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过年主题手抄报内容
新的一年,我们许下一个新年的愿望,希望我们的愿望,借着新年的喜庆能够早日实现。新年本该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和家人团圆一起过新年就成了每年新年的愿望。下面是关于过年主题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过年主题手抄报
春节的习俗:
1、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
2、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 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3、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描写过年的句子
1、夜幕降临,我和堂哥拉着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在广场上燃放烟花爆竹。啊!烟花纷飞,姹紫嫣红,爆竹声声,清脆悦耳。今年的春节,因为爷爷的生日而变得更加祥和,更加快乐,更加具有温馨的节日气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要为我担心,我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2、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噼噼**”,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新年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自古就有发压岁钱、贴春联、贴侧福等风俗。人们也早早地购买好了年货,门前贴好了红红的春联,孩子们也穿上了新衣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筹备着,因为春节到了!
4、大年二十四,家家户户准备过小年,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买了一些鞭炮,天一黑,就开始放起来。我听着窗外“噼噼**”的鞭炮声,仿佛有了些过年的气息。
5、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过春节的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加肴,其乐融融。
6、在天空五彩缤纷烟花的映衬下,老人满足的笑容中,孩子们俏皮地捂着耳朵等待鞭炮在耳边炸响的动作里,我感受到,春节像醇醇的美酒,是甜的。
7、这时,我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烟花表演开始了,我马上跑到天台去看。烟花真漂亮呀,什么形状、颜色的都有。有红色的牡丹花、黄色的笑脸等等,看完烟花表演,我才心满意足地下楼睡觉去了。
8、我期盼这春节,春节是新的开始,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新的一年,我长大一岁,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将要播下美丽的种子,收获幸福与爱的果实。
9、到了大年三十可真热闹,家家敢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大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漂亮的年画,每一家都灯火通明,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相互谈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门外的鞭炮声起伏不断。
10、过年最高兴的要数我们这些小孩子,因为寒假时间长,大人们特许过年这一天可以不用写作业。而且爸爸妈妈早早的就给我们买了新衣服,就等着过年这一天穿呢。爷爷奶奶还会给压岁钱,更重要的是小伙伴们还可以一起放鞭炮。各种各样的危险性较小的烟花都可以放,小伙伴们竞相拿出自己的烟花向其他的小朋友炫耀,尤其在晚上,美丽多彩的烟花燃放在夜空,五彩缤纷、变幻莫测、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漂亮极了。
11、除夕那天,街上几乎没什么人,除了回家过年的,两旁的店门都是关得紧紧的,只有几个茶摊前站或坐着人,声音都不曾触摸过我的双耳,这和几天前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走在街上,很难看到一旁走路的人,却很讨厌有几户人家的小孩,他们很多就趴在窗前,朝我扔小石子和茶点心,我时常是想捡起来扔回去的,却又怕惹出了事,只好避开他们。
12、正月十五是过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观看社火表演。社火的队伍可真长啊,有锣鼓队,秧歌队。还有许多学生组成的方队。到了晚上人们举头赏月,吃元宵,看烟火,观灯展,猜灯谜,忙的不亦乐乎。
第二篇:过年主题手抄报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小编特意为大家提供了过年主题的绘画作品,喜欢请点赞。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过年主题手抄报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过年不知道的冷知识
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了南北朝时候,“春节”则是泛指整个春季。
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是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不对农历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
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的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共发生6次。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初七为什么要上班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知道初七为什么要上班了吧!
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文莱等。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岁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家伙的。
“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拜年抱拳有学问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则称为“哀拳”。女性抱拳则相反。
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
东汉时期,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雉科动物是“凤”的主要原型
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唤作“凤”。
“鸡窗”代指书斋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家乡的春节习俗
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我和爸爸也按照习俗去购年货。大街小巷里,买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小摊上,小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满了鲜艳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和爸爸又开始了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的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的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的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吃过饺子之后,我们当然还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拿起一个大的烟花,迅速点燃。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的烟花,美丽极了。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磕头,给他们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发一个红包。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互相之间的感情。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样的,怎么样!你们的呢?
第三篇:过年的手抄报内容
导语: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做一期过年手抄报,你会了解更多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过年的手抄报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年的来历
(一)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新年祝福语
(二)1、爆竹响激情燃放,雪花舞祥风欢畅,烟火腾期待闪亮,感动涌心中激荡,心情美春节冲浪,愿景好心中珍藏,祝与福短信奉上:祝您身体健康,马年吉祥!
2、当寒风与雪花结伴,当枯枝与霜露相依,当冷月共霞光一色,当大雁打点南归,当新年向我们走来,恭祝您及您的家人如意幸福平安。
3、骏马奔驰事兴旺,再创辉煌财运长。骏马腾空好运降,福星高照到身旁。骏马长啸欢乐扬,一年四季歌声唱。骏马信步赏风光,快乐人生放光芒。马年到了,愿你马到成功。
4、忙碌了一年,该歇歇了,给心放个假,把烦恼,忧愁统统打包丢掉,收拾起靓丽的心情,向快乐出发.5、悠悠的云柔柔的飘,红火的日子祝福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龙年的歌声真美妙,红红的春联长长的笑,热闹的美景你家绕,动听的歌欢快的舞,一条短信一生朋友,春节快乐!
6、马年到了,愿你以骏马昂首的精神攀登事业的顶峰,以骏马矫健的姿态巩固健康的堤坝,以骏马的信念培育爱情的花园,而我只愿以骏马奔驰的速度为你送去最美的祝福,愿你新年快乐!
7、春风满面最得意,亿万人民幸福溢。富裕生活买车房,歌声飞出心窝里。锦绣前程无限丽,事业兴旺房产地。广进钞票不胜数,美满幸福欢乐喜。愿你马年更上一层楼!
8、想除夕盼除夕,此刻眨眼即除夕;说祝福送祝福,送你满满许多福。思朋友念朋友,马年好运跟你走;寄祝愿传祝愿,祝你开心每一天。
9、焰火漫天,火马腾空,耀出事业一片红;杨柳依依,水马入溪,顺风顺水事如意;锣鼓隆隆,灵马出动,兴旺发达事业重;大红春联,喜庆连连,马年到来幸福延。马年到,愿你生活如意,事业如梯,生意似火,爱情似蜜!
10、过年好,美食吃个饱,朋友挨个找,没事到处跑,遇人就问好,新年就是好,整天哈哈笑,健康快乐好,皱纹全没了,开心没烦恼,马年乐逍遥!
新年古诗
(三)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新年演讲稿
(四)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首先,我借此机会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学习更上一层搂!
既然是新年演讲,免不了要先介绍一下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重大的传统节日,自汉武帝(公元前140年)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了。大年到了,放鞭炮可少不了。古人曾经说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爆竹声成了新年的一个标志。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很多同学万分期盼的,因为在这一天大家可以领到压岁钱哦!钱包可就又鼓起来了!
一开始我就提到了,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里你就必须要有新的目标,新的一切,让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新的一年到了,你又长大了一岁,你应该变得更加懂事,更加明白事理,更加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无限有意义的事!抓紧每一秒钟,不然,你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后悔不已的。
新的一年,你的新目标制定了吗?如果你仍然还停留在以前的目标上的话,那就会使你停步不前。你的目标制定得要合理而又有实现的可能,否则计划要么成为一纸空文,天方夜潭,打击自己的积极性,要么就会成为一堆过时的文字,对自己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新年到了,你收到祝福了吗?如果没有,那么我就在这儿先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新年新气象!
第四篇:过年的手抄报的内容
春节又称新年,同学们可以做一份过年的手抄报增加春节气氛,那么你知道过年的手抄报怎么做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的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过年的手抄报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
1“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
2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
3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
4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春节放爆竹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
5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6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7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8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9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过年的手抄报图片10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第五篇:过年风俗手抄报内容
过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家人团圆在一起。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过年风俗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过年风俗手抄报
1过年风俗手抄报
2过年风俗手抄报
3过年风俗手抄报
4过年风俗手抄报
5过年风俗手抄报6
过年风俗手抄报7
过年风俗手抄报8
过年风俗手抄报9
过年风俗手抄报10
各民族的过年风俗
1、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
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
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2、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3、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4、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5、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6、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7、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8、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9、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10、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11、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12、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13、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14、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15、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16、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17、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18、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19、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 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20、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21、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