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转化差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转化差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云龙县检槽中学
段学兵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如何转化差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潇潇风雨,不解沧海桑田;冽冽霜雪,不恤人世冷暖。在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后,我认为产生差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以下有三点:
一、学生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强有弱,学习动力弱的学生,经不起挫折,如果在教学上不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就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不会学习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注意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可能成为差生。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思想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升学有希望的少数学生身上,教师喜欢好学生,讨厌差学生的自然感情控制不好,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这是产生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法因素
目前教法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老办法,过于单一和死板,只能让学生的学法适应于教法,而不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法改进教法,使有些学生厌倦学习而成为差生。
促进差生的转化,重视九年义务初二阶段学生的两极分化,对于重新唤起差生的认知,点燃差生的希望之火,激起差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是教师的责任。把语文学科中两极分化的因素集中起来,有四个突出方面:
(一)、阅读能力上的分化。
差生只会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不知道在阅读过程中去为完成必要的任务而进行积极思维,只是怀着依赖心理去等老师讲解,其结果,仍是无所适从,始终不能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解的境地,脑子里依旧是死水一潭,最后导致学习上的分化。
(二)、思维方法上的梗阻。
差生只会墨守陈规,习惯于单项接受型思维,在思维方法上,始终处于凝滞状态,等着老师喂着吃。这样思维不能展开,势必会导致他们不能通过一事物认识其他事物,认识此事物与波事物间的联系,造成思维方法上的恶性循环。
(三)、记忆策略上的悬殊。
差生在记忆广度、记忆速度、记忆精确度、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等各方面的成绩均低于优等生,时间一长,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效应导致他们认定“积重难返”,因而学习成绩显著下降。
(四)、水平的差异。
反应在上,差生缺少扎实的功底,缺少教师科学系统的指导和讲评,所以在上他们很难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甚至连语句通顺,书写清晰,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很难做到,这也是造成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防止两极分化问题呢?
一要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成绩竞赛、智力抢答、笑话幽默等,以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转化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以表扬为主,对好作文给奖励分,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展览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差生进行恰切的评价,施以必要的鼓励,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等,激发差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要坚持对差生的学习辅导。
对差生的辅导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知识的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差生的学习个性,对差生辅导的形式主要是课前辅导和预习方法、预习内容、自学习惯、使用工具书、参考书能力的辅导以及课堂巡视辅导,及时收集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信息的输出以及为学生排忧解难,课后跟踪辅导,每次跟踪都有重点,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并从中归结出差生转化的规律。
三要培养差生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差生养成习惯,每次不订则已,订了就要坚决执行。指导对有畏难情绪的差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和生活日记,指导差生自觉地搜集报刊杂志上的名言警句,随感录,汇编成册,指导他们仔细揣摩这些短小精悍的随感录的意味和表现技巧,让他们掌握入门的途径。
四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语文课,对差生练习设计要多层次性,即设计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台阶难度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都有向高程度奋斗的希望。练习设计要多形式性,即灵活多样地设计出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多种练习,使差生在认真的训练中敏干观察、强于记忆、勤于思考、富于想象。练习设计要多角度性,即设计出目的在于巩固基储锻炼胆量、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训练技能、引导发现、鼓励刨新等各种练习,用来训练差生能力。
五要注意对差生的作文教学。引导差生作文为学生找米下锅,多加鼓励,激发兴趣,指点迷津引来源头活水,趁势进行点拨。用文题引发情怀,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差生作文评阅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卡片登记,有利于历史发展地评价差生;符号记分,为的是消除分数记分的副作用;划类分层,以便于分类指导,分层要求;精神疗法,在评讲中采用鼓励启发,亮闪光点,在评讲中让差生相信自己去实现自已的追求。
六要讲科学的教法。
在教学上实行因材施教与因时施教结合,转变差生与转变差时并重促进差生不断起跳,语文教学就能走出少慢差费的低谷,跃上大面积、高速度的新台阶。教学中立于启发,对于差生,要多花一些时间,但这是为了进两步而退一步,是为了发展差生的智力,培养差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差生要多鼓励、多诱导,作为教师,对差生要抱有信心,把希望的阳光洒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上。现阶段“差生”的成因及转化
第二篇:语文差生转化工作总结
语文差生转化工作总结
新安二小:刘啟镰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尽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此,我根据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剖析差生思想特点,以爱心来做好思想工作。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分析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后进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自尊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二)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三)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后进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后进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后进生是打开后进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后进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生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第二、对待双差生要满腔热情又要讲究教育艺术。班级中的后进生特别是一部分双差生,往往是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分子,他们以对抗教师为目的,有约定束成的行为准则,校内成群,校外结伙。对待这些后进生,一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气候之前,注意启蒙,培养辨别是非曲直能力,在集体中反复制造否定的劣行的后果,使他们体验到这些错误的危害性。二要利用他们重感情的特点,不要和他们造成情感上的对立,让他们体会到善意和温暧,以消去他们疑虑感心理和对立情绪。同时注意挖掘这些学生进步的开端,让他们感到在班中有一席之地,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挺起胸膛走路。
第三、培养和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 后进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培养和启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有意地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热情地鼓动他们,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但是,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具体内容不可能都是生动有趣的,所以同时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诱发他们的内动力
第四、抓反复,反复抓。
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改变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会出现重复,要掌握思想反复的规律,出现反复要正确对待,要有耐心,反复教育,要求他们逐渐提高,一步一个脚印,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三篇:转化差生
转化差生(后进生)工作总结
王兴泉
“差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差生常常就会产生 “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的落后想法。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优秀的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所能凑效的。所以差生的转变需要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耐心地说服教育。可见,差生转化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差生”亦即人们常说的“后进生”。后进者,后来进步也。可见,“差生”也并非是绝对的差,只是他们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暂时都达不到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阶段性基本要求而已。所以,“差生”除非是天生弱智或大脑有问题,大多数的“差生”并非“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差生”转化是有可能的,并且是能够取得丰硕成绩的。
一. 用“爱心”滋润差生,用真情叩开他们的心扉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后进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差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后进生转化的内动力。因此,我在平时,总是用“爱心”去滋润差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挽救他们,而并不嫌弃他们。比如有些同学,由于家庭环境不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管教)而热衷于“网上游戏”。一段时间内,他思想退步,成绩下降,由原来的上中等而转为双差生。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主动与其接近,作深入细致的谈心:讲明上网并不是坏事,从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迷恋上网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和健康成长,就变成了坏事。听了我一番充满爱心的话语,他深有感触。并决心痛改前非。事实上,这样做远比一般的说教,频繁的批评,粗暴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二. “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其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差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确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若能及时“点化”,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总是较善于细心观察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充分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光、增光。我的做法是: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或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利用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上讲台演讲、上黑板做练习、或让他们发本子、去拿粉笔等等。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对差生来说,用其长的过程,也就是避其短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的。
第四篇:差生转化
有经验的中学教师都了解,教育难度最大的是初中差生。这和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够强,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期为“人生的危险期”。在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们发现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学校的学生,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而只有少部分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成为差生。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因此,对于学校教师,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品德教育主要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如果能用教育科学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差生进行教育,那么差生的转化和进步是完全有可能的。既然差生的家庭教育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就是必要谈一谈对差生科学概念的界定问题,还要学习一些有关差生教育的科学理论,以及有关差生的新的科研成果。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双差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我国从198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接受教育成为学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允许对差,特别是双差生采取厌弃态度,所以又把差生改称后进生,意思是差生是可以进步的学生,只不过比其它学生进步慢一些罢了。但是,无论是称呼差生,还是称呼后进生,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角度去分析,它们都属于普通概念,还不属于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而普通概念不具备这些特点。在我国对差生、后进生的内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我国从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以后,才开始出现班级授课制的学校,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很低。到1949年小学生在校率也仅5%,所以中小学校的差生是很少的。而且差生可以随淘汰,品德太差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开除。可见,教师对差生无需下大功夫进行专门研究。即使在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学校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差生仍实行淘汰制度,特别到初中阶段,差生占比例是很小的。这就是中小学差生的研究在我国未能引起重视和形成系统教育理论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差生”、“后进生”的内涵还不具备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特点。但由于国内外教育理论中也常使用“差生”概念,而“后进生”只在国内使用,为论述方便,本文只使用“差生”概念。
“差生”、“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称为“问题儿童”。我认为,“问题儿童”
是一个科学概念,因为它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研究差生,首先要学习特殊儿童教育学中的“问题儿童”的教育规律。问题儿童是指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而问题行为是“儿童扰乱他人或障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即那些经常引起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型的,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窃。另一类是退缩型的,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漠、回避与他人接触等。攻击型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扰乱性、破坏性和对抗性,极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烦恼和厌恶。虽然退缩型问题行为对儿童身心的障碍要比攻击型问题行为严重得多,但从学校教育来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仍把攻击型问题儿童作为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它与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如需要、气质、情绪和性格等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如家庭状况、学习成绩、校外交友、社会风气等等,都可能成为问题行为的诱发因素。对问题行为的判定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经过教育能及时矫正的行为,不能定为问题行为;只有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扰乱性较大的、对学习影响较严重的、需要进行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暂定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可以改善、矫正的,家长和教师对问题儿童应有正确的认识并做科学的分析。对他们应持关心、爱护的态度,切忌冷淡、厌恶和嘲笑;要对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仔细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
以上介绍的有关“问题儿童”理论,对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的差生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初中阶段,具有攻击型问题行为的问题儿童对教学秩序的干扰是十分严重的,他们的辍学率也很高。攻击型问题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精神卫生研究理论把攻击型问题行为称作“行为障碍”,把退缩型问题行为称作“情绪障碍”。据《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刊载的《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刍议》一文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调查研究所1984-1985年对5680例儿童少年调查,发现行为障碍发生率达20.7%,情绪障碍发生率达25%。
又据1993年第5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刊登的《湖南省13~16岁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一文介绍,他们使用DSM-Ⅲ-R为诊断标准,对湖南省2522名13岁至16岁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至16岁青少年患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环境。按照作用的大小,他们排列出6个方面的原因:①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②父母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③学前寄养史;④男性;⑤家庭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小;⑥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高。该文还介绍了国外心理学家在美国、英国、新西兰、波多黎各等国所做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3岁至16岁青少年各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均在20%左右,患病原因大都与
不良的家庭环境相关。
以上两篇心理卫生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初中差生具有重要价值:第一它们提供了初中差生约占20%的可靠数据;第二,它们用调查数据证实差生行为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环境。许多班主任对差生所占比例和品德缺陷的形成是家庭原因是有感性认识的,但个人经验往往不能形成科学的结论,难以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原则或模式。而如今有了问题儿童理论的指导,又有了心理卫生科研成果做可靠的依据,就可以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去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而使转化差生对“对症下药”,取得成效。
第五篇:转化差生
一、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人的自尊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积极情感,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异而厚此薄彼。他们之所以要来受教育,就是为了消除这些差异。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让后进生抬起头来走路,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关爱他们、相信他们的。有人说:用爱才能走进学生心扉,那么,就让我们共同“用爱心去感化、用细心去发现、用信心去激励、用耐心去期待”后进生吧!例如,我班的赖箐同学,此人由于形象不美,自卑感压抑学习情绪,学习情绪低落,成绩不好。我在班上经常给予表扬,并与她经常谈心,有时给她点东西吃,渐渐地,她就热爱学习了,有几次单元考试还得了100分。
二、让后进生感受成功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能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成为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内部诱因,从面形成良性循环。通常人们总认为兴趣会带来成功,其实成功也能给人带来更大的兴趣。为了给后进生提供表现的舞台和机会。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关注他们,只要有后进生举手,就让他们先发言,若说错了,教师应笑着说:“再好好想想,你一定会想对的”;若说对了,应及时鼓励说:“你真聪明!”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脸上会洋溢出自豪的笑容,由此可以说明,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是可爱的。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练习时,分层次操作,对后进生练习、作业的数量、内容尽量做到合理,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快乐!如:我对待张芹同学就是这样的,现在她学习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教手段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它能把传统的静态内容转化成声音、图像、动画等动态信息,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得用语言很难描述或无法描述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直观、简单,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又遵循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直观化,就能够激发起后进生的热情和兴趣,后进生就能慢慢地找回自信心,希望和成功就会向他们招手。如:我班的张佳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现在她已经把语文一年级下册通背了三次。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者,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心尽力。