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船长教学实录
《船长》教学实录
镇江市句容实验小学 赵源林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过《哈里·波特》吗?知道作者是谁? 【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学习,从学生的起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 生:英国女作家罗琳。
师:是的,这是一位传奇的女作家,据说,罗琳在写《哈利·波特》的时候,尤其写到后来的大结局,一边哭一边写,一边写一边哭,你知道为什么吗?
【逐渐深入了,扣住了学生注意力。】
生:可能因为她太喜欢书里的人物了,她自己也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了。
师:是呀一本优秀的作品,里面的人物肯定都会倾注着作者全部的感情。所以我们要读书,更要读好书,读伟大的作品。
师: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就是伟大的作品。你们读过了吗?老师也特喜欢雨果的小说,可是每次读完雨果的小说,心里总要难过好多天,知道为什么吗?想知道吗?
师:这是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不过如果你读多了雨果的小说,说不定秘密就会被你发现了。【由对书的关注巧妙过渡到师生之间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
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船长。在这篇小说里,雨果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哈尔威船长(板书)。
师:作家这样评价他笔下的人物——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生读
【语文课就这样简洁明快地姓“语”了!】
师: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赞誉啊!可以想象当雨果写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内心该是多么澎湃和感动!谁再来读?
生读——一起读。
【不是简单的读,教师的引导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参与,这才是富有韵味的“语文”!】
师:对于一个让自己感动的人物,我们有理由相信,雨果完全可以用一本书数万字来抒写这位英雄的传奇人生。但是,雨果没有!他只写了哈尔威船长的最后一次经历。来,让我们回忆一下,从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开始到与船一起沉入大海,也只经历了大约多长时间?
【聚焦才见能量,抓住了关键的“20分钟”!】 生:20分钟。
师:是的,20分钟!雨果只写了哈尔威船长人生中这短短的20分钟!在这二十分钟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小说写的最精彩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发出的命令。
【强化一下这“20分钟”的价值,引领师生共同关注这关键的“20分钟”!】 二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默默的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船长的哪些命令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找一找,划一划。然后联系上下文反复的揣摩这些命令的语言,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发现,留下思考的痕迹。
【默读——找找——划划——揣摩——写写,走一个自主体验语言的全过程。】 生自读课文批注约6分钟。
师:差不多了,交流一下,谁先来读一读,说一说,船长的哪一道命令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教学的起点仍然是学生!】
生:船长的这条命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因为我从这道命令看出,船长在最危险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乘客。他说船上一共有60人,他把自己给忘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很慌乱他发出了最威严的命令是决心把所有的人都带出去。
师:你很会读书,这是船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非常重要,你关注到了。谁再来具体说说,船长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一道命令的?
【“你很会读书”激励中转向关注命令下达时的情况!实质是引领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 生:是在船刚遇到危险的时候,大家都很恐慌,男人、女人、孩子,都在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的时候。
师:是呀,沉沉夜雾中的一声巨响,让所有的乘客从睡梦中惊醒,那是怎样的场景啊!一起来看(出示)“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就是要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之间的内在魅力!】 生读。
师:这样的场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情动”才能“辞发”,谈感受就是要找到生发语言的基础。】 生:我感受到了人们的惊慌失措,非常慌乱,非常的可怕!师:我感觉大家都疯狂了,都失去了理智!
师:你看,这短短的四十二个字,却字字让人惊心。让我们把目光再次停留在这段文字,发现没有?这里面的句子都写得特别的短。知道为什么吗?
【关注语言的形式,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的魅力!】
师:像这样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就适合用这样短促的句子来表达。因为短,读起来有一种急促的感觉,容易敲击读者的心,也变得紧张起来!谁能把这种慌乱急促的感觉读出来!
【这样的点拨就叫“恰当”!】 指名读。
师:越是读到最后越是慌乱、越是急促,仿佛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再推一把,加深体会!】 生再读
师:多可怕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船长的这道命令?为什么要大声吼道? 师:这样的慌乱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谁来大声读这道命令? 【火候差不多了!】
生读:“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生:因为当时船上非常嘈杂,人们都在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如果不大声吼的话,人们是听不到的。师:那谁来大声的吼出这道命令? 生读(声音大了,但力量不够)
师:你呀这是大声喊,不是吼,吼不仅声音大,而且比喊更加的有——力量!有威严!师范读
【师的示范能让学生更加放得开!】 师:谁来有力量的吼出这道命令!【“吼出”——就是要让学生抓住这个“吼”啊!】 生读(响亮而有力)
师:我们再来看这道命令,命令人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里面有次序吗?(生:有)那次序能不能乱?(生:不能)
【学生会悟到——这不是简单的“吼”!】
师:是呀,你看,只有大家先安静下来,才能够听的清——(生:命令)只有先把救生艇放下去,乘客才能——(生:知道怎么逃生)
【语言内在的序列逻辑!】
师:这说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所有人都慌乱的时候,船长却表现得非常? 【这样“吼”的时候,船长的表现?此时来看船长的表现可见教者预设的巧妙!】 生:镇定自若。生:沉着冷静!
师:是呀,这时候,船长的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让这一声吼更具有了振聋发聩的力量!一齐读读出这文字背后的力量与威严!(生齐读)
【此时的“讲”是四两拨千斤啊!】
师:看来这一声吼,这一道命令,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吗? 【锁住了“印象深刻”!与学生的体验紧紧联系在一起!】
生:这一道命令也让我印象深刻,“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因为女人在遭受灾难的时候最脆弱,这时候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船长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师:这是一道无情的命令,肯定都给大家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吗?这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命令,再来看看船长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
【此处放手学生来联系语境体会了!】 生:是在只剩下二十分钟的生死关头下达的。
生:是在人们一窝蜂的用上小艇,险些把小艇弄翻了,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师:这一道命令下达之后,船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情况? 【为下面讨论作了铺垫。】
生: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师:更重要的是救援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和斗殴。【“更重要的是——”由关注船长的表现转而进一步关注船上的秩序,妙!】
师:救援工作由一开始乱得不可开交,到现在变得井然有序,难道只是因为奥克勒手中的那把手枪吗? 【“难道只是因为奥克勒手中的那把手枪吗?”又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深入。】 师:我们来看在这第二道命令之前我们还听到了一段对话,自己先好好读一读。【“读”是学语文的法宝啊!】 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如果老师把这段对话改一改,可以吗?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改改就是妙啊!】 出示:
“洛克机械师你在哪儿呀?”
“船长您在叫我吗?我在这呀!”
“炉子现在怎么样了?”
“已经被海水淹了。”
“那么炉子里的火呢?”
“火也全部熄灭了。”
……
生(笑):不可以的。因为当时情况已经很危急了,船长不可能这样说话的。感觉一点都不紧张了,就像平常说话一样了。
师:哦,人物的对话也要符合当时的情景,这个时候情景已经万分的——危急!时间也万分紧迫!那老师再这样改一下,急吗?是否更节省时间了?
【在比较中深入!】 出示: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火呢?机器怎样?” „„
生:我觉得还是不可以。我觉得船员就算是训练有素,也听不清,记不住。
生(笑):也不可以。船长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如果我是奥克勒大副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生:船长这样问,让我感觉他急得有些发慌了,太紧张了。师:是呀,只要细微的改动一下,语言就不符合人物的性格了!
师:那让我们再来看这段特殊的对话,默默的读,读进文字里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到什么?
【在想象中读,这就是“语文味”的“读”!】
生:我感觉,奥克勒大副和洛克机械师也和船长一样是镇定,沉着的。
生:我发现洛克机械师也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否则他不会清楚炉子,机器现在已经怎么样了。生:我感觉船长镇定自若,他先了解情况,想出更好的方法让人逃生。
师:老师想问作为船长,当他了解到炉子已经被海水?(生:淹了)火也?(生:灭了)机器?(生:停了)。作为一位船长当他了解这些情况以后,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船能坚持多少分钟?(生:应该知道)
师: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还要问奥克勒大副? 【从学生下面的回答就能看出引导的妙处。】
生:我认为船长是要把这个重要的信息告诉船上的乘客,让他们稍微放下一点心。因为二十分钟逃生时间也不是很少了。师:你领悟到了船长的智慧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在这段对话里,船长、机械师、大副,表现的都是那么勇敢,镇定,都在坚守岗位。可见这是一支怎样的船队?
【又深一层了,从船长到了对全船人的关注,进而理解“这是一支怎样的船队?”】 生:是勇敢,纪律严明的船队。生:是训练有素的船队。
师:如果这时候你就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听到了这段对话,你还会像刚才那样慌乱吗?还会不顾一切的挤上小艇吗?
【学生不是“客体”,而是文本情境体验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体”。】
师:现在看来,后来救援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不仅仅是因为奥克勒大副手中的那把手枪,还有这段给人信心与力量的对话!谁来读这段对话
【“给人信心与力量”此处总结出了语言内在的本质魅力!】 指名读对话,指导读出力量与威严 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此时的对话应当是水到渠成后的巩固体验。】
三
师:你看,一段对话,两次命令,船长就将一场可能船毁人亡的大灾难控制住了。写到这里,雨果也写下了这样的话——
(出示下文):“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学生会想到:真是没有一个废字啊!】 生齐读
师:是啊,他把每一个把事和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得救了,人们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引出与船长的对比!】
出示课件:“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师:让我们也凝视着这尊雕像,一起轻轻地读——(音乐)【“凝视”一词传递出的情感非常准确!】 生齐读。
师:再默默地读,读进心里去。【有气氛了!】 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不要忘记读书的主人!】
生:船长哈尔威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正如最后一段话所说的,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师:忠于职守的船长。【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概括船长的形象——忠于职守!】
生:哈尔威船长自己留在了船上,面对死亡的时候还是站立在船长的位置上,为乘客和船员着想。生:不仅忠于职守,还视死如归!
师:这是一个英雄的船长。【人的形象是立体的怎么可以只用一个词来概括呢?多用几个词来丰富一下立体的形象吧!】
生:船长真的很伟大,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师:这是一段让人感动的文字,读着读着,可能还有些疑惑?你们有什么疑惑? 【可以让学生想得更多一些、更广一些!】 生:船长为什么屹立在舰桥上一动不动,而不想办法逃生呢?
师:你们有这样的疑惑吗?(生点头)是呀,船长为什么不想办法逃生?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许当时的时间真的来不及了,也许在古老的航海规则中,船长的职责就是与船一起共存亡。老师倒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船长没有死,最后也想办法脱险了,你认为他还是不是英雄?
【今天的学生会用什么样的思维来看待这件事?这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事情,有了这个环节,才会真正的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好一个现实的、伟大的形象。】
生:我认为还是英雄,正因为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才使得所有的乘客和船员得救!生:他拯救了一船人的生命,也是一个英雄。
师:那如果真是这样的结尾,哈尔威船长最后没有死,他最后一个离开诺曼底号轮船,和大家一样都得救了。与课文中的结尾比一比,哪一个更加震撼你的心?
【想方设法解开学生心中的这个“结”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学!】 生:课文中的结尾。
师:是呀,在文学作品中,悲剧往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雨果很多小说的结尾都是这样的,像《巴黎圣母院》像《悲惨世界》,常常用这种悲剧式的艺术手法去震撼读者的心,就像哈尔威船长之死让我们心头沉重,但更加让我们崇敬英雄,永远的怀念英雄!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让人震撼的文字。
生动情的读
【毋庸置疑,此时学生朗读的感情肯定是更进一层了!】 师:让英雄留在心底,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生读)【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对文本的朗读!对文本的深层体验!】
师:现在谁来说说看,课文明明写的是船长最后的二十分钟,为什么雨果的评价却是一生的? 【这不就是告诉了学生如何写好一个人吗?抓一个人关键时刻的表现啊!每天的“刷牙”有什么可写的呢?】
生:因为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所以他才有最后的表现。生:最后的二十分钟把他一生的品质都写出来了。
师:是呀,这二十分钟正是船长一生的写照,一件事写尽一生,这就是大师文笔的魅力!【点在点子上了!】
师:课文学完了,不过,同学们知道吗?到了初中我们还得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因为在初一的教科书中,又出现了《船长》这篇课文,不过课题是《诺曼底号遇难记》。想一想,学过了为什么编者还得让我们再学一遍呢?
【延伸一下,引发学生更深的探究!】
生:可能,我们到了初中,长大了,再学习这篇课文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师: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越是经典的文章越具有这样的魅力,不同时期读同一篇文章可能就有不同的收获与发现。就像《船长》这篇课文来说,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在敬佩哈尔威船长的同时也为他的死感到痛心、惋惜。第二次读的时候我想到了雨果,似乎领悟到了雨果的创作用心。第三次再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那就是在敬佩哈尔威的同时,更加敬畏船长这份崇高的职业。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一起再读课题——
【此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多读书实在是太高明了,苦口婆心说教的效果是无法与此相比的!】 生:船长!下课。
第二篇: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
【教材分析】
《船长》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小说以沉船与逃难为叙述的顺序,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
大作家雨果对人物的描绘可以说是栩栩如生。有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本课着重通过语言(下达指挥命令)描写来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侧面描写,对遇险时场面的描写,船长英勇献身时人们的心态描写等来突出船长的光辉形象。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凸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景仰。如果加以指导,学生一定会多一个收获,课堂学习将更有成效。
【学情分析】
小学生崇拜英雄,所以紧张动人的课文内容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学生毕竟是单纯的,他可以把课文当故事消遣,一旦让他深入文本,去体悟些什么,他的畏难情绪不由自主地就上来了。当然形象生动的媒体辅助,适当的音乐感染还是能触动他们心灵的。对于班里一部分语感较差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就够了。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2、读中思考,理解“伟大的灵魂”、“成为英雄的权利”等词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语境中感受船长的伟大。
难点: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导入,初读课文
小说深受我们大家喜爱,那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令人怦然心动,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形象让人难以忘却。“读一篇好的小说,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新写的短篇小说《船长》。(出示课题)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英国的南安普墩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轮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小说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二、检查朗读,感知文章大意
1、指名朗读,相机纠正错误。
预设:薄雾(báo)
剖开(pōu)
机械(xiè)
呼号(háo)
奥克勒(lè)
2、小说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相机板书:遇难——救援——牺牲(殉职)
三、默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1、生默读课文,根据板书提示,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把描写船长哈尔威如何指挥救援的文字作上记号。
2、交流段落划分情况。
四、研读1~5自然段,初步认识船长
1、板书“吼”,指名读;指名朗读船长“大吼”这小节。
2、船长为什么要大吼?
3、当时,船上的情形实在危急,自读第一、二节,把表现情形危急的词句作上记号,好好读一读。
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朗读。
(1)船损坏严重
(2)秩序混乱
4、再读第3节,思考: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作上记号。出示:“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学生交流,指导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相机板书:临危不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5、事实上,看看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1)指名读,这样的场面可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2)你能想象“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子吗?(3)指导朗读。
6、设置悬念。
这样“不可开交”地乱下去,整个“诺曼底”号必将是船毁人亡。那么,船长哈尔威又是怎样进行指挥救援的呢?下节课,大家再深入认识这位伟大平凡的船长。
五、作业
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围绕“不可开交”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课前,短文诵读《啊,船长,我的船长》(惠特曼)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船长》。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了一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板书:遇险
自救
牺牲
二、精读“遇险”,感受情况的紧急。
1、渡: 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指挥着“诺曼底”号。谁也不知道,一场可怕的灾难悄然而至。
2、谁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场面。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灾难,来得太突然,太严重,连我们看了都觉得不寒而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诺曼底”号遇险的这段话,读出当时的混乱、危急。
4、多么可怕的海难!指板书:险!
但是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呢!你能找到吗? 指名读。
5、“发了疯似的”,是什么样子?是一两个人这样?读好这句话。
6、情况越来越险!(指板书:险!)照这样发展下去,那将意味着什么?
是的,这会使得很多人遇难,就像另一艘巨轮遇险时那样!(录像)
三、精读“自救”,体会高大形象。
1、这种糟糕的情况有没有在诺曼底号上发生?是谁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他是怎样指挥这场救援的呢?
2、请同学们默读3到28小节。,一、找一找,船长发出了几次命令?
二、哪些命令让你感受深刻?联系上下文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 1)、一共下达了哪几次命令?(出示)2)、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谈谈你的感受。☆“大家安静„„”
什么动物的叫声称之为“吼”?狮子是百兽之王呀!这里不用同样意思的“喊”,而用“吼”,看出什么?他的命令富有威慑力,透露着威严。谁来学着船长的样子,下达这次命令?
评:只有安静下来,有秩序地撤离才有生的希望。☆ 对话
这两条命令来自黑暗中的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出示)我可不可以这样改一改,这样呢,为什么不行? 小结:细微的改动,都会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完讨论,从这段对话中还能发现什么? 3)、小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救援的全过程,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深深震撼着我们? 板书: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保护弱小„„
这样崇高的精神,用课文里的一个词组来说,就是——(伟大的灵魂)4)、谈起他的指挥,作者满怀崇敬的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齐读)
四、精读“殉职”,升华对船长的认识。
1、过渡:20分钟很快过去了,乘客和船员们得救了。船长哈尔威——齐读29小节。
2、船长有机会获救吗? 既然有生的希望,船长为何要放弃?我和你们一样有这样的困惑,我们来看看这段资料。
3、出示资料。现在,你明白了吗?
4、人们获救了,可船长却留在了船上,他像一尊雕像徐徐地沉入了大海。此时此刻,诺曼底号巨轮上的人们会怎样焦急的呼唤呢?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又会在想些什么呢?
“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 “朋友,不是我不想家„„” 学生分组写对白。
5、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幕!
雨果说——
今天读这篇小说的我们也要说—— 板书:忠于职守
做人之道
五、总结
哈尔威船长用他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也许,我们的人生不可能这样轰轰烈烈,但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无私与真诚,做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作业:继续完成写话,查资料了解作家雨果。板书
船长
遇险
临危不惧
自救
保护弱小
忠于职守 做人之道 殉职
舍己为人
《船长》教学反思
《船长》这篇课文改写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忠于职守,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抓住课文重点段落体会船长的高大形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课前,诵读惠特曼的诗《啊,船长,我的船长》,作语言的积累,情感的蓄势。
一、阅读想象,再现“险”况。
设计意图:整合2、5两个小节,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以及播放轮船遇险录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更为下文理解船长如何忠于职守组织自救做了铺垫。
二、品读“命令”,感悟形象
设计意图:这样长的课文,教学起来容易繁琐,感悟容易零里零碎,所以再次整合教材,有所取舍,调整出现次序,默读找出四次命令。然后细细品读。本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各个情境中直接和语言对话,实现语言向意义的转换,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感悟语言中感受人物高大的形象。除此,本课还力求引导学生在语言可能处发展意义。
三、拓展材料,升华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船长的品质可以归为一点——履行做人之道,“忠于职守”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读完文章,我有深深地疑问:船长为什么不自救?第一课时完,学生也议论这个问题。所以到处找资料试图解决疑问,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介绍西方船长的文章中看到了原因所在。与船同存亡,这是职业责任感深入船长骨髓的表现。
四、心灵独白,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想象练笔,进入事件,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真正走进船长的内心世界,让船长形象立于学生心中。
整堂课上下来有这样的感受:
1、六年级的重要的一个年段目标是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品读,感受人物形象。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和一定的把握能力。课堂上,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文学泰斗的作品字字珠玑,处处可圈可点,所以,有这样好的学习材料,尽管已经有所取舍,但是仍然太“贪心”了,导致课堂结尾处仓促,学生有感没法发。改进措施:第一部分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伊始,简单回顾进入情境。
3、在关注船长的几次命令的同时,对人物形象有提升作用的句段的品析不到位,如课文的第30小节中“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等。
(顾金莲)
第三篇: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积累新词.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阅读课文描写险情段落,感受灾难的可怕以及它突然降临时人们的惊慌与恐惧。学习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新词,能流畅朗读课文。学习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小组交流、整合预习情况。
三、学生展示预习情况:
薄雾
船舷
剖开 肇祸 威严 履行
哭泣 调遣 呼号 嘈杂
顷刻间
井然有序
阴森可怖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 哈尔威船长
洛克机械师
奥克勒大副 南安普敦
格恩西岛
“玛丽”号
“诺曼底”号
四、老师评价、小结学生的预习。
五、合作探究
阅读“险情”段落,走进灾难发生的时刻,你仿佛看到那些场景?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交流。
六、汇报展示
七、布置作业
八、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同学们的表现情况,布置下节课的探究内容。
堂清测试 1.“薄”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解释为“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时,读();当它解释为“轻微、少”时,读()。本课中“薄雾”中的“薄”解释取(),所以应读()。2写出描写情况危急的词语:()()()
3、描写训练:环境烘托写一个片段
有了不理解的词语当然要查词典,问题是在没有词(字)典的的特殊情况下怎么办,比如闭卷 考试
时。有以下几种方法:
1、如果是独立的词语,比如就是一个词,最好的办法是用分解法,把词先拆开,再把意思合起来理解。比如噩耗,噩,不幸的;耗,消息;合起来就是不幸的消息。
2、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解释,按照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比如,法布尔的《蝉》中有一句话是“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其中的“墁”有两义,一是涂抹、粉饰;二是用石、砖等铺饰在地面上。根据上下文,我们只能选择第一个义项,而原来的课本恰恰选了第二个义项。
第四篇:《船长》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9、《船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十一二岁的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竞争力。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更能体现他们的团队精神及主人翁地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片段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内容。
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知识与技能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练习4中的两个句子。
背诵课文的片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片段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资源:
1、《“诺曼底”号 遇难记》 视频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情境导入。(播放撞船视频)
2、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知道了什么?
(“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乱作一团,情况十分危急。
(设计意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激起情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想一想,哈尔威船长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下达了哪些命令?为什么要下达这些命令?结果如何?可以体会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1)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是(课件出示):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放救生艇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a、师:从中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b、(临危不乱,从容镇定……)(指导朗读)
b、师:但是人们并没有听从他的指挥,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似的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c、理解不可开交。
(师放一段嘈杂的声音,体会当时的混乱。齐读感悟)
d、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出示对话)
(2)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课件出示)
a、师:【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到!”
“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b、师:人们从这个威严的声音当中了解到了哪些情况?(炉子被海水淹了,灭了,机器已经停了。还能坚持20分钟,够了。
(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c、师:他真的会开枪吗? d、师:从这番对话当中,你又感觉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指导有方、镇定自若、忠于职守----机智、尊重妇女)(师生对读)
e、理解句子:没有一个人敢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各位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课件出示)
(写作方法指导)f、指导朗读
(3)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三道命令,(课件出示)【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a、师:你还丛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考虑周全,爱护儿童)
b、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当60个人都登上小艇时,诺曼底号的船头沉下去了,不一会儿,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c、指名有感情朗读。(学生朗读同时播放视频)
5、师:“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1)、提问:在当时,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他为什么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
【人们透过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理解句子: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6、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时就是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发挥它的穿透力,串起英雄的精神,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在课文的学习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
三、拓展延伸,写读后感
1、他是一个真正的船长,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板书)
2、再次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3、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教学反思:
《船长》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本次教学的重点是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一个船长的职责记得牢牢地: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以及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指导学生精读时,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示船长风采的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理解感悟。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片段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撞船视频,让学生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把学生真正带到当时的情景中,置身于其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激起情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然后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想一想,哈尔威船长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下达了哪些命令?为什么要下达这些命令?结果如何?可以体会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进行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哈尔威船长下达的三次命令(课件出示),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人翁地位。在交流第一道命令时,放一段嘈杂的声音,让学生理解“不可开交”,体会当时的混乱。在课文的学习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而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发挥它的穿透力,串起英雄的精神,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最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本节课,教师始终情感充沛,以情激情,以读为主线,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使“三维”目标较好地得以整合、落实。
本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对教材挖掘还不够深,在朗读上全员参与力度还是不够,以后还有待加强。
第五篇:《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6课
设计意图: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要想引领学生将文本感悟得有血有肉,就得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在语言品味与表达上下工夫。因为文本中人物一言一行都寄寓、栖息着作者与作者要表现的人物思想。所以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本着这一教学理念,从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入手,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画面,触摸文本语言温度,直至最终实现情感升华。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人物的对话由表及里地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2、引领学生有层次、个性化地解读人物的语言、行动,感受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使学生经历一次心灵洗礼、美好人性的熏陶的过程。教学重点:
通过看、听、读、议、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体会、品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价值。教学难点:
通过引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使船长舍己救人、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等品质在学生头脑中逐渐丰满。教学设计:
—、提示课题、进入情境。
1、创设情境。法国作家雨果笔下的哈尔威船长是—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英雄,他那舍生忘死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间的隧道,走进1870年的3月17日的夜晚,一起去感受一下“诺曼底”号客轮不幸下沉时那悲壮的—幕吧。
2、提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再现情境。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选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2、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过渡。
三、引领感悟、个性阅读。(一)、语言有画面,字词见形象。
1、引领朗读:语言有画面,字词见形象。也就是说读书不仅要动口、还要用脑子去想,边读边想文字给我们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怎样再把这些画画中的情景读出来? 出示片断:簿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倾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2、读读这一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其它同学一起说感受。
3、指名读课文。能告诉老师你读这一段文字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交流:当时客轮是一幅什么的画面?他们的心情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当时的情景?
5、作者将突然出现的灾难描写得十分具体。那惊恐的场面仿佛再—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
6、面对糟糕的天气、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生与死的抉择,人们又怎么会不惊恐万分呢?如果此时你就在这艘客船上,你的脑里会有什么念头?你会 喊些什么?能把当时的画面读出来吗?谁愿意试一试?
播放课件:(电影《泰坦克尼号》下沉时场景片断)
7、指名同一学生读课文。(教师将该学生前后两次讲读课文效果加以比较、评价)(二)、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1、想一起走上客轮,听一听船长与船上工作人员的对话吗?
2、哪些声音会在你的头脑中萦绕?从船长的声音中你读懂了什么?
3、师生交流。出示片断,命令—: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评价、引领。(2)、理解感悟。从这条命令中你听懂了什么?(3)、引领感悟。此时的船长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来读一读? 出示片断,命令二:
“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1)、从这条命令中你又听懂了什么?(2)、交流小结:因为船长的威严与坚决、无私与对弱小的关爰„„所以才保障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什么争执和斗殴。能将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来吗? 出示片段,命令三:
“快救克莱芒!”
(1)文中说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为什么没有和妇女、孩子在—起?
(2)除了船长的三个命令,还有其它对话吗?找出来读—读。
(3)读懂了什么?同组之间先交流,再汇报。
4、小结:短短的二十分钟内要抢救60条生命,可以说船长说的每句话都在了解信息,说的每个字都与救人有关,每个字都与生命有关。
5、品读升华,分角色朗读,教师读旁白部分内容。
6、从船长与工作人员的对话中,现在能说说你心中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创设出一个能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的情境,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人们(不仅是船长)的各种表现,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相机小结:威严与沉着、爱心与周到、真情与责任
7、带着大家的感受,读出这份悲壮、这份神圣。(三)、语言有情感、字词溢真情。
“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不仅看到了当时的场景,也感受到了语言的温度、字词的冷暖,说明同学们是用心、用情地在读。也让老师感受到了语言有情感、字词溢真情的语文魅力。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中的—些片断,可以吗? 出示课文片断: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第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恐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利。
1、配音范读。
2、一个人说话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们在读书时要将自己从文中得到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如果没有了这份情感,你 读出来的仍然是一些冷冰冰的方块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读一读这个片断。
[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因为文本中人物一言一行都寄寓、栖息着作者与作者要表现的人物思想。所以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品味语言,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画面,触摸文本语言温度。]
3、精读品悟。
(1)、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2)、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利。
4、师生交流。
5、整体感知。
四、质疑探究、提升认识。
预设一:船上共是61人,船长为什么说是60人? 预设二:船长会开枪吗? 预设三:船长为什么不和船员一起离开? 预设四: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利。“又”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恰是那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使得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五、内化文本、换位升华。
1、如果你是客轮上的一员,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你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将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2、交流。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亲近雨果、走进他的作品《笑面人》或《悲惨世界》。
(2)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板书设计:
6、船长
画面 乱得不可开交 井然有序
灾难
声音 真情 镇定 威严 责任
忠于职守
情感
沉着与爱心
真情与责任
教学反思:
有位老师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有文化有底蕴,有底蕴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叶老说过:“语文无非是个例子。”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语文课,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好作品,去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应该说是永远而无止境的追求。本着这一宗旨,在本节课中,我从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画面入手,到触摸文本语言温度,实现情感升华上作文章。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的基础上,抓住文中两处值得争议的点引领学生感悟:一是哈尔威船长下命令时,说哪个男人敢走在妇女和儿童前面就毙了他;另一处是船长拯救了其他人却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与船一起沉入了海底。其实,这些行为是都是生存与文明之间,生命与崇高之间的艰难抉择。教学中引领学生就这就此两处文本展开充分的讨论,畅谈自己对船长行为的看法。对于开枪一事,有的认为船长真的会开枪打的,有的认为不会开枪的,各有各的理由,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船长的牺牲值不值得,大家一致认为:他用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60人的生命,值得!通过这些想象、交流甚至是争论,相信同学们对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会认识得更丰满、更深刻,同时也能认识到对生命个体的珍惜和对牺牲精神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