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所保健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负责组织新生入学的体检及预防接种工作。办理新生公费医疗证。
二、组织毕业生体检,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收回医疗证。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出刊卫生宣传黑板报。
四、负责组织师生各项体格检查和体质测定,提出体检体测分析报告。
五、负责全院师生员工的保健档案管理及资料管理。
六、负责学生因病退学、休学、病休、复学的审核盖章及上报,建立登记簿,及时向所领导汇报情况。
七、负责医务所各科室的工作量统计。
八、协助监督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严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九、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做好传染病的统计及访视,对与传染病有密切接触者及环境组织预防投药和环境消毒。
十、负责本所报刊及学习资料的收发、保管。
第二篇:卫生保健室工作人员职责
学校医务室工作人员职责
1、严格执行《学校工作条例》,自觉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
2、主动热情担任防疫、防病、防近视、防病从口入工作,对突发性疾病能配合医疗部门积极做好防治工作。
3、做好学校卫生教育工作,协助教导处、办公室、大队部共同搞好卫生检查评比,为净化校园做扎实工作。
4、搞好学生及教师女子菌种及疫苗注射,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对患有传染病的儿童,主动与班主任或家长联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隔离治疗。
5、负责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开展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6、加强课间巡视,处理好师生各种偶发伤痛事件,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7、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保健工作。
8、协同班主任开设学校健康教育课,收集整理开展健康教育课的资料和档案。
第三篇:卫生保健室工作人员职责
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1、每期拟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定期编辑卫生宣传板报,建立健全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制度,培养学生“五要”、“六不”的个人卫生习惯。认真做好各项预防、接种和消毒工作。
3、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保健工作。新生入学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学生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一人一卡,并按项目准确清楚地填写个人健康卡片,作好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保存资料。经常掌握学生疾病情况,分析患病原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年终写出综合汇报材料。
4、组织红十字小卫生员队伍,定期对小卫生员培训,保健教师坚持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健康教育。
5、负责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开展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6、加强课间巡视,处理好师生各种偶发伤痛事件,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7、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保健工作。
8、协同班主任开设学校健康教育课,收集整理开展健康教育课的资料和档案。
9、做好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师生健康。
10、承办校领导及教导处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篇:妇女保健室工作人员职责
妇女保健室工作人员职责
1.按照妇女保健室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妇女保健各项工作。开展保健门诊,施行首诊负责制。
2.认真做好辖区内妇女青春期保健、婚姻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女职工保健等妇女保健工作。
3.严格遵守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工作规范,在执业范围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提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咨询服务,发放避孕药具。
4.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孕产期保健各项工作,认真进行孕期保健,产前检查,查后访视,营养咨询,医学指导等工作。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
5.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青春期保健、婚姻期保健、孕产期保、科学喂养和避孕节育知识的讲座和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6.规范填写随访表等文书,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检测等工作,做好报表的统计分析和上报,进行科学有效的妇女保健基本情况社区诊断,做出分析、评论、制定干预措施。
7.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妇女保健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妇女保健工作任务。
第五篇:卫生所职责
村级卫生室工作职责
一、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
二、协助做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三、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医疗保健意识。
四、参与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的随访。
五、协助做好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老年人保健,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村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等。
六、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和门诊补偿工作。
七、使用适宜技术和国家基本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等。
八、参加卫生系统组织的各项活动,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乡村医生行为规范
一、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
二、文明服务,礼貌待人。接待患者使用文明语言,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以爱心温暖病人。
三、服从管理,合法行医。必须具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或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乡村医生证书方可行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行医,虚心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
四、确保安全,合理收费。对病人高度负责,强化医疗安全,不乱收费。
五、尊重人格,保守医密。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搞好宣传,加强防控。多形式、多渠道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村民健康素质;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新农合、爱国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七、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善于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八、互帮互学,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所和相邻村卫生室之间的关系,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职责
一、承担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与村委会、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孕妇,动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管卡,并追踪落实孕妇定期产前检查。
二、掌握全村孕产妇数、出生数、婴幼儿数、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新生儿死亡人数及有关数据,按规定及时上报。
三、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指导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及避孕节育措施。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四、按时参加乡镇妇幼工作例会,汇报工作,接受培训和业务指导,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配合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叶酸发放工作,登记齐全。
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服务。收集、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七、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向孕产妇及儿童家长宣传妇幼保健科普知识,指导群众开展家庭自我保健。
八、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妇幼保健工作任务。
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宣传制度
一、以关爱村民(包括流动人员)的身心健康为宗旨,经常、广泛、多样地开展健康咨询教育服务,促使各类人群自觉关注健康,提高村民的健康质量。
二、村卫生室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体和主要阵地,具体负责健康咨询和宣传资料的提供,每2个月至少更换1次宣传栏内容。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讲座,每年不少于6次。
三、村卫生室要建立村民健康档案,并按要求配合上级卫生单位搞好村民健康体检工作。
四、督促、指导村民开展好爱国卫生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帮助村民做好改水、改厕、改灶工作,以促进健康。
五、乡村医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健康教育宣传服务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宣传质量和效率。
六、正确使用好、爱护好健康教育宣传的各种设备设施和宣传资料。
七、积极指导和组织村民开展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等 “除四害”活动。
村卫生室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一、按规定完善医疗文书,主要包括:门诊病历、门诊登记本、处方、处置(注射、清创、换药等)登记本、输液卡等,统一格式、内容和要求。
二、医疗文书必须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按照职责范围和要求完成,并由书写者本人签名。
三、医疗文书应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记录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特殊情况下必须修改时,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书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和医学术语,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不得自行编制名称或代号。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五、村卫生室所有使用药品的治疗过程,必须同时有处方和调剂记载。
六、村卫生室医疗文书存档不得少于5年,其中,处方存档不得少于3年。
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严禁卫生室内设置生活区。
三、医务人员在工作区内,要衣帽整洁,严禁着工作服到非工作场所。诊疗前后应及时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三、敷料缸、持物钳等医疗器械用品要定期消毒。体温计、压脉带、压舌板要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治疗室门窗应密闭良好,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使用紫外线消毒,定期监测,并记录完整。治疗室紫外线消毒时,应具备避光条件,以免对治疗室外的人员造成伤害。
五、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及时消毒后备用。被褥、床垫要定期洗晒、消毒、更换。
六、应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降低感染率。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处理。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
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放心的药物。
二、村卫生室必须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基本用药目录,规范药品的采购、使用与管理。不得将村卫生室作为企业药品零售点。
三、药房独立设置,布局科学、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方便病人取药。
四、药房管理规范,分工明确,陈列、摆放有序,特殊药品专人负责保管。
五、村卫生室药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统一配送,建立药品入库验收登记簿。药品购进票据存放不得少于5年。
六、坚持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注意配伍禁忌,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七、药房必须凭处方调剂发药,认真核实、查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八、定期清查药房,做到药账相符。及时清除变质、过期、失效药品。
九、按规定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器械,使用后毁形、消毒,统一销毁,并有记录。
十、主动配合药品监督部门的检查与技术指导,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工作。
二、村卫生室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村卫生室医生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三、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四、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严禁漏报、瞒报、缓报等事件发生。
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六、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传染病流调、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指导,熟悉并掌握慢性病、老年
人健康管理知识和流程。
二、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慢性病、重性精神病、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协助中心每年为全村65岁以上老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
2、对村内35岁及以上首次到卫生所就诊的居民测量血压,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并做好记录。
3、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4、协助中心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
三、有针对性的对以上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对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