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8课 民族大家庭教案3 北师大版
《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建立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2、懂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3、初步培养学生看待民族问题、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学指导
搜集材料、事例引导。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4.14玉树地震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帮助藏族灾民的感人场面,引导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想,讨论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借此引入本课内容。[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认为,兴趣能激发大脑表层脑神经的活跃。4.14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案例学生比较孰悉,容易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时政再现:出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材料,引导学生讨论:(1)汉族人口众多,分布地区广,是不是应该地位高,而其他民族地位低呢?(2)尽管少数民族人数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中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平等?
(4)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平等呢?(配合人民币背面文字图片,引出“三个尊重”)
2、合作探究。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搜集探究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事迹和新中国时期英雄人物,小组代表讲述故事。讨论:这些英雄人物维护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什么作用?
(2)时政再现:多媒体播放7.5事件 ①三股势力的阴谋是什么?
②他们的险恶行径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有什么危害?
③结合正反材料总结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现实意义?[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从历史和时政的角度,学生搜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比,突出团结对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领悟促进民族团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更是各族的根本愿望,符合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事
实证明胜于空洞的说教,鲜活的材料使学生获得自我认识和提高,在自主探究中突破难点。
(三)时政再现,拓展延伸。
出示民族区域自治产生的历史、含义、变化相关材料,组织学生探究:(1)学生在中国行政图找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2)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对于少数民族有什么样的好处?对于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3)你还知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展示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疆工作座谈会图片)[设计意图]加强师生互动,感受民族团结的前进步伐,体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寓理于情,以情导理。
(四)活动践行,情感升华。
1、播放《爱我中华》MTV,学生跟唱。
2、学生挑选不同民族的歌曲,并向大家介绍歌词所反映的风土人情,丰富大家对民族的认识。
3、巩固小结:通过本站学习,我的收获是什么?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可以促进民族大团结做些什么?
4、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的设计意图是在活动中体验知识,同时学会和提高收集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总结深化内容、凸显重点难点,明导行动方向。作业布置体现出课堂学习的连续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8课 民族大家庭教案4 北师大版
《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材料,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准确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教学重点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学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正面认知,从而将思想意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行动。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使用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借用歌词,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一)回眸历史: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1、引导学生评价郑成功的历史功绩。
2、引导列举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
3、活动小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4、材料分析:无论是汉族人建立的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还是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满族人建立的清朝,这些朝代在盛世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处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阶段。而当这些朝代走向衰败的时候,恰恰是这种统一团结的局面被打破的时期。因此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些盛世的出现都得益于统一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道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要维护国家统一,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家分裂。)
5、简要介绍“3•14”事件和“7•5”事件,引导学生加深对此观点的理解。
(二)直面现实:“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1、指明观点:“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观看纪录片《心系祖国统一》片断,思考:党和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
3、讨论:实行“一国两制”有何重大意义?
(三)综合结论: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1、晓之以理:
(1)介绍:台湾问题的由来。(2)举例说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了解“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及广大人民的意愿,明确此观点: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4)阅读《反分裂国家法》摘录,明确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方针。(5)举例说明两岸近年来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2、动之以情:
欣赏诗歌朗诵《望大陆》。
3、导之以行:日本以他的强盗逻辑要强行侵占我国的领土钓鱼岛,钓鱼岛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话题,结合所学内容中学生能为祖国统一做一些什么?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作业。
赏析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第三篇:第8课 民族大家庭 第1站 维护国家统一
第8课
民族大家庭 第1站
维护国家统一
一、教学设计:
课题
维护国家统一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本课将引领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正确对待国家统一问题的能力。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定义,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树立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洪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些问题,如面对极少数“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径,我们党和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原则立场?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方面引导,有利于坚定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教学准备:
学习“一国两制”的相关内容,同时阅读《反分裂国家法》,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以此为基础梳理教学思路、搜集教学素材,制作本课时PPT课件。教学方式: 体验式、探究式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操,坚定要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信念,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了解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比较、辨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相关知识,了解近阶段相关的时政热点。
教学重点: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学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正面认知,从而将思想意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行动。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回眸历史
学生在为搜集资料讲述台湾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上的台湾的过程中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
实践证明
学生在分析“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过程,得出结论:“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直面现实
学生在进一步的对材料挖掘和提升的过程中认识到: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是人心所向!只要人心所向,在大的障碍和困难中国人民都会克服,最终会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回眸历史
导入:找一位朗读富有感情的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下面的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1962年)设计意图:
以感人至深的一段《望大陆》之始作为本课的起始,既给学生设置悬念,同时为本课定下基调,渲染一种思乡之情、期盼团圆的赤子之心。
提问:1.隔江望海也阻断不了血脉相连。那么你知道有关台湾的历史吗?有何历史事件证明台湾在历史上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件 2.请你谈谈对郑成功历史功绩的评价。
3.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那么台湾又是因何原因与祖**亲隔海相望无法亲近数十年的? 提示: 1.《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人以后离开大陆五十年
1895年4月17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其所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让与日本。《马关条约》是近代中国所受到的极为惨痛的一次宰割,两岸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开发的宝岛一朝断送。从此,中国的宝岛台湾陷入日本的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人民奔走相告,无不欢欣鼓舞,台湾各大城市人山人海,欢呼声、鞭炮声响彻云霄。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光复日的到来。
2.蒋介石败退台湾
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蒋介石携蒋经国匆匆离开成都官邸,乘机直抵台湾。至此,号称拥有800万军队和500万党团员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土崩瓦解,彻底失败,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活动总结: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从思乡、团聚之情和历史的角度启迪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使学生从历史和故事中获得自我认识和提高。
第二环节: 实践证明
过渡: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由于特殊原因,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中华民族有着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光荣传统,那么台湾问题如何解决呢? 提问:想一想:两岸统一方式是用武力解决还是和平解决? 活动提示:学生分小组探讨、发表自身见解。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早已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基本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 1.“一个国家”:
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2.“两种制度”: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提问:
1.请大家想一想,这一基本方针究竟好不好用呢?有何证明? 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成功地实践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A.香港问题的首先解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祖国的怀抱 B.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请大家为台湾民众证明“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或:“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有没有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和怀疑?)材料1:质疑的声音--香港之死
1995年6月26日,香港回归前夕,美国《财富》周刊断言香港回归后前途暗淡,该期杂志封面上则写着大大的几个字:“香港之死”。报道一出,顿时轰动世界。材料2:自我颠覆--活力之都
当年策划“香港之死”封面专题的考尔文2001年在香港参加《财富》论坛时曾受到记者的围攻。
当提及《财富》预言“香港之死”时,考尔文显得有些尴尬。他承认当年的杂志预言并未发生,香港未死。香港作为亚洲区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改变。考尔文说,“一国两制”在香港也得到较好落实。记者又问,如果今天《财富》仍用香港作封面文章,将以什么为题?考尔文思考良久,最后的答案是 材料3:“东方之珠”风采依然
回归十年对于香港的表现,世界权威评级机构这样评价:
-2007年3月,英国政府组织“伦敦金融城”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调查,香港在亚洲区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2007年5月,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2007年“国际竞争力排行榜”,香港排名世界第二。3.回归后的香港得到了大陆怎样的支持?(或回归后香港经历了哪些风雨?)观看视频:
经历的风雨: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禽流感……
大陆的支持:提供经济支持、全力以赴提供药物、旅游业的推动…… 活动总结:
诸多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繁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设计意图:
重点以香港回归后的诸多经历提出一系列问题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触,向学生讲解清楚我国政府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第三环节: 直面现实
过渡: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提问1:请思考,影响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材料1:罪魁祸首一“台独”分子阻拦统一 1999年,李登辉提出他的“台独”理论-两国论
2002年7月,2003年10月陈水扁分别提出“走自己的路”、“一边一国”等台独言论。“台独”分子阻拦统一 陈水扁宣称,台公营企业、外设机构以及相关法规名称将会逐一更名,以彰显“台湾主体性”。在台湾当局“去中国化”政策压力下,台湾“中华邮政公司”改名为“台湾邮政公司”。此前,作为“公营事业” 的台湾“中国石油公司”已确定改名为“台湾中油”,而台湾“中国造船公司”则拟改名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
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以学术身份到台湾访问,却在台南遭到“台独”分子袭击。材料2:罪魁祸首二:美国
长期以来,美国基于传统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及道德利益的考虑,一直视台湾为其控制亚洲的战略要塞。战后,通过全面推行“一中一台”政策,全力支持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阻挠中国的统一,直接导致了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中美建交后,美国又制定“与台湾关系法”,事实上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近十几年来,美国还一直对台湾当局施加压力,促使其加速 “台湾政权台湾化”的步伐等举动,无一不给台独分子和岛内主张“台独”的在野势力莫大鼓励。
美国打“两岸牌”、赚“两岸钱”不希望统一
10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台出售6项军事设备,价值达64.63亿美元
提问:美对台军售的目的是什么? 美对台军售给两岸人民上了堂政治课
中新网10月9日电 香港《文汇报》10月9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虽然美国宣布对台军售计划严重毒化了两军关系发展的良好氛围,但两岸和平统一的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美国卖再多的新式武器给台湾也改变不了两岸求和休战的广泛民意,台湾买再多的美国武器也改变不了两岸军事力量此消彼长的现实态势,美国人早晚是要为“损人利己”的极端自私行为、吃了此岸吃彼岸的“奸诈”做法埋单的。
活动总结:以此环节引起学生深刻思考,既不能把当今国际环境恐怖化,同时也不能轻信化,要有自己的思考核分析。
提问2:面对诸多的统一巨大障碍,各方有何反应? 材料1:《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材料2:10月10日,台湾迎来国民党重新上台后的第一个“双十节”,马英九在发表上任后的首个“双十讲话”。在两岸关系上,重申“搁置争议”,两岸共创三赢,及“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
材料3: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提出“四个决不”: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提问3:请大家分小组探讨,想一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两岸曾经做出过怎样的努力? 提示:台商春节包机、宋楚瑜访大陆、两岸经济、贸易合作、旅游业、海协会、海基会…… 活动总结:三段材料的引用和分析,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是人心所向!只要人心所向,在大的障碍和困难中国人民都会克服,最终会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提问4:谈一谈,作为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可以为祖国统一具体做些什么? 资料: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道德教育的六大纲目: 第一,忠党爱国,信守不渝的忠贞观念; 第二,孝敬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观念;
第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负责的观念;
第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
第五,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过中国年节的振兴中华文化的观念; 第六,为国家而求学问,为社会分工而学技能的利他、利群观念。
活动总结: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同样可以为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作出贡献,因为我们血脉相连,有相同的文化、有民族认同感。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共有四个大问题贯穿,通过对四个问题的思考和学生的热烈探讨使学生明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原万个,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板书设计
回眸历史
(中华民族的统一)
副板书:(及时记录学生的精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知识内容。)
发言,捕捉有用的信息,帮助
维护国家统一
直面现实
实践证明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具体实践)
二、教学资源:
1.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2月1日,我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是福建南安县人,他自幼善于思考,英勇有为。父亲郑芝龙是明末福建总兵官。他的少年时代正处于中国的大**时期,所以,救国救民的思想在心底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646年,清军渡过了钱塘江,占领浙江。掌握隆武朝政大权的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痛心于国破家亡和人民苦难,拒父劝降,焚衣招贤,募兵抗清。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厦门作为抗清根据地。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失败后,兵力大伤。他考虑了全局形势,感到只靠厦门和金门作为根据地,势单力孤,不可能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如果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台湾,扩大抗清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形势就会好得多。而且台湾人民不堪忍受荷兰侵略者的暴行,切盼解放。于是郑成功决定挥戈东征,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是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的庄严誓词,也是他“十年始克复先基”的意愿。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38年殖民统治与掠夺,台湾人民灾难深重,盼望祖国收复台湾。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披甲执剑,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从金门料逻湾扬帆出发,凌波越海去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军队在进军中遇东南逆风,白浪滔天,船队不能行进,只得返回,停泊在澎湖36屿中间,一连几天不能行进。军粮告急,必须采取紧急行动。郑成功发布了一道命令,庄严宣告:我率领大军,冒着风险东征,是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决不是为了到海外去贪图安逸。他激励将士们,不要怕惊涛骇浪,不要怕敌人的大船大炮,只要听从指挥,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夺回台湾。于是全军将士齐心协力,顶逆风,冒急雨,排巨浪,船队继续向东南进发。4月29日黎明直抵台湾海岸线外。船队避开了赤嵌城海岸,绕道从鹿耳门登陆。登陆后,立即包围了军事据点赤嵌城(今台南),与荷兰殖民军展开了激战,打得侵略军溃不成军,收复了赤嵌城。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便玩弄缓兵之计,表示愿意年年纳贡。郑成功斩钉截铁地对来使说,除非你们投降,把台湾交还中国,别的没有第二条路好走。郑成功下令立即进攻,攻打揆一盘踞的台湾城(今安平)。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书。
1662年2月1日,举行了受降仪式。这一天,荷兰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5个月后,因戎马倥偬,操劳成疾,不幸逝世,时年只有38岁。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2.从“香港之死”到“十年之庆” 十二年前,《财富》撰文《香港之死》预言:香港回归中国后,北京将会控制港府的各个部门;英语会被普通话所代替;外商会受到不公平待遇……
回归十年,预言不曾发生。香港仍是一个颇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全球经济最自由地区与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美国传统基金会日前公布200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连续第1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
香港没有因为回归而死亡,相反,香港经济尽管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仍能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下保持繁荣与发展。香港走出了金融风暴,走出了SARS造成的低迷,走上了全面复苏的增长之路。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制造业成功北移,充分利用内地廉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和庞大市场,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内地的贸易在过去7年已经翻了四番,作为中国内地的商品贸易转口港的香港,其转口贸易因此增长强劲;在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市场、咨询和旅游方面,香港作为中国内地的服务中心,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所作的国际承诺。香港十年的成就印证了这一承诺。今天,国际社会把香港回归十年,称之为“十年之庆”。
中国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香港功不可没。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香港背靠祖国、面对世界,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香港有着世界最自由和开放的经济体系,有着国际上广泛的联系,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拥有一大批熟悉国际经济的人才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香港是世界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所有这些优势不仅是香港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且对内地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温总理说,香港的角色是任何地区都无法取代的。
香港是世界了解、走向、投资中国与中国了解、走向、出口世界的窗口、通道和平台。在香港的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内地经济尤其是“珠三角”亦因此蓬勃发展,有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的成功,才有了后来蔓延至全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功。
中国需要香港,香港依赖祖国。这一点并没有因为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改变,反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甚。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从来都是互补的,所以都是双赢的。内地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仅没有损害香港的利益,而是为香港经济的持续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这也为回归十年的现实所印证。
而香港一头连接着境外的资金、技术,另一头连着内地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同时以成熟、发达的法律、金融、会计、市场等服务业及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在内地经济处于转型,产业处于升级的历史性转折点,内地更需要香港这样的国际级金融服务中心。香港已然扮演了其独特的角色并确立了与纽约、伦敦并驾齐驱的三大时区金融中心的格局。
历史已经给予中国机会,也给予了香港同样的福音。挑战与机会同在,考验港人的能耐,也考验中央政府的智慧。
中国是香港的福气。香港也是中国的福气。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九年级政治全一册
一、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
1.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2.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3.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4.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怎样维护社会公平、1.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2.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quanguo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
三.为维护社会公平我国今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哪些?
1、公务员录取考试制度2.干部招聘考试制度3.扶贫工程4.希望工程5.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6.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7.完善最低生活的保障制度8.取消农业税。
四.什么是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凡事有利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五.怎样对待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非正义行为必然遭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六.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为人正直2.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认定的基本权力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5.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 七.有关责任的基本观点?
1.有承诺就有责任2身份不同,怎人就不同。责任,始于生而终于死。它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八.承担责任会付出什么代价?
1、承担责任会付出代价,影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承受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健康,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还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2、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代价,担人们不能因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启发)。
九、承担责任有什么好处(或意义)?
(一)在社会中承担责任,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1、承担责任,发挥个人潜能,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2、承担责任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3、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二)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十、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一)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 持;
(二)对他人的利益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因此,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十一、怎样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认识到自己应付的各种责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3、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
(二)遵守社会公德。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1)维护社区秩序(2)积极开展居民互助(3)关心帮助孤寡老人(4)定期进行卫生扫除(5)参与文体活动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其实也应该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我们要做负责任的公民,赢得社会对自己的赞成票。
十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1、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中国日益增强综合国力。
十三、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哪些方面?
1、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2、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高科技领域,我国在世界上已占有了一席之地。
3、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十四、列举事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如:
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神舟”系列飞船发发射成功;
3、“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4、京广铁路全线开通运行;
5、“雪龙号”科考船完成第29次南极考察全部任务;
6、“蛟龙号”成功下潜突破7000米;
7、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十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就(百姓生活变迁、综合国力增强)的原因有哪些?
(一)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基本原因:
1、坚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具体而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2、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
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十六、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可得出那些结论(地位作用)?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现代建设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他的先进性。
2、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谋求民族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4、(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十八、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这一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十、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十一、践行“三个代表”的实例
(一)代表先进生产力:
1、实行对外开放;“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青藏铁路通车运行等。
(二)代表先进文化:
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
2、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力弘扬航天(长征、青藏铁路精神);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开展中国、俄罗斯年活动等。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消农业税、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逐步在全社会建立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
(四)三方面都表明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二十二、建党90周年奋斗所取得的三大成就: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十三、我国经济的百花园里有哪些经济成分?
主要有国有经济(央企、国有企业)、集体经济(乡镇企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外资经济(外企)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其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二
十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
十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名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十六、我国为什么实行现阶段的经济制度?
1、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
3、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十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邓小平二
十八、国家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十九、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愈益明显的作用。如: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
十、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
十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发挥着愈益明显的作用。如: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用)
4、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这一国情决定的。
5、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三
十二、我国实行什么分配原则?
在我国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三
十三、我国实行什么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
十四、为什么要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
1、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均衡。
2、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三
十五、什么是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 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
十六、为什么要走共同富裕道路?
1、极大地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众多的创业机会和挣钱门路。
2、实现共同富裕是“三个代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三
十七、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1、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和政府的扶贫工程等。三
十八、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1、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
2、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3、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三
十九、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13亿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四
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四
十一、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四
十二、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2、人大代表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四
十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
四
十四、青少年怎样对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热爱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尊重人大代表,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3、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四
十五、易混淆的知识点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四
十六、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
十七、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四
十八、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的措施?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
5、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四
十九、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五
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的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2、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人。
3、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五
十一、青少年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1、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2、我们青少年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五
十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五
十三、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已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五
十四、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
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五
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时间及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 6 代化;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发达,表现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五
十六、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经济建设则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
五
十七、怎眼理解“发展是硬道理”?(为什么现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3、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4、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5、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6、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
7、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8、发展是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五
十八、为什么进行改革开放?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为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2、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基本国策。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活力源泉。五
十九、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
3、改革的重要性: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六
十一、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必须走向世界。
2、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3、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六
十二、青少年怎样对待改革开放?(或在改革的浪潮中、对外开放的形势下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2、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六
十三、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六
十四、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2、当今世界,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3、我国科技和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六
十五、我国科技教育的现状?
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六
十六、为什么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意义)
1、我国科技和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大展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六十七、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六
十八、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营造良好的尊重人才的氛围,重奖科技拔尖人才。
5、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7课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1 北师大版
《坚持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
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P73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二、新课学习
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及基本忽略。(2)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P74“各抒己见”:你同意哪种说法?谈谈你的理由。
2、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治的核心是宪治,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课后作业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