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以书为镜握紧手中的"麦穗"[范文模版]
以书为镜 握紧手中的“麦穗”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于丽英
“匠”指的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我们老师也有一个带有“匠”的名字——“教书匠”.我曾经一直觉得能称之为“教书匠”已经能够算得上合格的教师了。但是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之后让我明白“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做一个胸怀大志的教师,做一个称得上智慧的教育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英明的选择、果断的决定,才能让人生的幸福变得干脆。但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犹豫和比较中,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蹉跎了岁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怀着一颗对特教的爱而来的,为什么报考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可能为了能顺利地留在城里,可能为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学压力,可能为了离家近点等等。但是当选择变成现实之后,之前选择的原因都成为过去,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既然现在你从事了特教,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饱受命运摧残的心肝宝贝交付到你手中,把对孩子的歉疚、对未来的希望、对缺陷的补偿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第二篇:以书为镜
以书为镜
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王瑞端
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现在,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更清醒,更公正,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呢?我想说:“以书为镜,可以知不足。”
“以书为镜”,我们不但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终缩小差距;当然,而且我们也会照出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自信,精益求精。
“以书为镜”,我们会静下心来,悉心地梳理自己,盘点自己,就像我们精心地梳理自己的秀发,小心翼翼地保养自己的皮肤一样。读书,会丰厚我们的底蕴,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会促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思考教育,思考课堂,思考自己,思考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我们不是正在成长吗?
我常常在想:一本好书,一本浸润着思想之光的好书,就是一笔财富,一份厚重的积淀!读着书的每一个文字,仿佛那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符号,它的价值无以伦比!它折射出的思想光辉,足以让我兴奋不已,感动不已。
读着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玫瑰与教育》,我的心底涌起一种感动。我静静地读着,在字里行间,我却分明触摸到了文字逸射出的温度!炙热而持久!看着,读着,品着,仿佛自己是在与窦老师进行
一次次心灵的对话是那样地亲切,那样温和,又那样深刻!
在“给我幸福的习惯”中,窦老师也谈到了读书。她说:“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是啊,这就是书籍的力量——不容忽视!
读着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我一遍又一遍地在内心质问着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仅仅只能做一名教书匠而已吗?不,不!自己真地不甘心。既然不想成为教书匠,那么,该怎样去做?如书中所讲:“做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教师”!而审视着这些,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
在书中,我仿佛找到了一个久违的自己!书,又唤醒了那个几乎沉睡、静止、不想改变的自我!读书,让我与哲人对话,让我的心灵经历一次次的震撼,震撼之后,就是觉醒,行动!读书,让我静心聆听走在教育最前沿的名师、专家、学者的经验财富,成长故事!而又让我一次次地出乎意料的是——名师、专家、学者的最初,竟是和我一样的教师!
于是,我问自己:“你呢?”
于是,内心最深处的那份“自尊”让我的“自卑”发生了改变,有一种冲动——要“自强”!从而,我选定了一种方向——向前!我知道,这是读书给予我的力量!这是读书赋予我的坚强!
所以,我告诉自己:读书吧!
所以,我告诉学生:读书吧!
希望我,与我的学生,能在书中与幸福不期而遇!
第三篇:我以书为镜
我以书为镜
师院附中 初二 刘思江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想说,以书为镜,可以见历史,可以知人性,可以明大道。
以书为镜,可以见历史。捧起《史记》,我仿佛看到项羽在乌江自刎的情景,那悲壮深深地嵌在我的脑海里,项羽的失败在于刚愎自用,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合上《三国志》,那金戈铁马之声和将士的呐喊声又声声回荡在我的耳际。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场景历历在目,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真诚对待每个人,以诚感人。《中国通史》则为我呈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朝代的兴衰更替,在浩瀚的历史中,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但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在历史中留下自己应有的痕迹。书籍,感谢你,是你让我望见历史的长河,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
以书为镜,可以知人性。翻开《狼图腾》,草原的气息扑面而来,狼性的血液在我的身体内奔腾,我懂得了团结和顽强的力量。掀开“21世纪最伟大的人性寓言”——《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告诉了我生命的宝贵,亲情的珍贵,友情的可贵。《兵猴》使我感到奉献的伟大;《泥鳅》让我体会到“相见时恨离却惜”的复杂感情。书籍,感谢你,是你告诉我生命中的真、善、美,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以书为镜,可以明大道。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论语》让我学会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此我学思结合,且学且思。当我与他人同行时,《论语》教会了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此我总是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当我遇到挫折时,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使我学会了挑战困难,勇于面对各种挫折。书籍,感谢你,是你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书是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这面镜子吧,你将会见历史,知人性,明大道。写后小记:这篇文章较上一篇写的流流畅,体会到了并列结构的好处,以后应多借鉴其他文章的写法,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2015级12班骆奕霖以书为镜
以书为镜
2015级12班 骆奕霖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书为镜呢?书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引领我走出困境,照出我的内心世界。
喜欢一本书、一首诗、一幅画,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书、诗、画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一本好书就是一面适合自己的镜子。一本本书里,一张张纸中,不止是语言的优雅,而且带着历史的沉淀,更带给我以心灵的洗礼。
镜子里,映的是生活的哲理。从《平凡的世界》里,生活就是每一天都过的真真切切,孝敬父母,只要爱护身边的人,平凡的日子里就能过出最大的不平凡。在《我与地坛》中,生活又是面对艰难的命运,要用自己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去生活下去。作者更是所感“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于《儒林外史》内,也更折射出了富贵名利应是两手解放,盲目攀比最终必会自食恶果。
镜子里,映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句信手拈来,读起来是美,而悟到的也更是深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长者于后辈之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告诉我,朋友是难得的,友情是珍贵的。《增广贤文》里也是深深教诲: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镜子里,映的是人生意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是在学习上出人头地。陆游筑书巢,也更体现了阅读实为一大人生乐趣。尚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指引我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而于迷途的转折点也更应果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更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于书下,整装待发。
镜子里,看的是真实的自己。在一次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中,与伟大灵魂一次次的交流对话中,我收获的是精神的充实。神游于天地之间,所念所想皆不受枷锁所锢。《文化苦旅》带我印证过历史长河中厚重的印记。《骆驼祥子》中的社会惨像也令我领略到人性的残酷。每有所感,执笔记之,心灵的驰骋与内心的升华莫过于此。
每读一本书,心灵的厚度便又增加一分,精神的深度便又深一份,感悟就于百感交杂之中再生一份。在比较中更加成熟,更脱胎一份思想。
闲暇时捧起书本,尽情阅读。照照适合自己的镜子,开创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