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原文及赏析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译文】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出自】 清朝 纳兰性德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译文:
人生如果只是像初见面时那么美好,又何故会出现画扇害怕秋风到来的情况呢?而今你轻易地变心,却推诿说情人间本来就容易变心。
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清净的夜晚在骊山山盟海誓,即使二人最终诀别,明皇只听得令人断肠的《雨霖铃》声亦无怨无悔。而你又怎比得上薄幸的唐明皇呢?起码他当日还与杨贵妃许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呢。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赏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第二篇: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目:1 出自《》决绝意谓决裂诀别,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柬古时表下级对上级建议 柬友是谦辞
作者:1(1655-1685早亡)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二年进士,官一等侍卫。
2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诗文难点:1秋风悲画扇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骊山语罢 夜雨霖铃《》 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世世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安史乱,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玉环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诗文祥解:意中人相处应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甜蜜,那样温馨,那样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又怎么会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思想感情:1从表面看是写纳兰对于高尚爱情之向往,对朝三暮四爱情的抵制与厌恶。2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诗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这“闺怨”是一种假托,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
3恋人相处当始终如一 朋友相处当友爱如一 人与人相处当亲善如一 人与自然相处当和谐如一 至善至美 本诗表达作者对至善至美人性的追求
艺术手法:1 用典 指代假托 对比
2语言清新朴实
联想拓展:1单纯 顾城 硫离岛 围城 妻子 孤单 私奔 砍杀 自杀2林黛玉 寄人篱下 泪尽而绝 对独立爱情的反抗
第三篇:《海棠春》纳兰性德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海棠春
纳兰性德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贮。任碧飐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注】贮:通“伫”。久立。
1﹒请赏析这首词的前两句“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5分)
2﹒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联系下片前两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借景抒情(2分);落红片片,像迷雾一样,美丽却又让人无法找到进入桃源的路口(1分),表达诗人心中的凄凉迷茫。(2分)
2刻画了一个孤单、失落的主人公形象。(2分)夜已深,蔷薇花影暗摇曳,主人公久久地独自站立,什么也没有等到,(2分)任凭碧绿的花叶颤动,把自己的“轻衫萦绕住”。(2分)
作者简介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公元1676年(康熙15年)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仅31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注释
①桃源路:桃源,即桃花源,后代指理想的境界。此谓通往理想的境界。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②香径:花间小路,或指满地落花的小路。
③凝贮:同“凝伫”。凝望伫立。
④碧飐:指摇动着的花枝花叶。飐,颤动、摇动。
赏析
这首小词空灵含婉,只是勾画了一幅月夜下孤清寂寞的情景,其所思所感皆在要眇含蓄的表达之中了。其所怀可以是所恋之人,也可以是指美好的理想,总之是在凝贮期待。惝恍迷离,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第四篇:《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然后作一小结。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作品原文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作品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2、那畔:那边。
3、“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4、若为:怎为。
5、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作品译文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作品鉴赏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不过,纳兰的边塞词当中那种漂泊的诗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确是其独擅。比如该篇的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历史原因与环境原因以及词人自身的性格交织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这一曲边塞苍歌。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纳兰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虽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人们从字里行间揣摩出作者的感受。“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此时边关的云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的色彩。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下的雄浑、苍凉、悲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作品点评
“‘身向云山那畔行’,实自其自撰《长相思》之‘身向榆关那畔行’出,惟前次为春,此则深秋而巳。‘旧关城’仍为榆关,否则‘古今幽恨’四字不称。此阕盖有明清易代之感慨在焉。”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1676年(康熙十五年)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
第五篇:吴文英《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诗词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骝嘶冻草,晓云锁、岫眉颦。正蕙雪初销,松腰玉瘦,憔悴真真。轻藜渐穿险磴,步荒苔、犹认瘗花痕。千古兴亡旧恨,半丘残日孤云。
开尊。重吊吴魂。岚翠冷、洗微醺。问几曾夜宿,月明起看,剑水星纹。登临总成去客,更软红、先有探芳人。回首沧波故苑,落梅烟雨黄昏。
【赏析】
《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此词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系慢调变格。以下各首词均为定格。
“虎丘,陪仓幕游”,可知此时吴文英正在苏州仓幕中。“亲擢”,即今之简任。《吴郡图经记》仓务条“南仓,子城西北,在阊门侧。”“满秩”,即任职期已满。“李方庵”,为梦窗苏州仓幕同事。《梦窗词集》中提到方庵的还有第一百五十首《洞仙歌》及二百十三首《探芳信》、二百五十首《新雁过妆楼》等三首词。
“紫骝”五句,去虎丘路上所见。言我们骑在“紫骝”马上踏着冻结着荒草的路,前去虎丘山。清晨的白云锁住了寒山,所以在这春雪刚融之时,远望松山极象是一位蹙眉攒额的女娇娘。“真真”,乐天《真娘墓》诗,题下注:“在虎丘寺之外,今尚存。真娘吴国之佳丽也。”“轻藜”两句,登虎丘。言登上虎丘,只见细小的藜枝、藤条攀援在险峻的山间石阶上,我漫步在这长满青苔的山坡上,还想找一找从前埋过落英的花冢。“千古”两句,登山后的感叹。我登上这虎丘山,想起从春秋时期的吴国到现在,虎丘山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兴亡史,至今惟有山上的历代遗址成为供人凭吊的处所;而大自然在这白云苍狗中仍旧是夕阳西下,白云飘飘没有丝毫变化。上片记述登山前后的见闻及上山后的感慨。
“开尊”三句,酹酒祭怨魂。言到了山上,我们打开酒器,重新凭吊吴国夫差等的怨魂亡灵。丛林中吹来湿润的山风,拂去了脸上的微醉感。“问几曾”三句。词人问同来的友人:你们在这儿曾经投宿过几次?有没有趁着明亮的月色,起床去剑池旁欣赏过那块试剑石?“剑水”,即剑池,在虎丘山上。相传吴王阖庐死后葬于虎丘,以鱼肠剑陪葬。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剑,有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于石,剑无复获,乃陷成池,故号剑池。“星纹”,指试剑石,在虎丘山。传说为三国时刘备、孙权试剑遗迹。“登临”两句,亦为感慨语。言今天我们在一起登上这座虎丘山,很快你们就要成为匆匆的过客离开此地。你们或升迁官职,或满任回家,都可以到繁华的城市中去寻花探芳了。“回首”两句,叹自身。“沧波故苑”,虎丘前面田畴,古时皆为江水凌润地,故游虎丘者多以舟。近人考虎丘碎石,多为卵形,知是水成者。此曰“沧波故苑”,殆梦窗犹及见乎?此言高升的朋友啊,请不要忘记照顾一下仍留落在吴地的落魄人(指词人)噢。可怜我象一株在黄昏中遭受烟雨摧打的残梅那样,仍淹留在吴地而无人赏识啊。下片虎丘凭吊并感叹自己的落魄。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陛云评:“轻藜”二句赋山景极幽峭。下阕登临欲去,已近收笔,乃承以“软红探芳”句,似花明柳暗又见一村。作此顿挫,而结句“回首沧波故苑”仍归到本题。梦窗学清真,此等处颇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