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5 02: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惯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惯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习惯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环境中小学生成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苏洪波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不定向的非专门的基础思想品德和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它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是为所有行业培养人才打基础的,是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

2、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基础。具有健康人格是少年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具备健康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和基本标志。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经过长期培育。在健康人格的培育中,一条基本的、有效的途径就是塑造形成各种人格的特质所需的相应行为,以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即养成相应的习惯。

习惯对于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习惯是一个人品德所包含的外在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行为习惯的优良与道德品质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个人品德的优良往往体现在其养成习惯的好坏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良好行为习惯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个人思想道德的有效载体之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要成为全社会遵守的共同准则,就必然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品德,培养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3、培养良好习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之一

2002年11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做的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是中国迈向21世纪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必然体现在社会生活更加文明、更加井然有序上。要求每个人养成按照民主原则、法律

规范、道德规范等做人、做事等方面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就转变成社会群体共同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也就会转化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全体公民的道德教育,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道德体系。

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社会公德转化为个人的品德,形成个人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少年儿童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把《纲要》的基本要求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少年儿童的一系列基本的行为准则,并养成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经形成,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必然改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上个世纪60年代,成功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其创始人是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它的出现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人类从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跨越,这种变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盖洛普曾做过上万个成功企业家的研究,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扬长避短。盖洛普的成功心理学将才干定义为“个人所展现的自发而持久的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并总结出了判断优势的34个主题,包括信仰、竞争、纪律、公平、专注、和谐、包容、思维、学习、积极、交往、责任、自信等等。

据悉,目前全球包括哈佛、牛津等许多著名学府都设有成功心理学专业,每年大约培养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而它每两年一次的全球年会,则更是备受注目。

不过,目前国际上有关成功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商业企业为主的管理领域。

国内的成功学研究以陈安之最为有名,但他也是以商业企业为主的管理领域为主。教育领域的成功学研究较为有名的由深圳市华胜实验学校和长沙稻田中学

余燕柳老师的研究等。

至于行为习惯方面的研究则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最为著名。近几年来,他们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初步理论研究与探索,并进行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等。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习惯养成研究具有重要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书·贾谊传》)。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进行成功习惯的养成研究,更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打基础的工程,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成功的基础,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成功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良好的成功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的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一个人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成功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品质提高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体现在学生交往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具备完成课题的可行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1、我校曾于1996年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和谐教学”为题的研究。1999年12月

起,在省教研室教研员刘品一老师的指导下,作为省级实验学校,进行了“创新学习”的课题实验。因此,我校已具备一定的教科研基础。2002-2005年,我校进行了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报告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中子课题的论文《论抛锚式作文教学》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济南市新课改成果一等奖。2006年我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2、本课题组负责人是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张振萍同志。这足以说明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给予的重视。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有组织保障的。另外,张校 3

长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主持过省级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的经验和能力。

3、本次拟定的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三十二岁,其中五名小学高级教师,两名小学一级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且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都在我校的“十五”课题研究中,承担过研究任务,具有教科研的经验和能力。

4、校在教科研经费方面,将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课题顺利完成。

二、研究内容 1.合作习惯 2.成功交往习惯 3.成功习作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教师的都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2.整体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

3.个体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4.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对教学过程不断作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能。

5.科学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化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道德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要结合本组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认为应该有一个确定的目标。经过研究讨论,课题目标确定为:通过进行小学生成功交往研究,成功做事研究以及成功思维习惯的研究等,探索学校环境中小学生的主要成功要素,探索培养小学生成功习惯的方法,总结研究中的经验,使师生在研究中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成功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质。

经过一年的探索性研究,2008年,我校确定以合作习惯、成功习作习惯和学生和谐交往习惯为主攻方向,重点研究学生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合作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习作习惯。

(一)合作习惯的研究。

合作习惯是重要的成功习惯,我区著名教师王素贞老师以及我省著名教师于美霞老师都在合作教学方面成绩卓著。校教科室组织以张磊主任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合作习惯的培养方法、培养机制等。

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是课题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但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

3.研备合作,参于合作。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健。教师在备课要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总之,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符合课改精神,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 社会交往的能力。但一切均应从实际效果去考虑,防止走过场。

(二)学生和谐交往习惯研究和谐交往习惯的养成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至关重要。校教科室组织以谭晓庆老师(后改为张玮娜老师)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进行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建立和谐校园的策略方法等。

学校少先队工作在“给学生一个可回忆的美丽童年”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以常规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出了文明、有序、自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有人说:“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和谐校园什么样?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 2007年新年伊始,在课题组倡导下,全校师生就展开了这样的大讨论。师生们发现,要建设和谐校园,除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把“知礼仪、有礼貌、明常规、守秩序、讲团结、乐参与”等良好习惯作为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1.主题大队会,奏出和谐交往之“爱”的篇章

2007年4月份,学校少先队召开了以“爱,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为主题的大队会,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礼貌十字歌》、童话剧《图图和闹闹》让大家体会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通过再现学校一日常规和班会课上的情景,让学生懂得了和谐的校园需要每一名师生的积极参与

在“寻找校园中的和谐”这一环节中,师生们从生活出发,回忆了在锦小校园中共同拥有过的点点滴滴。如,一名学生拿来了学校已经年愈花甲的王履媛老师的老花镜,这名学生动情地说:“通过这副老花镜,我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殷殷期望和辛勤付出”;还有的学生找来了一张张“植物名片”,提醒大家要跟生长在校园中的小花、小草们和谐相处„„全校师生都在用心地感受着、收获着,校园中处处扬溢着浓浓的爱的气息。

本次活动被济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中《齐鲁少年报》还做了专版介绍。更重要的是,它让老师和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明”、“自律”、“感恩”及“奉献”。

2.植物节——奏出和谐交往之“绿色”篇章

在胡锦涛同志关于和谐社会的权威论述中,谈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一直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先后被评为“天桥区绿色学校”“济南市绿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2007年11月代表天桥区接受了区级以上绿色学校的复查工作,受到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

学校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植物节”,并以连续举办了五届。在2008年以“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为主题的植物节上,孩子们建立了“绿色校园设计中心”,以多种形式描绘自己心中绿色校园的样子,并评选出了最佳“校园美容师”; 在“养护一棵花”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红领巾绿色银行”用自己平时积攒的废品换取花种子,亲手培育,为花儿写下了观察日记; 在“手牵手播种绿色,心连心美化家园”活动中,孩子们用卖废品的钱买来苗木,与团员老师共同牵手,在社区花坛栽种了灌木,担负起它们的养护工作,精心浇水、养护,让这一抹绿色长存。

3.“今天我当家”—— 奏出和谐校园之“自主”篇章

和谐校园离不开全校每位师生的积极参与。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学会从主体角度思考决定自己的行动,即形成集体主人翁感,学校少先队积极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如同日本著名教育社会学者片岗德雄所提出的“一人一个角色的全体参与”。

学校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制的基础上,各班根据的情况设立了“节约监督员”、“桌椅管理员”、“小花匠”等岗位,启发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少先队实行了“今天我当家”值周制度。值周班由三至六年级各班轮流担任,设文明礼仪、晨间监督、两操规范、课间纪律、校长顾问等岗位,任期为一周,学生可自主选择岗位,参与管理。通过“五星级队员”和“首席校长顾问”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值勤队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今天我当家”值周班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服务他人的意识,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制度、规范制定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活动,获得成长。

在假期中开展的“小鬼当家,快乐大体验”活动中,低年级的队员跟随爸爸、妈妈上一天班,帮家长干一周家务活,从而体验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高年级 7 的队员利用假期学习理财,管理一周家庭财物。有不少队员还在家长的帮助下,走出家门,主动地在社会中寻找一个位置,如社区环卫员、交警、售货员、记者等,从中感知到了他人工作时的职责、情绪和态度。

“自主、自律”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又一动人篇章。4.“发现优点”—— 奏出和谐交往之“交流发现”篇章

学生在交往中,伙伴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刻意的安排学生在交往实践中多发现别人的长处。

(1)利用课堂教学,交给学生学会学习交流。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安排学生评阅读、评习作,并告诉学生先看别人优点,再评不足。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讲完做题经过之后要讲算理,学生要评价同学说的内容,指出优点,质疑不足。

(2)班级交往中,我们多次让学生开展找优点活动,并且多次找,多人找,找多处,特别是调皮的学生,更是通过找优点让他们融入班级大家庭。班级建立互助小组,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为了让更多同学在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开展各班的“班级之最”评选活动,学生们评出了班级“游泳之最”“作文之最”“洗衣之最”

(三)学生成功习作习惯研究。

校教科室组织以苏洪波老师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进行学生成功习作习惯的培养研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习作习惯。成功习作习惯的培养有哪些方法、策略等。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一直在探索学生的作文成功习惯,经过实践探索,摸索出一下几条经验:

1.通过特色教学培养观察与创新习惯。

学生作文,离不开观察,好文章,离不开创新,经过几年的探索,苏洪波老师的抛锚式作文教学模式基本成形,被命名为天桥区特色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遵循以下策略:(1)目标指引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非常重视“锚”的设计。这个“锚”可以是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其他任务情境。学生按照“锚”的指引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作文的体验。我们说,学生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成功。“锚”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在抛锚式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目标明确,有观察兴趣,慢慢的,建立起了观察的习惯。(2)开放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在空间上,作文选材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则涉及历史、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景,既包括现实世界的世态万象,也涉及精神世界的思、惑、喜、悲。总之,学生所能想到的所有领域都可以成为作文内容。作文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指导学生讨论完《执竿入城》(注:一则古代笑话)后,进行作文创作,可以写剧本,可以写相声,可以写表扬稿,可以写分析报告,也可以写普通的记叙文,议论文。可以竹竿角度为写作视角写(竹竿为第一人称),也可从城门角度写„„这种多角度的作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亲历策略

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作文教学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亲历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都没有摆脱一种思维模式——字、词、句教学和训练,语言教学和训练,主题思想教学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用记忆和模仿来代替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学生由于缺少观察思考,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难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我们的经验、以前人的经验代替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抛锚式作文教学则特别强调成文过程的亲历。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先在问题解决的经历中亲身参与作文材料的生成过程。学生是一边操作,一边获得作文材料的。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并亲身体验到了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和成就感,领悟到了“事非经过不知其难”的真谛。亲历策略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如:在“假如我有一只哆啦A梦”的习作中,学生自编自演,亲历了表演过程,写起来,既有创意,又非常容易。(4)合作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是在问题或任务引导下的教学,学生先明确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个体孤立的行动过程,是学生个体通过与 9

别人合作,共同完成的。这种合作既包括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家长,甚至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如调查环境状况可能需要与环保方面的人员进行合作,了解当地环境及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学生们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习得和练习合作的技能,如小组谈话、交往技能、角色分工等。在师生合作中,可产生积极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时,教师担负着“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项角色。通过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个人责任感及自我管理意识都有很大帮助。成文过程的合作性还表现在作文资料的共享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自获得了不同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在交流时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作文材料,每个人都可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平台构思自己的作文。

2.通关日记培养学生阅读与坚持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记日记习惯,苏老师班的学生一开始每天只写一句话,一周后才改为两句话,第三周,每天三句话,依此类推,用了一学期,才使同学们建立起日记习惯。这之后,日记中又先后加了六个项目,分别是:读书笔记,检查情况,送出了几个“谢谢”,收到了几个“谢谢”、家长留言、“三闲”浪费时间合计,日行一善。

学生们每天写日记,一年下来,每个人都积累了至少10几本日记。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坚持习惯。

而日记中的读书笔记,也是由每天一句话开始,慢慢增加,最终同学们养成了天天阅读的习惯。日行一善,和天天“谢谢”的送出,培养了学生们的感恩和善良,可以说,这一本日记,培养了学生们的n种习惯。

3.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发表与交流习惯

为了让同学们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学校在小荷作文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社,(锦缠街小学未来文学社)教师自己写作,也鼓励学生写作,同时在网上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评改,这样即使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和假期,老师也能和部分同学交流,经常是学生刚发完文章或日记,老师恰巧看到,接着修改,一些不便说明的悄悄话,可通过传纸条的方式进行交流。有一次,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提到班里的一个同学和他经常闹矛盾,自己又无法与那个同学沟通,非常苦恼。教师通过传纸条,和他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解决了这个同学的心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同学已在小荷作文网,发表了六百余篇作品,同学们的热情也很高,大家在网上交流文章,交流心得,也交流收获,交流学习生活。经过三个月的努 10

力,涌现了臧英杰,张立鹏、张月瑶、任子寒等优秀写手。《读与写》杂志《妙笔》杂志都向我们文学社发出了约稿信。李荟林同学的《我创造了奇迹》已在《妙笔》杂志发表,周丽梅同学的《我们班的特色菜》已在《齐鲁少年》,谢林杉、李靖芸、张立鹏获全国冰心文学大赛铜奖,臧英杰获冰心文学大赛银奖。

五、困惑与方向: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少困惑 如:怎样使合作学习更细致,哪些策略可简单易行又效果好。

学生的良好习作习惯需多长时间才能建立,学生建立起习作习惯的标准有没有?是什么?

和谐交往有哪些要素?怎样使之系统化?

我校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六、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4-30。

[3]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毛继东.作文的革命[M].远方出版社,2000年版。

[5]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秦骏伦.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版。[7]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9]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篇: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二)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

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随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在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以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

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一)建立流动图书馆,营造一个书香的班级。

1、选择适合的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因此在为学生们选择书籍时,遵照了以下几个原则: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故以拼音读物为主。儿童喜欢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画面,因此最好读物里配有插图。低年级学生童趣十足,故童话故事类的书籍学生特别爱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

2、建立竞争的机制

建立流动图书馆,每星期由两名学生做图书管理员,每星期一早上把图书放到教室里,每星期五把图书放回办公室,期间要求做到图书不遗失,不损坏。图书管理员的人选就由学生们在阅读时的表现来决定。

3、保证阅读的时间

因为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目的,因此,流动图书馆随时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课间,在中午,在任何休息的时候,都可以向图书管理员提出借书的要求,管理员也必须做到有求必应。相应来说,中午,学生休息的时间较长,他们阅读的时间也相对集中在12点到12点半。在这段时间里,学生自由进行组合,成立临时的阅读小组,三三两两,教室里到处可以看到他们畅游书海的身影,随时能听到他们看到得意之处时的开怀大笑。

(二)利用多方资源,开拓阅读的新视野

得益与二期课改早识字,多识字的理念,现在的二年级的学生,比以前的二年级学生,在识字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能毫不费力地阅读一篇较长篇幅的文章了,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就经常引导他们充分运用好手中的借书卡,让他们自己去学校的图书馆,挑选自己有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以此来促进其他学生更高的阅读积极性。

同时每星期四的读报时间,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大好时机,通过报纸的阅读,不仅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能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争做小书迷,享受阅读的乐趣。

结合课题的研究,开设“小书迷俱乐部”的拓展课,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完成一定的阅读数量。在拓展课上,向学生推荐了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有讲故事比赛,有猜谜语比赛,有诵古诗比赛等,这些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他们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快让他们去进行阅读吧。

对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的实践研究还刚起步,以上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的一些实践探索,下阶段将着力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的研究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3—2012.12)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2012.1—2013.6)实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读书心得。

3、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13.7—2013.12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阅读成长记录袋、读书心得

第三篇: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体验式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

课题主持人:顾西庆

课题组成员:房化兴 李奎锁 张艺 孙国印 宁慎奇 康继伟 李焕玉 史晓冬 顾西强 黄庆 顾西凯 梁艳磊 崔富勇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但作文教学多以命题作文为主,“老、旧、虚、拼”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联系精品课程建设案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创设有效情境;

2、紧扣年段目标;

3、对比学习范文;

4、多元评价;

5、接力日记;

6、办作文报;

7、悦读悦写等。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丰富学生表象,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情境体验;丰富表象;教学策略 解决的问题:

主要解决:1.小学生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的现象严重,缺乏自己的真实体验;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弥漫了孩子的笔端,不利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作文没有成为自我表达的需要

2.在作文指导上,存在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和“老师出提纲,学生填内容”等现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智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开发和培养。

3.通过体验式作文教学,使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表达真情实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4.、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模式:生活——体验——感悟——作文。

5.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单一的训练不再模式化,让写作这件令人厌恶、恐惧的难事和苦差变成一件兴趣高,乐于做的美事。6.通过参研教师的研究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带动和影响全校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的探索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功效。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目前农村学校学生作文无话可写,作文干巴、枯燥,学生怕作文,教师愁作文,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言之有物,快乐作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效益提高,是本课题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国内研究现状 “体验习作教学”作为课题开展专门的研究活动,在南京、杭州、济源等许多地区,随着课程改革地推进,已有好几年的研究历史了,并取得了许多有借鉴价值的成果。如:海安的《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初探》,研究的重点是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体验性作文教学;南京的《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习作能力》,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在具体的体验中习作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体验性作文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但是,由于研究面比较广泛,不易深入。

另外,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虽然不少,但是在“体验式习作教学”这一范围的作文教学研究涉猎不多,即使有,也是在作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对于相应的“有效策略”及“模式”研究是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前人研究体验的基础上,面向小学生,对体验性习作教学”这一块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情作文”的研究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关注农村学生语文作文兴趣,帮助教师认识理念,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身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水平。“体验式作文教学”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把所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使教学像娱乐一样吸引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井体验到作文的快乐。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它的实施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

“体验式习作教学”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积极性的方法途径,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目的。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形成。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性。相对于自然科学,语文学习具备突出的人文学科特点,它不是以认知为主,而是以体验、感悟、熏陶为主。体验式作文教学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性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真、善、美,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做人与作文是统一的,人的境界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文章品味的高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心里话、写真实的话。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原则。当然在作文中适当地进行夸张、虚构、联想和想象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任何艺术的创造都必然植根于现实的土壤。(2)开放性。现在作文教学过于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制订题目、确立体裁、字数,到评价作文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写什么、怎样写都有一定的框框束缚着,学生极少有写作的自由。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写作指导模式,其开放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写作内容开放,体验式作文教学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自拟题目,选择写作内容。二是写作时空开放,学生在写作前有较长的准备时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积累素材。三是写作形式开放,不给学生过多的体裁和字数方面的限制,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直抒胸臆。四是评价标准开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把教师的评价原则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3)综合性。体验式作文教学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用系统论的观点去考察课程培养目标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间的内在联系。它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阅读与写作等诸方面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一个学习过程中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这就避免了学生为写作而写作的现状,让学生在写作前,先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大量的信息,再通过思考与交流,将这些信息进行选择、整理,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吸收-整合-表达的过程。

(4)创造性。创造是写作的生命,学生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还要有创造意识,不能人云亦云。体验式作文教学其本质上是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用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学说;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敢于标新立异,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体验式作文教学为突破口,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新课标的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以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教师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所要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具体说来,教师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设有益的学习环境。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总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为什么乡村里的孩子在作文中总是写碧绿的稻田、袅袅的炊烟和母亲那布满老茧的双手,而城里的孩子在作文里总少不了热闹的公园、可爱的宠物和父母精心地呵护,这都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迹。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周围的环境教育资源,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主动地去关注周围世界的变化,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比如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清晨和日落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这些学生早已司空见惯的景象,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热情。

(2)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合作学习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从设计活动方案、搜集写作材料、交流阅读信息到成文后的修改评价,都离不开合作。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其实这种认识是很偏颇的,首先,学生在群体活动中的感受与单纯的个体活动不同,群体活动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彼此交流过程中可以使许多原本模糊的思想变得清晰,认识更加明确,信息更加丰富;再次,在作文评价时,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因此,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比如帮助学生划分写作小组,在教学中尽量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团队的优势,在评价时加强对团队合作情况的评价等等。

(3)提供恰如其分的帮助。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思认为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指导而是帮助,他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自己独特经验和情感的人,而不是等待接受某些知识的容器。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写什么,与学生一起通过各种活动寻找写作所需的素材,在学生思维混乱的时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自始至终维持某种有益于学生体验、合作和交流的心理氛围。

2、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要素设计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指导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一句话,它关注写作的全过程。

(1)确立主题

人们的写作都是有目的的,或是为了传播思想启示世人,或是为了表达自我愉悦身心,总之不同的写作目的将产生不同的写作成果,写作的目的性避免了学生为写作而写作的盲目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师生共同研讨确定写作专题。专题的确定可依照以下原则:一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写作重点,如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应用文,”教师就要在适当时候安排这样的专题作文。二是环境要素,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这样容易引发学生的深层次地思考。

选择好专题之后就要考虑以何种形式将问题展示给学生。教师不妨采用叙述、提供背景材料或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本次写作的专题提出来。然后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组,通过小组讨论或在全班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专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和目的,制订出下一步的写作活动计划。

(2)感悟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只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文章的。因此,要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既能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灵魂的颤动,也能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平静客观理性地思考。古今中外,许多作者都善于把自己融入生活,移情入景,这才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这种观察既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如参观展览会、访问名人学者、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进行各种社会调查等;也可以通过影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媒体进行的间接观察,了解国内外大事,开拓知识视野。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不只是旁观者,更要做参与者,目的是使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有一个更为真实、细致、客观和深刻地了解。如在四季系列写“春天”这个主题中,教师可找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让学生到公园、田野去观察新生的嫩叶、萌发的小草和绽放的迎春,感受春天万物萌生的勃勃生机,让他们的心灵随着斑斓的风筝一起放飞。让心充实起来,这才能找到写作的源泉。

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是否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呢?不一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模仿和借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尽量把写作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但是只读课本中的文章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查阅相关的文章,仔细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背诵一些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在与作家的心灵对话中,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对事物的理解,在与作者的共鸣与碰撞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还要注意学习他们抒发情感、描绘事物的方法和视角。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确立写作的方向和重点。

(3)交流合作

在有了大量的观察和积累之后,学生对写作专题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材料、理清思路。交流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头脑风暴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启发,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4)构思成文

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俗话说“好文章要三分写七分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学生都不会改作文,文章写完往老师那儿一交,修改作文理所当然地是老师的事,即使教师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提出批评和建议,学生也大多听听看看而已,很少认真地再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初中阶段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同样是写作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修改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重新审视、精心锤炼。

(5)反思评价

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主体评价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宽容,即使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也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力争在每篇习作中都能发现闪光点,比如有的开头新颖,有的结尾利索;有的立意独特,有的语言生动;有的善长抒情,有的善长描写;有的想象丰富,有的论证严密„„它可以贯穿于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此外,教师在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阅读、搜集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兴趣和信心„„

目前,作文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写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不但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而套话连篇的评语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为主、小组内互评为辅、教师点评引路的方式。每写完一篇作文,让学生自己写评语,针对自己习作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请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可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析,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

3、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方案设计

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内容可大致分为四个系列:自然、社会、生活、自我。每个系列又可包含若干个主题,如自然系列包括季节、物候、花鸟鱼虫、名山大川等。由于世界是错综复杂、彼此联系的,因此,这种分类仅仅是一种笼统的划分,学生在写作时也可能会同时涵盖多种意象,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创造。

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1)能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文积累,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具有突出的人文性,既要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和现代意识,又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趋向。总之,要能够引起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有益地关注和思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

(4)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选择和拓展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下面两个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设计方案是面向初一学生的,仅供参考。

设计方案一:

秋天的故事 活动安排

秋天来了,在这多彩的收获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抱,迎着秋风,沐浴着秋阳,尽情去感受秋天的韵味。

一.找秋天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到山间、田野或公园里去寻觅秋天的踪迹。你要认真地观察,细心地体验,把秋天装进你的脑海里;也可以通过摄影、采集等活动把秋天带进你家里。

二.读秋天

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互联网上去寻找古今中外有关秋天的文章,仔细读一读,看别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文人骚客是怎样描绘秋天的?他们对秋天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三.说秋天

将你们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然后在班上交流,进一步提高对秋天的认识和感悟。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绘画、演讲、配乐朗诵、表演、多媒体演示等,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丰富,介绍的最生动。

四.写秋天

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对秋天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那就拿起笔来,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秋天的动人故事吧!

设计方案二:

童年

活动安排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繁星》 一.忆童年

童年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里面蕴含着无数的记忆珍宝,等待同学们去发掘。同学们可以听爷爷奶奶讲述你童年的故事,听爸爸妈妈叙说你美好的童年生活,也可以自己去寻找那印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二.读童年

童年生活,是众多的作家和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对象。同学们可以广泛搜集这方面的作品,并细细加以品味,看看作家们是如何表现他们童年生活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

推荐篇目:《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童年旧事》(梅洁)、《旦旦记趣》(陈忠实)、《童年故事》(李晓林)、《童年片羽》([尼日利亚] 沃尔•索英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三.谈童年

在回忆起你众多童年往事的基础上,同学们从中挑选出一两件你印象深刻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然后讲述给其他同学听。在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交待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什么这件事你印象深刻或对你的影响较大,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等等。四.写童年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既找出了童年时印象深刻、影响较大的事情,又向作家们学习了写作技巧,你一定跃跃欲试了吧,那就快快提起笔来,把你的童年生活写下来吧!

六、研究过程与组织实施

1、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12、8—2012、10)课题准备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分析调研、论证,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组人员讨论,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主要研究方法是:教师实施法和调查研究法。

(2)第二阶段:(2012、10—2012、12)研究探索阶段

(一),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③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各年级体验作文训练内容,组织教师撰写体验作文方案、案例。

④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开展体验作文活动,撰写教学案例等。主要研究方法是:教师实施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

(3)第三阶段:(2012、12—2014、1)研究探索阶段

(二)①各年级在第一轮体验作文实验的基础上,调整修改体验作文训练内容。

②针对第一轮开展体验作文实验的反馈,修改和完善体验作文方案,课题组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体验作文活动。

③写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出一个体验作文集。

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归纳法。(4)第四阶段:(2014、1—2014、)总结提高阶段

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研究论文及成果资料,全面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迎接课题鉴定。

主要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法和分析总结法。2.组织实施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由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中心组,领导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建立实验组,由语文教研组长或学校的业务领导担任组长。

(2)加强对研究学校的指导和对实验教师的培训,确保研究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课题研讨会,针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集体攻关,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课题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水,泉水丰盛,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也就是说作文的本质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生活的体验,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作文思想:“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3、杜威活动教育理论:“应把世界当作一本大书,把现实事物当作教材„„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教材,到处都有课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校外活动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获得多方面的情感体验。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主要参考书目与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

2.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朱作仁、祝新华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9卷(1999年)第9期。

5.郭根福.《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云南教育》.1998年第5期。

第四篇: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幼儿师范专业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专业,目前幼儿师范专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规格类型单一,目标定位缺乏前瞻性和适宜性;课程设臵、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明显滞后,难以引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为此我们对幼师课程设臵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努力寻求相应的改革措施,建立可行的专业课程标准。

而课程结构是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发展状况,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能否贯彻课程目标的意图,将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往往是课程结构,合理的课程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无限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系统内部以培养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及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深圳市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现状和我校幼师专业办学特点,从新时期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构建的理论基础、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构建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思考这三大块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建立一种“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能力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主线”的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同时也为幼儿师范课程标准的建立奠定实践基础。

二、研究背景

1.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社会发展到21世纪,经济、科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传统教育观念、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了反思,要求对教育内容、形式、技术、方法、评价等作全面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取代了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研究开发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脑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科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脑机制,逐步揭示了脑的高级功能的奥秘。随着脑机制的揭示,将会使人们对教育引起更多的反思,从而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2.深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着幼儿师范专业的课程改革

面对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挑战,深圳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即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有优势,使之与课程、教材和教学进行整合;建设教育国际化平台,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吸收国际教育先进经验发展自己;增强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以新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提高。确定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职业技能,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幼儿师范专业作为职业教育中的特殊专业,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深圳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每一个适龄儿童 提供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发,进一步指明了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3.深圳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课程改革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深圳较早就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出生数的持续下降,为园舍、师资等教育资源的调整创设了时机。深圳市实行对幼儿园实施关差并小,公私合理并存的政策。进行设点布局的调整;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使教育资源逐步优化。办园体制改革和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创设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这些都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已有成果与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教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上面,如选择最新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筹划设计能够反映社会要求的目标体系、选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评价等。同时,研究方法也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本文拟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从研究内容上来看

1.幼师专业课程要素及其方案的编制。

研究者站在自己的价值立场上,研究幼师专业课程要素,诸如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并提出了一些建构幼师专业 3 课程的指导思想。这部分的研究在现有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文献中所占比例比较可观。

这方面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构建什么样的幼师专业课程”,以及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幼师专业课程。其中的代表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发起的大讨论――“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该讨论以课程内容为核心,带动了对于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2.中国幼教百年来的课程遗产。

相关的研究者们一方面研究著名幼儿教育家,诸如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等人的幼师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讨论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试图勾勒中国百年幼师专业课程的发展轨迹,加强课程史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凸现出研究者在课程研究中的历史观念,其核心问题是增强课程改革研究的历史感,在历史中寻求可供利用的精神贤源。

很多研究者将中国百年的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分为四个阶段,并整理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从历史的经验出发,思考如何构建新的幼教课程。

此外,研究者还关注并介绍了国外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动态,思考其对于我国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同时预测今后中国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走向。这方面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是为中国幼师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照点。(二)从研究方法上来看

近年来对于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思辨、历史和比较研究法。当然,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由于以往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构建理想的课程方案或者理论、整理先辈们的课程遗产、介绍外国经验,这就决定了研究者必然侧重理论的构建和思辨方法的运用。

四、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确实取得了很多有用的成果,指导了以往和当前的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如果局限在幼教自身的圈子里,可能会很难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循着普通课程理论关于课程改革研究的框架、范围和成果,则可大致看到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往的研究重点关注课程改革的内容,对于课程改革本身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实基础、如何确定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幼师专业课程概念的重建、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的构成、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策略、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课程改革效果评估等却思考甚少,这都映出我们对幼师专业课程改革行为本身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把握,从而会直接影响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深度。概括起来看,以往和当前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缺乏全面思考,缺乏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基本依靠儿童发展心理学。多年来幼教工作者习惯于谈论儿童发展,而所谈论的发展基本都局限于心理发展,比较偏重于儿童 发展心理学,主张按照儿童中心来设计课程。对此已有学者提出了批评。

从理论上来讲,可供作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理论非常之多。而弄清楚哪些理论可以作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在于,面对中国国情和儿童的现实发展状况,究竟选择哪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比较恰当。

第二,在技术层面思考和研究课程改革,而没有在社会一政治、文化的层面思考和设计幼师专业课程改革。未能从复杂的社会、政治层面去深人思考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比如农村幼师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着与城市迥然不同的起点,这就要求课程改革的制度设计和研究都要考虑地区发展差异、文化多样性等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

第三,缺乏明确的幼师专业课程标准。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薄弱。虽然有研究者对于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的构成进行了探讨,但是都没有研制出像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那样的标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只是为课程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但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由于课程标准的缺乏,给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困难,直接影响到了课程改革的效果。

第四,缺少对课程改革过程和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研究。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就是课程实施的过程。而课程实施涉及国家、地区、幼儿园和教师四个层面的众多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研究者思考了当时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但由于视角仍然局限在课程改革的目 标、内容等上面.对于课程改革的过程、推行策略、改革的效果、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等问题几乎没有人涉足。

五、研究趋势与本课题的突破

1.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应得到深化,并建立指导改革的理论框架

启动一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在评估现实改革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系统连贯的、可以指导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系和框架。随着课程改革中深层次矛盾的暴露,这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得到深化。为此,需要研究者立足现实,在进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整合各种理论,提出符合实际的、可以指导课程改革的系统思想和理论,确定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的目标,并指导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课程改革推进方案和策略等的制定。2.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应得到扩展

其实,课程改革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建构和推行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还要研究课程改革推行的策略、不同层面推行课程改革的状况以及改革的效果等重大的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不是某一种研究方法能够胜任的。

美国学者肖特对各种课程探究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分析了17种课程探究的方法以及每种方法主要探究的问题。肖特认为,不同的课程探究方式往往具有不同的资料收集技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因而往往适合于处理不同的课程问题,那种普遍使用的探究方式是不存在的。可预见的将来,对于课程改革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和对应的研究方法,都应得到扩展,以使研究走向深入。3.本课题的突破

本课题以课程改革的理论为坚实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参照,以办学实践为出发点,以课程标准的建立为旨归,克服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从更全面的角度对幼师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六、本研究的关键概念

1.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本研究主要取其狭义。具体说来,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2.课程改革。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课程改革是课程革新的一种方式;课程改革就是课程观的变革;课程改革是课 程实施的一种方式。有学者在分析各家对于课程改革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界定:课程改革是不同的主体通过行使课程资源配臵的决策权力,促进课程、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界定将课程改革与一些邻近的概念,比如课程实施、课程发展等区别开来,充分估计了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观,比较有说服力。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描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设计、实施建议等部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紧密关注当前幼教行业的发展,在对深圳市宝安区幼教人员的需求和发展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标准、课程设臵进行了改革,将幼师的三年制课程进行整合,紧扣“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寻找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以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课程质量。以07、08、09级幼师专业学生为主要实验对象将幼儿园作为学生完成学业任务和专业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根据幼儿园和学生实习后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以求更加准确客观地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

以理论指导研究,并借鉴有关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形成结论。(1)围绕幼教专业课程标准、课程设臵的问题拟定研究计划

(2)收集和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评价文献的有效性,产生的地点、时间、作者及文献的意义、精确度、可信度等。

(3)综合分析所收集的文献内容。

(4)形成结论

(5)总结

2.行动研究法

组织本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在幼教专业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通过上研讨课、示范课、评课、追踪并记录学生实习情况等教育教学活动,探求更加合理的专业课程设臵,并由此探究学生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3.数据分析法

(1)相关数据收集

(2)对数据分析整理比较

(3)形成结论

对国内以及深圳市宝安区幼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梳理。分析发现,国内幼教市场潜力巨大,2007年数据显示,10%的城市家庭愿意接受早教,从原来的5%翻番到10%仅用了两年时间。据估算,中国大陆的早教市场潜力每年就有100多亿元的规模,可开发的早教市场在20多亿元。而目前早教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从事婴幼儿教育的机构并不多。正因为刚开始时竞争者少,这一 10 新兴行业自然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利润十分丰厚。早教市场正在成为教育产业中一块最具潜力和前景广阔的天地。

此外,深圳市宝安区幼儿人数庞大,宝安区共有在园幼儿58622人。近几年,幼儿园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该区2005年幼儿园有168所,2006年增长至190所,2007年则达到了234所。下图反映了近几年宝安区幼儿园数量增长趋势:

图1-宝安区幼儿园数量增长趋势图

由上图可见,幼儿园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达到了18%。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幼儿园的数量增长仍然满足不了对其需求的增长。宝安区幼儿园规模和班额数仍处于超量状态。全区幼儿园核准规模1659个教学班,实有1880个教学班,幼儿园平均规模为8.03班/园,全区幼儿园平均班额为31.18人/班。

由此可以明确:幼师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社会急需大量合格的幼儿专业教师进入师资队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专业幼儿教师需要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臵和培训机制,因此社会需求决定了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4.调研法(1)前期问卷

a.明确问卷调查的目的,拟定项目。

b.确定调查范围,组织发放。

c.回收、分析归纳,积累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理性分析,探讨方案。

d.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与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幼教资深教师研究、探讨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标准、课程设臵。调查问卷可参考附件1-“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明确了幼师的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纵观深圳各区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对幼教行业、对幼师的职业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我校调研的幼教机构都明确表示“我们要的是能够和幼儿园岗位零距离接轨的毕业生”,即要求毕业生有实践能力、有创造能力、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我们所做的一项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职业能力的调查中,选择各种类型的结果比较平均,如下图所示:

图2-幼儿教师所需具备能力调查情况示意

上图说明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需要幼儿教育专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视野,方能培 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目前,深圳幼儿教师是紧缺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更是紧缺。这为我校幼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明确指明了方向。

(2)中后期专题访谈

a.确定访谈的专题,了解具体实施状况,如实施进程,存在的问题。

b.确定幼教专门人员、我校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为访谈对象

c.对访谈过程观察记录

d.调查分析访谈结果、整合信息、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就课程建设和教学标准的确定等问题访谈相关专家,同时以座谈会的形式访谈实习后的学生,听取学生在实习后,对课程的需求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八、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专业调研。调查幼教行业典型案例、劳动力市场人才供求分析、中职类学校幼师专业情况,完成幼师专业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职业分析。以幼师专业调查报告为基础,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范围进行分析,并据此编制出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图标,在兼顾职业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

第三阶段:初次论证。迎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审查,准备好中期研究工作报告、幼师专业调查报告、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图表、幼师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 证。

第四阶段: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依据,设计幼师专业教学标准,紧扣“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方面规定幼师专业的教育教学。

第五阶段:完善、修订前期研究成果。

第六阶段:二次论证。迎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审查,审定课题组前期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

第七阶段:结题、评审验收。九.实验措施

1.成立实验小组、落实实验研究人员。2.制定实验方案。3.制定各阶段实施计划。4.按实施计划开展各阶段实验。

5.根据各阶段实验开展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实验方案。6.实验成果形成及完成。十.研究成果分析

1.完成幼师职业能力分析表

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深入幼教市场的基础之上,我们通过统计学随即抽样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专业建设为旨归,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抽样出的20所民办园与10所公办 园发放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调查表》,并同时进行了访谈,对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进行了面对面的了解,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当前深圳市对幼儿教师能力的期待,为本专业的教学标准建立及人才培养确立了目标。2.修订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幼儿师范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认知能力、教育活动能力并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以及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较全面的学前教育工作专业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并具备相当素质的社区文化教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幼教职业能力分析,以“六层推进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对幼儿师范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完成了各科的课程标准。标准中对学生基本素质、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进行了详细叙述。3.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分析后,本课题组发现,切实符合幼教人才培养标准的教学计划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符合“六层人才培养模式”的幼师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臵、教材的使用,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模式。针对这种现状,我专业积极听取各方面专家和幼教机构的建议,结合我校多年办幼教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课程设臵方面做了大胆调整,最终取得了理想效果,这也是本课题的重大突破。

课程设臵一方面根据知识、素质、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设臵不同的课程模块,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即文化类、教育类、艺体类三大模块),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设臵的目标,如把以前的数学教学法、语文教学法、英语教学法等多门课程,统一整合为“通识教育”课;另一方面,要改变课程设臵时间过长、范围过宽的弊端,根据专业发展的要求,适当设臵时间短、要求灵活的微型课程,实现课程的微型化(如美术可分为美术基础、绘画与简笔画、手工、环境设臵四个微型课程)以体现专业的特色,增强课程方案的灵活性,更好地促进专业成长。把幼儿园园长“请入”校园讲学,也是我专业的一项大胆创新举措,这也为我校毕业生能力和幼儿园岗位要求实现零对接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本专业对原有的三年制课程进行整合,以科学的实用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课程的质量,紧扣“六层推进”模式,突出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校内课程教学与幼儿园内课程教学,从内容与形式上实际有效地整合为“2+1的六层推进”模式。

4.学生专业素质显著提高

随着三年多的课题调研和实践,我校幼师在校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与实习基地的座谈和沟通中,各幼教机构对我专业现在的教学培养模式纷纷表示肯定,并对我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表示赞赏。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现在我专业的学生实习阶段不单单只是学习和接受,而是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并为其提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08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让幼儿园每一位教师都赞不绝口,有些老师更是为此写下了感人的感谢信;07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有幼教机构前来表示希望可以招收我校该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无疑是我专业课程改革的成功见证,也更坚定了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5.教师素质提升,优化了教学过程

专业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课程设臵的改革促成了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教师不再是站在三尺讲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书匠,而是走进实习基地,密切关注幼教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专业领军人物。在指导学生实习和下实习基地调研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听取专业人士和企业的建议,使教学过程效率更高,教学成果更加显著。十一.讨论与建议

1.加强“六层推进”模式的专业教材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师范专业课程标准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但以“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教材开发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对于教材建设,我专业计划采用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学生的专业见习、实习以及专业教师下幼儿园实践的教学环节,充分调研并完成实践总结,并由此开发编撰更加实用、科学的校本教材。2.探索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突破幼师专业的现状,向培养高素质、高层人才的方向努力。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即使在校期间达不到专科的学历,但是给学生指引了自我发展的方向,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国家认可的专科学历证书,这也为学生的尽快申请教师资格证找到了出路。另外,中职幼师专业的对口单招升学,也是提高幼教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要途径。

3.对专业课程设臵的建议

改变幼儿师范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构成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状,新的课程结构应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应和职业技能教育同步进行,课程设臵应力求模块化、微型化。4.加强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性

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完整的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教学大纲,切实把幼儿园作为学生见习、实习的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参与幼儿园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见习和实习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专业技能的熟稔。加强教育见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加大教育实习的职业适切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毕业生与幼儿园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性。

参考文献:

1.马拉古奇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台湾光佑文化事业滚粉有限公司,1999年版 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张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01月

3.《中国师范教育史》,崔运武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07月

4.《构建 “四六十”培养目标体系 建设有特色的幼儿师范学校》,贾振海著,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 1996 年

5.《中职幼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卢曾娟,《职业》,2008-07 6.《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策略》,王惠君、竺辉,《中等职业教育》,2008-06 7.《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张元,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附件1-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尊敬的各位园长: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随着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与幼教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为了及时了解幼儿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有效促进我省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尽快制定出全省统一的规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本调查为无记名调查,仅限于研究所用,请您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您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1.您所在幼儿园的性质()A.公办 B.民办 C.企事业办.您所在幼儿园的办园规模(班数________,人数________)

3.您对现在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度怎样()单选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您最喜欢什么样的幼儿园老师()多选、排序 A.有职业荣誉感的老师

B.动手能力强、会创设环境氛围的老师 C.能歌善舞的老师 D.教学能力强的老师

E.善于与家长沟通,会做家长工作的老师 F.其它,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认为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是()A.保教能力

B.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C.教研能力 D.观察幼儿的能力 E.语言交往能力 F.班级管理能力 G.环境创设能力 H.家长工作能力

6.您认为该专业学生最缺乏的职业能力是()A.与家长沟通能力 B.环境创设能力 C.课程设计能力 D.班级管理能力 E.艺术综合实践能力 F.社会公德意识

多选多选 G.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能力 H.自我反思能力

I.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您认为目前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加强的职业能力是()多选

A.艺术综合教育能力 B.幼儿园课程设计能力 C.幼儿歌舞创编能力 D.科学探究能力 E.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 F.设计各类游戏活动的能力

G.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您认为下列那些课程最重要?按重要程度排序()A.基础课程(德育、语、数、英、计算机)B.综合课程(理、化、生、史、地)C.教育专业课程(三学,六法)D.艺术教育课程(音、体、美)E.社会实践课程 F.都重要 G.都不重要

9.您希望学校增设哪些保教类专项教育()多选 A.营养保健 B.安全教育 C.亲子教育

D.医疗小知识、健康讲座 E.科学生活 F.食品制作 G.双语教育 H.婴幼儿一般护理 I.家政 J.心理健康教育

K.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希望学校开设哪些实践类专项教育()A.语言艺术 B.手工制作 C.服装设计 D.信息技术

E.钢琴调律、乐器维修 F.木偶制作 G.摄影

多选 H.雕刻

I.其它,如____________.11.您所在的幼儿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情况 A.普遍使用 B.偶尔使用 C.基本不用

12.在幼儿园如果使用课件或网络,哪些教学效果会更好()多选 A.图片 B.文字 C.动画 D.声音 E.视频

F.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13.您对幼师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描述)24

第五篇: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YJK09BF01 学科分类:教育技术

课题主持人:徐照辉

教务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华容县成人教育中心

主要研究人员:何忠海

罗卫华

杨志赛

蔡晓晴

何江庭

刘成军

易楚清

石爱民

丁慧君

苏建国

任月娥

陈云辉

谭小辉

《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研究将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研究了网络学习资源的分类搜集的途径与方法,网络资源的处理的技术运用,重点研究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处理过的网络学习资源运用到课堂中的时机、方法。本课题研究历时四年,经历了研究初期的调查问卷、研究文献、参观学习的过程来确定研究思路,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研究具体对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广泛采用了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具体班级开展使用网络资源开展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找出一般性的规律;课题小组成员应用行动研究法,对应用网络资源的课堂进行深入反思,总结成功之处,获取继续研究经验,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或需要提高的地方展开讨论,集思广益,重新设计开展教学。本课题研究基于的理论基础有:新课程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研究目前取得了如下成果:硬件上开发建立了网络学习资源库(网站),理论上形成了各门学科应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群(论文集),实践上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成为常态,老师的教学技术与能力得到提升,并形成了课堂教学资源库(教学设计与案例集),同时通过发表论文,参加教学竞赛等方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包括为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的学习可以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条件。因此,研究如何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时不我待的现实需求。同时,研究如何运用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必需途径。

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国内不少教育工作者注意到了计算机技术与学科之间关联,在充分开展计算机付诸教学研究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计算机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课题,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我市、县两级教研机构每年开展的“三种模式”的教学竞赛中,我校每年派出的选手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校还成功的承办了2008年岳阳市“三种模式”教学竞赛,这些都为我们研究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仍处于一种研究探讨的阶段,对在各个学科中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的认识还处于一种蒙昧状态的阶段。本课题旨在以这些已经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全面系统的对如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和各学科的个案实践,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优化。这项研究在我市仍属首例,研究取得的成果将直接推动我市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进一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在本课题中,我们把“网络学习资源”界定为来源于互联网的能丰富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的资料总和;我们所指的“优化”是界定为选择资源使内容更丰富生动、过程更流畅、效果更明显;我们这里的策略指的是方式方法。本课题就是研究使用什么合适的方式方法将来源于互联网的可供学习的资料应用于课堂教学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流畅、效果更明显。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使用网络学习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之间的方法策略。我们假设,如果找到网络学习资源各学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文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过程中,得到适时地、有效地用具体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果。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网络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课堂运用,找到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教师与学生教育现代化与网络化的思想意识与技术能力。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学校构建网络学习资源库,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资源;二是在教师方面要提高教师运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意识,逐渐掌握熟练的现代网络教育教学技术,并迅速将网络资源整合成学习资源的能力;三是在学生方面要提高学生网络学习性的认识,在通过使用网络学习资源快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与积极影响,健康上网学习。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网络学习资源的搜集与整理。研究不同学科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分类与筛选,让最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最有可能进入课堂。

2.网络学习资源应用的课堂教学的手段与途径。研究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不同途径以及各自的特点,以便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最恰当的方式。

3.网络学习资源对各科课堂教学优化最佳切合点。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研究适合于该学科的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最合理的时机、最有效的形式、最恰当的方式。

4.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借助于校园局域网的建设,健全学生网络学习的资源库,为学生课内课外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调查分析,确定方向。

本课题酝酿时,我们就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来自于网络的信息特别感兴趣。我们观摩了我校历史老师徐紫老师的公开课。徐老师上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徐老师在该节课中使用了大量来自互联网的图片与视频资料,学生们亲眼目睹了“文化大革命”**的场景,感同身受,印象深刻。课后我们调查了一些学生,他们都觉得这样的课堂特别有吸引力。学生对网络资源进入课堂到底怎么认识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下面是我们的调查问卷表:

1、您所在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2、您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是:

○电视、广播

○报刊杂志

○教材书籍

○网络、通讯工具

3、您搜索网络资源,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4、如果您正在学习的课程配有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和其他网络资源,您是否有兴趣学习:

○有很大兴趣

○有较大兴趣

○有点兴趣

○没有兴趣

5、与传统的学习内容相比,您认为网络学习资源:

○很有趣

○很幽默

○贴近生活

○很实用

○不好说

6、课堂上学习时,您是否期望有更鲜活的网络学习资源:

○非常希望

○希望

○有点希望

○不希望,会影响正常学习

7、你希望看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

○视频资料

○图片与文字

○练习题

○各种习题答案

8、您是否希望学校建立班班通教室系统:

○非常希望

○希望

○有点希望

○没有用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都觉得网络学习资源有很多优势,希望有更多的学习资源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希望教学中有视频、音乐、图片的直观材料,希望学校建设更好的网络学习系统。老师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又是怎么认识的呢?我们也对老师们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下面是针对老师的问卷调查表:

1、所教年级与科目: ____________

2、您的年龄

41-50岁

31-40岁

30岁或30岁以下

50岁以上

3、您对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操作技能如何

基本熟练

熟练

不太熟练

从未接触

4、您认为网络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如何

一般

很差

非常好

比较好

5、您对于在课堂教学上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态度如何

不愿意使用

比较愿意使用

非常愿意使用

无所谓

6、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如何

很少使用

别人找好资源了才用

经常使用

7、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主要目的是

搜集素材

对付检查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其他

8、您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

自行开发

校园资源库

上网搜索下载

其他

9、您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下列哪些网络教学资源

CAI课件

其他

音频教材

动画教材

视频教材

10、您操作PHOTOSHOP、FLASH、POWERPOINT等电脑软件的熟练程度如何

无法独立操作完成作品

能够熟练操作

会简单操作,动画效果不理想

11、一个教学活动采用现代传媒手段会提高教学质量,但需要教师加工制作,您会如何做

尽量让会的人做

会尽力制作后使用

放弃使用,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通过对老师的调查,我们发现老师们对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基本持支持的态度,但老师们的计算机技术都不是十分熟练,需要培训提高,而且老师们对如何更有效的使用网络资源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多做研究。至此,我们基本确定了将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在这期间,我们还通过图书、网络、媒体等查阅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以查询文件资料的形式,寻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并寻求新的研究思路。(二)观摩学习,积聚能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年以来,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向外进行了广泛的学习,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借鉴学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参观兄弟学校特别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好的示范学校,考察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情况及管理情况,从而吸收借鉴有价值的经验,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课堂开展初期,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向外进行了广泛的学习,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借鉴学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2009年7月与10月,学校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组织课题组成员,前往上海、南京、杭州考察沿海省、市现代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情况。在上海,课题组考察了上海市第四中学与上海市育才中学。第四中学现为徐汇区 “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学校以规划和课题研究为办学特色,课题组重点考察了该校课题研究的管理与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育才中学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网络学习和管理平台已形成规模。课题组重点考察学习了育才中学的网络学习与管理模式与经验。在南京,课题组考察了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玉泉初中部。南京29中以科学教育、教育科研为办学特色。课堂组重点考察了该校机器人创作小组的活动情况,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在杭州,课题组考察了杭州市启正中学,对学校“轻负优质,学有潜力”的办学理念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学习考察了启正中学课程管理经验。通过学习考察,课题组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集中培训,练好内功。

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征得学校支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旨在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效果十分明显。

1.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培训。

2009年9月到11月,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要求课题组的老师必须参加。培训安排在每周星期四晚自习,由学校计算机老师也是课题组成员的陈云辉老师主讲。培训前后进行了两个月,分五个专题进行了八次讲座。培训内容包括1.轻松上网。包括如何连接网络,如何搜索网络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下载,如何鉴别资源的好坏,如何区别是否有病毒等。2.在线交流。包括如何注册使用qq及qq群,如何注册使用彩虹、51、飞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如何申请及使用自己的邮箱,如何发送邮件、贺卡等。3.创建演示文稿。内容包括powerpoint文档的建立,背景的选择,文本的插入,图片的插入,音频、视频文件的插入,播放的设置,文档的修改,文档的打包等。4.创建网页。内容包括frontpage文档的新建,站点与网页的新建,文字、图片、音乐与视频的插入,网页的装饰,网页的修改、保存等。5.制作flash。经过培训,不少老师们从电脑盲变成了电脑能手,也开始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少老师把自己从网络上下载的好的资源制成演示课件进入课堂,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呈现更灵活,演示更精彩,学习更快乐。

2.教育科研工作培训。

2009年9月,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全县教研骨干在怀乡中学进行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省教科院专家刘天捍来华容就教育科研课题工作的选题、研究、报告的写作进行了辅导。课题组安排核心研究人员杨志赛老师与罗卫华老师参加了学习。2009年10月,课题组就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召开了专题培训会。会上,罗卫华老师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杨志赛老师对如何开展研究进行了具体的辅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术语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对课题研究中的常见的研究方法做了具体的分析,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文件材料的书写要求做了细致的指导。老师们培训后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清楚的思路。

3.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2009年十月,课题组进行了三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课题主持人徐照辉分三次进行了多元智能讲座,建构主义学说讲座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深刻领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这些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分散集中,循序推进。

为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组建立了分散研究,集中研讨的研究机制,确定每学月的第一周星期五下午是课题组其中研讨的时间。在研讨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徐照辉主任会对一个月来的课题的研究进展进行通报,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点评,布置后一阶段的工作。课题组核心研究人员杨志赛、罗卫华等老师会就一个月来研究中的出现问题同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探讨,或是在研讨会上对研究人员提出的观点进行辩论,在思辨中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一步步的深入。课题组集中探讨的话题主要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作为学习资源;资源搜索的内容与形式能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形式;网络课堂怎样进行师生与生生互动;学习资源网站的建立与维护问题等。

研究中,课题组着重开展各门学科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课题组每周推出一节课,对这一节课主备人先提出设计思路,写出设计方案,将需要使用的网络资源先下载准备好,在课题组会议时将方案与学习资源呈现给大家讨论,主要讨论网络资源是否与本节课结合紧密,资源的处理是否恰当,应该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主备人根据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并在这周上完课。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课,写出听课记录和评课建议,在下一周课题会议时再进一步研讨。

(五)交流比武,取长补短。

为激发教师创造潜力,搭建教学交流平台,课题组决定开展研讨交流课、比武竞赛课等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以便研究教师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2009年11月,课题组针对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这个主题,在初中部七年级开始上了研讨课。丁慧君老师执教了网络素材课堂教学地理研讨课《多变的天气》,孟瑞香老师将网络资源以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的形式执教了数学研讨课《平移与旋转》,杨志赛老师使用网络课件执教了语文研讨课《第一次真好》。课题组针对这三堂不同学习,不同学科的网络资源可进行了认真的评估。课题组一致认为,网络学习资源在激活课堂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可以以多种形式,根据进入课堂的时机与目的可以制定出一些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基本策略。课题组决定在经过充分的实践探讨后,在2010年5月进行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比武。

经过精心的准备,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比武在2010年5月举行。课题组任月娥老师,谭小辉老师、罗卫华老师、邓力老师、何忠海老师、何江庭老师、苏建国老师先后执教竞赛课。本次老师们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整合事先搜索的网络学习资源,以PowerPoint的方式制作演示课件。邓力老师执教的英语课《Do you like koalas?》与任月娥老师执教的思品课《多民族的大家庭》获得此次竞赛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华容县沱江杯课堂教学竞赛并取得好成绩。课题组通过评估认为,本次教学竞赛使用的网络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课件制作的也更加美观,呈现的方式也得到了提高。大家认为多媒体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创造学习情境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同时受到刺激,好的网络资源也让课堂更充实,更有创造力。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学习资源课堂不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依然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上有局限。而网络模式的课堂则可以在课堂上充分的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是一种更理想的因材施教模式。因此,课题组又在2010年11月举行在进行网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竞赛。在这次教学竞赛中,除了蔡晓晴老师推出的语文网络课《三峡》,钟丹老师的语文课《》等早先在市三种模式教学比武中获奖课外,刘扬老师的英语课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 从教学理念、课堂设计、创新意识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受到一致好评。这堂课代表华容县参加岳阳市三种模式教学竞赛,获得网络模式课堂教学特等奖。这个课例也成为我校网络课堂教学的经典课例,在全市得到推广。

(六)行动反思,提炼成果。

行动研究法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本次课题研究我们也广泛的使用了这种方法。我们研究除了集中研讨时间外,更多的是老师们独立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科特点,独立从网络上搜索合适的资源,独立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加适合于自己的课堂,独立设计课堂教学,这其中的思考锤炼过程,只有从事研究的老师本人才真正体会深刻。同时,对网络资源运用效果的反思,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只有经过研究老师本人的反思才更加有积极意义。老师通过自我反思,课题组研评,钻研资料等方式,提高自己教学能力,重新设计新课,继续反馈反思,不断提高水平。

2011年以来,课题组会议研究开始向总结成果方面做出努力,研究的议题多以如何组织总结研究成果为主。研究老师通过分析研究资料,提炼理论精髓,不断撰写论文,总结成果课例,形成了课题研究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七、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实践成果

1.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

本课题从2008年开始酝酿时气,网络学习资源的概念逐渐进入到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中。工作之初,相当一部分教师只会使用电脑鼠标玩玩游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组织了多次计算机与网络的培训,老师们通过培训,加上平时不断地摸索,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很快。课题组任月娥老师两年前连最基本的复制、粘贴都不会,现在独立搜索网络资源,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多民族的大家庭》获得华容县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一等奖。

2.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成为一种常态。

通过一年多年以来的学习与应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势,纷纷自觉的将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课题组杨志赛老师、谭小辉老师一有时间就在电脑上搜索有用是资源,丰富孩子们的课堂学习。现在对老师们来说,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习题为自己省去了许多麻烦,精美的图片、悦耳的音乐、精辟的阐释等既帮助自己激活了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二)已形成的初步观点

1、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已形成的策略。1.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课题组老师们普遍认为,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彩的画面、多变的声音、优美的图画、精彩的视频影片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新奇的刺激感受,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丰富鲜活起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同时,网络的海量信息还可以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进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为我们建立即时反馈机制,远程帮助机制,这些都会极大的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使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了老师们教学的经常策略。例如谭小辉老师教《故乡》时,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少年闰土看瓜的场景和中年闰土领着水声见老爷的情景,并且下载了音乐和对话,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创设情景。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对学习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课题组老师们认为,网络学习资源具有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而且跨越时空的特性,方便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景。课题组邓力老师在执教英语课《Do you like bananas?》时,利用网络上的多种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材料丰富的水果市场的情景,学生进行交流,自然而流畅。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老师们经常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为学生提供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面的观察,创设写作情境。语文老师杨志赛老师、谭小辉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利用网络资源化解学习难点。

网络学习资源能够有效的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通过计算机可以模拟平时课堂中无法呈现的内容,以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化解抽象复杂的说明、理论和论证。各门功课都可以使用到网络资源化解难点。在语文课上,老师们为帮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美景,利用网络资源制成课件,将园林的全貌先呈现给学生,然后把编辑的画面配合着文字作为背景画面播出,同时播放来源于网络的古筝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在对园林美景的欣赏中,轻松完成《苏州园林》的学习。在理科教学中,老师们利用来源于网络的资源,为学生演示水分子的构成,化学变化的过程,分子原子的内部构造等,生动鲜明的形象让艰深晦涩的学习内容充满生命的活力。4.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视野。

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语文英语课上,老师们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时文,丰富学生素养;语文课上还可以领略精美古典诗文,同时获去有关背景知识。历史、政治课上,网络资源让我们时刻与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保持联系,也让我们随时能够体验古时的风云变幻、斗转星移。理科学科上,网络资源能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所学知识,享受用自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网络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不再是按照书本安排的线性发展,而可以多方向,多维的的立体成型,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多维度的复合型人才。

2、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式。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确立了几种主要的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途径或方式:

1.网络素材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预先上网查阅下载有用资源,也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然后呈现到课堂中,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罗卫华老师执教九年级英语课《Unit 7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先给学生供了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网址,如http:// www.xiexiebang.com.net等,并设置了一个名为“环游世界”的任务,要求学生从网上收集各种旅游资料,介绍自己最喜爱的旅游地,然后列出班级TOP TEN 的旅游梦想并讨论自己喜欢某个风景名胜的理由问题。学生的反应是热烈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但以美丽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各著名的旅游胜地的特点,并谈了自己的感想,而且他们制作的各种资料也都按教师的要求配有简单的英语说明。可以想见,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英语,主动性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单元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多媒体课件课堂。

老师在课前博览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整理,开发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目前仍然是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优点在于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在体现学生主体性上稍显欠缺。以邓力老师在八年级下期Unit 2阅读材料教学为例,邓老师对整课设计了精美的课件,特别是为了让学生对马丁· 路德·金有更直观的了解,邓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网络上下载的马丁· 路德·金领导黑人举行大规模的民权游行示威的视频文件和马丁· 路德·金富有感召力的著名演说“I have a dream”中原声声音文件。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直至课堂结束,马丁· 路德·金那慷慨激昂的声音还在学生的耳边回响,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3.网络课件课堂。

网络课件课堂直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网络课件课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装备与网络教育技术,学生通过登录老师预先设计的网页课件,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老师多向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或交互评价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网络课件课堂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形成民主与创新意识。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活动和情景的设计者,是网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获取信息、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却是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目前,课题组已经进行了网络课件课堂的竞赛,课题组老师正在逐步适应使用网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八、经费的使用情况

目前,课题组总计已使用经费8万6千元,具体项目如下: 学校网络升级5万元;

办公电脑与学生电脑补充添置1万元; 电脑维护5千元;

上海、南京、杭州考察1万5千元; 培训资料与培训补助4千元; 开题资料准备与评审2千元。

各种账册由学校财务室统计记账,课题组无专项账务。课题研究经费基本做到保证使用,足额发放,课题研究没有后顾之忧。

九、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筛选研究的不够。不同学科可以从哪些不同的网站获取资源?这些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分类整理?等问题在很多学科中还是一个空白。

2.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于课堂的途径和方式研究的不是很深入。3.网络资源搜索平台目前尚未搭建。

4.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十、后阶段的计划与可期待的成果

(一)今后工作的设想 1.建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制度。课题组应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并建议学校教务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公开课、示范课的制度。

2.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与指导。目前重点放在资源的获取,整理,应用上来,让课题研究取得实效。

3.进一步向学校争取研究金费的落实,软件、硬件建设同时到位。

(二)可以预见的成果

1.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成果的呈现方式是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集。

2.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呈现方式包括典型课例的教案集,课件集以及课堂教学的视频库等。

3.网络学习资源搜索快车道。呈现方式为网络学习资源搜索平台 4.建立各学科网络学习网站构架模块。

华容县成人教育中心课题组 2010年11月8日

下载习惯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惯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报告

    2007年12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

    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在英语课程评价上,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验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

    课题研究报告

    职业高中学生作文失败原因之探究及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主笔:钮曙霞参与研究人员:郭其芳、熊玲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中学生的作文教学现状感受颇深,学生写作水平......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BDJ20110638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工作报告平乡县常河镇学区 王素华 闫震平乡......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结题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但约定俗成的大体结构是: 1.标题。要求简明扼要反映研究主题。有三种表达式:⑴点题式,即用研究课题的......

    课题研究报告

    《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桦甸市第十一小学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陈春霞 【内容提要】 此项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提高了全体教......

    课题研究报告

    榆林市各高中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课题组:榆林市一中课题组 摘要近年来,高中学校的教学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不少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尤其......

    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日期:16周-17周 提交形式:电子档个人提交 提交邮箱: davidy_cn@hotmail.com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封皮研究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一、标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