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工作案例: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
一、案例
去年,我初接上六(7)班,心理充满激情,制定了许多班级规范,设计了许多班队活动。信心十足地要把这个班带成文明模范班。然而,几天下来,我的心凉了半截。就因为班里有一个王东同学老是和我唱反调。我在讲台上大声说,他在下面小声说,引起全班同学起哄;我批评他,他爱理不理,没什么变化;我努力寻找到他的优点,按奖励制度给他发一颗糖,他却不屑地扔掉了。我苦恼极了。
二、对策
通过家访了解,我才知道王东同学由于小学曾留级,年龄比同界同学大1-2岁,个头也比一般人要高,发育较早。父母离异,家中只有父子二人,而父亲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在家,很难管教。说慌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饭,经常旷课逃学,在社会上接触人员较复杂,经常逗留在网巴,随便吃零食,在同学中霸气十足,谁都不敢惹他,时常以欺负同学而引以为荣。
由此,我猜想父母的离异对王东同学可能是个强烈的打击,我若干次地找他谈话终于得知:王东爸妈的离婚,让他自暴自弃,家里经常是他一个人呆着,觉得没意思,好无聊,为了寻求失去的爱,减少烦恼,他经常与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混在一起,有时出走几天几夜不归,甚至他还认为没有人象那些哥们儿、姐们儿那样对他好。这真是“近墨者黑”呀。
首先,我认为这时候我应从根本上入手,采取母爱式的教育感化他。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关心他。无论课上、课下、活动中、娱乐时,都注意从感情、态度和语言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关心与尊重。(班主任工作)一起谈同学关系、社会热点问题、班集体建设等,有时我为他补习功课……。让他感觉到我无时无刻地在关心他。俗话说:“日久生情”。对他母爱式的教育,使他渐渐愿意接近我并改掉了身上的许多缺点。
其次,我还采用示范式教育法: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好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左右着王东的视线,所以我便以别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其进行心理教育。采取迂回战术,让优秀学生与他同桌,让优秀学生和他结队,使优秀学生的言行能很好地去感染他,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从而去改变他的不良品行。
第三,我采用立体式教育法:所谓立体式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才能奏效。在教育中,我及时和王东家长取得联系,并注意不告状、不揭丑、报喜不报忧,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制定具体措施。求得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密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办法切断该生与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来往,与消极环境隔离,使他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步矫正。
第四,我采用了鼓励式教育法:注意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看到王东关心爱护集体,就让他当卫生委员。学习有进步时,及时在班内表扬他。让他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有时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等细微激励,这些都有助于他的进步。
经过一年的努力,王东在各方面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所有科目合格的成绩顺利的小学毕业了。
三、点评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班级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更有甚者,危及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自杀和他杀)。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因此,我倡议: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案例: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
班主任工作案例: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
一、案例
去年,我初接上六(7)班,心理充满激情,制定了许多班级规范,设计了许多班队活动。信心十足地要把这个班带成文明模范班。然而,几天下来,我的心凉了半截。就因为班里有一个王东同学老是和我唱反调。我在讲台上大声说,他在下面小声说,引起全班同学起哄;我批评他,他爱理不理,没什么变化;我努力寻找到他的优点,按奖励制度给他发一颗糖,他却不屑地扔掉了。我苦恼极了。
二、对策
由此,我猜想父母的离异对王东同学可能是个强烈的打击,我若干次地找他谈话终于得知:王东爸妈的离婚,让他自暴自弃,家里经常是他一个人呆着,觉得没意思,好无聊,为了寻求失去的爱,减少烦恼,他经常与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混在一起,有时出走几天几夜不归,甚至他还认为没有人象那些哥们儿、姐们儿那样对他好。这真是“近墨者黑”呀。
首先,我认为这时候我应从根本上入手,采取母爱式的教育感化他。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关心他。无论课上、课下、活动中、娱乐时,都注意从感情、态度和语言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关心与尊重。(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
第三,我采用立体式教育法:所谓立体式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才能奏效。在教育中,我及时和王东家长取得联系,并注意不告状、不揭丑、报喜不报忧,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制定具体措施。求得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密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办法切断该生与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来往,与消极环境隔离,使他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步矫正。
第四,我采用了鼓励式教育法:注意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看到王东关心爱护集体,就让他当卫生委员。学习有进步时,及时在班内表扬他。让他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有时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等细微激励,这些都有助于他的进步。
经过一年的努力,王东在各方面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所有科目合格的成绩顺利的小学毕业了。
三、点评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班级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更有甚者,危及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自杀和他杀)。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因此,我倡议: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案例:给孩子“留面子”
班主任工作案例:给孩子“留面子”
这两天,连续发生了两起有关“面子”的事儿:
事件一:上周数学老师还表扬我班同学积极发问,这周居然一个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都没有了。她们宁可等我课间到教室巡视时问我数学题,(可我是英语老师啊!)也不愿去办公室里找数学老师。问他们原因,答曰:办公室里那么多老师,都看着我们,感觉自己连这样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太丢面子了……
事件二:班上两个同学课间打闹,被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在场的其他老师也你一言我一语。原以为说上几句,孩子认个错也就算了,没想到平时挺懂事的孩子居然犯起了倔脾气,无论如何不肯承认错误,还和我顶上了嘴。冷处理,等放学别的老师走后再问,孩子眼圈一红,眼泪下来了:“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说我,一点面子都没给我留,我觉得太丢脸了……”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不知道“要面子”,没有自尊心的人就没有上进心;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何来别人的尊重?因此,孩子长大了,知道“要面子”,我认为这是好事。(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至少说明孩子能分清对错、明白美丑、知道上进。但是一味的“要面子”,也会转化为虚荣、自欺欺人,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怎样给孩子“留面子”呢?
首先,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具体说来,能私下解决的问题就不公开,能小范围内解决的事情就不扩大化。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打击孩子。因此,在保证教育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尊重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
其次,告诉孩子:正确认识“面子”。有问题请教老师不丢脸,讳疾忌医会使毛病越来越大;主动承认错误不丢脸,强词夺理知错不改才不光彩。“要面子”,不是不让人批评,而是自身要做到无可挑剔。
最后,教给孩子“挣面子”的方法。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身必要有突出之处。“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里子”,自然而然就有了“面子”。因此,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才学服人。这,才是真正的有面子。
你给学生“留面子”了么?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案例
生命常在,爱心永恒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个案背景】
近年来,伴随离婚率的高涨,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残缺,造成孩子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良。无数资料显示:一个从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缺乏关爱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很难从他身上找到责任感、同情心,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因此,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离异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忽略或行为上的放任,使一个个稚嫩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幸福和纯真,变得灰暗、痛苦、茫然、自卑、任性,假如,这种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引导和调节,就会发展成情绪和行为有障碍的特殊学生。【个案描述】
郑德宝,男,15岁,八年级学生。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同组或邻组其他同学说话。行为散漫,无组织纪律,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不能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不理想。【问题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乏
1、亲情的需要。
父母离异,母亲从来没有联系过他,这些年只跟着父亲两个人过日子,虽然给了他物质上的需要,但缺乏亲情的沟通,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而且父亲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每天放学回到家,家里总是他一个人,冷冰冰的,有一种孤独感。由于单亲家庭结构的残缺,他不太喜欢与人说自己的家庭,心态略显畸形,因而他更需要关怀。
2、与人交往的需要。
由于他的性格暴躁,行为习惯不良,班上的同学不愿与其交朋友,在班上他的地位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认可,他有一些失落感,渴望与同学们正常交往,得到认可,成为好朋友。为此,他常与其它班的同学交往,表现自我,以此来获得承认与尊重的需要。
3、成功的需要。
在七年级的一学年里,成绩中等,在第一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中还荣获了年级组二等奖。以后成绩一路下滑。上了八年级,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业负担加重,再加上他懒惰的坏习惯,学习没有进行有效的巩固,考试常常是临时抱佛脚,因此,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偏下。
4、理解的需要。
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郑德宝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问题的解决】
为了帮助郑德宝面对现实,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打消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家校配合 首先我与他的父亲取得了联系,把郑德宝目前的学习状况和精神状态告知他们,要求他多配合,无论多忙,都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孩子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同时我要求他的父亲在孩子放学时一定要在家,并尽量与孩子谈谈心,说说一周中的见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
二、爱心呵护
“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他”,我与科任老师协商好,为他特制了一些“笑脸”,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还悄悄指定同学全天候跟踪服务,发现优点及时汇报:上课守纪律了、举手发言了、及时交作业了、帮助同学们了、认真做值日了„„随时随地都有一张“笑脸”温暖着他,提醒他不要犯错,鞭策他不断进步。不知不觉中,他变了,撕掉了冷冰冰的面具,绽开了灿烂的笑容。他对我说:“老师,您那些笑脸,让我感觉您无处不在,我希望得到您的笑脸。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我母亲都不要我了。”我笑着说:“虽然你母亲当你是根草,可老师当你是个宝,将来你还要成为国家的宝呢!”他热泪盈眶。在那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一颗闪亮的星星在空中快活地眨着眼睛,向我展示他人生中亮丽的风景呢!正是教师情真意切的激励,出神入化的点拨,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蔼可亲的诱导,使冥顽不灵的泥土成材。在日记中,他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您是给我以深远影响的人,您的敬业、善良、正直、睿智无不昭示了一种人格魅力。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老师,我终身感激您!”
三、真情倾注
我利用课余时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心事,关心他、帮助他,逐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当他遇到困难时,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解决困难。在与他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这孩子非常依恋以前的家庭生活,他非常不喜欢现在这种孤单的生活,他非常希望得到母亲的爱,希望能和父母一起生活。逐渐地,孩子愿意与我交谈,把我当成了朋友。在他十四岁生日那天,我和班干部商讨班队活动就为这个月生日的全体同学开庆祝会。在他接受同学们的礼物时,全班同学送给他一张特别的贺卡,上面有每一位同学对她的祝福,打开贺卡时,我看到他眼睛亮亮的,同时,在设置的“光荣时刻”这一节目中,班长大声宣读了我亲自为他罗列的闪光点,同学们一次又一次为他鼓掌,他脸红红的,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身子坐得那么端正,头抬得那么坦然,我知道他心中的冰雪世界正在融化。一朵美丽的生命之花正在绽开,越来越烂漫„„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和同学都说他像换了一个人:第一,他的学习成绩有一定提高,在班上属中等偏上水平;第二,他关心集体,特别是在班级各类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积极、热情的参与,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第三,能够体谅父亲生活的辛苦,在家能多做家务,断绝了与不良青年的来往;第四,做事能做到三思而后行,不再莽撞;第五,性格开朗,与老师同学成为朋友,交心谈心,其乐融融。【案例启示】
1、爱心无限,缝合受伤的心灵。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可他们拥有一颗渴望家庭温暖的心,一颗渴望大家关爱的心。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是缝合他们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孤独、冷僻、沉默少言,心灵隐藏着许多不愿披露的症结。作为主角的老师,首先必须与孩子做好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要善于破译童心,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并为下一步爱的行动奠定基础。
2、团结互助,沐浴温馨的友情。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为此,我总是以身作则,从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不允许其他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朝夕相处的同学,特别是班干部,是教师对单亲家庭孩子实施教育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小助手的作用。单亲家庭孩子如果处在排拆、歧视的集体环境中,只能让他们永远抬不起头,从而更加孤独、甚至走向集体和社会的敌对面。反之,平等亲和、团结互助、充满友爱的团体环境,则能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自然的融入集体,并从中体验真诚、友谊的幸福,享受集体的温暖、进步的快乐。
3、赏识激励,高扬自信的风帆。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像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也行。可每个孩子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于运动;有的孩子爱唱爱跳,擅长文艺;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爱绘画。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这些孩子的专长,顺势加以引导及培养,促进他们在某方面具备其他孩子所不及的专长,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这样,即便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不佳,也不至于因此而灰心丧气,反倒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发努力,或许还能干出一定的成就来。培养孩子的专长,各尽其才,孩子就有了一种竞争优势,具有了上进的动力,孩子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有从心里迸发,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无痕的关爱是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正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玫瑰在别人心中绽放,却馨香相随。把心献给学生,像园丁那样,用晶莹剔透的水珠洒向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让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十多年来,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用爱谱写了一曲曲和谐的音符。多少个不眠夜晚,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酸甜苦辣,虽然心力交瘁,但爱心永恒,无怨无悔,因为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让每一轮朝阳都发出灿烂的光芒,让每一朵生命之葩都开得烂漫无比,让成功在不知不觉中,平凡而精彩,短暂而永恒!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案例
将关爱进行到底
——班主任工作案例 案例背景
八岁的男孩丁丁生长在单亲家庭,跟着母亲生活。他母亲是个环卫工人,脾气不太好。在三年级
(一)班,丁丁是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上课时总管不住自己,不是搞东西,就是捉弄旁边的同学,甚至离开座位或蹲在桌子下面。老师教写字时,他或者说没笔,或者去削笔,总之,不能稍微消停一会儿。由于丁丁严重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家长们意见很大,他的座位由第四排调到超一排,再由超一排调到最后排的单人座位。下课时老是和同学发生摩擦,告他状的学生络绎不绝。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还振振有辞,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实在推卸不掉,才勉强承认,保证不再犯错,却不见行动。他的课堂作业要老师亲自守着,手把手地教才能勉强完成,而家庭作业是经常都不能做完的。丁丁的数学还能考个六七十分,语文只能考个四五十分了。案例起因
在一天上午的数学课上,丁丁把他前面的 一名女生的手弄
伤了。下课后,女生找我告状,我看到她的手背破了点皮,还有一丝血迹,忙叫来丁丁询问。丁丁还是老样子,先拒不承认,最后见铁证如山,才低头认错。当我得知他是拿金属类玩具弄伤女生时,担心感染得破伤风,就说需要去医院打破伤风针,并要通知丁丁的母亲来。谁知丁丁一听要去医院,就又哭又闹,还说他不出医药费,不是他弄的。我这时刚好接通了他母亲的电话,看到这一幕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就冲他吼道:“你别在老师这儿耍横,对的就在你妈面前闹!”我在电话中向丁丁的母亲说明了情况,希望他赶紧来学校处理,我马上要去上课。
上课铃响了,我把女生留在了办公室,匆匆走进了教室。几分钟后,丁丁的母亲来了。当我上完课走进办公室时,同年级的老师忿忿不平地告诉了我刚才发生的事情:丁丁的母亲来势汹汹,说我不尊重她,辱骂他,她要去告我。还说女生的手没什么事,是我小题大做,老是针对她儿子,跟儿子过不去。在老师们的劝说下,她才很部情愿地把女孩送到了医院。听了老师们的转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经常同她电话联系,反映丁丁的问题,希望她严教育,多督促,这就成了针对她儿子?我总在放学后守着丁丁做作业,单独辅导他,这就是跟他过不去?自己的辛苦付出没能得到感谢,反而受到指责,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真令人感到悲哀呀!
案例经过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丁丁依然如故,甚至有变本加厉之
势。她母亲有时来学校接他,见到我时也有些尴尬。我之前虽然在气头上说不管丁丁了,但冷静下来想想,他毕竟是孩子,是自己的学生,怎么能不管呢?他母亲之所以会那样大吵大闹,也许是在电话里听错了,误解了我,再加上经济上不宽裕„„我是不是该给她解释一下,消除误会,以利于孩子的教育呢?可当见到她时,又开不了口,一是出于面子思想:自己又没错,为什么还要去低头呢?二是这样做有老师传话之嫌。算了吧,只要我一如既往地关爱丁丁,她应该会明白的。
在参加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的过程中,我通过观看、阅读六大模块的案例故事、对话班主任、对话专家、综合评析、拓展案例,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班级管理方法,心态也变得平和了许多。我明白了对丁丁这种问题较多的学生,一味地严厉批评、强迫学习是行不通的。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充分激发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才能取得成效。我针对丁丁爱表现的特点,课堂上只要见他举手就及时抽他答问,答对了就大夸特夸,答错了也不责怪,只是示意坐下再好好想想。渐渐的,丁丁对学习有点兴趣了,上课的状态也有所好转。课余时间,我有事没事总找丁丁说说话,套套近乎,他有些得意,和我更亲近了。在交谈中,我告诉丁丁,要想成为受大家喜欢、尊重的人,就得和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如果想以武力使别人屈服,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导致大家都讨厌你,怨恨你,远离你。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来告丁丁状的人渐渐少了。我趁热打铁,在班上表扬丁丁。我在征询丁丁的意见后把他的座位调到了前一排,旁边是勤奋守纪、宽容谦让的女生小雨。和他们当面约定:小雨有权力督促丁丁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而丁丁也要好好约束自己,努力改正缺点,服从小雨的监督。如果违反约定,将受到惩罚。同时,保持着和丁丁母亲的联系,改变了以往总告状的做法,把丁丁的点滴进步都及时告诉她,肯定她的付出,希望她和老师密切配合,多沟通,想良策,共同教育孩子。
案例结果
最近一段时间,丁丁在与同学的相处和学习、纪律、劳
动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好转,我稍感欣慰。但丁丁的学习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他写字极慢,看一笔写一笔,往往把一个字弄得分了家,生字遗忘快;写作业依赖性前强,如果没老师或家长守着他,就乱画一气甚至不做。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在六十分上下徘徊。他的同桌小雨也因无法忍受他的顽皮要求换座位了。我知道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反复而困难重重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用心、细心和信心,但要真正完全做到的确太难了!如果不改变现状,完全靠外力,只会让人身心疲惫而无实效。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想办法使丁丁从他律走向自律,学会约束自己,遵守纪律,独立完成作业,这时他母亲和我才能如释重负。但应该运用什么策略,采取哪些手段,通过多久的努力才能走到这一步呢?我目前还有些茫然,但我绝不会放弃。我想,只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前方的路一定会越走越顺畅。
案例评析
在以上案例的处理中,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做法是比
较妥当,值得肯定的:
1、面对家长的误解,我能冷静地对待,换位思考,不计前嫌,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赢得家长的谅解和信任;
2、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扬,激发他的自尊、自信、自强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善待他的反复,关注他的成长,不抛弃,不放弃。
案例反思
对丁丁的转化并没有完全获得成功,说明自己的工作还存
在许多不足:
1、对丁丁的教育转化缺乏一个科学的长远的规划,只是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
2、没有充分利用集体活动,发动同学们运用集体的力量感化丁丁,帮助他改正缺点;
3、对丁丁的内心需求不够了解,缺乏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