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学反思700字

时间:2019-05-15 16: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秋游》教学反思7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秋游》教学反思700字》。

第一篇:《秋游》教学反思700字

《秋游》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句式整齐,富有节律。因为教室条件的不允许,多媒体还没有安装,不能通过图片等形式让孩子身临其境大自然中,所以在教学时为了使孩子们能读出郊游的喜悦,读出欢乐,我通过谈话引导:“孩子们,假如明天我们就要去秋游了,那你们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高兴,“那现在就用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孩子们开心地高声朗读了起来“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在指导第二段朗读时,先让孩子们想象天上的白云除了像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还会像什么?你能不能按课文的句式再补充一句,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时像片片雪花”“有时像几匹骏马”“有时像层层高楼”......指导朗读时不宜作纯技巧性指导,应该着力诱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要着力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朗读情感的调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在语气上,“蓝蓝的”和“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重音轻读;“一望无边”和两个“有时像”要读得缓慢,读出同学们驻足细看时的样子。而“一群白兔”和“几只绵羊“则要读得轻快、俏皮,流露出找到了恰当的事物来形容白云的欢乐心情。

朗读是这学期我们二年级组研究的主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要读得有感情,读出朗读的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积累孩子的语感,经常进行练习。说到朗读,想起周五下午刚参加的包河区近两年新入职小语教师培训会上师范附小的一位老师给我们做的培训,讲的就是如何指导学生”自然朗读“,就是不矫揉造作、带有感情自然地朗读。其实语文离不开读,通过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读找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不仅学生要多大声朗读,我们老师更要如此,薛瑞萍老师就是一个特别爱大声朗读的人,每天她都会如此,所以从自己开始做起吧!

第二篇:《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

《秋游》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是金秋时节,老师带同学们去郊外游玩,游览郊外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现在的学生多是生活在高楼里,玩得是电脑游戏,学得是溜冰跳舞,很少去郊外感受大自然的景色。争对这些问题,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看图片,感受郊外美景

其实学生去秋游过,地点多数是游乐园,对郊外的情况相对陌生。在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说说郊外有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很笼统,“郊外有很多树,很多山”,我引导学生欣赏郊外的图片。图片内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五颜六色的鲜花,蓝蓝的天空等,这些图片从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郊外的美丽景色,激起他们对郊外的向往,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重在朗读,读出美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在欣赏了图片后,学生有了具体感受,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让学生说说天空的美,田野的美,同学们很会说。有的小朋友说“白云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一匹白马,有时像一张白纸,有时像一架飞机等等”。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请朗读较好的与一般的同学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三、生字教学

在生字教学中,最难写正确的字是“兔”,很多同学会将“兔”中的点漏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点就是兔子的眼睛,眼睛没了的小兔子多可怜啊。还有生字“追”的第一笔容易写成点,我故意将“追”字写错,让学生发现,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在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时,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下课时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小朋友们……,公园里的人们……等等。这样具体化之后,训练才会更扎实。在教学生字时,对他们的要求过低,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写字风格,应该让他们在写整洁的同时注意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与改善的。

《秋游》教学反思2

《秋游》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叙写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在教学本课时,一上来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因为孩子们都在那吵着:为什么我们都没有的去秋游呢?于是,我一边安慰学生,一边说既然我们不能去,那就来好好的学习课文,和文章中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吧。

本文记叙非常优美,抓住了秋天的特征来描绘秋天的美景,逼真如画。在教学中,我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读课文,通过眼睛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再通过朗读来读出这种美好和喜悦。其次,课文还通过动态来描写秋游,以孩子们为主体,通过描绘他们的游玩的欢乐情景来体现孩子们秋游的欢乐之情。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朗读,读词语,读句子,一遍一遍的朗读使得孩子们渐渐沉浸在秋游的美好中,体会了秋天的丰收和游玩的快乐。

《秋游》教学反思3

《秋游》是一篇语言很美的写景小短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享受的欢乐心情。怎样把这篇简约灵动,富有节律的美文读好,我在授课过程中的做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孩子们情绪高昂,妙语连珠,整节课孩子们学得快乐而扎实。

首先,以“同学们还记得描写秋天的词语吗?”为导入,由于在《练习1》的“成语积累中,学习四个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学生能用上这些成语争先恐后地回答,逐渐进入了秋天的情景。

在初读课文纠正了读音后,我进行了范读,读后问大家:“听老师朗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白白的云,蓝蓝的天。”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火红的高粱。”“那么你再读一读,让我听的时候也能看到这些。”大家练读,已比初读好了很多。

我们又一起选择了二四段进行重点训练。第二段主要写天空、白云,原文“……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孩子们边读边做动作,我只轻轻一句“还有的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像飞奔的大马”、“像喝水的大象”,并且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已完全沉浸在云的美妙形态中。当言与情相融时,怎么会不产生语感?

第四段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这段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说,学生对图上的丰富画面,产生了极大的渲染力,孩子们的语气语速分明带着一种欢快,仿佛已置身其中。“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当我听到孩子们有心喊出这句话时,我知道这节课已成功了。

这节稍觉得意的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自如而轻松,源于课前的充分预设,课中的随机调整,也就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孩子的朗读要达到有感情,必须真正由情而发,由感而出,进入情景达到忘我。

《秋游》教学反思4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小动物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猜谜活动复习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小动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师生交往氛围,而且自然过渡到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再借助简笔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踏上了学习旅程。

课文的一、二小节比较浅显,为整个故事的展开交代了背景。我创造性地利用了文本资源,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载体,让孩子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并且在自然的语境中根据不同的识字目标认读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三个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而且描述过冬方式的三个小节也是文中最难读的段落。我紧紧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分解阅读的困难,为读好全文作铺垫。同时在生字的学习上,我采用不同的方式突破,使生字学习丰富有效。“暖”字重形,“钻、藏、巢”字重音,“春暖花开、暖和、蜂巢”重义。课文的语言形式是对话,对话的内容体现了好朋友间的互相关心,因此在突破课文阅读的难点之后,由扶到放,由部分到整体,引导学生关注对话,关注商量,学会分角色读课文,尤其是“疑问句”的读法。

《秋游》教学反思5

《秋游》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美,易于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三次说话训练。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练习用“有时……有时……”来说话,孩子们发挥想像,说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几只白鸽,有时像一群白鹅。”“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根棉花糖,有时像胖胖的面包。”……最后还有一个孩子说:“天空真像一个魔术师。”这句话总结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换词语,“稻子黄了”可以把“黄”换成“金黄金黄”、“黄灿灿”;“高粱红了”可以把“红”换成“火红火红”、“红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换成“雪白雪白”。然后扩充这一句话,变成:“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高粱红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们说得也不错,他们结合我出示的画面展开联想,也有同学运用课外阅读的积累将句子补充完整了。

最后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学生结合自己游玩的感受做了补充。

由于二年级开始对写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平时在课堂上需要多一些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训练,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

《秋游》教学反思6

设计思考生活化,形象化、故事化是,幼儿园体育“儿童化”的基本体征、秋游是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生活教育活动、利用秋游主题,有机地将走、跑、跳、爬等枯燥的动作练习与具体、形象的秋游情节、过程结合设计成一个体能锻炼活动,定会为幼儿所喜爱,从而收到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

教学目的

1、提高双脚并拢直线两侧行跳的能力,增进下肢力量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活泼开朗恩性格、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

(重点双脚并拢直线两侧行进跳)、钻、爬等动作练习、

活动准备课前丰富幼儿秋游得罪意识,激发幼儿对秋游活动的兴趣,每个幼儿两个附有松紧带、装有豆粒的小矿泉水瓶子、

活动过程

1、教师:秋天到了,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去问植物园秋游吧、大家上车,开车!

教师在前,幼儿跟在后面进行走,大步走,小步跑,中速跑等热身活动练习、

2、带领幼儿做准备操:东张西望、垫脚尖远看、转身看后面、摇手打招呼、急刹车前后摇晃、下蹲停车等肢体活动、

3、教师:车来到山脚下,下车吧,在车上坐了很久累了吧,大家到草地上去自由活动身体吧、

幼儿分散在场地上做各种身体活动:走、跑、跳、爬等、教师观察过去、

4、教师:现在我们要出发登山了,前面有几天小河沟,我们要跳过去、

(1)教师讲解示范双脚跳跃小河沟(矿泉水瓶)的方法、

(2)请几个幼儿模仿示范,教师进行动作要领讲解、

(3)幼儿分成4个小组进行跳小沟锻炼,反复跳跃4—6个来回(各组幼儿鱼贯式地进行双脚并拢跳过倒放在地的矿泉水瓶子)、

5、穿越森林,跳越倒在地面的树干、

(1)教师示范双脚直线两侧行进跳、

(2)幼儿分成4组,在各组前方的地面上将8—10个大矿泉水瓶子倒卧连接成一长条形、当教师发出跳跃的信号后,各组幼儿以鱼贯方式的进行双脚并拢连续进行间侧跳过障碍物(各组幼儿反复进行3—4回)、

6、攀爬岩石:在场地上将矿泉水瓶子倒卧组成两个山形的尖峰、将幼儿分成两大组,教师发出“爬山”的口令后,各组幼儿按顺序山形的一端四肢着地,开始想另外一端爬行(反复进行2—3回)、

7、庆祝登上山顶、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到达山顶啦,大家来庆祝吧、在音乐声中幼儿做跳舞、唱歌、跑、跳、喝、吃东西等动作、

8、下山: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上一边小跑,一边做摇头、摇臂、捶腰、拍退、甩臂等轻松而欢快的放松动作、

9、来到山下,师生收拾场地后,教师:上车吧,开车回家了!教师带领幼儿小跑离开场地教学建议活动前应让幼儿回忆秋游时的经过和场景,这样可以激发和维持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锻炼的持续性、活动的动作设计要多样化:上肢、腰腹、下肢部位动作的练习要全面、场地器材的使用要尽量简便易用,并可以随着活动环节的变化设置出易于动作锻炼的不同场景,以提高幼儿运动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身心锻炼效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秋游》教学反思7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尤其是“棉花”这个词,学生很容易把“花”读成第一声。这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

《秋游》教学反思8

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一个崭新的开始。区教研员张老师和顾校长如约走进了我们班教室。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秋游》的第二课时。课后两位老师的点评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对低年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在此,就其中的几个细节,与大家共勉。

一、切莫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道“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就“一望无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一望无边”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个词?

生:读词。

师:点评。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从中听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蓝天很大很大,望不到边。

师: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

师:除了蓝天,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

出示图片:大海、草原、稻田,让学生进行直观感受。

通过教研员的点评,我注意到,其实很多学生还是可以直接理解“一望无边”这个词的。而我首先出示了图片让学生去感受,就忽略了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首先从文本去理解词语的能力。应该调换一下顺序,先让学生就文本进行思考和理解,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样,以文本为本,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画龙只需“点”睛,拓展不宜过多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三处句式的拓展练习,分别是第二自然段白云的变化“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第三自然段果实和颜色的拓展“()了”;和第四自然段并列关系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因为拓展的内容较多,所以时间也显得紧张,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想象和组织语言,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如只挑选一处进行指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练习,自己说一说,相互说一说。比牵着学生赶火车似的向前跑,收效会好得多。

三、立足基础,夯实基础

课堂上指导了5个生字的写法,加上学生描红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0分钟。正是因为前面精读课文拓展得过多,有些地方挖得过深,所以重点部分——识字写字的教学显得仓促而不扎实,方法也有些过于琐碎。应该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比如“望”字的字形教学就放在“一望无边”的理解以后,这样一气呵成,学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追”和“逐”可以进行整合,就字形和字义比较结合来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提高效率。此外,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将识字写字教学扎实地进行。这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课文内容是字词的语言环境,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精彩”而舍本逐末。

回想起两位老师的点评,都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肯定。心怀感激之余,还应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秋游》教学反思9

本文语言优美,叙述了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游玩的情景,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写,使课文充满诗意。教学中,图文结合,重点让孩子们观察,把看到的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一遍一遍去读课文,从中感悟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首先指导孩子们看图,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秋天里农田的庄稼成熟了吗?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孩子们观察很细,联系实际生活,他们尽情地说。有的说:“天上的白云像棉花,有时又像奔跑的马儿……有的说:“天上的云有时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秋姑娘来到果园里,苹果笑红了脸、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乐开了花,稻子笑弯了腰、秋姑娘来到校园里,孩子们在凉爽中游玩……孩子们真会想,真会说,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感悟。从中感受到秋天的景色美如画。把课本还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悟、读中掌握学习方法,边读、边动笔、标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联系上下理解课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秋游》教学反思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征。

根据以上特点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欣赏秋景、体验秋趣的活动环节;有通过小组合作确定旅游景点,个人探究秋游物品的准备及同桌互评、交流展示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秋游准备的方法。最后通过对集体出游时应注意的问题的课后思考作为本课内容的外延结束本节课。

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地方特色,在课前通过多媒体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对于秋天外出时的美好感受,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对秋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学生已有外出游玩的感受在上课一开始随机引出话题:“你们想去秋游吗?这节课我就带你们去秋游。”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秋游去哪里?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家乡的旅游景点,活动中让他们展示交流。又通过进行秋季一日游,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的教学活动,对家乡不同景点的介绍,同时将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又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使学生逐步了解了有关秋游物品准备的方法。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对于秋游的期待在不断的加强,秋游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很高。但如何才能玩得好而又不出现安全等其它问题,所以《秋游去》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集体出游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这一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延伸,让学生去思考,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秋游》教学反思11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是我们吗?最高兴的究竟是谁呢?

生:老师最高兴。

师:其实最高兴的应该是农民伯伯。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

生:看到成熟的庄稼高兴。

生: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为什么说是农民伯伯最高兴呢?

生:因为庄稼成熟了,农民伯伯又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一中,我强行将学生的思路向我的教学预设靠,但学生始终游离于我所期待的答案。于是在最后我揭出我的预设答案:农民伯伯最高兴。教学设计二中,我尊重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时,我追问: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为什么说农民伯伯最高兴呢?我的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期望学生能回答出我们预设的答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当学生回答出个性答案时,我们应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应控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秋游》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欢乐心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渐渐”一词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到来。通过句子的比较,学生读后都能比较出加了“渐渐”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天空与庄稼的美丽。第二自然段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白云?接着让学生试着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再让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像一串串糖葫芦”、“有时像张牙舞爪的大老虎”、“有时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我顺势把“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千变万化”补充给学生,最后顺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第四自然段中,我抓住“开心极了”,问孩子“你从哪看出他们开心极了?”他们一下子找到了“打个滚儿,忙着逮蚂蚱,亮开了嗓子”等词语,我们就这些词语聊着,读着,有的孩子都忍不住离开椅子做起了相应的动作,看得出孩子们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了郊游的快乐,当我问着“你来亮一亮你的嗓子吧,你会喊什么呢?”第一个女生有些羞涩,下面的男生可豪放多了,一个接着一个喊了起来“我太开心了!”“我好像飞啊!”“蓝天你真美啊!”乘着这股子热情,我让他们说说你去郊游,你会玩什么呢?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下子,他们好像真得来到了郊外,众说纷纭,有放风筝的,有跳舞的,有拉着老师一起转圈的,有拍照片的……这样的课堂真快乐!

《秋游》教学反思13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为了完成第一个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首先范读,让学生听读;再让学生借助拼音会读生词。在读课文时,考虑到有些长句子容易读破,我就教给学生学会断句的方法,再让他们读,就能读的正确、流利了。为了了解每个小朋友的读书情况,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同桌互读、互评,使每个小朋友都经历学习的过程。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这时我首先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看着书本想象那种画面,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但经过两课时的教学结束后,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1、在讲解段落时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2、语言不够优美,未能使小朋友全程积极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点是我在经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秋游》教学反思14

时令到了秋天,我们家乡丹河两岸正事天高气爽、层林尽染的时候,教学进度到了《秋游去》学习内容,备课时,我感到了莫名的棘手:“秋游”是一个学生无法自主决定的话题,“秋游带什么”一般都是由家长给准备的,到底什么是学生自己的呢?教师怎么对学生“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呢?这个看似与学生生活贴得很近的内容,却不知怎么与学生走近。在思索中,我根据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拿出了导学案。

试教带来了困惑:为了体现活动型综合课程,我设计了闯关游戏。而课堂上,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学生在想些什么、感悟到什么看不出。我们还感到教学活动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很好地体现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呈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使课堂教学缺少生活的意蕴。

我能捕捉的东西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帮助学生知道怎么秋游。研讨中,我从没有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过生活。我学会了思考:怎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么从教材的范例中发现与自己的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变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怎么关注学生,在平实中指导学生的生活;怎么以真实生活的逻辑为依据进行活动安排与设计

一、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实际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怎么把握?在品德与生活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课前调查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前少了调查了解,课上的把握就难以做到。课前走近学生和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对生活事件的态度、对生活现实的.需求和困惑等,根据孩子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愿望,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这是自己的生活。例如,课前深入学生时,发现孩子们虽然无法自主决定去哪儿秋游,但是一年级的秋游活动的经历却给他们留下了的深刻印象;孩子们说不出秋游有什么意义,但他们对看到什么、玩了什么兴致盎然。正是有了课前的调查资料,才为我们进入孩子的生活提供了话题。

二、回味经历,引发学生心声

让学生回忆去年秋游中的最快乐、最难忘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那么我们设计的目的又何在呢?“课程是为了生活”,为了促进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认为,真实生活经历、经验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基础。秋游的目的不仅仅是玩,玩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这种教育不是通过“说”完成,而是孩子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得到的生活。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贴近生活,关注学生问题

课前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秋游时留下的遗憾,比如:水带少了,还没出发水就喝光了;衣服穿多了,脱下的衣服没办法;吃的带少了,午餐时没吃饱;鞋穿得不合适,摔了跤生活中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孩子会关注问题,能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学怎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关键在教师。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捉到与自己的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关注,通过“说出遗憾或不开心的事”到“谈自己的感受”,为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想办法解决“出游的准备”问题打下基础,使课堂离学生近了,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四、学会选择,提升学生生活

“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个过程,我还设计了学生介绍自己出游准备的物品,说出选择的理由;师生、生生互动提出看法、建议;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进行的温馨提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选择。在生活自导的同时,在生活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并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这些无疑为他们正在进行的生活起着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作用,不仅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学习,也使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生活观点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常说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话。我想,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生活的课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吗?

《秋游》教学反思15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以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除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文中是怎么写的,这样由图到文,文中的文字画面就丰富多了。在学生具体感受白云变化多端的特点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又让学生从文字到图,看图想像“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说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再让学生边读边想像文字画面,学生就能读得有有声有色!不仅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 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实,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每一个词语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将课文分得支离破碎,揉碎了喂给孩子们,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鼓励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第三篇:《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它生动地讲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将大体意思表达出来,能结合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此,课伊始,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问:“小朋友,天高云淡,雁过留声,美丽的秋天到了,在这金风送爽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啊?”学生们各有各的说法,也勾起了学生的美好回忆,都向往着想出去游玩。

接着,我在朗读上作了示范,让学生听我读课文,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并且有几个学生还跟着我一起轻轻地读,见此情景,我便乘热打铁,要想像老师这样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读水平,那就让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孩子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他们基本都能正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有几个还能在识字的基础上,对这些词中难懂的'进行了解释,加上我给予的评价,其他的孩子对他们更是佩服不已,没花多少功夫,字词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看来,教师的引领,语言的激励,榜样的示范,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不仅兴趣足,而且也学得快。

这篇课文的还一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形象生动。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打滚儿、逮蚂蚱熟悉不过,因此,我一边结合课文插图,一边和孩子们聊聊自己成长的生活经验,个别的孩子还进行了语言的描述,以及动作的表演,使孩子们仿佛已经来到了野外,在尽情地玩耍,从而体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另外通过“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把课文引入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从而为写话打下基础。

《秋游》教学反思2

本文语言优美,叙述了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游玩的情景,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写,使课文充满诗意。 教学中,图文结合,重点让孩子们观察,把看到的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一遍一遍去读课文,从中感悟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首先指导孩子们看图,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秋天里农田的庄稼成熟了吗?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孩子们观察很细,联系实际生活,他们尽情地说。有的说:“天上的白云像棉花,有时又像奔跑的马儿……有的说:“天上的云有时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秋姑娘来到果园里,苹果笑红了脸、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乐开了花,稻子笑弯了腰、秋姑娘来到校园里,孩子们在凉爽中游玩……孩子们真会想,真会说,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感悟。从中感受到秋天的景色美如画。把课本还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悟、读中掌握学习方法,边读、边动笔、标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联系上下理解课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秋游》教学反思3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语言表达、写字这几个方面。

一、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

这一课的朗读指导分为两个部分,词语和课文。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尤其是“棉花”这个词,学生很容易把“花”读成第一声。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

对词语的朗读指导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二、说话训练,积累词语,给学生说的机会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训练的时候,我也配上图片,或者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学生举手很踊跃,说得也都很完整具体。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稻子黄了,像____________”,“高粱红了,像____________”,“棉花白了,像____________ ”。说句子的时候都展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一个依托,学生说起来就比较轻松。

三、写字教学,温故知新

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复习了即将要学习的生字“凉”和“喊”的偏旁,这两个偏旁的意义,也回忆了其他学过的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在写“喊”字的时候,还复习了卧勾的写法和要点,要写得长一些斜一些。这些复习的内容都是让学生来说出来的,温故知新,新知识通过与旧知识相联系,也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旧的知识也再一次得到了巩固。

总的说来,这节课还是挺顺利的。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朗读,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纪律。这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学生最后的齐读读得很流利,也富于感情,说话训练也能够说出来,写字的时候,在自己的本子上以及习字册上也都写了出来。但是对于学生的个别朗读,我还需要给更多的学生一些机会。

《秋游》教学反思4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近阶段的重点工作的需求,我将先前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

一是导入部分,不以教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美丽!”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感官上,而对于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以及秋天给小朋友们带来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欢乐,他们还没有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也许你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感受。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到达那里再睁开眼来。”这样,课文插图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

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单描述看到的景物,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而对图的详细观察和述说放在第二课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是学习活动的基石,“制度保证质量”,在今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使学生常规训练达到集体晨会上所宣读的“十五条标准”那种水平,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在每天的每一节课中都不能放松。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常规训练时方式比较僵硬等等。值得思考的是:短期内如何更有效地养成十五项常规习惯?何种方式方法能训练中竞争的积极现象?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教师教的情感线?

《秋游》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关注学生的朗读,强调“书不读熟不开讲”,并运用各种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读课文。

例如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请把自己最拿手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学生在经过前面主动又有趣地学习后,个个都踊跃地朗读且读得很有感情又投入。有的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还主动配上动作;有的学生读到最后一段时,边读边跳像在草地上玩耍;有的读第三自然段时重轻音读得特别好;还有的读着读着不禁咯咯笑起来等等。这样的读既达到了本课所要求的目标,又让学生再次充分感受到了文美、景美、情美,是一次声情并茂的读,这样的读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情感的抒发。

《秋游》教学反思6

在本堂课中,我着力于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一、展开想象,感悟白云的变幻无常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描写天空的美,我们先品读了天空的颜色美以及大,接着我们通过想象说话,感悟了白云的变幻无常。

小黑板出示: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

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呀,飘呀,一阵清风吹来,这些白云就像一个个魔术师一样,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多有趣呀!你能说说白云还会变成什么吗?孩子们思维活跃,七嘴八舌说了好多,什么吃的(棉花糖、汉堡包、棒棒糖……),什么玩的(洋娃娃、机器人……)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狮子、老虎……),白云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二、展开想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们先品出了农田的颜色美,接着引导学生说说稻子黄得怎么样?高粱红得怎么样?棉花白得怎么样?通过说比喻句,更生动形象地感受农田迷人的景色。

出示: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 。

高粱红了,仿佛

棉花白了,如同 。

三、联系生活,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自然段,紧扣“开心”,让学生说说同学们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写话。我让学生说说大课间的时候,小朋友的活动有哪些?儿童节的时候,小朋友会表演哪些节目呢?大扫除时,大家在干些什么?自习课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最后再写写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我想,语文教学就要这样借助文本,拓展说话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经过这样扎扎实实的训练,孩子们就慢慢会说了,慢慢会写了。

《秋游》教学反思7

十月二十日的清晨,踏着清新的露珠,呼吸着秋的气息,我们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幼儿园大三班、大四班、中三班、小三班的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淄博人民公园,虽说天空中没有太阳的笑脸,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按耐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按计划我们先围绕公园游览,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孩子们被公园中的情境吸引着,被道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吸引着,到达目的地时,不难看出孩子的兴奋。

我们以“认识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开展了这次亲子活动。孩子们沐浴着清新的空气,呼吸着花草树木芳香的气息,领略公园别致、美丽的秋景。当孩子们投入青草地的怀抱,尽情嬉戏,休憩时仍不忘将果皮和纸屑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孩子们说:“公园环境这么美,不能随地丢垃圾。”在公园里,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在60米的白布上尽情的`挥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画在了白布上,并与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一起讲述那快乐的时光,跟大家共同分享;有的向游客介绍自己的环保绘画作品……。大四班宋汉杰小朋友画的是我们居住的地球,他告诉大家绿色是我们的家,蓝色是大海,我喜欢在这里生活。赵筱林小朋友告诉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今天我们来看了好多漂亮的树叶,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树木、爱护环境。”大三班的王柏翔和汤正昊的妈妈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说出了对这次活动的感受。鲁中晨报的新闻记者叔叔也来参观小朋友们的杰作了,还为我们60米的作品拍了照片,说要把我们这次活动当作新闻登在报纸上呢!

愉快的秋游活动给了幼儿丰富的生活体验。此次秋游活动让幼儿“走出教室,步入自然,溶入社会”,再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之更加深刻,而且让幼儿从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爱护一草一木等小事做起,进行良好行为的实践。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在快乐亲子游中,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亲情。同时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进一步融洽了家园关系,全面体现了家园合力共育的实效。

《秋游》教学反思8

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提供动口的平台

让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会道,这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一项目标,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标志。本节课通过想象填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看图填空: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等一系列形式,唤醒孩子的思维意识,拓展孩子的想象、说话空间。

二、创设动手的条件

“动脑又动手,才能有创造”。让孩子充分动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感悟。本节课为了增强孩子对秋天“色彩斑斓”这一认识,我采用了让孩子为简笔画“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填空等方式,在发挥孩子主动性的同时使其创造性也得以展现。

三、拓宽动脑的空间

“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语文学习中要让孩子多动脑、能动脑、爱动脑,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运用“蚂蚱”图片,直观感知,鼓励其多方查找资料,增长知识。(2)让孩子在读词中释词,在释词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给默读的方法,学会集中注意力默读。……

四、营造宽松的环境

低年级孩子因年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课文意境,采用了吟诵“秋”诗,放声唱“秋”,配乐读“秋”等手段,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和谐、优美的意境中好学、乐学、善学。

《秋游》教学反思9

课文的第二、小节写出了秋天的特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田野,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

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大家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 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价他们的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秋游》教学反思10

《秋游》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

上本节课时,我着力于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从图画,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并适时地进行说话训练。

第一处:

小黑板出示: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我说: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蓝,小鸟在蓝天中快乐的游戏,几朵白云悠闲地飘呀,飘呀,一阵清风吹来,这些白云就像一个个魔术师一样,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多有趣呀!你能说说白云还会变成什么吗?这时美丽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白马、老爷爷的胡子、山羊、腾飞的巨龙、棉花糖……白云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第二处:

出示: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述: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的农田怎么样呢?请看(出示图)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秋天农田的景色吗?

马上,学生就想到了田野的颜色美:五彩斑斓、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等词从他们口中蹦出!

接着,我让学生给“黄”换词,如:黄灿灿、金黄金黄、金灿灿、黄澄澄,再说说稻子黄得怎么样?像给大地铺了一层金地毯。

对高粱、棉花,我也是让学生先给颜色的词换词,再说说红得怎么样?白得怎么样?学生说的都不错,如:

高粱火红火红的,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高粱乐红了脸,像是一把把高举的火炬!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天上的白云飘落到了人间。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草原上成群的羊儿在散步。

……

第三处:

农田很美,但是我和学生都不仅仅满足于秋天的田野美,我们联想到了果园的美,果园的芳香。

我出示句式:果园里……

学生说到: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成语:瓜果遍地、丹桂飘香,丰收在望,想到了儿歌《秋天到》、《果园大丰收》,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第四处: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紧扣“开心”,让学生说说同学们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由于在一年级时有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起来很容易,内容很广,有联欢会的,有大扫除的,有大课间的,自习课的,还有菜市场上人们的行动,一个学生还说到了小朋友上学时乘坐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说话能力在不断提高!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本学期,市局将我们将二年级的研究重点定为写话,要求我们积极进行“每天一句话(或一段话)”的教学探索,那我想我们教师首先要用好语文教材这本书,深入文本,开发教学资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秋游》教学反思11

《秋游》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美,易于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三次说话训练。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练习用“有时……有时……”来说话,孩子们发挥想像,说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几只白鸽,有时像一群白鹅。”“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根棉花糖,有时像胖胖的面包。”……最后还有一个孩子说:“天空真像一个魔术师。”这句话总结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换词语,“稻子黄了”可以把“黄”换成“金黄金黄”、“黄灿灿”;“高粱红了”可以把“红”换成“火红火红”、“红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换成“雪白雪白”。 然后扩充这一句话,变成:“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高粱红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们说得也不错,他们结合我出示的画面展开联想,也有同学运用课外阅读的积累将句子补充完整了。

最后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学生结合自己游玩的'感受做了补充。

由于二年级开始对写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平时在课堂上需要多一些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训练,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

《秋游》教学反思12

一条身体很小、一点力气都没有的小小一寸虫,它有很多敌人,像鸟儿,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它们吃掉,当点心!可是一寸虫每次遇到危险时,总是能化险为夷,因为它知道自己有一个很得意的用处──它会用自己的身体量东西。所以,遇到危险它就用这个长处来帮敌人量身体、量尾巴、量脚……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这就是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绘本故事《一寸虫》中所描绘的可爱形象,同时也为大班幼儿的操作找到了一个适度的'点,激发幼儿活动的情绪,引领着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活动走向成功。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地开放地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智慧。

《秋游》教学反思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内容我进行了两次说话写话练习;

第一次:想象画面说具体

文章的第三段,用“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12个子写出了庄稼丰收的景象。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子啊农村,对此情景并不陌生,我先扩写了第一处,“农田里,稻子黄了,像铺了一块金地毯;接下来,孩子们的仿写的比较得心应手。

高粱红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火焰; (像一个个高举的火把);棉花白了,像天上的白云飘到了地里。

第二处:拓展延伸活运用

文章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孩子们在田野里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文字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连接起来的。在课堂上,我进行了写话练习,另外,我还要求他们不只是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要把当时的场景写具体。

附上孩子们的写话:

下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跑出校门。

他们有的像兔子一样跳绳,有的像大马一样奔驰,还有的像猴子一样在爬竿。

同学们笑着喊着,追着跑着,个个满头大汗,玩得真开心啊!(傅娜)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打羽毛球,羽毛球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在两个小朋友之间飞来飞去;有的在踢毽子,之间他们一只脚弯曲着,一只脚站立地上,一上一下地踢得可带劲了;有的在踢足球,他们你踢给我,我踢给你,踢得可开心了。(张瑜洋)

下课了,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有的跳绳,只见她们的小辫子一甩一甩的,绳子在飞速地旋转着,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踢毽子,毽子好像粘在她们的脚上,从不落地,还不停地换花样;还有的在拍球,球在他的手里一蹦一跳的,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娃一蹦一跳地走路。正在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上课铃声响了。(刘泓妤)

大课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起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同学们有的在荡秋千,像是一只猴子在树上荡来荡去;有的在丢沙包,沙包像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着,有的在跳绳,绳子犹如一只蝴蝶从头上飞过。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沈凯伟)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我们去郊外游玩。

农田里的专家又丰收了。稻子黄了,开心得笑弯了腰;高粱红了,摇晃着红扑扑的脸蛋;棉花白了,吐出了白白的棉絮,正等着农民伯伯去采摘呢;大豆黄了,撑圆了肚皮。乐呵呵得咧开了小嘴巴。

小伙伴们在田野里追逐打闹,有的忙着逮蝴蝶,有的正引吭高歌,还有的在欣赏美丽的秋景。单价奔跑追逐,欢声笑语,玩得对开心啊!(林氲涵)

《秋游》教学反思14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以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除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文中是怎么写的,这样由图到文,文中的文字画面就丰富多了。在学生具体感受白云变化多端的特点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又让学生从文字到图,看图想像“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说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再让学生边读边想像文字画面,学生就能读得有有声有色!不仅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 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实,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每一个词语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将课文分得支离破碎,揉碎了喂给孩子们,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鼓励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秋游》教学反思15

《秋游》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情景。我觉得这节课的亮点就在于我能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串起看图、想象、说话,让学生在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读的还不够多,学生在感悟的时候不够深刻,让学生说的少。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老师带领学生去郊游。我让学生用“谁和谁什么时间去哪儿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话,先整体感悟整篇课文的内容。学生能简单的把话说完整,把句子表达清楚。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通过写景来展示秋天的美,在这两段,我通过播放图片和范读,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各种色彩。并在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去思考与颜色有关的词语,如“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中的“黄、红、白”相关的词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并用这些词语来说话,如:稻子黄了,像————,这样也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用“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想象说话时,图片放得过快,对学生的说话没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学生想象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老师适时启发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运用一些教学机智。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学生读出了庄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话读得不够流畅,欣喜的语气还不够。如果我在备课时能够充分研读教材,把场面和语言表达形式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朗读,那么学生才会在读中体会庄稼丰收时农民伯伯内心的愉悦!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写了秋游时的`人物的各种状态,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但是这句话让学生说的有点少,我自己也没有完全给学生点透,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完全掌握。

我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自己把教材研读通透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上课也会更流畅,学生接受的时候才能更轻松,老师才能上好一节完美的课!

第四篇: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5篇

秋游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天上的白云除了像白兔、像绵羊、还会像什么?”接着让学生动手做“撕纸游戏”,看能利用手中的白纸变成什么形状的“白云”来。学生动手后得出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说白云除了像白兔,还像小鸟、小蛇、小狗……有的说还像可爱的松鼠、奔跑的马、顽皮的猴子。

这个环节的教学既引导学生读好了课文,从而体会到白云变幻之美,又让学生动脑动手,从自己动手脑过程中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又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味,做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秋游教学反思2

《秋游》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

上本节课时,我着力于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从图画,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并适时地进行说话训练。

第一处:

小黑板出示: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我说: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蓝,小鸟在蓝天中快乐的游戏,几朵白云悠闲地飘呀,飘呀,一阵清风吹来,这些白云就像一个个魔术师一样,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多有趣呀!你能说说白云还会变成什么吗?这时美丽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白马、老爷爷的胡子、山羊、腾飞的巨龙、棉花糖……白云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第二处:

出示: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述: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的农田怎么样呢?请看(出示图)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秋天农田的景色吗?

马上,学生就想到了田野的颜色美:五彩斑斓、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等词从他们口中蹦出!

接着,我让学生给“黄”换词,如:黄灿灿、金黄金黄、金灿灿、黄澄澄,再说说稻子黄得怎么样?像给大地铺了一层金地毯。

对高粱、棉花,我也是让学生先给颜色的词换词,再说说红得怎么样?白得怎么样?学生说的都不错,如:

高粱火红火红的,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高粱乐红了脸,像是一把把高举的火炬!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天上的白云飘落到了人间。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草原上成群的羊儿在散步。

……

第三处:

农田很美,但是我和学生都不仅仅满足于秋天的田野美,我们联想到了果园的美,果园的芳香。

我出示句式:果园里……

学生说到: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成语:瓜果遍地、丹桂飘香,丰收在望,想到了儿歌《秋天到》、《果园大丰收》,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第四处: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紧扣“开心”,让学生说说同学们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由于在一年级时有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起来很容易,内容很广,有联欢会的,有大扫除的,有大课间的,自习课的,还有菜市场上人们的行动,一个学生还说到了小朋友上学时乘坐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说话能力在不断提高!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本学期,市局将我们将二年级的研究重点定为写话,要求我们积极进行“每天一句话(或一段话)”的教学探索,那我想我们教师首先要用好语文教材这本书,深入文本,开发教学资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秋游教学反思3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xx,有时像xx,有时像xx。”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xx,高梁熟了,像xx,棉花白了,像xx。”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秋游教学反思4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为了完成第一个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首先范读,让学生听读;再让学生借助拼音会读生词。在读课文时,考虑到有些长句子容易读破,我就教给学生学会断句的方法,再让他们读,就能读的正确、流利了。为了了解每个小朋友的读书情况,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同桌互读、互评,使每个小朋友都经历学习的过程。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这时我首先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看着书本想象那种画面,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但经过两课时的教学结束后,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1、在讲解段落时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2、语言不够优美,未能使小朋友全程积极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点是我在经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秋游教学反思5

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一个崭新的开始。区教研员张老师和顾校长如约走进了我们班教室。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秋游》的第二课时。课后两位老师的点评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对低年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在此,就其中的几个细节,与大家共勉。

一、切莫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道“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就“一望无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一望无边”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个词?

生:读词。

师:点评。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从中听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蓝天很大很大,望不到边。

师: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

师:除了蓝天,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

出示图片:大海、草原、稻田,让学生进行直观感受。

通过教研员的点评,我注意到,其实很多学生还是可以直接理解“一望无边”这个词的。而我首先出示了图片让学生去感受,就忽略了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首先从文本去理解词语的能力。应该调换一下顺序,先让学生就文本进行思考和理解,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样,以文本为本,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画龙只需“点”睛,拓展不宜过多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三处句式的拓展练习,分别是第二自然段白云的变化“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第三自然段果实和颜色的拓展“()了”;和第四自然段并列关系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因为拓展的内容较多,所以时间也显得紧张,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想象和组织语言,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如只挑选一处进行指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练习,自己说一说,相互说一说。比牵着学生赶火车似的向前跑,收效会好得多。

三、立足基础,夯实基础

课堂上指导了5个生字的写法,加上学生描红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0分钟。正是因为前面精读课文拓展得过多,有些地方挖得过深,所以重点部分——识字写字的教学显得仓促而不扎实,方法也有些过于琐碎。应该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比如“望”字的字形教学就放在“一望无边”的理解以后,这样一气呵成,学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追”和“逐”可以进行整合,就字形和字义比较结合来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提高效率。此外,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将识字写字教学扎实地进行。这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课文内容是字词的语言环境,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精彩”而舍本逐末。

回想起两位老师的点评,都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肯定。心怀感激之余,还应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秋游教学反思6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以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除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文中是怎么写的,这样由图到文,文中的文字画面就丰富多了。在学生具体感受白云变化多端的特点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又让学生从文字到图,看图想像“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说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再让学生边读边想像文字画面,学生就能读得有有声有色!不仅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 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实,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每一个词语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将课文分得支离破碎,揉碎了喂给孩子们,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鼓励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秋游教学反思7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语言表达、写字这几个方面。

一、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

这一课的朗读指导分为两个部分,词语和课文。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尤其是“棉花”这个词,学生很容易把“花”读成第一声。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

对词语的朗读指导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二、说话训练,积累词语,给学生说的机会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训练的时候,我也配上图片,或者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学生举手很踊跃,说得也都很完整具体。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稻子黄了,像____________”,“高粱红了,像____________”,“棉花白了,像____________ ”。说句子的时候都展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一个依托,学生说起来就比较轻松。

三、写字教学,温故知新

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复习了即将要学习的生字“凉”和“喊”的偏旁,这两个偏旁的意义,也回忆了其他学过的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在写“喊”字的时候,还复习了卧勾的写法和要点,要写得长一些斜一些。这些复习的内容都是让学生来说出来的,温故知新,新知识通过与旧知识相联系,也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旧的知识也再一次得到了巩固。

总的说来,这节课还是挺顺利的。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朗读,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纪律。这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学生最后的齐读读得很流利,也富于感情,说话训练也能够说出来,写字的时候,在自己的本子上以及习字册上也都写了出来。但是对于学生的个别朗读,我还需要给更多的学生一些机会。

秋游教学反思8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小动物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猜谜活动复习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小动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师生交往氛围,而且自然过渡到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再借助简笔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踏上了学习旅程。

课文的一、二小节比较浅显,为整个故事的展开交代了背景。我创造性地利用了文本资源,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载体,让孩子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并且在自然的语境中根据不同的识字目标认读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三个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而且描述过冬方式的三个小节也是文中最难读的段落。我紧紧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分解阅读的困难,为读好全文作铺垫。同时在生字的学习上,我采用不同的方式突破,使生字学习丰富有效。“暖”字重形,“钻、藏、巢”字重音,“春暖花开、暖和、蜂巢”重义。课文的语言形式是对话,对话的内容体现了好朋友间的互相关心,因此在突破课文阅读的难点之后,由扶到放,由部分到整体,引导学生关注对话,关注商量,学会分角色读课文,尤其是“疑问句”的读法。

秋游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方案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二、新授

1、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新桥幼儿园幼儿马上要去秋游了,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7、最后是游玩项目及定价,我们来看一看。划船,每小时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钱?(2元)那如果你一个人去呢?一个人去乘一船,多少钱?(8元)你觉得怎样乘坐比较合算?乘快艇呢?你们怎么理解的?

8、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新桥幼儿园幼儿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题。最多可以玩6个项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自由讨论。

10、如果你是新桥幼儿园幼儿,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11、刚才我们替新桥幼儿园幼儿做了秋游前的计划,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三、活动设计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也要去樱桃沟去秋游了。我们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2、我们在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些信息,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

3、首先人数,多少人?(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输入到电脑中,约350人)四年级师生共350人。

4、包车呢?学生了解,有大客车和中巴车两种。大客车最多可乘坐52人,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25人,每辆每天300元左右。你们选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选择大客车。一共要包几辆车呢?(7辆)你怎么看出的?(350÷52大约7辆)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怎么算出来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3500÷350=10(元))

5、门票呢?(儿童(1.2米以上):30元成人:60元团体(20人以上):35元)哪组去了解的?有三种,你们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游玩项目呢?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玩的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打在电脑上。

7、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好,小组合作开始。

8、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请2到3组上来自己分析小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扬的就发苏州乐园的免费游玩项目的门票。

9、还有哪一组想上来的,我们下课之后再来研讨。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开展秋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在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安排了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想一想,做好准备工作;议一议,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发现数学的奥妙,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课堂自然生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主的学习,学习方法自然掌握。

秋游教学反思10

“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这句话我非常喜欢,我认为这句话是对鲁洁教授强调的“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所作的最好的诠释。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让学生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活力?怎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我们在《秋游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经历了酸甜苦辣,尽管失败多于成功,但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共同经历了生活,探索的本身就是在过有意义的生活。

就在不经意中,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实验经历了两年。通过参加省市培训和教学研讨,应该说对该课程的性质、基本结构、课程目标等略知一二。可当拿到《秋游去》这个话题备课时,我们感到了莫名的棘手:“秋游”是一个学生无法自主决定的话题,“秋游带什么”一般都是由家长给准备的,到底什么是学生自己的呢?教师怎么对学生“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呢?这个看似与学生生活贴得很近的内容,却不知怎么与学生走近。在痛苦的思索中,我们根据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拿出了上面教案。

试教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困惑:为了体现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设计了闯关游戏。而课堂上,孩子为了完成校长的任务在活动,活动中和活动后学生在想些什么、感悟到什么看不出。我们还感到教学活动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很好地体现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呈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使课堂教学缺少生活的意蕴。

在虚拟中我们能捕捉的东西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帮助学生知道怎么秋游——在认识层面上,而非实践层面。虚拟中获得的认识,需要在实际的、真实的秋游中检验,内化、深化认识。

反复研讨之中,我们拿出过好几份教案,上面的这份可以说是最新的。回想起研究的过程,我们从没有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过生活。我们学会了思考:怎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么从教材的范例中发现与自己的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变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怎么关注学生,在平实中指导学生的生活;怎么以真实生活的逻辑为依据进行活动安排与设计……

一、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实际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怎么把握?在品德与生活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课前调查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前少了调查了解,课上的把握就难以做到。课前走近学生和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对生活事件的态度、对生活现实的需求和困惑等,根据孩子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愿望,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这是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们课前深入学生时,发现孩子们虽然无法自主决定去哪儿秋游,但是一年级的秋游活动的经历却给他们留下了的深刻印象;孩子们说不出秋游有什么意义,但他们对看到什么、玩了什么兴致盎然。正是有了课前的调查资料,才为我们进入孩子的生活提供了话题。

二、回味经历,引发学生心声

让学生回忆去年秋游中的最快乐、最难忘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那么我们设计的目的又何在呢?正如鲁洁教授所强调的:“课程是为了生活”,为了促进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认为,真实生活经历、经验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基础。秋游的目的不仅仅是玩,玩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这种教育

不是通过“说”完成,而是孩子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得到的生活。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贴近生活,关注学生问题

课前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秋游时留下的遗憾,比如:水带少了,还没出发水就喝光了;衣服穿多了,脱下的衣服没办法;吃的带少了,午餐时没吃饱;鞋穿得不合适,摔了跤……生活中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孩子会关注问题,能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学怎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关键在教师。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捉到与自己的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关注,通过“说出遗憾或不开心的事”到“谈自己的感受”,为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想办法解决“出游的准备”问题打下基础,使课堂离学生近了,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四、学会选择,提升学生生活

杜威说:“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个过程,我们还设计了学生介绍自己出游准备的物品,说出选择的理由;师生、生生互动提出看法、建议;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进行的温馨提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选择。在生活自导的同时,在生活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学习

活并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这些无疑为他们正在进行的生活起着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作用,不仅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学习,也使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生活观点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常说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话。我想,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生活的课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吗?

以上是我通过课例的研究积累的感受,尽管认识有限或许不妥,但我愿意把它呈现给大家,为的是让更多的探索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课改新篇章。

秋游教学反思11

在本堂课中,我着力于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一、展开想象,感悟白云的变幻无常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描写天空的美,我们先品读了天空的颜色美以及大,接着我们通过想象说话,感悟了白云的变幻无常。

小黑板出示: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

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呀,飘呀,一阵清风吹来,这些白云就像一个个魔术师一样,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多有趣呀!你能说说白云还会变成什么吗?孩子们思维活跃,七嘴八舌说了好多,什么吃的(棉花糖、汉堡包、棒棒糖……),什么玩的(洋娃娃、机器人……)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狮子、老虎……),白云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二、展开想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们先品出了农田的颜色美,接着引导学生说说稻子黄得怎么样?高粱红得怎么样?棉花白得怎么样?通过说比喻句,更生动形象地感受农田迷人的景色。

出示: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 。

高粱红了,仿佛

棉花白了,如同 。

三、联系生活,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自然段,紧扣“开心”,让学生说说同学们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写话。我让学生说说大课间的时候,小朋友的活动有哪些?儿童节的时候,小朋友会表演哪些节目呢?大扫除时,大家在干些什么?自习课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最后再写写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我想,语文教学就要这样借助文本,拓展说话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经过这样扎扎实实的训练,孩子们就慢慢会说了,慢慢会写了。

秋游教学反思12

《秋游》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是金秋时节,老师带同学们去郊外游玩,游览郊外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现在的学生多是生活在高楼里,玩得是电脑游戏,学得是溜冰跳舞,很少去郊外感受大自然的景色。争对这些问题,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看图片,感受郊外美景

其实学生去秋游过,地点多数是游乐园,对郊外的情况相对陌生。在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说说郊外有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很笼统,“郊外有很多树,很多山”,我引导学生欣赏郊外的图片。图片内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五颜六色的鲜花,蓝蓝的天空等,这些图片从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郊外的美丽景色,激起他们对郊外的向往,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重在朗读,读出美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在欣赏了图片后,学生有了具体感受,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让学生说说天空的美,田野的美,同学们很会说。有的小朋友说“白云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一匹白马,有时像一张白纸,有时像一架飞机等等”。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请朗读较好的与一般的同学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三、生字教学

在生字教学中,最难写正确的字是“兔”,很多同学会将“兔”中的点漏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点就是兔子的眼睛,眼睛没了的小兔子多可怜啊。还有生字“追”的第一笔容易写成点,我故意将“追”字写错,让学生发现,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在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时,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下课时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小朋友们……,公园里的人们……等等。这样具体化之后,训练才会更扎实。在教学生字时,对他们的要求过低,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写字风格,应该让他们在写整洁的同时注意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与改善的。

秋游教学反思13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尤其是“棉花”这个词,学生很容易把“花”读成第一声。这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

秋游教学反思14

《秋游》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叙写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在教学本课时,一上来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因为孩子们都在那吵着:为什么我们都没有的去秋游呢?于是,我一边安慰学生,一边说既然我们不能去,那就来好好的学习课文,和文章中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吧。

本文记叙非常优美,抓住了秋天的特征来描绘秋天的美景,逼真如画。在教学中,我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读课文,通过眼睛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再通过朗读来读出这种美好和喜悦。其次,课文还通过动态来描写秋游,以孩子们为主体,通过描绘他们的游玩的欢乐情景来体现孩子们秋游的欢乐之情。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朗读,读词语,读句子,一遍一遍的朗读使得孩子们渐渐沉浸在秋游的美好中,体会了秋天的丰收和游玩的快乐。

秋游教学反思15

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提供动口的平台

让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会道,这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一项目标,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标志。本节课通过想象填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看图填空: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等一系列形式,唤醒孩子的思维意识,拓展孩子的想象、说话空间。

二、创设动手的条件

“动脑又动手,才能有创造”。让孩子充分动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感悟。本节课为了增强孩子对秋天“色彩斑斓”这一认识,我采用了让孩子为简笔画“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填空等方式,在发挥孩子主动性的同时使其创造性也得以展现。

三、拓宽动脑的空间

“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语文学习中要让孩子多动脑、能动脑、爱动脑,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运用“蚂蚱”图片,直观感知,鼓励其多方查找资料,增长知识。(2)让孩子在读词中释词,在释词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给默读的方法,学会集中注意力默读。……

四、营造宽松的环境

低年级孩子因年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课文意境,采用了吟诵“秋”诗,放声唱“秋”,配乐读“秋”等手段,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和谐、优美的意境中好学、乐学、善学。

第五篇:《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秋游方案”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我们在出门前通常会有哪些准备?北京的小朋友他们准备去故宫和北海公园参观,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什么准备,想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套秋游方案。

板书课题:设计秋游方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第94页情境图

想一想,设计方案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设计方案,5人一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设计分工?(学生根据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想策略)。各小组将要做的.准备工作、分工与要求记录下来。

3、分小组收集相关材料和数据,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景点的信息:门票(成人和儿童的单价)、各种旅游车的信息。

4、各小组将数据收集整理,并设计出合理的秋游方案。全班交流设计的秋游方案,选出最合理的方案。

三、应用知识,拓展创新

1、全班交流设计方案,什么样的方案最合理?花费少,时间安排合理等。

2、讨论: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3、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组织全班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4、完成教材第96页的“自我评价表”

四、总结新知,提炼升华。

《秋游》教学反思2

《秋游》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句式整齐,富有节律。因为教室条件的不允许,多媒体还没有安装,不能通过图片等形式让孩子身临其境大自然中,所以在教学时为了使孩子们能读出郊游的喜悦,读出欢乐,我通过谈话引导:“孩子们,假如明天我们就要去秋游了,那你们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高兴,“那现在就用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孩子们开心地高声朗读了起来“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在指导第二段朗读时,先让孩子们想象天上的白云除了像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还会像什么?你能不能按课文的.句式再补充一句,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时像片片雪花”“有时像几匹骏马”“有时像层层高楼”......指导朗读时不宜作纯技巧性指导,应该着力诱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要着力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朗读情感的调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在语气上,“蓝蓝的”和“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重音轻读;“一望无边”和两个“有时像”要读得缓慢,读出同学们驻足细看时的样子。而“一群白兔”和“几只绵羊“则要读得轻快、俏皮,流露出找到了恰当的事物来形容白云的欢乐心情。

朗读是这学期我们二年级组研究的主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要读得有感情,读出朗读的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积累孩子的语感,经常进行练习。说到朗读,想起周五下午刚参加的包河区近两年新入职小语教师培训会上师范附小的一位老师给我们做的培训,讲的就是如何指导学生”自然朗读“,就是不矫揉造作、带有感情自然地朗读。其实语文离不开读,通过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读找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不仅学生要多大声朗读,我们老师更要如此,薛瑞萍老师就是一个特别爱大声朗读的人,每天她都会如此,所以从自己开始做起吧!

《秋游》教学反思3

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提供动口的平台

让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会道,这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一项目标,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标志。本节课通过想象填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看图填空: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等一系列形式,唤醒孩子的思维意识,拓展孩子的想象、说话空间。

二、创设动手的条件

“动脑又动手,才能有创造”。让孩子充分动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感悟。本节课为了增强孩子对秋天“色彩斑斓”这一认识,我采用了让孩子为简笔画“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填空等方式,在发挥孩子主动性的同时使其创造性也得以展现。

三、拓宽动脑的空间

“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语文学习中要让孩子多动脑、能动脑、爱动脑,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运用“蚂蚱”图片,直观感知,鼓励其多方查找资料,增长知识。(2)让孩子在读词中释词,在释词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给默读的方法,学会集中注意力默读。……

四、营造宽松的环境

低年级孩子因年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课文意境,采用了吟诵“秋”诗,放声唱“秋”,配乐读“秋”等手段,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和谐、优美的意境中好学、乐学、善学。

《秋游》教学反思4

本课不论是写秋景还是秋游,都是以“秋”字入手的。现在正值秋节,所以我用三个有关“秋”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世界。在教学的环节中,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朗读带,并且让他们在脑海中浮现所听到的景物,这不仅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把他们带入课文。在字、词、句的练读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话”,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模仿与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练就孩子的胆量和思维的灵活度。

再读课文,就给学生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秋天的美具体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引导并培养学生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内容,比如:天空美、农田美、欢乐美……。我设计本课教学环节的最终目的:把孩子对秋景的喜爱上升到对秋天大自然的赞美。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过多讨论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充分地各抒已见,增加课堂上的多元化知识。

《秋游》教学反思5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千变万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斓,美在丰收。在学生有了整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你来做魔术师,也来变白云。这样美丽的黄色、红色、白色,分别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可以把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后,再请他们读出这种美来,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创设了朗读情境,激励了情绪,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情流露。

《秋游》教学反思6

《秋游》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现在就这节课我做一下简单的教学总结。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主要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以读为主,引导看图、想象,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 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二、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 开心” 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 有的孩子喊:“我们多么开心呀!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学生完全被感染了,“开心”在课堂上空飘荡着。这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体会、感悟,表达这种心情。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把自己最拿手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学生在经过前面主动又有趣地学习后,个个都踊跃地朗读且读得很有感情又投入。有的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还主动配上动作;有的学生读到最后一段时,边读边跳像在草地上玩耍;有的`读第三自然段时重轻音读得特别好;还有的读着读着不禁咯咯笑起来等等。这样的读既达到了本课所要求的目标,又让学生再次充分感受到了文美、景美、情美,是一次声情并茂的读,这样的读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情感的抒发。

遗憾一:收得太紧,放得不够。凭感觉我都知道这节课孩子们没读够,也没说够。他们的心中一定有了不少的体会,可是我却无法大气的把权力下放,我知道那需要时间,于是一切都似乎是蜻蜓点水,缺少那点睛的一笔!下课了我还在想如果时间充分的话,就像平常那样先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读书的才能,学生可能会更活跃,发言的质量也会提升一个档次。

遗憾二:自身语言不够简练、传神。教师的文化底蕴无法作秀,尽管准备了一肚子的美词佳句,但却不能灵活的运用、恰当的运用。自然的去评价,产生自然的美!语言跟不上趟,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导、过渡。

遗憾三:感情投入不够, 仍然缺乏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面对学生瞬间的精彩不能很好的进一步激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遗憾四:读得太少,读的还不够投入。这大概与我读的点太散有关,如果抓住一部分场景的描写,有重点地去指导学生品读,不同样也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吗?为什么不“ 授之以渔” 呢?

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自信满满的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畅游,而今天这种感觉我没找到。本想带给大家一节像秋游一般畅快淋漓的开心的课,可我的确带来了一堂朴实、自然的课,却欠缺回味的余地。

《秋游》教学反思7

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教训,所以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先复习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原想着学生对两位数退位减法掌握的应该不错了,这毕竟是一年级下期学过的,没想到出乎我的意料,上台演板的'三个学生没有一个做对的。我有点失望,按耐住心中的郁闷耐心的讲了做题方法,或许是过了一个假期,孩子们都忘了。经我一点拨,他们恍然大悟的样子,为新知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明白书上的两种做题方法,我举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例子:我有10个苹果,第一天吃了2个,第二天吃了3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提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的,有提还剩多少个苹果的?学生的思路很开阔,可能是生活中接触的多了,很快就想出了两种解题的思路,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秋游》教学反思8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它生动地讲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将大体意思表达出来,能结合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此,课伊始,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问:“小朋友,天高云淡,雁过留声,美丽的秋天到了,在这金风送爽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啊?”学生们各有各的说法,也勾起了学生的.美好回忆,都向往着想出去游玩。

接着,我在朗读上作了示范,让学生听我读课文,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并且有几个学生还跟着我一起轻轻地读,见此情景,我便乘热打铁,要想像老师这样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读水平,那就让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孩子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他们基本都能正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有几个还能在识字的基础上,对这些词中难懂的进行了解释,加上我给予的评价,其他的孩子对他们更是佩服不已,没花多少功夫,字词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看来,教师的引领,语言的激励,榜样的示范,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不仅兴趣足,而且也学得快。

这篇课文的还一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形象生动。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打滚儿、逮蚂蚱熟悉不过,因此,我一边结合课文插图,一边和孩子们聊聊自己成长的生活经验,个别的孩子还进行了语言的描述,以及动作的表演,使孩子们仿佛已经来到了野外,在尽情地玩耍,从而体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另外通过“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把课文引入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从而为写话打下基础。

《秋游》教学反思9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

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xxx,有时像xxx,有时像xxx。”“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xxx,高梁熟了,像xxx,棉花白了,像xxx。”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秋游》教学反思10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是我们吗?最高兴的究竟是谁呢?

生:老师最高兴。

师:其实最高兴的应该是农民伯伯。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

生:看到成熟的庄稼高兴。

生: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为什么说是农民伯伯最高兴呢?

生:因为庄稼成熟了,农民伯伯又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一中,我强行将学生的思路向我的教学预设靠,但学生始终游离于我所期待的答案。于是在最后我揭出我的预设答案:农民伯伯最高兴。教学设计二中,我尊重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时,我追问: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为什么说农民伯伯最高兴呢?我的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期望学生能回答出我们预设的答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当学生回答出个性答案时,我们应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应控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秋游》教学反思11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

1、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的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交融,真切细腻。

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上至下,由远到近,丝丝相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而生动。

接着,我顺水推舟,指导学生“如果加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那这段话就非常优美了。”出示:( ),农田里,稻子黄了,像( ),高粱红了,像( ),棉花白了,像( )。真( ) !”虽然略有难度,但由于平时我比较重视说话训练,学生说得还是比较好的,从他们最后写的话中间,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掌握了。甚至有学生写出了:高粱红了,像少女脸上擦上了红红的胭脂。

如果没有平时阅读的积累,二年级的孩子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

但我们也应清楚,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毕竟还是识字、写字,说话写话的训练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的特点,千万不能主次颠倒。

《秋游》教学反思12

《秋游》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乐心情。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后,终于可以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了!《秋游》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了。

本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第二、三、四自然段句式,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的好文章。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思维,多次练习说话。但说话练习也要分层次,“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虽是本课要求重点训练的句式,但学生已经掌握,所以我并不重点训练。

在设计时我紧紧抓住了“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棉花白了。”这段话让学生想象,进行句式训练“稻子黄了,像( )。……”层层深入,学生思维活跃,到最后形成“农田里,稻子黄了,像( ),高粱红了,像( ),棉花白了,像( )。”这样一段话。

《秋游》教学反思13

《秋游》一课文质兼美,从“秋”字落笔,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以“游”贯全篇,表现了孩子们的欢乐情怀,显得切题切意。本文通过叙写同学们在教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第一次读到《秋游》,心里就非常喜欢。景美、情美,文美,如诗一般,如画一般。

全文四个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与田野的美丽景色,描写秋天的天空时,突出抓住蓝天“一望无边”与白云形状变化多、奇、美的特点;描写田野上稻子、高粱、棉花时,则抓住了它们色彩的特点,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而第四自然段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嬉戏的情景,充分展现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心情。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字里行间情感之美?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是复习导入,主要是检查文中相关词语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特点。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让孩子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在听的过程中了解秋游的路线——课文写作顺序。

三是细致感悟课文,逐节细读,体会秋天的景色特点与秋游时的快乐心情。其中,第一自然段扣住“凉”“郊”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秋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把握郊外是怎样的环境;第二自然段赏图说话与读文结合体会蓝天与白云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读文与说话练习相融合,体会秋季田野“丰收在望、色彩斑斓”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孩子去切身体验:你在草地上怎么玩呀?心情如何?让孩子的心真正进入文本,体验情感。

四是整体朗读,升华情感。

同时,在设计PPT课件时,也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课文特色,努力做到图文结合,色彩鲜艳,童趣盎然,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提升孩子能力。

下面撷取教学中的片断来阐述一下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思考:

师:让我们继续去秋游吧,这次我们来到哪儿了?(出示田野的图片)

生:农田里。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到农田里,看到了什么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出示课文第三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你最喜欢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棉花。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棉花白。

师:嗯,连起来说说呢。

生:我最喜欢棉花,因为棉花白白的。

生:我最喜欢稻子,稻子里有米,可以吃。

师:嗯,稻子可以让我们吃饱肚子,很实惠。

生:我喜欢棉花,因为棉花白。

生:我喜欢高粱,因为高粱很鲜艳。

师:嗯,高粱的颜色是——红红的。

生:我喜欢稻子,因为稻子看上去金灿灿的。

师:好像……

生:好像是金子。

生:我也喜欢稻子,因为它是金黄色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没有发现,农田的色彩可真——

生:多,鲜艳。

师:农田里有——(黄灿灿的),有——红澄澄的,有——白花花的。

师:(出示句式)谁再来说说呢?

生:农田里棉花白白的,稻子黄黄的,高粱红红的。

生:农田里有白白的棉花,黄黄的稻子,红红的高粱;

师:刚才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呀?引读,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现在我们怎么说的?稻子——黄黄的,高粱——红红的,棉花——白白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再读读比较一下。

师:感觉稻子黄黄的,更黄了,高粱更红了,棉花更白了。有时我们说话时,也可以将某个词这样重叠起来,加深感觉。

师(出示句式)谁再来说一说呢?

生:农田里棉花雪白雪白的;

生:农田里稻子金黄金黄的;

生:农田里高粱火红火红的;

……

师:啊,感觉稻子更黄了,金黄金黄的,高粱更红了,火红火红的,棉花更白了,雪白雪白的。同样是写它们的色彩,感觉上色彩更鲜艳了,农田里更漂亮了。

师:(出示新的句式)现有有点难度,谁能来说?

生:高粱红了,红得像太阳;

生:高粱红了,好像笑红了脸;

师:说得真好啊!

生:棉花白了,白得像雪一样;

生:棉花白了,好像天空上的几朵白云。

师:嗯,好像天空上的几朵白云飘落到了农田里。刚才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的情景仿佛还在脑海里,现在蓝天上有白云,农田里仿佛也有白云了,真美呀!……

师:农田里还有什么呢?把书上没有描写到的农田的景色来说出来。

生:青菜绿了,绿得像翡翠一般;

生:柿子红了,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红的太阳;

师:真不错!

生:苹果红了,好像鲜艳的高粱;

生:葡萄紫了,好像一串串的紫色的珍珠;

生:桔子黄了,好像一个个气球。……

师:真好,秋天的景色可真美呀!让我们有时间再到田野里走一走,再来说一说。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先读读文中的话,再读读我们自己说的话。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自己来创作的,也像一篇文章一样,写得非常美,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位小作家!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写出美的文章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说话练习:

a稻子黄黄的,高粱,棉花。

b稻子金黄金黄的,高粱,棉花。

c稻子黄了,好像笑弯了腰;高粱红了,好像,棉花白了,好像。

当时在设计这个说话环节时,曾有一点担心,觉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太难了。所以还设想,如果学生有困难就进行前两个说话练习,后一个作为机动。没想到,课堂上孩子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的精彩回答让我深深折服。回想起来,图片的观察,课文的朗读,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孩子表达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了,所以他们你争我赶,纷纷说出自己最精彩的回答。

在这个观图、读文、说话的环节中,不仅让孩子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农田里色彩的美,丰收的美。同时,在练习说话与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机渗透了语言文字的韵律美与用词、修辞的美。这样学习,读、说、悟交融,孩子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妙语不断,学得既有情有趣,又扎实有效。

初次尝试低年级教学,对一直任高年级语文的我来说真是一个挑战。首先是语言关,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那么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比如导入部分,我这样设计: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进入秋季,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样的呀?后来就改成这样的导语:夏姑娘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现在是谁来了。嗯,是秋姑娘来了。她给我们带了什么呢?这样开头,感觉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了?对其它各个环节的过渡语,也进行了琢磨,试着用儿童话的语言来串联。同时,在设计PPT课件时,都注意配上合适的图片,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即使这样,由书面的备课到真正的课堂,自己说话的语气、姿态等自我感觉还是有些生硬,不太自然,看来,要真正上好低年级的语文课,自己还是得好好磨砺。

《秋游》教学反思14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千变万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斓,美在丰收。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你来做魔术师,也来变白云。这样美丽的黄色、红色、白色,分别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可以把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后,再请他们读出这种美来,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创设了朗读情境,激励了情绪,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情流露。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请学生说说自己

《秋游》教学反思15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以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除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文中是怎么写的,这样由图到文,文中的文字画面就丰富多了。在学生具体感受白云变化多端的特点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又让学生从文字到图,看图想像“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说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再让学生边读边想像文字画面,学生就能读得有有声有色!不仅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 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实,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每一个词语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将课文分得支离破碎,揉碎了喂给孩子们,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鼓励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下载《秋游》教学反思7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游》教学反思7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教训,所以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先复习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原想着学生对两位数退位减法掌握的应该不错了,这毕竟是一年级下期学过的,没想到......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近阶段的重点工作的需......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积累,......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这课,我是紧紧围绕着《练习1》中学习的四个成语和《秋天到》这首小诗来进行教学的。“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文章开头,为了让学生体会“渐渐”这个程度副词,我创设......

    秋游的教学反思

    秋游的教学反思 秋游的教学反思1 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一个崭新的开始。区教研员张老师和顾校长如约走进了我们班教室。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秋游》的第二课时。课后两位老师......

    课文《秋游》教学反思

    苏教版课文《秋游》教学反思 苏教版课文《秋游》教学反思1 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一、提供动口的平台让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