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释放真率童心 让美术课更好玩贾继红
课改引领下 美术课堂构建新思路
北大附小:贾继红
内容提要:
美术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而有着独特的、其它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作用。新课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给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美术学习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发挥儿童天性,展现童心世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真率的表达。主题词:师生角色转变
尊重童趣童心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而有着独特的、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新的课程改革,把美术教育的重心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给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美术学习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强调,改变了以往一贯的教师主导的地位,教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更重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师生知识传递关系上的变化。聆听学生内心感受,促进学生主动体验。美术学习也不单纯是技能技法的训练。更注重培养一种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他们不同的能力潜质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画画是孩子们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形式,他们可以在表达的过程中尽情的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的能力,而非强迫他们锤炼自己纯熟的绘画技法。作为成年人,欣赏孩子们的作品要用童眼去看,童心去品味。因为,儿童画的奇异想象和诗情童趣,往往会因为技法上的幼稚而被成年人所忽略和忽视,从而对他们进行不公平的评价。因此,在美术课堂,尊重童心,释放童心,求异存同,主张创造与鼓励自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美术课堂教学尝试,我浅析了如下做法:
一、尊重孩子,呵护个性,释放他们心中的原始生命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一部分来自学生自身,另一部分来自外部的刺激和教师的激发与调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和个性的表达。
“不要忽视孩子的第一笔信手涂抹,这正是儿童绘画可喜的进步。”、“即使不成为画家,儿时画画的可贵经历,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胡雨心教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孩子们单一的技法传授,诱发孩子们潜意识中的艺术想象力。引导孩子们绘画的激情,让她们在想象和创造的活动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为什么而画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孩子们的创作潜能?
(一)尊重童心 成就梦想
记得在一年级的一次课上,孩子们一起画汽车,通过想象,画出能够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同时又很实用和舒适的汽车。在课堂上,我会不时给首先画完的孩子一张较大的纸,而他们,也悄悄的把这张大纸当成了一种奖励。这时,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将自己的作品高高的举到我的面前。顺着这张兴奋的脸,我的视线落在他的画上,可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些很随意穿插的线条,不但看不出汽车的影子,而且几乎看不出一个完整的造型。老实说,根据过去的教育观念,这张作品一定会被放弃的,同时还要责备孩子没有认真,不管是从构图造型上,还是从色彩表现上,这张作品确实和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差别太大了。但是,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看着作品深思……当我再次看他的脸——那张写着成功和喜悦的脸,我特意在眼神里加了些赞许,努力找到一些理由鼓励他。他很开心,并继续说:“老师,能给我大纸了吗?”。我“违心”地答应着,递给他一张较大的纸,同时提醒他再认真点。只见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还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然后,跑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为什么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 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呢?
我印证了这样的启示:“画画是儿童的一个梦,一个彩色斑斓的梦,就像雨后天空的一片美丽彩虹,虽然短暂,但很美丽。他们把画画看成一种神奇的经历,在幻觉世界里漫游,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刺激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记忆中储存的图形,重叠解构,交织重组,编织成一幅他们心中七彩绚烂的生命画卷,这是内心情感生命体验的象征。”。是的,画画就是孩子们的一段神奇的经历,在绘画活动中,他们会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象中的图形都表现出来。他们在画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得一种自信和成就感。
(二)呵护童心 鼓励自信
孩子这样感受着外部世界,他们通过看,听,摸,闻等感觉通道和大脑建立联系,储存信息。但他们对大千世界了解很多,也很朦胧,有的是从生活中看到的,有的是从电视上看到的,有的印象则来自书目画册,图形很多,很杂,很凌乱;尤其是低年的儿童还不善于对图形进行归类,但这些游移、飘忽的图形,正是开发孩子创造思维,想象思维很好的元素--
心中原始的生命体。只要给孩子们创设轻松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如:不要限制孩子们画具象的物象,而是让他们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印象中的、心中感觉到的原始的生命体。它可以像鸟,也可以像树,可以像花,还可以像怪兽,可以什么都像,也可以什么都不像,可以任意创造他们的形状。孩子们在众多的图形刺激下,脑海中储存的图像得到充分地释放,他们拿起笔,随心所欲的涂抹出他们心中的原始生命体,这一个个图形,都是孩子生命原动力的表现,看后让人怦然心动。
孩子们的思维是如此的奇异,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如此的美妙。我尝试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欣赏孩子们那些平时被忽视的作品。并认真读画,仔细倾听他们讲述画中的故事,体会孩子们纯真的世界。
这是一年级13班姜淘沙画的汽车,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作品的:这是我画的汽车,车前面红色的部分是发动机,在车的最前端下面,还可以烧开水。车的后面是储物箱,在车的下面,红色的线条是电线,黑色的线条是汽油。车子的前面有一个放大镜,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后面的汽车。在前后的车轮上,分别有一个小人(别担心,是广告贴画)。车上有两个人,一个穿绿色的衣服,另一个穿着蓝色的衣服,他正把头从车顶上露出头看太阳。
这辆汽车同样是一年级13班的同学画的,他叫王思丰,他介绍到:我画的是一辆多功能的旅行车,车的上面有一棵苹果树,上面还结着苹果,因为车上的人喜欢吃苹果。车的后面是电动箱,上面还有天线,用来发电。车顶上有两根天线,是用来接收卫星信号的。
车身前面下部是储物箱,车上的线是用来控制车上的设备的。
看到这样的作品,你也许会疑惑,汽车怎么是透明的呢?汽车上怎么会长苹果树呢,其实,这正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积累,也是他们通过这些储存的信息对自己内心情感体验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聆听孩子们认真的解释,欣赏他们充满童真的作品,感受他们内心梦幻般的世界,你会被他们的思想深深打动。
在现代教育中就有一个教育观点:“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儿童;“教”,就是创造一个有问题的情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自主的创造精神,引导他们提高表现自己思想和创意的技能。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而在于画的过程以及闪光的点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干预是非常微妙的,既不能让孩子们产生依赖,也不能让孩子们遇到问题而迷茫。而是使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及时地补充营养,满足他们创作中的需求,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
所以,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从而鼓励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世界。给孩子们一种心境, 给他们另一个说话的空间,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让他们从画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找到成功的体验。引导他们从涂鸦起步,逐步开发他们的智能,创设一个刺激性的环境空间,激发他们内心的原动力,呵护个性,发掘潜能,让孩子们释放自己心中的原始生命体!
二、求异存同,尊重原创,让孩子们真率地表达
一直以来,艺术和独特、创新是密不可分,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总是伴随着不断的突破与创新在自然科学领域/克隆时技术的产生是一种突破,但在艺术领域的克隆却意味着个性的丧失。美术浸透着浓厚的人文性,其风格和规范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创造力与动手能力的融汇。美术活动是手、脑、心的结合,美术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人的潜意识,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充斥着强烈的个性色彩。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绘画与其它美术活动纯属游戏,是儿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思想和体验。他们的创作可以没有创作目的和创作动机,可以是单纯而热情地在创作过程体验快乐。他们的活动是自发的,它比理性更符合人的意志。正因为美术的这一特点,使美术学科在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我们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就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并把个性差异当作艺术教育的资源来开发。这就要求教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一)、走进童心 亲近理解
孩子作画,本该是天真烂漫,快意自在的事情。他们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他们就是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爱。教,要亲近儿童,尊重和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1、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最初的涂抹是大胆尽兴的,如果他们一次次被指责或漠视,最后就只能按大人的意愿,画些模仿的、俗套的、拘谨的、毫无真情实意的东西了。
有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曾经让我看过他的一幅得意之作。当时看过之后也顿觉疑惑。画面中画了一只不知品种的鸟,一只翅膀的前端,有一个象扳子一样的东西,下面是一些很乱的线条,好像还有火,后面还有一个飞机在飞......正在我面对“大作”苦思冥想的时候,孩子开口介绍道:“老师,我画的是一个新型的飞机在试飞的时候,飞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后来坏了,飞机掉在地上着火了。”孩子说着又用手指了一下鸟,说;这是一只有特异功能的鸟,它看到飞机出事故了,就拿着扳子,来修理飞机。”他又指了指飞机说:“这飞机修好了,又能飞了。你知道鸟为什么修理飞机吗?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他讲完之后一脸的兴奋与得意。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我的视线久久驻留于他的画面,感觉他说得真好,想得真好。这也许不是一幅看起来很美的画,但却是一件非常生动的、充满生命的作品,令人情不自禁地为之赞叹!
2、尊重孩子的原始创造
面对同一个物象,孩子们观察角度和感受程度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保护孩子的原始创造是尊重他们的基本准则。
在一次家长观摩课上,一位美国的艺术教师带领孩子们通过观察来画羊,杰妮的羊只有三条腿,妈妈过来就要帮她修改。这时,老师走过来,笑着摆手说:“请不要动孩子的羊“。家长暂时罢手,但还是感觉自己的孩子画的不象,下课了,妈妈问小杰妮:“为什么你画的羊只有三条腿?”杰妮说:“因为它在跑,另外的一条腿被挡住了….”妈妈这才欣慰的笑了。
在课堂教学中,看到孩子们作品中不尽“完美”的形象,有的教师依然会捉刀代笔,在作品上修改一翻,但往往会让孩子们产生疑惑,甚至面对修改过的作品久久无法进行,原因是,你动了他的“羊”。那已经不是孩子们的原始创造了。
(二)放飞童心
期待鼓励
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尊重就是不打扰。孩子们在创作的时候,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让童心在自己的世界里飞翔。
1、师法自然,体现独造:旧有的示范教学,也留下了很多至尽仍在的产物,《儿童简笔画大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一直不知道这本书的意义何在,然而在学生的笔下,这种概念化的东西却是屡见不鲜,一个“丫”字上面圈着一个圆,就是一棵树。让孩子们感觉画画倒也简单,但当问起有谁见过这样的树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举手,这样的绘画意义又在哪里呢?孩子们是为了模仿而画画还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而画画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为此,我首先在水墨画教学中,培养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真率的表达。我找来不同颜色的小鲤鱼分组让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在学生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天朗气清,放松自然的内心世界。他们笔下的鱼千姿百态,稚拙动人。有的学生作品上最突出的是小鲤鱼张大着似乎在说话的嘴,有的学生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画的小鱼,象一个小女孩在拖着腮思考什么”。还有的,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画的鱼在跳舞!”…… 我知道,孩子们此刻是那么自豪,因为他们是那样自由的表现着自己的内心。
保护孩子原有的领悟:一位教师在介绍自己教学方法的时候讲到:“在美术教学中,我用创新的观念去指引我的教育教学行为,主张引导幼儿主动想象,大胆作画,画出有个性与创意的画。例如在引导幼儿学画小鸭时我引导幼儿想一想小鸭头的形状、身体的形状、脚的样子„„至于小鸭的头的方向、头与身体的组合,我让幼儿去大胆地去想象、创新,我摒弃了传统的示范、模仿的教育教学模式……”
2、求异存同,主张创造:
在没有现有形象,没有教师意想影响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大胆自由的去发挥,才会充分体现还的创造性。
在一节水墨游戏的课堂训练中,我带领学生一起,用笔墨的情趣尝试着创造。我和孩子们说:“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拉一根水墨线去郊外作一次散步,我们走过草地----穿过森林---遇到小河---走过独木桥---前面是一片山坡---我们上山吧---乌云来了----下雨了---雨下大了---下冰雹了---闪电雷鸣---雨过天晴,出彩虹了”---孩子们群情激奋,跟着讲述的情节,发挥想象,用不同的笔墨形式进行表现。出现了很多奇特的“抽象水墨”作品,创造力的萌芽,就在这涂鸦中显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一抹嫩绿。在孩子们面前,把水墨表现转化为原始天性与人类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样的艺术活动将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使新人类拥有更敏锐和通达的美感,更宽广和活泼的思维。那是一种来自孩子们内心的创新。
由此可见,求异存同,主张创造与鼓励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造力,不论是什么年龄的孩子。而性格的差异却让他们又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师适时的发现与肯定,也许会造就一个非常伟大的开始。
儿童的绘画,是一种内在的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是原始绘画符号体现。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应该是将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结果引向一个较为完美的状态,让充满多元的艺术教育给孩子一个率真而简单的原创空间。让他们真率地表达他们心中的原始生命体。
参考文献:
1、胡雨心著《从涂鸦开始—幼儿绘画与智力开发》
2、范仲主编《童画》
3、扬景芝主编《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4、陈卫和主编《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第二篇:刘红芳读书感悟《让童心更美好》
让孩子们的心田更美好
--------------读路文举《让童心更美好》有感
育鸿学校
刘红芳
“假如,你是贝壳,我愿是蓝天下的海水,在你温热的胸膛里,储存我波涛拍岸的歌;假如,你是珍珠,我愿是贝目苦涩的泪,你生命中的每一缕光泽,都蕴藏着我希翼的闪烁。孩子,就让爱的阳光,蒸腾你少年的浅薄!”每当我读起这首小诗,就会想起那本曾经激励我、启迪我、并无时不在深深吸引我的北京教育丛书——《让童心更美好》。每每触摸着它,眼前浮现的画面总是那样的宁静而美丽:暮色中,湖畔的丛林笼罩在一片蔚蓝色的雾霭中,深蓝色的湖水似双臂环绕着丛林,给它们以细心的呵护:点点清凉,丝丝入土,滋润着丛林,给他们以成长的动力,看见林木日益苍苍,湖足以自慰。路老师不正如这湖水,他的学生不正如这林木吗?继而,一行行醒目的小字赫然跳入我的眼帘,印在我的脑海里:给愚钝的孩子以爱的滋润,可以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开发,给顽皮的孩子以爱的感化,可以使他们的行为得以改变,给自卑的孩子以爱的抚慰,可以使他们的信心得到恢复,给畏缩的孩子以爱的激励,可以使他们的活力重新绽放。
回想去年九月,一个孩子的身影立刻闪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呀!他不学习,更不完成作业。问到他时,他还坦然的看着你,最多只有一句:“我没写过作业,没读过书。”与同学吵架更是家常便饭,上课没书没笔硬从邻座抢过来应付老师。在一次科任课上,他把计算器弄得嘟嘟响,老师批评他,让他去办公室,他还不服气,倔强地抓住门框打秋千,拽都拽不动。那样叛逆的眼神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为什么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此的强烈?怎样才能让他接受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呢?记得路老师是这样说的:学生需要在爱的掌声中肯定自己,在爱的沐浴中发展自己,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常犯错违纪的学生,你要善于把爱凝聚成教育的力量,用爱的泉水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做到以心育人。你还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赏识、激励与赞美。于是,在开学后第一节班会课上,我亲切的对学生们说:“我的心里充满了信心,因为围绕在老师身边的是32位聪明活泼,优秀上进的好学生,你们每个人在老师心中都是最棒的!”接着我叫出了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历数了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当说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我特别提到:“你非常的有正义感,我相信你一定会给班级的发展保驾护航!”我期待的注视着他,并用鼓励的眼神向他传递信息: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慢慢的他抬起了头,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感激、理解与信任。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都会让孩子在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一个小小的表扬会发挥神奇的效力。开学第三周,学校组织各班清扫校园的杂草。在劳动中,他一马当先,做事干净利索。显示出遇事积极主动,敢为人先的个性。于是,我在同学面前热情的表扬了他,并悄悄告诉他:你真行!老师的赏识与鼓励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在悄然升起,渐渐的课上他认真听讲了,课间他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了,值日时他更加忙碌了……他变了,他的变化真实的践证了路老师的那句话:“孩子最关心的是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最渴望得到的是来自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要让孩子们永远生活在老师的希望之中,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土地包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接纳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附着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点缀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而路老师却让我懂得了:教师热爱了学生,才拥有了价值!就让我们回到路老师的精神境界里,把教育的艺术与责任化做那一湾清亮的湖水,以一颗如水般细腻的心去呵护我们的孩子,让那一颗颗童心在爱的阳光下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