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灵童三字经5 高曾祖 李红》教案

时间:2019-05-15 02: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育灵童三字经5 高曾祖 李红》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育灵童三字经5 高曾祖 李红》教案》。

第一篇:《育灵童三字经5 高曾祖 李红》教案

三字经 高曾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2.掌握文中“九族、十义、伦、从、序”等字的意思。3.了解“相煎何急”的典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2.掌握文中“九族、十义、伦、从、序”等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读通内容。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诵读前四课内容。2.指名背诵。

二、诵读感悟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1)看视频,听范读。(2)学生跟读。

2.分句边读边讲,理解意思:

引导看注释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点拨,相机过时,齐读句子。(1)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儿孙。

“身“,指自己,向上推是”父亲“,再上去是“祖父”,再上去是“曾祖父”,再向上推是“高祖父”。由自身向下推是“儿子”,再下去是“孙子”,再向下是“曾孙”,曾孙下面才是“玄孙”。(2)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九族就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的关系最为密切。(3)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父子恩”,父亲的恩情,是天生的,切不断,隔不开。“夫妇从”丈夫要以情义对待妻子,而妻子则以顺从为美德,二人相敬如宾,才是真正的齐家之道。“友”,友爱。“恭”,恭敬。

(4)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长幼序“,亲族之间,要讲究长幼的次序,也就是注重辈分关系。”友与朋“,同门叫朋,而友则是交情更近一步了。“敬”,尊敬。“忠”,忠诚。(5)此十义,人所同

三字经

“十义”,十种恰当、正当的交往处理方式。

3.全文翻译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从儿子、孙子直到曾祖、高祖,称为“九族”,代表着基本的人伦关系。父亲慈爱、子女孝顺,夫妻和睦、相互尊重,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

年长年幼、尊卑有序,朋友相交、讲求信义,君主尊重臣子、臣子忠诚君主。

这些行为准则,是每个人都认同并应该遵守的。

三、学习神奇汉字 “族”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四、老师讲故事《相煎何急》

五、诗歌赏读: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简单注释:霜露同样晶莹,为什么今晚的更加清冷?皓月同样皎洁,为什么故乡的最为明亮?是因为戍鼓阵阵,孤雁哀鸣,勾起了世人无限的相思。

六、指导完成26页“连一连”

七、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篇:三字经教案5

《三字经》五教学设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îu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周 武 王

始 诛 纣

八 百 载

最 长 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zhōu dào shuāi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ïu shuì

周 道 衰

王 纲 坠

逞 干 戈

尚 游 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ï

wǔ bà qiáng

qī xiïng chū

始 春 秋

终 战 国

五 霸 强

七 雄 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chuán âr shì

chǔ hàn zhēng

嬴 秦 氏

始 兼 并

传 二 世

楚 汉 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gāo zǔ xīng

hàn yâ jiàn

zhì xiào píng

wáng mǎng cuàn

高 祖 兴

汉 业 建

至 孝平

王 莽 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guāng wǔ xīng

wãi dōng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光 武 兴

为 东 汉

四 百 年

终 于 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启示〗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

《三字经》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周武王,始诛纣 ”——“四百年,终于献 ”,理解其大致意思。

2.在诵读中初步了解中国中古时代的历史变革,知道“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教学重点:

2.诵读“周武王,始诛纣”——“四百年,终于献 ”。教学难点:

理清我国中古时代的历史变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一)课件播放:《三字经》儿歌。

(二)背一背前面学的三字经。(守擂、攻擂:你背,我背,大家背)

(三)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在阅读课上继续诵读《三字经》,了解中国中古时期历史的发展。

二、阅读交流,熟读成诵。

(一)初读,读准。

1、课件出示内容 :

“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îu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

周 武 王

始 诛 纣

八 百 载

最 长 久

“ guāng wǔ xīng

wãi dōng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

光 武 兴

为 东 汉

四 百 年

终 于 献。

2、教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试读。

4、同桌共读。不会的互相教读。

5、四人小组交流读:组长带领组员轮流读,同学认真听,同伴读错了要教读。小组齐读。

5、检测:抽学生读,相机正音,注意“诛、衰、坠、戈、说、嬴、兼、莽、篡 ”等字的读音。

6、去掉音节再自由读,读准。

7、开火车检测读。

(二)再读,读顺。

1、齐读句子。

2、了解大意,老师解释。(略)

3、课件出示图片,认识君王:

周武王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武帝 初步了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

4、师相机讲故事:管仲辅佐齐桓公、四面楚歌(PPT展示)可以播放视频。

5、再读,课件展示。理清历史变革: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秦国 →汉代(西汉、东汉)

6、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顺。

(三)熟读、背诵。

1、游戏:按历史人物和朝代发展,手持写有三字经内容的卡片,排队接读。

2、多形式读: 对读、拍手读等。

2、背诵:试背、赛背(游戏:楚汉相争)、齐背。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今天的常礼举要演习是:拜访的礼节、交谈的礼节(不打断,会倾听)。(音乐,开展活动)

3、把今天所学的《三字经》背给家长听或选一个今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三篇:《育灵通 三字经》1《 人之初》教案

第一课 人之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字经,了解内容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2.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能加以背诵。3.拓展积累:汉字、故事、古诗赏读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2.适度理解,能熟读成诵。前置准备:教师:了解国学光盘的操作

学生: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字经》

1.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哪本书吗?

2.介绍:《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内容,也有很多有意识的故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东西。

二、诵读诗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利用光盘跟着读

三、理解含义

1.借助光盘,理解内容含义

2.通过《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进一步理解 3.读读记记

四、神奇的汉字 1.认识汉字“教” 2.了解不同字体的“教”

五、日积月累 1.故事《奕秋教棋》

2.交流讨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像故事中的哪个学生呢?

六、诗歌赏读《春夜喜雨》 1.多种方式朗读 2.读读记记。

七、课后学习读读背背《人之初》

第四篇:《育灵通三字经4 曰水火》教案

三字经 曰水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紊”“菽”“黍”“豕”“畜”“饲”“匏”等字。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2.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读通课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三字经》中的第四课。【曰水火······乃八音。】

二、诵读感悟: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学生跟着视频读课文。(提醒:注意自己不懂的字词,读准字音。)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2.边讲边读,理解意思:

引导看注释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点拨,相机了解故事,齐读句子。(1)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组成万物的要素。数:定数。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紊:紊乱,混乱。(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说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菽:豆类的总称。黍:黄米。稷:小米。豕:猪。

(3)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感。八音:用匏(葫芦)、土(陶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种材料制作的乐器,泛指各种乐器。

三、学习神奇汉字“羊”

四、老师讲故事《“东西”的由来》。

三字经

五、诗歌赏读: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按照常理,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能收获粮食。可是,为什么农民一年到头都在辛勤耕耘,最后还是摆脱不了饿死的命运呢?)

六、指导完成21页“说一说”。

七、朗读、背诵课文。

第五篇:《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 拓展版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 拓展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解决问题

能利用三角形的高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 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折纸、画图等方法给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方便,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并理解高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

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请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1.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怎么画?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中线、内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还有什么特殊的线段呢?今天来探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在回顾与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如图,三角形房梁中,立柱与横梁有什么特殊位置关系?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图,AF是△ABC的高,AF⊥BC.

斜梁斜梁

立柱

2.做一做

准备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

(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

(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这里要求画出和折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因为前面已经得出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结论,因此得出结论比较容易,但是要折出三条高还是比较难.

3.议一议

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先回顾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再讨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然后交流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归纳总结: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强调:①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都是线段;

横梁

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而直角边互相垂直,所以两直角边是它的两条高;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边上的高在其边的延长线上,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所在的位置随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④高与垂线与直角紧密连在一起;

⑤画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两边上的高时,需注意是过哪一点作哪一边延长线的垂线.

4.想一想

分别指出下图中△ABC的三条高.

AFADBCBCE

设计意图:这里分别画出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认 识这两种三角形中高的位置的特殊性.

三、典例精讲:

例1 如图,在△ABC中,AD,AF分别是BC边上中线和高,(1)AF是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高?

(2)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

ABDFC

解:(1)AF是△ABC,△ABD,△ABF,△ADF,△ADC,△AFC的高(2)△ABD与△ACD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 因为BD=DC,所以11BD﹒ AF=DC﹒ AF. 2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ABD与△ACD的面积相等.

例2 在Rt△ABC中,BAC90,AD是△ABC的高,找出图中相等的角.(直角除外)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Rt△ABC、Rt△ABD、Rt△AD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以得出三组互为余角的角,再根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找出相等的角.

解:∵在Rt△ABC中,BAC90,∴C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又∵在RtABD中,BDA90,∴BADB90. ∴BADC.(同角的余角相等)同理可得:CADB.

四、课堂练习

如图,AC为BC边上的垂线,CD为AB边上的垂线,DE为BC边上的垂线,D,E分别在△ABC的AB和BC边上,下列说法:

ADBEC

(1)△ABC中,AC是BC边上的高;(2)△BCD中,DE是BC边上的高;(3)△ABE中,DE是BE边上的高;(4)△ACD中,AD是CD边上的高.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

由已知结合三角形高线的定义:△ABC中,AC是BC边上的高;△BCD中,DE是BC边上的高;△ACD中,AD是CD边上的高.因此应选B.

五、拓展提升

例3 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试说明∠DAC与∠EBC的关系.

分析:因为有三角形中的高就有垂直、直角,所以∠ADC,∠BEC都是直角.根据小学所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DAC+∠C=90°,∠EBC+∠C=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DAC=∠EBC.

解:∠DAC=∠EBC.

因为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所以∠ADC=90°,∠BEC=90°.

所以∠DAC+∠C=90°,∠EBC+∠C=90°. 所以∠DAC=∠EBC.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认识.

六、拓展练习

作出△ABC中CB边上的高,AB边上的中线,AC边上的角平分线.

分析:作三角形的高线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作垂线,值得注意的是: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可以分别用量角器、直角测量作图.另外,任意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锐角三角形的高线均可以用折纸法作出.

解:

∴AD是CB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中线,BF是AC边上的角平分线

七、课堂小结

1.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

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外一点.

3.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三角形高的概念,使学生全面了解三角形的高及性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

A.每一条都是线段 B.角平分线是射线,其余是线段

C.高线是直线,其余是线段 D.高线是直线,角平分线是射线,中线是线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分三角形内角的射线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高是直线; ③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④三角形的中线是经过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直线.

A.③④ B.③ C.②③ D.①④

3.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试说明∠DAC与∠EBC的关系.

答案:

1.A.解: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 2.B.

3.解:∠DAC=∠EBC.

因为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所以∠ADC=90°,∠BEC=90°.

所以∠DAC+∠C=90°,∠EBC+∠C=90°. 所以∠DAC=∠EBC.

九、课堂检测 1.下列命题:

(1)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2)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3)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它不在三角形的内部,就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ABC的边BC上的高为AF,AC边上的高为BG,中线为AD,已知AF=6,BC=10,BG=5.

(1)求△ABC的面积;(2)求AC的长;

(3)说明△ABD和△ACD的面积的关系.

AG

B 答案:

FDC1.D. 2.解:(1)因为BC=10,AF⊥BC,AF=6,所以S△ABC=(2)因为BG为△ABC的高,所以S△ABC=BG=5,BC=10,AF=6,所以AC=12;

1BC·AF=30. 2111AC·BG=AC·BG=BC·AF,因为222(3)因为AF⊥BC,所以S△ABD=

11BD·AF,S△ACD=CD·AF,因为AD为△ABD22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S△ABD=S△ACD,即△ABD和△ACD的面积相等.

下载《育灵童三字经5 高曾祖 李红》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育灵童三字经5 高曾祖 李红》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样例5]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