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读《反脆弱》有感
原创: 乐道52
5在这么雅致的地方一边品茗一边读书思考,跟大伙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同时也惊叹于塔勒布《反脆弱》中知识的广博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包括经济,金融,生物,历史,政治,心理等等,而且作者都能从中看到“反脆弱”的运用。
《反脆弱》第一卷谈到了抑郁症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困扰都市人,作者谈了他的观点。他批评欧美国家滥用抗抑郁药,也批评都市人过于关注自身而依赖药物。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抑郁倾向如果不是程度严重的不需要急着用药,自身完全可以调节。而且有的抑郁跟你重思想精神有关,这种精神的痛苦正是这种特质的人需要经历的,这种经历反而能促使你思想的飞跃。甚至有观点认为一般会得抑郁症的人都是比较聪明的,喜欢思考问题或者属于情感丰富多愁善感。
第二卷作者将会从政治学角度谈政体和“反脆弱”的关系,又会让你有不一样的看见。
塔勒布先生在书的第二卷第5、6章开始重点谈政治上的“反脆弱”.他的构思也很巧妙,没有直接讲政治一如他在介绍“反脆弱”这个概念时从包裹谈起之后又谈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意象,逐步引导大家对“反脆弱”有基本的了解。
这里他又是从约翰和乔治两兄弟的命运说起。约翰在一家大银行的人事部门任职25年,而他的兄弟乔治却是在大街上开出租车的司机,两人的职业在大众眼里有天渊之别。人们普遍会羡慕约翰的工作,稳定丰厚体面,约翰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他很享受这样安逸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被扫地出门,他却一点应对办法都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因为25年的养尊处优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斗志他已经是那只在温水中泡的太久的青蛙。反观乔治,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工作不稳定要为吃饭发愁,但推动他不断想办法提高自己生存能力,逐渐的他变得越来越适应社会抗风险能力与日俱增,直到约翰被炒鱿鱼的时候他却已经完全具备应当变化的能力。一个看似稳定其实很脆弱,另一个看似脆弱其实更稳定具有更强的“反脆弱”性。
这之后作者才从这两个兄弟的故事推演到政治制度上。集权体制的国家就像约翰,城邦制的国家就像乔治,集权体制用古代埃及,城邦制用瑞士作为样本。
因为集权体制看似很稳定内部没有不同声音,城邦制看似吵吵闹闹矛盾丛生,但其实城邦制的国家远比集权体制国家“反脆弱”性强。城邦制的国家就是在那种吵闹中,各种阶层都能发出声音进行利益的博弈,最终达至帕累托最优,而且他能够不断自我修复,这就是塔勒布说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反观集权体制的国家,为了维持表面的稳定,会压制各种声音,并且将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掩盖起来给大众造成一团和气的假象。这种做法就使得这个机体越来越失去活力,内部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甚至会不断强化。记得《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索额图为了执行康熙的平台方略亲自到福建指挥姚启圣李光地等人,大家对收复台湾的方法有很多争论,索额图就说“我们关起门可以炒个天翻地覆,打开门我们还是要一致对外”,索额图为了掩盖大家意见分歧采取的办法。
现代日本政治也可以看得出他们完全是另一番气象,虽然自民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万年执政党,但绝不掩盖内部分歧,自民党内长期分为各种派系大家相互竞争。现在我们耳熟能详就有田中派(田中角荣首相为代表)小泉派(小泉纯一郎),桥本派(桥本龙太郎)等等,日本政坛根本不讳言这样的党内派系斗争,有句话叫“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人为压制这种本该有的矛盾就是在强化政体的脆弱性。
这之后作者还举了很多例子,其实就是一些故事看似漫无边际但都是用来说明他对城邦制政体是具有“反脆弱”性的阐发,都是在更加深入论述他的观点。
在投资上这种思想对《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也有很深影响,因为他谈到,想到价值投资更要做到价值投资,在做到价值投资的时候你就面临长时期的等待。这是对你心理和信念的考验,靠什么度过那样漫长的岁月,无疑塔勒布的随机漫步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因为很多时候股票上涨随机性很强,所以你根本不能根据股票赚钱来断定投资方法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眼法。因为有的成功完全是因为运气就是塔勒布说的随机漫步,可能方法投资的盈利模式都是错误的。相反有的盈利模式其实是正确的却因为随机性没有上涨,你就对已有的投资思路产生怀疑改弦更张,接受一些因为运气而成功的错误或者不适合你的投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有很大的误导性,这是一种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思路,完全用现象来决定本质这在方法论上就有严重错误(本末倒置)。
总的来说《反脆弱》这本书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有25章涉及得门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生物、心理、经济等等,看似零乱但无一不是为了论证作者关于事物只有处在随机的状态下才是具有反脆弱的,呼吁我们不要害怕随机不要害怕不稳定,往往是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里机体才会因为需要克服一些小的困难而长期保持活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者深深感悟到随机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我们只有顺应她,才能具备反脆弱性的生命活力。我们只有适应这种随机性,而不是一味迁就自己贪图安逸的人性软弱,让自己越来越具有反脆弱性。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有计划,作者虽然推崇随机漫步但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计划,那样的随机其实正是作者反对的,因为这种状态下根本不具备“反脆弱”性。作者提倡的应当是在有一定计划的前提下,我们绝不能被计划捆绑必须给随机性留下空间,不能被计划填满,那样的人生既是枯燥的更是脆弱的(有的强迫症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一个喜欢用计划来安排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愿意给不确定留下一点空间的人,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控制世间的一切,可你毕竟不是上帝还应当给上帝预留空间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坦然接受突然来临的变化,只有这样你才能才应变中不断成长,才是具备反脆弱性的。我想这也是作者在《随即漫步的傻瓜》继续这本《反脆弱》的初衷吧。
第二篇:读《反脆弱》有感
读《反脆弱》有感
(一)《反脆弱》这本书,我写个书评,太难了!作者的水平远远高过我,书中有太多的知识点。对于只读两遍书的我来说,不容易写好。但还是要逼着自己写,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本书的想说明的核心问题,就是有些事物,能从随机性中收益,或者说,能从失败中获益,能从变化中获益,这样的事物,就有了反脆弱性。
具有反脆弱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进化。基因通过突变,产生变化,好的基因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其它基因则被淘汰。通过不断的进化,生物变得起来越适应环境。基因的变化,对生物来说是好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否定法更具有反脆弱性,论证一件事物则需要更多的证据,从而具有脆弱性。一千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天鹅是白色这个结论。
从事物的寿命角度来看,已经存在很久的事物,会更长久的存在下去,更具有反脆弱性,新生事物往往具有脆弱性,很多新生事物只能在这个世上存在一段时间而已。古代不是没有垃圾书,只是经过时间的淘汰,剩下的都是经过大众认可的书。
经济体往往是具有反脆弱性的,经历一次大的危机之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淘汰,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危机之后是经济的繁荣!
脆弱的事物,这个很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大多数都是脆弱的。例如,一个杯子,其本身就很脆弱。它是一点都不喜欢变化,掉落的可能结果就是碎掉。坚韧事物只是更耐用而已,但不会从波动中获益!
为什么事物具有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主要是因为事物具有凹凸性。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的变化。有些事物会随着变化,危害越来越大,而获益起来越小。但另一些事物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收益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小。前着的事物具有脆弱性,后者具有反脆弱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股票市场中,下跌很多的股票具有反脆弱性,毕竟股票的极限价格就是零。股价高,就有下跌的潜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跌不动,或没有下跌空间的股票,是最安全的。什么时候物的价格最低?经济危机中,大环境不好,利率奇高的时候,这时候,是东西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是应该出手买东西的时候。这时候的价格具有反脆弱性。当经济繁荣的时候,反而是脆弱的,应该考虑卖出手中的资产。这时候的物价,没有反脆弱性。但有一点,关键是时机,不要卖早,也不要买早。你无法相信的低价,就是买入的时候;无法相信的高价,就是卖出的时候。
脆弱性的事物,微小的波动,对其没有什么伤害,但是巨大的波动或偶然性事件,对其则有巨大的伤害。反脆弱的事物,则能从这些偶然或意外的波动中获益。
但是,反脆弱性,是否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是否是其他人转移的风险?承担风险的人,应该受到肯定,为别人承担更多风险的人,应该被当作英雄。有的人只能被称为半个人,不是说他没有观点,而是说他不敢为之冒险。事后预测具有反脆弱性,因为预测者可以采用过滤式选择法来挑选例子。看一个人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做,需要承担后果,具有对称性,说则可以逃避责任。如果一个人做决策确不用承担责任,他就有了反脆弱性。
好马与劣马一起赛跑,最终会越跑越慢,而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则会越战越勇,并一举夺魁。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轻声细语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检验自己是否有反脆弱性,就是看自己是否喜欢变化?是否喜欢折腾,是否能从变化的环境中获益!
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让自己惹上“麻烦”,有“烦恼”事在心头,才能不断进步!就是喜欢遇到的问题,喜欢解决问题!
读《反脆弱》有感
(二)反脆弱中 ,愈挫愈勇
黄蓓莉
“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这句话使我对《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本书产生了兴趣。这样的反思维常规,这会是一本怎样的重磅之作?
脆弱?反脆弱?
这本书反传统地批判了一大堆现代化的东西,当看完这些的时候,我的头脑里一刹那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迷茫,然而当我渐渐深入,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时,却享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扑面而来的感觉:一切事物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似乎可以分三类,脆弱,强韧,反脆弱。
脆弱
脆弱,会因波动和冲击而蒙受损失
强韧
传统的强韧性指能够承受一定风险,遇到重创尽力保持原状,抵抗冲击。
反脆弱
反脆弱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反脆弱之于浦东发展
对于生长在二次开发开放浦东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创新、勇于闯的精神:现实往往迫使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并且不需要去关心未来结果的千万种可能性,我们要想到大多数结果都会有利,其实此时我们已经具有反脆弱性了。
反脆弱之于个人成长
“反脆弱”是指重压之下能够灵活应变,不容易折断的意思。现在我们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变化这么快,青年一代、创业的我们经常会感觉坠入云里雾里,看不清前面的路,就得边开边摸索,只要知道山顶在哪儿,大方向没错,总归是能到山顶的。
拥抱反脆弱
在摸索的过程中 ,“反脆弱”也时时存在,等同于我们所认为的“可选择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面临许多选择时,要领会即使是最不利的情况或许是对你有利的。其实有时候情况总是在变化,从最不利往最有利亦或者从最有利往最不利还或者介于最不利与最有利之间的任意状态间的任意转化。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能让我们获益的恰恰是从最不利往最有利变化的过程且不可逆。总而言之,“反脆弱”存在于有生命体中,拥抱适度的波动和变化,不迷信免费选择权的专家之言,认清事物发展规律,保持清醒,愈挫愈勇。
迎接挑战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没有意义。”
(作者:黄蓓莉 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创二代第二期学员
读《反脆弱》有感
(三)最近在阅读《反脆弱》这本书,和大家分享下。
这本书的作者塔勒布也是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不确定性,以及拥抱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个人感觉是一本很实用主义的书,特别对我们处着互联网这个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会带来不少启发。比如创业,就是直面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未来,承认事情的不确定和脆弱,并从不确定性和变化中获得收益。后面跟大家分享下书中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现代化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只要当一方受益时,总有另一方(可能不知不觉地)受害。而且这种情况日益严重。这个问题本质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类似这样的现象,作者在文中举例非常多的例子,比如顾问、经济学家、政治家、预言家,他们大多要么是信口雌黄的说客,要么就是马后炮型的事后预测专家。作者对这类人非常厌恶,认为他们是空谈家、斯蒂洛里茨综合征(更严重的空谈家,某一件恶性事件的导火索,比如伊拉克战争,但自己没有受害甚至反而获利)。
而相比古代,有一大批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为他人谋求幸福的英雄,比如为了支持一个观点,冒着生命维护自己价值观的苏格拉底;冒着生命去赢得一场战斗而成为英雄的角斗士;像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这些大帝在战争中都是亲自上战场……
作者还从《哈莫拉比》这部伟大法典中举例:如果一个建筑师建造了一所房子,如果房子塌了,并导致屋主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被处死;如果屋主的儿子死亡,那么建筑师的儿子应偿命;如果造成屋主的奴隶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该赔偿屋主等价值的奴隶。空谈者往往有免费选择权,按我理解是经常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或者事后补救性证明自己正确的谎言,因为语言往往是最不正确但最迷人的。而反脆弱者是勇敢的,作者认为普遍意义上的勇敢是“审慎”.作者认为分辨这两类差别最重要的是,要看每一个决策者是否都“在游戏中投注”,即决策中自己是否是利益相关者,如果一个决策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其他人来讲就是危险的,就是不对称的,需要警惕和排除的。
消除这种脆弱的办法是:观其言,更要观其行。比如一个医生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问医生,如果是你本人处于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这其中的差别会让你惊讶。另外,在观察行动时,失败的频率并不是衡量标准,比如创业家常常是错误的,会犯很多错误,但他们是凸性的。可能你经常看到他们丢芝麻,但捡到西瓜后的回报是丰厚的,正如一个凸性的创业家成功之后的巨大回报。即作者认为只需“放手去做”.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换句话讲,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作者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我个人体会有几点:
1.不要信口雌黄,也要警惕信口雌黄的人;
2.看重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个需要时间周期;
3.少废话,立即行动;
另外,作者在本章末尾提了一个观点: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营销的,只要营销就是有问题的产品。你同意吗?也欢迎交流。
第三篇:其实我们很脆弱,但不应该就此放弃散文
今天晚上我很惊讶的听到我家乡那里的一位年到中年的妇女离开了人世。也许您们会问我为啥是表示惊讶。因为在我看来其实她很健康。她的儿女也都成了家,日子也有点小滋小润的。
其实我们都是漫漫星球中的沧海一粟,在这个偌大的地球更是,我们不禁回想倘若我们失去这星球的一花一草,一尘一物,我们这个自以为天之王者的物种会怎样哀之若叹呢?也许会出现人吃人这个被我们现在认为违背道德与伦理的事情吧!
我们很脆弱,在经受了一点挫折之后,便是自杀七十二式的缤纷上映吧!也许我们这些自认为旁观者清的局外者又会在旁边嘘嘘的调戏处于死神边缘的七十二式表演者吧!得确,她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局外者,这件事永远和他无关。可是我们人往往点背的时候就是不知道怎么来的霉运,刚才在一旁吹嘘的局外者在下一刻可能因为这件事而使得他们的家人上门要求索赔,又因为自己家境并不富裕的“先天因素”而搞得自己被变成了井底之蛙。也许这世界就是这么的凑巧,或许,我们并不应该责怪世界与命运,而是我们太过的被我们所谓的强大蒙蔽双眼。也许,我们要是自己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并无所谓的强大,看清生命的脆弱,看清我们自己也很脆弱,而世界却是因为万千纷杂的物种所组成的,而这些物种又有哪一个是独自强大的,什么都有弱点,什么都又都得正视自己的弱点,尽管我们很脆弱。恐龙这个曾称霸武林的强大物种,最终也因为如今所猜测的小星星夺取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无论如何它们曾经给这个美丽的地球增添了独特美丽。
得确,我们不得不低头承认自己在脆弱这个方面的事实,但我们更应该为自己美丽的明天活出更完美的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你看,医院的医生为什么在破折号无声而又惊天的变为单线时还在拼命的压着自己早已疲倦的双手,因为他们不肯就此放弃,他们一定还有回升的希望。但在最后我们也得尊重生命的离世,因为脆弱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但这不应该我们成为放弃的绝对理由。
现实很残酷,一是一,永远无法一变一万。但要为我们的理想放点麻辣的热油,告诉现实尽管我们得确脆弱,但我们的心永远都是热浪翻滚的,都是辣的可以将我们的神经冲动一次又一次的往生命的边缘无限的刺动而后继续攒动。
第四篇:读《无声告白》有感:生命是脆弱的……
生命是脆弱的……
——读《无声告白》有感
南湖职校 王 瑞
在今天,似乎永远都不缺少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和问题的新闻,而且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尤其是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每一次“新闻事件”都能引发关于教育的讨论,想“两耳不闻窗外事”都难。但即便是作为一个从事教育20多年的教师,我有时也困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真的非要犯“教育时代病”吗?
时间已至半夜,两个卧室中丈夫和儿子发出轻轻的鼾声,而我仍蜷缩在沙发上,捧着一本书读得惊心动魄,还差最后三十页,绝对等不得睡一觉的间隔。小说写得太精彩了,尤其是作为一位母亲,读来更是寸断肝肠。
这是一本出自一位美籍华裔女作家之笔的小说,叫《无声告白》,扉页上的作者伍绮诗很年轻,也很漂亮,很难想象如此深刻、如此刺痛灵魂的故事出自这位优雅、温婉的女士之手。书是先生出差时买的,他说自己是在飞机上、宾馆里一气读完的,还没回到家里就打电话强烈推荐给我看。说实话,在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的今天,“翻翻”已经成为阅读常态,在自我感觉自身知识升华的假象下,已经很难静下心来系统的看完一本书,连感想和牢骚都简化为“点赞”或发一个表情。
而伍绮诗的这本小说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书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她是家中老二,移居国外的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亚的妹妹看清了什么呢?
原来,李先生是一位出身穷困的华人移民后代,从小受到排挤、孤立,最大的梦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李太太由单身母亲抚养长大,虽是地道的白人,却不愿屈从母亲期望的女性传统角色,她梦想拥有自己的事业,比男人更加卓尔不群。俩人的结合有爱,也有很深的误解和由误解产生的期待。等到孩子相继出生,误解越来越深,差点导致家庭的崩解。此后,莉迪亚就成了维系家庭表面安稳的纽带。她既要安抚父亲对友谊的渴求,又要满足母亲对出人头地的期盼。最后,她被亲情绑架,被父母的懦弱压垮。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梦想,在现实中却都举步维艰。当成人的梦想遭到现实困境,当成人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痛苦,这种愤恨不满,这种失魂落魄,就会转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痛苦像瘟疫一样,不但互相传染,还会感染给所有的家人。当内心的痛苦深藏成秘密,这些秘密就会让家庭产生裂痕。我想,每个人都难免心意难酬,难免伤痕累累。但是,这些决不能成为勒索他人的借口,尤其不能转化成催逼孩子的重压。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有绕不开的难题,那么,这些都应该由每个时代里的每个人去求索、去抗争。转嫁痛苦是一种怯懦,自己消化不了、扛不下来,也只好自己认,至少不要让它再去毒害孩子的心灵。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书的封皮上这行字像针一样刺进每一个读者的心里,告诫你:要有勇气活出自己,否则,你不但成为不了他人期待的样子,还会因此自我毁灭,带给他人更大的打击。因为,每个人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在别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彻底的代偿。
第五篇:读《刺鱼》有感——父爱永恒(生命如此脆弱)
读《刺鱼》有感——父爱永恒(生命如此脆弱)
生命为什么总是如此脆弱?生命为什么总是不堪一击?上天赋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却为什么又在一个生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无情地剥夺!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刺鱼》这本书,读完之后,深有感触。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儿子,为了使“绝症”变成“重生”,他,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朴素拮据的父亲,用爱、心血、身体、尊严、甚至全部身命,谱了一曲令万万千千人泪湿沾巾的生死悲欢„„如果有人说母爱似水,那么我要说父爱如山,因此在有的时候,父亲的肩膀是那么厚实,那么宽大,仿佛只要有了父亲在孩子身边,用那双富有安全感的手臂去保护孩子,就什么都不用害怕,担心。那样,孩子的心灵也会因此变得坚强,对人生的态度也会变得乐观,即使在困境中也会对未来充满向往,才会无所顾忌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
“生命到底是什么?是花儿开放吗?是鸟儿歌唱吗?是风儿吹动吗?„„”我常常这样自言自语。我想,都是的吧!世界上一切物体,都预示着生命的存在。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命到底有多重要,没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生命如同时间一样短暂,稍纵即逝,也许,一眨眼就失去了,因此,生命又是如此宝贵!
我特别喜欢扉页上的一句话:“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我小说永恒的主题;或许爱的形式会发生改变,但爱的本质永远都不会改变。”每当想起这句话时,我总想起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给得更多的是鼓励,而妈妈给得更多的是责骂,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不管他们怎样对我,有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不仅我的父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也正因如此,我更加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更在乎每一次与他们的倾心交谈,对爱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世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超越生死,那就是爱。这句话一定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然而,事实上,爱不用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它就在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明白,爱无时不刻围绕着我们。
我认为,细细地品味爱是一种幸福,学会爱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需求,我们每个人不仅要爱自己,还要学会爱他人,爱社会,甚至整个大千世界,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有一种爱是寡言的,它的付出也许是不断的,它的温柔可能是执着的;有一种爱是朦胧的,它的付出也许是不自主,它的温柔可能是迷惘的;有一种爱是无形的,它的割舍是因为一种希冀,希冀自己所爱的人,拥有比自己更幸福的人生。让我们珍惜拥有生命的每一天,拥有爱的每一天,这样,即使有一天我们将失去,我们也可以微笑着说:“我们曾经拥有过!”我们才能够时刻记得:父爱永恒!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初三: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