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2:1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

第一篇: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

[ 2009-2-21 18:20:00 | By: libro ]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

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第五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第七课 雨 花

教 学 目 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第八课 冬 雪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二篇:人音版第九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第三课时:表演《清晨》,吹奏《红蜻蜓》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 二 课 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单元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

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

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

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

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4.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 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

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

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

情。

第 二 课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

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 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 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 三 课 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 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

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 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

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单元 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

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 二 课 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 课 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四单元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探讨——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 二 课 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 三 课 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单元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 一 课 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 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 二 课 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 三 课 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单元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 二 课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

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三。创作活动: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四。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第七单元 雨 花

▲教 学 目 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 二 课 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第 三 课 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第八单元 冬 雪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教学过程;第一 课 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第 二 课 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 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 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 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 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 趣。

3.初听全曲。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三、拓展——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 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三篇:人音版第九册教案

人音版第九册教案

(2007-09-14 14:37:41)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教学

校园生活 音乐教案

第一课 朝夕

教学内容

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3 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3 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4 1|6 6 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3 《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歌唱为主,欣赏为辅。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课程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引言: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 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 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春天的草原对我笑,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丛丛的山村在身旁,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欣赏《晨景》与《清晨》及《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教学过程:

1、引言: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 2、复习一遍歌曲《清晨》

再次体验感受描绘中国的早晨的音乐《清晨》。

3、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感受外国的早晨。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4、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5、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6、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7、欣赏《渔舟唱晚》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三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8、充满感情及表情地演唱一遍歌曲《清晨》

对比欣赏了这么多的曲子,感受早晨和晚上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唱唱《清晨》,愿我们生活每天都朝气十足!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 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

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课后反思: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2、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教 学 目 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把握。教材分析: 1.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2.《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3、《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4.歌曲《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通过旋律天空练习,让学生对音乐旋律进行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小节。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教学过程: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说出歌曲在歌唱什么?怎样的情绪?集体朗诵一遍歌词。

3、放慢速度学唱歌曲旋律

4、加进歌词,用歌曲应有的情绪演唱歌曲。

5、排练打击乐与人声,然后再加上音高乐器为歌曲伴奏。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苹果丰收》,体会果农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表演《苹果丰收》

1.引入:通过前边的学习,大家一定对新农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今天要来感受一下朝鲜族的果农们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范唱欣赏)

2.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后快。

3、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课后反思:

第三课 足 迹

教 学 内 容

1、聆听《红梅赞》、《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

2、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教 学 目 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歌曲《红梅赞》

歌剧《江姐》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我地下党员与国民党统治者作殊死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

歌曲《红梅赞》是歌剧中第一场的唱段,也是贯串全剧的主题歌。它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每次出现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激情,又不失抒情。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歌曲为单二段体结构。2.合唱曲《红星歌》

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歌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而又带有抒情性,它采用七声宫调式、2/4拍和A、B、A三段体结构写成。这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合唱,音调明朗、雄壮,富有朝气。集中表达了红军后代跟着党永远干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象征党的“红星”的热情赞颂。

3.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歌曲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个属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歌风味,清纯、朴实,建立在羽调式上的旋律,气息宽广,婉转起伏,第一、二乐句进行比较平稳;第三乐句扶摇直上又突然回落,情绪比较激动;末乐句旋律则节节下落,结束在低音区,仿佛是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绵绵哀思和深深叹息。

歌曲虽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七段歌词,但因音乐优美动听,富有根据力,感情容量大,使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特别是在演唱中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等)进行表情处理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合唱曲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4.歌曲《雨花石》

这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台》的主题歌。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5.歌曲《我怎样长大》

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炼,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几首革命音乐的欣赏,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一、聆听《红梅赞》(第一课时)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四、编创与活动(第二课时)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第三课时 表演《雨花石》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过程: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歌曲范唱,放慢速度旋律试唱(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须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装饰音学习(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

4.演唱歌曲(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第四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学会用和谐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合唱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3.竖笛F调练吹歌曲二声部,然后分组交替用笛子为旋律声部伴奏,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3.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课后反思: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教 学 目 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教材分析:

1.歌曲《天黑黑》

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又名《天鸟鸟》。虽是童谣,但为大人小孩所喜爱,传唱十分普遍。它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天真纯朴的形象,折射了台湾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又可分两个层次(乐段),这首民歌不仅以其优美的旋律、诙谐的情趣带给听者愉悦的感受,并且通过它所叙述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2.管弦乐《可爱的家》

这首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即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各包含两个平行的乐句。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然后通过4小节的感叹似的音调,再现了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对“家”的执著的爱恋。

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曲首和结尾采用歌曲的第一乐句加以发展,作为引子与尾声。乐曲把歌曲主旋律重复两遍。第一遍,由中提琴主奏;第二遍,则用钢片琴及弦乐演奏。

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听带来的甜蜜与欢乐。3.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

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从而感到无限的亲切与温馨。对那些远离故土、久别亲人的游子来说,“家”,更是一个为之深深眷恋、苦苦企盼的避风港。在这里,客居异乡的寂寞愁苦,坎坷生活的辛劳创伤都会得到抚慰,一切都将消融在家的温暖与亲人的关爱之中。

《回家》这首萨克斯管独奏曲就是表达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这首乐曲采用了现代爵士音乐的音调、节奏和伴奏形式,使音乐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有的韵味。4.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5、歌曲《牧场上的家》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欣赏3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二、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黑黑》(第一课时)

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你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第二课时)1.1=C 音阶练习2.1=C 三度音程练习: 3.乐曲练习:(1)《剪羊毛》。

(2)《别处哪儿有》。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通过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教学过程: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关注到声音的和谐与轻柔。

二、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三、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2.学唱曲调。

(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课后反思:

第四篇:新人音版第九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朝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过程与方法: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教后记:

第二课 农家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过程与方法: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3、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

(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臵。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

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教后记:

第三课 足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过程与方法: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3、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臵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教后记: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过程与方法: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

第五课 故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过程与方法:

2、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

“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教后记: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过程与方法:

2、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

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臵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

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教后记:

第七课 雨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过程与方法: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

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教后记: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过程与方法:

2、唱《堆雪人》;听《乘雪橇》。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情感态度价值观:

3、.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

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臵。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

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教后记:

期末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复习课时:15---2

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的内容,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考核 课时:16---1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五篇: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九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朝夕

主备人: 王艳艳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演唱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钢琴。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清晨》,听《晨景》、编创活动:《早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寓教于乐: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时间: 课型:综合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创造表现: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四、完美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三、创造表现:

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四、完美结课:

第二课 农家乐

主备人: 王艳艳 时间: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钢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过程|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臵。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三、创造表现: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四、完美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寓教于乐:

1.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2.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3.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4.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5.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三、创造表现: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四、完美结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丰收锣鼓》、主题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二、寓教于乐: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3.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4.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5.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三、创造表现: 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四、完美结课: 课后小结

第三课足迹

主备人: 王艳艳 时间: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寓教于乐: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三、创造表现:

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四、完美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㈠聆听《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臵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㈡聆听《红梅赞》 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寓教于乐: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三、创造表现: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四、完美结课:

第四课可爱的家

主备人: 王艳艳 时间: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寓教于乐: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三、创造表现: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四、完美结课:

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可爱的家》、《回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聆听《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二、寓教于乐: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气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三、创造表现: 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四、完美结课:

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故乡

主备人: 王艳艳 时间: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谁不说俺家乡好》、唱《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二、寓教于乐:

1.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2.初听歌曲。

3.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4.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5.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三、创造表现: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四、完美结课:

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乡间的小路》,唱《故乡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听《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二、寓教于乐: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三、创造表现: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四、完美结课:

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主备人: 王艳艳 时间: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重点:以不同的风格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教学难点:曲调创作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罗马的松树》;唱《雏鹰之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2.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3.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4.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5.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三、创造表现: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四、完美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臵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寓教于乐: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三、创造表现: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四、完美结课:

第七课雨花

主备人: 王艳艳 时间: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踩雨》;听《踩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二、寓教于乐:

1.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2.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3.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4.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5.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6.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7.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8.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9.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三、创造表现:聆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四、完美结课:

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雨滴》;唱《雨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寓教于乐: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三、创造表现:

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四、完美结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二、寓教于乐:

1.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2.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3.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4.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5.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三、创造表现: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四、完美结课:

第八课冬雪

主备人: 王艳艳 时间: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合唱的和谐及#2的音准.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个人备课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二、寓教于乐: 1.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2.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3.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4.自学歌曲的曲调。

5.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6.讨论: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7.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8.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三、创造表现:

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四、完美结课:

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二、寓教于乐:

1.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3.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5.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6.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7.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三、创造表现: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完美结课: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臵。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二、寓教于乐:

1.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2.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3.初听第二部分。

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4.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5.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三、创造表现: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四、完美结课:

下载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第五册教案(人音版)(合集5篇)

    第五册 第一课 童年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案 教学计划: 第一课 春天 3课时第二课 放牧 3课时第三课 手拉手 2课时第四课 长鼻子 3课时第五课 游戏 3课时第六课 美好的夜 3课时第七课 巧巧手 3......

    人音版小学第八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手挽手》 一、教学内容: 聆听1、《祝你快乐》 2、《彩桥架到台湾岛》表演1、《拍手拍手》 2、《阳光牵着我的手》 音乐知识:认识“>”重音记号,复习2/4拍:根据第二单元......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教案教学案例 第一课 童年 教学目标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 《哈里啰》《加伏特舞曲》教案第一稿 一、教材分析: 《哈里啰》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4/4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方整,是由四个乐......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四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来了教 学 目 标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

    人音版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一: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了解曲式结构知识,能用动作和......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全册总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五(1)班比五(2)班活跃些,学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