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1226工程力学系承担外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张为民修改)专题
工程力学系承担外系力学课程简介
与课程大纲
资 料 汇 编
(2006年修订版)
工程力学教研室
编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力学系
二○○六年十二月廿六日
《理论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1038141015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64
实验学时:0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力学现象和实际工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 推荐教材:
1.《理论力学》上、下册(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理论力学》,张俊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1.朱照宣 等主编,《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2.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理论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张俊彦 编)
土木工程专业 等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3
学时/学分:
课堂授课: 实验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高分子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高分子工程专业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1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56
实验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会分析压杆的稳定性;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等问题有初步了解;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于用电测法、光侧法等基本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机械工程专业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1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56
实验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会分析压杆的稳定性;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等问题有初步了解;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于用电测法、光侧法等基本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1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56
实验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会分析压杆的稳定性;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等问题有初步了解;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于用电测法、光侧法等基本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土木工程专业
《弹性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弹性力学/ Theory of Elasticity 课程代码:1038141003
学时/学分:24/1.5
课堂授课:16
上机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研究变形固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所服从的规律并分析弹性体强度与刚度的一门理论课程。本课程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为从事结构强度分析的其他工程专业提供必备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计算力学,塑性力学,板壳力学,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力学等固体力学分支学科提供基础知识与研究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弹性理论的微分提法、解法与一般原理,平面问题,空间问题基本理论。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分方程,理论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 推荐教材:
1、《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徐芝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2.3.4.(尹久仁 编)土木工程专业 王龙甫编.弹性理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1984 陆明万, 罗学富.弹性理论基础(第二版)(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徐芝纶.弹性力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1 徐秉业主编.弹性与塑性力学——例题和习题.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2
实验学时:6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课程主要内容: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4
实验学时:4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4
实验学时:4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II》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4
实验学时:4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82/6
课堂授课:76
实验学时:6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82/6
课堂授课:76
实验学时:6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金属材料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 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力学现象和实际工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1.静力学部分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及其推论,常见约束、约束反力的特征,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力学量的基本计算,平衡方程的建立与应用,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问题,桁架内力的计算,重心的确定,平衡结构的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判断。
2.运动学部分
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的各种表示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坐标法)以及相关基本量的计算,点的复合运动(三种运动分析、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刚体的简单运动——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特征及其简化——刚体的运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分析(基点法、投影法和瞬心法)、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分析(基点法)
3.动力学部分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质系的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其有关基本量的计算。惯性力,惯性积与惯性主轴,质点和质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定轴转动刚体轴承动反力,静平衡和动平衡;约束、虚位移、虚功,自由度和广义坐标、广义力的定义与计算,虚位移原理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60学时,习题课4课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理论力学》上、下册(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张俊彦 等主编,《理论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朱照宣 等主编,《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4] 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理论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张俊彦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高分子工程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分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6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4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6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6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2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2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6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第十章 组合变形(6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压杆稳定。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6学时,实验2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罗迎社主编,《材料力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机械工程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力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静不定问题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动载荷、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为后续结构力学的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的学习提供粗略的基本结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8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5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8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5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4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6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8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第十章 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一章 能量法(8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 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应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
第十二章 动载荷(2学时)
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2学时)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持久极限的概念及计算、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基本静不定问题、压杆稳定。了解动载荷及疲劳应力的基本概念。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58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静不定问题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动载荷、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为后续结构力学的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的学习提供粗略的基本结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8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5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8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5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4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6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8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第十章 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一章 能量法(8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 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应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
第十二章 动载荷(2学时)
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2学时)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持久极限的概念及计算、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基本静不定问题、压杆稳定。了解动载荷及疲劳应力的基本概念。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58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静不定问题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动载荷、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为后续结构力学的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的学习提供粗略的基本结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8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5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8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5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4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6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8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第十章 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一章 能量法(8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 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应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
第十二章 动载荷(2学时)
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2学时)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持久极限的概念及计算、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基本静不定问题、压杆稳定。了解动载荷及疲劳应力的基本概念。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58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塑性力学基础》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学时数:24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利用数学工具建立弹性体的数学模型,研究变形固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所服从的规律并分析弹性体强度与刚度,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弹性力学中应力、变形和位移等基本概念及五个基本假定;掌握两类平面问题的特点和平面问题基本方程的建立方法;理解解决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解析解方法、有限单元法等数值方法;掌握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答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弹性力学的内容,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第二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6学时)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几何方程,刚体位移,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位移求解平面问题,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下的简化,应力函数。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法(8学时)
逆解法与半逆解法,多项式解答,矩形梁的纯弯曲,位移分量的求出,简支梁受均布荷载,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
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法(8学时)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圆筒或圆环受均布压力,压力隧洞,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分布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并能初步应用理论研究和解决工程中的各种相关问题。本课程的内容尽量与专业的实际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24学时。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王龙甫编.弹性理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1984 2.陆明万, 罗学富.弹性理论基础(第二版)(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3.徐芝纶.弹性力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1 4.S.P.Timoshenko, J.N.Goodier.Theory of Elasticity.McGraw-Hill Inc., 1970 5.徐秉业主编.弹性与塑性力学——例题和习题.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 6.徐芝纶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尹久仁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 23 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II》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 29 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时数:82 学分数:6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4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五)摩擦(4学时)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最大静摩擦定律,摩擦角,摩擦锥,摩擦平衡问题。习题课(2学时)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6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4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6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6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6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九)能量原理(4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
(十)动载荷(2)
动载荷概述、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
(十一)交变应力(4)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对称载荷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76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II》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 33 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的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属水平测试。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静力学
考试内容
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考试要求
1. 掌握刚体与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会计算力对轴的矩。2. 能应用节点法和截面法求解简单桁架杆件的内力。
3. 会应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的空间平衡问题。4. 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包括组合形体)的重心。
运动学
考试内容
有关点的简单运动、点相对于某一个参考系的几何位置随时间变动规律,包括点的运动方程、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考试要求
1.求点的运动轨迹,求解点做平面曲线运动时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其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会求定轴轮系的转动比。
3.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4.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对常见的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动力学
考试内容
质点、质点系(刚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求解质点、质点系动力学问题。考试要求
1.建立简单情况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并能求其积分。
2.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和功等)。
3.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轴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4.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5.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刚体作平动、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的动力学问题。6.理解虚位移原理。
四、考试方法和时间
本课程采用题库抽题和教师命题相结合的方式出考试试卷,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价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内容比例:静力学占30%左右,运动学占35%左右,动力学占35%左右。
2.题型比例:填空题15%,选择题20%,判断题10%,计算题55%。
(张俊彦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高分子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5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实验占1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第十二章 动载荷
考试内容
动静法的应用,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考试要求
1、掌握动静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 考试内容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曲和扭转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考试要求
1、理解交变应力、疲劳失效、应力幅、平均应力和持久极限的概念。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4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动荷问题、实验占2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第十二章 动载荷
考试内容
动静法的应用,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考试要求
1、掌握动静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 考试内容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曲和扭转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考试要求
1、理解交变应力、疲劳失效、应力幅、平均应力和持久极限的概念。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4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动荷问题、实验占2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
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
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
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
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
第十二章 动载荷
考试内容
动静法的应用,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考试要求
1、掌握动静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
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
考试内容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曲和扭转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考试要求
1、理解交变应力、疲劳失效、应力幅、平均应力和持久极限的概念。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4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动荷问题、实验占2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弹性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一、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二、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弹性力学的内容,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 考试要求
1.了解弹性力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和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熟练掌握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第二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应力、位移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的简化,应力函数,逆解法、半逆解法,斜面上的应力,主应力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应力、位移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的简化,应力函数,逆解法、半逆解法,斜面上的应力,主应力。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法 考试内容
多项式解答,矩形梁、简支梁、楔形体,级数式解答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多项式解答包括矩形梁、简支梁、楔形体的解答。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法 考试内容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相容方程,应力分量的坐变换,轴对称应力和位移,圆环、圆筒、压力隧洞,曲梁,应力集中,楔形体、半平面体
考试要求
掌握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相容方程,应力分量的坐变换,轴对称应力和位移,圆环、圆筒、压力隧洞,应力集中,楔形体、半平面体。
四、考试方法和时间
本课程采用题库抽题和老师出题相结合,每次应包含A卷和B卷两套。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价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5)+平时成绩(15),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内容比例:基本概念与方法占30%,平面问题基本方程与解答占70%。2.题型比例:主观概念题30~40%、计算题与证明题60~70%。
(尹久仁 编)
第二篇:交运系06外2关于节约水资源活动策划书
北京如一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节约水资源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尽管地球上有3/4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3%,能供人类使用的又仅占0.22%。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短缺在我国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而近年来,全国大面积干旱严重,降雨量稀少,淡水资源尤为奇缺,全国已有400多座城市用水严重紧缺,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用水告急,形势严峻。2011年南方持续的干旱也作为交大的一分子,值此迎评之际,我们都应行动起来,为母校、为我们的生活环境献一份力,让生命之源源源不息。因此我们举办倡导大家节约用水的主题活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节水的队伍中来。
二、活动目的提高节水意识珍爱生命之源
三、活动开展
本次活动,由后勤集团协助开展
(一)1、以展版形式宣传,展版内容包括:
(1)我国水资源现状介绍
(2)当前峨眉地区用水来源介绍以及我校各处用水状况介绍,并附上近几个月内各宿舍楼用水量数据表(由后勤集团提供)。
(3)
2、印发1000张倡议书,并分发至全校师生手中。倡议书原稿由06外2团支书整理提供。
3、打印65张口号贴纸,并一条口号横幅(口号内容由本班团支部提前准备)。
口号贴纸贴于1、2、3、4号楼以及图书馆洗手间。横幅于签名后挂出。
(二)活动流程
5月8日;于中山梁体育场处展出系列展版。
将口号贴于1、2、3、4号楼以及图书馆洗手间。
5月9日中午;于新羽毛球场散发倡议书,并举行签名仪式。
5月9日下午;于二食堂外散发倡议书,并举行签名仪式。
(三)后续活动
于中山梁体育场设一块长期展版。于每月底贴出各宿舍楼当月用水量数据表,以
号召大家都争做节水标兵楼成员。并及时贴出停水通知,以便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四、注意事项
1、贴口号贴纸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2、展版宣传时间稍短,活动效果可能会不太明显。
3、经费超支,需权衡协调,争取后勤集团支持。
4、长期展版须提前申请(由后勤集团提供)。
洗手时,用盆洗比用水长流的方法更节省水,洗涤蔬菜水果或洗碗时也一样,开着水龙
头不间断的冲洗非常费水,间断冲洗就能节约水。把用过的水存下来还可以再次利用。
家庭中洗衣机的用水量大,为了节水,生产厂家和科研人员都下足了功夫,要在保证洗
干净衣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用水。
这种倾斜的造型并不是为了美观或标新立异,10度的斜面设计自有它的道理。洗衣筒
歪了10度后,它的水位就相对加深了,能达到较大水量的洗涤效果。所以它省水。
洗衣机设定的程序一般都是一次洗涤,两次漂洗,水主要都耗费在漂洗上了。如果不用
洗衣粉,不就能省下漂洗的水了吗?
这种超声波洗衣机,每秒能发出2万次的冲击波,可以将污垢从衣物上“震”下来。洗
衣机里还安装了一个特殊的电解水装置,能把自来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
子,利用离子对污渍、灰尘的分解和吸附作用来清洁衣物。双管齐下,这种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比普通洗衣机要节水30%以上。
还有洗衣机的水位不要定得太高,否则衣服之间缺少摩擦,洗不干净反而还浪费水。
除了洗衣机,坐便器也是家庭中的用水大户,用水量大约占居民用水量的35%左右,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就要冲掉3千多升水。
技术人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坐便器,每次用水量仅为4升,比现有的坐便器要节
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
它的水箱在注水的同时存积了空气,利用供水管道中的压力来压缩内部积攒的空气,再
推动水以较高的速度流入便盆。与传统洁具的“拉”力不同,这种新型的洁具是采用“推”
力将污物排出,冲力大,所以能节约水。
其实,家庭中的其他生活用水一样可以用来冲洗马桶,比方说经过最后一次漂洗,衣服
洗干净了,从洗衣机排出的水看上去还比较干净,直接流进下水管还真有点可惜。还有
像洗完脸、洗过菜的水,如果能再次利用就好了。业余发明家吴汉平研制了一套生活用
水回用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将厨房的洗涤槽、卫生间的面盆和坐便器水箱连接到
一个储水箱上。洗涤槽、面盆流出来的比较干净的水进入储水箱,供冲厕使用。
现在我来教你省水小秘方1.要用省水形马桶,般审型马桶加装2段式冲水配件。2.水箱
底下浮饼拆下 即成无段式控制出水。
3.小便池自动冲水器冲水时间调短。4.用米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水来浇花、洗车,及擦洗地板。5.清理地毯法由湿式或蒸汽式改成乾燥粉沫式。6.将除湿机收集的水,及纯水机、蒸馏水机等净水设备的废水回收再利用。
现在我说完了6项省水秘方,你是否想到比我更好的省水方法呢?你是否在省水呢?我想你应该在省水吧!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
事实上,水资源日益紧缺,而我市的城市供水工作更是在严重缺水的边缘艰难度日,自
来水来之不易。
人不可一日无水,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此,我们介绍一些日
常生活中的节水常识:
刷牙
浪费: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
节水:口杯接水,3口杯,用水0.6升。三口之家每日两次,每月可节水486升。
洗衣
浪费:洗衣机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的洗衣方式,每次需用水约165升。
节水:洗衣机采用洗涤—脱水—注水—脱水—注水—脱水方式洗涤,每次用水110升,每次可节水55升,每月洗4次,可节水220升。
另外,衣物集中洗涤,可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可节约大量水;洗
涤剂过量投放将浪费大量水。
洗浴
浪费:过长时间不间断放水冲淋,会浪费大量水。
盆浴时放水过多,以至溢出,或盆浴时一边打开水塞,一边注水,浪费将十分惊人。
节水:间断放水淋浴(比如脚踏式、感应式等)。搓洗时应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
淋。
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
炊事
浪费: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烧开水时间过长,水蒸汽大量蒸发。用自来水冲淋蔬
菜、水果。
节水: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先用纸擦除,再洗涤,可节水。
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
洗车
浪费:用水管冲洗,20分钟,用水约240升。
节水:用水桶盛水洗车,需3桶水,用水约30升。使用洗涤水、洗衣水洗车。使用节
水喷雾水枪冲洗。利用机械自动洗车,洗车水处理循环使用。
节水小方法:
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是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起研究出一些生活节水小方法:
一、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
药;
二、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
三、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
四、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之后的洗衣水;
五、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
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
六、冲厕所:如果您使用节水型设备,每次可节水4一5kg;
七、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八、家庭洗涤手巾、小对象、瓜果等少量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
冲洗;
九、洗地板:用拖把擦洗,可比用水龙头冲洗每次每户可节水200kg以上;
十、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
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十一、将卫生间里水箱的浮球向下调整2厘米,每次冲洗可节省水近3kg;按家庭
每天使用四次算,一年可节药水4380kg。
十二、洗菜:一盆一盆地洗,不要开着水龙头冲,一餐饭可节省50kg;
十三、淋浴:如果您关掉龙头擦香皂,洗一次澡可节水60kg;
十四、手洗衣服:如果用洗衣盆洗、清衣服则每次洗、清衣比开着水龙头节省水
200kg;
十五、用洗衣机洗衣服:建议您满桶再洗,若分开两次洗,则多耗水120kg;
十六、洗车:用抹布擦洗比用水龙头冲洗,至少每次可节水400kg;共计570元
第三篇:幼教幼教教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幼教教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课 开设时间: 一年级第一学期 主要内容: 基础素描: 几何形体训练
A、单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圆球体、立方体、圆柱体、B、两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C、三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D、四个几何形体组合结构写生;E、几何形体明暗调子写生;F、静物明暗调子写生(水果、蔬菜);一年级第二学期 色彩
色彩静物写生常识 色彩静物观察方法
色彩静物表现方法(主要对象;水果、蔬菜)工具: 油画棒或水彩
幼教系三年制幼儿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课
开设时间: 一年级第一学期 主要内容:
棱锥等。
1、基础素描: 几何形体训练
A、单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圆球体、立方体、圆柱体、棱锥等。B、两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C、三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D、四个几何形体组合结构写生;E、几何形体明暗调子写生;F、静物明暗调子写生(水果、蔬菜);
2、色彩 色彩静物写生常识 色彩静物观察方法
色彩静物表现方法(主要对象;水果、蔬菜)
幼教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课
开设时间: 二年级第一、二学期 主要内容: 简笔画
1、简笔画的基本笔法(各种线条的运用、线条质感的表现)
2、简笔画的构图(构图的要素、构图技法练习、简笔画的创作)
3、简笔画的色彩(色彩常识、调色的方法、简笔画的上色练习1--3)
4、综合创作练习
幼教系三年制幼儿教育专业简笔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课 开设时间: 一年级第二学期 主要内容: 简笔画
1、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及规律
2、花的画法
3、动物的画法
4、人物的画法
5、环境与人物情景的画法
幼教系五年制幼儿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课
开设时间: 三年级第一、二学期 主要内容: 手工
1、纸工(折纸造型、剪纸造型、剪贴造型、纸线造型
2、立体造型(纸带造型、立体造型、粘结造型、能动的纸雕塑)
幼教系三年制幼儿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课 开设时间: 一年级第二学期 主要内容: 手工
1、折纸造型(花卉、动物)
2、硬纸造型(玩具)
3、泥工(圆雕、物品、教具)
4、编织(中国结)
5、布艺玩具
6、废物利用(石头、纸杯、包装盒)
幼教系五年制幼儿教育专业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课
开设时间: 四年级第二学期和五年级第一学期 主要内容: 美术鉴赏
一、美术的种类及特点
1、绘画的种类及特点
2、工艺美术的特点
3、雕塑的分类特点
二、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鉴赏的意义
3、美术鉴赏的方法
4、美术鉴赏的要素
三、中国美术的发展
1、春秋战国的美术作品
2、魏晋时期的美术作品
3、隋唐时期的美术作品 4 宋元时期的美术作品 5 明清时期的美术作品
6、现当代美术作品
第四篇:从教三年情系左中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_2
从教三年,情系左中
左安门中学 赵倩
我走出校门,奔赴工作岗位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在这三年中,两年班主任工作,三年数学教学工作将我的生活填充得满满当当。
最初走上工作岗位,我充满了欣喜和激动。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暗下决心,一定让他们成为左安门中学最优秀的学生。为了我的学生,我占用了大部分休息时间,细心研究教材,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并做了大量的习题,为他们耐心筛选,选取典型试题,印制成学案或试卷。我尽可能地为自己所教的数学学科争取时间,特别是最后考试前的复习时间,非中考科目期末考完之后,中考科目的教师可以无偿上课。在2010-2011这一学年,我期中、期末考前的无偿课时加起来近百节。我之所以这样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得到领导、同事的表扬与赞赏,更不是为了侥幸得到经济补偿,而只是因为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要加倍努力奋斗,才能更好地融入左安门中学这个大家庭,更好地适应我的工作。当然,在这最初的一年中,我得到了领导、同事的无私帮助。特别是我的师傅李佳老师,不仅在业务上时常给我指导,使我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使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而且在教育学生方面也时常给我点拨,看到我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都及时地劝阻,并指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不仅是李佳老师,年级组长张颖声老师也经常和我分享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学校领导也常常来年级组关心我们几个新任职教师的成长,我和季伟、孙琮也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所以,刚刚步入工作岗位,虽然会有不适应,虽然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候,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倍感温暖。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师的初一2班第一学期平均分在全区排名124,优秀率达到40%,全区排名119,及格率90%,全区排名107,第二学期平均分在全区排名94,优秀率达到50%,全区排名90,及格率88.89%,全区排名95。
由于各种原因,我所教的初一2班被合班,我也再次教了初一。有了一年的经验,而且是教同样的知识,我的压力小了许多,我的师傅李佳老师继续教初二,所以我又有了新的师傅,张海燕老师。张老师是数学教研组长,教学有自己的方法和理念,尝试小组合作教学,并初见成效。我又有了学习的榜样。我改变了之前拼时间的做法,而是注重发掘新的讲授方式,运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我时间用在占用学生和自己的时间上,而现在则重点将精力放在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和导学案的编写上。虽然对我来说是同样的全心付出,但是学生的负担明显减轻。而且,我这一学年担任围棋特色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担任两个教学班的数学教师。学围棋的学生每个月都要停课一周,去参加道场组织的大循环比赛,所以为了使他们不耽误课,我都会备两份课,另一个班正常授课,而对于围棋班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强,我讲清主干知识,稍加练习,他们就能掌握,那就要精简习题,而不能全部照搬。虽然如此一来增加了我授课的难度和教学的压力和负担,但是我勇于承担任务,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
在最近的一年,我承担初二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次教初二年级,心中不免有些压力和紧张,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用心,会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我继续使用导学案教学,并配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二上学期最重要的是分式和三角形两章。
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的研究。它的基础是分数、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同时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我翻阅小学教材,发现分式和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类比分数进行分式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计算的讲解。在讲分式的四则运算时,除了讲清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外,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项的符号、系数、字母、指数,以及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顺序都应结合基本练习进行详细分析,要不厌其烦。对于分式方程增根问题我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分析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以及验根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验根的必要性,并掌握验根方法。分式这一章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所以我每天利用上课五分钟做一些最基本的练习题,巩固前一节课,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三角形既是前面几何知识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全等和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等知识的基础,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
讨论、方程及转化的数学思想。结合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我讲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边和角的性质。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的讲解,主要是讲清三种线的定义、辨析、画法、推理及交点情况,课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工具作图,以发现图形的规律,几何画板的作用仅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不能代替学生的画图能力训练过程。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很好理解,但是由于证明方法较多,应注意各种方法的区分,并进行题目的变形,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讲解时先通过折叠或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获得猜想,而后用全等三角形全等证明。重视几何文字语言的叙述的完整性、严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再记忆简述表达,注意分类讨论意识的培养。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了可以使用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外,还有HL定理。注意小结两个基本图形,即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角是30度的直角三角形。对于基本作图,学生很好掌握,因为只涉及了基本的尺规作图——直尺:画“直线”;圆规:截等长线段。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讲解要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这种现象,同时要注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注重在观察中感受概念,在实践中探索性质。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只针对一个图形而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要使抓住能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特征: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或第三边的平方。把握好勾股定理适用范围,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不适用于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性。弄清待求的是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斜边还是直角边。
总体来说,初二上学期的知识还算简单,和初一的知识跨度不大,难度提升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初二下学期,知识的难度明显加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些困难,所以我不急于赶进度,而是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之后再进行后续知识的讲解,如此一来,教学进度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学生的掌握较为牢固。
初二下学期重点的是一次函数和四边形两章。
一次函数内容包括函数的一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和画法。函数的概念,不能单从定义本身去理解,而是应该结合图象进行辨别,深入理解“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至于函数的表示法和画法,主要掌握会结合实际问题看图,和掌握一次函数用两点法画图即可,会用坐标纸作图。还有一类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也是热点问题。二、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k0),不可忘记限制条件。总是结合实际问题,连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起回答。知道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同样具有限制条件。而且会在x的系数和指数位置出现字母,求它的取值范围,这是直接应用一般形式解题。至于解析式的求解,应放在一次函数图象学完之后,因为要先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而直线只要确定两点即可唯一确定。求解析式是运用待定系数法,正比例函数利用图象上一个原点以外的已知点即可,而一次函数要已知图象上两点的坐标。
2.一次函数的图象。课本上总结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和(1,k)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ykxb(b0)的图象是经过点(0,b)和点(b,0)的一条直线。之所以总结图象经过的两点,主要是为了计算方便,所以,知道正比例函数k图象经过的两点是因为好代入,好算,而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的两点主要是为了得到和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如果在此处让学生熟练掌握,那么后续的学习会省去很多麻烦。但是,用两点法作一次函数图象不用一定找到和两个坐标轴交点,只要找到和y轴交点(0,b)和(1,k+b)即可,主要为了方便计算,不要死记课本结论,灵活对待。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也是此节出现,主要包括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它与两个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这类题目较为简单,还有一类,则是已知函数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求函数的解析式,要分两种情况讨论。更为复杂的是两条直线和两个坐标轴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的题目,开始阶段不宜涉及,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之后可以尝试解答。
3.一次函数的性质。本节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需要学生画出大量一次函数图象,再分类,找规律。主要包含若k的值相同,而对于b的不同值,对应的图象是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对于k的不同值,一次函数的图象是通过点(0,b)的一组直线。而且单独研究一条直线,当k>0时,直线呈现“左低右高”的变化趋势;当k<0时,直线呈现“左高右低”的变化趋势。也就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同时,函数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也是此处讨论的问题。这些都涉及正反两方面提问。
本章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给出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模式,所以,搞好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对今后函数的学习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一次函数本身知识技能的落实;更要注意研究函数的方法的渗透。对把实际问题向一次函数问题的化归、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读法、一次函数的主要性质(特别是增减性)、一次函数的应用等,都作为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准备,而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是学习函数方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四边形内容包括多边形、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图形、梯形四大节。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正多边形的定义。
二、平行四边形
本章先进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定义的讲解,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重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这是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共有四条性质,两个推论,四条判定。其中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仅作为结论,已不再以定理形式出现。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题目中出现次数较多,学生应重点掌握。
此部分内容的讲解不要过快,应注重学生的牢固掌握,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要以本节知识为基础,特别是防止知识间的混淆。
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不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而且还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质,所以先讲解这三类图形的性质。矩形特有性质:定义;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直角三角线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最后的推论应用很广泛,还有结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到矩形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并注意对角线夹角有60的情况。菱形特有性质:定义;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学生往往忽略菱形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所以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而且特殊注意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交点到正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而且对角线和有公共顶点的正方形的边的夹角是45,也就是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也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矩形的判定:定义;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有一个直角的四边形,所以,可以单独用直角来判定。菱形的判定:定义;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所以,可以单独用四条边来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定义(四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确定这个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确定这个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想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确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判定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判定四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注意对应的式子不要出现2倍,需要推导,学生常常忽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十分广泛,学生必须通过已知两个中点能够反应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平分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中点、平行线已知其中两个都可以推导第三者。向学生强调掌握定理的实质,而非只是简单背诵。此节的题目涉及到很多辅助线的添加,所以,更要求学生对于定理实质的理解与掌握。
中点四边形要注意与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建立起联系,它们的夹角和长度直接反映了中点四边形邻边的关系。此部分证明较为简单,是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进一步深化。
五、中心对称
此节重点在于识图,也就是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已知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一同辨析。掌握几个结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偶数条边的正多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奇数条边的正多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六、梯形
定理: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探究与应用中得到了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底边,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对应记忆即可,但是此处的证明则要引入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
直角梯形了解定义即可。等腰梯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定义;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的判定:定义;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结论: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判定不需要先证明是梯形,题目中应该已知梯形。
学生必须掌握三种常用辅助线的说法:延长相交;垂直;平行。而且注意辅助线只可满足一个条件,不可联结即平行或垂直;联结的点必须事先存在,否则先作出再联结。
从教三年,我觉得自己在左安门中学这个大家庭中不断地成长,我会时刻秉承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将左中人的精神发扬光大,为了左安门中学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系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教学计划(2010~2011第三学期)
《电工电子课程系列实验》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2010~2011第三学期)
一、基本情况
学
时:32学时
适用范围:机械系本科生(非强化班)
先修课程:《电工学》、《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 时
间:20011.03 ~ 2011.06
二、教学内容安排
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3学时)(第6周)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
必
做:(1)相位差的测量;
(2)半波整流电路的纹波电压的测量;
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参见教材中实验一。
2、单级低频电压放大器(4学时)(第7周)(1)静态工作点对动态范围的影响;(2)主要动态参数分析与测试;(3)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试。
实验内容:
必
做:(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及测量;
(2)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测量;
(3)观察静态工作点不同对输出波形的影响;(4)测量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选
做:上限频率fH、下限频率fL的测量。注意事项:(1)实验内容参见教材中实验十一;
(2)静态工作点VB、VE、VC应该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
(3)信号大小(有效值)应该用交流毫伏表测量。
(4)测量放大倍数时,双踪显示Vi、Vo,观察输出波形应不失真。(5)测量fH,fL时应注意,f变化时信号源输入电压大小会略有变化,需调节,保持Vi=5mv不变。
3、差动放大器(虚拟实验)(3学时)(第8周)(1)差动放大器应用;
(2)学习在虚拟电子实验台上进行静态工作点分析;
(3)用虚拟示波器测量电压波形,区分差模电压、共模电压;(4)用Multisim分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实验内容:
必
做:(1)静态工作点的分析;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
(3)频率特性的分析
(4)差模电压传输特性的分析
(5)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
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参见教材中实验十二。
4、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一(3学时)(第9周)(1)同相、反相放大器的特性分析与对比(2)双电源的接法。实验内容:
必
做:(1)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2)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参见教材中实验十三。
5、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二(3学时)(第10周)加法器的应用:直流偏置电压调整;波形的叠加 实验内容:
必
做:设计一加法器,实现U0=-(Ui1+5Ui2)。Ui1加1V的直流信号,Ui2加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0.2V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Ui2和输出电压U0的波形,并测出相应的参数。
6、积分器、比较器的设计和调试方法(3学时)(第11周)(1)积分器特性分析
(2)比较器电路的设计及分析; 实验内容:
必 做:(1)积分器;
(2)滞回比较器。
注意事项:(1)实验内容(1)参见教材中实验十三;实验内容(2)参见教材中实验十五;
(2)滞回比较器,用两只稳压管接成双向稳压电路。输入信号应足够大,运放才能工作至限幅区。7、555电路应用(3学时)(第12周)
(1)了解集成定时器内部组成框图及引脚功能;
(2)熟悉集成定时器的电路功能、主要参数及三种基本工作模式;(3)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等几种实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实验内容:
必
做:报警讯响发生器;
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参见教材中实验二十一;
8、集成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4学时)(第13周)(1)门电路动态特性与驱动能力测试;(2)OC门电路的应用
(3)用与非门设计BCD码制判别电路;(4)用译码器和与非门设计全减器 实验内容:
必
做:(1)用与非门设计BCD码制判别电路(教材实验十九实验内容1);
(2)用译码器和与非门设计全减器(教材实验十九实验内容5)。
选
做:(1)测试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教材实验十八实验内容1);
(2)集电极开路与非门(74LS01)(教材实验十八实验内容2)。注意事项:(1)全减器,74LS138应注意A2是高位,使能端接法,输出低电平有效;(2)选做题(2)中的“三路信号分时传送”改成“两路信号分时传送”;
(3)OC门使用时,集成电路本身电源Vcc不能忘接。
(4)OC门必须接上拉电阻,OC门输出与上拉电阻上的电源Ec有关,但Vcc始终为5V不变。(5)Ec从+5V改为+10V时,小心不要将Vcc电源也接成10V,Ec和Vcc分两组电源接入。
9、D触发器电路设计(3学时)(第14周)(1)D触发器的认识
(2)运用D触发器设计计数器、移位寄存器; 实验内容:
必
做:(1)用74LS74设计一个模十计数器(即0~9循环显示)
(2)广告流水灯设计 选
做: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
注意事项:(1)实验内容参见教材中实验二十;
(2)为使工作可靠,不用的输入端应按逻辑功能要求接在高电平或低电平,不要悬空。
10、计数器电路设计(3学时)(第15周)(1)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2)集成计数器等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
必
做:(1)设计简易数字钟
(2)设计步进电动机脉冲电源电路
注意事项:(1)实验内容参见教材中实验二十。
(2)简易数字钟设计可只做“小时”或“分钟”部分,但必须用74LS161完成。
(2)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时,对60进制的“分时钟”来说,可将个位10进制与十位6进制分别观察;对24进制的小时来说,只能观察24进制。
三、考试
操作考试时间:第十六周周末 综合成绩考核办法:
1、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实验报告简洁完整,有创造性,书写完整 20%
2、课堂实验:实验能力,主动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情况,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0%
3、操作考试
60% 总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