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操作员岗位职责

时间:2019-05-15 16:2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饲料加工操作员岗位职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饲料加工操作员岗位职责》。

第一篇:饲料加工操作员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饲料配方制料,单一饲料的原料需经过榜称量,保证投量准确。

2.原料、成品需分开堆码,排列整齐。

3.重视生产安全,不在区内抽烟,注意用电,装卸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4.严格按照各自的分工,完成自己具体的工作。

5.保证区内环境卫生,清理和回收一切废旧物质。

6.遵守防疫制度,进生产送料区须经严格消毒方可人内。

7.遵守作息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睡岗。

第二篇:饲料加工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1.以身作则,为饲料加工车间员工作出榜样。

2.严把质量关,对原料、成品的质量必须严格检验,防止不同的原料、成品出入。

3.对饲料加工操作员进行明确分工,各人之间工作保持协调。

4.每月底做好盘点工作,做到月结月清,并预报下月饲料预用情况及原料消耗计划。

5.确保生产安全,树立“四防”观念:即防火、防电、防傍、防霉。

6.坚持贯彻和执行本场一切规章制度、决议和决定,抓好本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7.勤位节约,杜绝浪费,节约生产成本,讲究经济效益。

第三篇:牧草饲料加工专题

第一章

饲草饲料的收获 第一节

收获对象 第二节

收获方式 第三节

收获技术 第一节

收获对象

一、籽实收获

二、地上部收获

三、地下部收获

一、籽实收获

籽实饲料是重要的精饲料,主要包括禾谷类和豆类籽实。

禾谷类籽实,如玉米、高粱、燕麦、大麦等,适口性好,是单胃家畜、家禽的基本饲料成分。此类饲料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淀粉占70%左右,粗蛋白质占6%~10%,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各占3%左右,所含矿物质中磷较多,钙较少。

一、籽实收获

豆类籽实,如大豆(包括黄豆、黑豆、秣食豆)、豌豆、蚕豆、山黧豆及野豌豆等。此类饲料一般含粗蛋白在22%以上,如大豆为33%~45%,是畜、禽优良的蛋白质补充饲料。以收获籽实为目的的收获,采收种子的饲料作物和牧草属于这一类型,如黑麦、玉米、大豆等。

这种收获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成熟期,一般在籽粒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时收获。

二、地上部收获

以收获地上部茎叶为主要目的收获,牧草与青饲料属于此类。

这种收获类型无固定收获期,人们可根据栽培的目的及饲喂家畜的种类等确定收获期。如苜蓿作为牛、羊青干草时应在单位面积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最高的初花期收获,而作为猪、鸡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时则应在现蕾期收获。

三、地下部收获

以获取地下部块茎、块根、直根等营养器官为主要目的的收获,如甘薯、萝卜、马铃薯等饲料作物属于这一类型。这类收获也无固定收获期,但收获期的确定受外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通常在早霜前收获。

第二节

收获方式

一、人工收获

二、机械收获

一、人工收获

人工收获是指从收割到脱粒、晒粒、包装、归仓完全用人工或畜力进行,不用任何机械。饲料作物或牧草作为青饲料或青干草使用时,其刈割、晒草的过程多用人工劳力进行作业。

二、机械收获

机械收获又分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

分段收获是将成熟期的饲料作物或牧草的收割、晾晒、捡拾、脱粒、包装、归仓分段用不同的机器进行,机具简单、轻便、灵活、适宜小面积作业.联合收获是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收获和脱粒等作业,其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损失少,适宜大面积地块应用。

二、机械收获

目前牧草的草产品产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机械化、现代化的草产品产业化从刈割、烘干、压捆或草粉加工全部实现了机器作业;田间干燥的干湿草捆从刈割、翻草、捡拾压捆、湿草捆拉伸膜包被全部机械化作业。

但这些产业化机械投入大,能耗大、成本高,大面积应用尚有一定困难。公司+农户的草品产业化相对比较简单,除了刈割、打捆等必须机器作业外,其余可采用人工劳动,节省了费用和生产成本。第三节

收获技术

一、收获原则

二、收获时期

三、收获方法

一、收获原则

收获时期确定的原则是:兼顾草产品的质量、产量及牧草的再生长。

确定牧草的收获适期,实质上就是在牧草的营养价值和干物质产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一、收获原则

豆科牧草的收获适期为初花期。

禾本科牧草的收获原则与豆科相似,第一茬草在抽穗期收获。

禾本科牧草再生草的收获一般根据牧草的生长量,可在30~40天收获一次,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及牧草的种类,再生草亦可进行放牧利用。

一、收获原则

无论是豆科牧草不是禾本科牧草,适宜的留茬高度,是牧草再生草正常恢复生长的保证,是保证下茬产量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牧草收获时留茬过高影响牧草产量,过低影响再生草的生长。

不同的牧草种类其生长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所以牧草收获时留茬高度一定要考虑不同牧草生长点特点,不同牧草刈割时要求留茬高度不同。

一、收获原则

豆科牧草中从根颈萌发新枝条的紫花苜蓿一般留茬高度在4~5㎝。

禾本科牧草中的上繁草,如无芒雀麦、黑麦草、猫尾草、冰草等一般留茬高度在6~8㎝。一些从茎枝腋芽上萌发新枝的百脉根、柱花草等要求留茬高度在20~30㎝。

二、收获时期

确定牧草的收获时期,首先要确定自己生产的草产品的质量标准,然后再根据牧草不同的生育周期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牧草的产量来确定牧草收获的最适宜的时期。

三、收获方法

牧草的收获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收割收获方式和用家畜放牧收获方式。刈割方式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人工刈割和机械刈割。

机械收割因种植规模、调制目的不同,收割机械有所不同。

思考题

1.饲草饲料的收获对象有哪些?

2.机械收获可分为哪两种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3.牧草的收获时期应如何确定?指出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适宜收获期。

4.说明确定适宜留茬高度的意义。第二章 青贮饲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贮饲草饲料原理

第三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设施与机械 第四节 青贮饲草饲料原料 第五节 青贮饲草饲料生产工艺 第六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利用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青贮饲料是指经过在青贮容器中的厌氧条件下发酵处理的饲料产品。更确切地说,是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新鲜的或萎蔫的或者是半干的青绿饲料,在密闭条件下利用青贮原料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等的发酵作用,或者在外来添加剂的作用下促进或抑制微生物发酵,使青贮pH值下降而保存的饲料叫做青贮饲料。其过程称为青贮(ensilage)。青贮历史

在公元前约1200年的Carthage遗址,发现了青贮窖(曾青贮过秸秆)Carthage:(北非)迦太基

非洲北部、今突尼斯最为著名的古迹,腓尼基人所建,公元146年被罗马帝国所灭 青贮历史

Criesuald(1842)波罗地海农业进展协会学报(Trensactions of the Batic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e)最早记述了青贮制作工艺。

迅速将刚割下的鲜草踏实添满坑,窖一添满就用一层木板或大小恰好的盖将内容物封闭起来,然后上面再盖一层约45cm 厚的土。青贮历史

Reihleu 和Wurttemberg Wochenblatt(德国斯图加特市人,1862年): 发表了一篇青贮生产工艺的报道

后翻译成法文并发表在1870年的法国农业,杂志上(Journal dAgriculture pratique)青贮历史

Goffart(现代青贮实践的主要贡献者,他是一个法国农民)

1877年在青贮玉米试验的基础上,出版了第一本关于青贮的书。

约一年后,英译本出版,并在美国发行,这种新的贮藏技术迅速被美国农民采用。

一、青贮饲草饲料的意义

1.青贮能有效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 2.青贮饲料适口性好且消化率高 3.青贮饲料的原料来源广 4.青贮饲料保存时间长

5.青贮饲料全年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

二、青贮饲草饲料的类型

(一)按原料含水量分类

(二)根据原料组成分类

(三)根据形状分类

(四)根据发酵酸分类

(一)按原料含水量分类 1.高水分青贮

一般含水量70%以上。优点为牧草不经晾晒,减少了气候影响和田间损失;容易产生品质差和不稳定的青贮饲料。2.凋萎青贮

原料含水量60%~70%之间。3.半干青贮

低水分青贮

(二)根据原料组成分类 1.单一青贮

单独青贮某一种青贮原料

2.混合青贮

多种原料混合贮存

3.配合青贮

按照家畜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将多种青贮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贮存

(三)根据形状分类 1.切短青贮 2.整株青贮

(四)根据发酵酸分类 1.乳酸型青贮饲料

乳酸菌起主导发酵作用,乳酸浓度高

2.乙酸型青贮饲料

发酵产物主要是乙酸

3.丁酸型青贮饲料

梭菌发酵后形成丁酸型青贮饲料,这类青贮料呈腐臭味

4.变质青贮饲料

需要氧微生物的生长,堆肥样的劣质青贮饲料

第二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原理

一、青贮中主要微生物及其作用

二、青贮的发酵过程

三、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与损失

四、青贮料制作时的条件

一、青贮中主要微生物及其作用 乳酸菌

好气性细菌 酪酸菌 酵母菌

霉菌(丝状菌)

乳酸菌

厌氧或微需氧 革兰氏阳性

非孢子型有机体

发酵糖成为乳酸

青贮中的乳酸菌是在原料中附着的或在收获过程中机械上附着的乳酸菌被带入青贮窖内,并且在短时间内繁殖起来的。

乳酸菌根据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杆菌和球菌。

根据其葡萄糖的发酵形式可分为同质型和异质型。同质发酵型

C6H12O6+2ADP →2CH3CHOHCOOH+2ATP

C5H10O5+2ADP →CH3CHOHCOOH+CH3COOH+2ATP 异质发酵型

C6H12O6(葡)+ADP →CH3CHOHCOOH+C2H5OH+CO2+ATP

3C6H12O6(果)+H2O+2ADP →CH3CHOHCOOH+2C6H14O6+CH3COOH+CO2+2ATP

C6H12O6(葡)+ 2C6H12O6(果)+H2O+2ADP →CH3CHOHCOOH+CH3COOH+2C6H14O6+CO2+2ATP

乳酸菌的种类不同而产生D型、L型或者DL型乳酸异构体,大部分乳酸菌产生DL型乳酸。

青贮乳酸菌的种类和乳酸旋光性

在青贮发酵初期青贮窖内空气尚存的情况下,好氧细菌可以大量繁殖。这一时期好氧细菌与兼性厌氧细菌同时在青贮饲料中存在,这些微生物是以孢子形态存在的菌类,具有较强的耐热特性。

好氧细菌分解青贮材料中的糖分,它的增殖将减少乳酸菌的营养源。乙酸菌

C6H12O6

2C2H5OH+2CO2 C2H5OH+O2

CH3COOH+H2O 酪酸菌又称梭状芽孢杆菌,简称梭菌,导致青贮品质劣化。

酪酸菌分解糖和乳酸生成丁酸,同时分解氨基酸生成胺和氨气。丁酸、高级脂肪酸和胺是造成青贮饲料恶臭的原因。贮藏中的重要酪酸菌

植物体上附着的酪酸菌数极少,青贮饲料中的酪酸菌来源于材料上粘附的土壤。

酪酸菌多在青贮贮藏后期增殖,高温贮藏、材料的干物质含量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缓冲能高以及青贮窖密封迟延等不利条件可助长酪酸菌增殖。

酪酸菌生长的最适pH是7.0~7.4,不耐酸;在低水分条件下生长受阻;最适生长温度37℃。针对以上性质,可相应采取青贮措施抑制丁酸发酵的形成。

促进乳酸发酵及直接添加酸类物质降低pH;对原料草进行半干处理,降低原料水分含量,是抑制酪酸菌增殖的有效青贮技术措施。

青贮饲料开封后,诱发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

青贮窖开启后,饲料表面暴露在空气中,酵母和丝状菌急剧增殖,诱发二次发酵,导致青贮饲料温度上升,营养价值下降。其中某些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毒素,动物采食后可能对生产性能和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青贮原料中Cryptococcus属(隐球酵母属)、Rhodotorula属(蔷薇色酵母属)等无孢子酵母很多,但在装填后减少;在青贮过程结束时,Saccharomyces属(酵母属)、Hansenula属(汉森酵母属)等有孢子酵母多。

酵母在有氧条件和厌氧条件下均能生存,分别有发酵糖的菌种和转化乳酸的菌种。在青贮饲料贮藏过程中增殖的酵母,大部分菌种能在pH3.5~6.5范围内生存,对低水分状态也有耐

性。

作为营养源,在厌氧条件下由糖获得能量,在有氧条件下由乳酸、乙酸及其他有机酸获得。因此,保持厌氧状态贮藏的青贮饲料,酵母所需营养源是糖,剩余糖类较多的青贮饲料,酵母菌多。

青贮原料中存在大量的fusarium属(镰刀菌属)、alternaria属(链格孢属)等丝状菌;在青贮发酵完毕后,aspergillus属(曲霉属)、penicillium属(青霉属)等数量大。

丝状菌和酵母一样,也是导致二次发酵的诱发菌,增殖时期比酵母更晚。丝状菌的大部分菌种最适pH是5,并对低水分耐受性强。

其营养来源,除分解糖和乳酸外,也能够加水分解纤维素和其他细胞壁成分。

青贮发酵过程

二、青贮的发酵过程

(一)植物呼吸期

(二)好气性细菌繁殖期

(三)乳酸发酵期

(四)发酵稳定期

(五)酪酸发酵期

(一)植物呼吸期

刚收割的青绿植株中的细胞并未立即死亡,仍有生命活动。

青贮原料切碎装窖密封之后,因青贮容器中仍有空气存在,所以青贮初期植物细胞将利用容器内残留的氧气,而继续进行呼吸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产生CO2、H2O和热量。

该过程一直持续到窖内O2被耗尽而形成厌氧状态为止。C6H12O6 +

6O2

6CO2 +

H2O +2.816MJ 适量的热有利于乳酸发酵.但如果青贮容器内残留的氧气过多时,植物细胞呼吸期延长,即引起糖原的过多消耗而影响乳酸发酵,同时也导致青贮容器内温度升高,加大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

为此,在制作青贮饲料时,踩实压紧,排除青贮料间隙中的空气,减少氧化损失,对促进乳酸发酵和减少养分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好气性细菌繁殖期

好气性微生物有好气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青贮后最初几天,由于窖内尚存氧气,加上植物细胞受机械切割,压榨而排出汁液,内含丰富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养分,此时好气性微生物开始了强烈活动、繁殖,分解蛋白质和糖类而产生氨基酸、乳酸和醋酸等物质。

另外在植物体本身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且进一步脱羟基后产生氨化物与CO2。蛋白分解酶的活性即使达到厌氧状态也并不能立即丧失,而一直持续到青贮料pH值降至4.0以下为止。

第一和第二阶段大约为1~3天,从营养保存和有效发酵的角度考虑,这两个阶段越短越好,如果过长时,对其后的乳酸发酵会不利。

(三)乳酸发酵期

好气性微生物停止活动,经过3天左右的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和好气性微生物活动,O2耗尽而产生CO2,窖内形成厌氧状态,这时就开始植物分子间的呼吸(厌氧呼吸)和强烈的乳酸发酵。

植物分子间呼吸主要是在细胞内酶作用下消耗体内O2而产生CO2、H2O和有机酸,同时放热。乳酸菌迅速繁殖,分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迅速降低pH值,致使腐

败细菌、酪酸菌等活动受抑、停止,甚至死亡。同型乳酸发酵将葡萄糖或果糖分解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乙醇、CO2,将果糖分解为乳酸、甘露醇、醋酸、CO2,将五碳糖分解为乳酸、醋酸。一般乳酸发酵大约在原料装入之后4~6天。

一般发酵初期以球菌繁殖为主,随着pH值的下降其繁殖能力减弱,接着耐酸的乳酸菌的繁殖占主导地位,进一步降低pH值。

(四)发酵稳定期

经过旺盛的乳酸发酵,乳酸生成量达到新鲜物的1.0%~1.5%(若含水量80%的情况下,相当于干物质中的5.0%~7.5%),当pH值降至4.2以下时,就会抑制不良细菌的繁殖,使青贮发酵进入稳定状态。

如果原料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充足,并且能保证厌氧条件,乳酸生成量一般能达到原料的1.0%~1.5%,而且pH值迅速降至4.0以下。

(五)酪酸发酵期

若青贮原料、调制方法和青贮设施能满足条件,就能保证青贮饲料品质的稳定性。否则,乳酸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转化为酪酸,并且蛋白质和氨基酸也分解成氨类物质,导致pH值升高,青贮品质下降。通常这种变化在原料被装填后30天左右发生。引起酪酸发酵的主因是酪酸菌的繁殖,该菌能够使糖类和乳酸转化成酪酸。若大量产生酪酸时,青贮料不仅有腐臭味,而且引起大量养分的损失。酪酸菌的繁殖也引起蛋白质的分解而产生大量的氨和胺类物质。

这些物质和酪酸一起引起青贮料腐败,饲喂奶牛时易导致产奶量的下降,并且发生痢疾和乳房炎等疾病。

(一)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

正常青贮时,青贮原料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大部分转化为乳酸、乙酸、琥珀酸以及醇类等,其中主要为乳酸,同时放出少量热量。

同型乳酸发酵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乳酸是非氧化分解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能量损失较少。乙酸主要是由乙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生成的,产生的时间比乳酸早,一旦酸度提高,厌气状态形成后,醋酸菌等活动受到抑制,乙酸的生成量也就减少。当乙酸浓度高时,呈游离状态;浓度低时,与盐基结合成乙酸盐。

梭菌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生成丁酸、胺、氨和二氧化碳等。纤维素保持不变,脂肪变化不大。

青贮饲料中蛋白的变化,与pH的高低密切相关。当pH小于4.4时,蛋白质因植物细胞酶的作用部分分解成搭配较稳定,损失极少。当pH大于4.4时,由于腐败菌的活动氨基酸便分解为氨、硫化氢和胺类等,使蛋白质受损失。

(二)营养物质损失数量的估测

青贮损失一般在10%~15%之间。如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损失,青贮饲料总能量损失可下降至10%以下;而措施不当则超过15%以上。

田间损失:青贮饲料在田间凋萎期的损失可分为3种,即机械损失、生化损失和淋雨损失。机械损失:主要由于收获、晾晒和运输过程中枝叶的损失引起。与天气、作业机械和牧草含水量有关。

生化损失:原料收获后本身呼吸和其他酶反应引起。

淋雨损失:晾晒期间遭雨淋而造成的损失。与降水量大小及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发酵损失:发酵造成的损失,取决于被发酵的养分和有关的微生物。因为有几种发酵产物比原料发酵底物的总能量高。故发酵期间的干物质损失大于能量损失。

渗出液损失:青贮饲料渗出液中含有营养价值高的可消化组分,如可溶性糖、有机酸、矿

物质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故产生大量渗出液会降低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牧草干物质含量是影响青贮饲料渗出液量的最重要因素。氧化损失是指牧草在好气过程中的损失。青贮初期好气阶段残余呼吸所造成的损失与牧草装填过程中的空气渗入量有关。从青贮设备的顶部和周边渗入空气造成的氧化损失与青贮设备的密封效果有关。

如牧草青贮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于青贮设施的表面并压上适当重物,表面氧化损失可以避免。例如在青贮窖的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压上12.5㎝厚的土层,则几乎消除了表面氧化损失。只是在薄膜边缘处有极少量的腐烂变质物产生。取用青贮饲料时,开启青贮设备也会导致干物质损失。

四、青贮料制作时的条件:

适宜的含糖量;水分含量适中;原料切短

第四节 青贮饲草饲料原料

一、禾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是目前我国专门种植作为青贮原料的是主要作物。

玉米产量高,干物质及可消化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富含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组分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易为乳酸菌发酵而生成乳酸,故青贮容易成功。高粱、苏丹草、大麦、燕麦和黑麦等。

二、禾本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主要用于青贮的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猫尾草、象草、羊茅属牧草等。

禾本科牧草富含可溶性糖,也易于青贮。葡萄糖化酶和果糖化酶是它两种最重要的两种单糖,蔗糖含量比单糖高,果聚糖是唯一能溶于冷水并可作为发酵底物的重要多糖。

三、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红豆草、蚕豆等因水溶性糖含量低,多糖以淀粉为主。大多数乳酸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故发酵时梭菌占优势而容易导致丁酸发酵型青贮饲料。

采用青贮前晾晒、与禾本科植物等混贮和使用添加剂等技术,可以避免或抑制梭菌的发酵而制成优质豆科牧草青贮。

四、其他青贮原料

大多饲用植物及各种副产品都可作为青贮原料。

向日葵、马铃薯、甜菜茎叶和制糖后的副产品、甘蓝、瓜果和糟渣等。

第五节

青贮饲草饲料生产工艺

一、常规青贮生产工艺

二、半干青贮技术

三、草捆青贮

四、添加剂青贮

二、半干青贮技术

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含水量在45%~60%之间。半干青贮调制技术主要在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上应用。

二、半干青贮技术

(一)半干青贮饲料的特点

(二)半干青贮的基本原理

(三)半干青贮的发酵过程

(四)牧草半干青贮技术要点

二、半干青贮技术

(一)半干青贮饲料的特点 1.发酵品质良好

2.半干青贮饲料的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从而可提高家畜生产性能 3.家畜对半干青贮饲料的干物质摄取量大

4.半干青贮饲料的利用效率比高水分青贮饲料高 5.可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 6.运输效率高

(二)半干青贮的基本原理

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晾晒,含水量降至45%~60%之间,此时①植物细胞汁液渗透压增加,原生质水势达﹣54~﹣60Pa,接近于生理干旱状态。好气性霉菌和腐败菌的活动受到抑制。加之②高度厌氧,就阻止了喜高水分的梭菌的活动,阻碍了酪酸的产生和蛋白质的分解。

其结果是在有机酸形成量少和pH值相对较高条件下也能获得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尽管水分含量低也使乳酸菌发酵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与其他微生物活动受到更强烈的抑制作用相比较,乳酸发酵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并且乳酸占总酸中比例表现绝对优势。由于产生的酸少,pH值很难达到在高水分青贮的水平,所以通常对发酵考虑比普通青贮少。

(三)半干青贮的发酵过程 1.好气性发酵期

好气性发酵时间长,温度高,CO2形成慢,浓度低。

2.半干青贮乳酸发酵期

繁殖缓慢,乳酸生成量只有常规青贮的一半。3.发酵稳定期

降低原料水分,创造和保持厌氧条件,抑制酪酸菌繁殖

三、草捆青贮

(一)草捆青贮的优点

1.在翻晒、打捆、收集和搬运等作业中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节省25%~40%的作业时间;

2.改善一系列的作业效率,减少牧草收获时的损失; 3.根据天气状况可以自由更换作业体系。4 .不需要特殊设施(青贮塔、青贮窖等)。

(二)草捆青贮的调制方法 袋装草捆青贮 草捆堆状青贮 拉伸膜裹包青贮

四、添加剂青贮

(一)发酵促进剂

(二)发酵抑制剂

(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

(四)营养性添加剂

(一)发酵促进剂 乳酸菌制剂

酶制剂

糖类和富含糖分的饲料

乳酸菌制剂

调制青贮的专用乳酸菌添加剂应具备如下特点:

(1)生长旺盛,在与其它微生物的竞争中占主导地位;(2)具有同型发酵途径,以便使六碳糖产生最多的乳酸;(3)具有耐酸性,尽快使pH值降至4.0以下;

(4)能使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果聚糖发酵,则戊糖发酵更好;(5)生长繁殖温度范围广;

(6)在低水分条件下也能生长繁殖。酶制剂

作为青贮添加剂的纤维素分解酶应具备以下条件:(1)添加之后能使青贮早期产生足够的糖分;(2)在pH值4.0~6.5范围内起作用;(3)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活性;(4)对低水分原料也起作用;

(5)在任何生育期收割的原料中都能起作用;(6)能提高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和消化性;(7)不存在蛋白分解活性;

(8)能与其他青贮添加剂相媲美的价格水准,同时能长期保存。糖类和富含糖分的饲料

葡萄糖、糖蜜饲料、谷类米糠类

葡萄糖、谷类和米糠类等的添加量一般分别为1%~2%、5%~10%和5%~10%。糖蜜饲料、谷类和糠类也可以调节含水量,其所含的养分也是家畜营养源。

(二)发酵抑制剂 无机酸

甲酸

甲醛

(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 乳酸菌制剂 丙酸 己酸 山梨酸 氨

(四)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青贮饲料营养价值,而对青贮发酵一般不起作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尿素。

第六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利用与管理

一、青贮料的品质检测

二、青贮开窖的时间与青贮饲料的取用

三、青贮料的管理

一、青贮料的品质检测

(一)感官鉴定法

(二)实验室鉴定法

(一)感官鉴定法 香 味 色 质地

(二)实验室鉴定法 pH值

乳酸及其他挥发性脂肪酸 氨态氮

二、青贮开窖的时间与青贮饲料的取用 1.开窖时间

开窖时间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尽可能避开高温或严寒季节。

2.青贮饲料的取用

一旦开窖利用,必须连续取用。

三、青贮料的管理

青贮饲料在管理中主要防止空气的渗入而造成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是指青贮成功后,由于开窖或密封不严,或青贮袋(包)破损,致使空气侵入青贮设施内,引起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分解青贮饲料中的糖、乳酸和乙酸,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并产生热量,使pH升高,品质变坏。所以也称为好气性变质。

三、青贮料的管理

预防二次发酵发生措施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思考题

1.简述青贮饲草饲料的意义

2.青贮饲草饲料可分为哪些类型?

3.青贮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有哪几种?对于青贮发酵品质具有哪些作用? 4.青贮中的乳酸菌一般可如何分类?

5.论述青贮的发酵阶段(变化主因、环境条件、物质变化、时期等)6.简述青贮过程的物质损失

7.常用的青贮设施和机械有哪些? 思考题

8.简述青贮饲草饲料原料来源 9.简述常规青贮的工艺流程 10.简述半干青贮的特点 11.草捆青贮可分为哪三类?

12.青贮添加剂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分类

13.青贮感官鉴定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实验室鉴定常测定的指标有哪些? 14.何谓二次发酵,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抑制? 第三章 青干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干草加工机理 第三节 青干草加工工艺 第四节 青干草的贮藏

第五节 青干草的品质检测 第一节

概述

青干草是将草本饲用植物在量质兼优时期收获,经自然或人工干燥使其水分达到安全含水量以下,并能够保持青绿颜色,可长期保存的饲草。

干草调制是把天然草地或人工种植的牧草和饲料作物进行适时收割,晾晒和贮藏的过程。第一节

概述

一、青干草生产的意义

二、青干草的种类

三、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

一、青干草生产的意义

干草能够常年为家畜提供均衡饲料,缓解由于牧草生长季节不平衡而造成的畜牧业生产不稳定性

调制的优质干草饲用价值高,含有家畜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优质干草和草制品可作为商品来销售,且一直是我国草业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之一

草产品的生产,开辟了配合饲料的原料资源

调制干草方法简便,原料丰富,成本低,又便于长期大量贮藏,在牲畜饲养上有重要作用

可防止各种疾病

二、青干草的种类

(一)按原料来源分类

1.豆科青干草

2.禾谷类青干草

3.混合青干草

4.其他

二、青干草的种类

(二)按干燥方法分类

1.自然干燥青干草 2.人工干燥青干草

三、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

(一)牧草种类

(二)主要牧草种类在青干草中所占的比例

(三)牧草收割时期

(四)干燥方法与干燥时期

(五)自然条件

(六)贮藏条件

(一)牧草种类

由于牧草种类的不同及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在营养价值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制成的干草营养成份含量不同。一般来说,豆科植物青干草的品质好于禾本科植物青干草。

(二)主要牧草种类在青干草中所占的比例

单播人工草地应严格控制杂草含量。混播草地和天然草地,除要降低劣质杂草的含量外,更要控制有毒有害植物的混入。

(三)牧草收割时期

传统的干草生产,片面追求产量而忽略质量。刈割过早,植株含水量高,晾晒时间长,增加营养损失比例。刈割过晚,原料草质量下降,青干草产品品质变差。

(四)干燥方法与干燥时期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青干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干燥的方法牧草失水慢,植物细胞存活时间长,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较多,加之较长的干燥时间,阳光的漂白作用,使牧草品质下降。人工干燥的方法脱水速度快,干燥时间短,营养损失少,牧草品质好。

(五)自然条件

高温高湿可使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增强,加快营养成分的消耗,降低牧草品质。

(六)贮藏条件

由于贮藏条件的不同,牧草营养损失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遮荫、避雨、地面干燥的贮藏条件,所保存牧草的品质明显好于地面潮湿条件下贮藏的牧草。

第二节 青干草加工机理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

二、牧草刈割后生理生化变化

三、牧草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

通常鲜草含水量为50%~85%,干草达到能贮藏条件其含水量要降至15%~18%,最高不能超过20%,而干草粉则水分含量为13%~15%。为减少干燥过程中干草的营养物质损失,在牧草刈割后,必须将植物体内的水分快速散失,促进植物细胞快速死亡,减少营养物质分解损失。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

(一)牧草干燥水分散失的规律

(二)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

(一)牧草干燥水分散失的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刈后的牧草散出水分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刈割以后,起初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出很快,在良好的晴天情况下,经5~8小时左右,禾本科牧草含水量降到40%~45%,豆科牧草减少到50%~55%。

这一阶段从牧草植物体内散发的是游离于细胞间隙的自由水,水分散失主要是通过维管系统和细胞间隙到气孔,水分散失速度快而均匀。

散失水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大气含水量和空气流动,所以干燥、晴朗有微风的条件,能促使水分快速散失。

(一)牧草干燥水分散失的规律

第二阶段:禾本科牧草含水量大约降到40%~45%,豆科牧草减少到50%~55%时,从植物体内散水的速度越来越慢。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植物体内散发掉结合水。散水速度变慢的原因是由于水分的散失由第一阶段的蒸腾作用为主,转为以角质层蒸发为主,而角质层有蜡质,阻挡了水分的散失。使牧草含水量由40%~55%降到18%~20%,需1~2昼夜或更长。

(二)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

1.气候条件

2.植物体内、外部散水情况 3.植物体中水分移动阻力 4.牧草各器官的散水强度 气候条件

牧草的干燥是在外界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素作用下进行的。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主要取决于牧草与大气间水势差的大小。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二者之间的水势差大,牧草的干燥速度就快。

刈割时期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或采取勤翻晒、堆成小堆的办法,均能加速牧草的干燥进程。

植物体内、外部散水情况

牧草的干燥速度,取决于植物体表面水分散发(外部散水)的速度和水分从细胞内部向体表移动(内部散水)的速度。

所以在干燥时,尤其第二阶段,促进外部散水和内部散水协调一致,不让两者脱节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上采用压裂茎秆和喷洒化学干燥剂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或改变抗蒸发的性能,以减轻水分移动的阻力,加速牧草的干燥速度。植物体中水分移动阻力

在外界气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物保蓄水分能力越大,干燥速度越慢。一般豆科牧草比禾本科保蓄水分能力强,所以它的干燥速度比禾本科慢。豆科牧草含碳水化合物少,蛋白质多,影响了它的保蓄水分能力的缘故。

幼嫩的植物,纤维素含量低,而蛋白质物质多,保蓄水分能力强,不易干燥,相对枯黄的植物则相反,易干燥。牧草各器官的散水强度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水分散失也不相同,叶片的表面积大,气孔多,水分散失快,而茎秆则水分散失慢。

在干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干燥方法,尽量使植物各个部位均匀干燥。

二、牧草刈割后生理生化变化 牧草刈割之后,伴随着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先后要经过两个复杂的过程既牧草凋萎期(或饥饿代谢阶段)和牧草干燥后期(自体溶解阶段)。牧草凋萎期(饥饿代谢阶段)营养物质的变化

牧草刈割后,植物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其生理生化活动(如呼吸、蒸腾等)仍继续进行,但由于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中断,细胞的生命活动能依靠分解植物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来进行。

这时牧草植物体内是以异化作用为主的代谢阶段,也称饥饿代谢。

这一阶段养分损失在5%~10%左右,胡萝卜素的损失较少,为了减少营养损失,必须尽快加速细胞死亡。

牧草干燥后期(自体溶解阶段)营养物质的变化

牧草凋萎以后(细胞死亡),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逐渐被有酶参与作用的生化过程代替,一般常把这种在死亡细胞内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称为自体溶解。

还原酶的活动情况和由它引起的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主要受植物体的含水量和空气湿度的影响。

水溶性糖类、含氮化合物的酶解。

牧草在强烈的阳光直射(紫外线的漂白作用)和体内氧化酶的作用下,植物体内所含的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因光化学作用,大部分被分解破坏。

这个阶段,既要加速降低水分含量,使酶类的活动尽快停止,又要设法尽量减少日光曝晒、露水浸湿和防止叶片、嫩枝等脱落而造成的损失。

牧草干燥过程中养分变化

三、牧草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1.植物呼吸作用造成的损失 2.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 3.光化学作用造成的损失 4.雨淋损失

5.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损失

6.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植物呼吸作用造成的损失

饲草收获后,植物细胞仍然继续保持呼吸作用,从而使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解。呼吸作用以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使干物质损失达2%~16%。如果干燥条件好,则呼吸损耗小。当饲草水分含量降低到大约40%以下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止。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

调制干草过程中(主要指晒制干草),由于植物各部分干燥速度(尤其是豆科牧草)不一致,因此在搂草、翻草、搬运、堆垛等一系列作业中,叶片、嫩茎、花序等细嫩部分易折断、脱落而损失。一般禾本科牧草损失约2%~5%,豆科牧草损失最大,约15%~35%。如苜蓿损失叶片占全重的12%时,其蛋白质的损失约占总蛋白质含量的40%,因叶片中所含的蛋白远远超过茎的含量。

机械作用造成损失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刈割时期及干燥技术有关。

为减少机械损失,应适时刈割,在牧草细嫩部不易脱落时及时集成各种草垄或小草堆进行干燥。

干燥的干草进行压捆,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光化学作用造成的损失

晒制干草时,阳光直射的结果是植物体所含的胡萝卜素、叶绿素及维生素C等,均因光化学作用的破坏而损失很多,其损失程度与日晒时间长短和调制方法有关。

据试验,不同的调制方法,干草中保留的胡萝卜素含量不同,刚割下的鲜草为163mg/kg;人工干燥的135mg/kg;暗中干燥的91mg/kg,在散射光(阴干)下干燥的为64mg/kg;在干

草架上干燥的54mg/kg;草堆中干燥的50mg/kg;草垄中干燥的38mg/kg;平摊地面上干燥的仅含22mg/kg。

雨淋损失

晒制干草时,最忌淋雨。雨淋会增大牧草的湿度,延长干燥时间,从而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

淋雨对干草造成的破坏作用,主要发生在干草水分下降到

50%以下,细胞死亡以后,这时原生质的渗透性提高,植物体内酶的活动将各种复杂的养分水解成较简单的可溶性养分,它们能自由地通过死亡的原生质薄膜而流失。

营养物质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因叶片上的易溶性营养物质接近叶表面。由于淋湿作用引起的营养物质的损失,远较机械损失大得多。毛野豌豆晒干过程遇雨淋后养分变化(%)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损失

微生物从空气中与灰尘一起落在植物体表面,但只有在细胞死亡之后才能繁殖起来。死亡的植物体是微生物发育的良好培养基。

微生物在干草上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干草的含水量、气温与大气湿度。细菌活动的最低需水量约为植物体含水量的25%以上(范围25%~40%);气温要求在25~30℃左右(最低0~4℃,最高40~50℃),而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以上时,即可能导致干草发霉。这种情况多在连雨时发生。

发霉的干草品质降低,水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发霉严重时,脂肪含量下降,含氮物质总量也显著下降,蛋白质被分解成一些非蛋白质化合物,如氨、硫化氢、吲哚(有剧毒)等气体和一些有机酸,因此发霉的干草不能饲喂家畜,因其易使家畜患肠胃病或流产等,尤其对马危害更大。

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饲料品质的高低不单是营养物质的多少,更主要的是饲料可消化率的高低。晒制成的干草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低于原来的青绿牧草。

首先,牧草干燥时,纤维素的消化率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果胶类物质中的部分胶体转变为不溶解状态,并沉积到纤维质细胞壁上,使细胞壁加厚。

其次,牧草干燥时易溶性碳水化合物与含氮物质的损失,在总损失量中占较大比重,影响干草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草堆、草垛中干草发热时,有机物质消化率下降较多。如红三叶草,气温为35℃时,一天内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变化不大;当升为45~50℃时,蛋白质消化率降低14%;在压制成的干草捆中,如温度升到53℃,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约18%。人工干燥时,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就可迅速干燥完毕。在干燥过程中,开始阶段使用800~1000℃的温度;第二阶段使用80~100℃,则牧草的消化率变化不大。

可见牧草在干燥过程中,营养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情况下牧草在干燥过程中,总营养价值损失20%~30%,饲料单位损失30%~40%,可消化蛋白质损失30%左右。

三、牧草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在牧草干燥过程中的总损失量里,以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为最大,可达15%~20%左右,尤其是豆科干草叶片脱落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呼吸作用消耗造成的损失,约10%~15%; 由于酶的作用造成的损失约5%~10%;

由于雨露等淋洗溶解作用造成的损失则为5%左右。良好天气调制干草的损失 第三节

青干草加工工艺

一、青干草加工时应掌握的原则

二、青干草加工工艺

一、青干草加工时应掌握的原则 1.干燥时间短

2.牧草各部位含水量均匀 3.防止被雨和露水打湿

4.集草、聚堆、压捆等作业,应在植物细嫩部分尚不易折断时进行。

二、青干草加工工艺

(一)自然干燥法

(二)人工干燥法

(一)自然干燥法 1.地面干燥法

2.牧草的草架干燥法 3.发酵干燥法

4.加速田间干燥速度的方法 地面干燥法

此法是当前生产中采用最广泛、最简单的方法。

牧草的草架干燥法

在多雨地区牧草收割时,用地面干燥法调制干草不易成功,可以在专门制造的干草架上进行干草调制,适用于高产天然草场或人工草地。草架主要有独木架、三角架、铁丝长架和棚架。

用干草架进行牧草干燥时,首先把割下的牧草在地面干燥半天或一天,使其含水量降至45%~50%,然后再用草叉将草上架。

在晴天刈割牧草,按着用

1~1.5天的时间使牧草在原地草趟上暴晒和经过翻转在草垄上干燥,使新鲜的牧草凋萎,当水分减少到50%时,再堆成3~6m高的草堆,堆堆时应好好践踏,力求紧实,使凋萎牧草在草堆上发酵6~8周,同时产生高热,而以不超过60~70℃ 为适当。

堆中牧草水分由于受热风蒸发,逐渐干燥成棕色干草。

翻晒

压裂牧草茎秆 化学干燥剂的应用

翻动的目的是把草条翻过来,把干草转移到比较干燥的地面使之增加空气流通。

翻动的原因在于,草条中具有一个干燥梯度,把草条翻过来,可使较湿的部分暴露于大气

中。

移动草条可增强草条通风。

牧草干燥时间的长短,实际上取决于茎秆干燥所需时间。

压裂植物茎,破坏茎的角质层膜和表皮,破坏茎的维管束并使它暴露于空气中,这样水分蒸发速度大为加快,茎的干燥速度大致能跟上叶的干燥速度。

缩短牧草的干燥时间,而且能使植物各部分干燥均匀。

干燥剂改变了牧草角质层的结构或溶解了角质层,促进水分的散失,缩短了田间干燥的时间,降低营养物质的损失。

碳酸钾、碳酸钾 + 长链脂肪酸的混合液、长链脂肪酸甲基酯的乳化液+碳酸钾等制剂喷洒苜蓿。

其原理是上述物质能破坏植物体表面的蜡质层结构、促使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加快了干燥速度。

(二)人工干燥法

1.牧草常温鼓风干燥法 2.牧草高温干燥法 牧草常温鼓风干燥法

工艺流程

刈割

晾晒

搂草

集草

打捆

鼓风干燥

禾本科含水量35%~40%

豆科含水量40%~50% 牧草常温鼓风干燥法 吹风机 送风器 通风道

相对湿度低于75% 温度高于15℃

分层堆放,不超5m 草堆温度低于42℃

牧草高温干燥法 牧草烘干机类型 工作性能 分批作业式 连续作业式 干燥介质温度

低温干燥机(入口温度75~260℃,出口温度25~100℃)高温干燥机(入口温度400~600℃,出口温度60~140℃)烘干温度

牧草本身温度不超过35℃。牧草营养损失少

干燥过程

预热阶段

等速干燥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 冷却阶段

牧草经热风炉进入干燥机,由于高温热风的作用迫使牧草从常温升至湿球温度(水分蒸发时的温度),物料水分几乎没有变化,空气温度稍有降低,其放出的热量主要用于物料的预热。

干燥速率为恒值,在此阶段由于物料内部水分扩散速率大于表面水分汽化速率,物料表面始终存在一层自由水,热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等于汽化所需的热量。物料表面的温度始终保持为空气的湿球温度,空气温度不断降低。

物料内部水分扩散速率小于表面水分汽化速率,物料表面没有足够的水分,故干燥速率降低。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大于水分汽化消耗热量,物料表面温度不断升高,空气温度进一步降低。如果物料温度达到绝干程度,物料温度将于热风温度一致。

物料水分较上段稍有降低,物料温度降至高于常温58ºC。冷却风温从常温逐渐上升到物料出口处接近与物料等温。

干燥过程

烘干机的工作状态取决于原料种类、水分含量、进料速度、滚筒转速、燃料和空气的消耗量等。

机组进料应连续进行,不得频繁更换原料种类或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收获的牧草,以免对整个工艺流程和成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为获取优质产品,干燥机出口温度不宜超过65℃,干草含水量不低于9%。

三、青干草加工机械

收割机 刈割压扁机 草垄翻晒机 打捆机械

草捆捡拾装卸机械

第四节

干草贮藏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二、青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三、散青干草贮藏

四、打捆青干草贮藏

五、青干草添加剂贮藏

六、干草贮藏注意事项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含水分15%~16%的干草,紧握发出沙沙声和破裂声(但叶片丰富的低矮牧草不能发出沙沙声),将草束搓拧或折曲时草茎易折断,拧成的草辫松手后几乎全部迅速散开,叶片干而卷。禾本科草茎节干燥,呈深棕色或褐色。

含水分17%~18%的干草,握紧或搓揉时无干裂声,只有沙沙声。松手后干草束散开缓慢

且不完全。叶卷曲,当弯折茎的上部时,放手后仍保持不断。这样的干草可以堆藏。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含水分19%~20%的干草,紧握草束时,不发出清楚的声音,容易拧成紧实而柔韧的草辫,搓拧或弯曲时保持不断。不适于堆垛贮藏。

含水分23%~25%的干草搓揉没有沙沙声,搓揉成草束时不易散开。手插入干草有凉的感觉。这样的干草不能堆垛保藏,有条件时,可堆放在干草棚或草库中通风干燥。

二、青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在干草贮藏10h后,草堆发酵开始,温度逐渐上升。草堆内温度升高主要是微生物活动造成的。

不够贮藏条件的干草,贮藏后温度逐渐上升,如果温度超过适当界限,干草中的营养物质就会大量消耗,消化率降低。

温度上升到130℃时干草焦化,颜色发褐;上升到150℃时,如有空气接触,会引起自燃而起火。

二、青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草垛中温度过高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干草贮藏初期,在贮藏一周后,如发现草垛温度过高,应拆开草垛散温,使干草重新干燥。

草垛中温度增高引起的营养物质损失,主要是糖类分解为CO2和H2O,其次是蛋白质分解为氨化物。

三、散青干草贮藏

15%~18%的干草可堆藏 可露天堆垛或草棚堆藏 露天堆垛有长方形或圆形垛 露天堆垛地面处理 垛底挖排水沟 中部隆起 垛顶压紧

四、打捆青干草贮藏

干草捆体积小,密度大,便于贮藏,一般露天堆垛,顶部加防护层或贮藏于干草棚中。

草捆有圆形和方形等。

可减少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五、青干草添加剂贮藏

使用前提

湿润地区 雨季

叶片易脱落的豆科牧草

防腐剂的特点

对家畜无毒

具有轻微的挥发性 在干草中分布均匀。

(一)氨水处理

(二)尿素处理

(三)有机酸处理

(四)微生物防腐剂处理

(一)氨水处理

氨和铵类化合物能减少微生物活动。

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和挥发性,对半干草的防腐效果较好。

刈割后,晾晒至含水量35%~40%打捆,并加入25%的氨水,堆垛后用塑料膜覆盖密封。氨水用量为干草重的1%~3%。

处理时间根据温度而异,25℃时,至少处理21d。

(一)氨水处理

用氨水处理半干豆科牧草后,可减少营养物质损失,与通风干燥相比,粗蛋白质含量提高8%~10%,胡萝卜素提高30%,干草的消化率提高10%。

用3%的无水氨处理含水量40%的多年生黑麦草,贮藏20周后其体外消化率为65.1%,而未处理者为56.1%。

(二)尿素处理

尿素通过脲酶作用在半干草贮藏过程中提供氨,其操作容易。高水分干草上存在足够的脲酶,使尿素迅速分解为氨。

添加尿素与对照(无任何添加)相比草捆中减少了一半真菌,降低了草捆的温度,提高了牧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三)有机酸处理

有机酸能有效防止高水分(25%~30%)干草的发霉和变质,并减少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丙酸、醋酸等有机酸具有阻止高水分干草表面霉菌的活动和降低草捆温度的效应。

对于含水量为20%~25%的小方捆来说,有机酸的用量应为0.5%~1.0%,含水量为25%~30%的小方捆,使用量不低于1.5%。

(四)微生物防腐剂处理

专用于紫花苜蓿半干草的微生物防腐剂。

其微生物是从天然抵抗发热和霉菌的高水分苜蓿干草上分离出来的短小芽孢杆菌菌株。应用于苜蓿干草,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与干草捆中的其它腐败微生物进行竞争,从而抑制其他腐败细菌的活动。

五、干草贮藏注意事项

防止垛顶塌陷漏雨

防止垛基受潮

防止干草过度发酵与自燃

减少胡萝卜素的损失

第五节

青干草的品质检测

一、感官方面

二、营养物质成分

一、感官方面

刈割时期 颜色气味 叶片含量 牧草形态 牧草组分 含水量 病虫害情况

二、营养物质成分

青干草的品质应根据消化率及营养成分含量来评定,其中粗蛋白质、胡萝卜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是青干草品质的重要指标。

评定干草的品质,许多国家都制订有统一的标准,并根据标准划分干草等级。

思考题

1.简述青干草生产的意义 2.青干草可分为哪些种类?

3.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4.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牧草加工过程中的养分损失来源于哪些方面? 6.青干草加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思考题

7.自然干燥可采用哪些方法? 8.如何加快牧草田间干燥速度? 9.简述常用的人工干燥法

10.青干草加工常用到哪些机械? 11.青干草贮藏常采用哪些添加剂?

12.青干草的感官鉴定依据哪些方面进行?

第四章

草粉 第四章

草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草粉加工的原料 第三节

草粉加工工艺 第四节

草粉的贮藏

第五节

草粉的品质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一、草粉加工的意义

二、草粉的饲用价值

一、草粉加工的意义

将适时刈割的牧草经快速干燥后,粉碎而成的青绿状粉末即草粉。

草粉是比较经济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

在美国,每年生产苜蓿草粉190万吨,绝大部分用于配合饲料,配比一般为12%~13%。

一、草粉加工的意义

我国草粉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配、混合饲料中草粉所占的比例较小。

我国饲草资源丰富,其中很多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优质牧草,很适宜加工优质草粉。充分利用我国的有利条件,加快发展苜蓿草粉生产,是解决当前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二、草粉的饲用价值

青草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等特点。

含可消化蛋白质为16%~20%,各种氨基酸总量约为6%;青草粉还含有叶黄素、维生素C、K、E、B族、微量元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配合饲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草粉具有养分齐全、生物学价值高等特点,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草粉的饲用价值

蛋鸡饲料中添加3%~5%的优质草粉,可以提高产蛋率,在产蛋鸡配合饲料中加入10%苜蓿草粉,其产蛋率可提高10%,改善蛋黄颜色,增加蛋壳牢固度和色泽。

肉鸡饲料中添加少量草粉,可增加体脂并使皮肤、腿呈现消费者所喜欢的黄色。

第二节

草粉加工的原料

一、草粉原料的要求

二、草粉原料种类

一、草粉原料的要求

草粉原料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保持绿色,茎叶完整; 含水量8%~10%;

无霉变及病虫害,无有毒、有害植物; 牧草的收割期适宜。

二、草粉原料种类

加工优质青干草粉的原料,主要是高产优质的豆科牧草。

不适宜加工青干草粉的有:杂类草、木质化程度较高(10%)和粗纤维含量高于33%的高大粗硬牧草以及水分含量在85%以上的多汁、青嫩饲草。

二、草粉原料种类 紫花苜蓿 沙打旺 红豆草 红三叶

格拉姆柱花草 野生牧草

第三节

草粉加工工艺 

一、草粉加工工艺 

二、叶粉的生产加工 

三、草粉加工机械

一、草粉加工工艺

一、草粉加工工艺 粉碎

二、叶粉的生产加工

豆科饲草叶中蛋白质、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营养素的含量比茎高。

叶粉可作为单胃动物高蛋白和维生素补充饲料,或精制后作为食品的原料,或添加到面粉中制成风味食品。

二、叶粉的生产加工

生产叶粉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分离茎和叶。

茎叶分离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脱水分离法 田间分离法

三、草粉加工机械

常见的有锤片式、劲锤式、爪式和对辊式四种。粉碎饲草适用锤片式粉碎机。

第四节

草粉的贮藏

牧草草粉属粉碎性饲料,颗粒较小,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与外界接触面积大。

在贮运过程中,一方面营养物质易于氧化分解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牧草草粉吸湿性比其他饲料大的多,容易吸湿结块,微生物及害虫又易乘机侵染和繁殖。第四节

草粉的贮藏 

一、草粉的贮藏方法 

二、草粉贮藏的注意事项

一、草粉的贮藏方法 低温密闭贮藏 干燥低温贮藏 其他贮存法

利用密闭容器换气贮藏 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贮藏 低温密闭贮藏

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只有低温密闭的条件下,才能大大减少牧草草粉中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损失。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可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低温密闭贮藏。干燥低温贮藏

牧草草粉安全贮藏的含水量在13%~14%时,要求温度在15℃以下; 含水量在15%左右时,相应的温度为10℃以下。

其他贮存法

利用密闭容器换气贮藏

将草粉置于密闭容器内,借助气体发生器和供气管道系统,把容器内的空气改变为下列成分:氮气85%~89%,二氧化碳10%~12%,氧气1%~3%。

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贮藏

草粉易因氧化而变质,影响适口性,降低质量。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可防止草粉的变质。抗氧化剂有乙氧喹、丁羟甲苯、丁羟甲基苯,防腐剂有丙酸钙、丙酸铜、丙酸等。

二、草粉贮藏的注意事项 草粉库的要求

草粉包装和堆放的要求 草粉库的要求

贮藏青草粉、碎干草的库房,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应保持干燥、凉爽、避光、通风,注意防火、防潮、灭鼠及避免其他酸、碱、农药造成污

染。

草粉包装和堆放的要求

贮藏草粉的草粉袋以坚固的麻袋或编织袋为好。要特别注意贮存环境的通风,以防吸潮。

单件包装重量以50kg为宜,以便于人力搬运及喂饲。

一般库房内堆放草粉袋时,按两袋一行的排放形式,堆码成高2m的长方形垛。

第五节

草粉的品质检测

一、感官鉴定 

二、营养成分 

三、质量等级评定

一、感官鉴定

形状:有粉状、颗粒状,无变质、结块等。色泽:暗绿色、绿色或淡绿色。气味:具有草香味,无发霉及异味。

杂物:青草粉中不允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得混入其它物质(若加入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说明所添加的成分与剂量)。

二、营养成分

青草粉的质量与营养成分,依调制方法不同而差异较大。

苜蓿草粉按调制方法,可分为日晒苜蓿草粉和烘干苜蓿草粉等。

苜蓿草粉的一般成分

苜蓿草粉能量和可消化蛋白质含量

三、质量等级评定

草粉以含水量、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及胡萝卜素的含量,作为控制质量的主要指标,按含量划分等级。

含水量一般不得超过10%,但在我国北方的雨季和南方地区,含水量往往超过10%,但不得超过13%。

美国苜蓿草粉标准

美国苜蓿草粉标准 我国苜蓿草粉标准

思考题

1.简述草粉生产的意义和饲用价值 2.草粉原料可分为哪些种类? 3.简述草粉的加工工艺流程 4.简述牧草茎叶分离的方法 5.简述草粉的贮藏方法

6.草粉感官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7.草粉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章

叶蛋白 第五章

叶蛋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叶蛋白加工工艺 第三节 叶蛋白饲用价值 第四节 叶蛋白副产品的利用 第五节 苜蓿叶蛋白深加工

第六节 叶蛋白加工设备与工厂化生产 第一节

概述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三、叶蛋白饲料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叶蛋白:又称绿色蛋白浓缩物(Leaf Protein Concentrates 简称LPC),是将新鲜牧草或其它青绿植物切碎压榨后,从其汁液中分离出的粗蛋白质产品。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叶蛋白可分为两类:固态蛋白和可溶性蛋白。

固态蛋白:存在于经粉碎、压榨后分离出的绿色沉淀中,主要包括不溶性的叶绿体及线粒体构造蛋白、核蛋白、细胞壁蛋白,一般难溶于水;

可溶性蛋白:存在于经离心分离出上清液中,包括细胞质蛋白、线粒体蛋白的可溶性部分以及叶绿体基质蛋白。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目前能够提取出来的叶蛋白是可溶性蛋白的凝聚物。

可溶性蛋白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大分子质量和小分子质量两种。

前者经分析确认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相对分子质量为52万~56万,仅存在于含有叶绿素的组织中。

后者是由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组成的蛋白复合体。叶蛋白主要由细胞质蛋白和叶绿体基质蛋白组成。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1773年,当时Roulle用酒精从绿色植物中分离出了有色絮状凝集物,即为叶蛋白。

1936-1939年,英国以N.W.Pirie教授为首,开始对叶蛋白饲料的研究,并于1964年在英国建立了全球性叶蛋白研究室。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解决人们生存所需的食物而进行的,因此,在叶蛋白的提取研究和叶蛋白的食用研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叶蛋白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性的人口发展速度过快,人口数量的激剧增加,世界性的蛋白供应紧缺,大豆、鱼粉等价格猛涨,叶蛋白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

叶蛋白引起了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意大利、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捷克斯洛伐克、菲律宾、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重视,这些国家都先后大规模地开展了叶蛋白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专门成立了“绿色植物研究协会”(简称SGVR),负责协调和交流叶蛋白的研究与开发。

1982、1985、1989、1993、1996年,分别在印度、日本、意大利、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与波兰召开了5届国际叶蛋白研究会议。

SGVR还在俄罗斯Don州州立大学的饲料及食品浓缩物生产科学实验室成立了一个国际叶蛋白研究中心,开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间叶蛋白的合作研究。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大规模的饲料叶蛋白工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丹麦、法国、意大利和前苏联等国先后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中以法国成效最为显著。目前,世界上商品化生产饲用叶蛋白规模最大的是法国苜蓿公司。

印度也研制出供农村使用的生产叶蛋白的小型设备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我国叶蛋白提取工作起步较晚,除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将苜蓿浓缩汁液以饲料膏的名义进行过试验外,其他研究主要集中在九十年代。

河南农学院葛旦之等(1989)对豆科绿肥如箭筈豌豆、紫云英、黄花苜蓿等的叶蛋白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秀芬(1990年)用苜蓿和沙打旺提取叶蛋白并生产了小批量的叶蛋白饲料。

安徽大学刘晓颖(1994)进行了苜蓿叶蛋白的分离及性质研究,并说明其用于饲料和食品的营养价值。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江西农业大学邱业先等(1995)研究了九种植物叶蛋白提取效率及溶剂、SDS、pH对提取率的影响。

安徽大学丁毅、刘晓颖等(1998)进行了苜蓿叶蛋白脱色及色素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邓勇等(1998、1999)开展籽粒苋和酸模的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成明华(1998)进行了苜蓿叶蛋白粉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贺新强等(1999)进行了藜、滨藜和苜蓿叶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试验。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周志宇等(1999)进行了6种不同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试验。甘肃农业大学曹致中、席亚丽等(1999)对苜蓿不同生育期、不同凝集方法下苜蓿叶蛋白饲料提取率进行研究。

但目前国内工厂化生产饲料叶蛋白的尚未报道。

三、叶蛋白饲料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蛋白质饲料缺乏 可以作为人类食品 深加工的功能性产品 经济效益

蛋白质饲料缺乏

我国每年需求饲料蛋白6000万吨,约存在3000万吨的缺口。

我国青绿饲料资源丰富,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牧草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从利用效率看,将绿叶进行叶蛋白的生产及综合利用,是最为理想的途径。在我国发展叶蛋白加工业是一项有潜在发展前景的事业。

作为人类食品

叶蛋白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好、最具有食用价值的保健品,正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据印度等国家的儿童营养试验分析,苜蓿叶蛋白的结构和牛奶酪蛋白结构相似,食用叶蛋白的营养效果与喝牛奶相似。深加工的功能性产品

从栽培牧草中提取蛋白质、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β胡萝卜素等有效物质,对苜蓿等进行多层次加工和综合利用,已工厂化生产出叶蛋白、膳食纤维等。可用于饲料业、食品业和医药业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每加工1万t鲜苜蓿,约可生产叶蛋白300t,膳食纤维240t,草渣饼2000t,苜蓿叶绿素油0.3t,总价值近900万元,是原料售价的7倍。

欧盟利用特殊的榨汁、逐级提纯和分离技术设备,每1t鲜苜蓿提取30kg以上的高品质蛋

白质,按当地价格计算,售价高出原料价格6倍以上。

澳大利亚西部生物工程公司从苜蓿中萃提的β胡萝卜素价格为900~1000美元/kg,叶绿素300~500美元/kg。

第二节

叶蛋白加工工艺 

一、原料的选择

二、叶蛋白的生产工艺流程 

三、叶蛋白的提取技术

一、原料的选择 牧草和饲料作物 树叶

农副产品叶片

二、叶蛋白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叶蛋白的提取技术 

(一)原料的收割时间 

(二)加工时间

(三)粉碎、打浆和压榨 

(四)叶蛋白的凝聚 

(五)叶蛋白的分离 

(六)叶蛋白的干燥 

(七)叶蛋白的贮存

(一)原料的收割时间

最佳的收割时间一般是:豆科牧草在现蕾期,禾本科牧草在孕穗期。

(二)加工时间

绿叶收割后应尽快加工处理,以免由于叶子本身的作用和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叶蛋白产量和品质下降。

研究表明,绿叶在1d、2d、3d和4d放置后再进行加工处理,其叶蛋白提取率分别比收割后立即加工处理的提取率下降19.3%、25.0%、40.0%、53.7%。

(三)粉碎、打浆和压榨

必须破坏细胞结构,才能把蛋白质充分提取出来。

打浆研磨时不一定要研磨的特别细,过细反而不利于叶蛋白的生产。

(四)叶蛋白的凝聚

这是整个叶蛋白提取中最关键的一步。目前,叶蛋白的凝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加热凝聚法

优点:操作方便,沉淀快,凝聚物结构紧密,体积小,易于过滤收集,并且能迅速钝化酶,既可终止蛋白质的水解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又能防止脱镁叶绿素的形成而避免食用后产生过敏反应。

缺点:耗能大,成本高,易引起蛋白质热变性,叶蛋白的吸水性、溶解性和乳化性较差。

酸化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变性沉淀的特性来分离蛋白质。

将液汁pH调至4.0左右,蛋白质形成沉淀,再分离沉淀获得叶蛋白。

此法操作方便、无须加热、节省能源、成本低、沉淀快、可减少叶蛋白中杂质的含量,并降低水溶性非蛋白氮的含量。

但此类絮凝物结构疏松,不易过滤分离,还加速了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胡萝卜素损失增

多。

碱可以消除多种不利因子,如钝化酶类,破坏植物雌激素和皂类。

只有在强碱的条件下蛋白质才能生成沉淀。实验发现pH>10时产生沉淀的效果较好。

发酵法节省能源、无废物、无污染,而且能使一些抗营养物质失去活性,有效地破坏一些对畜禽等动物有害的物质(如皂素、膜蛋白酶抑制物等)。

缺点是沉淀物结构疏松,难以分离;工序较多且复杂,叶蛋白的酶解作用延长,可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

(五)叶蛋白的分离

一般利用沉淀、倾析、过滤和离心等方法,把叶蛋白分离出来。

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细纱网或滤布过滤,使叶蛋白凝聚物分离出来。

在工业化生产中,可采用离心机或压滤机,将其压制成含水量为60%左右的叶蛋白湿饼。

(六)叶蛋白的干燥

常采用的干燥方法有:晾干、热风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晾干、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差,但成本低,适于饲料和低档叶蛋白产品的生产。

采用喷雾干燥法,可生产出品质较好的叶蛋白产品,是目前叶蛋白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的干燥方法。

冷冻干燥法损失养分最少,可生产出高品质的叶蛋白产品,但成本高,适宜于叶蛋白研究及生产高档叶蛋白产品。

(七)叶蛋白的贮存

为了便于叶蛋白的保存,在打浆过程中还应加入一些防腐剂(如NaCl、NaHCO3等)来抑制外来菌的侵入,以免胡萝卜素及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出现一种鱼腥味。第三节

叶蛋白的饲用价值 

一、反刍动物的饲喂效果 

二、单胃动物的饲喂效果

一、反刍动物的饲喂效果

在4组幼牛的饲喂试验中,用10%、20%和30%的叶蛋白代替标准乳蛋白,以标准全奶粉做对照,饲喂50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这说明饲喂犊牛时可以用10%、20%和30%的叶蛋白代替标准乳蛋白。与猪、鸡等单胃动物相比,成年的反刍动物自身有能力从植物中将可利用的养分分离出来。

二、单胃动物的饲喂效果

采用以谷物为主的日粮进行猪的饲养试验,用两个水平的叶蛋白替代等量的鱼粉蛋白,发现补充叶蛋白的饲料比鱼粉配制的饲料更能促进猪的生长。用四个水平的叶蛋白和三个水平的鱼粉进行饲养试验,结果发现叶蛋白组猪的增重和采食量比鱼粉组略高。

用苜蓿叶蛋白替代大豆粉作为饲料蛋白质来源,饲喂成年猪以及仔猪,均获得良好的饲喂效果。

用苜蓿叶蛋白替代60%的鱼粉、干脱脂乳或酵母后,不影响增重及最后的胴体重。

二、单胃动物的饲喂效果

用叶蛋白替代肉鸡日粮中25%的传统蛋白饲料不会影响到增重;但替代量达到75%时,就会使增重减少;

用第一茬或第二茬刈割的苜蓿制备叶蛋白替代传统蛋白质饲料量达60%或第三茬苜蓿占到20%时,会造成增重减少。但对肉的品质、蛋的数量、繁殖性能和血红蛋白没有影响。

第四节 叶蛋白副产品的利用 

一、草渣的利用 

二、棕色液的利用

一、草渣的利用

营养成分与原干草相比,粗蛋白、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较低,而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含量较高。

二、棕色液的利用

鲜叶压榨而得的绿色汁液经分离叶蛋白后的残液成为棕色液。第五节 苜蓿叶蛋白深加工 

一、食用白蛋白 

二、天然色素 

三、膳食纤维 

四、维生素 

五、酶制剂

一、食用白蛋白

绿色叶蛋白用乙醇等除去过多的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同时除去大部分的草腥味。

食用白蛋白的氨基酸成分非常均衡,其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羟化酶的酶蛋白提纯后无色无味,其营养价值可与鸡蛋和牛奶蛋白相媲美,极易被吸收,且具有良好的乳化、胶凝、发泡和热定形等理化性质,可广泛的应用与食品工业。

二、天然色素

苜蓿中的天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等。

叶绿素的提取可采用乙醇、丙酮、异丙醇等萃取叶绿素的效果十分明显。

叶绿素具有强烈的抑制突变、抗变态作用,可促进烧伤、溃疡等伤口肉芽新生,加速痊愈。对降低胆固醇、治疗湿疹也有一定功效。

三、膳食纤维

不能通过肠消化酶破坏的植物细胞壁成分,是不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的总称。

膳食纤维为保健活性因子,是维持人体正常肠道功能所必需的,可作用于整个肠道,并对整体发生作用。

苜蓿叶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包括:粗粉碎、浸泡、漂洗、异味脱除、二次浸泡、漂白脱色、脱水干燥、细粉碎、功能活化和微粉碎过筛。

四、维生素

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在家畜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含量丰富,一般为900mg/kg。苜蓿叶蛋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含量达600~700mg/kg,并且几乎完全是以抗不育酚的形式存在,对畜禽的生殖发育有良好作用。

五、酶制剂

利用转基因苜蓿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进行工业酶制剂的生产。

目前有两种酶研究较多,一种是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用于生物制浆和生物漂白,对减少造纸厂废水污染有重大意义。另一种为α-淀粉酶,广泛用于淀粉加工业。

酶存在于叶蛋白提取后的棕色液中,通过浓缩、亲和纯化过程制成纯化的酶制剂。第六节 叶蛋白加工设备与工厂化生产 

一、牧草打浆设备 

二、压榨过滤设备 

三、干燥设备

一、牧草打浆设备

二、压榨过滤设备

三、干燥设备

四、生产流程

(一)鲜草扎碎和压榨

鲜苜蓿刈割后,不进行翻晒,尽快运至工厂。第一个作业是尽可能多的扎碎叶绿体和叶腔。

(二)凝聚和离心分离

获得的绿色汁液在氨碱化后,在35~40℃之间,汁液可以达到产生凝聚而沉淀出来的温度,分离凝块。

经蒸气凝聚,离心分离,糊浆提取后,绿色糊浆再流动床干燥机里进行干燥,加工成粒径3mm左右的叶蛋白颗粒。

四、生产流程

(三)棕色液的加工

榨汁液分离出叶蛋白后,剩下的残液即棕色液或称浆液,产自于离心分离机,然后再3种效力的蒸发机中浓缩成45%的密度。

(四)余热的利用

为了在浓缩机后耗尽燃气,以充分利用余热,增加了一台低温带式干燥机,用此干燥机每小时可烘干5t苜蓿草或8t甜菜丝。思考题

1.何谓叶蛋白饲料?

2.谈谈叶蛋白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潜力 3.简述叶蛋白的生产工艺流程 4.简述叶蛋白的凝聚方法 5.草渣的利用方式有哪些?

6.苜蓿叶蛋白深加工产品有哪些? 第六章

秸秆饲料 第六章

秸秆饲料 第一节 秸秆饲料资源

第二节

秸秆用作饲料的限制因素 第三节

秸秆饲料的物理加工法 第四节

秸秆饲料的化学调制法 第五节

秸秆的生物调制法 第一节 秸秆饲料资源

一、秸秆的概念

二、秸秆的饲料特点

一、秸秆的概念

农作物及牧草收获籽实后的茎叶、皮壳统称为秸秆。

秸秆可分为: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秸秆、其他作物秸秆、牧草秸秆。

一、秸秆的概念

秸秆是数量最大的一种农业生产副产品,其产量一般按籽实∶秸秆=1︰1~1.2来估测。全世界每年各种秸秆的总产量在20~30亿t左右,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7亿t。

二、秸秆的饲料特点

秸秆的营养价值较低,适口性差,消化率低。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饲喂家畜。

草食动物的消化道容积大,必须保证一定的粗饲料供给量,从而保证其消化器官的正常蠕动,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第二节

秸秆用作饲料的限制因素

一、营养价值低

二、消化率低

一、营养价值低

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低 秸秆的消化性能较低 秸秆缺乏维生素

秸秆中钙、磷含量低,硅酸盐含量高

二、消化率低

木质素是影响秸秆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秸秆的表皮膜(禾本科)和蜡质层(豆科)妨碍秸秆的消化利用 茎表皮角质层和硅细胞对秸秆的消化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纤维素分子间形成的结晶结构具有高抗蚀性,给秸秆的利用设置了障碍 第三节

秸秆饲料的物理加工法

物理法加工秸秆是利用机械、水、热力等作用,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同时还可消除混杂于秸秆中的泥土、沙石等有害物质。

物理法包括:切碎及粉碎、浸泡、蒸煮、打浆、碾青、膨化、照射、压粒等

第三节

秸秆饲料的物理加工法

一、切短与粉碎

二、浸泡

三、蒸煮

四、膨化

五、打浆

一、切短与粉碎 切短

最简便而又重要的方法,是进行其他加工的前处理。

秸秆切短后,可减少咀嚼秸秆时能量的消耗,提高家畜的采食量。

秸秆切短的程度,应根据家畜的种类和年龄而定。喂牛宜切成3~4cm,马、驴、骡2~3cm,羊1.5~2.5cm,老、弱、幼畜可更短一些。

一、切短与粉碎 粉碎

可增加采食量,减少咀嚼秸秆时能量消耗,减少浪费,提高秸秆的消化率等。

由于粉碎使秸秆在横向和纵向都遭到破坏,扩大了瘤胃液与秸秆内营养底物的作用面积,使秸秆消化率提高。

对牛、羊、马等草食家畜,粉碎的适宜长度为0.7cm左右。

二、浸泡

浸泡的目的主要是软化秸秆,提高适口性,便于家畜采食,并可清洗掉秸秆上的泥土等杂物。

浸泡秸秆喂前最好用糠麸或精料调味,每100kg秸秆可加入糠麸或精料3~5kg。如果再加入10%~20%优质豆科或禾本科干草、酒糟、甜菜渣等效果更好。切忌再补饲食盐。

三、蒸煮

蒸煮可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软化秸秆,增加适口性,提高消化率等。加水蒸煮法 通气蒸煮法

四、膨化

膨化就是将秸秆、荚壳饲料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加热加压,然后迅速解除压力,使饲料暴露在空气中膨胀,使饲料木质素快速熔化,纤维结晶度降低,饲料颗粒变小,总面积增加,从而达到提高家畜采食量和消化率的目的。

秸秆膨化后发生的变化

木质素 :熔化、水解

纤维素:发生水解和氧化,聚合度降低,含量减少。物理状态 :细胞壁变疏松,秸秆变得柔软

膨化秸秆时的要求

膨化适应将秸秆的含水量调到30%~50%。

膨化温度应在150℃以上,最好在200~300℃之间。

膨化机内的正气压达到(1.47~8.53)×104Pa,才能达到良好的膨化效果。膨化时间应根据膨化机内温度而定。膨化方法

加热升压法 加热加压法 加压升温法

五、打浆

在作物收获时,仍保持青绿多汁状态的秸秆适宜打浆。

打浆后的秸秆,主要用于饲喂猪、禽,可生喂、熟喂或发酵、青贮后饲喂。

第四节

秸秆饲料的化学调制法

化学加工法是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秸秆进行处理,分解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消化率和改善适口性。

化学加工法包括酸处理、碱处理、碱—酸处理和脱木质素技术。

第四节

秸秆饲料的化学调制法

一、氨化处理

二、氢氧化钠处理

三、石灰处理

一、氨化处理

(一)氨化秸秆的优缺点 

(二)氨化原理

(三)氨化处理的氨源 

(四)氨化调制方法

(一)氨化秸秆的优缺点 改善秸秆的营养成分

改善秸秆的适口性 可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提高家畜生产性能

氨具有杀菌作用,可预防农作物病虫害传播 降低饲养成本

对氨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家畜和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二)氨化原理 碱化作用

氨化作用 中和作用

(三)氨化处理的氨源 尿素 氨水

无水氨(液氨)碳铵(NH4HCO3)

(四)氨化调制方法 原料的准备

调整秸秆含水量 氨化时间

氨化方法 原料的准备

用于氨化的原料主要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秸秆。

所选用的秸秆必须清洁、无发霉变质,最好将收获籽实后的秸秆及时进行氨化处理,以免堆积时间过长而霉烂变质。

氨化效果与秸秆原来的品质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原来品质差的秸秆,氨化后可明显提高消化率、增加非蛋白氮含量。

调整秸秆含水量

进行氨化处理时,必须加适量的水分,因水是氨的“载体”,一般以35%左右为宜。

若含水量过低,水全部吸附在秸秆中,氨化效果差;含水量过高,开窖后不仅晾晒时间延长,还会因氨浓度降低而引起秸秆发霉变质。

氨化时应使水在秸秆中均匀分布,上层过干或下层积水,都会影响氨化效果。氨化时间

氨化时间的长短要依据气温而定。

气温越高,完成氨化所需的时间越短;气温越低,氨化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氨化方法

窖池式氨化法 堆垛氨化法 袋装氨化法 氨化炉法

二、氢氧化钠处理

经氢氧化钠处理的秸秆非常柔软,消化率可提高15%~20%,家畜采食后可造成适宜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微碱性环境,从而为秸秆的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氢氧化钠处理秸秆有一定的缺点。首先,家畜采食后,饮水量及排尿量均有所增加,并且随尿排除了大量的钠,污染了土壤,使局部土壤发生盐碱化。其次,秸秆经氢氧化钠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改变。另外,氢氧化钠处理方法较繁杂,并且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三、石灰处理

石灰处理秸秆的效果不如氢氧化钠,但具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不需冲洗等优点。石灰处理可补充秸秆中的钙质,故又称之为“钙化”处理。

用于处理的石灰要新鲜,氧化钙的含量不能低于90%。经石灰处理后的秸秆消化率提高15%~20%,家畜的采食量增加20%~30%。

石灰处理后,秸秆中钙的含量增加,钙、磷比达4~9:1,因此在饲喂时,应注意补充磷。第五节

秸秆的生物调制法

生物法就是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和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于被家畜消化利用的部分,增加菌体蛋白质、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及其他对家畜有益的物质,并可软化秸秆,改善味道,提高适口性。第五节

秸秆的生物调制法

一、秸秆微贮的原理

二、秸秆微贮的生产技术

三、秸秆微贮料品质检验

一、秸秆微贮的原理

秸秆微贮就是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的方法处理秸秆。

人为加入木质素-纤维素发酵活干菌,再加入浓度为1%的盐水,使秸秆含水量达到60%~70%,然后压时密封,造成厌氧环境,经过20~30d的厌氧发酵后,就变成具有酸香味,易于消化的微贮饲料。

二、秸秆微贮的生产技术 秸秆微贮设备 微贮原料和菌种

秸秆的揉碎 装窖、压实 封窖

三、秸秆微贮料品质检验

开窖后首先要进行质量检测。

优质的微贮玉米秸,色泽金黄,有醇香和果香味,手感松散、柔软、湿润。

若呈褐色,有发霉味或腐臭味等异味,手感发霉或结块,或干燥粗硬,则不能用作饲料。

思考题

1.秸秆作为饲料使用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2.秸秆物理加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秸秆膨化有哪几种方法? 4.简述氨化秸秆的优缺点 5.简述氨化秸秆的机理

6.秸秆氨化常用的氮源有哪些? 7.简述秸秆微贮的原理

第七章 块根、块茎类饲料 块根、块茎类饲料

块根类饲料主要有胡萝卜、甜菜、甘薯、蔓菁、萝卜及木薯等。块茎类饲料主要有马铃薯、菊芋等。通称为根茎类饲料。

根茎类饲料的主要特性

水分含量高,干物质含量较少,其消化能低。属多汁饲料,易消化,适口性好。

含有丰富的糖类、淀粉、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极易造成机械损伤、失水萎蔫和引起微生物侵染。贮藏的主要任务

维持根茎类饲料正常的生命活动,保持其新鲜多汁状态和适口性。

尽可能降低根茎类饲料的生理活动,以减少营养价值的消耗,延长贮藏期。第七章 块根、块茎类饲料

第一节 根茎类饲料贮藏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根茎类饲料的贮藏技术 第一节 根茎类饲料贮藏的基本原理

一、根茎类饲料采收后生理

二、根茎类饲料的冻害

三、营养物质的变化与损失

四、微生物与贮藏的关系

一、根茎类饲料采收后生理

(一)呼吸消耗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三)失水萎蔫

(四)休眠与贮藏的关系

(一)呼吸消耗

呼吸作用是根茎类饲料在贮藏期间的主要生理过程。

其实质是糖类物质的氧化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

(一)呼吸消耗

根茎类饲料的有氧呼吸强度大,在呼吸时,需氧气多,放出热量、水和二氧化碳多(与谷物相比)。

在缺氧条件下,可进行缺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一)呼吸消耗

缺氧过程产生的能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必须分解更多的贮藏物质,因而对贮藏不利。

缺氧呼吸的中间产物是乙醛,最终产物是酒精。如果这些物质积累过多,会引起根茎类中毒、变黑和窒息死亡。

(一)呼吸消耗

从减少营养物质消耗并创造适宜的贮藏环境的角度来说,贮藏期间应尽可能减低其呼吸作用。

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依靠呼吸来提供。呼吸失调则发生生理障碍,又会削弱根茎类原有的抗腐性,所以要维持尽可能低的且正常的呼吸过程。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

2、空气组成

3、种类和品种

4、呼吸的保卫反应 温度

根茎类饲料贮藏期间的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强,温度每升高10℃,呼吸作用加强1倍。

空气组成

贮藏环境的空气成分,对根茎类饲料的呼吸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环境中氧的浓度从正常空气水平下降时,根茎组织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也随着减少,表明呼吸受到抑制。

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根茎类的呼吸也会受到抑制。但二氧化碳过高,又会使细胞中毒。

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块根、块茎,呼吸强度相差很大,通常块根类呼吸强度大。

呼吸的保卫反应

当块茎类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遭受机械损伤、病虫侵害处于逆境时,均会加强呼吸作用。

(三)失水萎蔫

由于根茎类饲料含水量很高,尤其是胡萝卜、甜菜、萝卜等块根类饲料,表皮层较薄,在贮藏中,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低时,水分蒸发量大,降低了表皮细胞的膨压,就会产生萎蔫现象。

(三)失水萎蔫

根茎类饲料细胞的含水量正常,是保持其生理过程的重要条件。如果细胞原生质严重失水,会引起蛋白质迅速凝固破坏,以及受细胞壁的机械压力而死亡。枯萎死亡的细胞,丧失了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而导致腐烂。即使细胞失水未达到死亡的程度,由于细胞膨压显著降低,给微生物侵入造成了有利条件。

(三)失水萎蔫

根茎类饲料的原生质脱水,还可以加强某些水解酶的活性,使蔗糖水解成单糖,淀粉水解成糖。

根茎类在贮藏期间的失水,主要是通过水气的运动。贮藏环境湿度愈小,水分蒸发越快。空气流动可改变空气湿度,从而对根茎类饲料的失水产生影响。日光也能刺激气孔开放,促进呼吸和酶的活性,并促进蒸腾脱水。

(四)休眠与贮藏的关系

有些二年生的块根没有生理休眠阶段。在贮藏期可因温度低不适宜发芽而处于强制休眠状态。因此,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一般不发芽。

另外,植物激素处理可抑制发芽,如马铃薯可用萘乙酸甲酯或乙酯处理,可抑制发芽。

二、根茎类饲料的冻害

根茎类饲料在较低的温度条件贮藏,虽然能降低呼吸作用,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以及防止发芽等,但由于此类饲料含水分高,如果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遭受冻害。

溶液的浓度越高,其冰点越低。根茎类饲料细胞液的冰点,因种类不同而异,甜菜的冰冻临界温度为-2~-3℃,胡萝卜为-1~-2℃,马铃薯、萝卜为0~-1.5℃以下,而甘薯在气温9℃以下即发生冻害。

三、营养物质的变化与损失 水分的变化

营养物质的变化与损失

四、微生物与贮藏的关系

根茎类饲料在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的侵染。有真菌也有细菌,他们属于兼寄生菌和腐生菌。

病菌的腐生生活是先分泌水解酶,使根茎细胞的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其营养和繁殖。同时产生一些有机物质,造成局部或整体腐烂。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真菌首先感染,细菌相继侵入,形成肉眼可见的腐烂现象。

四、微生物与贮藏的关系

新鲜、无机械损伤的根茎饲料,具有一定的耐贮性,对微生物侵染有抵抗能力,当病菌侵染时,则加强氧化反应,分解毒素和抑制水解作用,使病菌得不到养分。

造成根茎类饲料腐烂变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自身及贮藏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结果,使微生物的侵染力大于根茎对微生物的侵染的抵抗能力。第二节

根茎类饲料的贮藏技术

一、块根类饲料的贮藏

二、块茎类饲料的贮藏

一、块根类饲料的贮藏

(一)贮藏特性

(二)贮藏技术

(一)贮藏特性

胡萝卜、甜菜、萝卜等,没有生理上的休眠,贮藏期间常因低温不适宜生长处于强制休眠状态。

块根类的皮层缺乏含有蜡质、角质等成分的表皮保护层,保水力弱,容易直接脱水萎蔫。胡萝卜、萝卜等的特点是细胞和细胞间隙大,组织内通气性良好,能忍受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以它们适宜埋藏、层积贮藏等。

(二)贮藏技术 预藏

窖藏

其他方法

二、块茎类饲料的贮藏

(一)贮藏特性

(二)贮藏技术 贮藏特性(马铃薯)

1、休眠与贮藏的关系

马铃薯收获后,一般有2~4个月的休眠期,所以较其他根茎类饲料耐贮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贮藏,可大大延长休眠期。

2、茄碱素与贮藏的关系

正常薯块的茄碱素(龙葵素)含量不超过0.02%时,对人畜无害,但在贮藏期如长时间照光或萌发时,茄碱素增高,当超过正常含量,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

贮藏技术 预藏 窖藏

思考题

影响根茎类饲料呼吸作用的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块根、块茎类饲料的贮藏技术 第八章

籽实饲料

第八章

籽实饲料

第一节

籽实饲料贮藏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籽实饲料的贮藏技术 第三节

籽实饲料的加工

第一节

籽实饲料贮藏的基本原理 

一、呼吸作用与贮藏的关系

二、籽实的后熟与贮藏的关系 

三、籽实特性与贮藏的关系 

四、籽实饲料的陈化 

五、籽实的发热霉变

一、呼吸作用与贮藏的关系 

(一)呼吸作用的意义

(二)呼吸作用的主要类型

(三)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

(四)影响籽实呼吸强度的主要因素

(五)呼吸作用对籽实贮藏的影响

(一)呼吸作用的意义

籽实不断地进行呼吸,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即使处于低温干燥和休眠状态下也不例外。呼吸停止就意味着生命活力的丧失。

籽实贮藏既要求籽实保持呼吸,又要把呼吸压制到极微弱的水平,以免养分大量损失,品质变劣。

(二)呼吸作用的主要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三)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

呼吸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籽实呼吸所放出二氧化碳的重量或吸收氧的重量。常用的单位是CO2(或O2)mg/kg/h。

呼吸强度与干物质的消耗成正比,呼吸强度越大,干物质的消耗越多。

(三)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

呼吸系数是指籽实呼吸时发生气体交换,在一定时间内,呼吸所放出的CO2和吸收的O2容量的比值。RQ=CO2/O2

(四)影响籽实呼吸强度的主要因素 水分 温度

气体成分及通风 籽实质量状况 病虫感染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

临界水分:含水量11%~12%的干燥籽实,其呼吸作用微弱,当籽实含水量超过15%时,呼吸强度急剧增加,形成明显的转折点。

临界水分以下籽实内的水分为束缚水(结合水)。

当籽实的含水量超过临界水分,籽实中出现自由水(游离水)。籽实中游离水的增加是籽实新陈代谢强度急剧增加的决定因素。

籽实的呼吸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一般在15℃~50℃之间,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对呼吸强弱的影响常用呼吸温度系数Q10表示。一般Q10值在2~2.5之间。温度和水分对呼吸的影响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适当降低O2的浓度,提高CO2浓度,可以抑制呼吸,又不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对籽实而言,O2量减少到5%~8%时,呼吸将明显减弱。CO2浓度在12.0%~22.8%之间,可明显抑制呼吸。

籽实贮藏中,不论籽实本身含水量高低,在通风条件下呼吸强度均大于密闭贮藏。籽实含水量愈大,温度愈高,则通风对呼吸强度的影响愈大。

籽实自身质量亦是影响其呼吸强度的重要因素。

正常籽粒有完好的表皮保护层,呼吸强度较弱。

未充分成熟、不饱满、损伤破碎、虫蛀、发芽、小粒和大胚籽粒以及表面粗糙、带菌量多的籽粒,呼吸强度大。

籽实在贮藏期间,当条件适宜时,害虫和微生物便大量繁殖,同时放出热量和水分,从而间接地促进了籽实呼吸强度的增高。

据实验,昆虫的耗氧量为等量籽实的130000倍。害虫数量愈多,氧气消耗量愈大。

当氧气浓度减少到2%~2.5%,即可抑制害虫和霉菌的活现。

(五)呼吸作用对籽实贮藏的影响

呼吸作用对籽实贮藏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有利方面:促进后熟、保持生活力、利用呼吸耗氧进行自然缺氧贮藏等。

不利方面:消耗干物质、增加籽实水分和籽实堆湿度、促使籽实温度增高,导致发热、改变籽实堆气体成分。

二、籽实的后熟与贮藏的关系 

(一)籽实的后熟

(二)籽实后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

(三)影响后熟的因素

(四)后熟作用与贮藏的关系

(一)籽实的后熟

籽实在田间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即要收获,这可以称为收获成熟或技术成熟。

有些籽实收获后,生理上并未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才能达到生理成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后熟期,在后熟期间籽实所发生的品质不断改善的变化,称为后熟作用。

(一)籽实的后熟

籽实后熟期的长短因籽实种类和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麦类的后熟期较长。

大麦为90~120天,小麦30~80天;梗稻、玉米和高粱的后熟期较短,一些梗稻约为28天,玉米、高粱为14~21天;籼稻则基本无后熟期。

(二)籽实后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籽实中的可溶性糖、非蛋白态氮和游离脂肪酸等低分子物质合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物质,饲用品质得以改善;

在低分子物质合成高分子物质过程中释放水分,籽实的含水量下降;

酸度逐渐减小,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并由游离态转为吸附态,呼吸渐趋减弱,贮藏稳定性增强;

种胚成熟,细胞内高分子物质充分合成,干物质含量丰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体积缩小,绝对重量增加,硬度加大,种皮透性改善,有利于贮藏。

(三)影响后熟的因素 温度 空气 湿度

各种籽实完成后熟所需的温度并不一致。

禾谷类籽实一般在10~30℃的范围内可完成后熟。

在籽实后熟所必需的温度以上(一般不超过45℃)具有促进后熟的作用。零下低温则会延缓后熟的完成。高浓度的氧能促进后熟。

缺氧或二氧化碳积累的情况下会延缓其后熟期。

二氧化碳浓度为24%左右时,能抑制很多籽实萌发。

空气湿度大,籽实中的水分向外扩散慢,籽实潮湿,不利于后熟。

湿润的种皮不仅阻止水分从内层渗出和蒸发,而且不透气性增强,也是不利于后熟的重要原因。

(四)后熟作用与贮藏的关系

籽实在后熟过程中,由于酶的活性很强,在物质合成与旺盛的呼吸作用中,能放出较多的水汽。

这些水汽如不能及时散发出籽实堆,即可能在籽实堆局部集聚,造成局部“出汗”。

(四)后熟作用与贮藏的关系 “出汗”的原因

呼吸作用放出水和热能。

合成过程中也放出水,例如单糖合成双糖放出水分。

随着籽实后熟作用的完成,一部分原来的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

(四)后熟作用与贮藏的关系

以水气状态散发到籽实堆的孔隙中,随着热的对流,移至堆的上层遇冷结露,使籽实表面潮润,形成“出汗”。

如不及时散发水气,即可导致发热霉变。

新收获的籽实贮藏前除要充分干燥外,还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加快后熟的完成。

加强管理,勤于检查,及时散温、散湿以防止发热霉变。

三、籽实特性与贮藏的关系 

(一)导热性 

(二)吸附性 

(三)吸湿性

(一)导热性

籽实堆内传导热量的性能称导热性。

热能在籽实堆内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两种:传导、对流。

籽实是热的不良导体,籽实堆孔隙内的空气流动一般比较微弱。

(一)导热性

籽实堆的导热性的影响因素 籽实的种类 含水量高低 堆积高度 籽实堆疏紧 温差大小

(二)吸附性

吸附性是指籽实吸附及解吸各种气体的能力。

籽实堆具有孔隙,籽实又是多孔毛细管的胶体物质。

籽粒的表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参与吸附过程的毛细管的壁面积约为籽实本身外部表面的20倍左右。

(二)吸附性

吸附作用的形式

气体或蒸汽分子凝聚在籽粒表面的称吸着。

气体扩散渗入到籽实胶体内部进入毛细管内壁而吸着的称吸收。被吸入的气体在毛细管内达到饱和程度而被吸收的称毛细管凝结。一部分气体渗入到细胞内而与胶体微粒结合,甚至与籽粒内的有机物质起化学作用的称化学吸附。

(二)吸附性

不同籽实种类因其形态构造、吸附面的大小等不同,其吸附能力亦有差异。吸附作用的大小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吸附性

籽实的吸附性与籽实贮藏关系密切。

熏蒸过程中由于毒气被吸附,从而降低籽实堆孔隙中毒气的浓度,影响杀虫的效果,同时熏蒸后的籽实要彻底通风,以散尽吸附的毒气。

籽实对某些气体或气味吸附后散发很慢或不能散发,从而影响使用。

(三)吸湿性

籽实具有吸附和解吸水汽的能力,称吸湿性。

籽实具有极大的吸附表面,且籽粒内含有的大量蛋白质、淀粉等均属亲水胶体,因而籽实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能够吸收水汽。

籽实吸附水汽的能力与籽粒的化学成分、籽粒的大小、结构、有无破损以及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气温与籽实温度的温差等有关。

(三)吸湿性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当籽实的吸湿量和散湿量相等,亦即对水汽的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籽实水分不再变动时,此时的籽实水分称为平衡水分。

处于平衡水分条件下的相对湿度,称平衡相对湿度。

影响籽实平衡水分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相对湿度。

(三)吸湿性

(三)吸湿性

不同种类的籽实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所达到的平衡水分不同。

谷类所含蛋白质、淀粉等亲水胶体多,则平衡水分高;含有较多疏水性成分的油料种子的平衡水分则较低。

就同一籽粒来说,胚的平衡水分比胚乳大。因此,胚的含水量一般大于籽粒含水量。

四、籽实饲料的陈化

籽实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酶的活性减弱,呼吸降低,生活力减弱,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物理化学性状改变,品质逐渐变劣。

这种由新到陈的现象,称为籽实陈化,它是籽实本身生理生化的自然现象。

四、籽实饲料的陈化

(一)籽实陈化的变化 

(二)影响陈化的因素

(一)籽实陈化的变化 生理变化 营养成分变化 物理性质变化

籽实贮藏中,生理变化主要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若酶的活性减弱或丧失,其生理过程也随之减弱或停止。

禾谷类籽实,贮藏初期,含有活性较高的过氧化氢酶、α-淀粉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这些酶类的活性大大减弱。脂肪

脂肪→游离脂肪酸→醛、酮

酸败(哈变)淀粉

淀粉→麦芽糖、糊精 蛋白质

水解

变性

陈化籽实的组织硬化,柔韧性变弱,米质变脆,淀粉细胞变硬,糊化、吸水力、持水力降低,黏性较差,品质下降。

(二)影响陈化的因素 陈化虽由籽实内部生理、生化所引起,但贮藏条件及技术措施对促进和延缓籽实的陈化有密切关系。

高温、高湿可促进陈化的发展,低温干燥条件可延缓陈化的出现。杂质多,虫、霉滋生,易加速籽实陈化。

五、籽实的发热霉变

(一)发热霉变的概念及原因 

(二)发热霉变的过程

(三)促使发热霉变的条件

(一)发热霉变的概念及原因

籽实在贮藏期间温度不正常上升的现象称为发热。

籽实发热是引起霉变的主要原因,它实质上是籽实的有机物质被霉菌、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干物质大量损耗,籽实质量严重劣变败坏的过程。

(一)发热霉变的概念及原因

籽实发热与籽实堆生物学、物理学特性密切相关。

生物学因素: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籽实堆中各种活的有机体生命活动加强,放出大量的热量。

物理学因素:籽实堆的孔隙小,热容量不大,导热性差,造成籽实堆内外代谢的不平衡,使热量不断积累。

(二)发热霉变的过程

籽实的发热与霉变有一个由轻微到严重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快慢,主要由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水分对籽实和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适宜程度而定,快则一至数天,慢则数周乃至更长时间。

一般籽实堆发热霉变可分为3个阶段:

当贮藏籽实含水量大于安全水分,或籽实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时,籽实堆内的生物体呼吸开始增强,放出的热量开始积累。

灰绿曲霉首先生长繁殖,使籽实堆湿热郁积,局限曲霉、杂色曲霉等中温性微生物随之大量繁殖,积累的湿热不能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此时籽实表面的特征是:籽粒表面湿润,有“出汗”、“返潮”现象、散落性降低;籽粒软化,硬度下降、色泽发暗等。

其品质指标一般反映为籽实带菌量增加,脂肪酸值增高,非还原糖含量减少等。当籽实温度升高到35-40℃,水分超过15%-15.5%,湿度亦达到75%-85%或更高时。白曲霉、黄曲霉迅速生长,并使籽实温度继续上升,水分增加。

这时霉菌开始在籽实胚部或破损处形成菌落,而后逐步扩大到籽粒的局部或全部,籽实出现“生毛”、“点翠”和霉味严重等症状。

此时籽实温度可上升到50-55℃,籽实堆中的中温性微生物已很少生长,而少数嗜热性霉菌如烟曲霉、毛霉以及放线菌等大量繁殖,可使籽实温度升至60℃左右。

这时籽实的生活力已大大减弱或完全丧失,籽粒可变形成团块状而失去饲用价值。

当嗜热性微生物在高温下继续分解有机物质时,可能产生低燃点的碳氢化合物,如果氧气充足,则有可能氧化而导致籽实堆自燃。

(三)促使发热霉变的条件 籽实水分高 籽实质量差 仓房条件差

贮藏方法不当,管理失误 第二节

籽实饲料的贮藏技术 

一、常规贮藏 

二、低温贮藏 

三、低氧贮藏

一、常规贮藏 

(一)干燥

(二)通风与密闭的合理运用 

(三)防除鼠虫害

(一)干燥

籽实饲料的干燥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机械干燥。

日光曝晒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籽实饲料干燥办法。简而易行,费用低,并有抑制虫、霉的作用。

通风干燥适用于某些不易高温处理的籽实饲料。人工机械干燥,具有降低水分速度快,工作效率高,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等优点,但成本高。

(二)通风与密闭的合理运用

通风是以籽实饲料堆具有空气渗透性和粮堆孔隙性为基础。在通风季节,如属下列情况可通风:

(二)通风与密闭的合理运用

贮藏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风与密闭。

掌握有利时机进行通风降温降水,又必须及时密闭降低外界高温、高湿对籽实堆的影响,保持原来干燥、低温状态。

(二)通风与密闭的合理运用

由于籽实饲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利用室内外自然温差和压差进行通风,它受气候影响较大且效果较慢,贮量较大时,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机械通风就是在仓库内设通风地沟、排风口,或者在籽实堆或筒仓内安装可移动式通风管或分配室,机械通风不受季节影响,效果好,但耗能大。

(二)通风与密闭的合理运用

当外界温度、湿度高于仓内时应密闭仓库,可采用压盖密闭、套囤密闭、塑料薄膜密闭和全仓密闭等措施。

密闭贮藏时要求籽实饲料水分在安全标准以内,如玉米应在13.5%以下,高粱、大豆在13%以下,杂质含量均应在0.5%以下。

(三)防除鼠虫害

防除籽实饲料受到老鼠和害虫的危害,是确保安全贮藏的重要措施,其基本原则是“安全、经济、高效”。

根据各地的防治经验,可归纳为简易防治、清洁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及化学药物防治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磷化氢、氯化氢等。

使用中药山苍子(或山苍子油)和花椒等可防治害虫和防止霉变。

二、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是利用自然低温条件或机械制冷设备,降低仓内温度,使籽实饲料处于低温状况的一种贮藏方法。

低温贮藏可使籽实饲料处于休眠状态,呼吸作用很弱,有效的限制了微生物和害虫的活动,延缓籽实饲料品质变化。

低温贮藏的关键措施之一是获得和保持低温状态。另一关键措施是籽实饲料的筛选与除杂。

三、低氧贮藏

籽实饲料在密封条件下,由于机械脱氧或生物呼吸脱氧造成堆内低氧状态,并伴随着二氧化碳的积累,从而降低籽实饲料生理活动的一种贮藏方法,优点

防治害虫 防霉作用 提高品质

三、低氧贮藏

脱氧是低氧贮藏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使用的脱氧方法有生物脱氧和机械脱氧。低氧贮藏除了安全含水量以下贮藏外,还适合高水分籽实饲料的应急贮藏。

第三节

籽实饲料的加工 

一、物理加工方法

二、化学及生物加工调制方法

一、物理加工方法 粉碎 压片 浸泡 蒸煮 焙炒

微波热处理 饲料颗粒化

二、化学及生物加工调制方法 糖化 发芽

发酵

谷物湿贮 思考题

1.阐述呼吸作用与籽实贮藏的关系 2.阐述吸湿性与籽实贮藏的关系

3.何谓籽实饲料的陈化?其生理方面和营养物质变化发生哪些变化? 4.简述籽实贮藏的常用技术

5.籽实的物理加工方法有哪些?

6.简述籽实的化学加工

第九章 木本饲料 第九章

木本饲料

第一节

木本饲料资源

第二节

灌木饲料的加工利用 第三节

树叶的加工利用 第一节

木本饲料资源 

一、木本饲料的分类 

二、木本饲料资源量

三、国内外对木本饲料的利用状况 

四、我国木本饲料的开发潜力

一、木本饲料的分类

木本饲料主要有松科(Pinaceae)、豆科(Leguminosae)、杨柳科(Salicacae)、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植物。

根据利用部位可分为针叶、阔叶、子实三大类:

二、木本饲料资源量

2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hm,与耕地面积相当。森林覆盖率18.2%,活立木总蓄积量136亿m3。

我国是多树种国家,主要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两大类。

木本饲料资源主要包括树叶、树籽、嫩枝和木材加工副产物。

二、木本饲料资源量

根据我国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和采伐情况进行估算:每年树叶产量约5亿t以上;

2按生物学测定:树叶约占全树重量的5%左右,其中针叶林面积约700万hm,每公顷可产松针3t,全国针叶林年产松针2.1亿t。

二、木本饲料资源量

2阔叶林面积约6500万hm,枝叶繁茂,产叶量大,平均每公顷产叶量可达4.1t,全国阔叶林年产叶量可达2.7亿t。

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各种树籽约100万t,其营养价值相当于饲料粮,以橡子为例,其淀粉含量丰富,达50%~60%,可作为能量饲料;维生素B2含量特别高,几乎是粮食的7~10倍。

三、国内外对木本饲料的利用状况

(一)国外对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状况 

(二)中国对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现状

(一)国外对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状况

国际上,松针粉早被用作畜禽饲料的添加剂或配合饲料。

原苏联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利用乔木针叶粉饲喂牲畜,20世纪90年代末仅松针粉生产厂就有350家,年产松针粉约20万t仍供不应求,1955年成立了林业饲料研究所,平均每年3000多万t树叶被加工成各种饲料添加剂,并用膨化法将废木材加工成饲料。

美国曾将粉碎树皮化学处理后制成单细胞蛋白饲料,20世纪70年代后对树叶饲料的开发利用进展很快,并建成了利用山杨、柞树木屑生产碳水化合物饲料的工厂。

(一)国外对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状况

在日本,阔叶树的木片被加工成絮状物,以30%-50%的比例饲喂牛、羊,由橡子和其他饲料混合成的“橡实团”被用来养猪,同时还研制树皮饲料添加剂。

韩国山林厅木材化学研究所开发利用刺槐和银白杨的叶,生产的粗饲料粗蛋白含量高达17%~29%,灰分含量不到1%。

印度有专门供采集橡子和树叶的饲料林地。印尼开发了“三层饲草体系”模式,牛饲料中灌丛和木本饲料约占4%~32%。

澳大利亚利用桉树叶来解决旱季缺草之灾,并与墨西哥、菲律宾等国家一起大量种植银合欢,加工的银合欢粉因其粗蛋白含量高引起国际市场的极大兴趣,并被人们誉为“超级树”和“饲料之王”,在许多地方是唯一的饲料。刺槐是地中海地区干旱季节的优良补充饲料。整个尼泊尔饲料供应的40%是木本饲料。

在非洲,约有7500多种木本植物的嫩枝、嫩叶可用作家畜饲料,在旱季,这些嫩枝、嫩叶构成60%的羊饲料和30%的牛饲料。

(二)中国对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对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在一些农区和山区仅次于农副产物。

由于我国是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放牧牛羊等草食性家畜直接寻食落叶,其次是人工采集鲜叶和收集落叶直接饲喂,或经过粗加工,与秸秆、精料调制后饲喂畜禽。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着手对加工树叶饲料进行研究。

1979年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与江苏农科院畜牧所共同研制利用桉树叶提取饲料添加剂,还开展了松针粉的研究。

湖北宜昌饲料公司开发绞股蓝作饲料添加剂。

1981年,连云港市墟沟林场建成了我国第一家松针叶粉加工厂。

到1985年底,我国建成投产的松针粉加工厂就有35个,当年共产松针叶粉2万t。

(二)中国对木本饲料资源的利用现状

如今,我国新疆树叶利用率已达20%,但全国乔木枝叶饲料的平均利用率仅为1%。我国木材水解工业也很落后,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把林业木材废弃物转化为饲料酵母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

四、我国木本饲料的开发潜力 资源量大

我国现有木本饲料资源每年约有6亿-8亿t,按平均利用率20%计算,尚有4.8亿-5.4亿t有待进一步开发。蛋白质饲料紧缺

据已掌握近30种树叶的营养成分看,有三分之二的粗蛋白含量超过10%。

如果平均按10%计算,每年5亿t产叶量中则含有5000万t粗蛋白质 第二节

灌木饲料的加工利用

灌木类饲用植物根据株高和叶形分为小叶灌木、宽叶灌木、肉质叶灌木、无叶灌木、鳞叶灌木、针叶灌木和中灌木。

灌木类饲用植物从温带到热带,从低平地到海拔5000m以下的高山均有分布。

灌木具有抗逆性强、寿命长、植丛大等特点,对解决干旱缺草年份、枯草季节以及灾年的畜草不平衡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饲用灌木有:柠条、胡枝子、羊柴、花棒、沙棘、黄柳、梭梭、沙拐枣、沙蒿等。

第二节

灌木饲料的加工利用 

一、灌木的饲用价值 

二、灌木的平茬

三、灌木的加工及利用

一、灌木的饲用价值 优点

一些灌木(如豆科灌木)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灌木总能较高,但消化能较低。有些灌木的维生素含量较高。缺点

有些灌木粗硬或带有针刺,不经加工,家畜难以采食,咀嚼时需消耗较多的能量。灌木的木质化程度高,家畜难以消化利用。

二、灌木的平茬 

(一)平茬的作用 

(二)平茬间隔期 

(三)平茬的适宜时间 

(四)平茬方式

(五)平茬方法和留茬高度

(一)平茬的作用 增加分枝和嫩枝数 增加可食产量

增加家畜的采食量和消化率 控制灌丛高度

有利于形成下繁形株丛

(一)平茬的作用

(二)平茬间隔期

灌木种类不同,平茬间隔期也不一样。

沙柳平茬间隔期为3年,柠条为5年,羊柴和花棒为2年,沙蒿为2~3年。间隔期过长,枯枝增多,影响灌木的利用和生长。

而连年对同一地段的灌丛进行平茬,灌丛得不到休养生息,往往造成生活力下降。

(三)平茬的适宜时间

灌木平茬一般多在立冬后至翌年早春解冻之前进行。灌木完全停止生长,所积累的营养物质大部分输送到根系中贮藏起来,根系处在冻土层中。平茬地上部分,不会影响灌丛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不会损伤根系。

(四)平茬方式

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风多风大,为防止土壤风蚀,要采取隔带平茬,切不可一次全部除光。

隔带老枝条,既能防止土壤风蚀,又能达到提高平茬幼枝成活率和更新复壮草场的目的。

(五)平茬方法和留茬高度

灌木平茬应紧贴地面或低于地面1-3cm为宜。

若茬口高出地面,会因失水过多影响枝条萌发和再生;茬口过低易伤根系。茬口要平滑,以利于萌发和再生。

平茬时不能只砍粗枝、大枝,而留下小枝、毛枝。

三、灌木的加工及利用 晒制灌木干草 加工灌木粉 膨化

晒制灌木干草

将灌木刈割后,打成4~5kg重的小捆,直接运至贮存场所,略加晾晒后即可堆垛。经该法调制的灌木干草,叶量损失很小,仍保持绿色。

在冬春季节,其叶子和嫩枝为家畜所喜食,剩下的粗硬茎杆可用作薪柴。加工灌木粉

灌木的含水量较低,刈割后稍加晾晒即可加工成灌木粉。灌木出粉率为80%左右,生产率一般为1000kg/h。

灌木粉的适口性较好,采食率为60%-80%,高的可达90%。

灌木加工成粉后消化率有所提高,粗蛋白质、粗脂肪的消化率在50%以上,干物质在40%以上,较难消化的粗纤维也达到40%。膨化

为进一步提高灌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可将灌木粉进行膨化处理。膨化方法与秸秆膨化基本相同。第三节

树叶的加工利用 

一、树叶的饲用价值 

二、树叶的采收 

三、针叶的加工利用 

四、阔叶的加工利用

一、树叶的饲用价值 树种 生长期

树叶中所含的某些特殊成分

二、树叶的采收 

(一)采收方法 

(二)采收时间

(一)采收方法 青刈法 分期采收法 落叶采集法 剪枝法

(二)采收时间

树叶的采收时间依树种而异。

松针:在春秋季节松针含松脂率较低的时期采集。

紫穗槐、洋槐叶:北方地区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采集,最迟不要超过9月上旬。杨树叶:在秋末刚刚落叶即开始收集,而不能等落叶变枯黄再收集;还可以收集修枝时的叶子。

桔树叶:在秋末冬初,结合修剪整枝,采集桔叶和嫩枝。

三、针叶的加工利用

2我国针叶树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约0.7亿hm,蕴藏着巨大的饲料资源。针叶主要可制作成针叶粉、针叶浸出液和针叶浓缩物。

四、阔叶的加工利用 糖化发酵 叶粉 浓缩物 蒸煮 颗粒饲料 思考题

1.木本饲料如何分类? 2.灌木饲料如何加工利用? 3.简述树叶的饲用价值 4.阐述松针的加工利用 5.简述阔叶树叶的加工利用 第十章

食品工业副产品饲料 第十章

食品工业副产品饲料 第一节

糠麸饲料 第二节

饼粕饲料 第三节

糟渣饲料 第一节

糠麸饲料 

一、糠麸饲料的特性

二、糠麸类饲料的加工与利用 

三、糠麸类饲料的贮藏

一、糠麸饲料的特性

糠麸是粮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是畜禽重要的能量饲料。糠麸类饲料主要是禾谷类籽实的种皮、糊粉层、少量的胚和胚乳。常用的糠麸有麦麸、稻糠、玉米糠,此外还有高粱糠等地方性品种。

第四篇:账户操作员岗位职责

账户管理员、账户操作员岗位职责

一、单位结算账户开户由支行统一办理,并执行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资料审核、预留印鉴卡、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的核准和报备登记,以及向人行办理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的核准手续。

二、支行配备账户管理员和账户操作员各一名,负责对人民币结算账户(含网上银行)开户、销户、变更及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

三、账户管理员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单位结算账户开户的资料审核、预留印鉴卡;(2)根据“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核实客户开户的真实性(有必要的实地核实开户的真实性),在了解的基础上判定客户风险等级;

(3)向人行办理人民币基本账户、专用账户、临时账户的开户许可证核准手续。

(4)对在我行业务系统和人行同城票据电子交换系统办理的开户手续进行复核;

(5)负责单位结算账户开户的资料的整理、保管、登记等工作;(6)在一般存款账户开户后,负责把开户情况通知基本账户开户行;

(7)负责单位结算账户预留印鉴卡的整理、保管、登记等工作;(8)负责人民币单位结算账户开销户登记簿的记载工作;(9)负责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我行核心业务系统和同城票据电子交换系统三个系统账户信息一致性的定期比对工作。账户管理员除做好上述职责外,兼任反洗钱工作人员和风险预警业务处理可以根据支行实际情况安排其他非临柜工作,账户管理员不得由临柜操作人员兼任。

四、账户操作员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对单位结算账户开户的资料及预留印鉴卡的完整性、规范性的复核;

(2)办理向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的核准和报备登记;(3)根据核准和报备情况统一办理在我行核心业务系统和人行同城票据电子交换系统的开户手续。账户操作员可由临柜人员兼任。

五、支行办理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开户、变更、撤销时,账务管理员和账户操作员应各尽其责,互相配合,账户管理员应根据存款人的申请,对存款人出具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由账户操作员进行复核、确认后办理相关手续。

六、支行按“了解你的客户”原则,确定客户真实身份,对申请开立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出具的营业执照、证书、批文、身份证件等正本开户证明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双人审核、确认,并根据开户资料在核心业务系统正确录入相关信息,产生预核准账号,以确保存款人开户信息的真实、可靠。所有开户资料支行均应复印留存,身份证明都应进联网核查,并作一户一档入库(箱)保管。

七、向人行办理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的核准手续后,支行根据核准书和报备情况于当日至迟次工作日内在我行核心业务系统和同城票据电子交换系统办理正式开户手续,以规范账户管理。

第五篇:中控室操作员岗位职责

中控室操作员岗位职责

一、严格遵守作业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值班长及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挥,做好本班各项工作,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规定做好各种记录。

二、熟悉掌握全厂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操作规程,牢记系统各种工艺参数。

三、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随便走动。工作中注意本系统设备的运转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矿粉生产工艺知识,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操作水平。

五、严格执行中控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严禁违章操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六、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经常与现场相关人员保持联系,发现故障要及时通知和配合处理。并做好操作、运行等相关记录。

七、遇到紧急情况或重大故障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值班长通报。

八、根据生产部门下达的各项生产质量控制参数控制好本系统操作,确保参数稳定、准确。

九、熟练掌握中央控制系统及各现场工作站的数据采集、及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

十、当班人员必须如实填写好《中控操作运行交接班记录》,认真填写本班生产运行状况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处理结果,尚未处理或处理完毕的,应向接班者详细说明,并提出重点注意事项。

十一、交接班前必须将中控室清扫干净,保持中控室整洁卫生。

南京邦恒调试组

下载饲料加工操作员岗位职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饲料加工操作员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应釜操作员岗位职责

    反应釜操作员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爱护工作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注意设备的日常保养,减少损坏机率。 2、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工艺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无故浪费原料,保持......

    网络中心操作员岗位职责

    网络中心操作员岗位职责 1.按照中心机房的操作规程,做好计算机网络中心主机的开机、日间系统监测、网络监控、系统关闭、批量处理、数据备份、主机关闭等工作。 2.随时检査、......

    主机操作员岗位职责

    主机操作员岗位职责1.加强安全意识,熟悉生产设备各部位功能,严格按操作规章进行生产,做到安全文明生产。2.严格按照“生产用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数据设定计量值,按质检员的要......

    空运操作员岗位职责

    1.完成上级主管分配的各项任务。2.按标准流程操作,使货物及时、安全、顺利地运输。3.满足客人的合理要求,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4.有效协调外部和内部各方面关系。......

    操作员岗位职责(物流业)

    与客户沟通承办订舱、报关、报检、提单签发、国际运输业务咨询等业务,提高客户满意度。1.指导分公司的物流操作技能的提高。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电脑室操作员岗位职责

    1.掌握电脑的使用原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2.负责酒店各种内部文件的打印,协助做好文件和指示的传送工作。3.保管好各种电脑设备和用品,不可擅自交给他人使用,保持设备的运转正......

    计算机操作员岗位职责

    1.按照操作程序操作计算机。2.熟练掌握医疗保险系统软件的具体操作程序。3.及时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进行登记、录入,并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4.及时处理参保个人变......

    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

    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