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

时间:2019-05-15 02: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春期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春期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

第一篇:青春期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

青春期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第二篇: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

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

第三篇:青春期心理矛盾及解决

青春期心理矛盾及解决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但这些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有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

因此,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产生孤独感,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但他们又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

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

解决这一矛盾,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化解这一矛盾,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对这一矛盾,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

化解这一矛盾,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张琳茹

第四篇:中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测试题1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复习资料(1)

XX中学 年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 1:焦虑症属于 D A : 行为异常 B : 人格发展异常 C : 青春期异常 D : 情绪异常 2: 自我意识辅导属于 A A : 小学生生活心理辅导 B : 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C : 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 D : 高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3:脑力激荡法属于 B

A : 价值观辨析法 B : 讨论法 C : 表演法 D : 榜样引导法 4: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心理诊断方法 C

A : 暗示法 B : 刺激疗法 C : 观察法 D : 松弛疗法 5: 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无条件关注又称为 B

A : 真诚 B : 接纳 C : 尊重 D : 同感

6: 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的技术是 D

A : 真诚 B : 尊重 C : 接纳 D : 同感

7: 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逐渐削弱以致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B A : 强化 B : 消退 C : 系统脱敏 D : 自由联想

8: 对于性格倔强的高中生而言,哪种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 D

A : 重点预先式学习B : 小组式学习C : 进攻式学习D : 时间回转式学习

9: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C

A : 强化 B : 消退 C : 系统脱敏 D : 自由联想 10: 对于“坐不住”、“喜欢变化”的高中生而言,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 D

A : 重点预先式学习B : 小组式学习C : 进攻式学习D : 时间回转式学习11: “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 B

A : 概括化 B : 绝对化 C : 糟糕至极 D : 都不是

12::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只是想“混”到毕业的高中生而言,对其学习动机辅导的最有效的方法当数: B A : 明确学习目标 B : 动机迁移 C : 创设问题情境 D : 奖惩

13: 有过于敏感多疑、过分地自我保护、嫉妒别人、固执己见、爱责备或加罪于人等表现的人格异常属于B A : 冲动型人格 B : 偏执型人格 C : 强迫型人格 D : 表演型人格 14: 自我质辨训练是一种 A

A : 心理稳定训练 B : 态度训练 C : 自信训练 D : 抗诱训练

15: 通过接受各种科学的心理锻炼以解决自己在认知、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的活动是 A

A : 心理训练 B : 心理教育 C : 心理服务 D : 心理补偿 16: 当小学生没有优先成为少先队员时可对其进行 B A : 积极的情感教育 B : 意志品质的培养 C : 人际交往教育 D : 良好性格的教育 17: 最易于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是 D A : 德育教师 B : 语文教师 C : 数学教师 D : 班主任 18: 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开门。此即 C A : 容器理论 B : 酒瓶理论 C : 开门理论 D : 大观园理论 19: 由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引起的挫折属于 C A : 需求挫折 B : 丧失挫折 C : 目标挫折 D : 缺乏挫折

20: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表,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A A : 制定保障 B : 组织保障 C : 人力保障 D : 经费保障 多选题 21:中学生处于优势地位的思维形式是 C A : 具体形象思维 B : 直观动作思维

C : 抽象逻辑思维 D : 形式逻辑思维 22:小学生的情感教育要 A A : 从认知入手 B : 减少说教

C : 多讲道理 D : 多示范

23:咨询者自愿、适度地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经历、观念等拿来与来访者分享的技术是 A A : 自我表露 B : 释意 C : 面质 D : 情感反映 24:在心理咨询室里,咨询者与来访者位置的最佳角度为 C A : 零度 B : 45度 C : 90度 D : 180度 25: 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是 D A : 罗杰斯 B : 弗洛伊德 C : 斯金纳 D : 艾利斯 二:判断正误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干扰正常的学科教学。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2:较高的自我期望水平有利于耐挫力的提高。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3: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4: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A 5:教师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就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B 5:各科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A 6:只要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得好,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并形成良好的品德,其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了。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7: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措施没有阶段性。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咨询的模式包括

A :指导模式 B :发展模式 C :社会影响模式 D :治疗模式 E :集体训练模式 请选择答案: ABCD 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

A :发展性 B :预防性 C :社会化 D :矫治性 E :个体化 请选择答案: ABD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A :个性发展 B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C :学习方面 D :生活适应方面 E :生涯发展方面 请选择答案: ABCDE 4: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有 A :树立现代教学观 B :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C :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D :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 E :以自己为榜样 请选择答案: ABCD 5:心理训练的目的是 A :促进心理成长 B :纠正心理缺陷 C :挖掘心理潜能 D :培养自我意识 E :排除心理障碍 请选择答案: ABCE 6:行为异常主要表现在

A :行为倒退 B :行为紊乱 C :行为恐惧 D :行为退缩 E :行为依赖 请选择答案: ABD 7: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A :嫉妒心理 B :孤独心理 C :自卑心理 D :恋爱心理 E : 请选择答案: ABCDE 四:解答题

1、告诉大家你认为控制青春期心理冲动的有效办法?

⑴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法制观念。⑵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2、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写出成长过程中你对父母的感觉或认识。

答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说出对父母的感觉或认识即可

⑵“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反映了马克·吐温的一种什么心理?你认为应该怎样克服这种心理?

答案要点:①反映了青少年的一种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感等心理,及由此带来的烦恼、委屈。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了不起,家长无知、无情。

②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指导与帮助

第五篇:青春期心理

如何克服青春期逆反心理

课题组长:刘嘉欣

课题组员:刘嘉欣、方奕舒、方奕欣、苏高仪、王 健、钱明勇 指导老师:黄小虾

【摘要】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是逆反心理。本文主要去探讨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去克服。

【关键词】青春期 逆反心理 克服

青春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所以,研究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叛逆心理。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一、青春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青春期少年已经拥有成人感的意识 这种成人感的意识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呢?

一是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性的成熟。在青春期少年看来,他们自己的身体变化无论在周围的人眼中,还是在自己眼中都使他客观上变得比较像个成年人。具备了身体条件,孩子没有理由不自己当成一个大人来看。二是少年日益增长的独立能力。青春期少年的独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三五成群,或者自己单独去上学,或者搞活动,或者自己单独思考做事等。当少年们独立做事的时候,心中必然产生一种成人的意识感,他们会想:这有什么,大人们能做的事,我也会做,可能在某些方面我比他们做的更好呢。

三是少年开始把自己和成年人做比较。在很多家庭里,青春期少年都可以帮助家人做事,或者参与家庭问题的商讨。这对于少年们说,无疑会让他们下意识把自己的思想和成年人做比较,此时他们发现,原来大人们考虑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想到的。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把父母做不到的事做为充足的理由,以此证明自己比父母懂的还要多,这样一来,少年们通过比较会坚信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思想和能力了。

(二)青春期少年不再把自己当儿童来对待

在很多家庭里,家长都常常犯这样的观念上的错误,比如总拿过去对儿童的那一套来要求少年,这样做就完全会破坏少年的成人感。

一是少年想要自由。在青春期少年看来,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不受监督和限制,可是自己却每天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这就导致只要家长去按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少年,他们对成年人的态度就变得非常敏感,经常产生会产生一种过去不曾有过的委屈情绪和反抗心理。

二是少年维护自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如果家长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给少年提意见,他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这种现象就源于少年的自尊被家长触动了,少年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不容压制、不容贬低、不容剥夺自己的独立的权利。这时家长会听到一些少年常这样说:“我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

“和谁交朋友,这是我自己的私事。”

“你没有权利干涉我。”

“你没有权利禁止我这样做。”

从少年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少年越来越多地对自己说“可以”,而对成年人则越来越多地说“不许干涉我”,他们力图逐步限制成年人的权利,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利。说到这里,我想家长们开始明白了,原来你经常禁止孩子的事,才是造成亲子矛盾和冲突导火索。

三是少年希望成年人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很多家长在孩子进行青春期后,仍然在不断地包办代替孩子,可是操了半天心,家长忽略发现自己费力不讨好。其实,少年们此时已经不希望父母像过去对待儿童的那一套来对待他们。少年们希望家长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独立性。

四是少年希望获得平等沟通的话语权。在很多家长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常导致青春期少年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父母全然不听孩子的意见,或者倾听孩子的诉说,这种一言堂式的单方面沟通方式,很容易让少年们逐渐失去与家长对话的耐心和兴趣。话语权不能平等,必然导致家庭地位的不平等,面对这种不平等,往往是少年们反抗家长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青春期少年在试图打破对家长的依附关系

很多家长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你必须要听我的安排,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会非常生气。可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突然发现,不管你如何生气,少年全然不理你那一套,你不是愿意生气吗?你生你的气,我做我的事。这让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非常自私,冷漠。如果家长真的拿这种心态去面对青春期少年的话,你和孩子肯定经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一是少年试图打破过去那种与家长的关系。过去少年处于儿童期时,对家长的依赖之心是很强的,每天看不到父母会想他们,做不到的事会找父母,不懂的问题会问父母,想穿的衣服会朝父母要,想吃什么饭会和父母说等。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随着少年们不断学习,自然和社会知识拥有量正逐渐超越家长。此时,少年们开始逐渐追求一种新的独立平等关系,以希望代替过去那种依附关系。可是家长们常常怎么做的呢?很多人完全没有预料到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仍然固步自封,没有成为改变关系的主动者,相反很多家长反对少年的这种改变,说到这里,家长们终于明白你的观念和做法是导致亲子矛盾和冲突的制造者了吧。

二是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少年与家长的旧关系与新建立的关系是同时并存的。这并不难理解,少年的能力是一个缓慢提高的过程,慢到几乎让家长看不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很多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尽管表面上模仿成人的方式去想问题,看问题,做事情,可是真正像模像样地按成人的方式做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去积累经验,去不断提高。而当很多少年有高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质疑,甚至看到少年做不好某事时,家长便会拒绝他们继续做下去。这样的拒绝或者阻断,也常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三是少年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家庭关系认识不足。对于很多少年来讲,常常在做事时,不去考虑如何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来改变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这种盲目的做事行为,常常让父母摸不清头脑,自然会使两者各说各话,都认为自己非常有理。同时少年由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常常不去考虑自己在经济上仍需要父母的全力保障,如果少年有自己的消费和购买的需要而又不得到家长的支持时,这时少年常会显得郁闷甚至对父母产生一种怨恨和不满。最后少年们还忽略了一点,如果青春期之前,父母没有培养过他们的好习惯,独立意识以及良好的时间观念等方面的能力,此时做事肯定会处于一种无序,甚至是不自觉的状态,这必然要引起父母的干预,而此时家长从少年身上得到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少年嫌父母管的太宽,管的太多。

小结: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二、如何克服青春期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一)应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二)应善于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三)子女应理解父母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种时刻上我们应采取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应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相对而言家庭教育也是起着重要作用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长的家庭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四)具体对策

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 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 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62.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我们,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在逐步消除中学生叛逆心理方面,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烧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2、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侵犯,但从孩子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青少年时期有逆反心理很正常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任何建议都持抵触情绪,那首先要担心的是家长的沟通方式问题。青少年时期正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时期,家长应该首先明白没有哪一种价值标准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应该尊重孩子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你觉得不对也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因为这个时期已经不在是儿童期那样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崇拜意识,你应该尽可能的告诉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价值准则,这些人又处于怎样的环境,在告诉他你所持有观点,至于他应该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解决。

如果你自己就表现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那么孩子也能理解他应该对你的建议采取何种态度,而如果你是一种极端思维的表现方式那么你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你别无选择。越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就越不会相信你,家长本身就该知道不是自己就是对的,自己没有权力强迫孩子。

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是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原则,而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告诉他有哪些人在怎么做,而不是他应该怎么做。应该由他自己来权衡利弊。

3、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的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学生与老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更不要强迫学生按我们的意愿行事,做一个毫无主见的“傀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总之,家长们应该正确对待叛逆心理。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因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他、奚落他,尤其是再请上家长对他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批评教育,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还会把孩子逼上极端的道路,不仅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永久性伤害,更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人生在世孰能无错,不要因此就给孩子判了刑定了不可原谅的罪。请给与尊重和信任。

参考文献:

1、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

2、李中莹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3、关承华《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4、闻君,金波《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5、《青春期的孩子,我懂》

下载青春期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春期中学生的十种心理矛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期心理

    一、导入 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还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聊什么呢?现在我想和大家聊的是,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来找我聊天的初三、高三的同学谈及得最多的问题。 二、考试焦虑......

    青春期心理

    第三讲 面对青春的萌动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两性心理变化,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2、了解异性交往应当把握的原则; 3、学会处理情感的困惑和烦恼,与异性正常健康地交往。......

    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性别: 年龄: 每个人步入青春期这段"崎岖、狭窄而又坎坷"的人生峡谷时,都会遇到大量的关于适应的问题。 心理卫生学和精神病学所说的适应,主要指对人际关系、......

    青春期心理讲座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人体健康的正确定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每个人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三个成长阶段,即童年期——青春期——成人期。青春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

    青春期心理辅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班主任德育案例两则 李 琴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穷之趣,却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体会得到的。明代学者章溢早......

    青春期心理(5篇)

    青春期,是每个人从儿童迈向成年的一个过渡期,在这个时间段里,男生女生都要经过身体别样成长,慢慢的出现男生女生的成熟迹象。青春期是一个体质,心里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让......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讲座_2

    第一课: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 脑容量增 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 女:月经; 男:遗精。 •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

    如何做好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精选5篇)

    如何做好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正值青春期,生理上急剧变化,自我意识觉醒,心理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加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