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一)一、事故概况
12月2日上午8:20分左右,=======有限公司7名工人在杨绿热能供热站7.2米平台除氧器部位动火作业时没有注意到下面平台有易燃品油漆,在动火作业时火星掉进油漆桶致使油漆桶着火,二、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陈明建在电焊气割作业之前没有仔细认真对周围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和清扫,仍然存有可燃物空油漆桶,是造成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跟班队长对电焊气割要求管理不严,执行措施不严,工作不细,造成施工现场作业人员马虎从事,安全负责人孙波没有有效的监管是造成此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电焊工陈明建 杜忠军作业前没有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将所有易燃物品清理出施工区域,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2、安全负责人孙波对陈明建没有按照措施要求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3、项目部对员工管理不严,教育不够,没有严格按照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负有教育管理不到位的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电焊气割作业前必须彻底清理出作业地点及其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
2、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量合格的灭火器、防火沙、水源等消防设施和设备。
3、严格执行《电焊气割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中规定的其他条款。
4、加强对措施的学习贯彻,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事故体会与感想
通过此起未遂事故可以想象:如果此事扩大酿成火灾,后果真是难以想象。火灾后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会给安全生产及职工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措施,进行作业,严抓现场管理,加强互保联保,杜绝此类事故和现象发生。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二)一、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二、工伤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工伤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1、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由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处理。
2、事故处理结果应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公开宣布。并将整个事故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处理必须公正合理、不迁就、不避让、做到事故“三不放过”。
4、对本公司处理不服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和起诉。
5、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公司安全科负责将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存档建卡。
6、必须要办理工伤审批手续的,由公司负责办理。
第二篇:轻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轻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事情经过:
2011年8月15日上午童总、杨小虎、赵寅一行至矿山例行巡查;11点20分时,童总、赵寅在初始工作平台部署下步工作任务,我至开采平台正常安全巡查,在巡查过程中,由于天气炎热、鞋子里部潮湿、右脚在前进时踩在风化的方解石细石上,打滑致重心不稳,使右脚戳到地表竹尖上、脚掌出现流血,伤口面有一厘米长,事故发生后,我立即向在现场指导工作童总汇报受伤情况,并立即做出反映,用车辆送至包合医院进行伤口清洗、消炎;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脚上穿的是夏季劳保鞋,未穿安全鞋;
2、矿山开采台阶初始工作面还未全部形成,且地形陡、环境状况复杂;地表爆破后,初始平台周围满地都是风化的方解石细小颗粒,脚踩上易滑,部分地表还有未清理的竹、木根,存在不安全因素。
2、鞋子内部汗湿打滑,致使我重心失衡,滑落造成脚底扎伤。间接原因:
1、巡查过程中未能确定前方道路岩石是否安全;
2、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3、一个人进行现场巡查(现场检查需要二人)。直接损失:
1、经济损失:对伤口进行清理及消炎医疗费及营养费支出。
2、伤口疼痛,人无法正常行走,影响工作和生活。社会影响:
人员受伤,使企业形象及安全状况受到了严峻考验; 事故性质:
按事故发生原因为非自然界因素事故,此次事故因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异常状态的处置不当等所引起的事故;
根据事故性质定位轻伤事故类型中的其他伤害事故。
针对该事故在15日部门内会议中进行讨论,并制定具体措施如下:
1、矿山地形复杂,现场人员上山必须正确穿戴防护用品(脚穿安全鞋);
2、在现场工作时,先了解现场情况,熟悉上下安全通道;
3、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知识,具备一定的医疗救护技能(包扎、止血、固定),工作包内需配备简易医疗救护药品;
4、针对此次事件进行通报,在全员安全教育时进行宣讲;
5、非工作人员(领导参观、检查),需在现场专职安全员带领下,在平整开阔安全的地带参观。
第三篇: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目 录
一、尾矿库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二、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三、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制度
四、事故、事件回顾制度
尾矿库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及时报告矿尾矿库库区范围内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事件,规范尾矿库库区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报告程序,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事件进一步扩大,确保安全事故、事件后续调查分析处理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尾矿库区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报告管理。
第三条 术语与定义
事故: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事情。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 尾矿工负责在第一时间将库区内所发生的事故、事件真实客观地向选矿厂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第二条 选矿厂根据事故、事件轻重程度分别向调度室、安全环保部及分管副总报告,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救援。
第三条 调度室负责向分管领导报告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事故进行处理,确保通讯畅通。
第四条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或技术人员)及时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并向分管副总报告。
第五条 副总经理负责向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报告。第六条 总经理当发生重大事故时,总经理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报告。
第三章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一条 事故、事件类别
1.在《企业员工工伤事故分类》标准中,划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其它伤害等。
2.尾矿库事件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尾矿溢流等。第二条 事故、事件等级划分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1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重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的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丧失的事故;
6.轻伤事故:指负伤后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不到重伤范围的事故; 第三条 事故、事件涵盖范围:
1.坝体跑浑水;坝体不均匀沉降;坝体开裂或塌陷;浸润线超高;超警戒水位;干滩长度不足;排水设施不正常;周围山体滑坡;外来尾矿排放;人为破坏;外来人员游泳;安全标志缺失;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其他设备事故、事件;其他设施事故、事件;相关方的投诉;未遂、违章。
第四条 事故、事件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事件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4.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事件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事件防范和整改措施。第五条 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
1.事故、事件发生后,事故、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选矿厂厂部汇报,由选矿厂向矿调度室、安全环保部报告,再由调度室向分管副总和总经办汇报,同时立即组织安全抢险和救护,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要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六条 事故、事件调查报告应当附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事故、事件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七条 事故、事件登记表及相关的报告、表格由安全环保科统一制定标准格式,各类事故、事件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矿所属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事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在事故、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地把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清楚,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事件的再次发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事故事件的调查。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 安全环保部是负责事故、事件调查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各类事故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第二条 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其归口管理的事故进行调查
第三条 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由机电动力部负责,涉及人身伤亡的设备事故时,以安全环保部为主,机电动力部配合。
第三章工作内容
第一条 事故、事件类型 1.事故、事件类别一般分为: 1)人身伤害事故、事件; 2)职业病; 3)设备事故、事件; 4)火灾;
5)交通事故、事件; 5)未遂、违章; 6)相关方投诉。第二条 调查机构及人员
1.根据事故、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危害影响范围,单位调查一般为较轻,危害影响较小的事故、事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组、生产技术组、员工等相关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
2.对较重、危害影响较大的事故、事件由总经理(或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任组长,总工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与技术人员,员工代表等组成调查进行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公司安委会。
3.各级调查人员必须由书面任命书,并应接受以下内容的培训: 1)访谈技巧; 2)证据收集和保留; 3)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
4)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第三条 调查的主要内容: 1.查明事故经过及后果; 2.查明直接原因; 3.查明间接原因;
4.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 5.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6.确定防范措施;
7.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第四条 调查方法: 1.现场勘察取证(摄像、照相、技术分析);
2.询问当事人及现场人员,了解当时工作状态和事件、事故发生的过程;
3.走访调查相关与事故、事件有联系的人员; 4.总结、分析证据和询问记录。第五条 调查时间规定:
1.由单位调查处理的一般较轻的事故、事件要求三天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矿安全环保部。
2.由公司部调查处理较重大的事故、事件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安委会。
第六条 其它要求:
1.根据事故、事件的性质、类型为调查人员配备所需相应装置、设备。
2.现场调查要认真、详细,尽可能采用科技手段取证,收集相关资料。
3.对收集的证据、资料要整理、分类,妥善保存。
4.调查过程中要多与员工、中层领导交谈,了解事故、事件发生根本原因,听取他们意见或建议。
5.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参与下列事故、事件调查: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严重未遂事故。
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规范尾矿库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管理,确保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
第二章职责职能
第一条 副总经理负责组织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第二条 安全环保部负责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具体工作,并将调查分析和处理结果进行存档管理。
第三条 生产技术部负责为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
第四条 机电动力部部负责为设备设施事故事件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
第五条 选矿厂负责提供事故、事件调查分析与处理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料。
第六条 矿员工代表员工代表依照规定参与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章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一条 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事故和事件发生后,要立即与发生事故、事件的责任人及员工进行沟通,并要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收集事故、事件证据及相关资料,对事故现场进行深入调查,明确事故、事件类型,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做好记录。
第二条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级负责:
1.轻伤事故由事故单位自行组织调查分析,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
2.重伤事故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调查,公司工会参加,事故单位负责协助配合调查,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写出事故调查报告。重伤事故由公司结案,并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备案。3.伤亡事故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由政府部门负责调查并结案,公司有关单位、部门协助配合调查。
第三条 被任命的事故调查组应接受下列培训: 1.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 2.访谈技巧; 3.证据收集和保留; 4.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
5.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第四条 事故、事件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
6.明确负责落实事故、事件防范措施的人员; 7.明确防范措施实施的时间表; 8.明确防范措施落实后效果评估的要求;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五条 事故、事件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事件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六条 凡发生下述伤亡事故、事件的,应首先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的;
2.发布的指令、命令、决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或违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违章指挥、强令职工或自己亲自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
3.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未经考核合格就分配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4.安全设施不齐全,人机匹配不良,设备失修或超负荷运行造成事故的;
5.劳动组织不合理,擅自加班加点作业,职工因过度疲劳而造成伤亡事故的;
6.发生事故、事件后,不积极抢救或事后不认真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事故、事件扩大,伤害程度加剧或同类事故、事件重复发生的;
7.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项目不执行规定;不按规定提取或擅自挪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对重大事故、事件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力而造成重大事故、事件的;
8.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中,没有安全内容和安全、卫生措施而造成伤亡事故或职业中毒的;
9.迟报或者漏报事故、事件的;
10.在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七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2.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4.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5.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6.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八条 事故、事件发生后应立即进行统计分析,要求如下: 1.统计方法要科学;
2.统计内容要全面,包括对职业病和非职业病进行辨识,对职业病进行评估;
3.统计指标要达到要求;
4.导致事故、事件发生的相关责任人要提供足够的统计分析资料,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结果要向公司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并在公司公示栏进行公布。
第九条 为了寻找事故规律应针对下列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1.事故原因、种类; 2.各类设施的事故、事件; 3.发生的时间、频率; 4.发生的地点、部位; 5.事故原因;
6.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分析; 7.工伤事故率分析; 8.事故、事件费用分析; 9.标准化系统元素分析。
第十条 安全环保科、生产技术部和选矿厂每年要组织相关班组、人员对尾矿库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回顾总结,对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讨论,对回顾记录进行存档。
第四章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
4、《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
事故、事件回顾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对员工要进行必须的事故、事件回顾教育,唤起员工对事故、事件的回忆,达到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范围:适应于本矿事故、事件回顾。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 安全环保部负责事故、事件回顾汇总、统计、分析的归口管理,负责制订制度并督查执行。
第二条 各生产基层负责人和班组长利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员工进行回顾。
第三章工作内容
第一条 事故、事件回顾时间:
1.对本单位已发生的事故、事件或者与本单位相同类型的事故、事件,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特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进行回顾。
2.夏季:尾矿库溃坝等事故。第二条 事故、事件回顾方式:
1.公司以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进行回顾。
2.各单位以每月召开的例会组织各生产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等人员进行回顾或者在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中,以身边事故案例、讲解,或请受伤害者讲亲身经历。
3.各单位在每旬安全例会上进行回顾。
4.各班组根据易发生事故的地点、每周一由班组长带头组织讲解或员工讲述。必要时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参加,在组织班前班后会工余时间上进行回顾。
5.以安全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事故讲解、对话、漫画、展栏等形式。6.以公司安全生产宣传栏,报道相关案例分析。第三条 事故、事件回顾主要内容: 1.水灾、火灾事故、事件; 2.尾矿库溃坝事故; 3.其它。
第四条 事故、事件回顾要求
1.回顾时由公司领导、各单位负责人、班组长牵头,逐级、按管辖范围召集相关人员回顾,必要时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员工或其它部门人员参与回顾。
2.回顾时,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利用讲座进行讨论、学习,要讨论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故、事件再次发生。
3.各单位在回顾时,认真做好回顾记录。
第四篇: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1目的
对公司所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和分析,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改进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2事故、事件的定义
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3事故、事件的类别 3.1按伤害程度分为:
3.1.1险肇,指造成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受到破坏或人员健康心理受到影响,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情况。
3.1.2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3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6000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4死亡。
3.2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
3.2.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3.2.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3.2.3一般事故,指一次死亡1--3人的事故。3.2.4较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10人的事故。3.2.5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10-30人的事故。3.2.6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的事故。3.3按事故的伤害类别划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4事故、事件报告 4.1事故、事件的报告范围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违章,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应按照报告程序进行上报。
4.2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方式及渠道 4.2.1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
a、当有事故、事件发生时,实行逐级向上汇报制度。现场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向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汇报。具体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或违章时,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经验判断能够按照岗位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首先进行应急处置后,报告车间管理人员、单位负责人;若发生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可以越级上报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
b、采区、车间在接到事故、事件的报告后,在第一时间报告安全科、总经理,由安全科安排组织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若发生死亡事故,若需启动应急预案时,应由总经理启动应急预案。
4.2.2报告方式、渠道
a、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上报时,报告人员可通过拨打内部电话的方式进行,其中公司办公室的电话:0533-3380047,安全科电话:***。
b、采区、车间各作业场所、主要岗位的联系电话必须保持畅通;公司办公室必须24小时有人在岗。
4.2.3事故、事件报告的内容 报告分为现场报告和上报。
现场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单位;事故、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受伤者姓名工种;初步判断的事故、事件发生原因;事故、事件发生后当场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书面报告要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的要求。
4.3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应急预案)4.3.1对于需启动应急预案的事故,各单位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进行事故响应。
4.3.2对于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按照现场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事故、事件,现场作业人员按照《岗位现场处置方案》规定进行响应。
4.3.3当需要现场急救时,现场施救人员可使用现场急救箱的药品进行施救。
4.3.4事故、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员执行响应程序时,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拍照、录相或绘制现场图。
死亡事故,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勘察并同意后,方可清理。4.4事故、事件相关记录
安全科负责编制事故、事件登记表及相关的报告、表格标准格式;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填写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5事故、事件的调查
5.1事故、事件类型及调查时间规定
5.1.1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及设备损失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7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5.1.2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15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5.1.3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0日。
5.2调查机构及人员
5.2.1安全科按照公司实际情况,将公司事故、事件调查按照人员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状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a、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组织相关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进行调查;可能造成设备设施损坏的一般事件由设备科负责组织调查。
b、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及严重未遂事故由总经理组织事故调查组,指定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调查。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5.2.2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事件调查分工,确定选择部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为事故、事件调查员,明确各自分工,并以公司文件的形式下发任命。
5.2.3被任命的调查员必须接受事故、事件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和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等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的培训,具体由安全科组织进行。
5.2.4调查组在调查事故时,必须有事故报告人员、目击者或事故受伤害人员及部分员工代表参与事故的调查;事故单位负责人、部分专业部门负责人应响应并参与现场事故调查。
5.3事故、事件调查的内容
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伤亡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
5.4、事故、事件调查方法及事故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5.4.1调查组可通过查阅相关设备设施原始资料、生产设计资料及技术交底,与事故当事人、现场人员询问及现场勘查的方式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采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以及变更分析等方法对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
5.4.2事故、事件调查应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施、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5.4.3事故、事件调查组负责对以上收集的证据、资料进行整理并保存。5.5事故、事件调查需要装置、设备时,由事故、事件调查组提出申请,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提供。
5.6事故、事件现场调查要求
5.6.1调查组在调查事故、事件发生现场时,应调查现场工作环境状况,设备、设施使用状况以及与另外的设备和设施相关的所有设备和设施的位置,对事故、事件的勘验痕迹进行搜索,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绘制现场事故、事件图,进行现场拍照或摄像。
5.6.2事故、事件发生后直至调查工作完全结束前,发生单位应封锁现场;当封锁现场是不可行时,尽可能延至初步调查完毕后封锁。
5.7事故、事件调查分析及调查报告 5.7.1事件、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事件调查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勘查证据,找出事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并对照事故、事件的原因找出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针对事故、事件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形成事件、事故调查报告。
5.7.2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分析再次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在防范措施落实后进行效果评估。
5.7.3调查组在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前,必须将事故调查结果与相关的员工进行交流,留有沟通记录;在班前班后会中进行通报学习,在公司通报,单位安全生产月度、报告中总结,必要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
5.7.4调查组必须根据事故性质和结案权限按时完成事故结案工作,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其中:
a、对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拿出处理意见,总经理同意后批复结案。
b、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及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公司安委会研究后批复结案。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结案。
5.7.5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判断措施的有效性,保留验证证据。
5.8事故、事件的信息沟通
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安全科应及时以事故快报和事故通报进行全公司通报,对于月份、季度以及内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汇总后,在全公司进行通报,事故、事件分析必须作为或半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内容。
5.9安全科负责保存事件、事故报告、调查的所有资料。6事故、事件统计与分析 6.1事故、事件统计
6.1.1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 安全科负责对公司事故、事件进行统计,结合公司实际,应统计分析的指标为:工伤事故频率、百万工时死亡率以及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a、工伤事故频率
分为月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年工伤事故频率以及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计算公式为:
月工伤事故频率=当月工伤事故人次/当月员工总人数×1000‰
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人次总和/过去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b、百万工时死亡率:指年百万工时发生死亡的频率,计算方法为: 年百万工时死亡率=当年公司死亡人数(人)/年实际总工时(h)×106 上述计算公式中的工作小时指实际工作小时,包括加班工作小时。c、未遂率
分为月份、当年以及过去12个月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为:
月未遂率=当月未遂事故总和/当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年未遂率=当年未遂事故总和/当年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过去12个月未遂率=过去12个月未遂事故总和/过去12个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6.1.2安全科负责每月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死亡、受伤、职业病、疾病、未遂事故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每一数据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6.1.3为确保统计过程有效性,安全科在统计数据时,必须做到统计项目齐全、统计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以及统计方法合理。
6.2事故、事件分析的内容及频率
6.2.1安全科结合事故、事件统计结果,每月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事故、事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确保为纠正措施提供有效信息。每年对公司所有事故、事件的统计进行回顾,与上进行比较,找出事故、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标准化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下改进方向提供信息。
6.2.2 事故、事件分析内容 为了寻找事故、事件发生规律,安全科必须针对事故、事件的以下内容作出分析:事故原因、种类;每个部门发生的事故、事件;伤害发生的时间特性;伤害发生的地点;致害物;伤害部位;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或哪一阶段员工的原因分析;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情况;职业卫生重要因素情况;工伤事故率情况;事故、事件费用情况;标准化系统元素等情况。
6.2.3对职业病症患者,安全科应及时联系淄博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对患者进行评估,辨识患者是否为非职业病或职业病。
6.2.4为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安全科在进行事故、事件分析时,必须做到分析数据合理、有针对性,分析数据具有可比性,并能够确定事故、事件的规律和趋势。
6.2.5数据分析所需的资源,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分析仪器及培训等,由安全科提出申请,总经理予以签批。
6.3数据分析结果的沟通
每月底,由安全科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事故、事件统计数据及分析结果向、总经理汇报确认后,在公司及车间安全宣传栏中进行张贴公布,以便管理层及员工了解统计分析结果及其趋势,纠正与预防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指导公司的安全生产。
7事故、事件回顾
各单位每月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由主任牵头,对公司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一次回顾。
7.1回顾的方式及记录
可采用班组员工讨论,事故现场讲座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案例讲座讨论学习等方式进行。
7.2回顾资源提供
各单位负责对公司发生事故、事件回顾的时间及地点作出安排,若需其他资源(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时,安全科予以提供。
7.3回顾内容及要求
7.3.1事故、事件主要针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讨论,使员工知道如何预防事故、事件的重复发生,哪一些事故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了解或者知道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7.3.2回顾中员工必须积极参与讨论,并做好学习笔记。7.4各班长负责保存所有回顾的记录。8相关记录
8.1《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8.2《事故(事件)统计表》 8.3《事故(事件)登记表》 8.4《事故统计分析表》
第五篇:天津塘沽爆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天津塘沽爆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天津塘沽爆炸事故
20xx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关于现场的爆炸物,有专业化学工程师分析,分析报告结合了事故爆炸视频与图片,给出如下判断:爆炸初期出现升腾向上的蘑菇云状火球,表明为高挥发性易燃液体爆炸;而后,液体火球转化成黑色蘑菇云,燃爆进程明显比汽油激烈,因此是远比汽油可怕得多的有机强挥发溶剂;从大量黑烟判断,不会是醇、醚。结合前面的较小爆炸来看,很可能是含氧环状有机物,从环保测量空气中甲苯含量也可以证实这点。第二次爆炸,视频整个屏都白了,这次更大威力的爆炸,地震局监测到级地震,相当于21吨TNT,对周边造成严重伤害。这次爆炸同时发生了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爆炸,从火球颜色看,温度远远超过3000℃,一般的爆炸很难保持这个温度,很可能含有易爆金属粉,最大可能为锌粉;至于是否含有电石,根据央视拍到的画面,遍地都是白色粉末,电石反应后生成的就是白色的氧化钙及氢氧化钙粉末,进一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碳化钙粉末。
最后结论就是,现场至少存放大量极易燃有机溶剂,大量遇热及冲击强烈分解爆炸的强氧化剂,很可能有遇水释放
大量易爆气体的电石及硅钙,及产生高温粉尘爆炸的锌粉。
对于危险品的管理,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能放置在一起,遇水释放可燃气体的必须密封包装,另行存放。上述物质,应该至少分别存放在3个以上互相相隔很远的储存点,全部都应该在高级别的专门仓库存储。
截止XX年8月27日下午3时,共发现遇难者人数145人,已确认身份145人,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1人,天津港消防人员67人,民警9人,其他人员48人。失联者人数28人,其中公安消防人员3人,天津港消防人员13人,民警2人,其他人员10人。住院治疗人数474人,其他危重症7人,重症21人,累计出院323人。
这次爆炸给多家车企带来了损失,除了之前报道的现代、大众和雷诺之外,丰田有经销店在灾后被迫关闭,并且负伤员工超过50人,直接经济损失将达40亿。事发地附近还有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科技型机构、企业,也都受到波及。
一般大型化工爆炸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离爆炸处相对远的位置因冲击波导致的划伤、摔伤、出血;
2.短期内大量通讯导致的暂时性通讯中断;
3.大量人群转移导致的交通阻塞;
4.未知的爆炸物伤害、二次爆炸,以及可能存在的有毒
烟雾;
发生类似事故,该如何自救?
1.尽快脱离火源:快跑会助长火焰 就地慢滚可灭火
为避免更多伤害,熄灭伤员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火(热)源,缩短烧伤时间。如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用就近的水源灭火,或用不易燃烧的衣被铺盖灭火。注意避免助长火势的动作,如快跑会使衣服烧得更炽烈,站立将使头发着火并吸入烟火,引起呼吸道烧伤等。被火烧者应立即躺平,用厚衣被包裹,湿的更好,若无此类物品,则躺着就地慢慢滚动。用水及非燃性液体浇灭火焰更好,但避免用砂子或不洁物品。
2.趴下在爆炸发生时,先别着急跑,因为爆炸很可能不止一次,如果在未确定安全区域盲目奔跑的话,很可能会被第二次爆炸伤及。所以这时候应该这么做:立刻趴下,保持身体伏低。不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爆炸伤害,还可以防止吸入过多有毒烟雾。
3.找掩护
首先,应选择能够有效阻挡、反射或者吸收爆炸冲击波的掩体,如躲在土围墙、建筑物、汽车、家具等物体背后,可以适当减小安全距离的具体数值。但是,必须躲开这些物体最薄弱的部位,防止破片冲击带来伤害。
4.躲缺口
缺口效应是指建筑物结构强度最为薄弱的地方,即缺口部位,此时此处的冲击波压力要远大于周围,会受到严重伤害。因此,爆炸发生时尽量远离门窗、管道口、沟渠的前后及其附近,减少冲击波带来的伤害。
安评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然而据媒体披露,虽然瑞海国际堆场改造工程与居民区的距离明显不符合最少1000米的规定,但安评验收报告却作出了“与民居楼距离符合规定”的判断。“如果按照正常的评价程序,距居民楼600米的距离在最初安全预评价时就绝对不可能通过。”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教授、北京市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罗云说。而由中滨海盛为瑞海物流所作的安全评价报告,却在较复杂的安全评价程序和审批程序中,频频通关,一路绿灯。
“两种可能性,要么是预评价时瑞海物流提供的项目设计材料中对距离、或者危化品容量大小的描述与后来实际施工的并不相符,但作为需要实地调查的安评机构也不可能不清楚这点;要么就是预评价时就已经在安评报告中有不符事实的造假评价。”罗云说。
“按照规定,每3年应该再做一次安全评价,但很多时候企业和政府都因为中间没有出过事故,就忽略了更新安全评价这一环节,直接继续延期3年。”罗云说。
据20xx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仅为3年。有效
期满后想要继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3个月前,向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发证机关提出经营许可证的延期申请,并提交延期申请书及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申请文件、资料。
而现在,“走形式”是安评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安评的企业太多了,大小企业都有,很多企业交了几千块钱拿个报告应付了事。”
如果真能以科学、有效、规范的方式完成安评报告,那么一定会减少很多事故的发生。因为科学有效的安评报告是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出发,做出的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风险控制建议与预案,从而能有效减轻事故的损失。
天津港“” 瑞海公司危化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是一起恶性安全生产事故,又是一起恶性公共安全事故。这是一本惨烈的“血”的教科书,我们必须痛定思痛,让安全第一的红线意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必须从现在起,对涉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