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共)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
原创: 胡红艳 生物教师胡红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教师活动:设置情境,巧妙导入
1.多媒体展示“健康地生活”题图,字幕展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是否就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我们该如何健康地生活呢?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导入,点明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填写表格(多媒体展示),总结一下,在这些疾病中,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疾病
是否患过此病
是否接种过疫苗
患病的原因
腮腺炎
水痘
流感
龋齿
近视
甲肝
心脏病
急性结膜炎
麻疹
贫血
蛔虫病
……
3.(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参与课题
1.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2.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并积极进行回答。
3.明确本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评析】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正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构建自己学习的目标。
二、确定目标,筹划策略
(一)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确定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的交流或调查提出自己的问题。
2.依据学案引领学生认定目标,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要求、希望和必要的提示或鼓励。
(二)学生活动:明确主攻方向,筹划学习策略
【评析】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教学的起点与落点,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分步达成教学要求的基本方式和多元互动过程,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其中,立足学生实际是关键,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不可割裂;可与学案同步投放,也可导入课题后与学生互动投放,还可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有目标意识。
三、诱思探究,互动求知
第一板块: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创设探究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一)创设探究情境
1.激情导入,明确目标:患病无疑是痛苦的,同学们想不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学生:想。)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不好?
2.创设探究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①出示一些病原体的挂图或幻灯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同时分析:病原体是导致传染病的病因,从而归纳出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②播放“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课件,创设情境。
3.提出探究问题:(见P70讨论题和学案“创设情境,问题探究1、2”)
4.指导学生分析现象,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可根据自己患感冒时的亲身经历等。
(二)学生活动:提出探究问题,制订探究方案。
① 观察探究情境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源于自己的生活)。
②制定简单且可行的探究方案,以便消除探究的盲目性。
【评析】创设的情境必须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或感悟到;根据情境提出的问题也应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能够领悟到;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探究情境呈现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调控探究方向
(一)教师活动: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
①介绍探索可用的条件:除自己的经历和播放的课件外,还可依据教材P70图VⅢ-2。
②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学习进程和方向,使学情朝着学习目标的达成发展。
(二)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①可依据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1、2”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同组(或同桌)相互合作,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帮助。
②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或看法)。
【评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达到的区域内学习。如果超出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在探究中,教师创造探究条件,关注学情发展,不能把开放式搞成放羊式;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也不要回避必要的讲解,该讲解的就要讲透,该探究的就要探究充分;要巧妙处理突发事件,把学生的自由发展调控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
适时交流成果
(一)教师创设互动平台,评析多元信息。
(二)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包括可能是错误的观点),相互交流、争辩,激起思维共鸣。
(三)师生互动交流成果,自主完善结论(多媒体展示表格),进行知识整合。
1.展示多媒体课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判断关于流感、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艾滋病”资料,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视频资源。
5.引导学生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2”。进一步分析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展示多媒体视频资源,播放社会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评析】学会分享和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师必须创设一个互动平台,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的不完善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和提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评析,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实现自我完善。
第二板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教师活动:创设探究情境,调控探究方向
①创设探究情境:可利用教材P71图Ⅷ--3,引发探究欲望。
②提出探究问题,依据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3”。(问题可来自学生)
③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
(二)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①可依据学案中“创设情景,问题探究3”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同组(或同桌)互相合作,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合作。
②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或看法)。
(三)师生活动:适时交流成果
① 教师创设互动平台,评析多元信息。
②学生交流、争辩,激起思维共鸣,自主完善结论(多媒体展示图表),进行知识整合。
③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并能具体应用到生活中。
【评析】本环节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不管本节课有几个知识点,都要遵循创设探究情境-----调控探究方向-----适时交流成果等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展示科学发展的历程或者某一概念的完善过程,并设置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中的不同见解、疑难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能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进程。
课堂讨论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在全班集体讨论时,往往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分组讨论来弥补。分组讨论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同一层次的与不同层次的分组方式交叉进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防出现讨论不起来或某些学生没有发言等局面,尽可能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全体学生受益。
四、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教师活动:提供演练资料,理清知识主干,归纳整合1.提供演练资料,落实训练题(见学案“知识运用 实践创新”)
2.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3.指导归纳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学生活动:自我演练升华,归纳整合提高
1、依据学案中“知识运用,实践创新”中问题的设置,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活学活用。
2.理清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可根据新知识的主干,构建出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结构形式)。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释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梳理思路,归纳方法
①区分传染源、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概念。
②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具体的事例:如1998年,上海流行甲肝,后查明是由于使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关于毛蚶的身份,究竟是病原体?传染源?还是传播途径?
③针对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来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评析】新课程的实施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驱动自己的学习动机机制、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所以,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来增长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一)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组课下完成1.完成一份宣传作品。要求:
(1)内容:与传染病有关的基础知识、防治方法或心理指导。
(2)形式:文字、图画、诗歌均可。
(3)独立完成或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4)作品中要注明学校、班级、制作人。
2.提供一组课外读物:“艾滋病”和“天花”
(二)学生活动:组内讨论,明确分工。
【评析】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注重知识的发展延伸,让学生站在新的知识水平上重新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探究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激励学生进行课下的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收获同时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
第二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三、怎样预防传染病。在第一个问题中还应是学生知道传染病的种类和各种常见传染病,在第二个问题中还应使学生知道主要的传播途径和相对应的疾病,在进行第三个问题教学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此外,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重点介绍几种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引导学生形成争取对待疾病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2.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4.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调查当地常见传染病,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难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学方法
学生自述、多媒体演示、调查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媒体
1.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投影片或录像资料; 2.流感和肝炎的录像资料或教学光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1)通过询问家长及自己记忆,对自己患过的传染病进行收集整理;(2)复习七年级上册病毒的内容及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师:“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板书: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人类的疾病
[从生活经历出发,通过学生自我叙述,引出传染病的概念]
教师:课前我让大家对自己家的疾病情况作了调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记忆和向家长的询问情况把自己得过疾病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这些疾病是否传染,都有哪些症状?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回答,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并及时纠正学生叙述当中的某些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说法,以免使学生对一些疾病产生错误的印象)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变化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比如——
学生:近视眼、贫血、骨折„„
教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
——
学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教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楚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板书:1.非传染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引起的。
2.传染病: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观看录像,引导学生,推进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传染病由什么引起的呢? 学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教师:对,我们把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有关病原体的资料,同时思考一些问题:
(用投影片打出下列文字)(1)病原体的形态相同吗?根据你的观察都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病原体?(2)病原体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教师播放幻灯片或投影片)画面主要内容为:
(1)多种形态的细菌:螺菌、球菌、杆菌;
(2)多种形态的病毒:杆状、球状、卵圆状、砖状、蝌蚪状、子弹状、丝状等;
(3)寄生虫:蛔虫、疟原虫等。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增加学生对常见病原体的感性认识,增强记忆,同时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提问,增强学习气氛]
教师:看到多种病原体的图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1:病原体的形态真多啊,有球形、杆状、丝状、螺旋状,还有许多复杂又精巧的结构,用语言难以形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2:一些病毒的样子可真漂亮,像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真没想到小小的病毒有如此复杂的结构和漂亮的外形。
学生3:虽然病毒和一些生物有美丽的外表,但是它们却像美女蛇,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我们应该抛开表面现象看清本质,不要被其表面迷惑。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思考得很深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让我们的思维像泉水一样永不干涸。下面,你们对病原体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1:病原体除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外,还有其他的类型吗? 教师:病原体也叫“病原生物”,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所以除前面提到的类型外,还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类型。学生2:病毒既然能引起多种疾病,那么它们的存在对我们的危害真是太大了,我们应该想尽方法消灭病毒。
教师:虽然病毒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但病毒对人类也有有用的一面,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所以病毒作为自然界已经存在了几亿年的一种生物,有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学生3:既然病原体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几类,那么是不是可以把传染病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几类? 教师:很好,××同学的考虑很严密,传染病的分类的确可以根据其病原体的不同而区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虽然传染病有很多类型,但传染病的流行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流行性感冒和肝炎两种常见病的录像资料,然后思考70页的讨论题。
[观看录像或教学光盘,引出本节重点]
(教师播放有关流感和肝炎的录像)内容为流感、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教师:看了前面的录像,我们对常见的流感和肝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同学来共同思考70页的讨论题并作出回答。
学生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周围的人吸入了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学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传染上疾病。
学生3: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和补充。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就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对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概念,请大家一起来大声朗读70页的相关内容。
[齐声朗读,加深印象] 板书: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学生(齐声朗读):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首先要有传染源。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以流感为例,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好,我们了解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我们再以流感为例,哪位同学来说明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学生:流感的传染源是流感病人,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是所有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答案:C 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感冒 B.蛔虫病 C.贫血 D.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C 3.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A.饮水、食物传播 C.血液制品传播
答案:B
二、思考题
4.水灾过后,灾区防疫工作者及时发现了某一病情,因此采取了紧急措施:给水源消毒,给受灾群众(包括发病和不发病的人)发放预防和治疗的药品,并对病人实行隔离,根据这一系列措施,你认为这一地区可能发生了哪一种疾病? 答案:防疫工作者给灾区的水源消毒,将病人实行隔离治疗,给灾区群众发放预防药品等措施,其目的是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由
B.飞沫、空气传播
D.吸血的昆虫传播 此可见该地区发生了一种传染病,而这种传染病又发生在多雨的夏季,就可以推断很可能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人类的疾病
1.非传染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引起的。2.传染病: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第三篇: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设计:
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
2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1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在处理每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材和大纲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并不难,但是如何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预期的学生最好的学习效果,怎样去挖掘教学目标背后更深层的东西,还有就是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到底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认识到一个什么层次、水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花时间花心思考虑、设计之处。我把这一节课堂教学任务归结为三点:了解事实(传染病的概念、类型)、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正确的防治态度。具体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得的疾病,症状及是否具有传染性,然后挑选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病传染,哪些病不传染,如流感、水痘、近视眼、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2.让学生总结概括传染病通常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刚才的分析基本上都能说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从而就可以顺利引出“病原体”这个概念,虽然教材中并没有特别强调病原体(只是在传染病概念中提到),而且教材中整个这一节全部都是文字叙述,没有任何的图片,但我认为让学生清楚什么是病原体是正确掌握传染病概念的关键,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搜集了这三大类病原体的一些相关图片,如结核杆菌、HIV病毒、蛔虫等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病原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学生在了解什么是病原体后对“传染病”概念掌握起来就顺理成章了。3.这一节教材原本的顺序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一是“什么是传染病”,二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四是“传染病的类型”。在讲完什么是病原体以及传染病的概念之后,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本中的顺序作了一个小的调整,把课本中第四部分“传染病的类型”放到传染病概念之后介绍,这样做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这部分在第一节中并不是重点内容,属于了解性知识,二是几种传染病类型的划分依据就是病原体的不同寄生部位。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这一节的重点,如果仅仅依照书本,直接把概念告诉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上内容其实很容易,但是这么做就无法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意识和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因此在课堂上我只是扮演了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这三个环节。基于上述设计,在讲完“传染病类型”后我说到“虽然传染病有很多类型,但是传染病的流行却是有一定规律的”,然后,我引用了人教版教材中相关的两段有关流感和肝炎的资料,先让学生阅读,再让他们讨论“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孩子容易患流感”以及“为什么要将肝炎患者使用的餐具与家人分开,让学生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有感性上的认识。书上对传染源的定义是携带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个概念给出之后,我又向学生强调了传染源之所以能散播病原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传染源能在生物体内大量生存并繁殖。这是一个关键点,针对前面有学生对蛔虫病是不是传染病的疑问,我举了个例子:蛔虫病患者粪便中通常有大量的虫卵,过去农村有用粪水浇灌蔬菜的习惯,有的蔬菜可能就会沾有虫卵从而传播蛔虫病,那么沾有虫卵的蔬菜是否是传染源?这里就考察学生对“传染源”概念是否真正做到理解,因为蛔虫是寄生性动物,蛔虫卵是不可能依靠蔬菜生存繁殖的,必须是通过动物取食进入其消化道内,在其消化道内寄生繁殖,所以沾有蛔虫卵的蔬菜并不是传染源,而是传播途径,由此又可以顺利引出了第二个环节—传播途径。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预防实际上就是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入手,即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这部分我是以2年前在中国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今年爆发的禽流感为例,与学生做了互动式的讨论。由于学生们都对非典有亲身的体会和经历,近期各个媒体对禽流感问题报道的也很多,所以学生在谈到这两个话题时都很积极踊跃。
体会: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希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授教”,而是“促学”,即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这部分内容跟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但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生活实例非常有限,理论性、说教性内容占大多数,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而且这节课是一个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机会表现自己知识、情感态度的机会,就书教书,就问题谈问题的做法很难满足他们,而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体验、观察、思考提出的一些问题对教师来说更具价值。我想这样做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谈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的话题,能够最终引导学生用书本的理论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这一节的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第四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病原体和预防传染病的三项基本措施,②使学生理解传染病的三大特征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③向学生介绍生物武器及防护。
(2)技能培养目标
从甲型H1N1流感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传染病传播的3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游戏学习的乐趣。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卫生防范意识,了解我国建国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病原体,特点和流行环节。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原则
学情分析:
因为近几年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爆发,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介绍,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教学中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传染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整理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找出有共性的问题。
学生:调查家庭及班级成员中常患的疾病,并搜集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
料。
教学过程
上课前大屏幕滚动播放《甲型H1NI流感的预防>宣传短片
一、导入新课(新闻导入)
课件:视频播放《新闻》,通报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毒蔓延的最新情况。
活动一:学生分组派代表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起源、传播以及在全球的感染情况。
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讲述及展示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性很强。它属于传染病的一种,为何传染病威力如此巨大,我们在它面前真的一筹莫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好好了解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对传染病有个形象的认识。带着浓浓的兴趣开始新课,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高涨的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课
活动二:接龙游戏,通过课前的资
料查阅,以接龙的方式4组竞赛,比比看谁知道的传染病种类多。请两个记录员将传染病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游戏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到一些非传染病,教师要立刻给予纠正,并说明原因。
(1)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找出每一个疾病的致病原因。因为微生物的内容到初二下学期才涉及,很多同学对此不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巡回指导。通过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是引起传染病的原因,我们把它们称为病原体。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传染病的传播对象。可是是人传给人,也可以是人传给动物,或者是动物传给人。
传染病概念: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3)我们一般将传染病分为4大类,以小组为单位,把黑板上所记录的传染病进行分类,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提高综合能
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探讨等活动自己感悟,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
视频播放:短片《日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大爆发》
思考:①通过上述短片,你认为传染病具有哪些特性?
②一个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具备哪些环节?
学生分组讨论,派学生代表总结并完成表格。
过渡:现在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大规模爆发,回忆下你知道的,全世界范围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预防这种疾病?
学生自由发言: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
2、保证饮食以及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
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5、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猪肉要用71度以上高温加热后再使用。
师生共同总结:由特殊病例升华到一般疾病。
设计意图: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指导作用,在此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挑选学生的时候,举例选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归纳总结部分让优等学生来完成,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在此得到成功感。通过此部分的设计,可以看出学生课前的资料准备是否充分,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价升华
各小组推选出1个新闻发言人(总数控制在4-6人),在讲台前接受同学们的自主提问,由同学投票选出心目中 的最佳发言人。问题有4道必答题和同学们的自由提问组成,问题多少视时间以及发言人的回答速度决定。
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2、甲型H1N1流感具有什么特性?
3、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三环节是什么?
4、甲型N1N1流感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学生自由提问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传染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学们对传染病的态度也由恐惧转变为一个客观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让知识的学习有个延伸。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想
健康是当今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
话题,传染病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根据高效课堂的有关经验,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录像、图片、案例分析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学重点:
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法、调查法、举例子、直观法
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第二课时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健康地生活”题图,字幕展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什么是健康?健康既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健康呢?这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报你们这几天的调查情况,请你说出哪些疾病是能传染的?哪些疾病是不能传染的?你还能说出一些传染病的名称
吗?
从这节课起,我们就来研究第一章《传染病和及其免疫》。今天,我们先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这节课我们应围绕下列学习目标来学习: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看书
三、交流指导:
1、让我们看一下黑板上列出的教材中已有的传染病和你们说的传染病。这些疾病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装汇报交流,教师评点。
2、上述这些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
学生概述: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这些生物称为病原体。
你们能说出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吗?我们现在一起来共同分析一下。
教师展示结核杆菌、HIV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蛔虫等几种病原体,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类病原体,能引起什么疾病。
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将它们分类吗?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小结: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三种类型。
3、以上这些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上有两段关于流感和肺炎传染病的资料,分析:
(1)流行性感冒的起因、特点、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的途径。
(2)肝炎的传播途径、采取的预防措施。
结合后面的讨论题,讨论:这两种疾病在流行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环节?是怎样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教师展示课件小结传染病流行的
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多媒体展示
案例:至2002年底,全球HIV感染者已达4200万人,AIDS已经使近1000万人失去了生命。约翰是血友病患者,经常注射血液制作的生物制品来维持生命,他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着。结婚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当艾滋病在美国悄悄蔓延后,约翰因为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制品后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他全然不知,通过性生活又将艾滋病传给了他的妻子。不久妻子怀孕了,艾滋病毒又通过母亲传播给了小女儿,小女儿生下后由于艾滋病不久就夭折了。接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相继发病死去,最后只剩下约翰的大女儿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提出问题: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2、在约翰家庭成员中,谁是传染
源?谁是易感人群?
3、约翰、他的妻子及小女儿分别通过什么途径得了艾滋病?
同学们,你们现在能说出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并讨论我们应怎样对待艾滋病病人。
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不能歧视他,躲避他。和他一起说话、吃饭、在一间房子里睡觉等是不会染上艾滋病,但要注意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
5、现在我们已经弄清了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下面请大家观察分析课本的图片资料,归纳出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你们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教师小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课件,请学生说出这些分别是预防传染病的哪个环节。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都学习到什么?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的提高,传染病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但近年来,不仅肺结核、疟疾和鼠疫等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而且还产生了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和疯牛病等一些新的传染病。可见,我们与传染病的斗争还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过程,不能有半点懈怠,五、知识梳理:
1、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不同,可分为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和传染病。
2、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有、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起来。
3、当急性传染病突然爆发时,下
列哪种措施最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A、宣传卫生保健知识B、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C、充实医疗设备D、隔离病人
4、某医院按收一位传染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者C、切断传播途径D、以上三者都是。
5、禽流感是高致病性的传染病,一经发现应坚决扑杀,为防止疫情扩散,务必对运输工具、禽舍等“彻底消毒”,目的是切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高效,老师教得轻松,这就是高效课堂一个重要课题。我从学生对熟悉的相关传染病调查开始,通过调查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特点,然后再分析资料知道传染病流行 的基本环节相关知识。最后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我们学校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采取的办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针对几种具体的传染病让学生拿出相关方法。课前调查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其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有源之水。通过学习反馈,学生已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养成了许多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学习兴趣也相应的增高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少数同学在课堂中由于参与不积极,学习较被动,收获不大,对知识是一知半解,课后通过对他们的辅导,也有所改善。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三)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
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
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3、教学难点:
1、传染病的概念。
2、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a、课前布置学生在家完成课本68页的调查表格;
b、多媒体课件;
c、关于H1N1流感和艾滋病的视频。
2、学生准备: a、课前完成课本68页的调查表格;
b、收集关于艾滋病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H1N1流感纪实影片。
学生:观看影片。(紧张、恐慌的场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教师: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竟有如此严重!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提出问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2、表达交流、归纳概括:
学生:交流课前完成教材表格的情况,并说出:这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
教师:a、引导学生尝试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b、多媒体展示几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引起哪些传染病?进而归纳出传染病按病原体分类的三种类型(即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
染病)。
3、分析资料、讨论探究:
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教材69页有关流感、肝炎的资料,讨论P48页的问题1、2,并形成小组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派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发言,展示小组分析讨论成果。
教师:评价学生成果,达成共识。
学生:结合问题1、2小组讨论分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并交流发言。
教师:评价发言(多用鼓励言辞)。
用多媒体展示并分析流感是如何传染的。
师生达成共识:传染病流行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学生:尝试说出肝炎、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教师:评价。
教师:知识拓展——课件展示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的分类。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问题:传染病流行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如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呢?
学生:自学课本P71~72页内容,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你能想出什么措施来预防传染病呢?从以下图片中得到什么启示?
你能总结概括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吗?举例说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如:麻疹、乙脑,要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肝炎、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学生:表达交流。
达成共识: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巩固习题
a、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b、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c、课后练习3
4、运用知识、关注社会:
⑴ H1N1甲型流感:
教师:简单介绍甲型H1N流感,(因近期流行,学生很熟悉),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防治图片。
学生:说出防治方法。
⑵艾滋病: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教师:播放关于艾滋病的视频资料。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艾滋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有哪些?
教师:简单介绍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知识,并呼吁学生一起行动,共同预防艾滋病。
学生思考并交流: 假如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如何与他相处呢?
5、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一)选择题
1、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这 样做的理论根据是()A发病晚期治愈效果差 B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弱 C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D发病晚期传染性最弱
2、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人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A病原体 B易感人群 C传播
途径 D传染源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下列哪一项属于病原体()
A、细菌、垃圾、蛋白质 B、人、某些动物,如狗、猪等
C、DNA、蛋白质、矿物质 D、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4、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A、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 B、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C、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 D、水痘、胃癌、疯牛病
5、家人患肝炎期间,为切断传播途径,应该()
A、隔离并彻底治疗病人 B、对病人的餐具进行消毒
C、不随地吐痰 D、消灭吸血昆虫
6、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切断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
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播媒介
7、大量消灭“四害”,从防止传染病的措施分析,是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不是
8、严格控制宠物(如猫、狗)的饲养,及时处理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这种措施是()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传播媒介
二)填空题
1、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 的特点。
2、人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不同,分为、---------、-----------、-----------、-----------。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4、传染源是指能散播 的人或
动物。
5、常见的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 等生物。
6、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
学生:表现自己的体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结: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大家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运用知识,以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7、课堂延伸、巩固升华:
调查常见的传染病,把收集的资料整理,编写一期宣传报,向大家介绍有关“传染病”的知识。(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定义及特点:病原体引起,在人与
~ 26 ~
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流行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流行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27 ~
第五篇:传染病预防教案
传染病预防教案
【教学重点】
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学难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3.甲流感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人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战胜疾病、完善自身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为了生存,人们既要同宏观的大自然拼争,又要同微观的各类细菌、病毒作战,其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尤其是在甲流感肆虐的今天,我们更要进行这场拼抢激烈的阵地战。如何付出极小的代价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和同学们探讨的问题。
(打出标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请大家想一想你周围的人曾经患过什么疾病,这些疾病都有哪些症状,是否传染呢?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回答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从大家说的疾病中列举了几种请大家判断一下?癌症、白血病、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甲流感……
学生:判断……
教师:大家很聪明,那为什么说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甲流感等疾病是传染病呢?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学生:说出理由。
教师:好,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好,因为这些疾病传染性很强,对人们的威胁很大。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疾病是怎么出现的呢?
学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带来的教师:说的非常好,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我们医学上所称的“病原体” “病原体”也是生物。只不过这类生物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威胁。另外要告诉大家的一点是,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两大特点,那我们列出的这些疾病又是如何传播的呢?请大家想一想。
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学生:空气飞沫。
教师:很好,(打出空气传播图片)我们就把像这样传播的一类传染病叫做呼吸道传染病。请大家想想,呼吸道传染病除了肺结核还有哪些呢?
学生:流感、甲流感、禽流感等。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重点探讨一下甲流感这种流行性极强的疾病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甲流感又称“甲型H1N1流感”其传播与季节性流感的传播方式相似,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将病毒排出污染空气而传播给他人。人们也可能通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然后触摸自己的鼻子、嘴或眼睛而感染。
教师:一般来说,流感的传播主要有三个环节大家知道是那三个环节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教师:那么,如果你的同桌得了感冒,又是如何传染给你的呢?
学生:(说出传染过程)
教师:说的很正确,那在这个过程中谁是传染源呢?
学生:流感患者。
教师:对,那谁是易感人群呢?
学生:健康人。
教师:流感病毒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我们称为什么?
学生:传播途径。
教师:非常正确,这三个环节是传染病流行的必备条件,缺少其中一个,传染病都不能流行起来(缺一不可)。一旦患了传染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学习,传染病对人类危害是很大的,我们一定要积极预防它的发生。
教师:同学们能说出我们在冬天如何预防甲流感吗?
学生1:教室消毒,熬醋。
学生2:让患病的人回家。
学生3:锻炼身体。
学生4:注意保暖
学生5: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常通风、勤洗手等
教师:很好,那么请大家想想这些做法分别是针对甲流感流行三环节的哪个环节实施的呢?
学生:
教室八四消毒、熬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常通风、勤洗手-------传播途径。
让患病的人回家-------传染源
锻炼身体--------易感人群 教师:说的非常好,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共有三点:即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比如下面这个小品中讲述的:
教师:看了这个小品请大家说一说,在刚才的这个小品中,小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呢?
学生:随地吐谈,不洗手吃水果,喝生水,吃水果不削皮,乱丢脏衣服,对着别人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擦鼻涕的纸随便乱丢,和皮肤病人接触等。这些都会传播什么疾病呢?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对,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预防甲流感或其他传染病的发生。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想大家对甲流感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