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干部《之江新语》读后感
学生干部《之江新语》读后感
冯国阳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习主席的《之江新语》,全书一共232片短文,是总书记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五年任职期间平均每周一篇,主要内容包含三方面,一是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谈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谈领导干部的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突出强调了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三是谈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章都不是空泛议论,而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从实际出发又非就事论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只有真正吃透“理论”和“实际”两头,站在时代高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才能对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谈出一些真知灼见。我选取了其中的几篇短文,来谈谈我的思考和体会。
第一篇题目叫《文化是灵魂》,作者首先向我们阐释了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的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紧接着作者引用一位哲学家做过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作者在文中提到,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读到此文,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的学校文化工作,联想到学校文化的力量何尝不是如此。为什么要让大家来关注学校文化,因为关注学校文化就是关注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家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提的是四个现代化,90年代提的是两个文明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又提出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教育公平,这些都标志着教育改革由外延走向内涵、由规模数量走向内涵质量,这也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从长远来看,学校之间的较量还真是学校文化的比拼,在西方称之为软实力。我们创建的学校文化不仅仅只是表面的物质文化,看学校的文化不单是这个东西,最终看的是人,在人心、在行为、在处事。学校的校园环境变了、文化走廊变了,我们的思维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让我们停留在“人是物非”的境地里,毕竟人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
第二篇是关于职业素养的,名字叫《敬业乐业是美德》。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的投入。要乐其业,对工作有热情、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当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第三篇是关于如何对待小事小节,名字叫《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应人品,反应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原则,有人格。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一文中提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自律能力。从工作生活上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我们要加强修养,防微杜渐。有了善良的品性,才能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工作的基础和可能。做人一定要走得直,无论事情巨微,只要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自信从容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必须从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
当读到《之江新语》之“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关于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纸写在上,把制度当“稻草人”当摆设,而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时,敬畏一词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们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做人做事,人生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常怀敬畏之心做人。古人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只有懂得敬畏,才能干净做人,才会一生平安;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才会老老实实做人。没有了敬畏之心,就会放松思想警惕,私欲膨胀,蜕化变质,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事都敢想,为了谋取一已私利,可以丧失人格和良心,甚至于可以祸国殃民、可以欺师灭祖,但最终结果是身首异处、遗臭万年。常怀敬畏之心做事。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常怀敬畏党纪法规、敬畏百姓群众、敬畏权力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干干净净做事,才能赢得百姓的尊重、组织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才能做一名好官。近年来更大的、更多的大老虎***、***、徐才厚等大老虎前腐后继,但最终相继落马,遭人唾弃、身败名裂。
在读过《之江新语》之后,我从书中的描述反思自己,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这本书也会在我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为我指明方向、提供了动力,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担负起学生干部的责任,将自己的星星之火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二篇:之江新语读后感
读习近平《之江新语》有感
我最近读了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期间的重要短论集——《之江新语》一书,深感思想深邃、文风清新,读后如春风拂面、受益匪浅。这些文章里,习近平同志以生动的笔触、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从不同侧面阐述了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为官之道和为官之德,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一文,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古人云:“巴豆虽小却坏肠胃,酒杯不深可淹死人”。巴豆坏肠胃人人皆知,而酒杯淹死人,着实有点新奇罕见,但是最近看了几则新闻以后才发现,原来被酒杯淹死的人并不少,离我们也并不远。2013年7月10日,安徽颍上县红星镇一企业领导到县国土局“请客”,地籍股副股长王某联系副局长、办公室副主任等5人参与吃饭。席间,国土局4名干部共饮用白酒4瓶。饭后,参与饮酒的国土局办公室副主任开车送“喝多了”的王某回家,误驾车回到自家休息,将王某遗忘在楼下车里。当日下午4点半,王某被发现时已因高温中暑脱水死亡;2013年7月23日,黑龙江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带领亲属前往镜泊湖风景区旅游。景区所属的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党委书记及局长在景区鹿苑岛宾馆公款宴请,共饮白酒数瓶。第二天,该林业局党委书记被发现在宾馆房间内死于酒后突发心脏病。这两则是最具代表性的,以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类似的事件应该不在少数。是啊,正如习总书记在书中写道:“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我们要把习总书记“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的金玉良言时刻牢记于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小事开始,从点滴做起,逐步去完善自我,改变自我,做到防微杜渐,两袖清风。
当前,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为总要求的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我认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活动的开展,将“一切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融合到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用情要专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觉摆在第一位;用情要长久,对群众的感情要永不褪色、历久弥坚。用情要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教合剂”。身为站在从事文化事业第一线的我来说《之江新语》中<文化是灵魂>一文也让我感慨万端
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是可怕的,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信仰也缺失的话,那么整个民族就开始堕落。《论语·为政篇》深刻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只有道德的诱导、礼教的整顿,人们才有可能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之江新语》中的<文化是灵魂>提到,“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这颗璀璨明珠,让它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重视文化的修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身边每一个人的感染熏陶,每天前进一小步,我们坚信未来将变得更加光明美好,我们的祖国,我们有着5000年历史传承的中华文化将更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第三篇:之江新语读后感
之江新语
读了习近平的《之江新语》一书很受感动,该书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当浙江省委书记为浙江日报写的232篇短评。之江就是钱塘江,之暗含曲折多湾,钱塘江大潮势不可挡,改革大势必然成功。之江新语,短小精悍,观点新颖,贴近民生,接地气,口语化,群众化,大众化,人民化。他过去是指导浙江省的行动指南,吾以为他对今天、对明天、对未来、对中国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些短论短小精炼,论述了经济发展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对群众路线也有许多精僻的论述。通过学习《之江新语》,能够学到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谐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的重视、对追求团结与人和的企盼、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对文化力量的重视,篇幅虽短小,但字字珠玑,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的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最深。
一、说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求实效
一是求实。做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乐于听实话、善于做实事,勇于出实效,在求实的工作上,我还要向书中所论述的那样,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的办实事、出实效。二是求新。在工作中要学会以创新思维指导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提出新思路、善于实践新路子。三是求韧。面对工作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干工作,把自己普通的工作坚持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二、入基层,去浮躁,甘于奉献干工作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浮躁之风,做人浮躁、办事浮躁,这样的浮躁之风,在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在学习《之江新语》的过程中,我也深知自己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书中学到了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要静心思考,磨练意志,耐得住寂寞。同时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群众中寻求做好工作和力除浮躁的“法宝”。
三、勤学习,爱思考,提高技能强素质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习早已不局限于校园,但很多人一旦提起学习,总说自己很忙,工作忙、会议忙、应酬忙,就是不忙着学习,即便学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这方面我通过学习《之江新语》也获得了很深的体会。一是学习要达到三种境界,要志存高远,耐得冷清寂寞,静下心来埋头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用,用有所得。二是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学习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学到的东西能用、管用是学习的一个要务,在我本职工作中,今后就要注重应用文写作、新闻报道写作和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习支撑工作,让工作推进学习。三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既要勤学,还要会学,学得实、学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
读完《之江新语》后,发现自己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不断努力,同时这本书也教给我在学习上为什么干、怎么干、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建装公司的企业文化,学习《之江新语》正是对我们年轻人一次很好的理想实践教育,以此为契机,在服务社会上、在学习上都为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第四篇:《之江新语》读后感
“新语”旧言 余音绕耳 ——从“三实”处读《之江新语》
夜色悄然,书页作响。静坐书桌前捧读《之江新语》,一遍结束,再读一遍。心情由初读的激动变为再读的感动,感动于作者对人民群众的爱;对先进典型的敬;对自我要求的严。思绪由初读的分散转为再读的聚焦,聚焦于作者为人要实、处事要实、学习要实的“三实”品德。作为基层党群干事,“三实”清风拂面,精神为之振奋;“新语”虽是旧言,但好似晨钟余音绕耳。
时代洪流,物欲激荡,信息膨胀,置身其中的我们无不被焦虑、浮躁、急功近利所“感染”。何以为人?《之江新语》中数篇短论阐发了作者的真知灼见。《成才必须先学做人》诉说了学生应为德才兼备之人;《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做人与做官》则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实在人、老实人。身为普通干事,自己唯有“静心思考,磨练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抵得住外在的诱惑;唯有把自己进步与工作联系起来,脚踏实地,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正所谓“得其大者兼其小”。
浅尝辄止,虎头蛇尾,“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样的工作作风无不困扰着我们。何以处事?《之江新语》着墨甚多,题眼离不开“实”字,如务实、落实、扎实等。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务虚”工作。怎样务虚?《虚功一定要实做》、《既重务实,又善务虚》为我们深刻论述了务虚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务虚为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务虚就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最终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数句箴言向我们娓娓道来:务虚定要落在“实”上。
当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盛行,当喧嚣与骚动弥漫,我们似乎找不到一颗安静的心。作为党群干事,怎样踏实学习?《之江新语》无不给了我们警示和方法。《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书呆子”现象要不得》要我们在各种知识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务必踏实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习惯、精神需要、生活方式。同时学习不能信奉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做“书呆子”。《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求知善读,贵耳善目》等篇章告诉我们要苦读,还应善读;要广读,还要深读;要注重实际,知行合一;要追求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治学三种境界。学习是一场修行,最终会在“灯火阑珊处”处领悟真谛。
一次阅读就会有一份体验,一份体验就有一种体悟。文字的魅力不仅在它所承载的信息,更在于它能历久弥新地指引后人进步。《之江新语》就是这样一次阅读体验,镌刻在自己生命前进的道路上。
第五篇:《之江新语》读后感
《之江新语》读后感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同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浙江日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全书简短精练,又生动活泼;思想深刻,又富有新意。从中足以见识作为党的总书记过往的心路历程和执政理念。
学习《之江新语》,个人认为至少有三个特色:寓意深刻、观点鲜明、语言隽永。
寓意深刻。学习《之江新语》,感到特别亲切,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当选总书记之后一系列讲话中的新观点、新论述、新理念,在《之江新语》中或多或少能够找到一些雏形和影子。如“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可见于《打好“团结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可见于《文化是灵魂》;“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可见于《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和《坚持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一致性》〃〃。由此可见,学习《之江新语》有助于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的治国理政方略,加深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毛泽东主席曾经要求省委书记要会写社论。写社论是着眼全局,指导工作。《之江新语》保持了领导干部亲手动笔的好传统,保持了边读书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的求真务实之风。四年多如一日,平均每周一篇。习近平同志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2009年春季做过一次“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动员讲话,是以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增进讲话的感染力与亲近感。基本观点见于《之江新语》中的《多读书,修政德》。文章写道:“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 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最近,《党建》杂志精选了习近平同志近年来谈学习的十篇文章,对这一观点有了更加充分的论述,更加深入的拓展。尤其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领导人,不仅言之谆谆、广为倡导,而且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之江新语》就是他读书、思考和践行的一个例证、一个成果。
观点鲜明。《之江新语》最大特点是在300~500字内讲明一个道理。评论的要义在于旗帜鲜明、有的放矢、直截了当。《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针对当时浙江省上下正在兴起的调查研究之风,提出调查研究的目标要求,很有指导性。《做人做事要力求浮躁》则告诫干部需要志存高远,力戒浮躁,同时深刻指出浮躁是一种不良作风。“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即便当下,仍有警示意义。《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是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有感而发,旨在“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这类的评论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与读者平等的交流、晤谈、引导;不是泛泛而谈的空发议论,而是有着敏锐的现实观察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性和政治引领力。
观点鲜明来自与时俱进,认识深化。《敢于负责,善于负责》谈 的是领导干部的责任问题,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善于负责则是领导干部的本领体现。在辩证看待敢于与善于之后,作者意犹未尽,又有新的思考,《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将负责的认识进一步地深化。在《之江新语》中涉及干部教育问题的有36篇,足见习近平同志对管理干部的重视。一篇《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文章,其观点“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针对性强,一语中的,振聋发聩。
领导干部作文、说话,都要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在《之江新语》中,有一篇《文风体现作风》,很能代表习近平同志说话行文的追求。后来他在中央党校上强调,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还把文风问题上升到党性问题上看,认为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
文风折射的是党风政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这也就是中共中央新近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一大原因吧。
语言隽永。《之江新语》除了短小精悍,观点鲜明外,语言精练、隽永也是一大特色。语言隽永表现在恰当地引经据典,适时地运用群众语言。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经常融会名言典故,意到笔到,恰到好处。例如,强调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引用《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党员 干部加强自律,引用《礼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提倡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引用《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胜枚举,运用娴熟,言之成句,持之有理。此外,从历史典故中引发现实思考,引以为戒。比如《生活情趣非小事》运用了两则小典故,典故一正一反,说明领导干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具有以一当
十、高含金量的文化内涵。谈古论今,温故知新,能够增进文章的魅力与深度,容易引发人的共鸣与思考。同时也见识了习近平同志在传统文化上的深厚学养,注重吸收古代圣贤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之江新语》的另一个特色是善于汲取、提炼群众语言。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写文章要体现群众意愿,表达群众心声。书中既有古人的“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又有群众语言“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来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生动形象。运用群众语言作观点,也有提炼升华。比如在《打好“团结牌”》中,用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握指成拳来比喻团结,但在论述“一把手”应在团结上带好头,将“大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关系作了引申。将群众语言在评述新问题时进行生发,写出了新意,这样势必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语言风格在他就任党的总书记之后,依然保持。比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众人拾柴火焰高”等。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改进文风要在短、实、新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他在《之江新语》中不仅勉力而为、努力践行,更为重要的 是,“文合为时而著”,在工作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用思考推动工作。不论是弘扬优良文风上,还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上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