我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启蒙老师。想想自己的成长,可不就是“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吗”?自己从一个农村娃,经历波折到城市,然后又一步一步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扎扎实实地发展自己走到今天,何尝不是“苔花如米小”?而这一切的过程,不正是“也学牡丹开”吗?
仔细想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如苔花般渺小,我们的父母没有给我们特别好的发展基础,他们大多为了养育我们不得不为生计奔波。但是,我们就是再小,我们也是一个有梦想的花蕾。一个花蕾,到底能不能开放,除了环境之外,更多的因素其实是自己。
所以,哪怕我们小如苔花,那也要像牡丹一样开放。或许,没有人欣赏我们,但我们要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负责,怒放一次,今生无憾。
中华文化第一经《易经》的首卦首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苔》这首诗,传递的正是这种民族精神,而我们身上,流淌的就是自强不息的血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这首经典小诗被小梁的天籁之音唱出来时,我们的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看了视频之后,我有感而发,针对袁枚的这首《苔》和了一首小诗。
《牡丹》
清风无抚处,绿意盖青山。一日强怒放,馨香满天观。
袁枚的《苔》,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生观:自强不息;这首诗,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兼济天下。
清风,无所不抚,任何一个空间都不会错过,这就是自然。只要有清风就能化雨露,就能绿意满人间,就能生机勃勃。我们就是再小,我们也要有梦想,也要努力开放,这就是“苔”,就是我们自己。
一旦有一天,我们爆发了生命的怒放,有了足够强大的能量,就应该把自己的馨香传给他人,哪怕只让最近的人闻到。如果有幸,自己成了一朵“大牡丹”,那就更该怒放,让那股馨香,尽量盈满所能传递到的空间。这一思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达则兼济天下!希望,每一个达的中国人,都不要忘记自己,也不要忘了他人。自己要自强,要记得把自己的馨香随清风送到远方,让自己的温度化作他人的一点温暖!
第三篇:作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作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安徽省淮南十中 高二(2)刘俊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作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也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生长。它的花虽然小,也不好看,但它还是要向牡丹那样开放。同样拥有脚下的一寸土地,同样拥有头上的一片蓝天。
我是个普通的学生,各方面都不突出,在学校里默默地存在着。每天上学到校放学回家重复着这样的日子。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学好,到了高中知识一下变得又多又难,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成绩自然越来越差,如何努力成绩都不理想,学习兴趣和信心越来越小。就像一句名言说得那样:第一粒纽扣没扣准,整件衣服的纽扣就无法扣好。
于是整天和伙伴疯玩,时间久了,也渐渐感到空虚,浑浑噩噩,很茫然,家人是期盼又无奈。终于有一天,偶然间看到小时候的画作,儿时在纸上沙沙作画的画面,依稀又浮现在眼前,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动物画,我不禁笑了起来。
于是我走进了美术课堂。我拿出水粉,水粉笔,调色板,小桶等工具,画起我最钟爱的漫画和小动物们,一会儿就把不快乐的事情抛到了九宵云外,高中二年级作文《作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分享好文◆因为自己的底子薄,起初的时候画的一般了,但自己也是爱好画画,感觉也不比别人差在哪里,经过老师的点拨,自己的画大有进步。而且自己画画干净,不像别人总用橡皮擦啊擦的,反正自己画画很少用到橡皮,老师还总表扬自己。
在爹爹的生日那天,我兴趣来了想画张画,开始在纸上大胆发挥我的想象。爹爹属马,我就画匹带一对翅膀的马,在马蹄下面加了几朵云,马背上坐着一个小女孩,那就是我。我越看越觉得有趣,越看越完美,我喜滋滋地拿着我的作品去给我爹爹,爹爹看到后,笑得合不拢嘴,开心得不得了,夸我是个才女,我可高兴了!
一次,我和美术班的同学来到风景秀丽的八公山,这里是普通的豆子经过转化变成美味豆腐的地方。
我们聚在忘情谷溪水边,这里有一个世外桃源一般感觉的。我们就坐在那里,一个个拿着画架对着远处的美景细细描绘了起来:曲径小溪、古木参天、树生石中、奇花异草。有许多辛勤的蜜蜂和蝴蝶,她们在花中飞舞,好像一个个仙子跳着优美的舞蹈,好看极了。我仔细地观察着,认真地画着。
我终于画成功了,老师和同学夸我画的好,真是画的惟妙惟肖,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
当我感到有压力、心情烦躁、生气时,就坐下来画画。不一会当我画好后就会觉得情绪早已没那么浮躁和压抑了。并且在孤独时,画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与我一起与心交流。
我认为生活中的乐趣是靠自己打造出来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你成不了大树,那就努力地成为一棵茁壮的小草;如果你不能像牡丹一样盛开,那就让自己成为如米一样努力开放自己的苔花!
第四篇:中考作文素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中考作文素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朝诗人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翻译: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清朝诗人袁枚有一首诗题为《苔》,诗中写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很喜欢这首诗,尤其是后两句,让多少后来者拍案叫绝!
诗人以比喻和拟人的方法,赋予苔藓以新的意义。苔藓,这种很不起眼的小小植物,寄生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但它并不因为自身条件的不利而怨声怨气,也不因身处环境的恶劣而丧失努力的勇气,更没有因为别人的优越条件而产生羡慕嫉妒恨。它能正视自己的本能,从而确定自己的生活意向。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境界,很有眼光,也很有心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说得何等的妙啊!如米小的苔花,默默地开着,并不引人注目,更无人为它喝彩,但它从不自甘暴弃,从不妄自菲薄,相反,却要像牡丹那样,执著地开放,认真地开放,努力地开放。并立志要像牡丹那样,开得更阳光一些,更芬芳一些,更灿烂一些,愿把自己的美丽自己的芳香自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个世界。爱在它的努力,它的勇气,它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是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走进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我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沉寂了300年的诗句因何一夜爆红?
这首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我觉得这群山里面的孩子身边所拥有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可是他们却有着最纯真的爱。”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多可爱的小小苔花啊,可爱就可来到贵州省石门坎。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而对于孩子们来说,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
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坚信: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于是,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一首一首把它们记录下来。“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些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找到生命的价值,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不能教他们一辈子,起码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能够唱出这首诗”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为大山中的孩子们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所说,因为有了梁俊老师,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也深受触动,“平凡而卓越,才是教育的根本,而艺术也要做到平凡而卓越,这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听到梁俊的故事,《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曾宝仪为之动容“花开得不大,但光彩一点都不比牡丹弱,梁老师能选中这首诗给孩子们唱是用心、用情的。”
除了《苔》,梁老师在2年的支教生涯中,为孩子们带来了100多首诗词,其中50首谱成曲,在大山里回响,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唱着诗歌的梁老师和孩子们,其实并没有音乐基础,却唱出最动人的旋律,让专业歌手庾澄庆热泪盈眶,让亿万中国人成为知音。
曲虽扬,声不息,《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在短短数分钟内,让这首《苔》的传播度超过300年总和。乘着音乐的翅膀,它还将流传到更宽广更久远的地方,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它会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的“梁老师”,也有很多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们,像歌里唱的那样,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为什么只有二十个字的一首小诗,却听得让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成就经典之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为梁老师点赞!为孩子们点赞!
《苔》这首诗入选,是因为梁老师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因为我也是一样的,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但是它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我要告诉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评委和听众泪流满面,朋友圈一再转发,不仅因为这歌声浑然天成、质朴无华,是脂粉气、铜臭气和虚情假意的歌坛的一股清流,更在于,它继承、弘扬和放大了中华民族的固有精神。
《苔》这首诗,传递着“普通人也要做好自己”这样一种精神。向阳花木早逢春,而苔,却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自生自灭,自得其乐。一个“恰”字,言尽其无人态。它可以像牡丹一般开放,但是否像牡丹那样被人赏识,它从未在乎。
社会,需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只有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这样把自己做到最好,才能铸就“工匠精神”。这“工匠”,不是大师;它是苔,不是牡丹。做人做事向苔学习,不是让大家做木头,做愚民。鼓励人胸怀大志,与勉励人做好小事,精神是一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难得是能屈。鼓励拥有能屈的本领、能屈的姿态,但不主张麻痹卑微者的精神,让人立志做小人物,安于现状。苔花虽小,神比牡丹。无论苔花还是牡丹,他们都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只有苔花也能怡然自得开放,才能成就百花齐放的局面。此如曼德拉所说,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第五篇:材料作文“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之例文
材料作文“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之例文
阅读下面这两句诗,根据要求作文。
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袁枚
要求:1.题目、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草根”也疯狂
“草根”是与公共名人对立的一个群体,像草一样渺小,像草一样默默无闻,但他们也有梦想,他们也会疯狂。
《史记》中最早的“草根”名人当推陈胜、吴广。在那个**的年代,最受苦的是老百姓,即使无兵事,最受苦的也还是老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陈胜、吴广聚众起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他们赢来了“草根”阶层的普遍认可。他们无奈,因为他们是“草根”;他们疯狂,是因为他们也有梦想。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他们却拉开了中国古代史上农民起义的序幕,对后来的“草根”很有借鉴意义。
在今天,“草根”仍是一个大群体,骨子里永远都继承着疯狂的血液,为梦想而疯狂。
就像我们熟悉的“旭日阳刚”组合,一曲《春天里》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他们是城市中最底层的农民工,但他们从不自卑;他们住在简陋的工棚里,但他们从没有放弃对音乐梦的追求。没有谱,他们自己作;没有词,他们自己填;没有乐器,他们省吃俭用地攒钱;没有听众,他们自己就是听众……“草根”圆梦,这是一条太过崎岖的路,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高考实现梦想;但他们是农民工,但他们却奇迹般地成功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疯狂,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身为“草根”,但走向成功的还有“凤姐”“大衣哥”等一些网络人物,他们通过网络这个公共媒介,以犀利的语言,搞怪的动作或是奇特的技艺得到公众的认可,或是通过“炒作”“包装”等成为新的网络明星。虽然有水分,有投机取巧,但他们也有梦想,奋斗过,努力过,疯狂过,那么他们的成功还有什么不能接受呢?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本来就是有一种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们赶上这个时代,就要好好利用以实现梦想。他们的疯狂,他们对命运的挑战,本应得到公众的掌声。
不管是谁,名人也好,“草根”也罢,想要成功,就得努力拼搏,就得疯狂争取。“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为了梦想,为了多彩的人生,我们何不认真疯狂一回呢?
“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花犹如此,何况人呢?疯狂,是为了梦想,更是为了人生不留下遗憾。
为自己代言
一片树林,能成材的没有几棵;一盘沙子,能成金的没有几粒;一众人类,能成才的没有几位。
这个世界上,能站在舞台上接受众人簇拥的人没有几个,大部分人还是站在台下、幕后观看着他们。我们就是这些台下、幕后的人,我们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早晚会被历史的车轮辗压在时间的荒漠里。
但是,小人物也不能甘于成为这个世界里一位无声的过客,小人物也要像“米小”般的苔花,去如牡丹般的开放。即使是棵小草,也要舒展自己的身躯,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世人。
黄宗洛是位“小人物”,他的一生只演那些小人物,那些龙套,但他总是锲而不舍地加以雕琢这些小人物,哪怕一点儿戏也要翻过来倒过去地琢磨,使这些角色异彩纷呈,成为人们脑海里不可磨灭的经典形象。《茶馆》里的松二爷,《智取威虎山》的小土匪,《三块钱国币》的伪警察,这些小人物,你敢说你忘了吗?
所以说,尽管我们是个小人物,是微不足道的小草,我们也得去为自己代言,只有敢于为自己代言,才能让别人在梦想的舞台上看到你。
还记得那些想唱就唱,且要唱得响亮的人儿吗?一个个小人物坚持为自己代言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就算有的依然不被人们记住,但天空中已经留下了他们飞过的痕迹。还记得那个光头李代沫吗?不管别人如何看我,也要拿出自己的好声音,这颗小小的苔花,一直坚持为自己代言,最终走到了世人的面前。还记得那个坐在键盘前,用心写自己的原创歌曲的许嵩吗?不管别人导演怎样的阴谋也要作词作曲做我自己,始终为自己代言,所以这朵小花能鲜艳得胜过牡丹。
没有比尔·盖茨那样巨大的财富,没有奥黛丽·赫本那样震惊世人的美丽,也没有像杨利伟那样让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为之欢呼,我只是个小人物,但我依然坚持为自己代言,因为我知道,只有为自己代言,才能走近梦想的合唱团。
你看到了我的汗水,却没有看到我的泪水。
你有你的光彩照人,我只有我的默默无闻。
你可以嘲笑我苔花如米小,但有一天我会向你证明苔花也作牡丹开。
梦想,注定是坚持的旅程,其中少不了辛酸和疲惫。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我是小人物,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