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实践·合作·创新

时间:2019-05-15 16: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实践·合作·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实践·合作·创新》。

第一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实践·合作·创新

实践·合作·创新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林秋妹 东山二实小悦读共同体

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真真切切搞革命。

——题记

国庆七天长假里,在家陪同高三女儿复习考试,想着自己也要充充电,于是,我静静地读起日本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初读了《教师的挑战》序言和第一章后,掩卷沉思,打开了心灵里的一片感触。

初悟: 在学习中成长

在序言和第一章里:滨野老师的课堂是儿童富有个性的、同多样化的教科书的相遇与对话,是儿童相互倾听的关系;涩谷老师的课堂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她重视学生奇趣的发言并会串联起来凭借学生思考力来推进课堂;藤田老师为了构造儿童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桌椅按U字形排列,还决心把以往大声的说话声降低到“一半的音调”,展开缓慢而沉着的教学;小林老师则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比例”课堂教学,坦然接受并创造性地帮助直言“不懂”的学生……此书聚焦了一位位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白描的方式记录了老师们精彩的教学情景和学生多彩的学习生活。佐藤学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从“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

其中,让我感触良多的便是第一章“课堂的重建”中写到:在八木老师先前的课堂上,教师的言行明显粗糙,儿童的发言尽管活跃,但听下来还是一种对教师独白的应对,是一种思维浅薄的展开方式。但现在的课堂活动则是以“倾听”、“串联”、“反刍”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变革,这就是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实现历程。八木老师这种宁静的文化革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五年级社会科《汽车工业》的教学观摩课上,八木老师把实物汽车零部件卸下来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分组探究,合作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观察实物零部件中掌握知识,在合作探究中懂得知识,在交流展示中学到知识,真正实现了 “实践出真知”.是的,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模式的重建的确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寻求到真知。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八木老师这样重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老师。我回想起好几年前后林小学的林金宝老师,他本来教初中的物理,后来改教了小学六年级的科学。他要求学校配备实验室器材,每一节课学完理论知识后总要带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挑战,紧张又刺激。他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总结原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通过一议一试就能真正懂得实验原理。这样下来,孩子们还需为了考试下功夫背诵吗?那几年前何中心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除了考语数英还考思品、科学)每年考上一中的学生,后林小学总占一大半。直到现在就读高三的那几个后林小学的学生物理化学都学得顶呱呱,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还有今年我们学校任教五年级科学的林辉龙老师更是干劲十足,每一节科学课都精心准备,利用生动有趣的课件诱导学生,积极带动学生合作探究,课后在班级群里布置了探究性问题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寻求实践后的真知,为学生以后学好物理化学夯实了基础。

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很庆幸得到佐藤学教授理论知识的滋养,在书中得到了八木老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教学方式的指导。我将继续学习,用佐藤学教授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成长。

再悟:在反思里提升

可悲的是我们当前的课堂,老师真正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不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甚是少得可怜。还有,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上其实还存在很多“不懂”的学生。他们不敢直言自己的“不懂”,只好伪装自己,上课坐得直直的,人云亦云,有时还会点头微笑,一副我听懂了的样子。其实,他们都只停留在听一听,说一说,似懂非懂的状态,真正让他们举手回答时竟没几个,有时点名提问时竟杵着一字不出。这样久而久之,兴趣消退了,积极性下降了,成绩自然也提不上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佐藤学教授指出: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往往把边缘化的儿童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在课堂上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让“不懂”的儿童激活学习的原动力,最终活跃了课堂,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律动。其实,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合作探究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课堂也只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才能生成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主题阅读交流课《回眸感动》时 ,我就有意识要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设计如下:首先是课前预习,根据近阶段主题丛书的阅读设计了如下群文略读表

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学困生只完成填写作者,摘抄好词,会读几句话;中等生完成简介主要内容,写出感动的句子并会谈体会;优秀生还要会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或是学习或是提高,学生课前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上才会自信地展示自我;其次是课上合作交流,有了课前准备,小组合作交流更是有声有色,学生在组内交流,我来回走动,侧耳倾听,竟都能听到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发言,或是简单到几个词,或是声情并茂的高声朗读,或是富有深度的感悟,或是面红耳赤的意见交锋等等。课堂乱而有序,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最后是小组展示,因为有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彩排,学生上台展示就更是有模有样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时从来一言不发的学困生小晶这会儿也跟着小组一起上台,不仅能一字不漏完全准确地读出感动的句子,还会说出自己的体会,虽然说得不够贴切,但这毕竟是他破天荒的举动,全班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小晶的,也是送给小组每一个组员的,他们都是好样的。我看到小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于是,借机再引导:“同样是这个感动的句子,你们还有不同的体会吗?”这时台下的同学们也都纷纷举手要来回答了。无疑,从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足以证明这节课对孩子们的影响,对老师们的触动有多大。从这之后,我继续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总能在课堂上发现部分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并大胆回答问题,虽然回答得不完整,有时甚至是答非所问,但在我看来比起先前的不会参与,不敢回答要好得多了。佐藤学教授指出“要进行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体验和共鸣,首要的是教师要有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期待与意志。”小林老师直面“不懂”的学生,不仅为那个“不懂”的学生打开了一扇自信的窗,还让更多不懂的学生激活学习的原动力,让整个课堂律动起来。我相信这将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提升。

深悟:在课堂上飞跃

书中写到“涩谷老师认为,在儿童掌握学习技能之前,形成自然的学习氛围乃是一个先决条件,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师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互相倾听,真真切切地思考、交流,才能创造新课堂。其实,“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也是记忆犹新的。”当学生学到“大自然的奥秘”为主题的单元作文时,我便会带上几个鸡蛋去上作文指导课,这是在证明一个科学原理“建筑上的薄壳结构”.我能猜到是孩子们喜欢的课.我也很自信孩子们一定会写得好。课伊始我就故搞神秘,铃声响过大踏步走进教室,提起三个鸡蛋,学生面对鸡蛋议论纷纷:有的猜是老师的早餐,有的猜是奖励我们的奖品,有的猜是上课的教具……课堂上炸开了锅,个个真想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做到了,孩子们来了兴致,我立即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停下来,才告诉了真正的用意,孩子们一听更是跃跃欲试,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师的引导示范很重要,我先介绍操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接着开始示范。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再来描述老师的操作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道:“只见林老师弓着马步,展开手心握紧鸡蛋使劲地捏,捏得面红耳赤了鸡蛋却还完好无损,是鸡蛋有神奇的魔力还是我们林老师瘦不拉几的根本没力气?”我猜透孩子们的心思了,于是就提议让班上大力水手上台来捏鸡蛋,大家拍手叫好。只见大力水手也是使出吃奶的力气还是成了鸡蛋的手下败将。大家更是疑惑了,有人站起来公然地挑战:如果让我来捏我一定把鸡蛋捏个稀巴烂,没听过“以卵击石———自不量力”吗?大家纷纷发出挑战,我就让其他学生轮流上来捏,可惜的是没有一个学生能战胜这小小的鸡蛋。我看大家一脸的茫然,最后才揭晓了秘密,原来这小小的鸡蛋所以有这么大的力气就是因为鸡蛋表面的曲面结构能够很好地分散所承受的压力,因此,即使鸡蛋壳很薄,但它却仍能很好的抵抗外界的冲击,例如机砖厂的烟囱、北京人民大会堂都是根据这一原理建成的。最后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像是见到了稀世珍宝一样,紧缩的眉头舒展开了。这样通过“课前激趣——老师示范——个别展示——轮流演示——揭晓秘密”这一过程,在演示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名学生大胆描述演示过程及感受(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其余学生认真倾听,适时补充、订正,我随机板书关键词,然后再引导更多学生复述,这样反复地引导、交流,每个学生都在互相倾听,每个孩子都在倾听自己的心声,每个孩子又都在倾听生活的召唤,每个孩子又都在实现自身的飞跃。班上惧怕习作的学生也都能大胆地表达其所观察到的内容。作文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过程。学生已经在实验演示中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都说了个遍还怕写不出好作文吗?这时,你便会发现齐刷刷的笔尖摩擦声回荡在宁静的课堂中,让人心生自豪。

我坚信,借鉴了佐藤学教授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从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始,从悉心倾听每一位学生心声开始,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大胆创新的每一件事开始,我们的课堂也会发生宁静的革命。

第二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太仓市璜泾镇鹿河小学施晓磊

读了佐藤学教授所著的《教师的挑战》一书后,感慨万千。本书聚焦课堂教学时间,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学生们向往的,还是我们教师所梦寐以求的。

佐藤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这种自由的交流有产生出多样而肺腑的串联。我同意佐藤教授的这种说法,在大江南北齐唱“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口号时,我却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总是被动接受学习,没有参与、交流思考的意愿,孩子们总等着老师能把知识“嚼碎”了才肯“下咽”,很少有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下去,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就成了空想。

感慨于日本临时教师原田三好的做法:把教室铺满地毯,还用加厚的三合板做了四个比较大的桌子,套上桌布,教师充满了布艺的触感,变成了柔性的空间,没想到这一环境的改变就促使曾经大声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起来。看来,环境的改变对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定影响。我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给孩子们在教室硬件上有所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1)可以给他们提供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可以在校园内,甚至在校外。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可以打破以往的坐法,按教学组织的需要而定。教学时间也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2)也可以给他们提供操作的机会。不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现代化媒体的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常规教具的作用。(3)要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如提问后不要忙于叫先举手的学生,要留于余地;也不要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出问题,以便于全体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少用按座位依次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以便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等等。(4)要提供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凡是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平等的讨论问题,可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这可以为内向型学生和后进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原田老师的另一招“学习种菜与卖菜”也值得我们思考。鉴于学校所有班级都种马铃薯、甘薯和萝卜,原田老师打破常规,选择种植花生和棉花。其实,原田老师是想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做事,促使他们思考种出的果实该如何处理,学生一致同意把果实卖掉,原田老师采纳了建议,这样就将种菜与卖菜联系了起来,有关卖菜赚钱,孩子们的精神马上来了。这一事件究其教育学原理实则是教师努力创设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回归教学后我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能埋怨学生激而不发,学习无兴趣。魏书生老师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都存在着,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吸引学生参与。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具体情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层次。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力求实效。

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趣味来引导学生,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知识来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了佐藤学教授所著的《教师的挑战》一书后,感慨万千。本书聚焦课堂教学时间,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学生们向往的,还是我们教师所梦寐以求的。

佐藤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这种自由的交流有产生出多样而肺腑的串联。我同意佐藤教授的这种说法,在大江南北齐唱“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口号时,我却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总是被动接受学习,没有参与、交流思考的意愿,孩子们总等着老师能把知识“嚼碎”了才肯“下咽”,很少有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下去,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就成了空想。

感慨于日本临时教师原田三好的做法:把教室铺满地毯,还用加厚的三合板做了四个比较大的桌子,套上桌布,教师充满了布艺的触感,变成了柔性的空间,没想到这一环境的改变就促使曾经大声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起来。看来,环境的改变对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定影响。我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给孩子们在教室硬件上有所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1)可以给他们提供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可以在校园内,甚至在校外。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可以打破以往的坐法,按教学组织的需要而定。教学时间也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2)也可以给他们提供操作的机会。不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现代化媒体的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常规教具的作用。(3)要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如提问后不要忙于叫先举手的学生,要留于余地;也不要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出问题,以便于全体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少用按座位依次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以便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等等。(4)要提供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凡是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平等的讨论问题,可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这可以为内向型学生和后进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趣味来引导学生,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知识来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文档

遇见你,遇见了静谧与思索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开福区金鹰小学张利双

每个教师都追求“好的教学”,曾经的我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地引领,让孩子能迸出精彩的发言,再趁机串联起来为好课标准,这样的课堂环环相扣,学生精彩语言不断,课堂热闹非凡。但是,现在,纵观整个课堂,纵观整个教室里的儿童,会感觉,如果这是好课标准,那么发言的孩子永远只是那些大胆表达的孩子,展现思考的永远只是那些乐于表现的孩子,其他孩子呢?其他孩子的学习主动权在哪里?其他孩子默默无闻的倾听会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吗?这样的课堂是否真的是“好的教学”?我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自己,我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多少孩子在课堂上,获得了学习的能力与发展.我一次又一次地在课堂上改变着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想要找到另一种课堂的风景。此时,我遇见了《教师的挑战》这本书,我看到了柔和契合我心的课堂风景,我感觉到了静谧下孩子涌动着学习动力的课堂实感,我接近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的交响课堂。这样的课堂能属于我和我的孩子们吗?我在书中努力寻找着拥有此风景的本质。

一、改变教学的立足点

平时的教学起点,以教师的预设环节和问题为主,而现在,应该以儿童的 感受,观察,疑惑点为立足点,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尝试。从儿童的表达当中,挖掘课堂交流的核心主题,让儿童逐渐养成对现象的细致观察力和利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其发现与思考的表达力。只是,这样的改变,有时不能如期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时会偏离“大家公认的核心主题。”而顺着儿童感兴趣的点在进行探究,讨论,没有按照常规路线去教课。不过,书中的观点是“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儿童的学习与交流比教案更重要。”是呀,立足于儿童的发展确实是教学的立足点。

二、创造每个人互动交响学习的境界

如果每个儿童在教室里都是学习的主人公,他们将与要学习的内容相遇,相遇后有了自己的看法,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进而倾听同伴的声音,从不同的观点中吸纳新的思想,从不同的观点中进行思想交锋。每个儿童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学习的权利,感觉到与别人交流的意义,感觉到自己内在的发展,寻找到自己发展的主动性,怎能不创造交响学习的境界。原来互动的交响学习并非教师,一再对课堂的硬性要求,而是在自然的学习状态中自然的形成,这样的交响曲不再硬生生,呆邦邦,而是灵动自在的流淌。我是多么沉浸于如此的学习境界。

三、敏锐地寻找课堂串联点

虽说孩子们在讨论,在质疑,在交响,我们不禁要问,教师需要干什么? 一切遵循着儿童的思索,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焦点,教师可以干什么?其实,儿童的发言,有时是不能完全准确表述自己观点的,有时的表述是很难说服其他孩子的,教师要敏锐地进行转述,要巧妙地进行回应,要疏通孩子的语言,将他们的表达与核心的问题进行串联起来。这一境界看似自然平和,却是无比高深哪。教师需要将分散的语言一个个小心地联结起来,以对儿童无限的信任感支撑着每位儿童的学习与交流,轻轻松松地将清爽的感觉与思考编织在一起。教材与学生,教材本身的核心主题,多重意义直接的联系,儿童与儿童之间以及今天的儿童与昨天的儿童之间,课堂上多元的,多层次的联系如同织网一样,编织在一起。如何编织、如何串联?我一直感叹,我可能没有这样驾驭课堂的能力,既发散孩子的思考,又能把握中心的话题;我可能没有这样敏锐地触角,既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又能激发多种思考;我可能没有这样完整的储备,无论孩子怎么发散,都能找到一个迁移的知识点,打通孩子与教材之间的联结,来进行核心的讨论。如果改变我的教学,我会不会陷入泥潭,我会不会思无所从,我会不会混思无措,各种思想,观点搅合在一起,反而会理不清,理不顺。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中也非常真实地呈现了从表面上看不太成功的课例,可是,背后的故事却也随之一层一层展开,看不见的多幕剧其实在悄然上演。如:福谷老师上的“家庭生活的形式”的课,孩子们围绕:收纳空间的话题讨论不停,疑惑不断,以至于老师的教案只用了一半。可是,正是这个话题,让性格异常腼腆的龟彦突然站在黑板前向全班人求助:“我不知道这个空间是做什么的。”班级的学生完全接受了龟彦的请求,继续探究。龟彦迈出了坚强的一步,儿童完全接受了这一步,其中的感动令福谷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每次观摩课堂,我们总被表面的花絮吸引,以为明艳的花儿可以让所有种子成熟,其实几朵艳丽花儿的绽放不代表所有种子的成熟,而当我们把焦点关注在每颗种子的细微蠕动,慢慢储备,虽然花儿还没开,但是,我们欣赏种子的节奏,呵护每一颗种子的挣扎,努力,那么终究有一天,我们看到的将是花儿的多样性,满园性。所以,即使有着对自我的种种担忧,但是如果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评价事物的标准,或许,我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创造,多一份坚守,多一份期待。只要我先勇敢地营造无限信赖,无限尊重儿童的课堂,在静谧柔和的孩子发展的思维点进行回应,敏感地接受、呵护任何儿童的低语和动作,我会慢慢知道串联的点在哪里,会静静编织语言,带动儿童的发展。

第五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交响的课堂

交响的课堂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陈雅伦

有时候,人就是需要逼一逼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嘈杂的生活琐事之中,静下心来,好好沉淀。阅读,便是最合时宜的事。读之、思之、记之,你总能在某些地方找到共鸣,如同遇到许久未见的老友般亲切与暖心。

初读《教师的挑战》,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自身的挑战是什么?回想工作两年多来,最大的挑战那便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我如何当一名“不同”的老师?在书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这是基于对每一个儿童个体的尊重,让课堂成为和谐交响的课堂。

书中,山崎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让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反反复复地阅读四个情境,学生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看着黑板上贴出的海报纸上的课文在读;有的得意忘形地大声朗读;有的一边思索一边默读;有的小声的细细品读。汇聚成的一股股声音在这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里交响。整个课堂教学都是根据山崎老师的指导展开的,但这过程中却没有一句命令式的话语,而且所有话语都充满着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好,大家来说说”,他引导每一位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某某地方,我认为——”为引子,孩子们几乎都阐述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一个个小小的声音共鸣着,在课堂里汇成交响。

这是我所向往的课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公,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时常怀念去年教过的那一群可爱灵动的孩子们。每节课最后的“role play”(角色扮演)是他们最喜欢的环节,而八班的“role play”总是异常活跃。从一开始略为胆怯地照课本你一句我一句地念,到后来各种创新地扮演,惊喜连连、精彩不断。

尤记得那次课的内容是“狐狸吃到酸葡萄”,我惊喜地看到平常很少举手的珊同学与她的搭档玲同学一起上台表演。到台上时,她怯怯地小声问我:“老师,我们打算一人演一人配音,可以吗?”“可以呀。”表演刚开始,只见玲同学读完第一句就已经被珊同学的表演逗得接不下去了。“Ah,grapes.”珊同学把狐狸的垂涎欲滴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因这持续不断的大笑,表演被迫中断,过了一小会儿,待玲同学冷静下来表演重新开始,尽管底下仍然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但珊同学还是异常镇定地表演完了。狐狸那看到葡萄垂涎欲滴的样子,到最后吃到酸葡萄气急败坏而跺脚的样子,珊同学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把整篇小对话完美地诠释出来了。表演结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惊喜、欣赏、不可思议,所有的眼光都注视在这对最佳搭档身上。在欢笑声与掌声汇成的交响中,我第一次在珊同学脸上看到了自信与满足。

开学初,珊同学因为身体原因缺席了部分英语课,因此有点跟不上课程,而且她本身胆子又比较小,在课上我清楚的感觉到了她的迷茫与不安。可能有些句子她读得不是那么流利,可是机灵的孩子们选择以这样不寻常的方式分工合作参与表演着实让我很惊喜。表演完后我表扬了她们,并鼓励同学们各种形式的创新。从那以后,孩子们五花八门的表演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越来越多的孩子大胆地参与进来。而珊同学更是成为我们每次表演活动备受期待的小演员,她的英语学习也慢慢进入状态。随着表演活动一次次的开展,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高效地与搭档分工合作,也懂得了倾听、欣赏别人,这令我欣慰不已。

佐藤学老师说:“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或者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创造性强的老师总是能够接受儿童的多样性和教材的发展性。”

课堂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有个性的鲜活个体都应得到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存在感与参与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共同奏响一曲美妙的交响曲,这是我期许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下载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实践·合作·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实践·合作·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怎样做创新教师》有感

    读《怎样做创新教师》有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无论是做什么,只要感兴趣,就有主动性,就会事半功倍,善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这个道理。正如......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读后感 我阅读了日本著名教授佐藤学的著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一、 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 作者作为知名教授,他是付诸于行动的研究者,亲临一万多间教室,聚焦......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读有感 对于教师来说,在经历一个学期的辛苦教学工作后,暑假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让人轻松一下的假期。每年暑假我都会到全国各地走走,或是在网上挑几本书看看,沉浸其中,作一番身体和......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静待花开

    静待花开——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原创: 王亚明合上《教师的挑战》,书中的讯息和从教以来的经历让我感慨颇多,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一定是——静待花开。(一)静待花开之倾听......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尊重与信任

    尊重与信任——读《教师的挑战》有感林雪琴 东山二实小悦读共同体近来在教学上,我遇到了许多的苦恼,教学的心都是浮躁的,想从书里头求得一知半解,便开始阅读《教师的挑战》。佐......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课文告诉我了我们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还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面对绝症,霍金毫不畏惧,他只......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每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有人欣喜,有人悲伤,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对待命运。霍金对待命运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 17岁考取了牛津大学的......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了《向命运挑战》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霍金的毅力超乎常人,一个患有绝症的人,还抱着如此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真让人震惊。 这篇课文写了科学家霍金被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