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犹记那抹翠绿
犹记那抹翠绿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文/骊雅
多年养成了“夜摸索”的习惯,使得我每到夜晚思维就会格外活跃。
夜深人静时,总是能抛却白日忙碌的倦乏,让心在暗夜中沉淀,独享一份夜的静谧与美好。细品之下,若深藏许久的葡萄美酒,甘甜细腻。
昨晚在家整理书籍,从书架上随手拿起一本书,指尖碰触着散发书香气息的封面,恍惚间似游弋于画中,令人着迷。
现在,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被发达的互联网科技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对着电脑、手机浏览查阅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文字。
可是,作为一名传统阅读的拥趸者,我总认为读一本纸质的书和读那些电子刊物,完全是一种不同的人生体悟。
即使看的内容相同,但那份握卷在手的淡然自若,和身临其境的带入感却是读屏所难以拥有的。
看书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旅游,随着文字的渐次展开,心情亦会随之变化,它会引导我们对人事物、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越来越清晰睿智。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女巫,让你在它的字里行间迷醉、蜕变甚至重生。
思想游离间,一本书从指间跌落,弯腰捡起,发现是村上的《挪威的森林》。
书架上有一套他的作品集,轻抚书的封面,眼前就有了一片北欧的森林,神话中那片充满魔力的秘境。
虽然村上所写的并非那遥远的北欧森林,但依然不妨碍我飘飞的思绪。
犹记第一次读完《挪威的森林》,竟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波澜,那片草地的风景,霏霏细雨,片片叠青泻翠的山坡,抽穗的芒草在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仿佛冻僵似的紧贴着湛蓝的天壁,,,仿佛就在眼前。
这个屡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日本作家,用文字构筑了一个村上春树的世界观。
“死只是生的一部分”,在他的世界里,生命仿佛不会完结。
整篇文章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
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面的东西,而通过内心的升华把之变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让人在淡淡的忧伤中收获欣喜。
书中描述了渡边与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间特殊的爱情关系,贯穿始终的是与直子的感情纠葛。
直子是一个患有精神抑郁症的女孩,一个如幻梦般美丽的女子,却也如梦一样虚缥,甚至连她的死都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自从男友木月自杀后,直子陷入了深深的自闭中,无法正常地爱与生活。渡边是爱她的,她也将所有的情感倾注在渡边的身上,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从过去的感情旋涡中自拔出来,只有生活在疗养院中,与世隔绝地调整与恢复,在玲子与渡边的帮助下,慢慢快乐与健康起来,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直子与渡边之间会有某种结果,直子也仿佛越来越正常时,这段持续了几年的凄美爱情却嘎然而止,以直子的自尽给了读者一个绝对的意外,令人又惊诧又婉惜。而点缀其中渡边的同学绿子的活泼大胆,直子在疗养院的室友玲子的成熟细腻,仿佛为渡边和直子的无缘相爱,增添了一点人性化的色彩,所有的发展都顺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小说看似情节平淡,笔调缓慢,语气舒缓细腻,然而字里行间却蕴藏着汹涌的波澜,激起我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伴随着直子的死,无数人唏嘘不已,为了一个无法完满的结局黯然神伤。但带给我的感受却是美好得犹如皎月。
村上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段动人心弦,却平缓舒雅,略带感伤的恋情,虽然最终无法得到圆满,但正是这种残缺,更加美得动人心魄,正如断臂的维纳斯,没有那残缺的手臂,就无法得到如斯的美丽。
也许是小说的封面,也许是小说中的景色,《挪威的森林》给我带来的色彩感受是一抹翠绿,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张力,清新自然,不参杂一点杂质,虽然书中伴随着生死的话题,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美好的一面。
“渡边”是在寻找生命里的一束阳光,也曾彷徨,也曾迷茫,可最终奋不顾身地奔向心中的声音。
对美的追求是女人的天性,如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般纯洁无暇,渡边执着的追寻仿佛也让直子变得更加美丽。
“月光下的直子”成为了无数人想象中的美丽幻景,也正是心灵中这颗深埋的种子,让美丽更加美丽。
回首走过的岁月,年华逝去,青春不在,很多人因为容颜的逝去而失去了对美丽的追求。
光阴虽然带走了我们姣好的面容,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追寻美丽的心灵,就不会让自己远离美丽,岁月会在我们身上发酵成为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内在的美丽,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是岁月无法偷走的。
追求美丽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会“求而不得”,就如书中“渡边”求而不得的“直子”。
当处此时,你也许会发出“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感慨,也许会心生“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忧愁。
可正是在这种追求中,生命变得更加美丽,结果也许令人不甚满意,但那些走过的脚印是生命最重要的烙印。
面朝远方,不断追寻,最终会看见“她”美丽的侧脸。
追求如歌,追求是你充满灵性指尖弹出的优美旋律。当你情不自禁为一个人交出你的心, 因为前世你欠对方一个真情。
为一个人伤心流泪, 是了结前世你曾辜负对方交出的一颗真心。
远远望见一个人, 似曾相识的熟悉, 最终却终究是擦肩而过,犹如前一世有人默默为你付出的情谊而未得到珍惜,多么遗憾, 多么凄婉。
当你看清这一世的风月尘土, 你是否还会执着追随?
每日在岁月里穿行,不正是为了用爱去沉淀更多的美好吗?
让我们放下对结果的执念,收获那份追寻的充实,也许生命会增添更多翠绿。
天空中没有鸟的影踪,而我已经飞过。
轻舒倩手,拥抱天地,收获我们自己的那份翠绿。
—END—
第二篇:<<挪威森林读后感》
书中主角直子每听此曲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正是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征,<<挪威森林读后感》。男主角渡边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时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在都市空间愈狭小与人的疏离愈大的对比中,令他们失去与人接触的欲望,恰是年轻一代避免受伤的保护罩。
对度边来说,直子就想是生命的终极目的一样,让他有了生命的方向,而他,就想是个落水者,牢牢抓住不放.一旦直子不在了,他就成了方向盲,在红尘中芒然不知所措.而绿子,本来就不是同一种人,他向往绿子,爱慕绿子,却不敢靠的太近.绿子就想度边黑色生命中遥遥不可及的星星.直子和绿子就好象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悲观一点是直子,乐观一点是绿子,直子终于还是没能走出自己,绿子相比较是坚强一些。
代入现实里的形象,有时候觉得自己是直子,有时候觉得自己是绿子,一样也是矛盾很多,很多的不快乐藏在心里,读后感《<<挪威森林读后感》》。做一个如绿子般
快乐,喝多了酒想上树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气阿。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元气娘无论在作品还是现实中总是会收欢迎的吧。
书中所说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理想也许是除去人际情感后,可以支撑自己的力量吧,如同黑夜中远处的灯塔,闪亮而遥远。行动规范也许成功会找上我吧。
直子的外貌有如芭比的精致,内心则精致的如一个瓷娃娃,敏感而又脆弱。人也许精神世界脆弱而敏感,但在本能的饥饿,欲望面前,着实强大起来了。
自己是个文艺工作这多好,可以看小说,看故事,而不是看发电厂风力机组控制技术,妹的。额,我还是看了。
第三篇:守卫那抹绿——《旗驼》读后感
守卫那抹绿 ——《旗驼》读后感
“后来,系在那巨驼驼峰上的红布渐渐褪色,再后来,那红布化为齑粉随风而去。这片草原上的人们都记得它从地平线上呼啸而来时那狂暴的模样,记得它背上那如旗帜般猎猎作响的红得耀眼的红布。所以牧人们一直把它称作旗驼。”合上这本书,我的思绪却仍飘荡在那草原的深处——
旗驼,是草原的守护者,它就是牧人扎布的骆驼——查干。查干的父亲也是一峰极有名气的白驼,它的母亲因为生产时受惊,不接受查干,是扎布用马头琴和着妻子的歌声,拉出“劝奶歌”才使母驼给查干喂奶。我想象不出“劝奶歌”是一首怎样的乐曲,但它太神奇了,它似乎有一种隐形的力量,无形之中将母驼感化,重新接纳自己的孩子。
转眼间,查干已经七岁了,它被穿上了扎布家五代相传的银制孟根·布洛德(骆驼的鼻钉),正在参加赛驼会。瞧!它来了!它像一座小山,被雾紧紧包围着,一马当先地冲了过来。它得了第一名!还在下午的“最美骆驼”的评选中,获得了“最美骆驼”的荣誉。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可很厉害呀?居然能超过久踞赛驼会第一的骆驼,毫无疑问,它一定是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高大、雄壮。我从心底里为它感到高兴,它出色的表现不得不令我为它喝彩,为它鼓掌称赞。
一天,扎布和查干遇到了一辆掉进了河里的大巴车,查干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大巴车拉了上来,挽救了一车的孩子,它为了救孩子们,即使受伤、滴血也在所不惜。而扎布的善良和不求回报也感动了我。当地旅游局给他提供巨额奖金是,却被扎布拒绝了,因为为遇到困难的路人提供帮助,这是阿拉坦塔拉草原的牧人千年不变的风俗。
有牧民出售了草场,收购者就开始挖煤矿,有一次因为货车闯进扎布的草场,扎布骑着查干撞向货车……扎布不幸去世了,但查干继承了已故主人的遗愿,化为荒野不可对抗的力量,保护着这片草原。此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他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会像他一样保护这片草原!不能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消失!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草原之美,自然之美,正如歌中所唱的一样,美景处处,如诗如画。当美丽的草原被挖得千疮百孔、当不受欢迎的外来人肆意地破坏大自然的安宁与和谐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让我们做“环保小卫士”,一起保护这道风景吧!(五年二班 呼伦贝尔 指导教师:吉俊玲)
【教师评语】通过阅读,小作者深深地体会到人驼情深、情系草原,以丰富的语言,多维的角度,诠释自己对《旗驼》这部作品的深刻感悟。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